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信息:
陈育如,男,江西省丰城市人,工学博士。现任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生物技术系、园艺系、制药工程系负责人。
教育及工作经历:
1984年,南昌大学化学工程系毕业。
1990年,南京工业大学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攻读生物化工硕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教。
1997年,到浙江大学生物化工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
2000年,从浙江大学作为引进人才到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工作。
2005-2006年,受国家留学基金委的委派,到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合作访问研究一年。
2009年-现在,受南师大选派到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组建生物技术系、园艺系和制药工程系工作至今。
社会兼职:
1.中国微生物学会永久会员。
教学情况:
主讲课程:
《生化工程下游技术》、《高级微生物学》、《微生物学研究方法和技术》、《资源微生物应用概论》、《生态与环境工程》等本科及研究生课程的教学。
培养学生情况:
毕业研究生或本科生分别在外企、中科院微生物所、江苏省农科院、市环境保护局等单位工作或在国外大学就读。
科学研究:
研究方向:
1.生物质资源利用:植物天然提取物的分离纯化与生物转化。
2.酶与微生态制剂:微生态制剂,纤维素酶、乙醇和乳酸发酵。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先后主持省高技术研究计划项目、省高校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项目和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指导性计划等项目,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及国家烟草总局项目等多项。
1.酶促组合树脂新工艺从烟草原料中制备绿原酸的研究, 江苏省高技术研究计划项目,主持。
2.转化有机废弃物的高效微生物发酵剂开发, 江苏省高校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项目,主持。
3.脉孢菌在三相流化床中直接转化生物质为乙醇, 南京师范大学重大项目预研基金项目,主持。
4.农作物秸秆生物转化及菌肥发酵的研究, 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指导性计划项目,主持。
5.红壤地区稻秆生物转化菌剂的应用示范和生态效应,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子项目,参加。
6.石油生物脱硫技术研究, 南师大高层次引进人才科研启动项目,参加。
7.烟草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及微生物转化, 国家烟草总局项目,参加。
8.高有机质含量污泥资源的生物转化研究, 南师高层次引进人才启动项目, 参加。
科研成果:
1.项目名称: 植物纤维素蒸爆及水解技术的研究,鉴定部门:化学工业部(鉴定编号(93)科鉴字191号)。
2.项目名称:纤维资源同步糖化发酵乳酸研究,鉴定部门:浙江省科委(鉴定编号(98)科鉴字156号)。
3.项目名称:二次发酵生产复合微生物肥料技术,鉴定部门:江苏省教委(鉴定编号(02)科鉴字001号)。
发明专利(部分):
1 异甜菊醇及其衍生物脂质体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陈育如; 刘虎; 姜中玉. 南京师范大学 【中国专利】南京师范大学 2010-02-10.
2 微生物发酵菌剂及用该发酵菌剂生产饲料或乙醇的方法 陈育如; 骆跃军; 李雪梅 南京师范大学 【中国专利】南京师范大学 2005-04-27.
3 微生物发酵剂 陈育如 ; 骆跃军; 李雪梅; 刘媛 南京师范大学 【中国专利】南京师范大学 2005-06-08.
4 烟草作为制备绿原酸原料的应用及用烟草制备绿原酸的方法 陈育如; 李雪梅; 骆跃军 南京师范大学 【中国专利】南京师范大学 2005-07-06.
5 酞菁类化合物作为卷烟降害剂的应用 陈育如; 骆跃军; 李雪梅. 南京师范大学 【中国专利】南京师范大学 2005-12-21.
6 烟草及烟草废料在处理含重金属的污水或污泥中的应用 陈育如; 陈雁; 唐刚等 南京师范大学 【中国专利】南京师范大学 2009-01-28.
7 从一枝黄花中提取分离绿原酸的方法 陈育如; 刘虎; 姜中玉; 陈雁; 刘军利 南京师范大学 【中国专利】南京师范大学 2009-06-03.
8 一种同时制备异甜菊醇和槐糖的方法 陈育如; 刘虎; 姜中玉; 刘友芬 南京师范大学 【中国专利】南京师范大学 2009-08-05.
9 用鸭跖草对含铜污水生物修复的方法 陈雁; 陈育如; 李少凤等. 南京师范大学 【中国专利】南京师范大学 2009-10-21.
10 一种用菊芋制备绿原酸的方法 陈育如; 姜中玉; 刘虎. 南京师范大学 【中国专利】南京师范大学 2010-06-23.
11 一种提高甜菊糖甜质的方法 陈育如; 刘虎; 姜中玉. 南京师范大学 【中国专利】南京师范大学 2010-04-07.
12 一种由甜菊糖苷制备甜茶甙的方法 陈育如; 姜中玉; 刘虎 南京师范大学 【中国专利】南京师范大学 2010-05-05.
13 一种异甜菊醇或其衍生物的超分子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陈育如; 刘虎; 姜中玉等. 南京师范大学 【中国专利】南京师范大学 2010-01-06.
14 一种生物转化甜菊糖中甜菊苷为甜菊双糖苷的方法 陈育如; 刘虎; 姜中玉; 郑丹; 刘润薇等. 南京师范大学 【中国专利】南京师范大学 2010-10-13
论文专著:
出版专著:
《植物纤维素原料水解的理论与应用》,欧阳平凯,陈育如,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发表论文(部分):
1.Chen Yuru, Tang Gang, Q J Yu etc(2009). Biosorption properties of hexavalent chromium on to biomass of tobacco leaf residues[J].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30(10):1003-1010(SCI)
2.Chen Yuru, Q J Yu, etc(2007). Extraction and HPLC Characterisation of Chlorogenic Acid form Tobacco Residuals〔J〕.Separ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42:3481-3492 (SCI).
3. 姜中玉; 陈育如; 刘虎. 一株将甜菊苷转化为甜茶甙的细菌鉴定及转化特性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生物技术系/制药工程系 【一级权威期刊】微生物学报. 2011-01-04.
4. 刘虎; 陈育如; 姜中玉. 一株快速转化甜菊苷的细菌鉴定、产酶及转化特性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生物技术系 【一级权威期刊】微生物学报 2010-07-04.
5. 陈育如; 刘友芬; 骆跃军等. 一株野生脉孢菌的鉴定及其纤维素乙醇发酵潜力研究 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EI收录期刊】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2009-10-31.
6. 李雪梅; 陈育如; 骆跃军; 许晓风. 烟草废料中多酚类物质的浸提条件研究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EI收录期刊】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2006-04-30.
媒体报道:
潜心研究—天道酬勤
—访生物技术系、园艺系、制药工程系负责人陈育如教授
南师泰院09外国语学院 尹晓艳
由《花卉盆景暨奇石根艺赏析》这门公选课,我认识了陈育如老师,一个热爱生活,爱好摄影的生物学教授。通过一次简短的《知行报》采访,让我有机会进一步了解和见识到他儒雅谦和的一面。
走进陈老师的办公室,我就被墙上的书法作品所吸引。在采访过程中我得知,除了潜心钻研生物技术以外,文学、书法、收藏也是陈老师的业余兴趣之一,办公室墙上的书法即是他所说的涂鸦作品,看后我不由得心生佩服,虽是工学博士,陈主任身上却有着温文尔雅的文人气质。
谈起生物技术,陈主任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在他看来,生物学不是难学而是十分有趣的科学,并认为一个人只要有兴趣,坚持不懈地努力都可以学好。生物技术是应用性非常强的学科,可以帮助人们解决生活中的很多问题,这也是他选择生物技术作为研究方向的原因之一。陈主任在国内外的专业与权威期刊上发表过许多研究论文和申请了多项中国发明专利。近日,他课题组的论文获得了泰州市第七届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二等奖。当被问及他是如何取得这些成果以及成绩背后的艰辛时。陈主任很谦虚的表示,他只是做了他在本专业研究领域应该去做的事,至于困难总是有的,经努力最终总能一一克服。他说,无论做什么事情,要迎难而上,不能小有挫折就退却。在研究工作中,他强调要保持乐观的心态,看到事情的积极面,并且善于利用一切有利因素,组织团队密切协作,争取各方的支持去取得进展。
谈到业余生活,陈主任说,对于我们学生来说,适当的兴趣是好事,有利于放松身心,调节紧张的学习生活。当问到学生应如何处理学习与社会活动等的关系时,他强调,学生应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前提下参加社会活动,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切不可舍本求末。
在作为引进人才到南京师范大学之前,陈主任就有着丰富的求学与社会经历。1984年就毕业于南昌大学化学工程系的他,在从事了六年的环境保护工作后,又考到南京工业大学师从欧阳平凯教授攻读生物化工硕士学位,硕士毕业后留校任教,之后又到浙江大学生物化工研究攻读博士学位,毕业后来到南师大工作并得到国家留学基金委的资助到澳大利亚进行合作交流访问一年。在多年的学习与工作中,他注意处理好工作与学习的关系。就算是在待遇优厚的工作面前,他也毫不松懈在专业方面的学习,不贪图安逸,心中追求着在学业上更上一层楼。他鼓励同学们要坚信,只要有决心和毅力,认真学习,就可以把自己的能力提高一个层次,站在更高的平台上,也就会有更好的选择。在谈到考研时,他非常鼓励同学多参加这些有益于提高各方面水平的考试,这样既能巩固和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还能开拓眼界,锻炼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采访快结束的时候,陈主任鼓励南师大泰州学院《知行报》的同学读者说,作为学生,勤奋是第一要素,同时要有目标,才能够在一步一个脚印中踏实地提升自我。我想,正如陈主任办公室墙上的书法——“天道酬勤”所寓意的那样,只要努力和勤奋,一个人终将收获成功。
(载于2011年南师大泰州学院《知行报》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