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

研究方向:
主要从事高粱遗传育种、高粱无融合生殖及分子辅助育种育种工作。
1. 高粱遗传育种
2. 高粱种质创新与分子辅助育种
承担教学科研项目情况:
1. 粳型晚熟酒用高粱育种,2021-2025,农业部国家谷子高粱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主持。
2. 高粱全产业链标准梳理与体系构建,2021-2022,农业部政府购买项目,主持。
3. 春播区250份谷子精准农艺现状鉴定,2021-2022,农业部政府购买项目,主持。
4. 高粱抗旱新品种选育及高产模式研究示范,2018-2020,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子课题,主持。
5. 粳型晚熟酒用高粱育种,2016-2020,农业部国家谷子高粱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主持。
6. 饲草高粱新品种晋草4号示范与推广,2011-2013,科技部农业成果转化资金项目,主持。
7. 适宜山西省栽培机械化品种鉴选,2014-2016,科技部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子课题,主持。
8. 机械化栽培酿造高粱新品种选育,2013-2015,山西省科技攻关项目,主持。
9. 农田刈割草地新品种选育与示范,2013-2015,山西省留办项目,主持。
10. 晋中盆地酿酿酒专用高粱示范基地建设,2012-2013,山西省社会化服务体系项目,主持。
11. 晚熟(粳)与饲草用品种选育,2008-2015,农业部国家高粱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第二。
12. 山西省科技厅山西省重点研发专项子课题:饲草作物绿色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草畜田生态循环模式构建,2017-2020,在研。
13. 山西省留办后补助,山西留学基金委山西省农作物育种平台建设:适宜机械化高粱品种选育,2017-2021,验收。
14.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博士基金项目:高粱分蘖与主茎株高一致性基因的精细定位与候选基因鉴定,2017-2021,验收。
15.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优势课题组项目:光敏感高粱分子辅助育种体系初建,2017-2019,验收。
16.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生物育种工程项目:高产、优质饲草高粱新品种选育,2017-2020,验收。
17.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特色杂粮加工项目:机械化高粱品种“两减一增”技术研究,2017-2019,验收。
18. 山西省科技厅山西省农作物育种平台建设:全程机械化酿造品种选育,项目负责人,2017-2021。
19.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推广项目:饲草高粱新品种及配套栽培技术示范推广,2017-2018,验收。
20. 山西省科技厅山西省科技创新团队运行补助项目:酿造专用高粱育种及利用,2016-2018,验收,项目负责人。
21. 酿造专用高粱育种及利用山西省科技创新重点团队,2015-2017,验收。
22. 山西省财政支农项目:酿造专用高粱新品种晋杂31号示范推广,2015-2016,验收。
23. 山西省科技创新团队运行补助:酿造专用高粱育种及利用,省级,2016-2018 ,项目负责人。
24. 山西省科技厅山西省科技创新团队:酿造专用高粱育种及利用山西省科技创新重点团队,省级,排名第1,项目负责人,2015-2017。
25. 财政部服务体系建设项目:酿造高粱艺机一体订单式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国家级,排名第1,项目负责人,2015-2015。
26. 科技部农业成果转化资金项目:机械化栽培高粱新品种晋杂35号示范与推广,国家级,排名第12,参与,2014-2016。
27. 科技部国家科技支撑项目:优质高粱高效生产技术研究与示范,国家级,排名第4 主要参与 2014-2016。
28. 财政部服务体系建设项目:晋中盆地酿造专用高粱示范基地建设,国家级,排名第1,项目负责人,2012-2013
29. 山西留学基金委山西省留办项目:适宜机械化栽培酿造高粱新品种选育与推广,省级,排名第2,主要参与,2012-2014。
30. 山西省科技厅山西省科技攻关项目:高淀粉酿造高粱新品种选育与产业化示范,省级,排名第4,主要参与,2006-2010。
31. 科技部国家科技支撑项目:特色杂粮生产及加工利用技术研究于开发,国家级,排名第6,主要参与,2006-2010。
32. 科技部农业成果转化资金项目:酿酒专用高粱晋杂101中试与示范,国家级,排名第3,主要参与,2008-2010。
33. 国际合作:饲草高粱BMR与PS基因分子标记及聚合育种,2008-2010。
34. 农业部产业体系:高粱现代产业体系建设,2008-2013。
35. 农业部国家谷子高粱产业技术体系:晚熟(粳)及饲草用高粱育种,国家级,排名第2,主要参与,2009-2013
36. 山西省财政支农:农田草地新品种晋草3号的示范与推广,2007-2008。
37. 山西省财政支农:优质饲草高粱新品种晋草2号的推广,2008-2009。
38. 山西省科技攻关:高粱育种新技术应用及新品种选育,2009-2011。
39. 国家科技支撑:高粱高频率无融合系选育,2006-2010。
40.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重点项目:饲草玉米优质高产栽培关键技术研究,2009-2011。
41.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育种工程:胞质利用与饲草高粱新品种选育,2006-2010。
42.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攻关项目:高消化率饲草高粱种质的创制”,2009-2011。
43.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育种工程:高消化率饲草高粱新品种选育,2011-2015。
44.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重点:饲草玉米优质、高产栽培关键技术研究 ,2009-2011。
45. 山西省科技厅山西省科技攻关项目:高产、优质、抗病高粱杂交种选育--高粱丝黑穗新生理小种研究及抗丝黑穗品种选育,省级,排名第6,主要参与,2006-2008。
46. 国家发改委高新技术:新型饲草高粱---晋草1号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国家级,排名第3,主要参与,2003-2006。
47. 国家科技部国家“863”子专题:高粱新品种选育及繁育技术研究,国家级,主要参与,2003-2005。
48. 国家科技部国家“863”子专题:高粱无融合生殖固定杂种优势研究及优质、多抗饲草新品种选育,国家级,排名第2,主要参与,2003-2005。
49. 国家科技部:新型饲草高粱晋草1号中试与示范,国家级,排名第3,主要参与,2002-2005。
50. 国家科技部国家“863”子专题:抗旱节水植物新品种筛选与利用,国家级,排名第3,主要参与,2002-2005。
51. 国家科技部国家科技攻关:利用A2细胞质选育饲用高粱,国家级,排名第6,主要参与,2001-2003。
52. 山西省财政厅、省财政支农:新型高粱A3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产业化开发,省级,排名第1,项目负责人,2003-2005。
53. 山西省科技厅、省青年基金:高粱无融合生殖表达与倍性关系研究, 省级,排名第1,项目负责人,2002-2005。
54. 山西省科技厅省攻关:051011“高产、优质、高消化率饲草高粱新品种选育”,省级,排名第1,项目负责人,2005-2007。
55. 山西省科技厅省攻关:高产、优质、多抗专用高粱新品种选育,省级,排名第3,主要参与,2001-2005。
56. 山西省留学办:高产、多抗、青贮玉米专用种选育及青刈玉米种质创制,省级,排名第3,主要参与,2004-2007。
57. 山西省财政厅、省财政支农:酿酒专用高粱新品种晋杂101的开发与转化,省级 ,排名第3 ,主要参与,2006-2007。
58. 山西省科技厅、省科技推广:新型饲草高粱晋草1号的推广,省级,排名第5,主要参与,2005-2007。
59. 山西省留学办:饲草高粱杂种优势利用及新品种选育,省级,排名第1,项目负责人,2005-2008。
60.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院育种工程:高产、优质饲草高粱新品种选育,2001-2005。
61.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院高新技术:高粱无融合生殖系选育及杂种优势固定研究,2001-2005。
62.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院育种工程:高粱主干不育系换代及专用高粱新品种选育,2001-2005。
63.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院青年基金:高粱不同胞质雄性不育性不育研究,2005-2007。
科研成果:
长期从事高粱遗传育种的科研工作,先后主持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子课题、农业部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等项目18项,参加国家863、发改委、国家科技支撑等项目20余项;在国际和国家级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10余篇,其中4篇被SCI收录;获国家专利13项;制定山西省地方标1项;审(认)定或登记品种39个;参与编写《杂交高粱遗传改良》等5部书;获山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1项,山西省农村技术承包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转化品种7个。
主持参与审(认)定酿造高粱品种晋杂13号、15号、16号、23号、23号、晋杂101、102、103、晋杂104、105、107。机械化高粱品种晋杂31号、34号、33号、汾酒粱1号、汾酒粱2号、晋杂37号、晋杂39号,审、鉴定饲草高粱晋草系列新品种10个,登记饲草高粱新品种晋牧3号、晋牧4号。 登记新品种晋早5564、晋夏2842。
1、2001年,“酿酒专用高粱新品种晋杂15、16号”获山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3。
2、2002年,“高粱新品种晋杂12号及配套栽培技术推广”获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5。
3、2002年,“早熟酿酒专用高粱高产栽培技术”,获山西省农村技术承包二等奖,排名第3。
4、2004年,“新型A3细胞质不育系SX-1A的创制及饲草高梁晋草1号的选育”获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2。
5、2006年,“10万亩青贮专用玉米高产技术承包”获山西省农村技术承包一等奖,排名第1。
6、2007年,“新型饲草高粱“晋草1号”的推广”获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5。
7、2008年,“酿酒专用高粱晋杂101选育与推广”获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2。
8、2013年,高产优质饲草高粱晋草2、3号选育与推广, 山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1。
9、2014年,“清香型白酒新产品的研发”被授予”第二届中国白酒科学技术大会优秀科技成果。
10、2015年,“酿造高粱艺机一体化高产技术承包”,山西省农村技术承包二等奖,排名第1。
11、2015年,“高淀粉酿造高粱新品种晋杂102、103、104的选育与推广”,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3。
12、饲草玉米新品种2个――“瑞德1号”、 “瑞德2号”,分别于2005年3月、2006年3月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13、谷子新品种“晋谷38号”,2005年3月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14、无融合生殖系SMA-1的发现”通过省科技厅组织的成果鉴定。
主要业绩与贡献:
1991年7月从山西大学生物系毕业分配到山西省农科院高粱所,2001年7月获山西大学生物系理学硕士学位。2004年10月赴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进行为期1年的访问学习,2010年4月付加拿大圭尓夫大学高访6个月,2016年8月赴美国农业部高访3个月。
毕业以来,一直从事高粱遗传育种、高粱无融合生殖及饲草高粱、饲草玉米的研究开发工作。现为“十三五”国家谷子高粱产业技术体系“粳型晚熟酒用高粱育种”岗位专家,山西省学术技术带头人,“酿造高粱育种及利用山西省科技创新重点团队”带头人,“高粱遗传与种质创新”山西省重点实验室杂种优势利用方向带头人,中国草学会能源草类专业委员会第一届理事会常务理事;山西省农科院高粱所分子育种研究室主任,三级研究员。
工作以来,刻苦钻研,顽强拼搏,自觉奉献。在科研实践中,善于思考,开拓创新,获得多项国际、国内领先的科研成果。参加育成国际上淀粉含量最高的酿酒高粱专用种15、16号,填补了国内空白。育成新型A3细胞质饲草高粱“晋草1号”,成果达国际领先水平。该项成果解决了我国种草养畜,快速发展畜牧业的重大难题,在国内产生较大影响。育成酿造和饲草高粱杂交种32个在全国20余个省区推广,创社会效益8亿余元。育成了高频率无融合生殖系2083,其理论水平创新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高度重视。育成的饲草高粱、饲草玉米新品种的推广为山西雁门关畜牧经济生态区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工作以来获山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1项,山西省农村技术承包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审定新品种32个,实用专利8个,制定地方标准1个,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参与编写论著5部。
两次被评为山西省农科院先进工作者,2004年荣立晋中市“五一”劳动竞赛个人一等功,同年获中国农学会第九届“东营杯”青年科技奖。2007年被评为晋中市优秀党员,2009年被评为“晋中市劳动模范”,2012、2013年连续两年被评为院科技创新模范工作者,2016年院优秀党员,2017年获得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
制定标准:
1. 杂交饲草高粱栽培技术规程. 山西省地方标准,DB14/T1116-2015,第一。
发明、实用专利:

[1]王玉斌,平俊爱,李慧明,牛皓,吕鑫,楚建强,王瑞. 一种高粱植株田间抗旱性表型综合评价方法[P]. CN111507630A,2020-08-07.
[2]平俊爱,邵林生,吕鑫,张福耀,李慧明,杜志宏,牛皓,邵强. 一种提高高粱种子发芽率的方法[P]. CN106358734B,2019-12-17.
[3]牛皓,平俊爱,杜志宏,李慧明,吕鑫,王玉斌,詹鹏杰,张福耀. 实用新型专利:一种提高高粱授粉纯度的授粉袋[P]. CN208676029U,2019-04-02.
[4]牛皓,平俊爱,杜志宏,李慧明,吕鑫,王玉斌,詹鹏杰,张福耀. 实用新型专利:用于育种的高粱穗收获剪[P]. CN208639014U,2019-03-26.
[5]王玉斌,平俊爱,杜志宏,吕鑫,牛皓,李慧明,詹鹏杰,楚坚强,王瑞,于纪珍. 实用新型专利:人工行走间苗及中耕装置[P]. CN208210605U,2018-12-11.
[6]杜志宏,平俊爱,王玉斌,吕鑫,李慧明,牛皓. 实用新型专利:一种高粱收割机分禾器[P]. CN207011280U,2018-02-16.
[7]高鹏,平俊爱,程庆军,高海燕,田承华,张俊珍. 实用新型专利:一种便携式自动收割装置[P]. CN206978060U,2018-02-09.
[8]平俊爱,张福耀,程庆军,邵林生,常玉卉,邵强,詹鹏杰,杜志宏,李慧明,吕鑫,王玉斌,牛皓,王瑞,于纪珍. 一种以不育系为轮回亲本选育A3恢复系的方法[P]. CN107517846A,2017-12-29.
[9]高鹏,平俊爱,程庆军,高海燕,田承华,张俊珍. 实用新型专利:一种便携式半自动收割装置[P]. CN206776077U,2017-12-22.
[10]李慧明,平俊爱,杜志宏,吕鑫,杨婷婷,牛皓. 实用新型专利:一种小型高粱播种机[P]. CN206196307U,2017-05-31.
[11]李燕,平俊爱,詹鹏杰. 实用新型专利:吊牌推出装置[P]. CN206125906U,2017-04-26.
[12]李燕,平俊爱,詹鹏杰. 实用新型专利:高粱手工去雄装置[P]. CN206118707U,2017-04-26.
[13]平俊爱,邵林生,吕鑫,张福耀,李慧明,杜志宏,牛皓,邵强. 国家发明专利:一种提高高粱种子发芽率的方法[P]. CN106358734A,2017-02-01.
[14]李慧明,平俊爱,杜志宏,吕鑫,杨婷婷,牛皓. 实用新型专利:电动取土器[P]. CN205224007U,2016-05-11.
[15]程庆军,张福耀,平俊爱,杜志宏,吕鑫,常玉卉,田承华,高海燕,高鹏,张俊珍,郭睿. 一种创制高粱A3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系的方法[P]. CN104521735A,2015-04-22.
[16]杨玲,董良利,白立新,柳青山,蔡清江,平俊爱,程永钢,程彦俊,李文清. 多功能高粱精量播种机[P]. CN204146011U,2015-02-11.
[17]李慧明,平俊爱,李广信,张福跃,杨婷婷,杜志宏,吕鑫,程永刚.实用新型专利: 一种手推式高粱播种器[P]. CN203984983U,2014-12-10.
[18]平俊爱,张福耀,杜志宏,程庆军,董良利,吕鑫,郭建文,常玉卉,邵林生,李慧明,杨婷婷. 一种全株青贮玉米杂交种的选育方法[P]. CN104106463A,2014-10-22.
[19]平俊爱,邵林生,闫建宾,王瑞钢,王俊花,杜志宏,吕鑫,李慧明,程永钢,杨婷婷,庞旭,梁海英,张雪彪,程彦俊. 实用新型专利:一种发芽培养箱[P]. CN203399495U,2014-01-22.
[20]张福跃,平俊爱,程庆军,杜志宏,吕鑫,李慧明,杨婷婷. 一种高粱A3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选育方法[P]. CN103461091A,2013-12-25.
一种提高高粱授粉纯度的授粉袋 用于育种的高粱穗收获剪
人工行走间苗及中耕装置 一种便携式半自动收割装置
一种便携式收割装置 一种高粱收割机分禾器
论文专著:

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参与编写论著五部。
出版专著:
1、《中国酿造高粱遗传改良与加工利用》,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04,参编;
2、《杂交高粱遗传改良》,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5.01,参编;
3、《农作物杂种优势》,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1.10,参编;
4、《甜高粱》,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8.04,参编。.
发表部分英文论文:
[1] Population genomic and genome-wide association analysis of lignin ontent in a global collection of 206 forage sorghum accessions., Mol Breeding (2020) 40: 73. (SCI)通讯作者.
[2]Germination of sorghum grain results in significant changes in paste and texture properties,Journal of Texture Studies,2017,3(6):1233-1238.
[3]Identification of a New Race of Sporisorium reilianum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Reaction of Sorghum Lines to Fours Races of the Head Smut Pathogen. J Phytopathol. 2011, 159 (5) :342–346.
[4]QTL analysis of ergot resistance in sorghum D. K. Parh D. R. Jordan E. A. B. Aitken E. S. Mace P. Jun-ai C. L. McIntyre I. D. Godwi. 《Theor Appl Genet》2008.
[5]Evidence for apomixis and its inheritance in sorghum line, SSA-1, publish in ISMN 46,2005[6]Performance of One Newly Developed Forage Variety Jincao 1[Sorghum bicolor (L.) Moench ×Sorghum sudanense(Piper) Stapf. ] in China Publish in 《Asian Journal of Plant Sciences》2005,4(5):527-529.
发表中文期刊论文:
[1]楚建强,平俊爱,张福耀,牛皓,王玉斌,王瑞,吕鑫.雁门关畜牧生态区青贮玉米绿色生产标准化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22(10):16-18.
[2]张福耀,平俊爱.高粱的起源、驯化与传播[J].陕西农业科学,2022,68(04):82-87.
[3]樊芳芳,焦晓燕,刘佳琪,郭珺,王劲松,武爱莲,白文斌,平俊爱.高粱、玉米残体的腐解特征及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J].华北农学报,2022,37(01):147-157.
[4]王玉斌,牛皓,吕鑫,楚建强,王瑞,李慧明,平俊爱.旱敏感型与耐旱型高粱材料对干旱胁迫反应的转录组差异分析[J/OL].分子植物育种:1-20[2022-06-02].http://kns.cnki.net/kcms/detail/46.1068.S.20210916.0959.006.html
[5]张建华,白文斌,张一中,曹昌林,郭瑞峰,平俊爱,郝佳丽.烟嘧磺隆残留对下茬作物高粱生长发育及生理代谢的影响[J].农药,2021,60(09):663-667+673.DOI:10.16820/j.cnki.1006-0413.2021.09.010.
[6]董萍,平俊爱,王玉斌,吕鑫,牛皓,楚建强,王瑞.机械化酿造高粱新品种晋杂108的选育及栽培技术[J].陕西农业科学,2021,67(07):85-87.
[7]王玉斌,平俊爱,李慧明,牛皓,吕鑫,楚建强.高粱耐瘠薄品种的鉴定与分类[J].安徽农业科学,2020,48(23):61-64.
[8]吕鑫,平俊爱,李慧明,牛皓,王玉斌,王瑞,楚建强,詹鹏杰.不同类型饲草高粱产量、农艺和品质性状间的相关性及聚类分析[J].山西农业科学,2020,48(11):1724-1729.
[9]王瑞,平俊爱,张福耀,李慧明,王玉斌,楚建强,杨芳,詹鹏杰.雁门关畜牧生态区青贮玉米品种鉴选与评价[J].山西农业科学,2020,48(11):1733-1736.
[10]王瑞,平俊爱,张福耀,詹鹏杰,楚建强.高粱育种资源耐瘠性鉴定及评价[J].作物杂志,2020(06):30-37.DOI:10.16035/j.issn.1001-7283.2020.06.005.
[11]吕鑫,平俊爱,李慧明,牛皓,王玉斌,王瑞,楚建强,詹鹏杰.青贮型饲草高粱晋牧4号的选育及其特性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20(20):188-191.
[12]牛皓,平俊爱,王玉斌,张福耀,吕鑫,李慧明,楚建强.基于SSR的光敏型饲草高粱分子辅助育种体系[J].中国农业科学,2020,53(14):2795-2803. 通讯作者.
[13]平俊爱,张福耀,王玉斌,牛皓,詹鹏杰,楚建强,吕鑫,李慧明.早熟酿造高粱晋早5564的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J].中国种业,2020(07):65-66.DOI:10.19462/j.cnki.1671-895x.2020.07.023.
[14]王玉斌,平俊爱,牛皓,吕鑫,李慧明,楚建强.不同覆膜材料下旱地种植对高粱产量性状的影响[J].陕西农业科学,2020,66(06):4-6.
[15]王玉斌,平俊爱,牛皓,楚建强,杜志宏,吕鑫,李慧明,张福耀.粒用高粱种质中后期抗旱性鉴定筛选与分类指标评价[J].中国农业科学,2019,52(22):4039-4052. 通讯作者.
[16]詹鹏杰,平俊爱,楚建强,李燕.不同种植环境和密度对机械化栽培高粱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J].山西农业科学,2019,47(10):1783-1788+1814.
[17]吕鑫,平俊爱,杜志宏,李惠明,牛皓,王玉斌,张福耀.不同施肥量和种植密度对高丹草‘晋草4号’农艺性状和光合指数的影响[J].农学学报,2019,9(09):55-60.
[18]张福耀,平俊爱,赵威军.中国酿造高粱品质遗传改良研究进展[J].农学学报,2019,9(03):21-25.
[19]王瑞,凌亮,詹鹏杰,于纪珍,楚建强,平俊爱,张福耀.控制高粱分蘖与主茎株高一致性的基因定位[J].作物学报,2019,45(06):829-838. 通讯作者
[20]李燕,詹鹏杰,平俊爱.浅谈山西省高粱产业发展趋势及对策[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9(02):47-49.
[21]杜志宏,平俊爱,吕鑫,李慧明,牛皓,王玉斌.饲草高粱杂交种晋草9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J].中国种业,2019(01):72-74.DOI:10.19462/j.cnki.1671-895x.20181226.027.
[22]牛皓,平俊爱,张福耀,吕鑫,杜志宏,李慧明,王玉斌.基于SSR的高粱光敏特性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8,46(35):97-99.DOI:10.13989/j.cnki.0517-6611.2018.35.029.
[23]平俊爱,谢国强,张福耀,何余湧,吴志勇,王荣民,吕鑫,杜志宏,李慧明,牛皓,王玉斌.晋牧1号在南方红壤区的产草量·营养价值及饲养效果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8,46(35):94-96+168.DOI:10.13989/j.cnki.0517-6611.2018.35.028.
[24]牛皓,平俊爱,张福耀,杜志宏,李慧明,吕鑫.高粱杂交种晋杂37号及配套技术[J].中国种业,2018(09):92-93.DOI:10.19462/j.cnki.1671-895x.20180829.033.
[25]刘鹏,武爱莲,王劲松,南江宽,董二伟,焦晓燕,平俊爱,白文斌.不同基因型高粱的氮效率及对低氮胁迫的生理响应[J].中国农业科学,2018,51(16):3074-3083.
[26]刘鹏,武爱莲,王劲松,南江宽,董二伟,焦晓燕,平俊爱.不同基因型高粱的磷效率和磷素转运特性研究[J].山西农业科学,2018,46(03):344-349.
[27]王玉斌,平俊爱,杜志宏,吕鑫,李慧明,牛皓,张福耀.新型饲草高粱晋草8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J].中国种业,2018(01):72-73.DOI:10.19462/j.cnki.1671-895x.20180108.014.
[28]平俊爱,张福耀,牛皓,杨慧勇,吕鑫,杜志宏,李慧明,王玉斌.基于SSR标记的饲草高粱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J].分子植物育种,2018,16(14):4663-4670.DOI:10.13271/j.mpb.016.004663.
[29]于纪珍,王瑞,詹鹏杰,平俊爱,张福耀.中国主要高粱杂交种农艺及品质性状多样性分析[J].作物杂志,2017(05):49-54.DOI:10.16035/j.issn.1001-7283.2017.05.009.
[30]杜志宏,平俊爱,吕鑫,李慧明,牛皓,王玉斌.高粱机械化种植品种选择及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农业工程技术,2017,37(23):52-54.DOI:10.16815/j.cnki.11-5436/s.2017.23.040.
[31]牛皓,平俊爱,张福耀,杜志宏,李慧明,吕鑫.适宜机械化种植的高粱品种晋杂39号的选育[J].中国种业,2017(05):63-64.DOI:10.19462/j.cnki.1671-895x.20170424.027.
[32]高鹏,程庆军,田承华,高海燕,张俊珍,史丽娟,平俊爱.高粱籽粒品质性状杂种优势及相关分析[J].农学学报,2017,7(02):6-10.
[33]王花云,张福耀,平俊爱,詹鹏杰,王瑞,杨慧勇,于纪珍,赵文博.酿造用高粱晋杂107的选育及栽培技术[J].山西农业科学,2017,45(01):10-12+16.
[34]赵文博,张福耀,詹鹏杰,平俊爱,杨慧勇,王华云,王瑞,于纪珍.高产、优质酿造高粱新品种汾酒粱2号的选育[J].山西农业科学,2016,44(12):1755-1757.
[35]詹鹏杰,平俊爱,王瑞,于纪珍,楚建强,李燕.海南南繁育种时高粱当日授粉时间的选择[J].安徽农学通报,2016,22(17):39+44.DOI: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16.17.016.
[36]杜志宏,张福耀,平俊爱,吕鑫,李慧明,牛皓.高粱艺机一体化高产机械化轻简栽培技术[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6(08):62-64.
[37]杜志宏,张福耀,平俊爱,吕鑫,李慧明,牛皓.专用酿造高粱新品种晋杂31号的特征特性及配套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6(14):39-40.
[38]吕鑫,平俊爱,张福耀,杜志宏,李慧明,杨婷婷,牛皓,姚琳.新选饲草高粱恢复系农艺性状配合力效应分析[J].草业科学,2016,33(07):1361-1366.
[39]赵红年,曹晋宜,平俊爱,王保军,惠美星.不同高粱品种对老陈醋品质的影响研究[J].中国酿造,2016,35(06):46-49.
[40]李慧明,段宏凯,平俊爱,李爱军,李卫东,杜志宏,吕鑫.不同化控剂处理下玉米穗部性状与产量的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6,32(09):52-57.
[41]平俊爱,张福耀,杜志宏,吕鑫,李慧明,杨婷婷,牛皓,姚琳.‘晋牧1号’高丹草的选育及其特征特性研究[J].草地学报,2015,23(06):1233-1238.
[42]杨婷婷,平俊爱,张福耀,杜志宏,吕鑫,李慧明.高粱杂交种晋杂31号选育报告[J].现代农业科技,2015(18):47-48.
[43]李慧明,平俊爱,张福耀,杜志宏,吕鑫,杨婷婷.密度和复合肥对饲用玉米‘瑞德2号’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农学学报,2015,5(09):31-35.
[44]李慧明,李霞,平俊爱,杜志宏,张福耀.我国高粱机械化发展前景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5(14):45-46+48.
[45]于纪珍,平俊爱,张福耀,杜志宏,吕鑫,李慧明,杨婷婷.适宜机械化栽培高粱品种晋杂33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J].山西农业科学,2015,43(05):518-520.
[46]杜志宏,张福耀,平俊爱,吕鑫,李慧明,杨婷婷.高粱产业机械化发展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14(24):87-88.
[47]景小兰,柳青山,平俊爱,程庆军,白文斌,张福跃.山西省高粱产业发展趋势与对策[J].山西农业科学,2014,42(06):621-624.
[48]杨婷婷,平俊爱,杜志宏,吕鑫,李慧明.施氮量对不同牧草高粱品种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J].农业科技通讯,2014(02):54-56.
[49]平俊爱,张福耀,杜志宏,吕鑫,李慧明,杨婷婷.机械化栽培高粱新品种晋杂34号的选育[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4(01):56-57.
[50]平俊爱,张福耀,杜志宏,吕鑫,李慧明,杨婷婷.饲草高粱部分不育系和恢复系的聚类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4,30(02):50-54.
[51]张福耀,平俊爱,吕慧卿.小杂粮产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3(11):98-99.
[52]平俊爱,张福耀,杜志宏,吕鑫,李慧明,杨婷婷.高丹草新品种晋草7号选育报告[J].甘肃农业科技,2013(10):5-7.
[53]吕鑫,张福耀,平俊爱,杜志宏,李慧明,田兆祥,杨婷婷,乔婧.25个饲草高粱恢复系主要农艺性状及其抗旱性的相关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3,29(29):6-13.
[54]白文斌,张福跃,焦晓燕,董良利,柳青山,平俊爱.中国高粱产业工程技术研究的定位思考[J].中国农学通报,2013,29(11):107-110.
[55]郑普山,平俊爱,郝保平,冯悦晨,王立志,张延芳.盐碱地青贮玉米瑞德2号高产栽培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2(06):99-100.
[56]杜志宏,张福耀,平俊爱,吕鑫,李慧明,田兆祥,杨婷婷.31个玉米自交系主要农艺性状与其抗旱性的相关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2(21):11-15+17.
[57]张福耀,平俊爱.高粱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2(20):19-21.
[58]吕鑫,张福耀,平俊爱,杜志宏,李惠明,杨婷婷,田兆祥.不同品种(系)饲草高粱国家区域试验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2(09):350-353.
[59]周忠宇,董良利,平俊爱.高丹草的特性及生产管理技术[J].山西农业科学,2012,40(02):123-125.
[60]杜志宏,张福耀,平俊爱,吕鑫,李慧明,田兆祥,杨婷婷.13个玉米杂交种主要农艺性状与其抗旱性的相关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1,27(18):57-63.
[61]李慧明,平俊爱,张福耀,杜志宏,吕鑫.关于青贮饲料玉米栽培的几个问题[J].吉林农业,2011(03):139-140+142.
[62]平俊爱,张福耀,吕鑫,杜志宏,李慧明,田兆祥,杨婷婷.DNA分子标记技术及其在高粱育种中的应用[J].中国农学通报,2011,27(05):33-39.
[63]吕鑫,张福耀,平俊爱,杜志宏,李惠明,杨婷婷,田兆祥.利用EMS化学诱变高粱无融合生殖系的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0,26(22):160-164.
[64]平俊爱,范颖.新型饲草高粱品种——晋草3号[J].村委主任,2010(21):54-55.
[65]平俊爱,张福耀,杜志宏,吕鑫,李慧明.大力推广青贮玉米种植 促进山西畜牧业可持续发展[J].中国种业,2010(10):13-15.DOI:10.19462/j.cnki.1671-895x.2010.10.004.
[66]吕鑫,张福耀,平俊爱,杜志宏,李慧明.高粱主干恢复系主要农艺经济性状配合力分析[J].杂粮作物,2010,30(04):265-268.
[67]杜志宏,张福耀,平俊爱,郭建文,吕鑫.我国青贮玉米育种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J].山西农业科学,2010,38(02):85-87+70.
[68]程庆军,张福耀,李团银,柳青山,杜志宏,平俊爱,侯爱斌.抗丝黑穗病、抗败育高粱A_2细胞质雄性不育系A_2Sx3197的选育[J].作物学报,2010,36(01):68-75.
[69]平俊爱,张福耀,程庆军,杜志宏,吕鑫.饲草高粱区域试验新杂交种综合评价[J].中国农学通报,2009,25(21):97-101.
[70]平俊爱,张福耀,吕鑫,杜志宏,郭建文.新型饲草高粱晋草5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J].作物杂志,2009(05):115.
[71]吕鑫,张福耀,平俊爱,杜志宏,郭建文.新型饲草高粱晋草4号的选育[J].种子,2009,28(09):93-94.DOI:10.16590/j.cnki.1001-4705.2009.09.049.
[72]张福耀,平俊爱,王瑞.褐色中脉bmr高粱研究与利用进展[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9,11(02):30-33.
[73]平俊爱,张福耀,吕鑫,杜志宏,郭建文,王金转.高粱无融合生殖研究进展[J].山西农业科学,2009,36(01):81-84.
[74]平俊爱,张福耀,吕鑫,杜志宏,郭建文.稳定性参数法在饲草高粱区试中的应用[J].作物杂志,2008(02):30-32.
[75]平俊爱.饲草高粱杂交种晋草2号[J].农家科技,2008(03):8.
[76]平俊爱,张福耀,吕鑫,杜志宏,郭建文.不同饲草高粱杂交种产草量和品质分析[J].中国种业,2008(01):45-46.DOI:10.19462/j.cnki.1671-895x.2008.01.025.
[77]张福耀,平俊爱,杜志宏,程庆军.饲草高粱新品种晋草3号[J].作物研究,2007(03):402-403.DOI:10.16848/j.cnki.issn.1001-5280.2007.03.123.
[78]平俊爱,张福耀,程庆军,杜志宏,吕鑫.高粱新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A_3SX-1A选育及其应用[J].中国农学通报,2007(09):221-225.
[79]平俊爱,张福耀,杜志宏,程庆军,吕鑫,常玉卉.饲草高粱杂交种晋草2号的选育[J].作物杂志,2007(01):66-67.
[80]平俊爱,张福耀,杜志宏,程庆军,吕鑫,常玉卉.新型饲草高粱杂交种晋草3号选育报告[J].杂粮作物,2007(01):15-16.
[81]杜志宏,张福耀,程庆军,平俊爱,吕鑫,郭建文,常玉卉.青贮玉米瑞德1号选育报告[J].杂粮作物,2006(06):386-387.
[82]杜志宏,张福耀,平俊爱,郭建文,吕鑫,程庆军.青贮玉米瑞德2号选育及栽培要点[J].农业科技通讯,2006(10):19.
[83]董良利,平俊爱,张福耀,程庆军,杜志宏,吕鑫.抗旱、节水高粱新品种晋杂101的选育[J].作物杂志,2006(04):48-49+74.
[84]张福耀,赵威军,平俊爱.高能作物——甜高粱[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6(01):14-17.
[85]张福耀,平俊爱,程庆军,杜志宏,吕鑫,常玉卉.高粱A3细胞质雄性不育系SX-1A的培育与饲草高粱晋草1号的选育[J].中国畜禽种业,2005(11):39-41.
[86]张福耀,平俊爱,杜志宏,程庆军,侯爱斌,吕鑫.山西高平高粱丝黑穗病菌致病力研究[J].植物病理学报,2005(05):475-477.DOI:10.13926/j.cnki.apps.2005.05.018.
[87]张福耀,平俊爱,程庆军,杜志宏,吕鑫,常玉卉.新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A_3 SX-1A的创制与饲草高粱晋草1号的选育[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5(05):13-16.
[88]张福耀,程庆军,平俊爱,杜志宏.调产中的优势草种——草高粱[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05(09):10.
[89]程庆军,张福耀,平俊爱,杜志宏.高粱异胞质雄性不育研究进展与展望[J].杂粮作物,2005(01):14-18.
[90]张福耀,程庆军,平俊爱,杜志宏.调产中的优势草种—草高粱[J].山西农业,2004(10):39-40.
[91]平俊爱,张福耀,崔贵梅,程庆军,杜志宏,张义贤.高粱无融合生殖系2083自主结实特性及胚胎学研究[J].作物学报,2004(07):714-718+739.
[92]平俊爱,张福耀,程庆军,杜志宏.新型饲草高粱“晋草1号”的选育与栽培管理简介[J].草业科学,2004(05):47-48.
[93]平俊爱,程庆军,杜志宏,张福耀.高粱杂交种晋杂16[J].中国种业,2002(06):52.DOI:10.19462/j.cnki.1671-895x.2002.06.044.
[94]平俊爱,张福耀,程庆军,杜志宏,牛天堂,邢青华.离子注入在高粱育种上的应用研究初报[J].山西农业科学,2002(02):31-33.
[95]平俊爱,程庆军,杜志宏,张福耀.早熟高粱晋杂15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J].作物杂志,2002(02):31.
[96]程庆军,张福耀,平俊爱,杜志宏,王立新.高粱雄性不育系与恢复系在育种和生产中的应用[J].杂粮作物,2001(06):12-15.
[97]程庆军,张福耀,平俊爱,杜志宏,王立新.高粱杂交草的特点及其栽培技术[J].作物杂志,2001(03):34-35.
[98]程庆军,平俊爱,杜志宏,张福耀,李团银,柳青山.高粱杂交种晋杂12的特点及高产栽培技术[J].作物杂志,2000(06):23-24.DOI:10.16035/j.issn.1001-7283.2000.06.015.
[99]杜志宏,程庆军,平俊爱,张文莲.早熟酿酒专用高粱新品种晋杂16[J].农村.农业.农民,2000(12):14.
[100]李露萍 ,平俊爱.两个特色高粱新品种[J].农村百事通,2000(19):20.DOI:10.19433/j.cnki.1006-9119.2000.19.027.
[101]王和平,张福耀,程庆军,平俊爱,杜志宏,郭玉兰,王晋中.高粱—苏丹草杂交草的研究与利用[J].杂粮作物,2000(04):20-23.
[102]平俊爱,张福耀,程庆军,杜志宏.高粱无融合生殖研究进展[J].作物杂志,2000(04):6.DOI:10.16035/j.issn.1001-7283.2000.04.004.
[103]平俊爱,程庆军,杜志宏.高粱新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A2V4A[J].中国种业,2000(04):47.DOI:10.19462/j.cnki.1671-895x.2000.04.033.
[104]张福耀,平俊爱,程庆军,杜志宏,牛天堂.无融合生殖研究及其在高粱育种中的应用前景[J].杂粮作物,2000(03):3-6.
[105]平俊爱,程庆军,杜志宏.早熟酿酒高粱新品种晋杂15[J].中国种业,2000(03):51.DOI:10.19462/j.cnki.1671-895x.2000.03.040.
[106]程庆军,平俊爱,杜志宏,张福耀.高粱晋杂15的选育[J].作物杂志,1999(06):17-18.
[107]杜志宏,程庆军,平俊爱,张文莲.早熟酿酒专用高粱新品种晋杂16[J].现代农业,1999(12):13.DOI:10.14070/j.cnki.15-1098.1999.12.012.
[108]杜志宏,程庆军,平俊爱,张文莲.早熟酿酒专用高粱新品种晋杂16[J].作物杂志,1999(05):35.
[109]平俊爱,张福耀,程庆军,杜志宏.高粱新品种晋杂16选育报告[J].甘肃农业科技,1999(02):16-17.
[110]平俊爱,张福耀,程庆军,杜志宏.高粱耐盐性鉴定及其应用[J].山西农业科学,1998(02):12-14.
[111]张福耀,孟春刚,阎喜梅,郑晋波,平俊爱,王立新,韦耀明,牛天堂,吴树彪.高粱SSA-1无融合生殖特性及其遗传分析[J].作物学报,1997(01):89-94.
[112]张福耀,牛天堂,韦耀明,孟存刚,阎喜梅,平俊爱,王立新.高粱非买罗细胞质A2,A3,A4,A5,A6,9E雄性不育系研究[J].山西农业科学,1996(03):3-6.
[113]张义贤,上官铁梁,平俊爱,王桂花.山西产9种野生植物的染色体观察[J].广西植物,1993(02):159-163.
发表会议论文:
[1]平俊爱,张福耀,杜志宏,吕鑫,李慧明,杨婷婷,牛皓,姚琳. 晋牧1号高丹草的选育研究[C]. 能源草产业发展战略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14:31-39.
[2]张福耀,程庆军,平俊爱,杜志宏. 种植结构调整中的优势草种——饲草高粱[C]. 21世纪作物科技与生产发展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2002: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