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科技创新网 > 文章中心 > 创新人物百科 > 信息工程 > 文章正文
专家信息 科学研究 论文专著 荣誉奖励 媒体报道

专家信息:


张吉平,男,1959年1月生,毕业于大连海运学院,获工学硕士学位。现任大连海事大学航海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省级教学名师。

教育及工作经历:

1979年9月-1983年7月 大连海运学院,航海系 本科。

1983年8月-1985年9月 大连海运学院,航海系 助教。

1985年9月-1988年4月 大连海运学院,研究生部 研究生。

1988年5月-1995年10月 大连海事大学,航海学院 讲师。

1995年10月- 大连海事大学,航海学院 副教授。

主讲课程:

资料更新中……

培养学生情况:

培养出硕士研究生10余人。

科学研究:


研究方向:

从事交通信息工程与控制领域智能运输系统等方面的研究。

承担的科研项目情况:

1.《中华人民共和国海船船员考试试题库》,交通部海事局。

2.《大连港工属具管理系统》,大连港。

3.《CAPTAIN"S软件》,海事大学。

4.《CAI课件研制 target=_blank title=网上书城检索>航海学CAI课件研制》,海事大学。

5.《航海学试题库与计算机考试系统》,海事大学。

6.《中远船岸通信系统暨船舶安全移动网》,中远海兰信公司。

7.《渤海湾客滚船航行安全的研究》,山东省交通厅。

8.《渤海湾客滚运输安全研究》,山东省交通厅港航局。

9.《航海学》,试题库与计算机考试系统海事大学。

10.《航海图书资料管理系统》,海事大学。

科研成果:

资料更新中……

论文专著:


出版专著:

1.《航海学》交通部统编教材 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1999,参编。

2.《航海气象与海洋学》(部统编教材) 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1999,参编。

3.《航海学》培训教材 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2000,参编。

4.《航海气象与海洋学》(培训教材) 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2001,主编。

5.《航海学》(统考指南) 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主编。

6.《航海气象与海洋学》(统考指南) 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主编。

7.《航海实操评估I》

发表论文:

1 不熟悉散装化学品货物的安全操作 何庆华; 张吉平; 刘新卓 大连海事大学航海学院; 大连海大航运有限公司 【期刊】世界海运 2010-01-15

2 新加坡航海教育及船员培训体系考察与借鉴 赵健; 张吉平 ; 何庆华 大连海事大学航海学院 【期刊】航海教育研究 2009-06-15

3 如何应对化学品分类协会检查 何庆华; 张吉平; 陈松波 大连海事大学航海学院; 大连海大航运公司 【期刊】船海工程 2009-08- 25

4 散装化学品船舶见习生的培养建议 何庆华; 张吉平; 刘新卓 大连海事大学航海学院 【期刊】航海教育研究 2009-12-15

5 杂货船装运木材的稳性核算 王建军; 张吉平; 陈新华 大连海事大学航海学院; 大连海事大学航海学院; 大连海事大学航海学院 辽宁大连; 辽宁大连 【期刊】大连海事大学学报 2006-02-28

6 穿越南沙群岛的航线设计 王建军; 张吉平 大连海事大学; 大连海事大学 【期刊】航海技术 2006-01-25

7 光栅海图校准系统的理论研究 姜秋兰; 周菲; 张吉平 大连海事大学航海学院; 大连海事大学航海学院; 大连海事大学航海学院 辽宁大连; 辽宁大连 【期刊】大连海事大学学报 2007-02-28

8 海图管理体系的建立 何庆华; 张吉平; 王越 大连海事大学; 大连海事大学; 大连海事大学 辽宁大连; 辽宁大连 【期刊】世界海运 2007-10-15

9 英国电子版《航海图书总目录》分析 曹玉墀; 张吉平 大连海事大学; 大连海事大学 辽宁大连; 辽宁大连 【期刊】世界海运 2008-02-15

10 英国电子版《航海图书总目录》的使用 曹玉墀; 张吉平; 赵健 大连海事大学; 大连海事大学; 大连海事大学 辽宁大连; 辽宁大连 【期刊】世界海运 2008-04-15

11 Delphi环境下基于MapX的海图抽选系统 韩俊卿; 张吉平 大连海事大学航海学院; 大连海事大学航海学院 辽宁大连; 辽宁大连 【期刊】大连海事大学学报 2005-12-15

12 IMO光盘版出版物的使用 张吉平; 王少青 大连海事大学; 大连海事大学 辽宁大连; 辽宁大连 【期刊】世界海运 2003-04-15

13 航海新技术应对策略 张吉平; 刘德新; 王凤武 大连海事大学航海学院; 大连海事大学航海学院; 大连海事大学航海学院 辽宁大连; 辽宁大连 【期刊】大连海事大学学报 2004-12-15

14 英国网络版“ 航海图书目录”的结构与应用 张吉平; 王风武; 刘德新 大连海事大学; 大连海事大学; 大连海事大学 辽宁大连; 辽宁大连 【期刊】世界海运 2004-12-15

15 切实加强渤海湾客滚船运输安全管理 关政军; 张吉平 大连海事大学航海学院; 大连海事大学航海学院 教授 【期刊】航海技术 2005-03-25

16 英版数字化航海图书资料获取与使用 张吉平; 刘德新 大连海事大学; 大连海事大学 辽宁大连; 辽宁大连 【期刊】世界海运 2002-06-15

17 国际海事组织电子出版物的发展 王少青; 张吉平 大连海事大学; 大连海事大学 辽宁大连; 辽宁大连 【期刊】世界海运 2002-10-15

18 《航海学》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改革方案 丁勇; 张吉平; 刘德新; 陈世才; 戴冉 大连海事大学航海学院; 大连海事大学航海学院 【期刊】航海教育研究 2001-09-15

19 英版航海图书资料的新发展 张吉平; 刘德新 大连海事大学; 大连海事大学 辽宁大连; 辽宁大连 【期刊】世界海运 2001-12-15

20 跨赤道航行的简单算法 张吉平; 刘德新 大连海事大学航海学院; 大连海事大学航海学院 辽宁大连; 辽宁大连 【期刊】大连海事大学学报 2002-06-15

21 船舶横倾航行的稳性 王少青; 张吉平 大连海事大学航海学院; 大连海事大学航海学院 辽宁 大连; 辽宁 大连 【期刊】大连海事大学学报 2002-09-15

22 关于航迹计算中分纬度求经差法(英文) 张吉平; 杨守仁 大连海事大学航海学院; 大连海事大学航海学院 辽宁大连; 辽宁大连 【期刊】大连海事大学学报 2002-12-30

23 怎样做好集装箱船的大副工作 张吉平 大连海事大学 【期刊】世界海运 1995-10-15

24 对《航海学》船员考试命题中几个问题的分析 刘德新; 张吉平 大连海事大学 【期刊】世界海运 1996-06-15

25 西北太平洋爆发性气旋活动与航线选择 张永宁; 张吉平 大连海事大学; 大连海事大学 【会议】中国航海学会2000年度学术交流会优秀论文集 2000-11-01

26 西北太平洋爆发性气旋活动与航线选择 张永宁; 张吉平 大连海事大学; 大连海事大学 【会议】中国航海学会海洋船舶驾驶专业委员会天气海洋与航海安全论文集 2000-07-01

27 基于INTRANET的航海图书资料智能管理系统 刘德新; 张吉平; 王凤武 大连海事大学航海学院; 大连海事大学航海学院 【会议】2002航海实用新技术论文集 2002-09-01

28 船舶智能避碰决策系统中会遇局面决策模型 刘德新; 张吉平; 王凤武 大连海事大学 ; 大连海事大学 【会议】中国航海学会——2004年度学术交流会优秀论文集 2004-11-01

荣誉奖励:


1.2002年《航海学》获国家教委优秀教材二等奖。  

2.张吉平教授所负责的航海实验实践教学中心被评为省级实验实践教学示范中心。

资料更新中……

媒体报道:


张吉平:钻塔下的“土专家”

一口浓重的山东地方方言,黝黑的脸庞堆着憨厚,一身红彤彤的工衣,看不出他就是“全国技术能手”。然而,他又不得不让人敬佩。这名从农家小院里走出来的合同工,居然先后革新了井口套管校正器、钻井下套管防喷帽、钻井通用井底落物打捞器等生产工具,获得50多项创新成果,有20余项成果得到了实施。2007年,他在油田举办的技能人才创新成果评选活动中,64项获奖成果中,他一人就有6项成果获奖;1项成果获管理局科技进步奖。一年来,他共有8项成果获得国家专利。

他就是胜利油田渤海钻井公司柴油机工高级技师、被誉为新时期“油田知识型石油职工优秀代表”的张吉平。

十年磨剑,初试锋芒勇夺冠

1984年,高考失利的张吉平从农村招工来到渤海钻井一公司4552钻井队,当了一名柴油机工。当时的政策是8年的合同期,干满照样回家种地。所以这批从农村招来的工人落下了“农民轮换工”的称号。许多人抱着一种“临时工”的心态,能混则混。而好强的张吉平目睹工友们在岗位上娴熟地操作,从心底萌发一种羡慕之情,要是自己也能和他们一样有本事多好啊!他暗下决心,把技术学到手,争做柴油机操作能手。

学好技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况且张吉平没有经过专门的业务培训。伺候柴油机光靠一身力气是不行的,还要懂性能、通原理、精操作、会维修。他没有被困难吓倒,开始了苦学。在班上,他经常为了一个部件的组合缠着师傅问长问短;下班后,跟着另一个班再干上2个小时。回到宿舍,他就趴在床上一遍遍地翻看《柴油机构造》、《机械制图》等相关书籍。看不懂的就写在纸片上,找师傅请教。每天上班他都要把生产中的每一个步骤记录下来,放在口袋里,久而久之,他竟记录下了40多万字的学习笔记。

为了练听力,他在柴油机旁常常一站就是五六个小时。一百来分贝的噪音吵得头晕恶心,两腿震得发麻。工夫不负有心人,他练就了“透视耳”的绝活,只要围着柴油机转一圈,哪个缸出现问题,他一听就知道。一些更换下来的旧部件他是拆了装、装了拆,直到闭着眼也能拆装自如为止。

3个月后,张吉平就从学徒工单独顶岗成为主力操作手,不到4年又晋升为柴油机“司机长”。这可在公司引起不小的轰动。一般要干到这个岗位起码需要十几年的经验积累,而他只有4年的工龄,年龄不满23岁,况且是油田子弟瞧不起的“大老粗”。在此之前可没先例啊。有人惊讶,也有人怀疑。

张吉平用实力很快平息了大家的议论。在胜利油田第七届工人技术比赛中张吉平以理论第一、实际操作第一的成绩,夺得柴油机工种“状元”头衔。出色的工作业绩,张吉平后来转成了油田合同工。

张吉平出了名。以前对他有成见的人主动上门找他讨教。大伙在工作上遇到困难都愿意找张吉平,不仅因为他是个热心肠,更因为他问题找得准。

一天,一台工作的柴油机突然冒起了黑烟,功率也不足。一位有10年工龄的老师傅捣鼓了半天也没找对原因。而张吉平很快找出了高压油泵供油不均的毛病,前后只用了5分钟就解决了问题。还有一次,一位工作人员急得团团转。原来是空气压缩机的冷凝罐的闸门不放水了,如果不及时处理,就会导致空气压缩机温度剧增,进而引发爆炸。不一会儿,他就找出闸孔堵塞的问题,并迅速化险为夷。

张吉平没有沾沾自喜。他知道和大学生相比,自己的专业理论功底薄,而且干的是科技含量不高、层次相对较低的操作岗位,要成为一名高水平的技能人才,就得付出超常的代价。

于是,休班的时间成了他发奋学习的良机,半个月的假期,常常有10来天在学校度过。因为家离省城近,他就自费找到一些技术学校求教。不仅仅是柴油机方面的,只要和工作相关的他都不放过。两个年头,他相继学习了《机电修理》、《电子技术》等4个专业,理论知识日渐丰厚。逛书店是张吉平的一大爱好,家里两个大书橱塞满了500多本专业书籍。妻子豆秀玲开始也曾抱怨过:“本来家里就不富裕,光他买书的开销就花掉工资的三分之一。”后来,被他的痴迷、专心所感动,妻子看到相关的书籍就帮着买回来。

一有空,他还到摩托车修配厂、拖拉机修理站、电器维修部做义工,不要工钱,就是为了能练练手。

公司配备的第一套进口发电机机组没有中文说明书,为了尽快掌握设备的性能和结构,张吉平又买回两本厚厚的专业英语词典,抱着说明书一对就是一整天。常常是方便面、矿泉水一凑合就是一顿饭。实在搞不懂的术语就找厂方服务人员求教。30来天,张吉平掉了10多斤肉,没回一趟家,结果是编写出了3万多字的《卡特比勒发电机组使用、维护、保养细则》,成为职工们必备的学习资料。

艰苦的磨炼使张吉平成了柴油机方面的行家。一次,发电机在运转中电压突然忽高忽低,不能正常工作。经过检测,厂家专业人员说需要进厂更换励磁,修理费5万元左右。闻讯赶来的张吉平断定不是大毛病,他打开励磁部分,发现只是因为接线柱受潮氧化导致的接触不良。厂家的工程师非常服气地走了。

美国进口的发电机因质量问题需要更换。在更换的过程中,外方人员出现技术上的失误,导致引擎与发电机轴心出现偏差,试机时造成油底壳被震裂。4个人一连校正了3天还不行。张吉平通过仔细观察和查证资料,发现功率输出盘是浮动式的,在常温下发电机的轴线应该高出引擎0.08毫米,运行起来才能达到正常。外方人员按照他的方案整改后,立即恢复了正常。事后负责人把张吉平请到当地档次最高的酒店答谢,并以高倍的薪金要聘用他,他婉言谢绝了。

十年的艰苦磨炼终归得到了验证。在2004年全国石油石化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中,张吉平获得柴油机工第三名,并被国家劳动部授予“全国技术能手”。一位教授看过张吉平的制图惊叹不已:“了不起,就是大学生也不一定有这么高的水平啊!”

日积月累,善于革新成“专家”

在公司8000多职工中,张吉平只是基层队的一名普通工人,是个“小角色”,但他的追求却很大。勤于思索的他立志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革新工作中去,为工人兄弟们创造安全、省力、方便、节俭的优越条件。他说:“我设计的东西不是为了评奖,只要工人兄弟们说好用,我愿意去做。”

知识的积累,使他渐渐崭露头角,成为柴油机方面的行家里手。细心的张吉平发现,绞车转速低时,机油泵上油不好,链条得不到及时的润滑和冷却,有时烧得发红,热得冒烟,造成链条磨损加剧,刚性强度降低,断裂的事情经常发生。接一次链条非常费力,而且耽误时效。他运用学来的知识,在绞车外部加装了电动机油泵辅助润滑,用直流电机风机的电源控制,链条寿命周期延长了一倍,节约换新成本十几万元。

钻井设备的很多控制系统,都是靠压缩空气的充、放来完成的。倘若断了“气”,就会导致控制失灵、甚至瘫痪。而螺杆压风机的故障率比较高,如果发现不及时,轻则造成压风机严重磨损,重则使压风机报废。张吉平动了一番心思,给压风机装上了报警及自动切换装置。一旦有问题,故障机就会自动停机和报警,同时另一台并联的备用机会及时自动启动,确保了万无一失。

2002 年,张吉平又被评为油田“技术能手”,并晋升为技师。他说,是大家的鼓励和支持,让他充满了信心。

干了17年柴油机“司机长”的张吉平,因为工作关系,换过好几个队。但所到之处,他革新的脚步没有停止过。

初到海南工作,张吉平遇到了头疼事,持续的高温经常造成柴油机因为散热不好而“开锅”。怎么样能给机器驱热降温保持常态运行?他灵机一动,在柴油机冷却系统高温上水管与回水管部加装上接头和节流阀,分别与软化水储备罐的输出泵及罐体相连。当机器“发烧”时迅速启动水泵,就会有立竿见影的好效果。机器的“趴窝”现象从此杜绝了。

远征新疆恰逢严冬,零下20多度的气温使得润滑油黏度增大变稠,润滑条件恶化,发电机组启动异常困难,即使启动起来也要经过1个多小时的长时间跑温才能挂负荷运转。张吉平利用保温锅炉的热源给发电机组穿上了“热靴子”,这样发电机组启动前半小时预热,发动机启动成功率达到100%,而且仅用10分钟就可以挂负荷运转了。

作为山东省技能技师和胜利石油管理局十大技能大师之一,他在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还要担负整个油田设备方面疑难问题的梳理工作。工作多了,属于自己的时间少了。他经常不厌其烦地为打来电话寻求技术帮助的一线职工讲解,实在解决不了的,就亲自到队上去,现场解决。为了完善一个成果,他经常去距离他工作单位200多里地的东营市往复十几趟,请教专家,现场实验。为了使成果做到尽善尽美,能够发现问题及时改进,他连续30多个小时不睡觉,直至成果取得阶段性成功。

一年中,在他的记忆中没有几个礼拜天,天天进行钻研成为他快乐的生活。

为了多出技能人才,并迅速成长,他与10名一线职工签订了师徒合同,有20多位一线职工成为他的“编外徒弟”,家里也成了他的“教学课堂”,帮助徒弟完成成果5项,帮助其他同事完成10多项,同事们都称他为“大师级讲师”。他带的3名徒弟在公司举办的14届技术比赛中,分别取得了第一、第三、第四名的好成绩,还有一名成长为中国石化集团 “技术能手”。

学无止境,创新频频结硕果

2005年、2006年,他被评为胜利油田十大“技能大师”和山东省“首席技师”,肩上的胆子更重了,但创新的脚步却始终未停歇。

为弥补自己知识的不足,他给自己制定了周密的学习计划,系统地学习《天喻CAD》和《Solidworks》两个制图软件、《金属材料学》,自费购买了三千多元的书籍,并经常利用休息时间走访其他技能大师和一些机械方面的专家。两年多来,他制作各型柴油机操作规程、维护与保养幻灯片15项;参与了《石油钻井司钻》的撰写工作;撰写的《ZJ45钻机伸缩式爬坡链条护罩》、《离心机沉降区结构参数的选择与影响因素分析》、《凸轮机构恒流量往复泵动力端设计》论文,分别在《石油机械》、《石油矿场机械》、《机械传动》等国家核心刊物上发表。其中《ZJ45钻机伸缩式爬坡链条护罩》一文获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改革与发展研究所优秀论文二等奖。创新的“ZJ45钻机伸缩式爬坡链条护罩”,解决了长期以来ZJ45钻机爬坡链条干摩擦、护罩漏油和变形问题;“带过滤器的钻头水眼卡子”,解决了钻井下钻过程中堵水眼的问题,填补了国内空白;“钻井通用井底落物打捞筒”提高了井下落物打捞效率。

在胜利油田组织开展的“技能大师授艺解难到基层队活动”中,他深入14个基层队,一人解答问题50多个,进行成果交流6项,帮助完成成果两项,并申报了国家专利。他先后革新了井口套管校正器、钻井下套管防喷帽、直角通式防破坏防盗闸阀等,取得20余项成果,申报国家专利13项,有10多项成果获得油田奖励,创产值近千万元。

公司里配备新钻机,上百套设备都需要到厂家审验。张吉平受命前往,毫不客气地提出了30多项整改意见。厂家的工程师又敬又怕。敬的是张吉平提出来的意见大多很有道理,服气;怕的是,他一张嘴又得动手改造,增加了工作量不说还要增加成本。一位姓殷的工程师感慨地说:“想不到胜利油田的工人真厉害!”

2007年,他承担了中国石化集团关于《编录钻井柴油机工标准化操作项目视频教程》的任务。刚接到这个任务时,他感觉,不就是一个教程吗,按照操作项目编制就行了。可事实却跟他想象的差距太大。有些实际操作中的步骤与教程根本就不相符,存在太笼统、不细致等问题。怎么解决?为此,张吉平带领着他的编制小组开始了艰辛的探索 ……

为了把拍摄脚本更加具有可操作性和教导性,他不停地根据实际操作需要来选设备、校设备,在操作中不断修改,直至达到完美。拍摄时正值寒冬腊月,但穿棉衣进行操作拍摄是不能准确反映岗位的真实教导性的,他们就坚持穿着夏天的工衣,参与拍摄的瞿艳军、张永伟相继感冒了,张吉平说:“兄弟们,你们受累了,但这项工作缺一不可啊。为了能完成上级交办的任务,能够为中石化柴油机工提供真实准确的操作规程,我们就暂时克服一下吧。”编制组的李玉贵在拍摄过程中,冻坏了腿肚子,自己到医院花了400元钱买了些药又加入到了拍摄录制中。编制组里的唯一一个女性是苏海红,孩子8岁,丈夫又在新疆,但为了能够按时并高质量地完成任务,她毅然把孩子交给了父母。张吉平为了能把当天拍出来的动作及时进行编制,在没有编制机的情况下,就联系上了胜东社区,等人家忙完后,他们才开始进行编制,这一忙就忙到次日凌晨两点多,早上6点又要起床进行拍摄。这一忙就是两个月,一个月就休息两个礼拜天,礼拜六下午5点才能走。编制组成员们告诉有关记者,张大师就跟一个铁人一样,白天忙现场,晚上忙编制,不知道他哪来的精力。

编辑王刚、拍摄王钊、成员潘跃明无时不在张吉平的感染下放弃着属于自己的时间。他们为丰富钻井柴油机工教材,自费购买了先进测试仪器、红外线测温仪等仪器,并走访了多个厂家查找数据,使用了教材中未出现的卡特发电机、沃尔沃发电机以及螺杆压风机。历时两个月的时间,完成了60个项目脚本编写工作,9月份通过了中石化组织的脚本审定,得到了各大油田专家的好评。在管理局“为民技术创新奖”评选活动中,张吉平获得银奖第一名。初步拍摄的视频教程在各井队征求意见时,井队职工这样评价,准确率很高,又省时又省力。

现在,他琢磨着把几项成果申报专利。

来源:中国石化新闻网 2008-11-25

文章录入:zgkjcx    责任编辑:zgkjcx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关于我们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广告说明 | 合作项目

    名称:科技创新网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13040577号-2    公安备案号:11010802029847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E-Mail:zgkjcx0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