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专著:
出版专著:
1. 《开拓与振兴——改革经济学》 吉林人民出版社 1988
2.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新论》 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9
3. 《内协外争——东方文化与管理》 广东人民出版社 1994
4. 《强国梦——儒家文化与现代商品文明》 云南人民出版社 1994
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 交大出版社 1994
6. 《现代管理学》 东华大学出版社 1994
7. 《追求和谐——东方管理探微》 上海社科院出版社 1995
8. 《东方文明与现代管理》 解放军出版社 1997
9. 《富国论——文化选择与制度创新》 云南人民出版社 1998
10. 《比较文化与管理》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1999
11. 《企业伦理》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 2001
12. 《微观经济学》 东华大学出版社 2002
13. 《宏观经济学》 东华大学出版社 2003
14. 《企业家论纲—价值流、思维流的构筑与创新》 科学出版社 2003
15. 《企业伦理—— 一种价值理念的创新》 科学出版社 2006
16.《规则革命——中国经济现代化路径探索》,陈荣耀 著,科学出版社,2014年。
发表论文:
1 关于按劳分配的两条曲线 《社会科学研究》 1983.5期
2 论生产资料优先增长规律的作用条件 《社会科学》 1984.1期
3 技术构成和价值构成增长非同步性 经济学会年会论文 1984年
4 系统原理和经济体制改革 经济学会年会论文 1985年
5 有计划经济理论和上海经济改革 使体改协会论文集 1985年
6 我国客运业发展战略初探 《社会科学》 1985.4期
7 三大文明冲击和对外经济开放 上海师大学报 1986.4期
8 所有权关系权变原理和所有制改革 《社会科学》 1986.4期
9 超越发展规律和中国经济有序化发展 人文杂志 1987.1期
10 耗散结构理论和中国经济的有序化趋势 上海师大学报 1987.2期
11 经济科学研究的三维框架 经济评论 1987.9月
12 商品文化和社会主义基本特征 《上海体改研究》 总第80期
13 论东方型管理基本模式 《社会科学报》 1987.1210
14 开发经济学之“富矿带” 《经济问题》 1988.2期
15 文化互补效应和管理思想之进化《综合研究》 1988.2期
16 析公有制条件下的财产关系——论我国所有制结构改革的目标模式 《经济问题探索》 1988.5期
17 中国古代思想史研究的现代精神 《学术季刊》 1988.3期
18 民族理性和民族现代化 《社会科学报》 1988.1.1
19 论劳动所有制 《社会科学报》 1988.5.26
20 社会主义消费类型分析 《世界经济文选》 1988.4期
21 中国经济生活病灶及其文化成因 《探索与争鸣》 1989.1期
22 论治理整顿的优化 上海体改年会文集 1989年
23 论地主阶级的阶段发展及历史功能 《社会科学》 1990.8
24 人力资本与经济现代化 《改革》 1991.3
25 论推进搞活国营大中型企业的实践 上海体改会论文集 1991年
26 关于搞活大中型企业的理性思考 《社会科学》 1992.3期
27 严格亲善统一 《企业文化》 1992.1期
28 追求和谐 《企业文化》 1992.2期
29 形儒•内道•重法 《企业文化》 1992.3期
30 首次效应与浦东开发 市体改研究会文集 1992年
31 东方文化与现代化管理《历史与企业家对话》 第四次全国古代管理思想研讨会 1992.7月
32 关于社会主义经济的几点思考 上海师大学报 1993.1期
33 管理的东方化趋势 《企业文化》 1993.1期
34 日本式管理 《企业文化》 1993.2期
35 全胜战略拓展市场 《企业文化》 1993.3期
36 儒家管理文明的特点 《企业文化》 1993.4期
37 内协外争 《企业文化》 1993.6期
38 五缘文化与五缘网络 《华商世界》 1993.5期
39 形儒内道重法——东方管理要决 《华商世界》 1993.6期
40 形儒、内道、重法——东方管理研究 《华商世界》 1993.3期
41 三个五十年和三个一百年 社科规划通讯 1993.5期
42 后进国家管理现代化充要条件 市体改研究论文集 1994年
43 试论邓小平理论体系的逻辑框架 《社会科学》 1994.3期
44 论儒•道•法管理思想的一体化 《兵法谋略与企业竞争》 1994.2月
45 东方威尼斯精神 《企业文化》 1994.3期
46 步入法制社会的东亚工业文明 《企业文化》 1994.5期
47 基因变异与东亚崛起 《企业文化》 1994.6期
48 五缘文化与群体本位 《现代农村》 1994.8期
49 中国经济现代化的历史抉择 《毛邓理论研究》 1994.4期
50 东方威尼斯 《现代市场经济》 199410.17
51 首次效应与浦东开发 《国际科技经济社会研究》 总第177期
52 基因变异规律与东亚奥秘 《经济发展研究》 1994.5期
53 经济现代化发展和“人本”效应 《学术月刊》 1995.6期
54 营销技巧中的文化效应 《现代商业技术》 1995.3期
55 市场伦理下的经营战略 《现代商业技术》 1996.2期
56 论教育产业的优先发展规律 《经济发展研究》 1996.3期
57 银行新作用与微观制度再造 《文汇报》 1996.5.11
58 企业制度创新中的银行作用 《现代商业技术》 1997.1期
59 文科学生三重能力的培养 《上海师范大学》 1997.1期
60 CIS战略到CS战略 《现代商业技术》 1997.2期
61 中日美三国企业伦理比较 《世纪管理论坛》世界管理大会文集
62 经济现代化与文化创新《中日文化与世界》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7.5月
63 和谐之美——东亚管理成功的双重效应 中国文化与企业管理学术研讨会 1997年
64 情、理、法——中日美三国企业理念比较 《上海企业家》 1997.5期
65 教育主导产业的崛起与发展 《世纪经济文汇》 1997.5期
66 直接引资与间接引资 《国际商业技术》 1998.2期
67 从资本经济到知识经济 《世界经济文汇》 1998.5期
68 金融危机与世纪困惑 《华商世界》 1998.6期
69 智力资源与企业知识管理 《世纪经济文汇》1999.1.20
70 东方管理成功模式之探索 《国际市场》 1999.3期
71 市场力、科技力、文化力 《国标市场》 1999.4期
72 企业文化的逻辑演绎与战略功效 《面向21世纪的企业文化》上海社科院出版社 2000.6月
73 企业、市场与战略——转轨型经济与企业战略选择 《公司制与国有企业再生》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0.8月
74 国投资发展趋势与中国对策 鲁礼瑞; 陈荣耀 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05-15
75 力本位与企业成长战略 刘泳; 陈荣耀 经济与管理研究 2001-08-15
76 企业家生命周期的中外比较 《企业家内参》 2002、11
77 老总论纲 成长中的中国企业(广州) 2002.3
78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文化诠释 陈荣耀 工业企业管理 人大复印资料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 2002.6期2003.7
79 中国智力型企业家成长路径 陈荣耀《东华大学学报》中国第二届企业管理研究论坛入选论文(北京) 2003.9
80 业本质与战略 陈荣耀 上海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3-08-30
81 企业结构理论与区域竞争力 全国区域经济研讨会论文(昆明) 《21世纪经济学文库—区域经济研究》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 2004.5
82 企业本质与战略人大复印资料、04年 F31第三期 《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3.4
83 打造国际制造业中心的理性思考—产业低度化陷阱与中国企业对策 (美)国际新资本与管理 2004.7
84 东方群体人特性与五缘网络 海峡两岸五缘论北京 方志出版社 2003.4
85 五缘文化与海外华人致胜之道 《侨史论从》上海侨史论集第六集 2004.1
86 企业结构理论与区域竞争力 陈荣耀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09-25
87 工业园区与区域竞争力 赵红岩; 陈荣耀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2004-10-30
88 企业竞争新格局:兼论中国工业化道路陷阱与对策 经济与发展管理 2005
89 儒•道•法与企业家成长之道 美中经济评论 2005.6
90 低度化陷阱与价值创新 沪国际家纺产业园杯2005年论坛 2005.11
91 制度、文明与现代化的历史思索 陈荣耀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3-25
92 如何应对品牌战略实施中的“寄生”与“株连”问题 王卫平; 陈荣耀 华东经济管理 2005-03-30
93 企业文化与战略构架 国有经济论纵 吉林大学出版社
94 、道、法与企业家成长之道 陈荣耀 上海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6-03-30
95 业战略管理模式基点的迁移及其拓展思考 王卫平; 陈荣耀 现代管理科学 2006-04-10
96 国企业的战略困惑与战略提升 陈荣耀 社会科学 2006-05-20
97 文化的视角看自主品牌战略的突破 王卫平; 陈荣耀; 黄文斌 江苏商论 2006-08-20
98 从文化视角看自主品牌战略 中外企业文化 2006.9
99 企业利益相关者的需要及其进化的战略考量 企业经济 2007.9
100 Study on Late-development Advantage and Counterneasure of ChineseTextile industy in Post-guota Era,International Forum on Textil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for Doctoral candidates, 2006.10
101 中国企业拓展战略发展空间新事业 企业活力 2007.4
102 劳而不富裕的中国命题 陈荣耀 学术交流 2007-03-05
103 小企业拓展战略发展空间的若干新视角 王卫平; 陈荣耀 企业活力 2007-04-09
104 技术产业集聚与外商直接投资 周任远; 陈荣耀 上海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7-05-15
105 币资本与知识资本 陈荣耀 人才资源开发 2007-05-15
106 业利益相关者的需要及其进化的战略考量 王卫平; 陈荣耀 企业经济 2007-09-18
107 国民营企业发展战略模式探析 王卫平; 陈荣耀; 黄文斌 江苏商论 2007-09-20
108 于“需要体系”的企业战略模式及其应用 王卫平; 陈荣耀 改革与战略 2007-11-20
109 转型期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述 改革与战略 2008.04
110 百年管理史的文化诠释 东方管理评论 2008.3
111 球价值链视角下中国PCB产业战略升级研究 王昱; 陈荣耀 消费导刊 2008-03-23
112 年管理史的文化诠释 陈荣耀 上海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8-09-15
113 “需要体系”为核心——公司战略管理新框架 王卫平; 陈荣耀 当代经济(下半月) 2008-10-15
114 足多方利益相关者“需要体系”的战略初探 王卫平; 陈荣耀 现代管理科学 2008-11-10
115 口替代Ⅲ期与中国产业升级 陈荣耀 重庆社会科学 2008-12-15
116 全胜谋略与交易成本最低 世界管理大会 2009.10
117 值创新 陈荣耀 生产力研究 2009-03-15
118 口替代Ⅲ期与中国产业升级 陈荣耀 社会科学 2009-04-10
119 业技术创新的综合研究模型:企业家、社会资本和知识 吕淑丽; 陈荣耀; 刘海峰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04-10
120 块生产网络系统规则制定模型分析 陶存福; 陈荣耀 消费导刊 2009-11-23
121 业重组后知识员工激励及其生产率关系实证分析 刘海峰; 刘伟; 刘广; 刘春霞; 陈荣耀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12-15
122 业、员工与社会利益分配协同性分析——以90家上市公司为例 王卫平; 陈荣耀 软科学 2010-02-15
123 esearch and Realization of the Role-Based System Access Control Management 蔡红; 陈荣耀; 令狐佳 Journal of Donghua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2010-04-30
124 odel Study of Senior Executive Salary of Enterprises 王春华; 赵红岩; 陈荣耀 Journal of Donghua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2010-04-30
125 于PCA-BP神经网络的股票价格预测研究 蔡红; 陈荣耀 计算机仿真 2011-03-15
126 联规则挖掘最小支持度阀值设定的优化算法研究 蔡红; 陈荣耀; 陈波 微型电脑应用 2011-06-20
127 本逻辑与经济转型 陈荣耀; 赵红岩 社会科学 2011-09-10
128 基于动态能力观的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研究 陈荣耀; 蔡红 生产力研究 2012-01-15
129 食市场中农户被动选择与资源配置研究 钱宇; 陈荣耀 北京农业 2012-10-25
130 具经济边际与生命科学宣言 陈荣耀 企业经济 2012-12-25
131 业网络团购运营策略研究 陈荣耀; 陆成 商业研究 2013-01-10
132 于QFD的品牌导向的定量化实现 刘泳; 王长军; 陈荣耀 预测 2013-01-27
133 织产业的心智模式革命 陈荣耀 纺织科学研究 2013-02-05
134 国企业家智源与公理系统——从形儒、内道、重法、敬佛说起 陈荣耀 企业研究 2013-03-05
135 于粗糙集理论的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研究 蔡红; 陈荣耀 企业经济 2013-03-25
136 济逻辑与经济转型——中国经济转型为什么这么难? 陈荣耀 江苏社会科学 2013-06-15
137 国际金融危机时期上海休闲产业升级研究 周晓燕; 陈荣耀; 王跃 世界贸易组织动态与研究 2013-07-15
媒体报道一:
四秩深耕,守望“强国梦”
——记东华大学旭日工商管理学院教授陈荣耀
邬凤婷
“内协外争”、“创新法则”、“全胜谋略”、“形儒、内道、重法、敬佛”、“规则革命”……这一系列新颖而富有前瞻性的理念,出自于同一位战略管理专家的创举。他就是东华大学旭日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博导,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上海所研究员陈荣耀,一位深耕经济学研究四十载的学者。
心系经济发展的上海知青
与共和国同龄的陈荣耀,虽带有宁波文化的基因,却不折不扣生长于上海。1969年初秋,他从市东中学毕业后,和大多数同学一道,汇入了上山下乡的洪流中。陈荣耀插队落户的地方,是江西省余干县潼湖公社港边大队。在这里他待了整整三年。
由于高中成绩出挑,陈荣耀到了农村一年后,就进入当地一所公社完中教书。所带班级的数、理、化三门课,皆由他包揽了,因教学效果显著,他深受学生家长的欢迎。
插队落户的日子是清苦的,但是陈荣耀以书为伴,尤其酷爱经济学经典著作。他常常在劳动间隙甚至晚上,走门串户与农民攀谈。老表们对这个大城市来的小伙子,也多了几分待见。
就这样,在鄱阳湖南岸的农村,陈荣耀边教书边种地,接受再教育。而当时整个国家处于传统经济的运行状态,出现的一系列问题,都成为陈荣耀苦苦思索的重点。如何改变落后状况,如何走出经济震荡的陷阱,是陈荣耀在农村中就思考的问题。
机会随后而至。1973年,陈荣耀作为工农兵大学生,被推荐到华东师范大学,就读经济学专业。
对陈荣耀来说,余干的经历绝对是一笔财富。“了解中国社会全貌,必须先去农村。油灯下三年的促膝长谈,使我强烈感到,中国农村既蕴含有智慧,又迫切需要改变!”回忆起这段经历,他仍激动不已。
三尺讲台写春华秋实
陈荣耀毕业后留校,被分配到上海师范大学,开始了从教生涯。
在上师大工作期间,陈荣耀从助教做起,一路摘下讲师、副教授、教授职称,成了学校的教学骨干。他还先后赴美国波士顿大学、圣约瑟夫大学,担任访问学者,于1994年出任上师大法商学院副院长。
由于在经济管理方面的突出造诣,1997年陈荣耀作为引进人才,来到东华大学。这是沪上最早设立管理类本科专业的高校之一。他到校后被委以重任,担任旭日工商管理学院常务副院长,时任院长为著名经济学家厉无畏。陈荣耀秉承“管理的本质是整合优质资源”理念,短短三年时间里,依靠全体教职员工,为该院拿到了2个博士点、6个硕士点,在第二批全国MBA院校评估中位列榜眼,并一举改变东华大学管理学科没有博士点的状况。优质管理理念和管理实践的结合,催生出了丰硕的成果。
“春玩其华,秋登其实”。2014年7月6日,“陈荣耀教授从教4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师范大学会议中心开幕。近百名陈荣耀的弟子,作为来自本科、硕士生、博士生时期的学生代表,共同参加了主题为“春玩其华秋登实,润物无声桃李芳”的研讨会。这无疑就是陈荣耀教授四秩春秋,醉心于三尺讲台的真实写照。
“规则革命”理论第一人
在学术研讨会上,陈荣耀再次登上讲台,作主旨演讲。他以一贯的远见务实,讲解“规则革命与中国经济”,再一次将与会者的视线,引向了中国经济战略转型这一主题上。“把最新的研究成果传授给学生,是我作为一名教授的使命。”
当天,《规则革命——中国经济现代化路径探索》新书同时首发。这部陈荣耀近年来的扛鼎之作,是其用顿悟逻辑研究中国经济问题的首次尝试,该书系统阐释了规则革命的理念、逻辑、方法和路径。陈荣耀指出,几乎所有人都只关注交换的实体基础,忘记了交换的规则基础,这既是当前中国经济底线缺失、道德缺失的原因,也是整个世界中等低收入陷阱产生的根源。
规则革命,是陈荣耀在国内率先提出的一个全新观点。他认为近现代中国政治革命奠定了中国经济运行的逻辑前提,经济革命实现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而规则革命将建立起中国经济运行的规则逻辑和运行机制,实现高度生产力和高度道德力的统一。基于此,他果断预测:“从2020年到2042年的规则革命,将决定中国经济的未来!”
主旨演讲中,陈荣耀引用撒切尔夫人的一句话“中国是一个无需重视的国家,它只生产洗衣机和冰箱,不生产思想”,抛出了一个让与会者深思的话题:中国经济的出路在哪里。随后他抽丝剥茧,从经济现代化的本质是文化创新的命题出发,厘清了中国文化内在特征:一是顿悟,二是中国智慧,三是公理系统的缺失,由此得出了规则革命是中国经济文明现代化的逻辑前提的论断。
陈荣耀举例说,功夫是中国的,熊猫是中国的,但电影《功夫熊猫》却是美国人的创意,在中国还赚得盆满钵满。他认为,中国传统的顿悟式思维,缺乏规则意识,是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中国人常说‘笑到最后,才笑得最好’,结论本身没错,但忽略了时间成本。”
说到这里,陈荣耀随之调侃:“时下大家都很忙,时间是最宝贵的资源,今天的演讲我给自己四十分钟,请主持人监督我。”
“当今许多人遇到问题,首要反应是选择逃避,比如子女教育,脱口而出的是‘送出国’。”陈荣耀说,不改变这一思维,中国就无出路。他给出的路径是“正确理论+顿悟+公理系统==经济现代化”。
为经济战略升级“号脉”
陈荣耀从教四十年,学术颇有建树:著作17部,其中专著11部,约300多万字;教材等6部,约180多万字;论文百余篇……
在学术研究中,陈荣耀将精力集中放在了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和战略研究上,特别是对东方战略提出了完整的理论系统,经常为企业发展“把脉开方”。旭日工商管理学院有一个“企业战略研究所”,以陈荣耀为领衔,团队由其博士生、硕士生和企业家学生组成,上海龙头集团、香港旭日集团等知名企业都是其研究对象。
在2007年中国企业文化国际论坛上,陈荣耀开宗明义地指出,中国企业大多是“手脚”企业,“头脑”企业很少,面临着产业低度化、产业同构化和市场无序化的陷阱,已到战略转型关键时刻。他专门为中国企业家写了三部书:《企业家论纲》、《企业伦理》、《规则革命》,从企业的慧、德、则三个层面提升企业档次,受到欢迎。
七年后的今天,一家家企业的兴衰轨迹,印证了陈荣耀当时论断的准确性。
陈荣耀还率团队为区域经济发展指点迷津。他提出了中部崛起的“阜阳模式”,一针见血地告诫阜阳“避免路径依赖的陷阱”;对于新疆发展,他提出了走一条智力资本和货币资本同步发展的创新型发展道路。南通、安吉等地的发展规划,也都烙印了陈荣耀的前瞻思维。
陈荣耀十分自豪地表示,自己所带博士生的所有研究课题,都围绕“中国经济转型升级”问题展开。他指导学生撰写的产业升级理论专著,被苏州市指定为当地产业升级的必读书;由其学生提出的品牌导向产业链治理模式的理论,得到了答辩委员会的高度评价;国际并购风险预测机制理论,受到了有关部门的重视。他的博士生团队3人晋升为教授,3人在读博士后,多人担任院长和系管理干部。
早在1994年,陈荣耀就推出专著《强国梦——儒家文化与现代商品文明》,从文化学的角度探究中国经济现代化问题,此书再版后仍广受欢迎。
“二十年前我提出的强国梦,从经济学角度阐释中国发展前景,权作抛砖引玉;今天习总书记倡导的中国梦,为我们展开了全面现代化的大美画卷。未来二十年,让我们与规则革命同行,建立高度生产力和高度道德力的社会!”对于中国的未来,温文尔雅的陈荣耀充满了信心。
媒体报道二:
危机面前的思考——访华东大学旭日工商管理学院陈荣耀教授
陈荣耀,东华大学旭日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华商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又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上海所研究员,通和企业战略研究所所长,美国波士顿大学、圣,约瑟夫大学访问学者。
近日,记者走访了这位以研究企业发展战略、区域发展战略与中国产业升级为主攻方向的学者,与其就目前经济危机与经济理论创新话题进行了探讨。
记者:全球性经济危机还没最终结束,然而中国经济却于2009年出现复苏征兆。2009年是中国经济战略创新的一年,不论是区域经济创新,产业战略创新,还是城市战略创新,国有企业改革创新等等,都会促进中国经济逐步走上新的发展轨道。这些创新带来的直接效果则是经济理论创新,因为战略创新要求理论的提炼,会涉及理论创新。陈教授,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呢?
陈荣耀:中国将进入经济理论、管理理论的创新时期,关键在于不要浪费了这次危机提供的机遇。
因为危机还可以使人们对现有的经济发展模式进行反思和更新,从而使它更符合经济运行规律;危机可以使人们去思考如何应对危机,从而预防未来危机的发生;危机还可以使人们去验证现有的一整套经济理论与管理理论的科学性,从而使人们去改变这些理论、创新这些理论;危机还可以帮助一个国家建立创新体系,完成经济模式的转型,实现整个产业链的升级。
而这次危机,对中国人的“价值审视”似乎提供了更为重要的方向。
危机终于帮助中国人从战后70年的全程视角来考察美国经济,了解了它的成功,同时也看到了它的虚弱,由此对美国经济有了一个真实的认识。谁在裸泳,只有当水退尽以后才能发现。中国人用太长的时间看重美国的经济强势,而且习惯于用美国的视角看待这个世界,但实际上中国人并没有看透它,美国的经济不仅虚拟,而且十分虚弱,从2005年开始美国人就没有一分钱储蓄是自己的,它依靠的仅仅是美元世界霸权和军事外交霸权。
危机终于使中国人清醒了。中国经济现代化的发展理论,中国从产业链低端走出来的理论,西方经济学理论是不能提供的,因为西在西方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中,没有专门研究中国产业升级的理论,他们只是想把中国锁定在低端,从而肆意掠取中国加工中心创造利润的绝大部分(80%---90%);没有中国经济转型的理论,他们只是希望永远把中国及其外贸绑定在美国的国债上面。而有些人热衷的所谓“中美国模式”,讲到底是美国用纸币来换取中国实体资产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美国用自己印刷的纸币来中国投资赚钱,中国制造产品出口换取美元,而后用这个美元去买美国的国债,美国再用这个钱到中国投资。
记者:“不要浪费了这次危机”,这是美国总统奥巴马的经济幕僚拉姆·伊曼纽尔说的话,那么,您认为危机对我们的价值在哪儿?
陈荣耀:最有价值的是,危机终于让中国人看清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未来。金融危机一下子提升了中国经济的国际地位。可以这样说,当今世界,如果没有中国参与,任何重大国际经济问题都无法解决。由于虚拟经济破产,中国大量的实体资产变成了稀缺资本,从而大大提升了其在世界经济、政治生活方面的话语权。而人们注意到,中国强势仅仅表现为启动处级资源的强势,还不是启动知识资源、技术资源、信息资源的强势。如果中国真的完成了经济模式的转型,真的从工业化初级阶段进入工业化中级阶段,真的启动了技术因素、知识因素、智力资源,那么,这个世界将会变得怎么样?这个未来又会变得怎么样?由此可见,中国只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完成产业升级,摆脱低级化陷阱,理顺经济结构,启动创新型体系的运作,那么,中国的强大只是个时间问题。
正由于如此,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一种极度的不对称状态;强势国家与弱势企业的矛盾,巨额美国债券储备与中国技术稀缺的矛盾,投资过大与消费不足的矛盾,伦理型国家与道德缺失的矛盾,经济转型与经济理论缺乏的矛盾。而所有这一切,都是由中国尚处于工业化处级阶段的特点所决定的,都是由中国经济长期处于低度化陷阱这个矛盾所决定的。因此,中国的经济理论、管理理论的研究正是在这些方面讲大有作为。
记者:在理论创新方面,我们的学者有哪些见解?
陈荣耀:实际上吴敬琏对这个问题已经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在《中国增长模式》——一书中,以“台湾从奇迹到危机的经历”为题,专门分析了以低汇率政策为基础的出口导向政策造成的恶果,并由此提出了另外一种增长模式。这种模式用台湾学者孙震的话就是,假定台湾当局宣布自由化政策后能够认真实施,即容许新台币得以顺应贸易情势的发展自然升值,则整个台币的升值预期就不会出现,国际资金就不会大量涌入,货币供给就不会大量增加。这样,资产膨胀就不会发生,即时,产业界可以从容调整经济结构以适应汇率的变动,而人民可以安享经济成长与台币升值带来的经济福利的增加,政府也可以垂拱而治,不必手忙脚乱。在此基础上,吴先生指出,中国不能由于担心本币升值拖累出口的和经济增长,而对调整出口导向政策和进行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改革犹豫不决。“要适时放开汇率这一开放经济条件下最主要的价格参数,转变经济增长模式,调整出口导向政策。”这里的关键在于建立调控模型,而不是简单的理论推导。实际上只要建立由于汇率变动对n个经济指标的变动值域,建立相关图示,再分析它们相互之间的对应关系,问题就会变得清楚。但是,由于我们缺乏对之进行的量化研究、微调研究,致使中国本来应该在五年以前就应该完成经济模式转型而未能完成,这导致了中国产业升级的困境,而由经济危机带来的这种变革机遇正在失去。
当然,经济模式的转型不会那么简单,它是一个系统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应当为整个模式转型提供多种系统的运作程序、框架与模型,从而有效地指导中国经济模式的转。如果中国不能利用这次危机来完成经济模式的转型,就是一次最大的浪费。
记者:对此您的见解如何?
陈荣耀:在世界经济一体化格局下,产业升级实际上就是产业链升级的问题,是如何从加工中心到设计中心,到研发中心,到创新中心,再到决策中心的问题。这里的关键问题是,为什么中国资本只能居于整个产业链的低端,而强势资本却能占据产业链的中端和高端,从而成为整个产业链的治理者?为什么?根源在于资本质量,在于资本的素质与档次的差别。
产业链的本质是价值链、功能链、知识链、文化链和技术链。也就说只有技术含量高、知识含量高、功能强,价值含量高的资本才能进入产业链上端,否则只能居于产业链的低端。在此,人们发现同样是资本,由于其内在知识含量、技术含量的不同,它就只能基于产业链的不同位置。于此,就出现了这有一个全新的命题和概念,即资本的贫困与资本的富裕问题。那些知识含量高、价值高的资本为富裕的资本,它们占据产业链的上端,相反则为贫困的资本。当然,资本的贫困还有更多的表现形式:如找不到投资方向的资本,没有目标和预期的资本,缺乏知识储存量的资本,摆脱不了实体运作的资本,缺乏思维理性的资本,不懂经济规律的资本,以及贪婪腐败权力控制的资本等,都是贫困资本,没有前途的资本。
中国人今天有钱了,有钱也确实改变了中国人的地位。可是却陷入了第二种贫困,即有钱的贫困,也即资本的贫困。正是因为“资本的贫困”,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当前中国什么都不缺,资本、技术、市场、人才、资源都不缺,却创造不出一流企业去同世界前十强、前二十强企业竞争,原因就在于中国资本质量的短缺。“资本的贫困”观点也能解释为什么中国会长期滞留于产业链低端而无法上升,中国经济增长模式总是滞留于资源依托型发展阶段而不能上升,中国工业化道路只是出于出口导向I期而无法进入进口替代II期,中国外贸企业一到危机期就十分不行,甚至难以回到内贸上来等等问题。
所有的原因就在于中国资本质量的低下,在于中国资本内在的缺乏必要的知识含量、技术含量、文化含量和价值含量。由此可见,中国经济模式转型,中国完成工业化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的过渡,中国建立创新型国家,都在于提升中国资本的质量。这个问题企业是难以解决的,他们是实践性的探索家,而建立知识要素增加企业功能提升两者的对应关系,则是学者的使命。
知识加载的问题不解决,资本贫困的问题不解决,中国的产业升级就是一句空话。实际上企业的命题已经讲得非常清楚。企业是什么?企业是市场交易费用节约的产物,企业是科学技术产业化的结晶,企业是制度创新的产物,企业是人类文化精华的积累,企业绝对不是简单的赢利工具。而货币资本与知识资本结构的产物,才是企业的本质特征。因而资本运作的学习效应,正是管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问题是如何把它变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创造性地解决中国资本质量上升的问题。战争时期,共产党就是创造了一种模式,把中国农民变成战士,最后打败了日本军队和国民党。这里,也应该有一种模式,提升中国企业的质量与档次。这正是理论工作者的光荣使命。
在这些方面,中国企业家实际上已经创造了许多成功案例,如从OEM到ODM到OBM的转变,利用国际资源走向国际市场,从贸易公司到品牌商的蜕变等等。但是他们都处于实践摸索的过程,没有人帮他们去总结、提炼、升华到一种理论、一种模式,因此,这里边就有一个中国经济学家、中国管理学家与中国企业创新实践结合的问题,帮助他们总结经验、建立模型、提升理论。实际上,西方的管理理论就是这样提炼出来的,由于是成功经验的理论归纳,就成了东方人的学习模板。
媒体报道三:
中部崛起的阜阳模式——访东华大学博导陈荣耀
东华大学(原中国纺织大学)旭日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陈荣耀先生应邀参加在安徽阜阳举办的“中部崛起论坛”,陈教授就中国中部崛起提出“阜阳模式”。
阜阳的天时、地利、人和
天时:全球加工中心转移到了中国,长三角在数量型扩张范畴内取得成功。它的运作轨迹和成功经验可以为中部地区(包括阜阳)借鉴,而它的发展困惑正是阜阳下一步发展所必须避免的。
地利:20年为一个中周期。当今中国,东部经济已经崛起,西部经济已经启动。而事实表明,没有中部经济的崛起,西部的振兴是难以可行的。
阜阳由于其优越的地理位置,源远流长的文化积累,丰富的地下资源和物产,以及人民迫切要求振兴经济的愿望,等等。这一切,实际上造就了阜阳必定崛起的充要条件。
人和:阜阳经过了整顿调整,一个新兴有作为的政府集团已经形成,它是地方经济崛起的前提条件。发展虽然迟了一些,但对于那些由于缺乏整体规划而盲目发展的区域而言,阜阳还是保留一块“未开垦的处女地”为好。因为它的资源没有被浪费,它的环境没有遭到破坏,路径依赖的危害还没有出现,传统势力的弊端尚未侵入到新兴产业领域和投资项目。
由此可见,阜阳开发“后发效应”的成功关键在于,不走低度化道路、不走同构化道路、不走污染化道路,而走一条创新型发展道路,一条智力资本和货币资本同步发展的道路。
避免路径依赖的陷阱
所谓的路径依赖,就是重复人家已经走过的道路。也就是走25年前珠三角的道路,走15年前长三角的道路。他们目前的困惑,一个是国际化的问题,一个是低度化化的问题。引进资本容易,引进创新理念难;引进项目容易,引进创新机制难;发展资源产业容易,发展技术加工型产业难;发展传统产业容易,发展创新型产业难,发展智力型产业难,发展脑力产业难。阜阳有可能成为东部地区,即长三角、珠三角和渤海湾地区低度产业的转移区。
当垃圾产业集中在阜阳时,阜阳将要重新启动第二轮创新和革命的使命。50年代日本高污染区后来全部转移到东南亚;改革初期,乡镇企业的盲目发展导致整个环境的污染严重。高能耗产业的发展,导致中国整体资源的紧缩和不可持续发展,昆山早期引进一些低技术含量的产业,目前已经面临一个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台湾也把一些污染产业转移到中国大陆,造成各种矛盾。
陈教授认为,路径依赖不是中部地区可走的招商引资之路。
三种不同的前景
陈教授把不同的前景分为差、中、优。
差:最差的结果是阜阳成为长三角低度产业的转移盆地。经济虽然得到启动,然而环境的污染使阜阳人民深受其害,甚至会使阜阳人民喝不上一口干净的水,吸不上一口清净的空气。没有可持续发展,人民将继续贫困,十年后又面临一个重新开发的局面。
中:不太理想的结果是满足了阜阳经济发展的需求,大量资源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崛起,使其在中部地区创造了名声。在中部地区,阜阳取得了长三角绍兴的位置,也成为中部区域商贸集散中心。但在国际资本的眼里,阜阳仅仅是中国中部地区成本最低的地方。
优:一个全新的城市开始崛起。产业并举与创新效应,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技术产业并举,价值创新开始起作用,产品不仅进入东部和西部,而且在国际上打开市场。教育产业的崛起,形成教育产业链。教育的国际化,信息化和产业化目标逐步得到实现,由此培养的大量科技人才和熟练劳动力,适应中国中部经济崛起的人才需求。交通枢纽形成汇聚效应,形成熟练劳动力的汇聚,技术人才的汇聚,信息资源的汇聚,资本的汇聚,技术的汇聚。物流中心开始发挥作用,辐射四周,形成中部地区的示范效应。创新机制的形成,使阜阳的资源产业得到更有效的开发。人力资本依托型的发展模式开始形成。
原本应是长三角追逐的目标,在阜阳地区也开始露出苗子。何去何从?靠的就是全新的价值、理念和创意;意识流、思维流和决策流。(潘书培、陆宏晓)
相关链接:
陈荣耀 男,1949年8月出生,浙江省宁波市人。东华大学(原中国纺织大学)旭日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香港凤华(海外)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特邀高级顾问,上海通和企业咨询公司高级顾问。
长期从事管理学、经济学的研究与教育工作。独立完成著作九部,共计270万字,其中《强国梦--儒家文化与现代商品文明》获省市级优秀著作二等奖,《企业伦理》获上海市优秀教材二等奖,专门为企业家撰写的专著《企业家论纲--意识流、思维流的构筑与创新》受到广大企业家和MBA学员,DBA(国际工商管理博士)学员欢迎。完成论文80余篇,多篇获奖,其中《中国经济生活病灶及其文化成因》获全国中青年优秀论文奖,《我国交通运输业发展战略初探》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
所从事课题研究主要是企业发展战略、企业危机管理、企业诊断、以及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等。完成委托课题十多项,受到用户单位欢迎。由其主持完成的香港旭日集团发展战略研究,上海龙头集团发展战略研究,浙江省上虞市纺织产业升级及其战略规划研究,上海宝山城市工业园区产业定位与发展战略研究等,都受到用户单位的欢迎,并被作为战略改进与实施的依据。
所带博士生的研究方向主要是产业发展战略与企业发展战略。曾任上海师范大学法商学院副院长,东华大学旭日工商管理学院常务副院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上海所研究员,上海世界经济学会理事,上海西方经济学会理事,中美比较管理研究所所长。
来源:新华网 2006年06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