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

研究方向:
主要从事水稻杂种优势利用与分子育种研究。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先后主持与承担国家高科技计划(863计划)、国家973计划、广东省科技攻关计划和‘十五’科技重大专项、农业科技跨越计划等科研项目20多项。
1.农业科技跨越计划:优质稻培杂双七与绿黄占的生产配套技术示范。
2.973计划课题:转基因作物中基因向相关物种漂流的研究。
3.广东联合基金:广东高州普通野生稻有利基因的发掘与利用研究。
4.农业部结构调整:华南国标优质籼稻育种及高效安全生产技术研究。
5.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南方早籼稻品质改良与抗逆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
6.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高产优质多抗水稻育种技术研究及新品种选育—华南杂交籼稻育种技术研究及新品种选育。
7.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科技重大专项:抗虫转基因水稻新品种培育—华南稻区无选择标记高效抗虫转基因水稻新品种培育。
8.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科技重大专项:转基因水稻环境安全评价技术研究。
9.863计划:华南超级杂交稻育种研究。
10.863计划:优质超级两系杂交稻新组合的选育。
11.863计划:华南优质超高产杂交稻种子产业化技术研究与开发。
12.863计划:高产优质多抗华南籼稻分子品种创制。
13.863计划:强优势水稻杂交种的创制与应用。
14.广东省科技攻关重大专项:优质超级杂交稻育种研究。
15.广东省科技重大专项:两系法超级杂交稻技术研究。
16.广东省科技重大专项:早中熟超级杂交稻研究。
17.广东省科技重大专项::广适型超级杂交稻选育及其分子育种体系建立。
18.广东省科技重点专项: 水稻和甜玉米资源鉴评及重要性状的基因定位与克隆。
19.广东省省国际合作:利用转基因技术培育氮高效水稻研究。
20.广东省水稻产业化推进专项:超级杂交稻育种研究与示范。
21.广东省级农业科技推广专项:优质抗病广适型超级稻选育。
22.广东省农业科技项目:利用航天育种技术选育优质高产杂交籼稻新组合。
23.广东省火炬计划项目:水稻光温敏不育系GD-1S及其组合的开发应用。
24.广东省农科院攻关:水稻耐储藏基因分子育种技术体系的建立与初步应用。
鉴定成果:
1. 水稻优质光温敏核不育系GD—1S的选育,1999年6月通过了广东省科技厅组织的技术鉴定。
2. 籼稻低温敏核不育系GD-7S的选育,2003年9月通过了广东省科技厅组织的技术鉴定。
3. 籼型温敏核不育系GD-5S的选育,2006年6月通过了广东省科技厅组织的技术鉴定。
4. 含互作型弱感光基因籼稻不育系振丰A的选育,2003年10月通过了广东省科技厅组织的技术鉴定。
5. GD-2S,1995年9月通过了广东省科技厅组织的技术鉴定。
6. 天丰A,2003年10月通过了广东省科技厅组织的技术鉴定。
7. 五丰A,2003年10月通过了广东省科技厅组织的技术鉴定。
8. 粤泰A,1994年10月通过了广东省科技厅组织的技术鉴定。
9. 粤丰A,2000年10月通过了广东省科技厅组织的技术鉴定。
10. 早熟抗稻瘟病籼型不育系荣丰A的选育与初步应用,2005年10月通过了广东省科技厅组织的技术鉴定。
11. 优质耐储藏抗病恢复系广恢122及其高产杂交稻的选育与应用,2005年10月通过了广东省科技厅组织的技术鉴定。
12. 细长粒型优质抗病不育系泰丰A的选育,2008年9月通过了广东省科技厅组织的技术鉴定。
13. 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GD-6S的选育。2008年9月通过了广东省科技厅组织的技术鉴定。
14. 安丰A, 2011年6月通过了广东省种子管理总站组织的技术鉴定。
15. 吉丰A,2011年6月通过了广东省种子管理总站组织的技术鉴定。
发明专利:
1 一种改进的水稻化学杀雄法育种方法 李曙光;李传国;王丰;吴东辉;梁世胡;涂从勇;陈国荣;顾海永;王福军;张其文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中国专利 2017-03-01 2017-06-23
2 水稻穗发芽相关基因LOC_Os01g50420及其应用 毛兴学;刘斌;王丰;张建军;柳武革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中国专利 2016-10-20 2017-05-10
3 用于鉴定籼稻品种间杂种弱势基因的分子标记及其应用 付崇允;王丰;柳武革;李金华;刘迪林;朱满山;刘振荣;廖亦龙;曾学勤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中国专利 2015-07-27 2015-11-18
4 一种植物诱变育种方法 陈建伟;罗文永;王丰;黄惠君;柳武革;朱满山;廖亦龙;李金华;刘振荣;付崇允;黄德娟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中国专利 2009-07-14 2009-12-30
5 一种含互作型弱感光基因三系水稻不育系的选育方法 王丰;柳武革;刘振荣;李曙光;廖亦龙;黄德娟;李传国;黄慧君;梁世胡;朱满山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中国专利 2004-05-12 2005-01-26
6 一种条件性雄性核不育水稻的选育方法 李传国;梁世胡;王丰;李曙光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中国专利 2002-01-24 2003-08-06
7 一种超级杂交稻的育种方法 王丰;李曙光;廖亦龙;柳武革;彭惠普;李传国;黄德娟;梁世胡;黄慧君;刘振荣;符福鸿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中国专利 2001-12-05 2002-08-28
8 一种三系杂交稻种子的生产方法及其应用 李传国;伍应运;梁世胡;王丰;符福鸿;彭惠普;李曙光;陈友订;黄德娟;廖亦龙;刘振荣;柳武革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中国专利 2000-09-26 2002-04-24
论文专著:

在《Plant Biotechnol J 》、《Transgenic Research》、《杂交水稻》、《分子植物育种》、《作物学报》、《中国水稻科学》等国内外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90多篇。
出版专著:
资料更新中……
发表英文论文:
1、Feng Wang, Qian-Hua Yuan, Lei Shi,et al.A large-scale field study of transgene flow from cultivated rice (Oryza sativa) to common wild rice (O. rufipogon) and barnyard grass (Echinochloa crusgalli),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2006) 4(6):667–676
2、Shirong Jia,Feng Wang,Lei Shi, et al. Transgene flow to hybrid rice and its male-sterile lines.Transgenic Research. 2007, 16(4):491-501.
3、Q. H. Yuan, L. Shi , F. Wang, et al. Investigation of rice transgene flow in compass sectors by using male sterile line as a pollen detector.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 2007, 115:549–560
4、Wang Feng et al Studies on Enhancing Heterosis of Indica Hybrid Rice Through Introgression Lines of Maize and Barnyard Grass DNA,Abstracts of 4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hybrid rice,May14-18,2002,Hanoi,Vietnam
5、Wang Feng,Wu Yingyun,1993,Evaluation of Male Sterile Lines With Honglien Cytosterility,IRRN,18:1
6、Wang Feng, Peng Huipu, Wu Yingyun, Li Shuguang,Liang Shihu, Liao Yilong, Cai Zhou, Zhen Chun, He Jiang, Influence of Three Days’ Low Temperature in Sensitive Period on Fertility of Rice P/TGMS Lines. , 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Two-line System Heterosis Breeding in Crops,Sept.6-8,1997,Changsha,China
7、Xiaoyuan Zhu , Feng Wang , Bin Liu , Shaohong Zhang , Jianyuan Yang , Qiyun Yang , Shangzhong Wu , Shaochun Zhou , Jan Leach , and Hei Leung,An ADVANCED BACKCROSS LINE WITH BROAD SPECTRUM OF BLAST RESISTANCE AND GOOD RESTORING ABILITY,5TH INTERNATIONAL RICE GENETICS SYMPOSIUM,19 – 23 November, 2005,Edsa Shangri-La, Manila,The Philippines.
8、Feng Wang, Wuge Liu,Xiaoyuan Zhu, Sujuan Jin, Jinhua Li, Zhenrong Liu, Yilong Liao, Mangshan Zhu.Improving Blast Resistance of Thermo-sensitive Genic Male sterile Line in Hybrid Rice Through SSR Marker-Assisted Selection,5TH INTERNATIONAL RICE GENETICS SYMPOSIUM,19 – 23 November, 2005,Edsa Shangri-La, Manila,The Philippines.
9、Wang Feng,Liu Wuge,Liao Yilong, Liu Zhenrong, Huang Dejuan, Peng Huipu. 2005, Progress of super hybrid rice breeding in South China, Industrialization of hybrid Rice -- Proceedings of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he industrialization of Hybrid rice, Edited by Jiangxi Association for Science & Technology, China. China Agriculture Press, pp63-65.
10、Wang Feng et al. Improving Blast Resistance of Thermo-sensitive Genic Male sterile Line in Hybrid Rice Through SSR Marker-Assisted Selection. Abstract of 5th International rice genetics symposium and 3 th Rice Functional Genomics symposium,Sept. 19-24,2005,Manila,The Philippines
11、Kemin Yao, Ning Hu, Wanlong Chen, Renzhong Li, Qianhua Yuan, Feng Wang, Qian Qian and Shirong Jia. Establishment of a rice transgene flow model for predicting maximum distances of gene flow in southern China. New Phytologist (2008) 180: 217–228
12、 Liu Wuge,Jin Sujuan, Zhu Xiaoyuan Wang Feng LI Jinhua LIU Zhenrong Liao Yilong Zhu Manshan Huang Huijun Li Yibai,2008,Imporoving blast resistance of a thermo-sensitive genic Male sterile rice line GD-8S By molecular marker-assisted selection. Rice Science, 15(3):179-185
发表中文论文:
1 杂交晚稻新组合五丰优328 廖亦龙;袁飞龙;柳武革;熊书敏;李金华 杂交水稻 2017-03-15
2 弱感光型杂交稻吉丰优3550抽穗期性状QTL分析 李彦婷;李金华;柳武革;付崇允;廖亦龙 分子植物育种 2016-10-28
3 两系杂交稻新组合聚两优747高产制种技术 钟日生;王丰;刘家钜;刘良成;卓建承 农业科技通讯 2016-07-17
4 弱感光优质杂交稻安丰优5618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柳武革;王丰;刘振荣;黄慧君;朱满山 中国稻米 2016-03-20
5 2015年广东水稻产业发展形势与对策建议 方伟; 万忠; 杨震宇; 王丰 广东农业科学 2016-03-10
6 2015年上半年广东水稻产业发展形势及对策建议 方伟; 万忠; 杨震宇; 王丰 广东农业科学 2015-12-25
7 抗稻瘟病三系不育系安丰A的选育及应用 柳武革;王丰;刘振荣;黄慧君;朱满山 杂交水稻 2015-09-28 16:06
8 2014年广东水稻产业发展形势与对策建议 方伟; 王丰; 马力; 万忠 广东农业科学 2015-06-10
9 早熟抗稻瘟病三系不育系吉丰A的选育与应用 柳武革;王丰;刘振荣;黄慧君;廖亦龙 杂交水稻 2014-11-15
10 三系杂交水稻新组合五优321 陈建伟;吴东辉;王丰;黄慧君;柳武革 杂交水稻 2014-11-15
11 高产抗病杂交水稻新组合吉丰优512 李金华;廖亦龙;王丰;柳武革;朱满山 杂交水稻 2014-03-15
12 转基因水稻基因飘流研究十年回顾 贾士荣;袁潜华;王丰;姚克敏;裴新梧 中国农业科学 2014-01-24 14:40
13 优质抗稻瘟病弱感光型杂交晚稻新组合泰丰优55 朱满山;黄慧君;王丰;刘振荣;柳武革 杂交水稻 2013-11-15
14 2013年上半年广东水稻产业发展形势及对策建议 方伟; 王丰; 万忠 广东农业科学 2013-11-10
15 优质抗病弱感光杂交稻新组合美优633 柳武革;刘振荣;王丰;李金华;黄慧君 杂交水稻 2013-07-15
16 优质杂交晚籼新组合泰优淦3号 田发春;严长发;李土明;王丰;余厚理 杂交水稻 2013-03-15
17 转基因重技术更要重安全 王丰 种子科技 2013-02-25
18 离心超重力诱发水稻变异效应初报 陈建伟;罗文永;王丰;黄慧君;肖昕 中国农学通报 2012-11-25
19 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培矮64S空间诱变株系的柱头活力特性 李永辉;柳武革;王丰;刘振荣;蔡耀辉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12-10-20
20 利用分子标记技术聚合Pi-1和Pi-2基因改良三系不育系荣丰A的稻瘟病抗性 柳武革;王丰;刘振荣;朱小源;李金华 分子植物育种 2012-09-28
21 高产抗稻瘟病杂交籼稻新组合天优3618 朱满山;符福鸿;王丰;黄慧君;黄德娟 杂交水稻 2012-09-15
22 高产抗瘟软米三系杂交稻新组合五优376 陈建伟;吴东辉;王丰;黄慧君;柳武革 杂交水稻 2012-07-15
23 籼型杂交稻亲本米质性状的遗传效应对比分析 朱满山;王丰;符福鸿;黄慧君;肖昕 广东农业科学 2012-07-10
24 2011年广东水稻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康艺之; 万忠; 方伟; 王丰 广东农业科学 2012-02-10
25 中稻“3414”施肥法肥料效应分析 邹新华; 童杰明; 廖亦龙; 王丰 广东农业科学 2011-08-10
26 2010年广东水稻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张超; 方伟; 万忠; 王丰 广东农业科学 2011-02-10
27 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改良水稻恢复系的稻瘿蚊抗性 柳武革;王丰;肖汉祥;刘振荣;李金华 中国水稻科学 2010-11-10
28 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聚合Pi-1和fgr基因改良水稻恢复系 王丰;柳武革;刘振荣;朱小源;李金华 杂交水稻 2010-09-15
29 强优势杂交水稻的研究进展 邓华凤;朱英国;肖承和;唐绍清;华泽田 杂交水稻 2010-09-15
30 强优势杂交水稻的研究进展 邓华凤;朱英国;肖承和;唐绍清;华泽田 杂交水稻 2010-07-15
31 稻米外观品质性状的遗传与标记定位研究进展 康美花; 王丰; 贺浩华 广东农业科学 2010-05-10
32 优质超级杂交稻新组合五优308 黄慧君;王丰;吴玉坤;符福鸿;朱满山 杂交水稻 2010-03-15
33 2009年广东水稻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张超; 张禄祥; 万忠; 方伟; 王丰 广东农业科学 2010-03-10
34 弱感光型杂交水稻组合元丰优998选育 黄显波;符福鸿;邓则勤;王丰;饶鸣钿 三明农业科技 2010-02-15
35 抗稻瘟病杂交籼稻新组合天优382 朱满山;符福鸿;黄慧君;王丰;刘振荣 杂交水稻 2009-09-15
36 水稻种子活力的生理生化及遗传研究 李金华; 王丰; 廖亦龙; 柳武革 分子植物育种 2009-07-28
37 2008年度广东省水稻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方伟; 张禄祥; 万忠; 李向伟; 王丰 广东农业科学 2009-02-10
38 培矮64S空间诱变的生物学效应 李永辉; 柳武革; 王丰; 刘振荣; 刘宜柏; 蔡耀辉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08-12-20
39 植物空间诱变育种研究进展 李永辉; 涂北根; 焦长兴; 李瑶; 蔡耀辉; 王丰 江西农业学报 2008-01-15
40 籼型温敏核不育水稻GD-5S的选育与初步利用 廖亦龙; 王丰; 黄德娟; 柳武革; 李曙光; 刘振荣; 李金华 杂交水稻 2008-01-15
41 两系杂交水稻粤杂889高产优质制种技术 陈志远; 王丰; 程俊彪; 肖华伟; 蒲祖康; 吴晓金; 钟世锋; 徐振华 杂交水稻 2008-03-15
42 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聚合Pi-1和Pi-2基因改良两系不育系稻瘟病抗性 柳武革; 王丰; 金素娟; 朱小源; 李金华; 刘振荣; 廖亦龙; 朱满山; 黄慧君; 符福鸿; 刘宜柏 作物学报 20082008, 34(7): 1128-1136
43 一种水稻香味基因功能标记的开发 王丰; 李金华; 柳武革; 廖亦龙; 朱满山; 刘振荣; 黄慧君; 黄德娟 中国水稻科学 2008.22(4):347-352
44 优质高产抗病杂交稻新组合天优368 康金平; 黄慧君; 符福鸿; 王丰; 朱满山; 黄德娟 广东农业科学 2008-09-10
45 杂交籼稻恢复系稻米淀粉RVA谱特征相关及聚类分析 朱满山; 符福鸿; 黄慧君; 王丰; 柳武革; 刘振荣; 李金华; 黄德娟; 廖亦龙; 陈建伟 中国农学通报 2008-11-05
46 弱感光型杂交稻振优998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柳武革;刘振荣;王丰;符福鸿;廖亦龙 中国稻米 2007-11-20
47 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改良温敏核不育系GD-8S的稻瘟病抗性 金素娟;柳武革;朱小源;王丰;李金华 中国水稻科学 2007-11-10
48 优质高产弱感光杂交水稻新组合振优998 刘振荣;柳武革;康金平;王丰;符福鸿 杂交水稻 2007-07-15
49 水稻矮生性及其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李金华; 王丰; 廖亦龙; 柳武革 杂交水稻 2007-05-15
50 植物根系的化学信号及其遗传改良 韩义胜; 王丰; 黄英金; 柳武革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江西农业大学农学院 【期刊】中国农学通报 2007-02-05
51 A large-scale field study of transgene flow from cultivated rice (Oryza sativa) to common wild rice (O. rufipogon) and barnyard grass (Echinochloa crusgalli),Feng Wang, Qian-Hua Yuan, Lei Shi,et al. 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2006) 4(6): 667-676
52 Transgene flow to hybrid rice and its male-sterile lines.Shirong Jia,Feng Wang,Lei Shi, et al. Transgenic Research. 2007, 16(4):491-501.
53 Investigation of rice transgene flow in compass sectors by using male sterile line as a pollen detector. Q. H. Yuan, L. Shi , F. Wang, et al.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 2007, 115:549-560
54 水稻耐储藏特性研究进展 柳武革; 王丰; 刘振荣; 廖亦龙; 李金华 生物技术通报 2006-12-30
55 水稻不育系培矮64S的空间诱变效应及后代的SSR分析 王丰;李永辉;柳武革;金素娟;李金华 核农学报 2006,20(6):449-453
56 早熟抗稻瘟病籼型水稻不育系荣丰A的选育与利用 刘振荣;柳武革;王丰;廖亦龙;黄慧君 杂交水稻 2006-11-30
57 优质杂交水稻新组合Ⅱ优290 朱满山;符福鸿;黄慧君;梁世胡;李传国 杂交水稻 2006-11-30
58 无花粉低温敏核不育系GD-7S的选育策略及其特征特性研究 廖亦龙;王丰;李曙光;黄德娟;刘振荣 中国稻米 2006-11-20
59 水稻分蘖成穗率遗传育种研究进展与展望 朱满山;符福鸿;黄慧君;梁世胡;刘振荣 广东农业科学 2006-09-10
60 超级杂交稻结实期根系活力与籽粒灌浆特性研究 黄农荣; 钟旭华; 王丰; 郑海波 中国农业科学 2006-09-10
61 水稻粤丰B的香味遗传分析与SSR标记定位 李金华; 王丰; 柳武革; 金素娟; 刘宜柏 分子植物育种 2006,4(1):54-58
62 水稻耐储藏特性相关基因的QTL及上位性分析 柳武革;王丰;李金华;符福鸿;刘振荣 作物学报 2005,31(12):1670-1673
63 杂交稻品质性状遗传研究进展 王丰 广东农业科学 2005-10-25
64 弱感光型杂交水稻新组合博优368 朱满山;符福鸿;黄慧君;梁世胡;李传国 杂交水稻 2005-07-30
65 杂交籼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中亲优势研究 朱满山;符福鸿;黄慧君;李传国;梁世胡 广东农业科学 2005-06-25
66 两系超级杂交稻粤杂122的选育 王丰;柳武革;廖亦龙;李曙光;刘振荣 广东农业科学 2005-02-25
67 超级杂交稻粤杂889的选育与应用 廖亦龙;王丰;黄德娟;李曙光;柳武革 广东农业科学 2005-02-25
68 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GD-1S冷灌繁殖高产技术 廖亦龙;王丰;邹新华;李曙光;罗治波 杂交水稻 2005-01-30
69 籼型三系杂交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分析 朱满山;符福鸿;黄慧君;李传国;梁世胡 中国农学通报 2005-01-30
70 不同栽培环境条件对优质杂交稻培杂双七稻米品质的影响研究 柳武革;刘振荣;李曙光;廖亦龙;黄德娟 杂交水稻 2004-09-30
71 具互作型弱感光特性籼稻不育系振丰A的选育 王丰;刘振荣;李曙光;柳武革;廖亦龙 杂交水稻 2004-07-30
72 水稻外源DNA导入系的创建及主要性状分析 王丰;柳武革;李金华;刘振荣;李曙光 分子植物育种 ,2004(4):489-494
73 弱感光籼稻不育系振丰A的特征特性及繁殖技术 李曙光;王丰;刘振荣;李桂强;廖亦龙 杂交水稻 2004-03-30
74 广东省三系杂交稻新组合米质分析 朱满山;符福鸿;黄慧君;李传国;梁世胡 广东农业科学 2004-02-25
75 广东省实用型水稻低温敏核不育系选育技术 李曙光;王丰;廖亦龙;刘振荣;柳武革 杂交水稻 2004-01-30
76 6两系超级杂交稻组合粤杂122的特性及制种技术要点 李曙光; 王丰; 廖亦龙; 刘振荣; 柳武革 广东农业科学 2003-12-25
77 低温敏两用核不育系GD-1S的开花习性及制种技术 李曙光;王丰;廖亦龙;刘振荣;柳武革 广西农业科学 2003-09-30
78 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GD-1S的选育与利用 廖亦龙;王丰;邹新华;李曙光;刘振荣 杂交水稻 2003-05-30
79 广东省优质杂交稻品种选育进展 陈建伟; 李传国; 王丰; 吴东辉; 陈文丰 广东农业科学 2003-02-25
80 几个水稻早熟两用核不育系的选育及利用评价 廖亦龙;王丰;李传国;李曙光;刘振荣 江苏农业科学 2003-01-30
81 籼稻恢复系广恢122及其系列组合的选育与应用 符福鸿;李传国;黄慧君;梁世胡;王丰 杂交水稻 2003-01-30
82 杂交水稻区试点对组合的判别力比较研究 柳武革; 黄德娟; 符福鸿; 王丰 中国农学通报 2002-12-30
83 两用核不育水稻的选育与利用研究进展 廖亦龙;王丰;李传国;李曙光;柳武革 作物研究 2002-12-30
84 籼稻光温敏核不育系GD1S的特征特性研究 王丰;李曙光;廖亦龙;彭惠普;刘振荣 杂交水稻 2002-01-30
85 广东优质两用核不育系的选育策略及利用评价 廖亦龙;王丰;李传国;李曙光;刘振荣 杂交水稻 2001-11-30
86 高产优质两系杂交稻培杂双七的选育与应用 王丰;彭惠普;廖亦龙;李曙光;伍应运 杂交水稻 2000-12-30
87 培杂双七高产制种综合技术措施 王丰;黄健文;彭惠普;吴玉坤;李曙光 杂交水稻 2000-12-30
88 惠满丰对培矮64S异交特性的改良研究 李曙光;王丰;黄健文;陈志远;吴玉坤 广西农业科学 2000-01-30
89 高产水稻移栽后叶、鞘生长动态的差异 张旭;黄秋妹;黄农荣;刘彦卓;邱润恒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1999-12-30
90 籼稻根系活力与地上部分的关系 黄农荣;张旭;黄秋妹;刘彦卓;邱润恒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1999-12-30
91 高产水稻光合速率的变化 刘彦卓;黄农荣;陈钊明;刘斌;黄秋妹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1999-12-30
92 培矮64s/E32在广州早季种植的生育特性初探 黄秋妹;黄农荣;张旭;刘彦卓;邱润恒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1999-12-30
93 优质高产两系法杂交稻新组合粤杂122的某些形态生理特性 黄农荣;张旭;黄秋妹;刘彦卓;邱润恒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1999-12-30
94 培矮64S制种“九二0”施用技术初探 李曙光;黄健文;王丰;廖亦龙;吴玉坤 杂交水稻 1999-12-30
95 杂交水稻产量构成因素的通径分析 梁世胡; 李传国; 伍应运; 王丰; 符福鸿 广东农业科学 1999-12-10
96 水稻低温敏不育系培矮64S的开花及制种特性 李曙光;王丰;黄健文;吴玉坤;廖亦龙 广东农业科学 1999-12-10
97 晚籼弱感光型杂交稻遗传型的适应性及其稳定性分析 廖亦龙;符福鸿;王丰;李传国;李曙光 广东农业科学 1999-10-10
98 高产优质两系杂交稻培杂双七的选育与应用 王丰;彭惠普;廖亦龙;李曙光;伍应运 杂交水稻 1999-05-30
99 培杂双七高产制种综合技术措施 王丰;黄健文;彭惠普;吴玉坤;李曙光 杂交水稻 1998-12-30
100 冷灌繁殖水稻低温敏核不育系技术研究 王丰; 彭惠普; 李曙光; 伍应运; 蔡洲; 唐超世; 何江 中国水稻科学 1997-01-10
101 籼型低温敏核不育系GD-2S的选育研究 王丰; 彭惠普; 伍应运; 李曙光; 刘振荣; 黄德娟 杂交水稻 1996-07-30
102 杂交水稻谷粒性状的遗传分析 符福鸿;王丰;黄文剑;彭惠普;伍应运 作物学报 1994-02-15
103 广谱恢复系3550及其系列杂交稻的选育和应用Ⅱ.3550系列杂交稻组合的试种及推广应用 彭惠普;李维明;伍应运;黄德娟;符福鸿 杂交水稻 1994-01-30
104 杂交水稻谷粒性状的遗传分析 符福鸿; 王丰; 黄文剑; 彭惠普; 伍应运; 黄德娟 作物学报 1994-02-15
105 广谱恢复系3550及其系列杂交稻的选育和应用——Ⅰ.恢复系3550的选育及其特征特性 彭惠普;李维明;伍应运;黄德娟;符福鸿 杂交水稻 1993-12-27
106 丛广41A 不育系及其杂交稻新组合的评价和利用 伍应运;彭惠普;李维明;曹坤万;黄德娟 广东农业科学 1992-08-28
107 三系杂交稻质核及质核互作遗传效应的估计法 王丰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 1990-08-29
108 甘蓝型油菜蛋白质含量的遗传及与其他几个性状相关的研究 王丰; 邱厥 中国农业科学 1990-06-30
会议论文:
1 Mapping of the genetic determinant for grain size in rice using a recombinant inbred line(RIL) population generated from two elite indica parents 刘迪林;Meihua Kang;王丰;Wuge Liu;Chongyun Fu 广东省遗传学会第九届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 中国会议 2014-12-19
2 转基因杂交稻对稻纵卷叶螟和三化螟的控制效果 肖汉祥;柳武革;李燕芳;张扬;张振飞 植保科技创新与病虫防控专业化——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 中国会议 2011-11-06
3 水稻不育系培矮64S的空间诱变效应及后代的SSR分析 王丰;李永辉;柳武革;金素娟;李金华 全国作物生物技术与诱变技术学术研讨会 中国会议 2005-11 2
4 水稻不育系培矮64S的空间诱变效应及后代的SSR分析 王丰;李永辉;柳武革;金素娟;李金华 空间诱变育种研究与开发进展——航天育种高层论坛 中国会议 2005-10
5 水稻转基因遗传改良研究进展 王丰 中国青年农业科学学术年报 中国会议 2002-06
报纸文章:
1 水稻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张超; 张禄祥; 万忠; 方伟; 王丰 广东科技报 2010-02-26
2 水稻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方伟; 张禄祥; 万忠 ; 李向伟 ; 王丰 广东科技报 2009-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