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科技创新网 > 文章中心 > 创新人物百科 > 资源环境 > 文章正文
专家信息 科学研究 论文专著 荣誉奖励 媒体报道

专家信息:


汪正祥,男,1966年1月出生,中国共产党员,环境学博士,现任湖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琴园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院党委书记。

教育及工作经历:

1986年6月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生物系,获理学学士学位。

2000年6月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植物学专业,获理学硕士学位。

2004年3月毕业于日本横滨国立大学环境情报研究院生命环境专业,获博士学位。

2004年至2005年任日本横滨国立大学环境情报研究院客座研究员。

2004年8月至2006年12湖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教授、副院长。

2007年1月至今湖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院“琴园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党委书记。

社会任职:

1. 湖北省重点学科“自然地理学”责任教授。

2. 湖北省动植物保护学会常务理事。

3. 湖北省植物学会理事。

4. 湖北省海洋与湖沼学会理事。

5. 湖北省自然保护区评审专家委员。

6. 国际植被学会会员。

7. 日本植物地理与分类研究会会员。

8. 日本生态学会会员。

9. 《中国植被志》编研专家.

教学情况:

主讲课程:

本科生、研究生:植物地理学。

本科生:环境科学导论。

研究生:地理科学研究方法。

培养学生情况:

资料更新中……

科学研究:


研究方向:

主要从事植被生态学、环境生态学和保护生物学研究。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主持国家自然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湖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等科研课题多项。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971028):中小尺度区域潜在自然植被预测研究,2010-2012,主持。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770396):水青冈林自然更新关键生态过程及微环境影响机制,2008-2010,主持。

3、武汉市人事局重大创新专项:武汉市绿化植物滞尘效率及环境保护林设计,2008-2009,主持。

4、环保部“全国生物物种资源联合执法检查和调查专项”子课题:湖北省重点野生植物物种资源调查,2008-2009,主持。

5、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杰出人才项目)(2007ABB002):三峡库区潜在自然植被预测研究,2007-2009,主持。

6、留学回国人员博士后基金:中等尺度区域潜在自然植被模拟研究,2006-2007,主持。

7、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中国亚热带山地水青冈林的生态学研究,2005-2007,主持。

8、国家林业局项目:武汉市湿地资源研究,主持。

9、湖北省林业厅项目:涨渡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研究与保护规划,主持。

10、世界自然基金会(WWF)项目:亚热带山地泥炭藓湿地保护研究,主持。

11、武汉市建委项目:武汉市绿化树木滞尘力研究及绿化树种的选择,主持。

12、七姊妹山建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科学考察研究,2005,主持。

13、新洲区涨渡湖省级自然保护区科学考察研究,2006,主持。

14、南漳县漳河源省级自然保护区科学考察研究,2007,主持。

15、大悟县罗汉坡狩猎场和京山县虎爪山狩猎场规划研究,2008,主持。

16、丹江口市五朵峰省级自然保护区科学考察研究,2009,主持。

科研成果:

资料更新中……

论文专著:


在国内外发表论文50多篇,专著5部。

出版专著:

1《植物地理学实验与实习指导》汪正祥 华科大出版社 2010

2《湖北漳河源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研究及保护》汪正祥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8

3《湖北七姊妹山自然保护区科学考察与研究报告》汪正祥 武汉:湖北科技出版社 2006

4《湖北湿地》汪正祥 湖北科技出版社 武汉:湖北科技出版社 2006

5《湖北省后河自然保护区科学考察集》汪正祥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9

发表中文论文:

1 三官洞狩猎场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研究 范楠楠; 张大威; 汪正祥 湖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期刊】现代农业科技 2011-02-10

2 长柄水青冈幼苗根系构型及动态变化 赵菊花; 汪正祥; 雷耘; 李中强 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湖北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武汉植物学研究 2010-12-15

3 中国外来入侵动物的分布格局及其与环境因子和人类活动的关系 王双玲; 李中强; 汪正祥; 张萌; 徐军; 刘仁宏 湖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江西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湖北省沙市中学 【期刊】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0-11-15

4 七姊妹山自然保护区泥炭藓湿地剖面特征及元素垂直分布规律 毛瑞; 汪正祥; 雷耘; 李中强; 满金山; 彭宗林 湖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宣恩县林业局 【期刊】土壤学报 2009-01-15

5 自然保护区庭院生态农业发展模式与效益分析——以湖北七姊妹山张记华户庭院经济为个案 谢艺; 汪正祥; 雷耘; 李中强; 满金山; 彭宗林 湖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宣恩县林业局 【期刊】环境科学与管理 2009-05-15

6 武汉市主要绿化树种滞尘效应研究 余曼; 汪正祥; 雷耘; 李中强; 谭庆 湖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期刊】环境工程学报 2009-07-05

7 大同市地质灾害的分区 贾丽娟; 汪正祥; 郑凯 湖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新疆师范大学地理科学系 【期刊】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2009-09-15

8 湖北省十堰地区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赵菊花; 雷耘; 汪正祥 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湖北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期刊】湖北林业科技 2010-02-15

9 亚热带山地亮叶水青冈林的群落分类及物种组成与更新 汪正祥; 雷耘; Kazue Fujiwara; 刘林翰; 薛跃规 湖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日本横滨国立大学环境情报研究院; 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广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武汉; 横滨240-8501 【期刊】生物多样性 2006-01-30

10 七姊妹山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地理及资源开发研究 张柳; 汪正祥; 雷耘; 方元平; 满金山; 彭宗林 湖北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湖北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黄冈师范学院生物系; 宣恩县林业局; 宣恩县林业局 湖北武汉; 湖北武汉; 湖北黄州; 湖北宣恩 【期刊】广西植物 2006-11-30

11 七姊妹山自然保护区野生保护植物优先保护定量研究 方元平; 刘胜祥; 汪正祥; 雷耘; 满金山 黄冈师范学院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 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湖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宣恩县林业局 湖北黄州; 湖北宣恩 【期刊】西北植物学报 2007-02-28

12 七姊妹山自然保护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及保护对策 方元平; 刘胜祥; 汪正祥; 雷耘; 满金山; 彭宗林 黄冈师范学院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 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湖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宣恩县林业局; 宣恩县林业局 湖北黄州; 湖北宣恩 【期刊】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07-06-15

13 漳河源自然保护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及保护对策 方元平; 汪正祥; 雷耘; 王立志 黄冈师范学院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 湖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南漳县林业局 【期刊】生态科学 2008-12-15

14 湖北省近20年生态足迹演化 谭庆; 汪正祥; 雷耘; 李中强; 余曼 湖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湖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 湖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武汉 【期刊】生态学杂志 2008-06-15

15 七姊妹山自然保护区台湾水青冈林群落学特征研究 何俊; 汪正祥; 雷耘; 李中强; 张柳; 满金山 湖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湖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湖北省宣恩县林业局 武汉; 湖北宣恩 【期刊】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6-15

16 鄂西七姊妹山泥炭藓沼泽植物多样性 马广礼; 雷耘; 汪正祥; 尤冬梅 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湖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期刊】武汉植物学研究 2008-10-15

17 天然水杉林的群落分类及演替动态 尤冬梅; 汪正祥; 雷耘; 马广礼 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湖北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期刊】湖北林业科技 2008-10-15

18 中亚热带南部与北部的亮叶水青冈林的比较研究——Ⅰ.种组成、结构及更新 雷耘; 汪正祥; 刘胜祥; 刘林翰; 薛约规; Kazue Fujiwara 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湖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广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GraduateSchoolofEnvironmentandInformationScience; YokohamaNationalUniversity; Japan; 广西桂林 【期刊】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06-30

19 湖北七姊妹山自然保护区发现亚高山泥炭藓湿地 汪正祥; 雷耘; 刘胜祥; 方元平; 满金山; 彭宗林; 张柳; 马广礼 湖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黄冈师范学院; 宣恩县林业局; 湖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武汉; 黄州湖北; 宣恩湖北 【期刊】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09-30

20 不同的水位和埋藏深度对水杉种子萌发的影响 赵菊花; 雷耘; 汪正祥 【会议】第三届全国植物生态学前沿论坛第三届全国克隆植物生态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 2009-09-25

21 不同光照条件对水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尤冬梅; 雷耘; 汪正祥; 马广礼 【会议】中国植物学会七十五周年年会论文摘要汇编(1933-2008) 2008-07-01

22 《生态学》双语课研究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雷耘; 汪正祥; 刘胜祥 【会议】中国植物学会七十五周年年会论文摘要汇编(1933-2008) 2008-07-01

23 学时缩减下的《植物学》教学改革初探 雷耘; 刘胜祥; 汪正祥 【会议】中国植物学会七十五周年年会论文摘要汇编(1933-2008) 2008-07-01

荣誉奖励:


资料更新中……

媒体报道:


山林湖沼觅真知

———访《中国植被志—水青冈林》编研专家、资环学院汪正祥教授

“虽然这里最高海拔不过1200m,但山陡路滑,正逢暴雨来袭,山上碎石夹杂着泥土,顺着千千万万道急流滚滚而下,使得这次科学考察活动历经艰辛,已经有一位考察队员摔倒骨折送回家了。在艰难的跋涉中,我想,如果山上的这些植被再不保护好,这些山可能都会变成石漠化地区吧!”

如果不告诉你,你也许认为这段摘自汪正祥教授野外科学考察漳河源的科考日记的文字只是某个游客写下的旅游经历;如果你不小心地忽略了其中的“保护”二字,你也许就不能认识汪正祥教授研究工作的全部意义,更不可能真正了解汪正祥教授20年来 “山林湖沼觅真知”的艰辛和执着;同样,如果你不坐下来仔细阅读汪正祥教授的研究历程,你也许不能完全理解汪正祥教授为何能同时拥有两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研项目和如何冲进国家队受聘为《中国植被志》之《水青冈林》的编研专家。

留学日本,钟情环境保护研究

2001年初,汪正祥教授远赴日本横滨国立大学环境情报研究院攻读博士学位,师从日本著名的植被生态学家、国际植被学会主席藤原一绘先生学习自然植被的恢复技术与环境保护林的建造,获环境学博士学位。留学期间,他将研究对象选定为中国水青冈林,每年近两个月时间回国调查,野外考察的脚步遍布8个省,获得了100多个样地的详细数据,同时与日本、美国等国的植被生态学家合作,对中国的水青冈林进行了系统的生态学研究,完成博士论文《中国的水青冈林植被生态学研究》。博士毕业后,他留校担任客座研究员,继续从事东亚水青冈林的比较生态学研究,其部分研究成果在日本权威的《植物地理分类研究》等学术刊物及国际生态学会、国际植被学会等重要国际学术会议发表后,引起了广泛关注。

“在日本留学,我学到的不仅仅是生态环境保护的理论与技术,更重要的是严谨、认真的学风。这么多年,为了把研究对象搞清楚,我每年至少有两个月时间翻山越岭进行野外考察,这既是受这种严谨、认真的学风的熏陶,也是一个科学工作者应有的科学态度。只有亲自到实地去调查,才能获得第一手资料,研究结论才有依据,研究成果才有应用价值,尽管野外考察的过程很艰辛很危险。”汪正祥教授说。

留学回国以来,汪正祥教授在野外科学考察、科学研究和服务地方发展等方面取得了较多成绩,现任我校资源环境学院“琴园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北省重点学科自然地理学学科责任教授,湖北大学自然保护与生态恢复中心主任,资源环境学院党委书记。他还有一系列社会兼职:湖北省动植物保护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植物学会理事,湖北省海洋与湖沼学会理事,湖北社会自然保护区评审专家委员,国际植被学会会员,日本植物地理与分类学会会员等。

野外考察,山林湖沼寻觅真知

心系环保脚不停,山林湖沼觅真知。20多年来,汪正祥教授走遍了湖北的山山水水,特别是对湖北西部自然保护区进行了系统调查、研究与规划。

———先后主持或参与五峰后河自然保护区、七姊妹山自然保护区申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学考察研究工作以及漳河源自然保护区、涨渡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研究与保护规划,这对于实现湖北中西部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中国水青冈林进行了系统的生态学研究,同时开展中小尺度区域(三峡库区)潜在植被预测与恢复研究,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及省部级项目多项,为国家生态敏感区域的生态恢复特别是植被恢复进行科技攻关;———开展了对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先后主持世界自然基金会、国家林业局、湖北省林业厅多个湿地研究项目;———开展了园林植物降尘原理及绿化树的选育研究,主持了武汉市建委、武汉市人事局重大专项研究项目。

回国5年,其主持的纵横向研究项目有21项,经费总额达310多万元,先后在国内外发表论文50多篇,出版专著(合著)4部。

“我的研究工作主要围绕植被保护与恢复进行,围绕国家和省市的重要规划进行,这样既可以提升团队地位、扩大影响力,也更能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受到地方政府重视和自然保护区的欢迎。”汪正祥教授说。

“野外科考,意外情况时有发生,每次外出我都给团队成员先买好保险,背上急救药特别是蛇药。在人迹罕至的地方内心充满了恐惧,在山上走到哪住到哪,有一碗热饭就很不错了。为了得到原始数据,我们必须到野外到现场去,数据真实可靠,才能经得起时间检验,我们的工作才有价值,我们出的书,写的报告,才能受到国家和地方政府的重视。”汪正祥教授说。

2009年8月,汪正祥教授到竹山考察植被,硕士研究生胡春园是这次野外考察的助手之一。在记者采访中,她用“艰苦”和“收获”两个词概括了这次经历。“那天,我们跟着汪老师在山上考察,从上午10点一直走到下午5点,刚好我们这次没有准备午饭,一天没吃饭,又累又饿,真的很苦。”胡春园说。而她说的“收获”,是指看到了以前没有见过的一些花草树木和受到了汪正祥教授科学探究精神的熏陶。胡春园介绍,在这次考察中,为收集第一手资料,汪正祥教授不顾山陡危险和蚂蟥叮咬,经常走进茅草和树林中,拍摄到了大量实物图片,同时也被蚂蟥咬伤了。“汪老师的腹部被蚂蟥咬伤了,烂了一个多月才痊愈。”资环学院李中强老师说。

李中强老师从事水生生态研究,已承担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他跟随汪正祥教授考察过涨渡湖湿地自然保护区植被和道观河风景区生态旅游资源,对汪正祥教授严谨的学风深表钦佩,对他敏锐的观察力印象深刻。

李中强老师介绍,2008年底,汪正祥教授带领团队在道观河考察时意外发现了数量不少的小天鹅,汪正祥教授立即拿起相机拍照,认为这很可能是在武汉湿地首次发现小天鹅,后来的鉴定印证了这一最初判断。

“汪老师是一位很严谨的学者,每次外出考察,他都事必躬亲,经过论证后制定详细的方案,亲自带队考察。在考察道观河风景区时,发现了一种二级保护粗梗蕨类植物。为了找到群种分布情况,汪老师一直沿着河边追查到底,走了很远的路。”李中强老师说。

野外调查危险,室内鉴定研究同样艰辛,也需要扎实的基本功。“为了准确鉴定标本,汪老师工作到晚上12点以后是常态。”胡春园说。

服务湖北,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从2008年开始,汪正祥教授所带领的团队的研究工作受到国家环保部的关注,环保部重点物种资源调查项目开始对他连续资助,每年的调查报告都受到环保部专家组的高度评价。今年他们将开展广西石灰岩山地植被的调查。

“虽然我们的研究范围仍在扩大,但我们科技服务的重点仍是湖北,武汉两型社会建设及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建设应该有我们的身影!”汪正祥教授对此充满着自信。

2005年受宣恩县政府委托,主持了七姊妹山建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科学考察研究; 2006年主持了新洲区涨渡湖省级自然保护区科学考察研究; 2007年主持了南漳县漳河源省级自然保护区科学考察研究;2008年主持了大悟县罗汉坡狩猎场和京山县虎爪山狩猎场规划研究; 2009年主持了丹江口市五朵峰省级自然保护区科学考察研究,同年他们建立了湖北植物物种数据库。

李中强老师介绍,汪正祥教授带领的团队还参加了一些国家重点工程生态评价工作,如主持了神农架机场、武当山—神农架公路部分地段生态旅游评价,为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服务。“任何建设都不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要保护与开发同步。”汪正祥教授说。

在谈到七姊妹山的科考经历时,汪正祥教授告诉记者:“我和团队成员走遍了七姊妹山的沟沟坎坎,1个多月啊,很累很累!但学生跟着我们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受到了科学精神训练。这次考察,一个是发现了大片原始的台湾水青冈林,这是国家二级保护的树种,在大陆只有浙江有一小片;另一个是发现了大片亚高山泥炭藓湿地,这在亚热带也十分罕见。在环保部主持的七姊妹山申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评审会上,我们的发现引起了评审专家的高度关注,七姊妹山申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得全票通过。散会的第一时间,保护区负责人就从北京打电话告诉我们。我们的研究工作也得到了保护区的大力支持,目前正在进行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水青冈林自然更新关键过程及微环境影响机制》的实验样地就设在七姊妹山,他们帮我照看样地,记录数据非常负责,我很放心!”

汪正祥教授不仅致力于生态植被的研究,也把关注的目光投向自然保护区原住民的生存,力图找到自然保护区与原住民和谐共处、和谐发展的最好方式,从文化、文明角度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的方案。为当地服务,实地考察是必做的功课。

汪正祥教授虽然患有高血压和椎间盘突出病,有时爬山很艰难很痛苦,但每次他都带队参加,为学生做表率,受到学生敬佩。

走进国家队,受聘《水青冈林》编研专家

《中国植被志》是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被与环境变化国家重点实验室牵头的国家重大研究项目。2009年9月,汪正祥教授受聘为《中国植被志》编研专家,承担第一卷《水青冈林》的编研任务,这是汪正祥教授的研究跻身国家队的一个重要标志之一。其标志之二,是同时拥有 《水青冈林自然更新关键过程及微环境影响机制》和《中小尺度区域潜在自然植被预测研究》两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研项目。标志之三,是由环保部牵头,多个部委参与协调的国家专项“全国重点生物物种资源调查”项目对汪正祥教授带领的团队进行着持续资助。

谈起《中国植被志》的启动编研,汪正祥教授很有感慨:“日本植物只有5、6千种,但其编写的《日本植被志》却有10卷,6000多页,加上附表有1人高,日本学者谈起他们的植被资源状况如数家珍。而中国有植物3万多种,但家底不清,80年代编写的《中国植被》只有1300页,现在到了启动《中国植被志》编研的时候了。虽然这一鸿篇巨著工程浩大,可能到我退休都不可能全部出齐,就像去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的 《中国植物志》,那是几代植物分类学家的心血啊!我们研究植被生态学的,也总得为后代留下点什么啊!”

文章来源:《湖北大学报》2010年3月

文章录入:zgkjcx    责任编辑:zgkjcx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关于我们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广告说明 | 合作项目

    名称:科技创新网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13040577号-2    公安备案号:11010802029847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E-Mail:zgkjcx0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