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
[1]段晓峰, 杨自辉, 郭树江, 张雯, 马雍凯. 一种环保型沙漠治理用植物培育箱[P]. 甘肃省: CN215683633U, 2022-02-01.
[2]杨自辉, 王强强, 郭树江, 王多泽, 杨建功, 罗志河, 娄志平. 一种嵌在沙漠上的槽式敞口沙袋沙障[P]. 甘肃省: CN210263004U, 2020-04-07.
[3]李易珺, 杨自辉, 郭树江, 张逸君. 一种沙漠土壤绿化浇灌装置[P]. 甘肃省: CN210054137U, 2020-02-14.
[4]李易珺, 杨自辉, 郭树江, 张逸君. 一种沙漠种植土壤检测装置[P]. 甘肃省: CN209784345U, 2019-12-13.
[5]张锦春, 杨自辉, 魏金萍. 一种用于蒸渗仪组运行环境保护系统[P]. 甘肃: CN206594496U, 2017-10-27.
[6]詹科杰, 刘世增, 方峨天, 杨自辉, 唐进年, 周兰萍. 地表土壤易风蚀颗粒物采样器[P]. 甘肃: CN205352733U, 2016-06-29.
[7]詹科杰, 刘世增, 杨自辉, 方峨天, 周兰萍. 倾斜式路基导沙墙[P]. 甘肃: CN204825680U, 2015-12-02.
[8]方峨天, 杨自辉, 郭树江, 王强强, 詹科杰, 张剑挥, 张锦春. 片状自适应尼龙沙障[P]. 甘肃: CN204551423U, 2015-08-12.
[9]唐进年, 王强强, 张大彪, 杨自辉, 刘世增, 方峨天, 娄志平, 张应昌. 一种双工位地面沟式铺膜机[P]. 甘肃: CN204252110U, 2015-04-08.
[10]方峨天, 杨自辉, 张剑挥, 郭树江, 詹科杰, 王强强, 王多泽, 张锦春. 沙石质建筑垃圾砾石固沙结构[P]. 甘肃: CN204212141U, 2015-03-18.
[11]方峨天, 张德魁, 杨自辉, 郭树江, 张剑挥, 王强强, 詹科杰, 张锦春, 王多泽, 张大彪. 筛分式粘土固沙种草机[P]. 甘肃: CN204104327U, 2015-01-21.
[12]方峨天, 张剑挥, 杨自辉, 郭树江, 王强强, 詹科杰, 张锦春, 王多泽. 尼龙网沙障[P]. 甘肃: CN204023544U, 2014-12-17.
[13]詹科杰, 刘世增, 周兰萍, 刘虎俊, 方峨天, 杨自辉. 草基高立式向日葵秸秆沙障[P]. 甘肃: CN203924031U, 2014-11-05.
[14]赵明, 方峨天, 张锦春, 张应昌, 詹科杰, 杨自辉, 常兆丰. 风向跟踪滤袋式沙尘水平通量仪[P]. 甘肃: CN200956008, 2007-10-03.
发明专利授权:
[1]张锦春, 杨自辉, 李昌龙, 魏金萍, 李世伟. 一种蒸渗仪渗漏水点滴计量控制装置[P]. 甘肃省: CN106919191B, 2023-09-29.
[2]詹科杰, 刘世增, 杨自辉, 方峨天, 周兰萍. 倾斜式路基导沙墙[P]. 甘肃省: CN105019368B, 2017-03-01.
[3]方峨天, 杨自辉, 张剑挥, 郭树江, 詹科杰, 王强强, 王多泽, 张锦春. 沙石质建筑垃圾砾石固沙结构及其制作方法[P]. 甘肃省: CN104328779B, 2016-09-28.
[4]詹科杰, 刘世增, 周兰萍, 方峨天, 杨自辉, 王多泽, 张剑挥, 王强强, 郭树江. 多风向风沙流流量实时监测仪[P]. 甘肃省: CN103575929B, 2016-09-14.
[5]唐进年, 王强强, 张大彪, 杨自辉, 刘世增, 方峨天, 娄志平, 张应昌. 一种双工位网膜沙障铺设机[P]. 甘肃省: CN104234028B, 2016-08-24.
[6]詹科杰, 刘世增, 周兰萍, 杨自辉, 方峨天, 王多泽, 张剑挥, 王强强, 郭树江. 双向沙尘垂直通量采集仪[P]. 甘肃省: CN103575497B, 2016-03-30.
[7]方峨天, 张德魁, 杨自辉, 郭树江, 张剑挥, 王强强, 詹科杰, 张锦春, 王多泽, 张大彪. 筛分式粘土固沙种草机[P]. 甘肃省: CN104285552B, 2016-03-23.
[8]赵明, 詹科杰, 方峨天, 张应昌, 张锦春, 杨自辉, 常兆丰. 灯芯式垂直沙尘湿收集仪[P]. 甘肃省: CN101000381B, 2011-09-21.
[9]赵明, 方峨天, 张锦春, 张应昌, 詹科杰, 杨自辉, 常兆丰. 风向跟踪滤袋式沙尘水平通量仪[P]. 甘肃省: CN1932477B, 2011-09-14.
[10]赵明, 方峨天, 詹科杰, 张应昌, 张锦春, 常兆丰, 杨自辉. 全自动地下水恒位补偿蒸渗仪[P]. 甘肃省: CN1945318B, 2010-09-15.
[11]赵明, 方峨天, 詹科杰, 张应昌, 张锦春, 杨自辉, 常兆丰. 沙尘暴沙尘气溶胶浓度实时监测仪[P]. 甘肃省: CN100578194C, 2010-01-06.
[12]赵明, 张应昌, 张锦春, 詹科杰, 方峨天, 常兆丰, 杨自辉. 风沙流流量监测仪[P]. 甘肃省: CN100447548C, 2008-12-31.
论文专著:

出版专著:
[1]王继和,杨自辉,等.甘肃盐碱地治理,兰州大学出版社,2000年。
[2]赵明,杨自辉,郭树江,等.中国生态系统定位观测与研究数据集-草地与荒漠生态系统卷·甘肃民勤站(1961-2006).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年8月。
[3] 徐先英,马全林,杨自辉,等.甘肃治沙研究60年.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年8月。
[4] 杨自辉,郭树江,等.中国生态系统定位观测与研究数据集﹒草地与荒漠生态系统﹒甘肃民勤站(2007-2015).中国农业出版社,2023年9月
发表中文期刊论文:
[1] 李易珺, 郭树江, 杨自辉. 盐、干旱胁迫对沙蒿种子萌发与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J]. 草原与草坪, 2023, 43 (05): 113-119.
[2] 王强强, 杨自辉, 郭树江, 张剑挥, 王多泽. 灌水量对民勤干旱沙区骏枣生长和产量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 (09): 71-74.
[3] 闫沛迎, 屈建军, 杨自辉, 肖建华, 唐进年. 不同生物气候区生物土壤结皮蓝藻物种多样性[J]. 中国沙漠, 2022, 42 (02): 85-94.
[4] 薛文瑞, 杨自辉, 张永, 郭树江, 王强强, 张剑挥. 民勤荒漠绿洲植被覆盖对地下水和降水变化的响应[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 (08): 102-109.
[5] 郭树江, 杨自辉, 王强强, 王多泽, 王飞, 樊宝丽, 张逸君, 李易珺, 安富博. 石羊河流域下游干涸湖底不同下垫面的风沙流输沙通量[J]. 林业科学, 2021, 57 (12): 13-21.
[6] 王强强, 杨自辉, 郭树江, 张剑挥, 王多泽. 民勤绿洲红枣经济林生态效益分析[J]. 中国水土保持, 2021, (04): 66-68.
[7] 郭树江, 杨自辉, 王强强, 王多泽, 王飞, 安富博, 张逸君, 李易珺, 王明国. 青土湖干涸湖底风沙流结构及输沙粒径特征[J]. 生态学杂志, 2021, 40 (04): 1166-1176.
[8] 郭树江, 杨自辉, 王强强, 王多泽, 王飞, 樊宝丽, 张逸君, 李易珺, 王明国. 青土湖干涸湖底风沙区植被特征与地表输沙量关系[J]. 水土保持研究, 2021, 28 (01): 19-24.
[9] 李易珺, 杨自辉, 郭树江, 王强强, 王多泽, 王飞. 青土湖干涸湖底2种典型固沙植物群落土壤粒径分布分形特征与养分关系研究[J].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20, 35 (05): 62-67.
[10] 卢琦, 李永华, 崔向慧, 杨自辉, 马全林, 辛智鸣, 罗凤敏, 郝玉光. 中国荒漠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网络的建设与发展[J].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20, 35 (06): 779-793.
[11] 王强强, 唐进年, 杨自辉, 张大彪, 郭树江, 张剑挥, 张莹花. 不同配置固沙林的防风阻沙效果[J].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20, 35 (03): 177-184.
[12] 郭树江, 杨自辉, 王多泽, 王强强, 詹科杰, 张剑挥, 张大彪. 民勤绿洲-荒漠过渡带土壤粒径分形特征研究[J]. 中国水土保持, 2018, (10): 53-56+68.
[13] 张逸君, 焦健, 杨自辉, 张大彪. 50年民勤西沙窝蒸发量与主要气象因子变化关系研究[J]. 甘肃林业科技, 2018, 43 (03): 23-27.
[14] 张永, 杨自辉, 郭树江, 王强强, 詹科杰, 张剑挥, 魏怀东. 基于遥感分析20年来民勤绿洲防护林带植被变化研究[J]. 草业学报, 2018, 27 (07): 14-24.
[15] 张永, 杨自辉, 王立, 康颖. 石羊河中游生长季植被覆盖对气候的响应[J]. 干旱区研究, 2018, 35 (03): 662-668.
[16] 张永, 杨自辉, 王立, 魏怀东, 惠晓雅, 张剑挥, 王强强, 郭树江, 詹科杰. 基于遥感分析13年来石羊河上游山区植被变化研究[J]. 草业学报, 2017, 26 (11): 12-21.
[17] 王强强, 唐进年, 杨自辉, 张剑挥, 郭树江. 埋嵌式塑料网带状沙障的固沙效应及其应用前景[J]. 中国水土保持, 2017, (04): 35-38+69.
[18] 席军强, 赵翠莲, 杨自辉, 郭树江, 王强强, 张剑挥. 荒漠绿洲过渡带白刺灌丛沙堆土壤水分空间分布及入渗特征[J]. 草业学报, 2016, 25 (11): 15-24.
[19] 郭树江, 杨自辉, 王多泽, 王强强, 张剑挥, 张大彪, 詹科杰, 李易珺. 石羊河流域下游青土湖近地层风尘分布特征[J]. 干旱区地理, 2016, 39 (06): 1255-1262.
[20] 张剑挥, 方峨天, 杨自辉, 王强强, 郭树江, 王多泽, 詹科杰, 李易珺. 沙石质建筑垃圾不同覆盖方式防风固沙效益[J]. 中国沙漠, 2016, 36 (05): 1247-1251.
[21] 席军强, 杨自辉, 郭树江, 王强强, 张剑挥, 王多泽. 民勤绿洲-沙漠过渡带土壤微生物数量特征[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5, 29 (07): 116-121.
[22] 席军强, 杨自辉, 郭树江, 王强强, 张剑挥, 王多泽. 不同类型白刺沙丘土壤理化性状与微生物相关性研究[J]. 草业学报, 2015, 24 (06): 64-74.
[23] 席军强, 杨自辉, 郭树江, 王强强, 张剑挥, 王多泽. 人工梭梭林对沙地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的影响[J]. 草业学报, 2015, 24 (05): 44-52.
[24] 郭树江, 方峨天, 杨自辉, 王强强, 王多泽, 张剑挥. 民勤荒漠绿洲过渡带退化梭梭滴灌恢复试验研究[J]. 防护林科技, 2015, (02): 4-6.
[25] 郭树江, 李毅, 杨自辉, 樊宝丽, 李得禄, 李菁菁. 民勤绿洲边缘区不同生境沙拐枣的种群特征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14, 30 (31): 28-32.
[26] 王月, 李程, 李爱德, 杨自辉, 张清涛, 梁晓健, 邱国玉. 白刺沙堆退化与土壤水分的关系[J]. 生态学报, 2015, 35 (05): 1407-1421.
[27] 许强, 杨自辉, 郭树江, 王强强. 梭梭不同生长阶段的枝系构型特征[J].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3, 28 (04): 50-54.
[28] 李得禄, 王辉, 杨自辉, 李亚, 朱国庆, 胡小柯. 民勤霸王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特征研究[J]. 水土保持研究, 2013, 20 (03): 196-200+205.
[29] 段娇娇, 杨自辉, 康建军, 于建龙, 王锁民. 钠硅互作提高白刺抗旱性的研究[J]. 草业学报, 2013, 22 (02): 203-210.
[30] 满多清, 刘世增, 杨自辉, 马全林, Umar Danladi Dahiru, 孙国军, 徐新文. 尼日利亚农林业发展与荒漠化防治探析[J]. 世界林业研究, 2013, 26 (02): 82-87.
[31] 李易珺, 杨自辉, 满多清, 郭树江, 刘瑞, 杜鹃, 王继卿. 天祝县天然草地退化成因及对策分析[J]. 草业科学, 2012, 29 (11): 1678-1683.
[32] 康建军, 王锁民, 杨自辉. 钠、硅及钠硅互作提高梭梭抗旱性的研究[J]. 中国沙漠, 2012, 32 (03): 793-800.
[33] 郭春秀, 刘世增, 杨自辉, 刘虎俊, 李银科, 刘淑娟, 张莹花, 韩富贵. 石羊河中下游河岸植被的结构及其功能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11, 27 (28): 115-120.
[34] 郭树江, 杨自辉, 王多泽, 李得禄, 李爱德, 詹科杰, 王强强. 民勤绿洲一荒漠过渡带植物物种多样性及其优势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研究[J]. 水土保持研究, 2011, 18 (03): 92-96.
[35] 段娇娇, 康建军, 于健龙, 杨自辉, 王锁民. 钠复合肥培育白刺强旱生植株的研究[J]. 草业科学, 2011, 28 (06): 1019-1024.
[36] 郭树江, 徐先英, 杨自辉, 李爱德, 李得禄, 柴成武, 王多泽. 干旱荒漠区沙冬青茎干液流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J]. 西北植物学报, 2011, 31 (05): 1003-1010.
[37] 詹科杰, 赵明, 杨自辉, 方峨天, 郭树江, 王强强, 王多泽. 地-气温差对沙尘源区不同下垫面沙尘输运结构的影响[J]. 中国沙漠, 2011, 31 (03): 655-660.
[38] 康建军, 王锁民,杨自辉. 苗期施用钠复合肥增强梭梭抗逆性的初步研究[J]. 草业学报, 2011, 20 (02): 127-133.
[39] 赵明, 詹科杰, 杨自辉, 方峨天, 邱国玉, 王强强, 张应昌, 郭树江, 李爱德, 张锦春. 民勤沙漠-绿洲低空沙尘暴结构特征研究[J].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1, 41 (02): 234-242.
[40] 刘虎俊, 王继和, 李毅, 杨自辉, 马瑞, 孙涛. 5种沙拐枣的水分生理特征比较[J]. 生物学杂志, 2011, 28 (01): 42-45.
[41] 贺访印, 纪永福, 杨自辉, 方峨天, 刘世增, 唐进年, 李亚. 荒漠绿洲边缘土地合理利用与沙产业发展技术体系研究——以民勤绿洲为例[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8, (06): 1528-1534.
[42] 赵明, 方峨天, 詹科杰, 杨自辉, 张景春, 郭树江. 民勤地区近地面沙尘监测系统的建立及其运行的初步评价[J]. 中国沙漠, 2008, (06): 1163-1168+1216.
[43] 朱世明, 杨自辉, 赵明, 方峨天. 民勤绿洲退耕地生态建设的技术措施[J]. 甘肃科技, 2008, (18): 162-164.
[44] 赵翠莲, 张肃斌, 方峨天, 杨自辉. 西部欠发达地区科技人力资源开发探讨——以甘肃省治沙研究所为例[J]. 科技管理研究, 2008, (06): 428-429+438.
[45] 纪永福, 俄有浩, 杨自辉, 安富博. 民勤盆地生态功能类型区划分与生态用水分析[J]. 干旱区研究, 2008, (01): 10-15.
[46] 方峨天, 王耀琳, 杨自辉, 满多清. 以色列林业与荒漠化防治科研现状及其启示[J]. 甘肃科技, 2008, (01): 17-20.
[47] 杨自辉, 方峨天, 刘虎俊, 李爱德, 徐先英. 民勤绿洲边缘地下水位变化对植物种群生态位的影响[J]. 生态学报, 2007, (11): 4900-4906.
[48] 张盹明, 杨自辉, 王继和, 马全林. 2种麻黄光合及其耐逆性分析[J]. 西北植物学报, 2007, (07): 1473-1478.
[49] 方峨天, 满多清, 杨自辉, 孙坤. 荒漠区中麻黄生物量积累与生境和生物学的关系[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7, (06): 151-155.
[50] 纪永福, 蔺海明, 杨自辉, 贺访印, 刘虎俊. 夏季覆盖盐碱地表面对土壤盐分和水分的影响[J]. 干旱区研究, 2007, (03): 375-381.
[51] 张应昌, 杨自辉, 王辉, 赵明, 方峨天. 民勤荒漠绿洲景观生态特征及调控对策[J]. 甘肃科技, 2007, (04): 6-8+28.
[52] 杨自辉, 俄有浩, 方峨天, 刘虎俊, 马全林, 詹科杰. 民勤绿洲边缘物种多样性对水资源变化的响应[J]. 中国沙漠, 2007, (02): 278-282.
[53] 王继和, 马全林, 刘虎俊, 杨自辉, 张德奎. 干旱区沙漠化土地逆转植被的防风固沙效益研究[J]. 中国沙漠, 2006, (06): 903-909.
[54] 马全林, 王继和, 刘虎俊, 杨自辉, 詹科杰. 民勤绿洲边缘柽柳荒漠林的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因素[J]. 中国沙漠, 2006, (05): 802-808.
[55] 满多清, 廖空太, 杨自辉, 张德魁. 荒漠区中麻黄营养生长特征研究[J]. 草业学报, 2006, (04): 51-57.
[56] 徐先英, 丁国栋, 高志海, 杨自辉. 近50年民勤绿洲生态环境演变及综合治理对策[J].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06, (01): 40-48.
[57] 赵翠莲, 杨自辉, 刘虎俊, 俄有浩. 民勤绿洲水资源利用与生态系统退化分析[J]. 中国沙漠, 2006, (01): 90-95.
[58] 杨自辉,王继和,纪永福,刘虎俊,贺访印. 河西走廊盐碱地治理模式研究[J]. 土壤通报, 2005, (04): 479-482.
[59] 刘虎俊,王继和,马全林,杨自辉,詹科杰. 干旱区荒漠景观植被自然更新机制初探[J]. 干旱区研究, 2005, (03): 301-305.
[60] 刘虎俊, 王继和, 常兆丰, 马全林, 杨自辉, 詹科杰. 石羊河下游荒漠植物区系及其植被特征[J]. 生态学杂志, 2006, (02): 113-118.
[61] 刘虎俊,王继和,杨自辉,纪永福,贺访印. 干旱区盐渍化土地工程治理技术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05, (04): 329-333.
[62] 纪永福,蔺海明,杨自辉,贺访印,刘虎俊. 解冻期覆盖盐渍土地表对土壤盐分和水分的影响[J]. 干旱区研究, 2005, (01): 17-23.
[63] 满多清,吴春荣,徐先英,杨自辉,丁峰,魏怀东. 腾格里沙漠东南缘荒漠植被盖度月变化特征及生态恢复[J]. 中国沙漠, 2005, (01): 142-146.
[64] 王继和,马全林,杨自辉,刘虎俊,詹科杰. 干旱区沙漠化土地逆转植被的时空格局及其机制研究[J]. 中国沙漠, 2004, (06): 69-73.
[65] 杨自辉,纪永福,刘虎俊. 河西走廊盐渍化沙区综合治理模式研究[J]. 水土保持学报, 2004, (05): 171-173.
[66] 刘虎俊,王继和,杨自辉,纪永福,贺访印. 冬枣在河西走廊东部的适应性[J]. 甘肃林业科技, 2004, (03): 29-31.
[67] 彭鸿嘉,傅伯杰,陈利顶,杨自辉. 甘肃民勤荒漠区植被演替特征及驱动力研究——以民勤为例[J]. 中国沙漠, 2004,24(5):628~633.
[68] 满多清,杨自辉,徐先英,吴春荣,丁峰. 荒漠绿洲农田防护林伐根嫁接毛白杨更新技术[J].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04, (02): 50-54.
[69] 杨自辉,徐先英,满多清,吴春荣. 浅谈景电灌区沙化土地的治理[J]. 甘肃科技, 2003, (07): 130-131.
[70] 刘虎俊,王继和,胡明贵,杨自辉,纪永福. 河西走廊干旱区盐渍土扰动对土壤性质的影响[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3, (02): 76-78.
[71] 杨自辉,赵翠莲. 中麻黄的适应性及其抗逆性栽培[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3, (01): 119-122.
[72] 杨自辉,彭鸿嘉,满多清,吴春荣,卢昌社. 白银市刘家窑沙区生态防护体系建设研究[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2, (04): 107-108.
[73] 贺访印,杨自辉,胡明贵,刘虎俊,纪永福. 鲁梅克斯K-1杂交酸模在盐渍化土地适应性栽培效果分析[J]. 草业科学, 2002, (05): 33-35.
[74] 满多清,徐先英,吴春荣,杨自辉,刘世增. 干旱荒漠区沙地衬膜樟子松育苗技术研究[J]. 水土保持学报, 2003, (03): 170-173.
[75] 杨自辉,王继和,满多清. 盐碱地种植麻黄试验研究[J]. 西北植物学报, 2002, (01): 141-145.
[76] 杨自辉,王继和,纪永福,胡明贵,刘虎俊. 干旱区盐渍化土地三系统治理技术研究[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1, (04): 92-96.
[77] 满多清,徐先英,吴春荣,杨自辉. 景电灌区沙地苜蓿种植试验示范[J]. 草业科学, 2002, (05): 26-29.
[78] 满多清,彭鸿嘉,杨自辉,张盹明. 中麻黄在河西栽培的影响因子及固沙效益研究[J]. 中国沙漠, 2001, (S1): 65-69.
[79] 满多清,王继和,杨自辉. 民勤荒漠区生态变化初探[J]. 甘肃林业科技, 2001, (04): 28-31.
[80] 王继和,杨自辉,胡明贵,刘虎俊,纪永福. 干旱区盐渍化土地综合治理技术研究[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1, (01): 74-76.
[81] 杨自辉,高志海. 荒漠绿洲边缘降水和地下水对白刺群落消长的影响[J]. 应用生态学报, 2000, (06): 923-926.
[82] 杨自辉,俄有浩. 干旱沙区46种木本植物的物候研究——以民勤沙生植物园栽培植物为例[J]. 西北植物学报, 2000, (06): 1102-1109.
[83] 杨自辉,王继和,胡明贵,刘虎俊,边克俭. 盐碱地麻黄种植试验研究初报[J]. 中草药, 2000, (05): 61-62.
[84] 杨自辉. 民勤沙井子地区40a来荒漠植被变迁初探[J]. 中国沙漠, 1999, (04): 99-102.
[85] 刘虎俊,王继和,胡明贵,杨自辉,边克俭. 干旱区盐渍化土地梨园覆草效应研究[J]. 中国沙漠, 1999, (04): 115-120.
[86]杨自辉. 麻黄的栽培[J]. 中国林业, 1996, (08): 38.
[87]杨自辉. 优良树种──新疆杨[J]. 甘肃林业, 1996, (02): 39.
[88] 杨自辉. 民勤荒漠植被的初步研究[J]. 甘肃林业科技, 1995, (03): 26-28+49.
[89] 满多清,杨自辉. 河西走廊的麻黄资源及其保护[J]. 植物资源与环境, 1995, (01): 64.
[90] 杨自辉. 沙化土地封沙育草试验[J]. 甘肃林业科技, 1993, (03): 12-15.
[91]杨自辉. 上泉村沙化土地封沙育草试验[J]. 甘肃林业科技, 1992, (01): 11-13.
发表中文会议论文:
[1]满多清,王继和,杨自辉. 荒漠区中麻黄分布生境及其生物学特性[C]. 中国植物学会七十五周年年会论文摘要汇编(1933-2008). 2008:185-186.
[2]满多清,彭鸿嘉,杨自辉,吴舂荣. 景泰沙区综合治理与开发利用示范效果分析[C]. 中国治沙暨沙产业研究——庆贺中国治沙暨沙业学会成立10周年(1993-2003)学术论文集. 2003:354-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