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科技创新网 > 文章中心 > 创新人物百科 > 农林科技 > 文章正文
专家信息 科学研究 论文专著 荣誉奖励 媒体报道

专家信息:


张树春,男,1963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硕士。现任黑龙江省绥化市北林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书记,主任、国家级农业推广研究员,北林区农业委员会副主任。

教育及工作经历:

1982年毕业于黑龙江省畜牧兽医学校农学专业。

1982年到北林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工作。

1995年毕业于日本八个岳中央农业实践大学普通农作物专业。

2002年研修黑龙江大学行政管理学专业并取得了在职研究生证书。

社会任职:

资料更新中……

科学研究:


研究方向:

主要从事种植业栽培技术、土壤肥料、植检植保及农业项目开发的研究。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承担了国家科技入户工程、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及玉米、水稻标准粮田建设、测土配方施肥、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建设等项目。

1、玉米套种芸豆技术。

资料更新中……

科研成果:

1、油豆角产业化及露地西瓜标准化栽培技,2010年获绥化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2、大豆高产创建配套栽培技术,2010年获黑龙江省农业丰收奖二等奖。

发明专利:

资料更新中……

论文专著:


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出版著作1部。

出版专著:

1《种植业实用技术问答》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发表中文论文:

1 农业技术推广模式的探索——农业科技合作社 谢永坚; 张树春; 吕云波; 王贵江 黑龙江省农业委员会; 绥化市北林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青冈县人民政府; 黑龙江省农科院绥化农科所 哈尔滨 【期刊】黑龙江农业科学 2006-11-10

2 我们是如何开展农业科技示范的 张树春 黑龙江省绥化市北林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黑龙江绥化 【期刊】中国农技推广 2005-08-25

3 锐劲特防治稻田蝼蛄技术 孙兴涛; 张树春; 卢国臣; 王国芹 黑龙江省绥化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黑龙江省绥化市北林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黑龙江省绥化市北林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绥化 【期刊】现代化农业 2003-07-30

4 黑龙江省马铃薯高产、高效限制因素及对策 孙兴涛; 张树春; 王国芹 绥化市农技推广总站; 北林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北林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黑龙江绥化 【期刊】中国农学通报 2003-04-30

5 黑土区大豆高产栽培技术 郝天旭; 卜青山; 张树春; 卢国臣 黑龙江省绥化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黑龙江省绥化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期刊】大豆通报 1999-09-25

6 黑土区大豆钾肥最佳用量及肥效研究 郑贵仁; 卜青山; 梁瑞凤; 张树春 黑龙江省绥化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黑龙江省绥化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期刊】大豆通报 1999-09-25

7 绥化市大豆大面积公顷3500公斤高产技术要点 姜科; 卢国臣; 张树春; 闫春芳; 李志峰 黑龙江省绥化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黑龙江省绥化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期刊】大豆通报 2000-03-25

8 大豆应用包衣型生物表面活化剂试验效果 赵同芝; 郝天旭; 卢国臣; 张树春; 徐金彪; 郝天巍 黑龙江省绥化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黑龙江省绥化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期刊】大豆通报 2000-09-25

9 棚室番茄细菌性叶斑病的识别与防治方法 张树春; 王国芹; 曾祥彬 黑龙江省绥化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黑龙江省绥化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期刊】农村实用工程技术 2000-08-20

10 大豆叶面喷施液肥试验示范研究 梁瑞凤; 张树春; 郑贵仁; 徐永武 黑龙江省绥化市土肥站; 黑龙江省绥化市土肥站 【期刊】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2001-05-01

荣誉奖励:


1. 2008年获黑龙江省农科院绥化分院与北林区人民政府院区科技共建先进工作者称号。

2. 2008年至2010年获黑龙江省农业丰收计划奖。

3. 2008年至2010年获绥化市科学技术进步奖。

4. 2009年获黑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

5. 2009年获黑龙江省院县共建创新团队“优秀创新团队”奖。

6. 2010年获黑龙江省“八大经济区、十大工程建设”劳动竞赛创新能手称号。

7. 2010年获黑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

8. 2010年获黑龙江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工程获“省长特别奖”。

9. 2010年获黑龙江省农业科技奖。

10. 2010年获全国农牧渔业厅授予的“农业技术推广贡献奖”。

11. 获黑龙江省政府第九届劳动模范称号。

媒体报道一:


张树春:把科技真金植入黑土地

28年推广农业栽培新技术400多项,获国家、省科技成果奖10多项,直接为农民创造效益近3亿元。他提出的“四三二一”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方略,实现了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进村入户,优良品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58%,被省政府授予第九届劳动模范称号,他就是北林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国家农业推广研究员——张树春。

1982年,张树春从学校课堂走进了乡村田野,成为了一名农业战线的工作者。为了使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解决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问题,他走遍全区村屯,对全区种植业生产情况开展了详细的调查研究。摸清了家底,他开始带领技术人员示范推广水稻大中棚旱育苗综合配套高效栽培技术、玉米高产攻关技术等重点农业新技术。辛勤的付出收获了成功的果实,在北林区,新技术的普及率90%以上,平均每项技术增产增收10%以上,水稻、大豆、玉米三大主栽作物单产都在全省处于领先地位,得到了各级领导、专家和农民群众的称赞,张树春成为全省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三农”的一面旗帜。

成功的喜悦并没有让他停下前进的脚步,他参加了一系列重大课题研究。2003年他参加了温家宝总理政府工作报告议案的修改;2005年承担了国家大豆科技入户工程项目,在他的指导下,北林区成立了第一家农业科技合作社——兴聚农业科技合作社,这个合作社成为农民走进科研一线的试点。中国农业大学教授程序曾曾这样评价:“在北林区兴聚农业科技合作社,我看到了中国农业发展的方向。”

科技推广永无止境。2006年他与省、市政府沟通,引进推广了3WF-2.6背负式机动弥雾机和W400机引式喷雾机和自走式多功能农田作业机,用于玉米等高秆作物后期病虫害的防治,使200多万亩农田受益,降低了农田因病虫害带来的损失;2009年他代表全国农技推广指导员在“第八届世界大豆研究会”上向世界各国大豆技术专家介绍了北林区大豆产业发展情况。

辉煌的背后,是他辛勤的积累。他苦心钻研农业技术,先后到日本八个岳中央农业实践大学和黑龙江大学进修学习,获得在职研究生证书。2007年他集多年农技推广工作经验,主编45.5万字的《种植业实用技术问答》一书,由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这是全省基层农业技术推广行业第一本综合性著作。

由于长年工作田间地头,他患有严重的腰见盘突出,但病痛挡不住他工作的热情。他带病坚持工作,先后完成了全国财政支持现代农业现场会、全国农业厅(局)长会议和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视察等大型活动的筹备与解说工作,得到与会领导、专家的充分肯定。

文章来源:《绥化日报》2010-06-24

媒体报道二:

“我们种地的主心骨”——记绥化市北林区农技推广中心主任张树春

“你不认识我,我可认识你哟。看你常在田间转悠,给我们农民讲种地知识。你讲的还真管用,我还看你在电视上你给我们讲种田技术,你可是我们种地的主心骨呀!”绥化市北林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国家级农业推广研究员张树春只要一下乡,就会被农民们团团围住。当然,他们除了问问题,更多的还要表达自己的感激。

他说自己是个“土专家”。多年来,他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始终坚守在农业生产第一线,指导政府、农民应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技术,赢得广大农民及各级党政领导的口碑。可他获得的奖励却一点也不“土”:10多项科研成果先后获省部级奖;多次被全国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和省农委、省农业技术推广站评为先进工作者;黑龙江省政府第九届劳动模范;黑龙江省人民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遵循他提出的“四三二一”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方略,北林区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进村入户,优良品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58%,粮食产量实现稳步增长。近几年,北林区在绥西玉米、绥东和绥北大豆、河荚芯子水稻主产区,开展了标志性工程建设,重点推广了主推品种和主推技术,示范前瞻性技术,为农户做较显著的效果展示,辐射面积达90万亩,2009年红旗乡红四村的玉米示范园区单产达967.8斤,创全省新高。2009年在北京召开的“第八届世界大豆研究会”上,他代表全国农技推广指导员,以多媒体方式在会议上向世界各国大豆技术专家介绍了“他是如何当好技术指导员”的演讲报告 ,赢得了参会者的赞赏。

深入一线,突破“最后一公里”

为了使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解决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问题,张树春走遍全区村屯,邀请省、市技术专家与我区农技干部认真分析,广泛开展讨论,从市场和生产两方面入手,组织干部职工带头深入农业生产一线,对全区水稻育苗生产现状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调查,他以超前的眼光和过人的勇气,在秦家、双河、五营等水田乡率先示范推广水稻大中棚旱育苗综合配套高效栽培技术。作为课题主持人,他巡回于村屯,亲手示范、操作、指导,走到哪里讲到哪里,提出了《水稻高台大棚集中育苗技术》、《水稻高台大中棚建设及标准生产技术规程》等相关建议,并针对生产中存在的低温、多湿等不利因素,适时提出《水稻生产技术意见》,为水稻夺丰收奠定了基础,从此,拉开了北林区水稻大棚育苗生产的序幕。仅2006年北林区新增大棚1万栋,推广面积达70.2万亩,水田高台大中棚育苗达到80%,平均增产6.7%,公顷增产稻谷502.5公斤。

2008年,在区政府组织下,他踏上了“取经”之路,到全国蔬菜生产基地——山东寿光考察学习蔬菜生产技术,他实地看,虚心学,把寿光生产无公害蔬菜的“真经”带回了北林。他并没有把寿光的经验技术拿来就用,而是荐书给政府,对全区蔬菜产业发展规模和市场经济前景进行分析,集中全体技术干部的聪明才智和实践经验,进行消化吸收,从土壤的处理、品种的选择、肥料的应用、农药的使用、生产过程的管理等各个环节,针对北林区制定标准规范,宣讲给农民,取得理想效果之后才在农户中推广。在永安镇厢黄三蔬菜专业村,在29栋千米大棚的基础上增至现在的40栋;红旗乡红五村的赵强家一栋240平方米的温室和1000平方米的大棚已建起;太平川团结村改小棚育葱苗为大棚育葱苗,现已发展了11栋。

六统一分,创新科技发展之路

农业如何发展,在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引导农业结构调整,是摆在每位农业工作者案头的一个时代命题。而张树春作为一名农技推广战线上的工作者,对此有独到的见解。在技术推广工作中,他经常以技术是否可行、示范效应是否好、群众是否满意来严格要求自己。2003年,看到兴福乡聚宝村大豆繁育户数比较多,他开始思索如何更好地为他们提供服务,实现小生产和大市场的对接问题。他多次与农业部大豆首席专家韩天富教授和省农委科技处沟通,与种植大户张德山商议,由推广中心为合作社提供全程技术指导服务,成立农业科技合作社。2005年,“兴聚农业科技合作社”成立,把分散的农户在保持产权独立的前提下组织起来,实行“六统一分”规模化管理经营模式,在全省农技推广系统率先走上了农技推广产业化发展之路。截至目前,该合作社已有入户社员267户,入户面积4800亩,实现亩产375斤,平均价格3.90元/斤,平均亩支出126元,平均亩节本35元,亩效益535.3元,总节本16.8万元,总效益257万元。农业部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专家组组长、中国农业大学教授程序曾深刻地说:“在北林区兴聚农业科技合作社,我看到了中国农业发展的方向。”

编书著说,只为更多人受益

多年来,他始终把做好农业预警预报工作作为工作的重点。在病虫害多发季节,他与科技人员一道深入田间地头,实地踏查,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缜密细致的工作使农民群众免受灾害损失。2006年的低温寡照等不利气候条件致使北林区水田发生严重病害,特别是稻瘟病发生给全区水稻安全生产和农民的增收带来了严重的威胁,他带领北林区植保、水田两支助农服务队深入田间,第一时间掌握田间动态,起草了《加强水稻田间管理的紧急通知》、《切实抓好水稻稻瘟病防治工作的紧急通知》,及时通过08998125移动短信平台、农技110等迅捷的方式,用通俗易懂、实用、实效等技术指导农民,向农民提供服务。近两年,在他的建议下,引进了植保新技术12项,农药新品种30余个,解决了稻瘟病、大豆菌核病、大豆根腐病、马铃薯晚疫病、马铃薯黑胫病大发生的问题。在新技术推广中,同时并重推广了新药械。2006年与省、市政府沟通,引进推广3WF-2.6背负式机动弥雾机和W400机引式喷雾机,得到了省政府的支持,给予了政府补贴,发放1400台。又推广了自走式多功能农田作业机,主要用于玉米等高秆作物后期病虫害的防治,如玉米蚜虫等。新药械的应用,使200万亩农田受益,降低了农田因病虫害带来的损失,央视7套和黑龙江省电视台先后给予了专题报道。集多年的实践经验,按农民所需他作为主编,编著了45.5万字的《种植业实用技术问答》一书,由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该书采取一问一答式,让农民一看就懂,一学就会,这也是全省基层农业技术推广行业第一本综合性著作。他除了在学术上获得丰硕成果外,也赢得了老百姓的一致拥戴。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29年在基层推广前线兢兢业业、踏踏实实、默默奉献的他,一切以农民的利益为重,好像春雨滋润着老百姓的心坎、田间,为北林区农技推广工作奉献着自己。“人人心里有杆秤,老百姓就是那秤杆上的星”。黑土地养育了他,他正在全身心地报效着这片热土。

文章来源:《黑龙江日报》记者:王秀玲 王楠楠 2010年12月7日

文章录入:zgkjcx    责任编辑:zgkjcx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关于我们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广告说明 | 合作项目

    名称:科技创新网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13040577号-2    公安备案号:11010802029847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E-Mail:zgkjcx0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