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信息:
郑德温 ,男,出生于1966年3月12日,山东日照人。现任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新能源研究所储能技术研究室主任,一级工程师。2017年前,主要从事非常规油气(油砂、油页岩、页岩气)开发,曾负责或参与国家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土资源部、中国科学院、中国石油集团若干科研项目,获得多个省部级奖励和发明专利,发表了文多篇章。2018年后主要开展氢能的制取、储运等新能源技术研发。目前承担及参与了勘探院开展的中德、中加和中美等三项国际合作项目,主要开展天然气管道掺氢、光催化制氢、非并网可再生能源制氢及有机液态储氢LOHC等技术的研发。
教育及工作经历:
1989年毕业于西南石油大学应用化学系,同年分配到廊坊分院
2004年被评为高级工程师, 2010年被评为新能源所副总工程师
2010~2016年,被聘为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非常规油气学科带头人及非常规油气技术专家
1998年,加入SPE美国石油工程师协会会员,加拿大CIM矿山开采协会会员
2008~2016,中国石油学会会员, 编号B37-BJ0835
2007~2012,被聘为中国科学家论坛会员,编号KX045
2012.年,加拿大 Calgary大学,非常规油气培训证书
2013年,被聘为中国石油学会第八届石油地质专业委员会煤层气、页岩气学组委员
2018年-,新能源研究室储能技术研究室室主任,开展氢能研究
学术兼职:
1、1996年先后成为美国石油工程师学会SPE。
2、加拿大CIM会员。
3、中国能源学会专家委员会新能一专家组副主任委员(2021-2025)。
科学研究:
研究方向:
1.氢能:可再生能源制氢、光催化制氢,氢气储运等。
2.储能:液态有机储氢LOHC,金属氢化物储氢。
3.非常规:油砂、油页岩、页岩气等勘探开发研究。
4.干热岩:干热岩的高效换热与开发技术。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曾承担国家科技部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土资源部、中国科学院及中国石油等研究项目达30余项。目前主要承担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国际合作项目及科技部干热岩勘探开发冠军技术研究等。
1.可再生能源制氢关键技术研究(中加国际合作)项目负责人。
2.天然气管道掺氢评价技术研究(中德国际合作)项目主要参加人。
3.干热岩资源勘探开发关键技术研究,专题四负责人。
4.页岩气钻完井井壁稳定技术研究(中石油-中科院战略合作),项目负责人。
科研成果:
成果
机构
等级
排名
年份
省 部 级
中国石油油砂资源评价与准噶尔盆地凤城油砂矿详查
国土资源部
一等奖
第六
2010年
中国油砂地质选区评价与开发技术试验
中国石油石化协会
一等奖
第五
2008年
中国油砂勘察开发技术研究与现场示范
河北省
二等奖
第三
2007年
非常规油气评价技术及装备研究
中国石油石化协会
二等奖
第六
2010年
油页岩、油砂矿开发技术应用基础及分离工艺研究
河北省
三等奖
第三
2009年
中国油页岩目标区优选和开采技术研发及应用
中国石油石化协会
三等奖
第一
2011年
中国油页岩地质评价与开采试验
河北省
三等奖
第二
2011年
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勘探评价技术
中国石油石化协会
二等奖
第十
2011年
中国南方海相页岩储层损害机理及评价技术
中国石油石化协会
三等奖
第二
2014年
中国油页岩目标区优选和开采技术研发及应用
中国石油石化协会
三等奖
第一
2011年
中国油页岩地质评价与开采试验
河北省
三等奖
第二
2011年
发明专利:
发明公开:
[1]郑德温 ,熊波,张茜,王善宇,葛稚新,刘人和,金旭,苗盛. 一种SiOC阻氢膜及其制作方法与应用[P]. CN114752300A,2022-07-15.
[2]郑德温 ,李良军,葛稚新,赵学波,陈建军,苗盛,张福东,张茜,王善宇.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及制备方法与应用[P]. CN114426671A,2022-05-03.
[3]郑德温 ,张福东,张茜,葛稚新,王善宇,苗盛,陈建军. 富铋溴氧化物、聚苯胺和氧化石墨烯复合光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P]. CN114160197A,2022-03-11.
[4]郑德温 ,王善宇,葛稚新,张茜,张福东,苗盛,刘人和. 负载光电催化剂的多孔导电陶瓷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P]. CN114100637A,2022-03-01.
[5]葛稚新,张茜,郑德温 ,苗盛,王善宇. 分体式电动汽车、系统、主车、控制器、调度装置及方法[P]. CN113968162A,2022-01-25.
[6]葛稚新,张茜,郑德温 ,苗盛,王善宇. 客舱、客舱控制器及其工作方法[P]. CN113968164A,2022-01-25.
[7]葛稚新,张茜,郑德温 ,苗盛,王善宇. 基于可再生能源的供电设备、控制器及方法[P]. CN113972684A,2022-01-25.
[8]康诗钊,汪孝坤,郑德温 ,李向清,秦利霞. 一种含W光催化制氢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P]. CN113368864A,2021-09-10.
[9]郑德温 ,何腾,葛稚新,荆子君,张福东,陈萍,张茜,王善宇,赵永明. 一种胺基金属化合物及其制备与应用[P]. CN113292442A,2021-08-24.
[10]康诗钊,鲍晓洛,郑德温 ,李向清,秦利霞. 一种高效光催化制氢催化体系及其制备方法[P]. CN112871209A,2021-06-01.
[11]郑德温 ,卢德唐,徐松林,刘洪林,周李姜,李群,王鹏飞,刘德勋,郝有志,田伟,张晓伟,刘建武,于荣泽. 一种页岩冲击致裂模拟系统及其使用方法[P]. CN108152155A,2018-06-12.
[12]王红岩,卢德唐,郑德温 ,徐鑫,刘建武,陈晓玺,胡瑞清,窦红波,孙刚,文守亮,蔡海亮,张晓伟,曹植纲,于荣泽. 一种硅酸盐基荧光粉[P]. CN108148581A,2018-06-12.
[13]郑德温 ,卢德唐,董大忠,徐鑫,陈建军,咸玉席,田伟,刘德勋,孙自昱,张晓伟,贾晓天,于荣泽,杜鑫. 一种疏水改性荧光粉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P]. CN108003861A,2018-05-08.
[14]李道伦,查文舒,郑德温 ,卢德唐,刘洪林,董大忠. 基于返排数据的储层压裂效果评价方法及评价系统[P]. CN107679338A,2018-02-09.
[15]刘洪林,卢德唐,郑德温 ,胡先海,李清宇,陈建军,刘曼莉,窦红波,陈俊华,董大忠,刘建武,张晓伟,潘文鼎,于荣泽. 一种水性荧光示踪剂及其制备方法[P]. CN107652256A,2018-02-02.
[16]李熙喆,徐松林,郑德温 ,卢德唐,李群,王鹏飞,周李姜,陈晓玺,郝有志,文守亮,孙自昱,张晓伟,徐春元,于荣泽. 页岩原位裂纹分布检测系统[P]. CN107655980A,2018-02-02.
[17]查文舒,李道伦,郑德温 ,卢德唐,刘洪林,董大忠. 储层压裂效果评价方法及评价系统[P]. CN107480411A,2017-12-15.
[18]黄涛,李熙喆,李雪,郑德温 ,卢德唐,李群,田伟,方朝合,郝有志,王红岩,窦洪波,葛稚新. 一种数字岩心重构的方法及装置[P]. CN107316329A,2017-11-03.
[19]黄涛,邹才能,卢德唐,郑德温 ,李雪,董大忠,徐春元,方朝合,郝有志,葛稚新,刘德勋,窦红波,刘红林. 一种数字岩心重构的方法及装置[P]. CN107292002A,2017-10-24.
[20]卢德唐,王红岩,张壁,郑德温 ,陈俊华,陈建军,郝绿原,方朝合,徐鑫,葛稚新,胡瑞清,陈晓熙,曾博,刘德勋. 一种提高荧光粉稳定性的方法[P]. CN106905952A,2017-06-30.
[21]陈俊华,郑德温 ,卢德唐,方朝合,郝绿原,李群,胡先海,葛稚新,刘建武,窦洪波,孙自昱,李小龙,孔舫,刘人和,曾博. 一种油田用水性示踪剂及其制备方法[P]. CN106674110A,2017-05-17.
[22]卢德唐,郑德温 ,王俊伟,王红岩,郝绿原,李群,张壁,葛稚新,方朝合,孔舫,董大忠,刘洪林,窦洪波. 一种陶瓷膜的修饰改性方法及改性陶瓷膜[P]. CN106669440A,2017-05-17.
[23]卢德唐,郑德温 ,李道伦,董大忠,查文舒,方朝合,贾智淳,陈建军,田伟,陈晓熙,葛稚新,刘人和,曾博. 确定水平井页岩气藏地层参数的方法和系统[P]. CN106326545A,2017-01-11.
[24]卢德唐,刘洪林,李道伦,郑德温 ,查文舒,方朝合,李清宇,王红岩,董大忠,徐春元,刘人和,李小龙,曾博. 确定直井页岩气藏地层参数的方法和系统[P]. CN106326549A,2017-01-11.
[25]李道伦,查文舒,郑德温 ,卢德唐. 低渗透油气藏的参数解释方法及解释系统[P]. CN106096300A,2016-11-09.
[26]葛稚新,郑德温 ,王红岩,许修强. 一种复合型油砂提油剂[P]. CN102533304A,2012-07-04.
[27]郑德温 ,薛华庆,方朝合,王红岩,刘洪林,葛稚新,李小龙,姚建军. 油页岩就地干馏开采方法及其模拟实验系统[P]. CN102465691A,2012-05-23.
[28]方朝合,郑德温 ,薛华庆,王红岩,王德建,崔思华,王盛鹏,林英姬,刘洪林,刘人和,李小龙,王义凤,葛稚新. 一种注气辅助电加热油页岩原位开采模拟装置及系统[P]. CN102322250A,2012-01-18.
[29]方朝合,李小龙,郑德温 ,葛稚新,王红岩,王盛鹏,崔思华,姚建军,王义凤,薛华庆,刘人和. 微波加热地下油页岩开采油气的方法及其模拟实验系统[P]. CN102261238A,2011-11-30.
[30]刘洪林,王红岩,闫刚,郑德温 ,赵群,李晓波,刘德勋. 页岩气煤层气便携式测试仪[P]. CN102109428A,2011-06-29.
[31]孟明,贲道春,郑德温 ,李景明,王家安,任君泰,葛稚新,刘卫东,刘育晋,单文文,李正. 水平旋转干馏炉[P]. CN1876762,2006-12-13.
发明授权:
[1]王红岩,卢德唐,郑德温 ,徐鑫,刘建武,陈晓玺,胡瑞清,窦红波,孙刚,文守亮,蔡海亮,张晓伟,曹植纲,于荣泽. 一种硅酸盐基荧光粉[P]. CN108148581B,2021-06-01.
[2]李道伦,查文舒,郑德温 ,卢德唐,刘洪林,董大忠. 基于返排数据的储层压裂效果评价方法及评价系统[P]. CN107679338B,2021-03-19.
[3]黄涛,邹才能,卢德唐,郑德温 ,李雪,董大忠,徐春元,方朝合,郝有志,葛稚新,刘德勋,窦红波,刘红林. 一种数字岩心重构的方法及装置[P]. CN107292002B,2021-01-01.
[4]查文舒,李道伦,郑德温 ,卢德唐,刘洪林,董大忠. 储层压裂效果评价方法及评价系统[P]. CN107480411B,2020-10-02.
[5]郑德温 ,卢德唐,徐松林,刘洪林,周李姜,李群,王鹏飞,刘德勋,郝有志,田伟,张晓伟,刘建武,于荣泽. 一种页岩冲击致裂模拟系统及其使用方法[P]. CN108152155B,2020-08-11.
[6]李熙喆,徐松林,郑德温 ,卢德唐,李群,王鹏飞,周李姜,陈晓玺,郝有志,文守亮,孙自昱,张晓伟,徐春元,于荣泽. 页岩原位裂纹分布检测系统[P]. CN107655980B,2020-05-08.
[7]卢德唐,刘洪林,李道伦,郑德温 ,查文舒,方朝合,李清宇,王红岩,董大忠,徐春元,刘人和,李小龙,曾博. 确定直井页岩气藏地层参数的方法和系统[P]. CN106326549B,2019-11-08.
[8]卢德唐,郑德温 ,王俊伟,王红岩,郝绿原,李群,张壁,葛稚新,方朝合,孔舫,董大忠,刘洪林,窦洪波. 一种陶瓷膜的修饰改性方法及改性陶瓷膜[P]. CN106669440B,2019-10-11.
[9]刘洪林,卢德唐,郑德温 ,胡先海,李清宇,陈建军,刘曼莉,窦红波,陈俊华,董大忠,刘建武,张晓伟,潘文鼎,于荣泽. 一种水性荧光示踪剂及其制备方法[P]. CN107652256B,2019-10-11.
[10]卢德唐,郑德温 ,李道伦,董大忠,查文舒,方朝合,贾智淳,陈建军,田伟,陈晓熙,葛稚新,刘人和,曾博. 确定水平井页岩气藏地层参数的方法和系统[P]. CN106326545B,2019-09-06.
[11]李道伦,查文舒,郑德温 ,卢德唐. 低渗透油气藏的参数解释方法及解释系统[P]. CN106096300B,2019-02-05.
[12]郑德温 ,薛华庆,方朝合,王红岩,刘洪林,葛稚新,李小龙,姚建军. 油页岩就地干馏开采方法及其模拟实验系统[P]. CN102465691B,2015-06-03.
[13]葛稚新,郑德温 ,王红岩,许修强. 一种复合型油砂提油剂[P]. CN102533304B,2013-12-04.
[14]刘洪林,王红岩,闫刚,郑德温 ,赵群,李晓波,刘德勋. 页岩气煤层气便携式测试仪[P]. CN102109428B,2012-10-17.
实用新型:
[1]薛华庆,王红岩,刘洪林,闫刚,刘人和,李晓波,郭伟,申卫兵,郑德温 ,林英姬. 页岩气、煤层气含气量测试装置[P]. CN202837134U,2013-03-27.
[2]方朝合,李小龙,郑德温 ,葛稚新,王红岩,王盛鹏,崔思华,姚建军,王义凤,薛华庆,刘人和. 微波加热地下油页岩开采油气的模拟实验系统[P]. CN202560194U,2012-11-28.
[3]方朝合,郑德温 ,薛华庆,王红岩,王德建,崔思华,王盛鹏,林英姬,刘洪林,刘人和,李小龙,王义凤,葛稚新. 一种注气辅助电加热油页岩原位开采模拟装置及系统[P]. CN202187755U,2012-04-11.
[4]刘洪林,王红岩,闫刚,郑德温 ,赵群,李晓波,刘德勋. 页岩气煤层气便携式测试仪[P]. CN201909732U,2011-07-27.
[5]郑德温 ,葛稚新,王红岩,方朝合,薛华庆,李小龙,刘洪林,姚建军,贲道春,王家安,张玉. 小颗粒油页岩固体热载体干馏工艺评价装置[P]. CN201737895U,2011-02-09.
[6]方朝合,郑德温 ,薛华庆,葛稚新,李小龙,王红岩,刘洪林,姚建军,闫刚. 电加热油页岩原位开采模拟仪[P]. CN201705321U,2011-01-12.
[7]王红岩,魏伟,张金华,刘洪林,孙爱,林英姬,王莉,吝文,刘人和,郑德温 ,彭秀丽. 多功能海底水合物取样装置[P]. CN201548426U,2010-08-11.
[8]刘洪林,王红岩,刘人和,赵群,魏伟,李贵中,郑德温 ,方朝合,刘萍,邓泽,王广俊. 煤异常热变模拟装置[P]. CN201309917,2009-09-16.
[9]李景明,郑德温 ,王红岩,葛稚新,刘人和,王家安,贲道春,穆福元,方朝合,姚建军,赵群,拜文华,闫刚,林英姬. 残渣内循环式水平干馏炉[P]. CN201106035,2008-08-27.
[10]孟明,贲道春,郑德温 ,李景明,王家安,任君泰,葛稚新,刘卫东,刘育晋,单文文,李正. 水平旋转干馏炉[P]. CN2876092,2007-03-07.
论文专著:
编写专著6部,发表论文60余篇。
出版专著:
1、《新能源》,邹才能等编著,石油工业出版社,2019年5月。
2、《非常规油气资源勘探与开发技术》(油沙、油页岩、致密油、页岩气),石油工业出版社, 2013年10月,第一。
3、《中国油页岩资源分布及技术进展》,石油工业出版社,2013年12月,合著。
4、《油砂资源状况与储量评估方法》,石油工业出版社,2007年6月。
5、《油页岩资源及开发工艺技术》,石油工业出版社,2010年12月。
6、《蒸汽萃取开采稠油技术》,石油工业出版社,2002年。
发表期刊论文:
1 氢能工业现状、技术进展、挑战及前景 [J].邹才能,李建明,张茜,金旭,熊波,余晖迪,刘晓丹,王善宇,李轶衡,张琳,苗盛,郑德温 ,周红军,宋佳妮,潘松圻.天然气工业,2022,42(04):1-20.
2 An efficient photocatalytic system under visible light: in-situ growth cocatalyst Ni2 P on the surface of CdS .Wangyang Ma, Dewen Zheng , Bihua Xiao, Yuxi Xian*, Qian Zhang, Shanyu Wang,Jin Liu,Ping Wang, Xianhai Hu*。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Chemical Engineering。DOI: https://doi.org/10.1016/j.jece.2022.107822 。 (SCI)
3 Thermodynamic−Kinetic Synergistic Separation for O2 /N2 and CO2 /CH4 on Nanoporous Carbon Molecular Sieves .Liangjun Li,* Dandan Liu, Dewen Zheng ,* Zhixing Ge, Xi Zhang, Bo Xiong, Zhi Li, Kuitong Zhang,Tao Xing, Wenli Xu, Fuzhao Zhang, Xin Gu, Pengcheng Dai, and Xuebo Zhao*。 ACS Appl. Nano Mater. 2022, 5, 11414−11422。https://doi.org/10.1021/acsanm.2c02469 (SCI)
4 High CO2 separation performance on a metal–organic framework composed of nano-cages lined with an ultra-high density of dual-side open metalsites† . Liangjun Li, Jiangxiu He, Wenli Xu, Kuitong Zhang, Tao Xing, Zhi Li,Dewen Zheng ,*Bo Xiong,Zhixing Ge, Xi Zhang, Shanyu Wang, Fuzhao Zhang,Xin Gu, aPengcheng Dai, Dandan Liu, Lingzhi Yang and Xuebo Zhao。Mater. Adv., 2022, 3, 493–497。https://DOI:10.1039/d1ma00919b (SCI)
5 High CO2 Preparation of Au nanospheres/Tio2 complexes and their photocatalytic performance of h2 .D.W.Zheng ,Y.L.Zou & J.F.Liu,X.Zhang & S.Y.Wang,S.Z.Kang. VitalSource Bookshelf_ Advances in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DOI 10.1201/9781003225750-51 (EI)
6 Self-Supported Ceramic Electrode of 1T‑2H MoS2 Grown on the TiC Membrane for Hydrogen Production .Yangyang Shi, Dewen Zheng , Xi Zhang, Kai Lv, Feihong Wang, Binbin Dong, Shanyu Wang,Chunxia Yang, Jianming Li, Fengyi Yang, Lu Yuan Hao,Liangjun Yin, Xin Xu,* Yuxi Xian,*and Simeon Agathopoulos。Chem. Mater. 2021, 33, 6217−6226。https://doi.org/10.1021/acs.chemmater.1c01965 (SCI)
7 Highly Efficient and Robust MoS2 Nanoflake-Modified-TiN-CeramicMembrane Electrode for Electrocatalytic Hydrogen Evolution Reaction .Kai Lv, Dewen Zheng , Yangyang Shi, Xi Zhang, Feihong Wang, Jianming Li, Shanyu Wang, Binbin Dong,Lu Yuan Hao, Liangjun Yin, Xin Xu,* Yuxi Xian,* and Simeon Agathopoulos。ACS Appl. Energy Mater. XXXX, XXX, XXX−XXX、https://doi.org/10.1021/acsaem.1c00784 (SCI)
8 Preparation of Nanoflake Bi2 MoO6 Photocatalyst Using CO(NH2 )2 as Structure Orientation and Its Visible Light Degradation of Tetracycline Hydrochloride .Wangyang Ma, Dewen Zheng , Yuxi Xian,* Xianhai Hu,* Qian Zhang, Shanyu Wang,Congliang Cheng, Jin Liu, and Ping Wang。Korean J. Mater. Res. Vol. 31, No. 6:325-330 (2021) https://doi.org/10.3740/MRSK.2021.31.6.325 (SCI)
9 Efficient Hydrogen Evolution under Visible Light by Bimetallic Phosphide NiCoP Combined with g-C3 N4 /CdS SScheme eterojunction . Wangyang Ma, Dewen Zheng, Yuxi Xian,* Xianhai Hu,* Qian Zhang, Shanyu Wang,Congliang Cheng,Jin Liu, and Ping Wang。ChemCatChem 2021, 13, 4403–4410 doi.org/10.1002/cctc.202100833(SCI)
10 A renewable photocatalytic system with dramatic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for H2 evolution and constant light energy utilization: eosin Y sensitized ZnWO4 nanoplates loaded with CuO nanoparticles .Xiaoluo Bao, Xiaokun Wang, Xiangqing Li, Lixia Qin,Taiyang Zhang,Dewen Zheng, Xi Zhang, Jianming Li, Shanyu Wang and Shi-Zhao Kang。Cite this: New J. Chem., 2021,45, 17266。DOI: 10.1039/d1nj03070a(SCI)
11 Plasmonic Glucose Photoreforming for Arabinose and Gas Fuel Co-production over 3DOM TiO2 -Au。Heng Zhao , Peng Liu , Xinxing Wu , Aiguo Wang , Dewen Zheng (郑德温 ), Shanyu Wang(王善宇), Zhangxin Chen , Stephen Larter , Yu Li , Bao-Lian Su, Md Kibria , Jinguang Hu。Applied Catalysis B - Environmental DOI: 10.1016/j.apcatb.2021.120055。2021。(SCI)
12 Regenerative fuel cells: Recent progress, challenges, perspective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for space energy system。Z. Pu, G. Zhang, A. Hassanpour, D. Zheng (郑德温 ), S. Wang(王善宇), Shijun Liao, Z. Chen and S. Sun。Applied Energy.DOI: 10.1016/j.apenergy.2020.116376 2021 (SCI)
13 Coproduction of hydrogen and lactic acid from glucose photocatalysis on band-engineered Zn1-xCdxS homojunction。H. Zhao, C. Li, X. Yong, P. Kumar, X. Wu, B. Palma, Z. Hu, G. van Tendeloo, S. Siahrostami, S. Larter, D. Zheng (郑德温 ), S. Wang(王善宇), Z. Chen, Md G. Kibria and J. Hu。Chem Catalysis. DOI:10.1016/j.isci.2021.102109 2021 (SCI)
14 新能源在碳中和中的地位与作用 .邹才能,熊波,薛华庆,郑德温 ,葛稚新,王影,蒋璐阳,潘松圻,吴松涛.石油勘探与开发,2021,48(02):411-420.
15 Syntheses of alkali-metal carbazolides for hydrogen storage .Khai Chen Tan, Zijun Jing, Yang Yu, Yong Shen Chua**, Qijun Pei , Dewen Zheng,***, Xi Zhang, Zhixin Ge, Fudong Zhang,Teng 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ydrogen Energy, https://doi.org/10.1016/j.ijhydene.2020.06.024
16 地热井口数据反演及高效利用 [J].曹植纲,郑德温 ,刘建武,何力,卢德唐.太阳能学报,2020,41(08):7-14.
17 Sodium anilinide-cychexylamide pair:synthesis,characterization, and hydrogen storage propertiese,Teng He,Anan Wu Dewen Zheng et.al, Chem Commun,2020.56.1944
18 人工制氢及氢工业在我国“能源自主”中的战略地位 邹才能; 张福东; 郑德温 ; 孙粉锦; 张金华; 薛华庆; 潘松圻; 赵群; 赵永明; 杨智 天然气工业,2019,39(01):1-10.
19 页岩气组分模型产能预测及压裂优化 卢德唐; 张龙军; 郑德温 ; 毕全福; 王磊; 杨景海 .科学通报,2016,61(01):94-101.
20 页岩气井组分比例变化规律研究 李道伦; 郑德温 ; 方朝合; 张龙军; 查文舒; 卢德唐 力学学报,2015,47(06):899-905.
21 工作液浸泡对页岩裂缝扩展及力学性质影响 方朝合; 黄志龙; 葛稚新; 王义凤; 郑德温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15,46(04):414-418+423.
22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红山嘴油砂成因分析 方朝合; 黄志龙; 王义凤; 郑德温 ; 葛稚新 中外能源,2014,19(08):45-48.
23 南方海相页岩理化特征及裂缝扩展机理分析 方朝合; 葛稚新; 黄志龙; 王义凤; 郑德温 新疆石油天然气,2014,10(02):17-20+28+4-5.
24 富含气页岩储层超低含水饱和度成因及意义 方朝合; 黄志龙; 王巧智; 郑德温 ; 刘洪林 天然气地球科学,2014,25(03):471-476.
25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风城油砂特征及水洗分离实验研究 方朝合; 葛稚新; 黄波; 郑德温 ; 李小龙 化工科技,2013,21(06):10-13.
26 中国油砂分离工艺技术研究进展 方朝合; 黄志龙; 郑德温 ; 葛稚新; 李小龙 广州化工,2013,41(24):34-36.
27 中国油页岩原位开采可行性初探 李隽; 汤达祯; 薛华庆; 郑德温 ; 杜东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6(01):58-64.
28 微波干馏方法是开发页岩油的有效手段 李小龙; 郑德温 ; 方朝合; 葛稚新 .天然气工业,2012,32(09):116-120+139-140.
29 “AUTOCLAVE PYROLYSIS EXPERIMENTS OF CHINESE LIUSHUHE OIL SHALE TO SIMULATE IN-SITU UNDERGROUND THERMAL CONVERSION”,Oil Shale,2012,No2,第一
30 原位开采油页岩电加热技术现状及发展方向 王盛鹏; 刘德勋; 王红岩; 赵群; 方朝合; 郑德温 天然气工业,2011,31(02):114-118+134.
31 Pyrolysis Kinetics of Oil Shale from Northern Songliao Basin in China,Xue Huaqing,Zheng Dewen …Oil Shale (2010 Vol. 27, Issue 1)
32 壳牌ICP技术现场试验 方朝合; 郑德温 ; 葛稚新 科技创新导报,2010(36):110-111.
33 国内外小颗粒油页岩干馏工艺现状与展望 刘德勋; 赵群; 王红岩; 郑德温 ; 方朝合; 葛稚新 广州化工,2010,38(12):7-11.
34 我国油砂分离技术研究进展 许修强; 郑德温 ; 徐金明; 詹益民; 曹祖宾; 王红岩 现代化工,2010,30(08):12-15+17.
35 油砂高效分离配方开发及新型分离技术 许修强; 方红霞; 曹祖宾; 郑德温 ; 史建俊; 李长江 化工进展,2010,29(S1):710-711.
36 “油页岩水平旋转干馏炉”, 郑德温 等,中国发明与专利,2010年第8期
37 油砂沥青超声波减粘工艺研究 许修强; 郑德温 ; 王益民; 姚武; 詹益民 应用化工,2010,39(07):966-969.
38 油页岩工业分析与元素分析各项指标间的相互关系 薛华庆; 王红岩; 郑德温 ; 方朝合 化工科技,2010,18(01):6-9.
39 “小颗粒油页岩固体热载体新型干馏工艺及开发利用前景”, 郑德温 等, 天然气,2010年第1期
40 内蒙古巴格毛德地区油页岩工业评价及开发前景 马鹏飞; 方朝合; 王红岩; 郑德温 ; 拜文华; 王义凤 天然气工业,2009,29(09):120-122+147.
41 松辽盆地北部油页岩非等温热解动力学研究 薛华庆; 胡旭健; 王红岩; 郑德温 ; 方朝合 煤化工,2009,37(04):33-36.
42 非常规油气实验室建设的必要性 方朝合; 刘洪林; 郑德温 ; 葛稚新; 薛华庆; 王义凤 现代科学仪器,2009(04):149-152.
43 克拉玛依油砂超声波分离技术 许修强; 王红岩; 郑德温 ; 方朝合; 葛稚新; 曹祖宾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2009,22(02):45-48.
44 世界油页岩原位开采技术进展 刘德勋; 王红岩; 郑德温 ; 方朝合; 葛稚新 天然气工业,2009,29(05):128-132+148.
45 油页岩原位开采技术发展方向及趋势 方朝合; 郑德温 ; 刘德勋; 王义凤; 薛华庆 能源技术与管理,2009(02):78-80.
46 溶剂抽提法处理油砂的研究 许修强; 王红岩; 郑德温 ; 曹祖宾 石油炼制与化工,2009,40(04):57-60.
47 窑街油页岩热解动力学研究 薛华庆; 李术元; 齐永丽; 郑德温 ; 方朝合 内蒙古石油化工,2009,35(02):98-100.
48 “小颗粒油页岩新型干馏工艺及开发利用前景”, 郑德温 等,中国油母页岩,2009年第1期
49 大庆柳树河油页岩特点及干馏工艺选择 郑德温 ; 王红岩; 刘德勋; 李景明; 葛稚新; 方朝合; 王佰长 天然气工业,2008,28(12):130-132+152.
50 油砂开采技术和方法综述 郑德温 ; 方朝合; 李剑; 葛稚新; 王义凤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0(06):105-108+212.
51 新疆油砂水洗分离提油工艺研究 许修强; 王红岩; 郑德温 ; 葛稚新; 方朝合; 曹祖宾 化工科技,2008,16(06):1-4.
52 热解干馏法测定油砂的含油率 许修强; 王红岩; 郑德温 ; 方朝合 石油炼制与化工,2008,39(12):51-54.
53 油砂油泥含油率测定方法研究 许修强; 王红岩; 申志兵; 郑德温 ; 葛稚新; 曹祖宾 化工科技,2008(04):1-4
54 非常规能源油页岩开发利用的研究进展 郭永刚; 许修强; 王红岩; 郑德温 ; 张一舸; 侯庆贺 江苏化工,2008(02):6-9.
55 油砂开发利用的研究进展 许修强; 王红岩; 郑德温 ; 葛稚新; 张繁军; 曹祖宾 辽宁化工,2008(04):268-271.
56 新疆油砂水洗分离技术研究 许修强; 郑德温 ; 曹祖宾; 王红岩; 葛稚新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2008(01):24-27.
57 苏北盆地溱潼凹陷古近系烃源岩显微组分分析 方朝合; 王义凤; 郑德温 ; 葛稚新 岩性油气藏,2007(04):87-90+130.
58 用动态物理模拟实验研究夹层长度对底水锥进的影响 刘莉; 汪翔; 郑德温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01):34-37+92.
59 裂缝油藏水驱油渗流机理 周娟; 薛惠; 郑德温 ; 刘学伟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S1):65-67.
60 中原马寨油田改性后注入水对地层渗透性的影响 雷巧会; 郑德温 ; 田根林; 刘卫东; 徐卫东; 刘庆赓; 刘月臣 油田化学,2000(04):318-320.
61 聚合物粘度剪切损失与恢复的研究 雷巧会; 田根林; 郑德温 ; 郭尚平 西安石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06):33-35+3.
62 水驱极限下聚合物驱油的机理研究 吴庆红; 郑德温 ; 田根林 油田化学,1997(01):69-72.
63 聚合物凝胶防窜实验室研究与现场应用 田根林; 郑德温 ; 雷巧会; 黄延章 油气采收率技术,1995(01):8-15+91.
64 阴、阳离子聚合物地层内凝胶化改善水驱效果的研究 田根林; 郑德温 ; 于大森 油田化学,1994(01):55-60.
发表会议论文:
1.“氢、天然气产业链和价值链融合发展” ,第31届(2019)全国天然气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二等奖,第三
2 The Resources of China’s Oil Shale and the Prospect of its Exploitation and Utilization,第27届油页岩会议,科罗拉多,2007年10月
3聚合物凝胶深度对高渗透层的封堵机理研究 刘卫东; 肖汉敏; 郑德温 ; 杨烨; 马家义 第九届全国渗流力学学术讨论会 中国会议 2007-05-12
4 润湿性反转剂的吸附特性研究 刘卫东; 姚同玉; 肖汉敏; 郑德温 ; 杨烨 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 中国会议 2005-08-01
荣誉奖励:
1、 2010年获得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科技进步二等奖。
2、 2009年获得国土资源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3、 2009年获得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科技进步二等奖。
4、 2008年获得廊坊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5、 2007年获得河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6、 2008年获得中国石油石化协会一等奖。
7、 1997年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
8、 1997年获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科技进步三等奖。
9、 1995年获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科技进步二等奖。
10、1995年获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科技进步二等奖。
科技成果管理与研究报道:
科技创新推动油页岩资源开发利用
——记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郑德温研究员
近几年。随着常规能源(石油)价格的不断攀升,能源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油砂油、页岩油作为新能源的一部分其地位也越来越重要。根据国土资源部2006年资源调查结果统计。我国油页岩资源丰富,全国页岩油地质资源量476亿吨,页岩油可采资源量120亿吨,是常规石油的重要补充能源之一,是未来中国石油新的增长点,加快开发非常规石油资源对于建立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新能源系统、改变能源的多元化生产方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油页岩开采技术亟待进步
油页岩的开发方法主要有地面干馏和地下原位开发两类,如何有效开采页岩油,提高资源利用率是整个技术的关键。目前世界上广泛应用的地面油页岩干馏技术主要有两大类:一是气体热载体干馏工艺,如中国抚顺式干馏炉、巴西的Petrosix干馏炉、爱沙尼亚的Kivite干馏炉。二是小颗粒固体热载体干馏工艺:如澳大利亚的ATP水平旋转干馏炉和俄罗斯的Galoter干馏炉。
我国油页岩地面干馏一直采用抚顺立式干馏工艺,虽然投资小、但规模小(100吨/台)、出油率低(65%左右)、污染大、资源利用率低,只能处理10~75mm粒径的原料,小于10mm粒径的原料无法处理,资源浪费严重。
为了克服现有干馏装置的不足,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新能源研究所郑德温副总工程师,从2004年就开始了国内油砂、油页岩的资源普查工作。并于2005年在新疆采用自行研制的水平旋转干馏炉成功进行了油砂的干馏工艺试验,并产出了油气。该水平旋转干馏炉技术已经申报国家专利,为目前国内首创。2006年进行第二代水平旋转干馏炉的开发,其技术指标性能等达到或超过国外水平。2010年10月又设计完成了能处理10mm以下的新型固体热载体旋转干馏工艺装置,出油率达到了92.8%的水平,达到了国外的水平。
自主创新,持续攻关,新型小颗粒油页岩固体热载体干馏工艺关键技术获得突破
郑德温高级工程师带领的科研团队从2004年就开始了国内油砂、油页岩的资源普查工作。国内油砂矿具有点多、面广、资源丰富等特点,油砂矿规模及油砂性质跟国外有很大的不同。国内油砂的特点决定了不能照搬采用国外现成的技术。而且不同性质的油砂分离方法也不同。油砂中含有大量的重质油和其他可燃物质。需按一种效率高、能力大的设备将重质油和其他可燃物质分离出来。
目前国内尚未有关于油砂开采的先例,研究工作刚刚起步还未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油砂提取方法和开采的工艺技术,许多问题有待研究。亲水油砂通常用水洗的方法分离,块状页岩一般采用立式窑干馏法分离。但由于油砂粒度小,粉碎中产生大量粉细沙,容易产生气堵塞,所以对于颗粒小的页岩及油砂采用这两种方法都是不可行的。而且分离效率低,产量小,规模化生产难度大。
通过吸收消化国外技术经验,集成目前国内其他行业的先进控制技术,以自主创新为主,合作创新作为有益的补充,郑德温研究员于2004年在新疆采用自行研制的水平旋转干馏炉成功进行了油砂、油泥、油页岩等非常规能源的干馏工艺试验。并产出了油气。该水平旋转干馏炉技术已经申报国家专利,为目前国内首创。2006年进行第二代水平旋转干馏炉的开发,其技术指标性能等达到或超过国外水平。2010年10月又设计完成了能处理10mm以下的新型固体热载体旋转干馏工艺装置,出油率达到了92.8%的水平,达到了国外的水平。
新型绿色环保小颗粒干馏工艺已经获得多项项国家专利:SHRRP100kg型号,专利:201020258945.0;SHRRP200t型号,专利:200720173469.0;HRRP20t型号,专利:ZL200520109432.2。新型固体热载体旋转干馏工艺装置采用回转式反应器和外循环热载体,采用间接加热的方式,能够干馏小颗粒油页岩原料。可通过改变回转炉转速,调整热灰比例、改变热灰温度等参数,干馏评价装置可以根据不同热灰原料比例、不同的热灰温度、不同的油页岩含油率等参数对干馏出油效果的影响规律,对不同品位的小颗粒油页岩在不同温度下的干馏特性做出准确分析。这种干馏工艺装置采用螺旋连续进出料,物料从干馏炉入口进入,经过逐步升温到规定的热解温度。在规定的时间内分解完全,高温热解产生的油气从出口排出,经冷却后得到油、气,残渣经出料口连续排出。水平旋转干馏炉的发明,不仅实现油砂及页岩的连续分离以及油田污泥垃圾的环保处理,达到高产、高效、低耗、节水和安全环保的效果。还解决了其他分离方法无法处理细颗粒物料的问题及无法连续运转的问题,并采用一种密封解决连续运转中的容易泄露的问题。采用回转式动态干馏方式,透气性好,干馏产生的油气能够快速导出。经过冷凝后得到页岩油和裂解气体。装置能够干馏小颗粒油页岩或油砂等粉状物料。能够通过温度补偿。分析不同油页岩原料在不同温度下的干馏特性。
后记
我国油页岩、油砂资源储量丰富,可开采资源量巨大,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开发利用油页岩、油砂资源,是应对当前石油资源日益紧张、能源消耗日益增长的必要手段。根据我国油页岩资源埋藏深、品位低的特点,应大力开展原位开采技术方面的研究工作,为将来大规模开发油页岩资源提供技术储备。相信,只要遵循开发与环保并重的方针,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走综合开发利用的道路,油页岩、油砂开发利用的前景将是十分广阔的。
郑德温高级工程师研发的新型绿色环保小颗粒干馏工艺已经打开了一个突破口,目前郑德温又带领其研究团队又开始设计日处理1000吨以上的大型油页岩水平旋转干馏工艺,解决国内小颗粒油页岩干馏提油遇到的关键技术,为小颗粒固体矿物的干馏提油开辟了一条新的工艺路线,为国内实现油页岩的大规模开发开发更多更好的实用技术。
专家简介
郑德温,男,1966年3月生。高级工程师,硕士,中共党员。现任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新能源研究所副总工程师、工艺室主任。
1989年7月毕业于西南石油学院,应用化学系,油田化学专业,同年分配到廊坊分院渗流所,主要从事油田开发以及三次采油等科研研工作;1998年先后加入美国石油工程师学会SPE会员和加拿大CIM会员;2004年调入新能源综合研究室,主要开展油砂、油页岩、页岩气等科研工作;2006年新能源研究所正式成立,担任工艺室主任;2007年被聘为中国科学家论坛特邀会员,2008年被评为廊坊分院非常规油气学科带头人;2010年担任新能源所副总工程师。
先后承担国家科技部、中国石油股份公司、中国科学院以及国土资源部项目达30余项,在石油开发和非常规能源的开发利用研究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果。主要承担过国家攀登B复合驱项目,“八五”总公司重点公关高含水项目,“九五”总公司低渗透重点攻关课题,中国科学院基础研究项目;2008年在新疆首次建成了年处理1万吨油砂的水洗连续化分离装置;“十一五”承担国家重大专项,是国家重大专项“中深层油页岩原位开采关键技术研究”课题长。
获得省部级成果奖6项、局级成果奖10项,编写专著2部,发表论文20余篇,主要奖励有2007年“中国油砂勘察开发技术研究与现场示范”获得河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08“中国油砂地质选区评价与开发技术试验”获得中国石油石化协会一等奖;2009年“中国油砂地质选区评价与开发分离试验”获得国土资源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来源:《科技成果管理与研究》2011年第2期
中国发明与专利报道:
郑德温行走在石油领域的仁者
一位资深的非常规油气资源专家,一位身兼油页岩和油砂工艺技术开发的探索者,一位发明水平旋转干馏炉的石油专家,一位志在改进小颗粒油页岩油砂干馏提油的技术、工艺和方法的学者,他就是水平旋转干馏炉的主要发明人郑德温。
郑德温,男,1966年3月生,高级工程师,新能源所工艺室主任。1989研究生毕业于西南石油学院。1996年先后成为美国石油工程师学会SPE,加拿大CIM会员。是水平旋转干馏炉的主要发明人,长期致力于油页岩及油砂的开发研究工作,承担国家能源开发科研项目,多次获得奖励,“中国油砂勘查开发技术研究与现场示范”获得2007年河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油页岩、油砂矿开发技术应用基础与分离工艺”获得2008年河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中国油砂地质选区评价与开发技术试验”获得2008年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
资源短缺 促使新能源开发
根据国土资源部2006年资源调查结果统计,我国油页岩、油砂资源丰富,全国页岩油地质资源量476亿吨,排名世界第二,页岩油可采资源量120亿吨:油砂油地质资源量为59.7亿吨,油砂油可采资源量22.5亿吨。但是,多年来,我国一直采用抚顺的立式干馏工艺,具有规模小,出油率低、资源利用率低、污染严重等缺陷,只能处理10~75mm粒径的原料,小于10mm的资源无法利用,资源浪费很严重。
近几年,随着常规能源(石油)价格的不断攀升,能源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油砂油、页岩油作为新能源的一部分其地位也越来越重要。而页岩油是未来常规油气的重要补充能源之一,所以,开发非常规石油及替代品成为各国非常规勘探开发研究的主要课题。但是,目前国内小颗粒固体热载体干馏工艺技术还处于空白,市场急需开发具有高效、低成本。环保功能的新型小颗粒干馏工艺。为了克服现有干馏装置不能干馏小颗粒原料,干馏不充分,不能对各种品位油页岩在不同温度下的干馏特性做出准确分析的不足,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新能源研究所郑德温等科研人员,刻苦钻研、不断创新,取得了新型小颗粒油页岩干馏工艺技术,在国内获得重大突破。
从2004年就开始了国内油砂、油页岩的资源普查工作,并于2005年在新疆采用自行研制的水平旋转干馏炉成功进行了油砂的干馏工艺试验,并产出了油气,水平旋转干馏炉已经申报国家专利,该技术为目前国内首创。2006年进行第二代水平旋转干馏炉的开发,其技术指标、性能等达到或超过国外水平,为中国的能源事业做出一份贡献。
新设备 水平旋转干馏炉
国内油砂矿具有点多,面广、资源丰富等特点,油砂矿规模及油砂性质跟国外有很大的不同,国内油砂的特点决定了不能照搬采用国外现成的技术,而且不同性质的油砂,其分离方法也不同。油砂中含有大量的重质油和其他可燃物质。需按一种效率高、能力大的设备将重质油和其他可燃物质分离出来。
目前国内尚未有关于油砂开采的先例,研究工作刚刚起步,还未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油砂提取方法和开采的工艺技术,许多问题有待研究。
亲水油砂通常用水洗的方法分离,块状页岩一般采用立式窑干馏法分离。但由于油砂粒度小,粉碎中产生大量粉细沙,容易产生气堵塞,所以对于颗粒小的页岩及油砂采用这两种方法都是不可行的。而且分离效率低,产量小,规模化生产难度大。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通过多年的技术攻关和现场分离试验,在干馏工艺技术方面获得重大突破,新型绿色环保小颗粒干馏工艺已经获得2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ZL200520109432.2和ZL200720173469.0)。目前已经设计完成了日处理500吨的油页岩水平旋转干馏工艺设计,解决了国内小颗粒油页岩干馏提油遇到的关键技术,为小颗粒固体矿物的干馏提油开辟了一条新的工艺路线。
科技延续传奇 带来新体验
油页岩原位开采技术不需要进行采矿和建设大型的尾气处理设施,可开发深层、高厚度的油页岩资源,具有产品质量好、采油率高、占地面积少和环保等优点,目前尚处于工业试验阶段。
郑德温告诉笔者:“水平旋转干馏炉研制,提出的是一种采用回转式反应器和外循环热载体,采用间接加热的方式,能够干馏小颗粒油页岩原料,可通过改变回转炉转速,调整热灰比例,改变热灰温度等参数。实验装置可以进行不同热灰/原料比例、不同的热灰温度、不同的油页岩含油率等参数对干馏出油效果的影响规律,能对不同品位的小颗粒油页岩在不同温度下的干馏特性做出准确分析的干馏评价装置,采用螺旋连续进出料,物料从干馏炉入口进入,经过逐步升温到规定的热解温度,在规定的时间内分解完全。高温热解产生的油气从出口排出,经冷却后得到油、气,残渣经出料口连续排出。”
所以,水平旋转干馏炉的发明,不仅实现油砂及页岩的连续分离以及油田污泥垃圾的环保处理,达到高产,高效、低耗。节水和安全环保的效果。还解决了其他分离方法无法处理细颗粒物料的问题及无法连续运转的问题,并采用一种密封解决连续运转中的容易泄露的问题。
而水平旋转干馏炉的发明最有益效果是,采用回转式动态干馏方式,透气性好,干馏产生的油气能够快速导出,经过冷凝后得到页岩油和裂解气体。装置能够干馏小颗粒油页岩或油砂等粉状物料;能够通过温度补偿,分析不同油页岩原料在不同温度下的干馏特性。
除了水平旋转干馏炉的优势,笔者对比了现在的气体热载体干馏工艺和现有的固体热载体回转式干馏工艺,了解到现在的气体热载体干馏工艺只能处理强度大,热稳定性好的大块原料,不能处理小颗粒油页岩,原料利用率低、出油率低,污染大。
可是现有的固体热载体回转式干馏工艺,残渣中残炭与空气接触时间短,燃烧不充分,残渣排放污染较大,能量浪费严重;用于不同品位的油页岩干馏时温度不稳定,难以得到好的干馏效果,很难对各种品位的油页岩在不同温度下的干馏特性做出准确分析。
所以,郑德温进一步向笔者介绍,水平旋转干馏炉装置适用于颗粒直径小于5~7mm以下的小颗粒油页岩或油砂等粉状含油物料,对热稳定性差的原料没有要求,颗粒大的物料可以通过破碎到5~7mm以下;能够通过温度补偿,分析不同含油率的油页岩原料在不同温度下的干馏特性。
国际领先技术的代表
世界上将油页岩用于干馏制取页岩油和燃料气的工业生产始于19世纪上半叶的法国、英国,德国,西班牙等国。一百多年来,页岩油生产几经波折,至今仅爱沙尼亚、俄罗斯,中国和巴西等四个国家开展页岩油的生产。目前国际上应用最好的小颗粒设备是爱沙尼亚的Galoter工艺,加拿大 的ATP工艺。
爱沙尼亚两座油页岩炼油厂,利用Kiviter炉和Galoter炉,加上爱沙尼亚的GaIoter工艺,年产页岩油40万吨,油收率可达90%以上,但半焦或灰渣还少有利用。但其缺点一是,工艺特点决定了难以大型化;二是,易损件损耗过大(没有相关化指标)。
ATP技术是加拿大UMATAC工程有限公司为油页岩热解加工而开发的一项技术。该技术采用外热式加热,其核心是一个多间隔,旋转回转窑,回转窑的核心部分有预热区、热解区、燃烧区和冷却区组成。其优势是油收率较高,其缺点是转动[wiki]设备[/wiki]庞大,只能克鲁伯公司生产未能国产化,故障率高,维修困难。其转炉填充率低,扩大规模困难,旋转回转窑长度长,密封等问题多,外热且转动设备多造成能耗高,维修困难。开工率低!
抚顺技术前进方向
中国开发利用油页岩已有70多年的历史,主要是提炼页岩油,制煤气以及作为燃料直接燃烧,尤其在页岩油的提炼方面积累了丰富成熟的技术经验。辽宁抚顺的页岩油工业始于1928年,20世纪80年代中期抚顺页岩炼油厂有60台抚顺式干馏炉,年产页岩油6万吨,至20世纪90年代又增建20台,扩建为年产页岩油9万吨。目前20台抚顺式干馏炉和6台瓦斯加热炉已投入生产。年产3.0万吨页岩油。但国内抚顺式炼油技术油收率较低,只有63%左右。针对现有抚顺炉单台装置处理能力小、油收率低,污染环境等缺点,抚矿集团于2006年成立了“辽宁省抚矿集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将油页岩综合利用作为重点,开发大型油页岩干馏新工艺和相应的生产装置,日加工油页岩6000吨的工业试验装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已初步通过。
而ATP技术为抚顺矿业集团引进加拿大尤玛塔克公司油母页岩低温干馏先进技术,用于处理现抚顺炉废弃尾矿(0~12mm),属节能环保项目。
笔者了解到,其装置特点:①干馏炉处理量大,单台干馏炉日处理页岩量6000t。②采油率高达90%。③干馏尾气热值高,热值达5343KCAL/KG。④页岩干馏、油气回收及废气处理都在密闭环境中进行,因此环保达标。
价值体现新设备
世界上油页岩、油砂的储量远远超过常规石油的储量,伴随着高油价时代的来临,全球掀起了油页岩、油砂开发的技术研究热潮,其主要的研究方向就是如何降低开发成本、提高油页岩、油砂的综合利用水平。目前,世界各国开始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开发这一非常规能源。并且,随着开采技术的进步使得一些不具备经济开采价值的油页岩矿、油砂矿也成为可能。
我国油页岩、油砂资源储量丰富,可开采资源量巨大,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开发利用油页岩,油砂资源,是应对当前石油资源日益紧张、能源消耗日益增长的,必要手段。根据我国油页岩资源埋藏深、品位低的特点,应大力开展原位开采技术方面的研究工作,为将来大规模开发油页岩资源提供技术储备。相信,只要遵循开发与环保并重的方针,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走综合开发利用的道路,油页岩,油砂开发利用的前景将是十分广阔的。
后记:科技创新传奇,创新永无止境,郑德温和他的团队带来了石油领域新“革命”,必将掀起新能源技术的发展,他们奉献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汗水;是技术;是财富,更是一种踏踏实实的研发精神,他们也必将展示出魅力的人生!
来源:《中国发明与专利》2010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