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科技创新网 > 文章中心 > 创新人物百科 > 资源环境 > 文章正文
专家信息 科学研究 发明专利 论文专著 荣誉奖励 媒体报道

专家信息:


刘俊新,男,1957年12月出生,北京人,博士,现任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水污染控制技术研究室主任。

教育及工作经历:

1982年毕业于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给水排水工程专业,获学士学位。

1987年在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给水排水工程专业获硕士学位并留校工作。

1993年评为副研究员。

1994年至1996年在荷兰应用科学研究院环境科学研究所(TNO-MEP) 高访和参加国际合作项目。

1997年评为研究员。

1998年在哈尔滨建筑大学环境工程学科获博士学位。

1998年至1999年在荷兰应用科学研究院环境科学研究所(TNO-MEP) 高访和参加国际合作项目。   

1999年至今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社会兼职:

1、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学位委员会委员。

2、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水质工程与水环境恢复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

3、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兼职教授。

4、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水工业分会工业给水排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5、《环境工程学报》副主编等。

教学情况:

主讲课程:

资料更新中……

培养学生情况:

硕士研究生:5人。

博士研究生:5人。

在读博士研究生:10人。

在站博士后:2人。

科学研究:


研究方向:

主要从事水污染控制与污水资源化技术及其机理的研究及应用。

主要研究内容:

1、经济高效的污水生物处理新技术研究。

2、挥发性有机污染物(VOCs)及恶臭物质的生物降解机理与新型反应器的研究及应用。

3、污泥减量化与资源化技术研究。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后承担并完成了国际合作项目、国家、省部、科学院和地方科技攻关和实际工程项目等50余项,目前正在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水专项”、中国科学院重大项目等多项研究课题。

1、“强化去除污水中有毒有害物质的生物-物化集成技术”。

资料更新中……

科研成果:

1、“饮用水质安全风险的末端控制技术与应用”200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资料更新中……

发明专利:


1 一种直饮水的净化处理工艺及其处理系统 郭召海; 杨敏; 曲久辉; 刘俊新; 齐嵘; 雷鹏举; 周全; 刘会娟; 张昱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专利】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007-08-01

2 用于废水处理的一体式膜固定化生物反应器及其操作方法 刘俊新; 李琳; 谢珊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专利】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007-08-15

3 处理染料废水的生物-电化学组合系统及其操作方法 刘俊新; 曲久辉; 雷鹏举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专利】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007-08-29

4 组合式生物降解-吸附分离废气处理设备及其操作方法 李琳; 刘会娟; 刘俊新; 曲久辉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专利】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007-09-19

5 污水脱氮除磷系统及操作方法 刘俊新; 郭雪松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专利】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008-07-02

6 一种对偶氮染料生物脱色的方法 陈梅雪; 刘会娟; 王怡中; 刘俊新; 王菊思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专利】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002-06-19

7 立体循环一体化氧化沟污水处理设备及其操作方法 刘俊新; 夏世斌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专利】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002-10-30

8 固定化生物共代谢脱色的方法 陈梅雪; 刘会娟; 王怡中; 刘俊新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专利】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003-01-29

9 双区重力出流式膜生物反应器废水处理设备 刘俊新; 郑祥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专利】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003-02-26

10 复合式生物反应器废气处理设备 李琳; 刘俊新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专利】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003-04-16

11 一体化双沉淀区立体循环氧化沟设备及其操作方法 刘俊新; 夏世斌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专利】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003-12-31

12 一体式真菌除臭反应器及其操作方法 刘俊新; 朱国营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专利】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004-04-07

13 一种生活污水的处理方法和用途 杨敏; 齐嵘; 刘俊新; 魏源送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专利】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004-07-07

14 推流复合式生物污泥减量反应器及其操作方法 魏源送; 刘俊新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专利】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004-07-14

15 折流曝气增压重力出流膜生物反应器污水处理设备 刘俊新; 陈少华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专利】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005-04-27

16 一种利用污水厂剩余污泥厌氧发酵制氢的方法与装置 刘俊新; 蔡木林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专利】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005-05-25

17 竖流复合式生物污泥减量反应器及其操作方法 魏源送; 郭雪松; 刘俊新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专利】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005-06-01

18 气膜-生物反应器废气处理设备 李琳; 刘俊新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专利】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005-06-08

19 催化氧化-生物反应器废气处理设备 李琳; 刘俊新; 贺泓; 张长斌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专利】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005-06-22

20 厌氧氨氧化反应器的好氧启动方法 梁祝; 刘俊新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贵州省环境科学研究设计院 【中国专利】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贵州省环境科学研究设计院 2005-11-02

21 高浓度氨氮废水的脱氮工艺 梁祝; 刘俊新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贵州省环境科学研究设计院 【中国专利】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贵州省环境科学研究设计院 2005-11-02

22 一体化立体循环污水生物除磷脱氮反应器及操作方法 刘俊新; 王淑梅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专利】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005-11-16

23 推流组合式生物反应器废气处理设备 李琳; 刘俊新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专利】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005-11-23

24 一体式复合生物反应器废气处理设备 李琳; 刘俊新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专利】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005-12-07

25 高盐土质条件下构建生态型水源地的方法 曲久辉; 尹澄清; 刘俊新; 刘萍萍; 张广云; 冯文清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专利】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006-01-04

26 滨海区生态型水源地构建的消浪方法 刘俊新; 尹澄清; 曲久辉; 刘萍萍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专利】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006-01-04

27 清洁型一体化污水处理系统及操作方法 刘俊新; 郭雪松; 魏源送; 李琳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专利】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006-04-05

28 安全饮用水的净化方法与净化系统 齐嵘; 杨敏; 刘俊新; 曲久辉; 雷鹏举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专利】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006-05-10

29 一种处理垃圾渗滤液的一体化生物反应器 梁祝; 刘俊新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贵州省环境科学研究设计院 【中国专利】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贵州省环境科学研究设计院 2006-05-10

30 一种激活、富集亚硝酸盐菌的方法 梁祝; 刘俊新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贵州省环境科学研究设计院 【中国专利】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贵州省环境科学研究设计院 2006-05-10

31 折流式寡毛类蠕虫污泥减量反应器 魏源送; 王亚炜; 刘俊新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专利】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006-05-31

32 用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制氢的热处理-发酵产氢方法 刘俊新; 肖本益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专利】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006-10-25

33 外置式气升循环膜分离设备 刘俊新; 陈少华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专利】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006-12-06

34 净化景观水体的系统及其操作方法 刘俊新; 单保庆; 郭雪松; 魏源送; 赵建伟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专利】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007-03-14

35 净化雨/污水的生物-生态过滤系统及其操作方法 单保庆; 刘俊新; 郭雪松; 魏源送; 赵建伟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专利】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007-03-14

36 分散小点源污水处理与分质回用系统及其操作方法 魏源送; 郭雪松; 刘俊新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专利】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007-03-21

37 有机固体废弃物堆肥处理及生物除臭系统及其操作方法 魏源送; 李琳; 刘俊新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专利】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007-03-21

38 环流式膜生物反应器废水处理设备 刘俊新; 李琳; 谢珊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专利】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007-06-06

39 处理高浓度难降解废水的复合生物反应器 刘俊新; 谢珊; 李琳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专利】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007-06-13

40 循环式双流态污水处理反应器 刘俊新; 张发根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专利】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007-07-11

41 双反应区一体式废气生物净化反应器及其废气处理方法 刘俊新; 刘建伟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专利】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008-09-17

42 利用活性污泥生产可生物降解塑料的方法 刘俊新; 曲波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专利】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009-07-01

43 侧向沉淀立体循环一体化氧化沟设备及操作方法 郭雪松; 刘俊新; 周鑫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专利】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009-05-06

44 分段进水跌水充氧接触氧化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及方法 刘俊新; 梁瀚文; 魏源送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专利】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009-07-01

45 一体式折流生物反应器废气处理设备及废气处理方法 李琳; 刘俊新; 刘建伟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专利】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009-05-20

46 畜禽粪便堆肥过程中保存氮磷和减排氨气的系统与方法 魏源送; 杨宇; 刘俊新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专利】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009-10-28

47 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磷回收的方法 魏源送; 程振敏; 刘俊新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专利】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009-11-18

48 庭院生活污水处理与回用系统及处理污水的方法 郭雪松; 梁瀚文; 刘俊新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专利】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010-06-23

49 一种预处理和电化学强化污泥厌氧发酵产氢方法 刘俊新; 魏素珍; 肖本益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专利】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010-09-15

50 一种利用太阳能驱动的污水生物处理系统及其操作方法 刘俊新; 韩昌福; 梁瀚文; 郭雪松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专利】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010-07-28

51 一种多级双层迂回漫流跌水充氧方法及其装置 刘俊新; 邹娟; 郭雪松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专利】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010-08-04

52 一种强化污水脱氮除磷的双层人工湿地系统及其操作方法 刘俊新; 邹娟; 郭雪松; 常会庆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专利】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010-08-04

53 一种臭味气体原位生物净化方法 刘俊新; 高敏; 李琳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专利】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010-09-15

54 一种生物电化学技术筛选高效产甲烷菌群的方法 肖本益; 刘俊新; 李义晋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专利】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010-11-03

55 处理含壬基酚聚氧乙烯醚及代谢产物污水的系统 刘俊新; 连静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专利】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010-12-01

56 一种控制膜生物反应器中膜污染的方法 刘俊新; 欧阳科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专利】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010-12-08

57 一种用于废水处理的复合交联吸附剂的制备方法 刘俊新; 阮晓东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专利】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011-01-05

58 去除畜禽粪便中四环素类抗生素残留的受控堆肥系统 魏源送; 沈颖; 刘俊新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专利】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010-12-29

论文专著:


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30余篇。

出版专著:

《排水设施与污水处理》(村庄整治技术手册)刘俊新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0年3月

发表论文:

英文:

1. Benyi Xiao and Junxin Liu. Effects of thermally pretreated temperature on bio-hydrogen production from sewage sludge[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2006, 18(1): 6-12.   

2. XIAO Benyi and Liu Junxin. pH dependency of hydrogen fermentation from alkali-pretreated sludge [J].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2006, 51(4):399-404.   

3. Wenzhou Lv, Xiang Zheng, Min Yang, Yu Zhang, Ying Liu, Junxin Liu. Virus removal performance and mechanism of a submerged membrane bioreactor [J]. Process Biochemistry. 2006, 41:299-304.   

4. Xiang Zheng and Junxin Liu, Dyeing and printing wastewater treatment using a membrane bioreactor with a gravity drain[J]. Desalination. 2006, 190:277-286.   

5. Yuansong Wei, Junxin Liu. Sludge reduction with a novel combined worm-reactor[J]. Hydrobiologia. 2006, 564:213-222.   

6. CHEN Shao-hua and LIU Jun-xin. Landfill Leachate Treatment by MBR: Performance and Molecular Weight Distribution of Organic Contaminant.[J].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2006, 51(23):2831-2838.   

7. L. Li, J.X. Liu. Removal of xylene from off-gas using a bioreactor containing bacteria and fungi. [J]. International Biodeterioration and Biodegradation. 2006, 58(2):60-64.   

8. Xiang Zheng and Junxin Liu. Mechanism investigation of virus removal in a membrane bioreactor[J]. Wa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ater Supply. 2006, 6(6): 51-59.

9. XIE Shan, Liu Junxin, LI Lin, QIAO Chuanling. Biodegradation of malathion by Acinetobacter johnsonii MA19 and optimization of cometabolism substrate[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2009, 21(1):76-82.   

10. QU Bo and Liu Junxin. Determination of optimum operating conditions for production of polyhydroxybutyrate by activated sludge submitted to dynamic feeding regime[J].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2009, 54(1): 142-149.   

11. Yuansong Wei, Yawei Wang, Xuesong Guo, Junxin Liu. Sludge reduction potential of the activated sludge process by integrating an oligochaete reactor [J].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2009, 163(1): 87-91.   

12. Wei Yuansong, Zhu Hui, Wang Yawei, Li Jinfu, Zhang Peixin, Hu Ji , Liu Junxin. Nutrients release and phosphorus distribution during oligochaetes predation on activated sludge[J]. Bio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2009, 43(3): 239-245.   

13. Zhu Liang, Junxin Liu*, Jing Li. Decomposition and mineralization of aquatic humic substances (AHS) in treating landfill leachate using the Anammox process[J]. Chemosphere, 2009, 74(10): 1315–1320.  

14. Lin Li, Chao Yang, Wensheng Lan, Shan Xie, Chuanling Qiao, Junxin Liu*. Removal of Methyl Parathion from Artificial Off-gas Using a Bioreactor Containing a Constructed Microbial Consortium[J]. Environ. Sci. Technol., 2008, 42(6): 2136–2141.   

15. Liu Jianwei, Liu Junxin and Li Lin, Performance of two biofilters with neutral and low pH treated off-gases[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2008, 20(12):1409-1414.   

16. Fagen ZHANG,Junxin Liu and Jun SUI. Sludge concentration dynamic distribution and its impact on the performance of UNITANK.[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2007, 19(2):141-147.   

17. X.S. Guo, J.X. Liu, Y.S. Wei and L. Li. Sludge reduction with Tubificidae and impact on performance of wastewater treatment process. [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2007, 19(3):257-263.   

18. Z. Liang and J.X. Liu. Control factors of partial nitritation for landfill leachate treatment. [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2007, 19(5):523-529.   

19. Zheng Xiang, Liu Junxin. Virus rejiection with two model human enteric viruses in membrane bioreactor system.[J]. Science in China series B: Chemistry. 2007,50 (3): 397-404.   

20. Lin Li, Changbin Zhang, Hong He, Junxin Liu. An integrated system of biological and catalytic oxidation for the removal of o-xylene from exhaust. [J]. Catalysis Today 2007, 126: 338-344.   

21. Tinggang Li, Junxin Liu, Renbi Bai. Dieudonne-Guy Ohandja, Fook-Sin Wang, Biodegradation of organonitriles by adapted activated sludge consortium with acetonitrile-degrading microorganisms[J]. Water Research. 2007, 41(6): 3465-3473.

22. Benyi Xiao, Junxin Liu. Biological hydrogen production from sterilized sewage sludge by anaerobic self-fermentation[J].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2009, 168(1):163-167.   

23. Jing LIAN, Junxin Liu, Yuansong Wei. Fate of nonylphenol polyethoxylates and their metabolites in four Beijing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s[J].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2009, 407(14):4261-4268.   

24. Tinggang Li, Renbi Bai, Dieudonné-Guy Ohandja, Junxin Liu*. Biodegradation of acetonitrile by adapted biofilm in a membrane-aerated biofilm reactor[J]. Biodegradation, 2009, 20(4):569–580.   

25. XIAO BenYi and Liu Junxin. Effects of various pretreatments on biohydrogen production from sewage sludge[J].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2009, 54(12):2038-2044.     

26. Zhu Liang, Junxin Liu. Landfill leachate treatment with a novel process: Anaerobic ammonium oxidation (Anammox) combined with soil infiltration system[J].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2008, 151(1): 202-212.   

27. Li Lin, Wang Saobin, Feng QC, Liu Junxin. Removal of o-xylene from off-gas by a combination of bioreactor and adsorption [J]. Asia-Pac J Chem Eng, 2008, 3: 489-496.   

28. Tinggang Li, Renbi Bai, Junxin Liu*, Distribution and composition of 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 in membrane-aerated biofilm[J]. Journal of Biotechnology, 2008, 135(1): 52–57.   

29. Tinggang Li, Junxin Liu, Renbi Bai and F.S. Wong, Membrane-aerated biofilm reactor for the treatment of acetonitrile wastewater[J]. Environ. Sci. Technol., 2008, 42(6): 2099–2104.     

30. XU Yiping, ZHOU Yiqi, WANG Donghong, CHEN Shaohua, Liu Junxin, WANG Zijian. Occurrence and removal of organic micropollutants in the treatment of landfill leachate by combined anaerobic-membrane bioreactor technology[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2008, 20(11):1281-1287.  

中文:

1 微波辐射作用下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的氮磷释放特性 程振敏; 魏源送; 刘俊新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期刊】过程工程学报 2010-02-15

2 以河网作为城市水源的污染问题和湿地净化 尹澄清; 苏胜利; 张荣斌; 王为东; 周春东; 刘俊新; 赵洪涛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嘉兴市水利局; 嘉兴市水利投资有限公司; 嘉兴市水利勘察设计院 【期刊】环境科学学报 2010-08-06

3 碱处理污泥发酵产氢生物相特征 魏素珍; 刘俊新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期刊】环境科学 2010-10-15

4 典型城市污水处理工艺微生物气溶胶逸散研究 高敏; 李琳; 刘俊新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期刊】给水排水 2010-09-10

5 膜生物反应器与传统活性污泥反应器内生物群落特征 欧阳科; 刘俊新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水质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期刊】环境科学 2009-02-15

6 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热处理发酵产氢的影响因素 肖本益; 刘俊新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期刊】过程工程学报 2009-02-15

7 酸碱预处理对常压微波辐射剩余活性污泥磷释放的影响 程振敏; 魏源送; 刘俊新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期刊】环境科学 2009-04-15

8 微波-过氧化氢联合作用处理污泥的影响因素 王亚炜; 魏源送; 肖本益; 刘俊新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期刊】环境科学学报 2009-04-06

9 不同通风方式对添加镁盐后猪粪堆肥过程中氮磷保存的影响 杨宇; 魏源送; 刘俊新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期刊】环境科学 2009-04-15

10 磷酸钙法回收污泥中磷的主要影响因素 程振敏; 魏源送; 刘俊新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期刊】中国给水排水 2009-04-01

11 膜生物反应器系统中原生动物的群落特征 郑祥; 刘俊新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期刊】环境科学 2009-09-15

12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猪粪中残留的四环素类抗生素 沈颖; 魏源送; 郭睿; 徐超一; 张朝晖; 周光漪; 赵鑫; 刘俊新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期刊】环境化学 2009-09-15

13 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法测定污水和污泥中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的参数优化 连静; 刘俊新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期刊】环境化学 2009-11-15

14 碱处理和热处理对污泥发酵产氢途径的影响 魏素珍; 肖本益; 刘俊新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期刊】科学通报 2009-11-15

15 不同微波能量输入条件下污泥中碳、氮、磷的释放特性 阎鸿; 程振敏; 王亚炜; 肖本益; 魏源送; 刘俊新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期刊】环境科学 2009-12-15

16 污水处理系统剩余污泥碱处理融胞效果研究 肖本益; 刘俊新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北京 【期刊】环境科学 2006-02-15

17 通风控制方式对动物粪便堆肥过程的影响 常勤学; 魏源送; 刘俊新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水质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水质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水质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武汉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期刊】环境科学学报 2006-04-30

18 厌氧-立体循环一体化氧化沟除磷脱氮工艺中影响厌氧释磷的因素研究 王淑梅; 刘俊新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北京 【期刊】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 2006-05-05

19 重力出流式膜生物反应器污泥浓度的优化控制 郑祥; 刘俊新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 【期刊】过程工程学报 2006-08-30

20 活性污泥工艺模型在计算机模拟中的建立与应用 张发根; 刘俊新; 隋军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 北京 【期刊】给水排水 2006-09-10

21 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垃圾渗滤液的效能及有机污染物的分子量分布 陈少华; 刘俊新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北京 【期刊】科学通报 2006-08-15

22 重力出流式膜生物反应器的膜通量及膜污染控制研究 陈少华; 郑祥; 刘俊新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 【期刊】环境科学 2006-12-15

23 清洁型一体化污水处理系统研究 郭雪松; 刘俊新; 李琳; 魏源送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北京 【期刊】环境工程学报 2007-02-05

24 通风控制方式对动物粪便堆肥过程中氮、磷变化的影响 常勤学; 魏源送; 刘俊新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水质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水质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武汉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期刊】环境科学学报 2007-05-15

25 利用ASM2D模型分析UNITANK工艺的反硝化行为 张发根; 刘俊新; 隋军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 北京; 广东广州 【期刊】水处理技术 2007-05-10

26 复合式生物除臭反应器处理城市污水处理厂恶臭气体 刘建伟; 刘俊新; 李琳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北京 【期刊】环境工程学报 2007-07-05

27 MBR对污水中肠道模型病毒的去除效应 郑祥; 刘俊新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 【期刊】中国科学(B辑:化学) 2007-08-15

28 水生生物重金属富集模型研究进展 王亚炜; 魏源送; 刘俊新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水质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水质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水质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期刊】环境科学学报 2008-01-15

29 不同预处理方法对剩余污泥性质的影响研究 肖本益; 刘俊新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北京 【期刊】环境科学 2008-02-15

30 某赖氨酸废水处理工程的设计与调试 胡滨; 刘俊新; 马林; 英培宇; 唐一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北京杰佳洁环境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杰佳洁环境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 【期刊】水处理技术 2008-01-10

31 溶解氧对活性污泥合成可生物降解塑料—PHB的影响 曲波; 刘俊新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期刊】环境工程学报 2008-12-05

32 颤蚓在活性污泥中的生长研究 诸晖; 魏源送; 刘俊新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北京 【期刊】环境科学 2008-05-15

33 颤蚓对活性污泥沉降性能的影响 诸晖; 魏源送; 王亚炜; 刘俊新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北京 【期刊】环境科学学报 2008-05-06

34 颤蚓污泥减容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诸晖; 魏源送; 杨宇; 王亚炜; 刘俊新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北京 【期刊】环境科学学报 2008-06-15

35 利用基因工程菌BL21处理有机磷混合农药废水的研究 谢珊; 刘俊新; 李琳; 乔传令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水质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水质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虫鼠害综合治理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期刊】环境工程学报 2008-07-05

36 不排泥运行条件下膜生物反应器污泥活性的研究 欧阳科; 刘俊新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北京 【期刊】给水排水 2008-07-10

37 活性污泥合成可生物降解塑料PHB的工艺优化研究 曲波; 刘俊新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水质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期刊】科学通报 2008-07-08

38 4种预处理对污水厂污泥生物产氢的影响 肖本益; 刘俊新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期刊】科学通报 2008-08-23

39 镁盐添加对猪粪堆肥过程中氮、磷养分保留的影响 杨宇; 魏源送; 刘俊新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期刊】环境科学 2008-09-15

40 寡毛类蠕虫污泥减量工艺及其生长规律的研究进展 诸晖; 魏源送; 王亚炜; 刘俊新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期刊】过程工程学报 2008-10-15

41 污水处理厂的生物滤池除臭技术 朱国营; 刘俊新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北京 【期刊】中国给水排水 2003-08-17

42 真菌降解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特性与影响因素 李琳; 刘俊新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北京 【期刊】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 2003-03-26

43 利用寡毛类蠕虫反应器处理剩余污泥的研究 魏源送; 刘俊新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北京 【期刊】环境科学学报 2005-06-26

44 真菌降解挥发性有机物动力学模型研究 朱国营; 刘俊新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北京; 新大陆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期刊】环境科学学报 2005-10-26

45 影响MBR脱氮效率的因素研究 郑祥; 刘俊新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北京; 哈尔滨工业大学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 【期刊】环境科学学报 2005-10-26

46 pH值对碱处理污泥厌氧发酵产氢的影响 肖本益; 刘俊新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北京 【期刊】科学通报 2005-12-30

47 国外膜生物反应器在污水处理中的研究进展 魏源送; 郑祥; 刘俊新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水污染控制研究室;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水污染控制研究室;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水污染控制研究室 北京 【期刊】工业水处理 2003-01-25

48 经济高效的污水生物脱氮除磷新技术研究 刘俊新; 夏世斌; 郑祥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北京 【期刊】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2003-04-28

49 细菌与真菌复合作用处理臭味气体的试验研究 李琳; 刘俊新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北京 【期刊】环境科学 2004-03-30

50 生活污水处理为油田回注水的研究 齐嵘; 杨敏; 魏源送; 刘俊新; 丁伟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水质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水质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上海华东理工大学设计院环境工程研究所 北京 【期刊】中国给水排水 2004-02-17

51 处理乙硫醇废气生物滤池中微生物的初步鉴定 朱国营; 刘俊新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北京 【期刊】环境科学学报 2004-03-26

52 利用废水和固体废弃物中有机质发酵产氢研究进展 蔡木林; 刘俊新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水污染控制技术研究室;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水污染控制技术研究室 北京 【期刊】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 2004-06-26

53 共代谢基质驯化活性污泥降解五氯酚 李萍; 刘俊新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北京 【期刊】中国给水排水 2004-06-17

54 微生物发酵产氢的影响因素分析 肖本益; 魏源送; 刘俊新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北京 【期刊】微生物学通报 2004-06-30

55 厌氧滤池-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垃圾渗滤液不同工艺段中有机氯农药残留的分析 陈明; 陈少华; 许宜平; 刘俊新; 王子健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环境水质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环境水质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期刊】环境化学 2004-07-30

56 厌氧反应器与好氧MBR组合工艺处理毛纺印染废水试验研究 郑祥; 刘俊新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北京 【期刊】环境科学 2004-09-30

57 滨海地区生态型水源地工程的建设 刘萍萍; 尹澄清; 曲久辉; 张广云; 冯文清; 刘俊新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天津泰达自来水公司;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北京 【期刊】中国给水排水 2004-09-17

58 厌氧-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垃圾渗滤液中多环芳烃的研究 许宜平; 陈少华; 陈明; 刘俊新; 王子健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环境水质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环境水质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期刊】环境化学 2004-11-30

59 重力出流式MBR处理生活污水及毛纺废水 郑祥; 刘俊新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北京 【期刊】中国给水排水 2004-12-17

60 利用有机废弃物的发酵产氢 肖本益; 刘俊新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北京 【期刊】上海环境科学 2004-12-15

61 膜技术对污水中病原微生物去除的研究进展 郑祥; 吕文洲; 杨敏; 刘俊新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北京; 哈尔滨工业大学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 【期刊】工业水处理 2005-01-25

62 污泥厌氧发酵产氢的影响因素 蔡木林; 刘俊新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北京 【期刊】环境科学 2005-03-30

63 膜生物反应器去除污水中病毒的试验研究 郑祥; 吕文洲; 杨敏; 刘俊新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北京 【期刊】科学通报 2005-01-30

64 垃圾渗滤液中有机物分子量的分布及在MBR系统中的变化 陈少华; 刘俊新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北京 【期刊】环境化学 2005-03-30

65 真菌降解废气中邻-二甲苯试验研究 李琳; 崔福义; 刘俊新 哈尔滨工业大学市政环境工程学院;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北京 【期刊】环境科学学报 2005-01-26

66 高浓度氨氮废水亚硝酸型与硝酸型脱氮的比较研究 刘俊新; 王秀蘅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哈尔滨工业大学市政环境工程学院 北京; 黑龙江哈尔滨 【期刊】工业用水与废水 2002-06-30

67 氧化沟工艺处理城市污水的研究(上) 刘俊新; 夏世斌; 王秀蘅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哈尔滨工业大学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 【期刊】建设科技 2002-03-15

68 氧化沟工艺处理城市污水的研究(下) 刘俊新; 夏世斌; 王秀蘅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哈尔滨工业大学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 【期刊】建设科技 2002-04-15

69 生物膜与活性污泥结合工艺脱氮除磷研究 刘俊新; 丛丽; 王宝贞; J.W.vanGroenestijn; H.J.Doddema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哈尔滨工业大学市政环境工程学院; 荷兰应用科学研究院 【期刊】中国给水排水 2000-12-27

70 斜板沉淀池在一体化氧化沟中的作用 王秀蘅; 孙卫东; 刘俊新; 李玉华 哈尔滨工业大学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 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生态与环境研究中心; 哈尔滨工业大学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 黑龙江哈尔滨 【期刊】中国给水排水 2001-11-27

71 挥发性有机污染物与恶臭的生物处理技术及其工艺选择 李琳; 刘俊新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北京 【期刊】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 2001-10-26

72 一体化氧化沟处理城市污水试验研究 王秀蘅; 刘俊新; 彭建凤 哈尔滨工业大学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哈尔滨市南岗区海河路202号 【期刊】给水排水 2001-12-20

73 立体循环一体化氧化沟处理城市污水研究 夏世斌; 刘俊新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北京 【期刊】中国给水排水 2002-06-27

74 废水中难降解性有机污染物的共代谢降解 李萍; 刘俊新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水污染控制技术研究室;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水污染控制技术研究室 北京 【期刊】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 2002-11-26

75 膜生物反应器在我国的研究进展 郑祥; 魏源送; 樊耀波; 刘俊新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08(O)传真:(010)62 【期刊】给水排水 2002-02-20

76 膜生物反应器的技术经济分析 郑祥; 刘俊新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期刊】给水排水 2002-03-20

77 亚硝酸型生物脱氮工艺特性的研究 刘俊新; 李伟光; 王秀蘅 【会议】’2001全国工业用水与废水处理技术交流会论文集暨水处理技术汇编 2001-06-01

78 膜生物反应器在我国的研究及应用 郑祥; 魏源送; 樊耀波; 刘俊新 【会议】’2001全国工业用水与废水处理技术交流会论文集暨水处理技术汇编 2001-06-01

79 膜生物反应器在我国的研究及应用 郑祥; 魏源送; 樊耀波; 刘俊新 【会议】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水工业分会第四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论文集 2002-05-01

80 亚硝酸型生物脱氮工艺特性的研究 刘俊新; 李伟光; 王秀蘅 【会议】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水工业分会第四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论文集 2002-05-01

荣誉奖励:


1、1999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

2、2006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

3、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项。

资料更新中……

媒体报道:


访“百人计划”入选者刘俊新研究员

6月11日在阶一4,“百人计划” 学者刘俊新研究员做完了题为“水污染控制技术研究进展”精彩讲座后,欣然接受了记者的采访。第一次见到这位教授,感觉很和蔼,他主动询问我是来自于什么院系、什么专业,我们的采访就在这样一个很轻松的氛围下开始。

开阔眼界,缩小差距

刘教授90年代曾到荷兰应用科学研究院做访问学者,回忆起这段经历,刘教授说,刚到那儿时,觉得国内外的差距还是较大的,国外当时的科研条件要优于国内。在国外的学习生活让他掌握了先进的技术,接触了新的理念,这对后来回国做研究有很大的帮助。谈到国内的现状时,刘教授很自豪,他说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目前国内、外的差距已经在逐步缩小,尤其是在硬件方面,国内实验室现在使用的的仪器足以与国外的媲美。国外的学者到他们实验室参观时,对中国的科研环境做了高度评价。

现在的差距主要还是在研究基础上,国外在污水处理技术方面起步较早,已经做了大量的基础性研究工作,技术较为成熟,体制更为完善,所以很多具体的工程技术问题已交由相关环保公司解决。但我国尚处在过渡阶段,因为环保企业相对技术力量薄弱,很多属于实际工程中的问题还需由科研人员进行前期的工作,然后由环保企业实施。在企业的技术力量相对成熟后,研究者们会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发现新的问题、发明新的技术上,促进我国科技水平的提升。

百人计划,汇聚人才

提到百人计划,刘教授说,对于新引进的科研人员,在创建研究组初期最大的困难就是资金问题,而百人计划的实施,恰好帮助他们解决了这个难题,百人计划给每位引进的人员相应的科研经费,使研究者们可以在短时间内进入角色,建立起研究团队和实验条件,这是百人计划吸引人才的一大优势。

不过计划也有一些地方需要改进,如200万的经费在以前搞研究来讲已经是很多了,可从当前的社会经济环境来看,这笔经费略显不足。还有一些问题,并不是单靠科学院的力量就能解决的,还需要各方力量的配合。

普及式,科研式?

研究生的扩招,学生人数增加,师资有限,是否会影响研究生的质量呢?刘教授认为不同的学科和专业对研究生的培养过程和要求是不同的,不能一概而论。目前有些高校实行两年制或两年半制,不能笼统说好或者不好。中科院研究生是三年制,科研抓的较紧,对于以实验为主的理工科研究生培养是适当的,可以让学生受到系统的科研训练,了解科研过程、掌握实验技能、学习科学思维方法和锻炼独立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

认真,必备的素质

无论是搞科研还是做什么事都应该抱着认真的态度,对待任何问题都应该认真思考,认真观察,绝对不要抱着应付了事的思想,尤其是科学研究如果持有这种思想是很难有成就的,只要认真去做就会发现新的问题,创造出新的成果。听到这番话,不得不让我想到我们这批即将离开研究生院回所开始实际研究的同学有多少已经做好了这样的思想准备呢!

。我们应好好利用,尽量的多了解些信息,为今后的研究工作打基础,很多的知识并不需要掌握得很好,但一定要有所了解当面对问题时我们要知道应该查。我们应好好利用,尽量的多了解些信息,为今后的研究工作打基础,很多的知识并不需要掌握得很好,但一定要有所了解当面对问题时我们要知道应该查阅哪些书籍,向哪个研究领域的老师请教。

加强合作,优势互补

大多数的研究者在做研究的初期常遇到数据收集困难问题,对此,刘教授觉得这是当前普遍存在。国内的技术条件有限,部门之间的数据未实现共享,导致了可利用的数据不多、数据不全等若干问题,但如果在做课题时,科研单位、高校的课题可以和国家、部门的课题相结合,加强彼此间的合作,研究人员间多进行沟通,对于解决这一问题应该会有所帮助的。例如在做环境研究时,如果课题可以和环保部门合作,将在收集数据上节省更多的人力物力,同时还可以获得较为齐全的资料。

注意积累,力求创新

针对科研项目的申请问题,刘教授谈到,在我评审过的一些项目申请书中,就发现很多人都是通过临时查文章,提取一些相关信息写成一份申请书,缺乏原创性。如在一部分人的申请书里常出现这样的语句,国外对此研究较多,而国内研究较少,我的这个研究内容很新,显然没有对自己将要进行的研究做深入的思考。

申请一个项目需要研究者知识和信息的积累,平时应多观察,多思考,注意开拓创新,不要做重复性的工作,要对当前的研究进展有个准确的了解,结合实际,提出自己的想法,先进性和实用性相结合。

对于刚毕业的研究生而言,申请大项目是不现实的,最好的方式是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青年基金,但要有比较新颖的想法。

原理融合,技术互补,系统创新

污水处理与回用技术组合或集成应注意“原理融合,技术互补,系统创新”。作为水污染控制技术研究,要开拓进取,不断创新,同时要注意实用性。从当前来讲,与生态建设和景观建设相结合,实行污水资源化处理是经济可行的,有利于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节能降耗,未来的趋势

就污水处理厂节能降耗问题而言,最重要的是要找到高能耗的关键点,围绕关键点开展研究,而降低能耗,一定要综合考虑节能的成本,要看其技术是否具有可操作性。从另外角度可研究出一种新的工艺,彻底实现低能耗,但这是相当困难的。从发展来看,高能耗的工艺和设备将逐渐淘汰,节能降耗型的水处理技术将得到长期的发展。

新闻来源:《中国科学院新闻网》 唐杨 2009-06-17

文章录入:zgkjcx    责任编辑:zgkjcx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关于我们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广告说明 | 合作项目

    名称:科技创新网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13040577号-2    公安备案号:11010802029847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E-Mail:zgkjcx0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