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

研究方向:
从事高粱遗传育种与高产栽培研究,以及其他杂粮作物的研究。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2001-2003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高粱新型不育系选育”。
2002-2004内蒙古自治区农业与社会发展科技攻关课题“高粱高产优质杂交种选育及特用高粱新品种引育”。
2004-2006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计划项目“优质、抗逆青贮、青刈型饲草新品种育繁技术研究与产业化示范”。
2007-2009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尔沁区高淀粉玉米原原种扩繁基地新建项目。
2007-2009年完成内蒙古通辽市科技计划项目“优质、高产、抗逆的甜高粱新杂交种选育及产业化配套栽培技术研究”。
2008-今主持内蒙古高粱区域试验。
2009-至今主持国家谷子高粱产业技术体系通辽综合试验站工作。
2021-至今主持通辽市重点实验室。
2020-2022年主持通杂系列酿造红高粱高效栽培技术集成示范。
科研成果:
主持和参加育成了哲杂27、通杂125、通杂103、通杂108、通杂126、通杂130、通杂136、通甜1号、通杂120、通早2号等高梁杂交种10个,完成相应品种高产栽培配套技术研究4项。选育通荞1、通荞2和通苦荞1等荞麦新品种3个,通谷1号等谷子杂交种1个。
发明专利:
[1]王振国,郑庆福,李岩,张智勇,李默,徐庆全,崔凤娟,邓志兰,呼瑞梅,王健. 一种炭基沙土改性剂及其应用[P]. CN109575931A,2019-04-05.
[2]张智勇,张守乾,王振国,杨柳青,周文喜,呼瑞梅,徐庆全,王健,邓志兰,张力焱. 一种用于农作物料的粉碎装置[P]. CN206631668U,2017-11-14.
[3]张智勇,张守乾,王振国,贾娟霞,呼瑞梅,邓志兰,乔文杰,何智彪,莫德乐吐,王建. 一种简易可调株距轮式播种器[P]. CN104737679A,2015-07-01.
[4]张智勇,朱国立,王振国,倪娜,贾娟霞,何智彪,乔文杰,莫德乐吐,黄凤兰,陈永胜. 一种简易蓖麻单穗脱粒机[P]. CN203860071U,2014-10-08.
制定标准:
1、内蒙古自治区地方标准《高粱机械化生产技术规程》。
2、内蒙古自治区地方标准《高粱杂草综合防控技术规程》
3、内蒙古自治区地方标准《轻度盐碱地青贮高粱浅埋滴灌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规程》
论文专著:

出版专著:
1.《内蒙古自治区农作物品种试验与审定》2010 编委。
2.《高粱病虫害原色图鉴》2012.编委。
3.《褐色中脉饲草高粱品种引进及利用》2009.编委。
4.《通辽市现代农牧业实用技术问答手册》2009.编委。
5.《通辽市农业科学研究院》2010.编委。
发表中文论文:
[1]李岩,金广洋,周伟,李默,邓志兰,徐庆全,呼瑞梅,崔凤娟,王振国,王探微,周亚星.高粱品种通杂126及其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要点[J].中国种业,2022(08):148-149.DOI:10.19462/j.cnki.1671-895x.2022.08.028.
[2]刘阳,周伟,王振国,李岩,李资文,罗巍,杨志强,周亚星.甜高粱农艺性状杂种优势分析[J].分子植物育种,2021,19(20):6809-6816.DOI:10.13271/j.mpb.019.006809.
[3]李资文,李志刚,周伟,王振国,李岩,杨志强,罗巍,周亚星.高粱品系的主要农艺性状评价与综合分析[J].分子植物育种,2021,19(19):6503-6511.DOI:10.13271/j.mpb.019.006503.
[4]孙成成,王振国,周伟,李岩,李资文,罗巍,杨志强,周亚星.高粱SCoT-PCR反应体系的建立与优化[J].分子植物育种,2021,19(17):5735-5739.DOI:10.13271/j.mpb.019.005735.
[5]张一为,王鸿英,王显国,孟庆江,王振国,曹学浩,郑桂亮,孙志强.天津地区饲用高粱属作物品种生长适应性比较[J].草原与草坪,2021,41(02):136-142.DOI:10.13817/j.cnki.cyycp.2021.02.019.
[6]张一为,王鸿英,王显国,孟庆江,王振国,曹学浩,郑桂亮,孙志强.不同类型饲用高粱属作物营养价值比较[J].饲料研究,2020,43(10):101-104.DOI:10.13557/j.cnki.issn1002-2813.2020.10.025.
[7]崔凤娟,王振国,徐庆全,李默,李岩,邓志兰.种子引发对碱胁迫下甜高粱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20,36(07):16-21.
[8]崔凤娟,李默,王振国,李岩,邓志兰,徐庆全.种植方式对土壤水分及高粱生长的影响[J].农学学报,2019,9(07):5-9.
[9]周亚星,周伟,徐寿军,王振国,李资文,常宇新,刘鹏,张永亮.不同生育时期甜高粱茎秆糖锤度与农艺性状及生物产量的相关分析[J].河南农业科学,2019,48(09):46-53.DOI:10.15933/j.cnki.1004-3268.2019.09.007.
[10]周亚星,周伟,徐寿军,王振国,李岩,符雨姿,王亚士.甜高粱ISSR-PCR反应体系的建立与优化[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34(02):138-142.DOI:10.14045/j.cnki.15-1220.2019.02.011.
[11]邓志兰,王振国,崔凤娟,李岩,李默,徐庆全,于春国.种植密度对甜高粱冠层结构光合特性和产量形成的影响[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9(03):4-10.
[12]徐庆全,李默,王振国,李岩,邓志兰,刘洋,路宽,石磊,崔凤娟.种植密度对土壤水分及高粱生长发育的影响[J].北方农业学报,2019,47(01):24-28.
[13]崔凤娟,王振国,李默,徐庆全,李岩,邓志兰.不同施肥方式对盐碱地土壤特性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8,46(26):116-119.DOI:10.13989/j.cnki.0517-6611.2018.26.036.
[14]崔凤娟,李岩,王振国,邓志兰,李默,徐庆全.种植密度对高粱群体生理指标及产量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18,34(08):9-14.
[15]呼瑞梅,张春华,王振国,黄前晶,李卓然.国鉴荞麦新品种通荞1号选育及栽培技术[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7(12):124.
[16]徐庆全,李岩,王振国,李默,邓志兰,文峰,于春国.谷子新品种通谷1号选育及栽培技术[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6(11):166-167.
[17]李岩,王振国,李默,邓志兰,徐庆全,呼瑞梅,崔凤娟,于春国.适宜机械化作业极早熟高粱杂交种通早2号选育及栽培技术[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6(09):158-159.
[18]李默,王振国,李岩,邓志兰,徐庆全.同异分析方法在高粱品种评价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5(24):36+41.
[19]邓志兰,李默,李岩,王振国,徐庆全,呼瑞梅,崔凤娟,于春国.不同除草剂对高粱地杂草防除效果[J].吉林农业科学,2015,40(04):54-59.DOI:10.16423/j.cnki.1003-8701.2015.04.014.
[20]李默,王振国,李岩,邓志兰,徐庆全,呼瑞梅,崔凤娟,于春国.高粱杂交种通杂126选育报告[J].现代农业科技,2015(06):40+45.
[21]王振国,李默,李岩,呼瑞梅,邓志兰,徐庆全.高粱杂交种通杂130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4(06):71-72.
[22]呼瑞梅,陈永胜,李国瑞,王振国,李岩,李默,邓志兰,崔凤娟,徐庆全.不同灌水时期对高粱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29(04):414-417.DOI:10.14045/j.cnki.15-1220.2014.04.052.
[23]崔凤娟,熊景龙,张利,王振国,李岩,邓志兰,呼瑞梅,李默,徐庆全,于春国.不同时期喷施麦巨金对小麦抗倒性及产量的影响[J].现代农业科技,2014(12):9-10+12.
[24]崔凤娟,王振国,李岩,邓志兰,呼瑞梅,李默,徐庆全,于春国.高粱茎秆性状及倒伏系数的研究[J].作物杂志,2014(02):61-64.DOI:10.16035/j.issn.1001-7283.2014.02.021.
[25]李岩,王振国,李默,呼瑞梅,邓志兰,崔凤娟,徐庆全,于春国.能源作物甜高粱杂交种通甜1号选育及栽培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3(05):98+113.
[26]徐庆全,呼瑞梅,崔凤娟,王振国,李岩,李默,邓志兰.通辽市谷子生产优势与发展对策[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3(04):119-120.
[27]邓志兰,呼瑞梅,王振国,李志刚,徐庆全,崔凤娟,李岩,李默,周福荣,于春国.种植密度对杂交甜高粱通甜1号生长发育、品质及产量的影响[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3(01):20-23.
[28]崔凤娟,田福东,王振国,李岩,徐庆全,呼瑞梅,李默,邓志兰,周福荣.饲用高粱品种品质性状的比较及评价[J].草地学报,2012,20(06):1112-1116.
[29]邓志兰,王振国,李岩,呼瑞梅,李默,崔凤娟,周福荣.高粱杂交种通杂120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J].农业科技通讯,2012(04):152-153.
[30]呼瑞梅,崔凤娟,王振国,李岩,邓志兰,李默,周福荣.不同施氮量、种植密度及灌水时期对高粱产量的影响[J].现代农业科技,2012(04):62-63.
[31]李文林,柳德书,吴国权,史纪明,李祥,王振国,李岩,李默,周福荣.水稻哲稻2号垩白粒率、垩白度达标的选育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1(03):93.
[32]呼瑞梅,王振国.内蒙古通辽市荞麦发展现状、优势及应用前景[J].杂粮作物,2010,30(02):156-158.
[33]邓志兰,王振国.通辽市向日葵产业化发展刍议[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0,16(03):94-95.DOI: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10.03.049.
[34]张智勇,李金琴,王振国,李靖霞,何智彪,乔文杰,贾娟霞.随机增广区组设计在蓖麻产量测定中的应用[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8(06):55-56.
[35]郑庆福,李凤山,杨恒山,赵雅莲,郑威,王振国.种植密度对杂交甜高粱“甜格雷兹”生长、品质及产量的影响[J].草原与草坪,2005(04):61-65.DOI:10.13817/j.cnki.cyycp.2005.04.014.
[36]白乙拉图,张桂华,李岩,杨秀清,王振国.高粱杂交种哲杂27的选育及推广利用[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3(06):22-23.
[37]白乙拉图,张桂华,白玉莲,王振国,哈申格日乐.发展营养保健型特种稻的建议[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3(04):12-13.
[38]王振国,彭学军.谈《企业会计制度》出台的背景[J].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01):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