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信息:
赖德胜,男,江西安远人氏。现任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学术委员会委员,科学与人文研究中心兼职教授。
教育及工作经历:
1984-1988年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学学士
1988-1991年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学硕士
1991年7月-1993年6月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系助教
1993年7月-1996年6月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系讲师
1994-1997年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经济学博士
1996年7月-1999年6月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
1998年2月 香港中文大学访问学者
1998年4月-2001年4月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学院经济系主任
1999年7月-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1999年9月-2000年2月 瑞典哥德堡大学高级访问学者
2001年3月-2003年11月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处处长、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 咨询服务中心主任
2003年7月-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社长
2003年9月- 北京师范大学劳动力市场研究中心主任
2008年12月-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院长
社会兼职:
1. 中国大学生“五四奖学金”全国评审委员会委员(2000)
2. UNDP(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中方专家(2001)
3. 中国青年报社首届中国民办高校“就业之星”大型评选活动终评委员会委员(2002)
4. 第三、四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评委会副主任评委(2002、2004)
5. 第十七、十九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评委会副主任评委(2002、2004)
6. 第一、 第二届“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评委(2003、2004)
7. 北京文化发展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8. 中国教育经济学会常务理事
9. 中国劳动科学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
10. 首都教育经济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11. 北京市经济学总会常务理事
12. 北京市劳动学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
13. 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评委
14. 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兼职研究员
15.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教师教育研究》编委
教学情况:
主讲课程:
本科:发展经济学、转型经济学;
研究生、博士生:劳动经济学、劳动经济学经典文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专题研究、教育经济研究。
培研究生情况:
资料更新中……
科学研究:
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教育经济学、收入分配、劳动力市场等。
承担的科研项目情况:
1.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研究”,2008-2009。
2. 国家发改委“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项目“实施扩大就业战略研究”,2009。
3.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人力资本投资的风险与防范”,2007-2009。
4. 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办公室委托项目“转型经济中的残疾人就业与发展研究”,2007。
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城市化进程与人力资本作用机制研究”,2005-2008。
6.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中国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研究”,2004-2008。
7. 教育部“十五”博士点基金项目“人力资本参与企业收益分配研究”,2003-2005。
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五”重点项目“中国人力资本投资与劳动力市场管理研究”之子课题“教育与劳动力市场的衔接与互动”,2002-2007。
9. 北京市劳动局委托项目“北京市企业职工素质现状与对策”,2002-2003。
10.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十五”规划教育学项目“大学毕业生失业问题研究”,2002-2006。
11. 浙江海南药业有限公司委托项目“产权制度与民营经济发展”,2002。
12. 教育部出国留学回国人员项目“教育深化与知识失业”,2001-2003。
13. 教育部“十五”博士点基金项目“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2001-2003。
14. 北京市“十五”社科规划项目“北京市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2001-2003。
15.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计划生育与收入分配”,1996-2000。
16.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市场经济发展中的收入差距问题研究”,1993-1996。
17. 教育部“九五”博士点基金项目“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分割与整合”,1998-2001。
18. 北京市“九五”社科规划项目“北京市人力投资与收入分配”,1996-1998。
19. 北京市“百人工程”项目“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的浪费现象研究”,1998-2000。
20. 中欧高等教育合作项目“欧盟劳动力市场的分割与整合”,2000.2-2000.8。
21. 北京师范大学青年基金项目“经济教育研究”,1993-1994。
22. 北京师范大学青年基金项目“知识经济研究”,1998-2000。
23. 北师大教改项目“招生与就业的对比研究及其对教育教学的启示”,2000-2001。
科研成果:
资料更新中……
发明专利:
资料更新中……
论文专著:
出版专著多部,发表论文百余篇。
出版专著:
1.《教育经济学》,赖德胜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中国就业60年(1949-2009)》,赖德胜、李长安、张琪主编,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0年1月。
3.《中国残疾人就业与教育现状及发展研究》(专著),赖德胜等著,华夏出版社,2008年10月。
4.《中国大学毕业生失业问题研究》(专著),赖德胜、孟大虎等著,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8年5月。
5.《京师教育经济译丛》(翻译),杜育红、赖德胜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1月。
6.《中国的经济转型与社会保障改革》(专著),赵人伟、赖德胜、魏众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12月。
7.《与经济学同行》(随笔集),赖德胜著,广东经济出版社,2003年12月。
8.《关注浪费》(专著),赖德胜主编,中国财经出版社,2001年8月。
9.《教育与收入分配》(专著),赖德胜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5月。
10.《先富!共富?——中国转型期的收入分配》(专著),赖德胜著,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年4月。
11.《收入分配理论》(翻译),赖德胜等译,商务印书馆,1995年8月。
12.《中国个人收入分配论纲》(专著),冯文荣、赖德胜、李由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
发表论文:
1 一位社长眼中的大学出版——评《大学出版发展战略研究》 赖德胜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期刊】现代出版 2010-11-10
2 残疾人就业服务体系的构建:从分割到融合 廖娟; 赖德胜 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人口与发展 2010-11-29
3 创业带动就业的效应分析及政策选择 赖德胜; 李长安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期刊】经济学动态 2009-02-18
4 当前我国就业领域的主要矛盾及其对策 赖德胜; 李长安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期刊】经济学动态 2010-03-18
5 过度教育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基于北京市数据的分析 武向荣; 赖德胜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督导评估中心;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期刊】教育发展研究 2010-10-10
6 从北京市房山区看大城市郊区的城市化及其模式 赖德胜; 王轶; 孟大虎; 崔山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编辑部; 北京市房山区发改委 【期刊】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2009-02-10
7 高等教育投资的风险与防范 赖德胜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期刊】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3-25
8 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成因和政策选择 赖德胜; 田永坡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 【期刊】红旗文稿 2009-04-10
9 完善创业教育体系 迎接创业高潮 赖德胜; 李长安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期刊】求是 2009-07-16
10 当前中小学经济教育的现状及实施建议 刘丽湘; 赖德胜; 裴秀芳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山西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期刊】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9-07-10
11 东南亚金融危机对东亚国家教育的影响:经验与启示 赖德胜; 朱敏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期刊】比较教育研究 2009-09-10
12 论建立劳动力市场的障碍及突破口 赖德胜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系 【期刊】山东社会科学 1995-08-10
13 个人收入分配的非经济学思考 赖德胜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系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期刊】黄淮学刊(社会科学版) 1995-09-30
14 论劳动力市场的制度性分割 赖德胜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系 【期刊】经济科学 1996-12-20
15 地区收入差距扩大的人力资本成因 赖德胜 北京师范大学 【期刊】当代经济研究 1997-07-15
16 教育扩展与收入不平等 赖德胜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期刊】经济研究 1997-10-05
17 略论市场浪费 赖德胜; 赖德信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国家统计局中怡康公司 【期刊】经济纵横 1997-08-30
18 弃学从业 何错之有 赖德胜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期刊】改革 1997-08-30
19 对教育与经济增长的一个交易费用经济学解释 赖德胜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期刊】学术研究 1997-09-17
20 地区收入差距扩大的人力资本成因 赖德胜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期刊】经济研究参考 1997-02-07
21 反市场浪费 赖德胜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所 博士、北京师范大学经济系副教授 【期刊】中国科技信息 1997-02-08
22 论转型发展阶段的国有经济 赖德胜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期刊】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01-25
23 经济学的发展应以问题为导向 赖德胜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期刊】经济学动态 1998-02-01
24 教育、劳动力市场与收入分配 赖德胜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期刊】经济研究 1998-05-05
25 教育与科技生产力转化 赖德胜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经济研究中心 【期刊】教育与经济 1998-02-15
26 深圳经济快速增长的人力资本成因 赖德胜; 王兆斌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期刊】广东社会科学 1998-04-16
27 转型发展期国有经济功能的界定及搞活国有经济的思路 赖德胜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期刊】理论学习与研究 1998-04-15
28 越南城市人口变动述评 赖德胜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系 【期刊】东南亚纵横 1991-05-01
29 建立企业家市场 赖德胜 【会议】深化企业改革和治理通货膨胀研究 1995-10-10
30 个人收入分配——面临理论创新 赖德胜 【会议】当今中国经济学八大理论热点 1994-09-21
31 改革开放进程中的社会流动 赖德胜 【会议】理论•改革•发展 1998-10-18
32 出版社使命与和谐文化建设 赖德胜 【会议】和谐•创新•发展——首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文集 2007-04-01
33 缓解大学生就业困境的政府职责 赖德胜; 孟大虎 【会议】2007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 2007-10-01
34 专用性人力资本、劳动力转移与区域经济发展 赖德胜; 孟大虎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劳动力市场研究中心;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劳动力市场研究中心 教授; 博士研究生 【期刊】中国人口科学 2006-02-01
35 书业人语 赖德胜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社长 【期刊】出版参考 2006-04-05
36 学科发展视角下的图书选题策划 赖德胜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期刊】中国编辑 2006-09-10
37 个体教育投资风险与教育资产组合选择 赵宏斌; 赖德胜 上海交通大学高教所;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期刊】教育研究 2006-08-30
38 劳动力市场分割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广东、上海为例 付尧; 赖德胜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北京 【期刊】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3-25
39 “知识失业”加剧凸显政府职责 赖德胜; 孟大虎 北京师范大学劳动力市场研究中心; 北京师范大学 主任、教授、博导 【期刊】人民论坛 2007-08-01
40 分配是民生之源 丁元竹; 白景明; 刘应杰; 苏海南; 郑功成; 赵人伟; 赖德胜 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 国务院政策研究室;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动工资研究所;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兼校务委员会;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研究员 【期刊】群言 2007-08-07
41 中国居民收入分配研究的新进展——评《中国居民收入分配研究Ⅲ》 赖德胜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期刊】经济研究 2008-12-20
42 我国残疾人就业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赖德胜; 廖娟; 刘伟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期刊】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8-01-16
43 让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 赖德胜 北京师范大学劳动力市场研究中心 【期刊】中国改革 2008-02-01
44 人力资本与中国城市化的地区差异研究 郑勤华; 赖德胜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博士后 【期刊】中国人口科学 2008-02-01
45 缓解大学生就业困境的政府职责 赖德胜 北京师范大学劳动力市场研究中心 【期刊】中国大学生就业 2008-04-20
46 创业是个好东西 赖德胜 北京师范大学劳动力市场研究中心 主任、教授 【期刊】软件工程师 2008-06-15
47 大学生择业取向的制度分析 赖德胜; 吉利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教授; 博士研究生 【期刊】宏观经济研究 2003-07-18
48 怎样认识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 赖德胜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教授 【期刊】求是 2003-08-16
49 当代中国的城市化与教育发展 赖德胜; 郑勤华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北京 【期刊】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9-25
50 对中国“知识失业”成因的一个解释 赖德胜; 田永坡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期刊】经济研究 2005-11-20
51 高校扩招的动力与压力 赖德胜; 宋淑芳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教授 博士生导师;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处处长 【期刊】河南社会科学 2003-06-26
52 欧洲人力资本收益率:文献综述 郑洁; 武向荣; 赖德胜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北京 【期刊】比较教育研究 2003-12-10
53 专家学者纵论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陈淮; 樊纲; 刘福垣; 晏智杰; 蔡继明; 赵人伟; 高书生; 李保民; 程学斌; 李燕斌; 杨良初; 赖德胜; 曾湘泉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 北京国民经济研究所; 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 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经济系; 中国社会科学院; 国务院体改办分配与社会保障体制司; 国务院体改办研究所; 国家统计局城调总队; 国家经贸委企业司;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 北京师范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 副所长 【期刊】劳动保障通讯 2003-11-15
54 大学生自愿性失业的经济学分析 吴克明; 赖德胜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北京 【期刊】高等教育研究 2004-03-25
55 百年树人别解 赖德胜 北京师范大学 教授 【期刊】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03-25
56 社会保障与人力资本投资 赖德胜; 田永坡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教授; 硕士研究生 【期刊】中国人口科学 2004-04-01
57 树立科学的出版发展观 赖德胜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社长 【期刊】出版参考 2004-07-05
58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人力资本投资效应 赖德胜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教授 【期刊】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04-10-10
59 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经济学解释 赖德胜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期刊】教育研究 2004-03-17
60 平台与人才——出版业人才涌现的环境建设 赖德胜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期刊】大学出版 2005-03-25
61 经济转型与教育失范 赖德胜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期刊】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05-25
62 论个人收入分配的宏观调控 赖德胜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期刊】经济学动态 1999-08-01
63 知识经济与劳动价值论 张含; 赖德胜 北京师范大学 【期刊】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1999-07-25
64 论民办教育的改革效应 赖德胜; 李亚琪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北京 【期刊】河北学刊 2002-11-30
65 三人谈: 当前学风不正的种种表现 杨玉圣; 赖德胜; 丁东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副教授; 博士生导师; 著名学者 【期刊】中国改革 2002-01-13
66 对按生产要素分配问题的剖析 赖德胜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期刊】中州学刊 1999-03-20
67 知识经济与劳动价值论 张含; 赖德胜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期刊】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1999-07-15
68 劳动力市场分割与大学毕业生失业 赖德胜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期刊】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1-07-25
69 收入分配的失范与规范 赖德胜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期刊】求是 2001-06-16
70 欧盟一体化进程中的劳动力市场分割 赖德胜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期刊】世界经济 2001-05-10
71 计划生育与城乡收入差距 赖德胜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教授 【期刊】中国人口科学 2001-06-01
72 中国教育收益率偏低新解 赖德胜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期刊】河北学刊 2001-07-25
73 论大学的核心竞争力 赖德胜; 武向荣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期刊】教育研究 2002-07-17
74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现象、原因及对策 赖德胜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期刊】中国高等教育 2001-07-18
75 教育改革在于创新——学习江泽民同志在北京师范大学建校10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座谈 陈文博; 钟秉林; 顾明远; 林崇德; 俞启定; 赖德胜; 黄济; 申继亮; 洪成文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师大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 北京师大儿童心理发展研究所; 北京师大教师培训学院; 北京师大经济学院; 北京师大教育学院; 北京师大心理学院; 北京师大教育管理学院 党委书记 【期刊】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2002-11-15
资料更新中……
媒体报道:
攻守并济 以动制动: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社长赖德胜
作为这个行业中的一员,记者对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社长赖德胜在出版领域的魄力和学术领域的知名度早有耳闻,但直到几个月前的大学订货会馆社论坛上才有机会与赖社长相识。听完他的一段报告后,我更加体会到这位“个子不高,年纪不大”的社长果然是名不虚传。他见解独到,语言精辟,陈述问题总能够一针见血,博得现场掌声不断。而报告席上的他面前并没有讲稿,这样的临场表现如非才思敏捷、底蕴丰厚之人则恐怕很难做到
赖德胜是学经济出身,2003年7月开始担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社长。在此之前,多年的学术研究、教学经历和丰富的经济、管理学知识为他担任教育类出版社社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因此,即使是从教学和研究领域半路出家到出版社直接担当社长重任,赖德胜也是迅速进入角色,对出版事业的经营和管理很快就得心应手。在他看来,所有的事业都是相通的,不管是学术事业,还是出版事业,只要找到它的规律、把握它的要领,真正用心去做,就没有做不好的道理。
攻守并济 做大做强
在赖德胜看来,管理一个出版社最主要的两点是在人和机制。“人可以转换成市场,转化成产品。”“有好的人才队伍,有好的体制机制配套,就能做很多事情。”北师大社有很悠久的历史,很好的团队,很好的依托大学的资源,很好的品牌,很强的实力,又有很好的发展的机遇:文化产业发展的市场空间很大,政府部门十分重视,和谐社会需要更多的文化消费。在如此众多的有利条件下,赖德胜认为北师大社已经具备了“天时地利人和”等诸多的有利因素,因此他认为北师大社做大做强是理所当然的。
事实上,在赖德胜的带领下,北师大社近几年确实发展迅猛。从2003年到2006年仅仅三年的时间,该社的销售码洋从5.2亿攀升到10亿,几乎翻了一番。经济规模不断扩张的同时,产品结构也在不断调整。几年来,北师大社在巩固传统中小学教材教辅的出版优势的基础之上,不断扩展新的出版领域,开发新的产品队伍。采访中,赖德胜用一长串的“大力发展”来概括他们在调整产品结构、扩大出版领域方面的雄心:“大力发展高校教材、职业教育教材、师范教育教材和对外汉语教材;大力发展学术著作;大力发展大众读物;大力发展少儿读物等一系列产品。”
面对这种似乎是“广撒网,多捞鱼”的发展方式,记者颇有疑问:这么多的“大力发展”难道不会分散出版社的人力、物力,削弱其在原有强势领域的实力?显然,赖德胜早就考虑到了这个问题,他进一步解释:教育出版社的出版范畴包括的层面很广,从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育到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各个层面的教材、教辅、学术专著和相关读物都属于教育出版社的出版范畴。北师大社目前是集团化运作,其发展策略并没有超出教育出版社的出版领域。北师大社有精力,有实力,有丰富的资源,可以同时做很多事情,如果不在多个领域大力发展,对这些资源也是一种浪费。“虽然北师大社要发展的产品众多,但各个产品线非常清晰,由专门的机构部门,专职的人员队伍去负责,大家只需要各司其职就能做得很好,不会有厚此薄彼的情况发生。”
“进攻就是最好的防守。”赖德胜借用这句现代体育竞技中提倡的话来阐述他的发展策略。中小学教材教辅是北师大出版社的根据地,它与其他类别的产品是“根据地”与“游击队”的关系。在出版社进行图书结构的转型时,“根据地”的实力不但不会削弱,反而会更加巩固。而且,“游击队”的战役一旦胜利,出版社又可以建立新的“根据地”。“大学出版社应该有点大学社的味道。”因此,应该有一些来源于大学,服务于大学的产品。
赖德胜说,他个人认为:中国出版业正在进入“幸福时代”。在他看来,幸福并不仅仅指金钱和利润,还包括“自由度的增加和选择半径的扩大”。现在的出版业所处的生态环境使出版人的选择权大为增加了,这一点给出版社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要敢于尝试,才能做大做强。”
以动制动 与时俱进
武侠小说中常见到将最高的武学境界描绘为“以不变应万变”,现在不少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往往也会遵循这一法则:确定了一条发展思路,就坚定不移地走下去。事实上,这样的做法往往也常被认为是持之以恒、追求卓越的一种高尚的企业行为。然而,在赖德胜的发展思路中,却并不看重这一点。在他看来,出版社外部环境在不断变化:市场环境在改变,消费者的需求和行为在改变,竞争对手也在不断变化。而这些外在的环境都是出版社很难去调整和改变的。因此,企业应该顺应这种变化,采取以动制动的策略,根据外在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和发展思路。用他的话说就是要“在动中求得均衡,在动中求得发展”。
“以动制动”是一个系统工程,企业是否能够很好地完成这一系统工程取决于很多因素:出版社内部的组织架构是不是有弹性,人员结构、体制机制是不是有弹性等。在赖德胜看来,出版社与出版环境之间是两个齿轮互动的关系,出版环境变了,出版社也应该跟着变。在变化互动的过程中,两个齿轮之间能不能磨合好,企业内部部门和内部员工之间是否能够配合好,就是考察这一系统工程成功与否的关键。
赖德胜出任社长之时正是我国出版企业改革的时期。当时的北师大出版社作为教育出版领域内的微观主体之一,和很多大学出版社一样,内部存在很多制约企业发展的隐患。赖德胜到任后很快根据当时的体制与营销方式对出版社进行全方位的改革。他从调整产品结构入手,在出版社产品定位明确后,做到了部门设置到位、人员队伍到位、体制机制配套。经过几年的探索和思考,北师大社的发展模式已经比较成熟。好的产品定位,好的体制机制,好的人才队伍,好的企业结构这“四好”亦为北师大社“以动制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以动制动”同样需要管理者有过人的眼光和胆识。赖德胜说:“管理者要懂产品,懂市场规律和市场风险。同时,更多的是要对市场有判断,要有敢于冒险的精神和负责任的态度。”“员工的天空是由领导来划定的,领导的视野狭窄,员工就不可能有很大的平台。领导要有宽广的胸怀,要有远见,要有激情。要善于沟通,能够不断学习。”在赖德胜看来,作为管理者只有具备了这些品质,才能更好地以动制动。
赖德胜十分欣赏“与时俱进”的说法,他认为其中包含的意义和内容十分丰富。无形中,他似乎是将“与时俱进”作为了企业追求的一个动态的目标,并在此动态目标的鞭策下,不断向前。(新闻作者:巴丽华)
来源:《新华书目报》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