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科技创新网 > 文章中心 > 创新人物百科 > 资源环境 > 文章正文
专家信息 科学研究 论文专著 荣誉奖励 社会任职 媒体报道

专家信息:


王劲峰,男,1965年出生,上海市人,博士。现任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空间分析方向首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教育及工作经历:

1981年9月至1985年7月陕西师范大学地理系,地理学专业获学士学位。

1985年9月至1988年7月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现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冻土热力学方向获硕士学位。

1988年9月至1991年7月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现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地理信息科学方向获博士学位。

1991年7月至今在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作,历任助理研究员(1991-92)、副研究员(1992-95)、研究员(1995-至今)、博士生导师(1996-至今)、首席研究员(2003-至今)。

1993年12月至1994年12月维也纳经济大学,空间分析方向博士后(AD Scholarship)。

1994年12月至1996年5月英国谢菲尔德大学,空间统计学方向博士后(Marie Curie Fellowship)。

2000年7月至2001年1月剑桥大学空间计量经济学方向高级访问学者。

2004年9月至2004年12月澳大利亚国家流行病与人口健康研究中心空间流行病学高级访问学者。

科学研究:


研究方向:

主要从事空间分析理论研究及其在资源环境、医学健康等领域应用示范的研究。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重大项目、国家攻关、973、863、国际合作等多项科研项目。

1. 国家85科技攻关计划项目/专题(课题号85-724-01-01):中国自然灾害历史数据库与危险程度分区评价,1991.1-1995.12。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基金号6989625-4-3):机载合成孔径雷达系统误差传播建模,1998.1-2002.12。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课题(课题号49871064):城市内部性病时空群传播研究,1999.1-2001.12。

4.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重大项目/课题(课题号KZ51-A1-203):华北地区水资源调配时空运筹模型,1997.1-2000.7。

5.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重大课题(课题号KZ951-B1-302-02):耕地遥感监控的空间采样设计,1997.7-1999.7。

6.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科学创新工程基金(课题号CXIOG-D00-02):地理信息空间分析与时空运筹模型研究,2000.7-2003.6。

7.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主干科学计划课题(课题号CX10G-E02-04-03-01):瞬时空气温度和地表空气动力学粗糙度空间扩展模型,2001.7-2004.12。

8. 英国皇家学会和中科院国际合作项目(课题号ART/CN/ASI/CAS/14607):地理信息质量评价研究,2002.10-2002.11。

9.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预研项目(课题号8033015):基于数据挖掘的交通红绿灯配时优化模型,2003.1- 2004.6,与北京市公安交通管理局合作。

10. 军863-703课题(课题号2002AA731194):非合作卫星目标热红外辐射识别,2002.7-2003.6,与航天部207所合作。

11. 国家863-13课题(课题号2002AA135230-1):空间信息分析关键技术与原型研,2002.7-2004.12。

12. 国家973课题(课题号2001CB5103-5):中国人口出生缺陷的遗传与环境可控性研究/环境致畸因子识别,2002.1-2006.12,与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首都儿科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合作。

1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课题(地学部,课题号40471111):空间采样模型,2005.1-2007.12。

1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课题(课题号70571076):自然灾害非独立保险精算模型,2006.01-2008.12,与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武汉分公司合作。

15. 国家863课题重点课题(课题号2007AA12Z241):基于出租车GPS数据的城市交通流预测,2008.06- 2010.06。

16. 国家863课题(课题号2006AA12Z215):高效能空间数据抽样估计关键技术及原型研发,2006.12-2009.06,与超图软件合作。

17. 国际合作课题(课题号2007DFC2-180):区域环境健康风险诊断模型研究,2008.06-2009.12。

18. 国家科技支撑课题(课题号2006BAK01A1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测预警与智能决策技术研究,2006.12-2009.12,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合作。

19.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子课题(课题号2009ZX10602-01-04):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传染病监测技术平台、传染病病原谱时空信息分析和预报,2009.01 -2010.12,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合作。

科研成果:

1. 国家SARS控制与预警地理信息系统 刘纪远; 金水高; 饶克勤; 钟耳顺; 庄大方; 王劲峰; 邱冬生; 宋关福; 王尔琪; 唐先明; 龚建华; 阎守邕; 杨崇峻; 王才有; 马家奇; 王俊玲; 徐玲 【科技成果】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 中国疾病预防中心统计信息中心;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北京超图地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2004-01-01

2. SARS疫情发布GIS系统[简称SuperMap Case Publiksher]V1.0 刘纪远; 饶克勤; 钟耳顺; 庄大方; 王劲峰; 邱冬生; 宋关福; 唐先明; 王才有; 徐玲; 钱君程 【科技成果】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 北京超图地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2004-06-30

3. SARS实时监控信息系统V1.0[简称Supermap case monitor]v1.0 刘纪远; 金水高; 钟耳顺; 庄大方; 王劲峰; 邱冬生; 宋关福; 王尔琪; 唐先明; 马家奇; 王俊玲 【科技成果】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北京超图地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2004-01-01

4. 基于GIS的SARS疫情信息实时报送系统V1.0 刘纪远; 钟耳顺; 庄大方; 王劲峰; 邱冬生; 宋关福; 王尔琪; 唐先明 【科技成果】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北京数字空间科技有限公司 2004-01-01

5. SARS疫情实时监控与预警分析系统V1.0 刘纪远; 钟耳顺; 庄大方; 王劲峰; 邱冬生; 宋关福; 王尔琪; 唐先明 【科技成果】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北京数字空间科技有限公司 2004-04-01

6. 中国华北地区水资源变化与调配的研究 刘昌明; 黄荣辉; 李丽娟; 张人禾; 于静洁; 姚治君; 任鸿遵; 陈建耀; 王劲峰; 梁季阳; 宋正山; 赵丽辉; 吕世华; 金凤君; 陈远生; 张寿全; 张庆云; 姜兆春; 郑红星; 籍国东; 张广禄 【科技成果】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石家庄农业现代化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兰州高原大气物理所; 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 2001-01-01

7. 空间分析模型──理论、方法与应用示范研究 王劲峰; 李连发; 葛咏; 柏延臣; 孟斌; 武继磊; 孙英君; 刘旭华; 韩卫国; 王智勇; 王海起; 李新虎 【科技成果】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005-05-01

8. 基于机理的遥感信息不确定性分析及可视化表达 葛咏; 梁怡; 马江洪; 王劲峰 【科技成果】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009-01-01

发明专利:

1. 一种人口数据空间化动态建模方法 王劲峰; 廖一兰 【中国专利】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007-12-19

2. 一种基于遗传算法和极大熵模型计算交叉口转向比例的方法 王劲峰; 孙腾达; 王海起 【中国专利】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007-12-19

3. 基于粒子群算法的交通信号离线配时优化方法 王劲峰; 王海起; 韩卫国; 孙腾达; 廖一兰 【中国专利】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007-01-03

4. 高效能空间抽样调查三明治模型方法 王劲峰; 刘纪远; 李连发; 庄大方; 葛咏; 姜成晟 【中国专利】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008-09-24

5. 一种基于栅格的空间异质模式识别方法及分层方法 李连发; 王劲峰; 姜成晟 【中国专利】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008-11-19

论文专著:


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SCI论文30余篇,出版中英文专著11部。

出版专著:

1. 《区域经济分析的模型方法》王劲峰 科学出版社 1993

2. 《重大自然灾害遥感监测评估研究进展》何建邦 田国良 王劲峰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3

3. 《中国自然灾害影响评价方法研究》王劲峰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3

4. 《中国自然灾害区划》王劲峰 科学出版社 1995

5. 《人地关系演进--全球变化 自然灾害,人类活动中国典型区研究》王劲峰 科学出版社 1995

6. 《遥感信息的不确定性研究—分类与尺度效应》柏延臣 王劲峰 地质出版社 2003

7. 《遥感信息的不确定性研究—误差传递模型》葛咏 王劲峰 地质出版社 2003

8. 《空间分析》王劲峰 科学出版社 2006

9. 《CGE模型及其经济政策分析》赵永 王劲峰 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6

10. 《空间抽样与统计推断》王劲峰 姜成晟 李连发 胡茂桂 科学出版社 2009

11. Spatial Data Analysis: Problems, Techniques and Applications. Springer. ISBN: 978-3-540-85864-5.Jinfeng Wang, Fischer Manfred M. 2010

发表英文论文:

1. Wang J F. 1990. The calculating formula of the time-dependent temperature field of freezing soil.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35 (2): 128-133. (SCI)

2. Wang J F, Wise S & Haining R 1997. An integrated regionalization of earthquake, flood and drought hazards in China. Transactions in GIS 2 (1): 25-44.

3. Wang J F. 1999. An urban traffic-environment mode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11(3): 339-343. (SCI)

4. Wang J F, Liu C M, Wang Z Y & Yu J. 2002. An marginal benefit equilibrium model for spatial water allocation. Sciences in China (Series D) 45 (3): 201-210. (SCI)

5. Wang J F, Liu J Y, Zhuang D F, Li L F & Ge Y. 2002. Spatial sampling design for monitoring cultivated land.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 23 (2): 263-284. (SCI)

6. Zhang R H, Wang J F, Zhu C Y, et al. 2004. The retrieval of two-dimensional distribution of the earth's surface aerodynamic roughness using SAR image and TM thermal infrared image. Science in China – Series D 47(12): 1134-1147. (SCI)

7. Wu J L, Wang J F, Meng B, Chen G, Pang L H, Song X M, Zhang K L, Zhang T & Zheng X Y. 2004. Spatial exploratory data analysis of birth defect risk factors’ identification. BMC Public Health 4 (23), doi:10.1186/1471-2458-4-23. (SCI)

8. Li L F & Wang J F. 2004. Integrated spatial sampling modeling of geospatial data. Sciences in China–Series D 47 (3): 201-208. (SCI)

9. 2004 Wang J F, Wu J L & Chen H Y. 2004. An optimized spatial-temporal-sectoral allocation model for water resources. GeoJournal 59 (3): 227-236.

10. Sun Y J, Wang J F, Zhang R H, Gillies R R, Xue Y & Bo Y C. 2005. Air temperature retrieval from remote sensing data based on thermodynamics.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Climatology 80 (1): 37-48. (SCI)

11. Meng B, Wang J F, Liu J Y, Wu J L & Zhong E S. 2005. Understanding the spatial diffusion process of SARS in Beijing. Public Health 119: 1080-1087. (SCI)

12. Liu X H, Wang J F & Meng B. 2005. Spatial heterogeneity of the driving forces of cropland change in China. Science in China – Series D 48(12): 2231-2240. (SCI)

13. Li L F, Wang J F & Liu J Y. 2005. Optimal decision-making model of spatial sampling for survey of China’s land with remotely sensed data. Science in China – Series D 48(6): 752-764. (SCI)

14. Li L F, Wang J F & Wang C Y. 2005. Typhoon insurance pricing with GI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cience 19 (3): 363-384. (SCI)

15. Li X H, Wang J F, Liao Y L, Meng B & Zheng X Y. 2006. A geological analysis for the environmental cause of human birth defects based on GIS. Toxicological & Environmental Chemistry 88(3): 551–559.

16. Li L F & Wang J F. 2006. An auto-human support system prototype of spatial analysis. Progress in Nature Sciences 16(9): 954-966. (SCI)

17. Ge Y, Leung Y, Ma J H & Wang J F. 2006. Modelling for registration of remotely sensed imagery when reference control points contain error. Science in China – Series D 49: 739—746. (SCI)

18. Wang J F, McMichael A J, Meng B, Becker N G, Han W G, Glass K, Wu J L, Liu X H, Liu J Y, Li X W & Zheng X Y. 2006. Spatial dynamics of an epidemic of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in an urban area. Bulletin of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84: 965-968. (SCI)

19. Sun T D & Wang J F*. 2007. A traffic cellular automata model based on road network grids and its spatial & temporal resolution's influences on simulation. Simulation Modeling Practice and Theory 15: 864–878. (SCI)

20. Lin H L, Liu Q Y, Guo J Q, Zhang J B, Wang J F & Chen H X. 2007. Analysis of geographic distribution of HFRS in Liaoning Province between 2000 and 2005. BMC Public Health 7:207 doi:10.1186/1471-2458-7-207. (SCI)

21. Gu X, Lin L M, Zheng X Y, Zhang T, Song X M, Wang J F, Li, X H, Li P Z, Chen G, Wu J L, Wu L H, Liu J F. 2007. High prevalence of NTDs in Shanxi Province: A combined epidemiological approach. Birth Defects Research Part A – Clinical and Molecular Teratology 79 (10): 702-707. (SCI).

22. Pang W, Christakos G, Wang J F. 2009. Spatiotemporal analysis of ambient fine particulate air pollution in the State of North Carolina. Environmetrics. Accepted-In press. (SCI)

23. Liao Y L, Wang J F* & Meng B. 2009. GP, GA and GIS for mapping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cience. DOI: 10.1080/13658810802186874. Accepted-In Press (SCI)

24. Liao Y L, Wang J F*, Guo Y, Zheng X. 2009. Risk assessment of human neural tube defects using a Bayesian belief network. Stochastic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Risk Assessment. DOI 10.1007/s00477-009-0303-5. Accepted-In Press (SCI)

25. Li L F & Wang J F. 2009. A knowledge-based similarity classifier to stratify sample units to improve the estimation precis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 Accepted-In Press (SCI)

26. Li L F, Wang J F, Cao Z D, Feng X L, Zhang L & Zhong E. 2008. An information-fusion method to regionalize spatial heterogeneity for improving the accuracy of spatial sampling estimation. Stochastic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Risk Assessment 22: 689-704. (SCI)

27. Chi W X, Wang J F*, Li X H, Zheng X Y & Liao Y L. 2008. Analysis of geographical clustering of birth defects in Heshun county, Shanxi provinc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Health Research 18: 243-252. (SCI)

28. Bai H X, Ge Y, Wang J F, Liao Y L. 2009. Using rough set theory to identify villages affected by birth defects: the example of Heshun, Shanxi, Chin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cience. Accepted-In Press (SCI)

29. Wang J F, Christakos G, Hu M G. 2009. Modeling spatial means of surfaces with stratified non-homogeneity. IEEE Transactions on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 Accepted-In press (SCI)

30. Wang J F, Haining B, Cao Z D. 2009. Sample surveying to estimate the mean of a heterogeneous surface: reducing the error variance through zoni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cience. Accepted-In Press (SCI)

31. Wang J F, Li X H, Christakos G, Liao YL, Zhang T, Gu X & Zheng XY. 2009. Geographical detectors-based health risk assessment and its application in the neural tube defects Study of the Heshun Region, Chin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cience. DOI: 10.1080/13658810802443457. Accepted-In press (SCI)

32. Wang J F & Li L F. 2008. Improving tsunami warning system with RS & GIS as input. Risk Analysis 28: 1653-1668. (SCI)

33. Wang J F, Christakos G, Han W G & Meng B. 2008. A data-driven approach to explore associations between the spatial pattern, time process and driving forces of SARS epidemic.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30(3): 234–244. (SCI)

34. 2008 Wang J F, Cheng G D, Gao Y G, Long A H, Li X & Xu Z M. 2008. Optimal water allocation in arid and semi-arid areas.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22: 239–258. (SCI)

35. Chi W X, Wang J F*, Li X H, Zheng X Y & Liao Y L. 2007. Bayesian mapping of neural tube defects prevalence in Heshun County, Shanxi Province, China during 1998~2001.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 Science A 8(6):921-925. (SCI)

发表中文论文:

1 H1N1甲型流感全球航空传播与早期预警研究 常超一; 曹春香; 王桥; 陈玉; 曹志东; 张颢; 董磊; 赵坚; 徐敏; 高孟绪; 钟少波; 何祺胜; 王劲峰; 李小文 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环境保护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 中国科学院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中心;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复杂系统与智能科学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期刊】科学通报 2010-04-25

2 遥感影像混合像元分解及超分辨率重建研究进展 胡茂桂; 王劲峰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期刊】地理科学进展 2010-06-15

3 北京市SARS流行的特征与时空传播规律 曹志冬; 曾大军; 郑晓龙; 王全意; 王飞跃; 王劲峰; 王小莉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复杂系统与智能科学重点实验室;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期刊】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0-06-15

4 疾病空间聚集性研究方法 陆步来; 王劲峰; 曾光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期刊】疾病监测 2010-05-30

5 地理空间抽样理论研究综述 姜成晟; 王劲峰; 曹志冬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期刊】地理学报 2009-03-15

6 地图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王劲峰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期刊】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09-04-15

7 广州市SARS流行的数学建模与干预措施的定量评估 曹志冬; 王劲峰; 韩卫国; 高一鸽; 曾光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Center for Spatial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System; George Mason University;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期刊】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12-15

8 遥感信息不确定性度量 李三平; 葛咏; 李德玉; 王劲峰 山西大学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山西太原;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山西太原 【期刊】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02-15

9 遥感影像配准误差传递模型及模拟分析 葛咏; 梁怡; 马江洪; 王劲峰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香港中文大学地理与资源管理系; 长安大学;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沙田香港; 陕西西安 【期刊】遥感学报 2006-05-30

10 一种基于空间邻接关系的k-means聚类改进算法 王海起; 王劲峰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期刊】计算机工程 2006-11-05

11 出生缺陷高发区地球化学环境中微量元素分析 张科利; 彭文英; 何艳微; 郑晓瑛; 王劲峰; 陈瑶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 首都经贸大学城市学院; 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 北京 【期刊】中国公共卫生 2007-01-30

12 技术的时空扩散研究:以GIS在中国教育科研机构的扩散为例 王智勇; 王劲峰; 何建邦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中国北京; 中国北京 【期刊】经济地理 2007-01-30

13 区域交通流的时空预测与分析 韩卫国; 王劲峰; 高一鸽; 胡建军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市公安交通管理局科研所 北京;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期刊】公路交通科技 2007-06-15

14 中国市域经济发展差异的空间分析 赵永; 王劲峰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中国北京;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北京 【期刊】经济地理 2007-05-15

15 山西和顺县出生缺陷地域的相关性分析 迟文学; 王劲峰; 李新虎; 廖一兰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北京 【期刊】卫生研究 2007-05-30

16 一种基于路网网格化的微观交通仿真模型 孙腾达; 王劲峰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北京;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集美大学航海学院; 福建厦门 【期刊】系统仿真学报 2007-06-20

17 出生缺陷的空间点格局分析 迟文学; 王劲峰; 李新虎; 廖一兰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期刊】环境与健康杂志 2007-04-20

18 人口统计数据空间化的一种方法 廖一兰; 王劲峰; 孟斌; 李新虎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期刊】地理学报 2007-10-15

19 土壤性质在出生缺陷环境风险中的指示作用 李新虎; 王劲峰; 郑晓瑛; 廖一兰; 张科利; 张霆; 陈功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北京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系; 首都儿科研究所; 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 福建厦门 【期刊】环境科学研究 2007-11-30

20 中国太阳能热发电站选址模型研究 王劲峰; 孟斌; 李连发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期刊】地球信息科学 2007-12-15

21 一种基于粒子群的交通信号离线配时优化方法 王海起; 王劲峰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山东东营 【期刊】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08-04-11

22 山西省出生缺陷高发区饮用水中化学元素异常特征分析 何艳微; 张科利; 王劲峰; 郑晓瑛; 张廷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 北京儿童医学研究所 (北京); (北京) 【期刊】中国妇幼保健 2008-03-20

23 地理空间中不同分层抽样方式的分层效率与优化策略 曹志冬; 王劲峰; 李连发; 姜成晟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期刊】地理科学进展 2008-05-15

24 基于BPM-BM算法的地名数据匹配 廖一兰; 王劲峰; 马家奇; 戚晓鹏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北京;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期刊】测绘通报 2008-06-25

25 广州SARS流行的空间风险因子与空间相关性特征 曹志冬; 王劲峰; 高一鸽; 韩卫国; 冯晓磊; 曾光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Center for Spatial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System; George Mason University; 河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期刊】地理学报 2008-09-15

26 时空信息多模式融合模型应用研究 王海起; 王劲峰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期刊】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2008-08-15

27 广州SARS流行过程的空间模式与分异特征 曹志冬; 王劲峰; 高一鸽; 韩卫国; 冯晓磊; 曾光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Center for SpatialInformation Science and System; George Mason University; 河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期刊】地理研究 2008-09-15

28 基于分区的局域神经网络时空建模方法研究 王海起; 王劲峰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期刊】遥感学报 2008-09-15

29 水资源问题的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研究综述 赵永; 王劲峰; 蔡焕杰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 【期刊】水科学进展 2008-09-15

30 GIS区域数据时空线性建模方法 王海起; 王劲峰; 赵永军; 李汉林 中国石油大学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期刊】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10-20

31 GPS支持下的机载SAR遥感图像无控制准实时地理定位 朱彩英; 蓝朝桢; 徐青; 王劲峰; 池天河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信息工程大学测绘学院;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河南郑州 【期刊】测绘学报 2003-08-25

32 空间数据分析技术在公共卫生领域的应用 武继磊; 王劲峰; 郑晓瑛; 宋新明; 孟斌; 张科利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 北京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系 北京 【期刊】地理科学进展 2003-06-10

33 相位误差、位置误差和灰度误差三者关系及SAR原始图像像元不确定性 葛咏; 王劲峰; 梁怡; 王贞松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香港中文大学地理学;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北京; 香港沙田 【期刊】遥感学报 2003-08-10

34 SARS控制与预警地理信息系统的研制与应用 刘纪远; 钟耳顺; 庄大方; 王劲峰; 宋关福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北京; 北京超图地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北京数字空间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10010 【期刊】遥感学报 2003-10-10

35 空间信息分析技术 王劲峰; 武继磊; 孙英君; 李连发; 孟斌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北京 【期刊】地理研究 2005-06-25

36 国家尺度耕地变化驱动力的定量分析方法 刘旭华; 王劲峰; 刘纪远; 刘明亮; 孟斌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39?;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39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北京 【期刊】农业工程学报 2005-04-30

37 SAR系统不确定性可视化表达及其应用 葛咏; 王劲峰; 梁怡; 王贞松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香港中文大学地理系; 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遥感信息科学开放实验室; 香港沙田 【期刊】地球信息科学 2003-09-30

38 空间数据挖掘技术研究进展 王海起; 王劲峰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 山东东营;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期刊】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05-07-30

39 结合多分类器的遥感数据专题分类方法研究 柏延臣; 王劲峰 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北京 【期刊】遥感学报 2005-10-10

40 一种基于检测流量的微观随机车流发生器研究 王海起; 王劲峰; 韩卫国; 胡建军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市公安交通管理局科研所 北京;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东营 【期刊】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2005-10-30

41 出生缺陷发生的环境因素研究进展 李新虎; 王劲峰; 郑晓瑛; 张科利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大学人口所; 北京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系 北京 【期刊】中国公共卫生 2005-10-10

42 基于空间分析方法的中国区域差异研究 孟斌; 王劲峰; 张文忠; 刘旭华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北京; 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期刊】地理科学 2005-08-28

43 遥感数据专题分类不确定性评价研究:进展、问题与展望 柏延臣; 王劲峰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遥感与GIS研究中心遥感信息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环境遥感与数码城市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北京 【期刊】地球科学进展 2005-11-30

44 空间分析方法在房地产市场研究中的应用——以北京市为例 孟斌; 张景秋; 王劲峰; 张文忠; 郝卫秋 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 北京 【期刊】地理研究 2005-12-25

45 中国耕地变化驱动力分区研究 刘旭华; 王劲峰; 刘明亮; 孟斌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北京;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 School of Forestry and Wildlife Sciences; Auburn University; Auburn; AL36849 【期刊】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5-11-20

46 SARS控制与预警地理信息系统 刘纪远; 钟耳顺; 庄大方; 王劲峰; 宋关福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北京; 北京超图地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北京数字空间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10083 【期刊】现代科学仪器 2003-08-25

47 一种空气饱和差区域分布的推算方法 孙英君; 王劲峰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北京 【期刊】国土资源遥感 2004-03-15

48 地统计学方法进展研究 孙英君; 王劲峰; 柏延臣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清华大学 北京 【期刊】地球科学进展 2004-04-01

49 运用SAR图像和TM热红外图像定量反演地表空气动力学粗糙度的二维分布 朱彩英; 张仁华; 王劲峰; 孙晓敏; 朱治林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测绘学院 【期刊】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4-04-20

50 遥感信息不确定性研究 葛咏; 王劲峰; 梁怡; 马江洪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香港中文大学地理与资源管理系; 西安交通大学 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遥感信息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沙田香港 【期刊】遥感学报 2004-08-10

51 中国区域经济时空动态不平衡发展分析 刘旭华; 王劲峰; 孟斌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北京; 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 【期刊】地理研究 2004-08-25

52 地统计学的GIS空间分析功能扩展 孙英君; 王劲峰; 柏延臣; 李道波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山东聊城中华发电厂 北京; 山东聊城 【期刊】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10-20

53 基于数据可视化的交通流量分析 韩卫国; 王劲峰; 王海起; 胡建军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市公安交通管理局科研所 北京 【期刊】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2004-10-30

54 地理科学的中国进展与国际趋势 蔡运龙; 陆大道; 周一星; 王缉慈; 秦其明; 李有利; 柴彦威; 张镱锂; 刘卫东; 王劲峰; 宋长青; 冷疏影; 王民 北京大学地理科学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 北京 【期刊】地理学报 2004-11-23

55 中国地理科学的国家需求与发展战略 蔡运龙; 陆大道; 周一星; 王缉慈; 秦其明; 李有利; 柴彦威; 张镱锂; 刘卫东; 王劲峰; 宋长青; 冷疏影; 王民 北京大学地理科学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 北京 【期刊】地理学报 2004-11-23

56 SARS传播时间过程的参数反演和趋势预测 韩卫国; 王劲峰; 刘旭华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 【期刊】地球科学进展 2004-12-01

57 出生缺陷环境致畸因子识别空间探索分析 武继磊; 王劲峰; 郑晓瑛; 孟斌; 宋新明; 张科利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自然资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自然资源研究所; 北京大学人口所; 北京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系 北京 【期刊】环境与健康杂志 2004-11-20

58 国土遥感调查的空间抽样优化决策 李连发; 王劲峰; 刘纪远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北京 【期刊】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4-10-20

59 基于特征统计可分性的遥感数据专题分类尺度效应分析 柏延臣; 王劲峰 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北京 【期刊】遥感技术与应用 2005-01-30

60 地球信息科学研究的进展——记IGU-CMGS & IWGIS2004会议在京召开 王劲峰; 周成虎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期刊】地球信息科学 2004-09-30

61 出生缺陷发生率与环境特征异常的相关性研究 陈瑶; 张科利; 王劲峰; 郑晓瑛; 边柳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 北京 【期刊】广东微量元素科学 2004-12-25

62 2003年北京市SARS疫情空间相关性分析 武继磊; 王劲峰; 孟斌; 刘旭华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北京; 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北京 【期刊】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05-02-15

63 突发事件系统优化管理 王劲峰; 孟斌; 刘纪远; 郑晓瑛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 北京10010; 北京10010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城市科学系; 北京10010 【期刊】安全与环境学报 2005-02-25

64 交通流量数据缺失值的插补方法 韩卫国; 王劲峰; 胡建军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北京市公安交通管理局科研所 北京;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期刊】交通与计算机 2005-02-28

65 地理数据尺度转换方法研究进展 孟斌; 王劲峰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 北京100083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北京 【期刊】地理学报 2005-03-23

66 北京市2003年SARS疫情的多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王劲峰; 孟斌; 郑晓瑛; 刘纪远; 韩卫国; 武继磊; 刘旭华; 李小文; 宋新明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 【期刊】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5-03-10

67 SARS时空分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韩卫国; 王劲峰; 刘纪远; 孟斌; 武继磊; 刘旭华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期刊】计算机工程 2005-04-20

68 评《地理信息系统在中国粮食生产研究中的应用》 王劲峰 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 【期刊】地理学报 1999-11-23

69 中国干旱、洪水、地震灾害监测空间采样设计 王劲峰; Haining Robert; Wise Steve 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谢菲尔德空间信息分析中心; 谢菲尔德大学地理系 北京 【期刊】自然科学进展 1999-04-15

70 地理数据空间抽样模型 李连发; 王劲峰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自然资源研究所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自然资源研究所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期刊】自然科学进展 2002-05-25

71 空间权重矩阵的生成方法分析与实验 刘旭华; 王劲峰 山东师范大学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济南 【期刊】地球信息科学 2002-06-30

72 区域发展和水资源利用透明交互决策系统 王劲峰; 陈红焱; 王智勇; 时培中; 武继磊 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系; 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资源与? 【期刊】地理科学进展 2000-03-30

73 地理信息空间分析的理论体系探讨 王劲峰; 李连发; 葛咏; 时陪中; 关元秀; 柏延臣; 王智勇; HainingRobert 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SheffieldCenterforGeographicInformationandSpatialAnalysis 【期刊】地理学报 2000-01-23

74 河北省平原地区水资源利用的边际效益分析 王智勇; 王劲峰; 于静洁; 刘昌明 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 【期刊】地理学报 2000-05-23

75 基于机理的合成孔径雷达系统成像误差理论分析 葛咏; 王劲峰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期刊】地球信息科学 2000-02-15

76 基于GIS的黄河三角洲盐碱地改良分区 关元秀; 刘高焕; 王劲峰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期刊】地理学报 2001-03-23

77 水资源空间配置的边际效益均衡模型 王劲峰; 刘昌明; 王智勇; 于静洁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期刊】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1-05-20

78 区际调水时空优化配置理论模型探讨 王劲峰; 刘昌明; 于静洁; 陈红焱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系 【期刊】水利学报 2001-04-28

79 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能力探讨 王劲峰; 柏延臣; 朱彩英; 王国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 【期刊】中国图象图形学报 2001-09-25

80 计算机模拟合成孔径雷达集成框架研究 葛咏; 王劲峰; 娄晓光 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电子研究所 【期刊】系统仿真学报 2001-03-10

81 基于边际效益的水资源空间动态优化配置研究——以黑河流域张掖地区为例 龙爱华; 徐中民; 张志强; 王劲峰; 苏志勇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兰州大学干旱农业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甘肃兰州 【期刊】冰川冻土 2002-09-30

82 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和应用 汪新庄; 王劲峰 陕西师范大学教务处; 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 【期刊】陕西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4-06-05

83 三峡建坝断航期运输格局的计算机模拟 王劲峰; 张文尝; 黄田华 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 国家计划委员会长远规划司 【期刊】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1996-02-29

84 地震趋势区划结构自适应模型 王劲峰; 李全林; 陈锦标; 陈红焱 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北京大学计算机系 【期刊】中国地震 1996-12-30

85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区河流编码方案的建议 刘紫楠; 王劲峰 北京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 【期刊】地球信息 1998-11-15

86 区域经济增长极位的理论分析 王劲峰 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 【期刊】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1992-12-30

87 土冻结动态温度场计算公式 王劲峰 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 【期刊】科学通报 1989-07-15

88 最大流最小费用的一种简洁算法 王劲峰 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 北京 【期刊】甘肃科学(甘肃省科学院学报) 1990-12-31

89 利用TM数据提取城市建设用地的最佳特征 苏亚芳; 王劲峰 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实验室; 国家计委地理研究所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实验室 北京 【期刊】甘肃科学学报 1991-10-01

90 季节冻土区水工挡土墙温度场计算方法 王劲峰; 丁德文; 隋铁龄 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 黑龙江省水利科学研究所 【期刊】水利学报 1992-04-30

91 Meta Modeling:一种基于数据进行系统分析的新方法 王劲峰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GIS协会理论方法委员会; International Geographical Union Commission on Geographical System Modeling 【会议】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20:社会能计算吗 2008-06-13

92 水资源空间优化配置理论、模型、试验 王劲峰; 刘昌明; 王志勇; 于静洁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会议】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 2002-09-05

93 遥感在公共卫生大气环境上的应用 王劲峰; 刘起勇; 胡毛贵; 吴凡; 胡毅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自然资源研究所;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 中国地质大学 【会议】第二届媒介生物可持续控制国际论坛论文集 2008-06-30

94 区际调水时空优化配置理论模型探讨 王劲峰; 刘昌明; 于静洁; 陈红焱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系 【会议】中国水利学会2001学术年会论文集 2001-06-30

95 SARS控制与预警地理信息系统的研制与应用 刘纪远; 钟耳顺; 庄大方; 王劲峰; 宋关福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会议】香山科学会议第204次“SARS预防与控制”学术讨论会会议交流材料 2003-07-01

96 出生缺陷高发区环境的异常特征研究 陈瑶; 张科利; 何艳微; 王劲峰 中国地图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会议】中国测绘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2006-11-01

97 SARS流行病的参数反演与人为干预效果的情景模拟:以广州SARS为例 曹志冬; 王劲峰; 韩卫国; 高一鸽; 曾光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Center for Spatial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System; George Mason University;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会议】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 2007-11-01

98 环境化学危险因素的生态系统分析方法及应用 李新虎; 王劲峰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所 【会议】第五届中国青年生态学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08-11-01

99 土地利用变化CGE模型及模型中对土地要素的处理 赵永; 王劲峰 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会议】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新时期河南土地供需态势与城乡统筹发展”论坛文集 2008-09-01

荣誉奖励:


1、1997年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二等奖。

资料更新中……

社会任职:


国际:

1. Geographical Analysis编委(美国,SSCI刊物)。

2.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ystems编委(欧洲, SSCI刊物)。

3. Stochastic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Risk Assessment编委(美国, SCI刊物)。

4. International Geographical Union Commission on Modeling Geographical Systems常委。

国内:

1. 2003年《生态经济学报》编委。

2. 2003年中国地理信息系统协会 理论方法委员会主任。

3. 2000年《地球信息科学学报》编委。

4. 1996年《地理学报》编委。

5. 国际地理联合会系统建模委员会常委。

资料更新中……

媒体报道:


打好科研基本功——访地理所王劲峰教授

书桌上,静静地躺着一本复旦大学1979年版的《概率论》,被翻得很旧,已经泛黄的书页见证了书的主人20余年来的学术生涯。

旁边,摆放的除了大量的专业类书籍,还有《俄罗斯巡回画派精品集》等一些画册,另一边则放着一台咖啡机,闲暇时间他喜欢自己动手泡一杯纯正的咖啡,旁边摆放着一株茂盛的绿色植物,电脑旁边挂的一张装裱起来的素描画吸引住了我们的视线。“那是我儿子画的。”

这里是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空间分析方向首席研究员,中国GIS协会理论方法委员会主任王劲峰教授的办公室。近日,王劲峰教授就研究生教育接受了研究生记者团的专访。

享受“双赢”

“我定期每两周会有一次讨论会,主要是‘空间分析研究组’的成员和博士生、硕士生、以及其他各类合作与客座学生,也时有来访的客串。”王劲峰教授说,“有因为课题合作项目而来的学生;还有一些高校过来的学生,他们可能因为自己本学校的事比较少,老师不太管,所以找到这边来学习;包括国外的,美英法日,时间随意,1个月到3年不等。其实,我这里什么人都接受,只要来就接受,完全open。”

每两周的讨论时间,王教授通常会和学生们进行沟通,交流研究进程和问题。“这个讨论会,我都尽量将其他事情推开,除非我有特殊的事情或者出国。”师生间沟通的方式也不仅仅局限于每两周的讨论会,“有时间会时常和学生一起吃饭,经常有国内外同行和已经毕业的学生来访,大家会一起吃饭,相互交流和认识,是非常开心的事。”

当下学生之间流行的是称呼自己的导师为“老板”,王劲峰教授对于这一称呼其实并不太在意,“叫老板什么的,我不太清楚含义是什么,不知他们背后叫我什么,我自己感觉自己还是很和蔼的,和学生相处融洽。”

王教授认为,对中科院的学生来说,集中教学和课题研究是培养的主要方式,注重在科研实践中锻炼成长。“既然学生来这里学习,就应该认真负责地培养,不然就不要招。”王教授表示,有些学生管老师叫作老板,也有可能是因为老师把学生完全当劳动力使用了。他还举了一个生动的例子:“其实把学生当做劳动力,没有必要。在水木清华上发一个帖子,说三个月把一个东西做完,会有很多人争相来做,而且可以杀价。”

“科研论文是科学活动的综合产物。科研活动包括创意和选题、项目申请、数据获取、指导与条件保障、课题合作、研究讨论、写作等。论文署名和多篇论文的发表顺序应当全面公正地反映这一过程,使大家都有积极性。导师、学生、合作单位分别为第一作者发表文章。”

“尽量少发指令”

“有的老师总是会批评学生,我从来不批评学生,这可能跟我的导师有关。”王教授说,“我自己读硕士时的导师是现在国家海洋局的丁德文老师和中科院的程国栋老师,以及博士后的导师和朋友维也纳经济大学M Fischer教授和剑桥大学R Haining教授,他们好像没有批评过我,我可能受他们的影响,从来不批评学生,我想做人、做事、做研究存在一般原则,大家会遵守和调整的。教育学生和孩子,多鼓励、创造条件,在关键问题上引导和点拨。这可能也受我父母和我的博士导师陈述彭先生影响。其实直接批评可能效果明显一些,可能每个人的方式不同吧。”

关于师生之间的关系,他说希望自己能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自由。“有些老师对学生的管理是人盯人,我觉得这样不舒服,你老是盯着他做事情,自己也不舒服,学生也不自在。”在宽松的环境中,学生们做事情有自由度,做的也会比较快乐。“学生那边,我尽量不去他们的办公室,让他们自己安排自己的事情和时间,不感到外来压力。尽量少发指令。”

王教授举例说,自己和北大的老师有合作,学生会到那边去做研究。前几天见到了那边的一位老师,开玩笑地对他说:“你的学生来了这里都是自由散漫类型的人,很有个性,不听话,科研水平水平不错。”“学生的这些特点可能也跟我个人有关,我比较喜欢自由自在地做事。既然我是这样的,当然我也不会要求学生不自由自在地做事。”

当然创造更多的自由并不意味着放任自流,事实上,“我们的目标是培养在本领域具有很强竞争力的青年学者,目标和时限管理,过程自由,各态历经。”王教授告诉我们,其实学生有更多自由,反而会得到更好的结果。“有一个学生从北大推荐过来,在地理所毕业赴美前,对我实话实说。说在北大的课题组时,老师总是在他后面紧盯着他,老师盯着的时候,他就干活,不盯的时候,他就不干了。到这里之后,安排了任务之后就让他自己去做了。没有人盯着他了,反而自己愿意去做事了,最后他做的还是很好的。”

“我喜欢读一些历史书,除了消遣,以史为鉴,从那里学习开阔胸怀、听取不同意见,大度容人、不断修正自己。”王教授笑着说。

摒弃学科偏见和门户之见

王教授认为,当老师要有容忍度,这样才能与不同的学生形成良好的关系,这对于做课题甚至对于生活都是有好处的。“我还有另外一个学生,去年从我这里博士毕业的,去了美国,他的那边的导师事先来电话问我推荐,这个学生怎么样,我就说他是一匹烈马,非常能干,出活,但要处好,是我最满意的学生之一。有些老师可能不喜欢这样的学生。”“有的老师面试学生,结束之后就说,我就要这个了。我就问他为什么,他说这个看起来比较乖。我觉得他是乖还是烈马都是可以的。”

王劲峰教授在选拔学生时的标准,可称得上是独树一帜了。“我招学生从来不面试,来的先全部坐到那里(博士学生工作的实验室),过了两三个月之后,我看着合适的就留下来,就是双方有哪一方觉得在这里做不合适,就可以离开。”

“我发现有些学生过来,如果是别的老师肯定是一口拒绝,可能连面试都进不了的。”但是他通常会给这些学生一个机会,让他们试试看。“有些学生油腔滑调,从他的学历来看很差,没听说过的中专毕业。但是我觉得每个人都会有缺点,既然愿意到我这,就应该给学生一个机会,我给他点题,在我这里做了半年客座研究,以第一作者出了两篇国外SCI论文。毕业去了北京一个很好的单位,时常联系,还找项目一起做,我很满意。”

王教授主要带的是博士生,带过为数不多的硕士生中,还遇到过这样一件趣事。“有一次有一个北大的学生,一定要在我这里读研究生,我说我不招硕士生,他就将了我一军,说为什么别的老师就能想办法招,你就不行呢?后来把他招来之后,问他为什么想到这里来,他说以前看过一篇我写的文章,讲到做数学模型的六个境界(望梅止渴、随遇则安、初生牛犊、老谋深算、如火纯青、出神入化),感觉很另类,很好奇,就想来看看导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后来我就跟其他的一个硕士导师换了一个名额,我把博士招来给他,然后让他招这个学生给我。”

摒弃学科偏见,爱惜人才,甚至不计较学生的学历背景,王劲峰教授这一独特的选才理念的背后隐藏着一段并不广为人知的故事。那是在二十年前,考取中科院陈述彭教授的博士研究生的时候。当时他的硕士背景是冻土热力学,而其他三位考生的背景均是地理信息科学,并且十分优秀,不过最后陈教授还是录取了他。

“陈先生没有学科的门户之见,唯才是举,以学科的长远发展为虑,这使我第一次感受到陈先生高洁的科学品德。我十分感谢陈先生为我学术生涯提供的崭新和广阔的平台,亦深深地影响了我日后的学生选拔理念。”为了纪念逝去的恩师陈述彭教授,我国地理信息科学和遥感科学领域的开拓先驱,王劲峰教授写下了这段感人至深的话。

关键在兴趣

王劲峰教授认为,做课题关键在于学生的兴趣。如果学生对于老师给的课题觉得有兴趣,这个过程就会比较顺畅。至于什么样的课题学生会有兴趣,他觉得还要看老师承担什么样的项目了。“比如说我所承担的多是是有国家重大需求的项目或者学科上比较根本的课题,我觉得个人的知识和成果能为国家所用、增加了人类的知识,是很自豪的,学生也觉得很自豪。”

关于学生可能会感兴趣的课题,王教授举例说,“时空分析和健康是我近年的主要研究领域。现在我们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合作在做全国传染病早期预警,时空模型是关键之一。2003年全国SARS出来之后,国家就很快的建立了全国的传染病监测系统,全国8万个医院每天日报,报完之后,中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用监测模型来判断全国哪里有传染病爆发。以前用的是美国的移动百分位数法,存在一定的虚报率,就是说报了很多,实际上没有这么多爆发,近年结合空间分析,减少了虚报率;又如,最近在做的全国乙肝无偏最优抽样调查方案设计,运用我们2009年提出的MSN理论和2010年提出的B-repair模型,得到高效的抽样调查方案,用较少的费用得到精度较高的乙肝全国流行率估计。类似这样的课题,国家充分利用了这些成果,我们做的很有成就感。”

王教授还列举了一些其他应用类课题,他会引导学生参与,认为学生做起来会比较有成就感。“比如说婴儿的出生缺陷。有些出生的婴儿会有肢体残疾、智力残疾,与环境、基因、社会因素有关”王教授指了指墙上挂的许多图形说,“这是我们在山西采的很多样本,这个项目属于973项目,跟北大合作。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中,人口健康领域的第一项,就是出生缺陷防治,所以我想这个研究学生做的也很有成就感。”

“我们最近在做的三峡大坝的项目,过几天就要开会讨论这个事情,主要是三峡大坝的建立对传染病的影响。除了对环境的影响外,三峡大坝对传染病也有影响。”“还有云南的不明原因猝死,今年6月份《Science》报道过,央视也报道过,疾病防控指挥中心请了几位美国流行病专家参与此研究,我想这个研究学生也是比较感兴趣的。”

“这些有明确应用目标的课题,背后有相当的理论性,需要有创造性。还有些题目是纯理论的,这样的课题学生就不太喜欢做了,难度大,我需要说服他们。”“比如说做空间抽样理论和技术,就像你们到我这里采访就算是一个样本,有时候会出现有偏抽样,有时候会出现样本量不够、样本本身不准确。所以做数据分析的第一个关口就是样本选的好不好,是不是有代表性,样本量够不够,是不是有偏等等。理论学习做好了,对一些现象就好理解,比如北京房价这几年成倍涨,有部门公布只涨了1%;又如,前几月菜市涨价迅猛,有部门公布CPI只增加了4.2%,从抽样理论来看,肯定是样本选择有偏了”王教授认为,如果老师布置的题目,学生不知道是一个什么位置,他们就不会感兴趣了。

发挥自主性

王劲峰教授说,首先会给学生们几个选择,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从我所研究的课题范围内选择。当然有时候是任务,必须做,这样的话学生就可能没有兴趣,做的时候很艰难,但是做完之后能力和经验会有很大提高。王教授谈到,前些年,中科院地理所跟电子、计算、软件所合作,共同研制机载合成孔径雷达。可见光遥感一遇到云层,就不能对地面成像了。而雷达可以穿过云层,全天候成像。当时电子所是做合成孔径雷达硬件,放到飞机上成像;地理所这边做计算机虚拟雷达,把雷达里面的各种元器件用数学函数写出来,然后在计算机上模拟出来。

“这个题目我布置给了我一个很早的学生,她是学测绘背景的,这个东西对物理和数学要求比较高,另外还有雷达的相关知识。当时我也不能指导她,因为这个是需要其他专业方面的知识,所以我就推荐她去找电子所的一位老师。她去了之后,老师就说‘你们地理所怎么做得了这个题目呢,专业不对口’这个学生是个女生,听后压力很大。然后我就对她说同样都长着一个脑袋,为什么他们做得了,我们就做不了呢?之后经常鼓励她,最后她还是做完了,很辛苦,但做得非常出色,这对于她来说也是很好的训练,科研能力大幅度提高。”

更多时候,王教授一般会针对不同的学生自己的特点,帮助他们确定选题。“我为学生选题目,第一是工作需要,我们做的一般都是国家项目,这也是国家的需要,而且其中也还有选择的余地,结合或建立学生兴趣。这些题目对于他们来说是很好的训练,做完之后脱胎换骨,对学生未来十年二十年都有很大的帮助。”至于如何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指导,王教授谈到,“在选选题的时候,我会让他们根据自己的长处来做选择,不要形成恶性竞争,全部人挤到同一个问题上去就会形成猜忌,也是一种资源的浪费。大家分别做不同的选题,不存在竞争,同时也可以相互帮助。”

打好基本功是根本

谈到学生创新能力的问题时,王教授说,针对自己带过的学生来看,专业方面的创新能力可能在不同的课题题目上有不同的体现,也跟他们的学习背景有很大的关联。他举例说曾经带过这样一个学生,学数学的,家在外地,是个已经成家了的男生。“我很少去学生办公室,不打扰到他们。很偶尔地去了两次,看他都在看电影。但是他才做了两年,两篇SCI就出来了。而且跟疾病防控中心那边的合作也是他来做,会有很多事务性事情,他都做得很好。”王教授说,这也跟这个学生的数学背景正好符合这个题目有一定的关系。

“原来我招过一个学地理的学生,当时我并不看好他,来了之后干了几年也做的非常好,因为我做的题目最终还是会归到地理空间上。这样的话我给他布置题目,他很容易理解,理解之后怎么来实现就需要计算机和数据来完成。因为已经理解了,所以很容易找到适当的方法来分析研究。”

李小洲,王教授的一名博士生,他并不是在中科院攻读的硕士学位,他的学习生涯与大多数中科院研究生有相当大的差别,他是一个聪明而有想法的学生,他就是王教授之前提到的那位经常看电影,时常回家,却在每次验收项目的时候交出“一张漂亮的答卷”的学生。

“学数学并不一定很聪明的,其实不管学什么,一定要打好这个学科的基本功,只有做到如此,才能去创新,才能去发展。”本科毕业于武汉大学数学系的李小洲并没有直接读研,工作了一年之后,在华中科技大学攻读了在职研究生,后来又参加了工作,期间结婚生子,开始了他的甜蜜生活,一直到2008年他来到了中科院,“这里的教育环境很好,跟国外的联系也比较多,平台高了,眼光自然也远了很多。”

“创新能力说起来是一个很虚的东西,其大前提就是要打好基本功,这才是一切的根本,基本做好了,你自然而然就能做出创新来,如果连最基础的知识都掌握不了,再去谈创新,就有些多余了。”因此,李小洲师兄希望所有的师弟、师妹们在做课题之前就努力打好学科基础,修炼内功,这样才能在未来的学术生涯中作出最好的效果来。

文章来源:《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网》作者:龙新蔚 李云 2010-12-22

文章录入:zgkjcx    责任编辑:zgkjcx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关于我们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广告说明 | 合作项目

    名称:科技创新网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13040577号-2    公安备案号:11010802029847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E-Mail:zgkjcx0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