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科技创新网 > 文章中心 > 创新人物百科 > 农林科技 > 文章正文
专家信息 科学研究 论文专著 荣誉奖励 媒体报道

专家信息:


秦进华,男,1964年5月生,汉族,中共党员。现任江苏省淮安市农业科学院党委委员、蔬菜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科技服务中心主任。

教育及工作经历:

1985年,从江苏农学院毕业后分配到淮阴县农业局。

1988年,回到农业局担任农技推广中心作物栽培指导站副站长。

2003年,调到了淮安市农科院。

2006年,到码头镇玉坝村驻点搞高效种植示范。

社会兼职:

1.江苏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2.中国共产党淮安市第三、四届党代会代表、主席团成员。

3.中国作物学会会员。

4.江苏省园艺学会理事。

5.淮安市青联委员。

培养研究生情况:

资料更新中……

科学研究:


研究方向:

从事农技推广和农业科研工作。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先后主持部和省市重点、重大科技项目20多项,起草省级地方标准4个、市级地方标准3个。

1.出口蔬菜烟粉虱防治技术研究。

2.日光温室猪-沼-菜生态产业工程模式创新与示范。

科研成果:

秦进华研究员用两年时间推广新技术,使水稻亩产达到1000斤。蒋集乡梨园村的孙真林中学毕业后在家种田,种了六七年,住的还是草房,媳妇也娶不上。秦进华用农业新科技,不但让他盖上了新房,还让他结了婚。体会到农业科技神奇之处的孙真林,整天跟着秦进华学习农技技术,后来不但拿到了中专文凭,他还成了乡农技站的招聘干部。那时,蒋集乡的人提到秦进华可能有人不知道,但“秦大学”却是家喻户晓。

指导淮阴县推广水稻旱育秧。旱育秧的亩产量从900斤能提高到1100斤。在这之前,淮阴县的水稻产量一直排全省倒数,通过推广水稻旱育秧,淮阴县进入全省先进行列。1995年,淮阴县实现了在全省第一个全部实现旱育秧,粮油单产水平上升到全省中等以上行列。 

论文专著:


在省级以上各类期刊上发表论文30多篇。

发表论文:

1 小型无籽西瓜一年三茬栽培技术 罗德旭; 秦进华; 孙玉东; 杨红; 赵建锋; 张朝阳 江苏省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 蔬菜 2010-12-15

2 草钵育苗对西瓜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孙玉东; 黄红英; 秦进华; 罗德旭; 杨红; 赵建锋 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期刊】中国蔬菜 2010-05-15

3 小型无籽西瓜在中小城市推广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秦进华; 罗德旭; 杨红 江苏省徐淮地区淮阴农科所 【期刊】农技服务 2009-07-15

4 小型无籽西瓜蜜童夏秋茬栽培技术要点 秦进华; 罗德旭; 孙玉东; 赵建锋; 杨红 江苏省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 【期刊】北方园艺 2009-10-15

5 江苏淮北地区露地出口蔬菜烟粉虱防治技术研究 秦进华; 周磊之; 倪玲; 李良兆; 王步忠 江苏省淮安市农业科学院; 淮安市淮阴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中日合资淮安天益食品有限公司; 中日合资淮安天益食品有限公司 江苏淮安; 江苏淮安 【期刊】河南农业科学 2006-08-15

6 江苏淮北地区露地出口蔬菜田烟粉虱防治技术研究 秦进华; 周磊之; 倪玲; 李良兆; 王步忠 江苏省淮安市农业科学院;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农技中心; 中日合资淮安天益食品有限公司; 中日合资淮安天益食品有限公司 江苏淮安; 江苏淮安 【期刊】安徽农业科学 2006-05-30

7 油青四九菜心细胞核不育系转育研究 赵建锋; 沈向群; 秦进华; 孙玉东; 朱明超; 刘友华 江苏省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 沈阳农业大学园艺学院; 江苏省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 江苏省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 江苏淮阴; 辽宁沈阳; 江苏淮阴 【期刊】安徽农业科学 2007-09-20

8 番茄畸形果研究进展 赵建锋; 秦进华; 孙玉东; 朱明超; 刘友华 江苏省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蔬菜研究中心; 江苏省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蔬菜研究中心; 江苏省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天丰种业; 江苏省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天丰种业 江苏淮安; 江苏淮安 【期刊】安徽农业科学 2007-11-10

9 荷兰豆—豇豆—青刀豆一年三熟 亩产4000元高效栽培技术 秦进华; 赵建锋; 孙玉东 江苏省淮安市农科院蔬菜中心 【期刊】农业科技通讯 2008-09-17

10 新型水稻拌种剂——秧病灵 陈川; 庄春; 刘小兵; 秦进华 江苏省淮安市农科所; 江苏省淮安市农科所; 江苏省淮安市农科所 邮编: 【期刊】农业科技通讯 2003-03-17

11 旱育秧主要病害症状表现及其防治方法的研究 陈川; 纪凤高; 张山泉; 庄春; 秦进华; 刘小兵; 赵刚 江苏省淮安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江苏省淮安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六安市农业局植保站 江苏淮安; 江苏淮安 【期刊】安徽农业科学 2003-02-25

12 水稻机插报纸旱育秧苗技术 秦进华; 纪凤高; 张山泉; 陈川; 庄春; 刘小兵 江苏省淮安市农科所; 江苏省淮安市农科所; 江苏省淮安市农科所 淮安 【期刊】中国稻米 2003-08-30

13 开豆4号品种栽培特点及开发研究 倪玲; 秦进华; 纪凤高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农技中心; 淮安市农科所; 淮安市农科所 江苏淮阴 【期刊】中国农技推广 2005-05-25

14 出口专用白萝卜生产技术规程 倪玲; 秦进华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农技推广中心; 淮安市农科院 江苏淮阴 【期刊】中国农技推广 2005-09-25

15 旱育秧主要病害及其防治对策 纪凤高; 张山泉; 陈川; 庄春; 秦进华; 刘小兵; 葛方桃 江苏省淮安市农科所; 江苏省淮安市农科所; 成都市温江区天府农药经营部 【期刊】四川农业科技 2003-02-28

16 夏播地膜花生生产中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秦进华; 倪玲 江苏省淮县农技中心; 江苏省淮县农技中心 【期刊】农业科技通讯 1999-07-15

17 夏播地膜花生常见难题及其解决方法 秦进华; 倪玲 江苏省淮阴县农技中心; 江苏省淮阴县农技中心 【期刊】作物杂志 1999-12-15

18 杂交水稻肥床塑盘旱育大苗抛栽的研究 秦进华; 仉玲; 潘正国; 孙真林; 陈正明 江苏省淮阴县农技推广中心 【期刊】杂交水稻 1996-03-30

19 水稻肥床塑盘旱育稀抛技术 秦进华; 倪玲 江苏省淮阴县农技中心; 江苏省淮阴县农技中心 【期刊】中国稻米 1996-04-15

20 水稻“一盘三用”抛秧技术 秦进华; 倪玲 江苏省淮阴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江苏省淮阴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期刊】中国稻米 1996-08-15

21 水稻塑盘旱育机抛秧的特点及栽培技术 秦进华; 刘绪平; 倪玲 江苏省淮阴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期刊】作物杂志 1997-06-15

22 甘薯一叶一节短蔓栽插效果好 秦进华; 倪玲; 高端善; 许向飞 江苏省淮阳县农技中心; 江苏省淮阳县老张集乡农技站 【期刊】农业科技通讯 1991-08-21

资料更新中……

荣誉奖励:


1.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2.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3.获淮安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4.获淮安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5.获淮安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6.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

7.淮阴市优秀科技工作者。

8.获江苏省劳动模范称号。

9.获淮阴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

10.1995年获全国青年星火带头人标兵称号。

11.1996年获淮阴市劳动模范。

12.1997年获淮阴市十优共产党员。

13.1998年被评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14.2000年当选为淮阴市首届十佳知识分子。

15.2001年被评为省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

16.2005年获淮安市优秀创业青年标兵称号。

17.2010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

媒体报道(一):


他让农民看到土地的新希望——记淮安市农科院蔬菜研究所所长、高级农艺师秦进华

秦进华,一位“住在城市里的农民”,他一年有三分之二的时间都是在田间地头度过,作为淮安农业科技的领军人物,今年他获得了“全国先进工作者”的光荣称号。还曾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青年星火带头人标兵”,荣获省“劳动模范”、省“十大杰出青年”、省“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市“劳动模范”等多项荣誉。25年了,是他让很多农民看到了土地上的新希望。 

秦进华说他最欣赏同行赵亚夫,镇江农科所研究员,一个一辈子工作在基层的农技人员。秦进华说,我要和赵亚夫一样,这辈子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成果用在农民增收上,如果能达到这样的境界,就满足了。

1985年,秦进华从江苏农学院毕业后分配到淮阴县农业局,一到单位,领导安排他做局机关《科技报》编辑,四五个人一个月出一张报纸,他干了半年,跟局长提出要到下面去干点事情。几天后,秦进华“如愿以偿”地来到来到了淮阴县的贫困乡蒋集乡搞农技推广,闲了半年的工作热情瞬间迸发出来。蒋集乡当时的水稻亩产只有四五百斤,农民连温饱都无法解决,秦进华用两年时间推广新技术,使水稻亩产达到1000斤。蒋集乡梨园村的孙真林中学毕业后在家种田,种了六七年,住的还是草房,媳妇也娶不上。秦进华用农业新科技,不但让他盖上了新房,还让他结了婚。体会到农业科技神奇之处的孙真林,整天跟着秦进华学习农技技术,后来不但拿到了中专文凭,他还成了乡农技站的招聘干部。那时,蒋集乡的人提到秦进华可能有人不知道,但“秦大学”却是家喻户晓。

1988年以后,秦进华又回到农业局担任农技推广中心作物栽培指导站副站长。指导全县推广水稻旱育秧。旱育秧的亩产量从900斤能提高到1100斤。在这之前,淮阴县的水稻产量一直排全省倒数,通过推广水稻旱育秧,淮阴县进入全省先进行列。1995年,淮阴县实现了在全省第一个全部实现旱育秧,粮油单产水平上升到全省中等以上行列。 

2003年,秦进华调到了淮安市农科院,被安排在天益食品有限公司从事蔬菜种植技术研究与推广工作。这是农科院入股的一家蔬菜出口加工企业,农科院是要通过这个平台发展全市的蔬菜种植基地,引导农民发家致富。当时的蔬菜基地在淮安还是空白,秦进华被派去负责蔬菜基地建设。经过几年的努力,秦进华在淮阴区相继建成了老张集、南陈集、棉花庄3个蔬菜基地。

2006年,秦进华到码头镇玉坝村驻点搞高效种植示范。经过调研后他建议镇村,按照建蔬菜基地的标准,改善农田基础设施。随后他又请出口企业来人考察,提前落实了一批荷兰豆销售订单。玉坝村常年种玉米、花生,第一次种荷兰豆,很多人将信将疑。刚开始的时候,种惯了粮食的农民从心底里就不肯接受种植蔬菜,因为出口蔬菜要规模化连片种植,当时有一两户怎么也不同意,村里就强行种上,秦进华当时就说,你现在是恨我,但三年以后绝对欢迎我。为了打消村民顾虑,秦进华拿出一部分科技经费,为种植户免费提供种子、肥料和挂豆荚的小竹竿。

终于等来了丰收。当年秋玉坝村有100多户种下了400亩荷兰豆,次年4月收获,亩纯收益超过1500元。加上随后种植的青刀豆、辣椒等,每亩实际进账达到3000元。那位不愿意种蔬菜的农民的3分地第一年就有了900块钱的收入。2007年秋,又到了种荷兰豆时,很多人争先恐后,全村种植面积一下子扩到1000亩。现在,码头镇已发展蔬菜面积5000多亩,主要品种为荷兰豆、淮山药、豇豆、青刀豆,这些蔬菜全部实行定单种植,成为日本日鲁公司、味素公司、台湾万昌公司的永久原料供应基地。基地2万农民因种菜年人均收入都在1万元以上,所服务的企业目前已成为带动农民致富的国家和省级龙头加工企业。码头项目区还成为全国第15个台湾农民创业园。码头镇前党委书记张春荣就说过,没有秦进华这样农技专家,就没有码头的蔬菜,没有码头蔬菜就谈不上台创园。

来源:淮海晚报 2010-05-25

媒体报道(二):


他让农民看到土地的新希望

——记“全国先进工作者”秦进华

秦进华,淮安市农科院蔬菜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一位“住在城市里的农民”,他一年有三分之二的时间都是在田间地头度过,作为淮安农业科技的领军人物,今年4月,他获得了“全国先进工作者”的光荣称号,专门进京接受党和国家领导人表彰。还曾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青年星火带头人标兵”,荣获省“劳动模范”、省“十大杰出青年”、省“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市“劳动模范”等多项荣誉。25年了,是他让很多农民看到了土地上的新希望。 

秦进华说他最欣赏同行赵亚夫,镇江农科所研究员,一个一辈子工作在基层的农技人员。秦进华说,我要和赵亚夫一样,这辈子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成果用在农民增收上,如果能达到这样的境界,就满足了。

1985年,秦进华从江苏农学院毕业后分配到淮阴县农业局,一到单位,领导安排他做局机关《科技报》编辑,四五个人一个月出一张报纸,他干了半年,跟局长提出要到下面去干点事情。几天后,秦进华“如愿以偿”地来到来到了淮阴县的贫困乡蒋集乡搞农技推广,闲了半年的工作热情瞬间迸发出来。蒋集乡当时的水稻亩产只有四五百斤,农民连温饱都无法解决,秦进华用两年时间推广新技术,使水稻亩产达到1000斤。蒋集乡梨园村的孙真林中学毕业后在家种田,种了六七年,住的还是草房,媳妇也娶不上。秦进华用农业新科技,不但让他盖上了新房,还让他结了婚。体会到农业科技神奇之处的孙真林,整天跟着秦进华学习农技技术,后来不但拿到了中专文凭,他还成了乡农技站的招聘干部。那时,蒋集乡的人提到秦进华可能有人不知道,但“秦大学”却是家喻户晓。

1988年以后,秦进华又回到农业局担任农技推广中心作物栽培指导站副站长。指导全县推广水稻旱育秧。旱育秧的亩产量从900斤能提高到1100斤。在这之前,淮阴县的水稻产量一直排全省倒数,通过推广水稻旱育秧,淮阴县进入全省先进行列。1995年,淮阴县实现了在全省第一个全部实现旱育秧,粮油单产水平上升到全省中等以上行列。 

2003年,秦进华调到了淮安市农科院,被安排在天益食品有限公司从事蔬菜种植技术研究与推广工作。这是农科院入股的一家蔬菜出口加工企业,农科院是要通过这个平台发展全市的蔬菜种植基地,引导农民发家致富。当时的出口蔬菜基地在淮安还是空白,秦进华被派去负责蔬菜基地建设。经过几年的努力,秦进华在淮阴区相继建成了老张集、南陈集、棉花庄3个蔬菜基地。

2006年,秦进华到码头镇玉坝村驻点搞高效种植示范。经过调研后他建议镇村,按照建出口蔬菜基地的标准,改善农田基础设施。随后他又请出口企业来人考察,提前落实了一批荷兰豆销售订单。玉坝村常年种玉米、花生,第一次种荷兰豆,很多人将信将疑。刚开始的时候,种惯了粮食的农民从心底里就不肯接受种植蔬菜,因为出口蔬菜要规模化连片种植,当时有一两户怎么也不同意,村里就强行种上,秦进华当时就说,你现在是恨我,但三年以后绝对欢迎我。为了打消村民顾虑,秦进华拿出一部分科技经费,为种植户免费提供种子、肥料和挂豆荚的小竹竿。

终于等来了丰收。当年秋玉坝村有100多户种下了400亩荷兰豆,次年4月收获,亩纯收益超过1500元。加上随后种植的青刀豆、辣椒等,每亩实际进账达到3000元。那位不愿意种蔬菜的农民的3分地第一年就有了900块钱的收入。2007年秋,又到了种荷兰豆时,很多人争先恐后,全村种植面积一下子扩到1000亩。现在,码头镇已发展蔬菜面积5000多亩,主要品种为荷兰豆、淮山药、豇豆、青刀豆,这些蔬菜全部实行定单种植,成为日本日鲁公司、味素公司、台湾万昌公司的永久原料供应基地。基地2万农民因种菜年人均收入都在1万元以上,所服务的企业目前已成为带动农民致富的国家和省级龙头加工企业。码头项目区还成为全国第15个台湾农民创业园。码头镇前党委书记张春荣就说过,没有秦进华这样农技专家,就没有码头的蔬菜,没有码头蔬菜就谈不上台创园。

来源:淮安日报 2010-8-24

文章录入:zgkjcx    责任编辑:zgkjcx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关于我们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广告说明 | 合作项目

    名称:科技创新网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13040577号-2    公安备案号:11010802029847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E-Mail:zgkjcx0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