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

研究方向:
主要从事牧草育种、草产品的开发利用研究、植被恢复等方面的研究与应用推广。
主要科研成果:
获得部省科技奖励7项。其中二等奖1项,三等奖6项;获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项;主编著作一部,参编2部;编写和参加编写的已颁布地方标准27个;获得牧草新品种证书2个,国家审定品种一个,省级一个。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主持和参加科研项目40余项。
1、农业部行业专项目《易灾牧区饲草饲料战略性储备体系建设研究与示范》;
2、国家引智项目《温带优良草资源收集评价与示范推广》;
3、省科技厅基础项目《老芒麦航天育种及其优异种质创制》;
4、国家引智项目《温带良种草选育与草畜转化技术研究示范》;
5、四川省“十一、五”牧草育种攻关项目:川西北牧区牧草新品种选育;
6、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若尔盖湿地保护与恢复技术研究的研究;
7、国家引智项目:四川白獭兔标准化示范推广;
8、国家引智项目:优良草兔新品种等项目。
发明专利和标准:
专利:
川草引3号虉草无性繁殖栽培技方法 Zl20120277015.3
大花红景天育苗方法及栽培方法 Zl20080349377.3
标准:
[1]白史且, 陈莉敏, 李达旭, 张玉, 毛德才, 邓永昌. 一种提高金花菜种子繁殖的方法[P]. 四川省: CN112913371A, 2021-06-08.
[2]白史且, 李达旭, 张昌兵, 鄢家俊, 游明鸿, 刘刚, 邓永昌. 川草引3号虉草无性繁殖栽培方法[P]. 四川省: CN102763554B, 2015-06-03.
[3]张玉, 白史且, 李达旭, 邓永昌, 方鹏飞. 利用植物基因工程技术培育菊苣优质新种质的方法[P]. 四川: CN102776233A, 2012-11-14.
[4]张玉, 白史且, 李达旭, 邓永昌, 方鹏飞. 菊苣转基因植株的扩繁方法[P]. 四川: CN102771396A, 2012-11-14.
[5]白史且, 李达旭, 张昌兵, 鄢家俊, 游明鸿, 刘刚, 邓永昌. 川草引3号虉草无性繁殖栽培方法[P]. 四川: CN102763554A, 2012-11-07.
[6]李达旭, 张昌兵, 白史且, 游明鸿, 鄢家俊, 刘刚, 邓永昌. 一种提高川草引3号虉草种子产量的方法[P]. 四川: CN102763556A, 2012-11-07.
[7]李达旭, 白史且, 张玉, 鄢家俊, 傅祥超, 邓永昌, 苏国鹏, 汪平. 一种提高獭兔毛皮质量的草粉颗粒饲料[P]. 四川: CN102754750A, 2012-10-31.
[8]白史且, 李达旭, 鄢家俊, 张昌兵, 游明鸿, 邓永昌. 提高阿坝垂穗披碱草种子产量的方法[P]. 四川: CN102754561A, 2012-10-31.
[9]何正军, 贾国夫, 泽柏, 陈琳, 刘汉中, 李洪泉, 邓永昌, 尼科, 郭敏. 大花红景天种子育苗方法及栽培方法[P]. 四川省: CN101361446B, 2010-12-22.
[10]何正军, 贾国夫, 泽柏, 陈琳, 刘汉中, 李洪泉, 邓永昌, 尼科, 郭敏. 大花红景天种子育苗方法及栽培方法[P]. 四川: CN101361446, 2009-02-11.
论文专著:

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主编著作一部,参加编写著作2部。
出版专著:
1、《高速公路绿化工程技术》,编委,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年09月。
2、《川西北牧区优良牧草栽培与利用技术手册》,编委,四川党建期刊集团 四川民族出版社。
3、青藏高原种植资源名录(上下册),主编 ,天津出版传媒集团,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发表中文论文:
[1]梁小玉, 邓永昌, 董昭林, 季杨, 胡远彬, 易军, 张靓, 何正军, 李洪泉, 张俊梅, 高丽. 川畜3号菊苣高产栽培关键技术[J]. 草学, 2023, (01): 65-67.
[2]张玉, 白史且, 李达旭, 邓永昌. "川草6号"菊苣栽培技术[J]. 草学, 2017, (04): 26-27+37+88.
[3]张劲, 鄢家俊, 邓永昌, 李达旭, 白史且, 吴婍, 陈琴. 航天诱变对老芒麦特性的影响研究[J]. 草业与畜牧, 2016, (02): 10-15+51.
[4]张玉, 白史且, 王曾珍, 李达旭, 邓永昌. 航天搭载菊苣种子的生物学特性研究[J]. 草业学报, 2012, 21 (02): 300-304.
[5]张昌兵, 李达旭, 游明鸿, 白史且, 邓永昌, 鄢家俊, 张显泽. 阿坝垂穗披碱草区域试验研究[J]. 草业与畜牧, 2012, (02): 1-4+12.
[6]张玉, 白史且, 李聪, 李达旭, 邓永昌. pCB-zeolin-GFP表达载体的构建及瞬时表达[J]. 中国农学通报, 2012, 28 (03): 233-239.
[7]张昌兵, 李达旭, 游明鸿, 白史且, 邓永昌, 鄢家俊. 阿坝垂穗披碱草品种比较试验研究[J]. 草业与畜牧, 2012, (01): 1-4.
[8]张玉, 白史且, 李聪, 李达旭, 邓永昌, 王涌鑫. 菊苣体细胞再生植株的遗传稳定性分析[J]. 生物技术, 2011, 21 (05): 51-54.
[9]张玉, 白史且, 李聪, 李达旭, 邓永昌, 王涌鑫. 玉米醇溶蛋白γ-zein基因载体构建及亚细胞定位[J]. 分子植物育种, 2011, 9 (02): 174-179.
[10]王丽焕, 邓永昌, 童琪, 宾莉, 向锦. RNAi及其在家畜繁殖中的应用[J]. 草业与畜牧, 2010, (03): 29-33.
[11]张玉, 白史且, 李达旭, 邓永昌, 游明鸿, 张昌兵. 菊苣开发与利用[J].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09, 28 (04): 10-13+19.
[12]张玉, 白史且, 邓永昌, 李达旭, 游明鸿, 刘刚, 张昌兵. 菊苣软腐病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措施[J]. 中国植保导刊, 2008, (01): 32-34.
[13]泽柏, 邓真言佩, 郑群英, 道里刚, 邓永昌, 曾华. 草地共管在红原的实践[J]. 草业与畜牧, 2007, (02): 4-7.
[14]刘开全,何丕阳,邓永昌. 两种高羊茅的比较试验[J]. 四川草原, 2003, (04): 21-22.
[15]邓永昌,董昭林,张健琛. 微孔草最佳收种期研究[J]. 四川草原, 2002, (01): 58-59.
[16]邓永昌,董昭林,张健琛. γ-射线辐射处理微孔草试验初探[J]. 四川草原, 2001, (04): 30-31+60.
[17]罗光荣,邓永昌. 微孔草秸秆饲喂藏羊试验[J]. 四川草原, 2001, (02): 56-57.
[18]张健琛,邓永昌. 微孔草稿秆调制饲料研究[J]. 四川草原, 1999, (02): 62-63.
[19]张建琛,邓永昌. 不同生境地微孔草在相同栽培条件下的生长发育差异[J]. 四川草原, 1999, (01): 9-11.
[20]张健琛,邓永昌. 微孔草种植试验研究[J]. 四川草原, 1998, (02): 19-22.
[21]卞志高,邓永昌,杨宏光. 红原县天然草地产草量动态监测报告[J]. 四川草原, 1997, (04): 42-43.
发表会议论文:
[1]张昌兵,李达旭,张海琴,游明鸿,刘刚,张玉... & 邓永昌. (2007). 利用RAPD标记研究川西北高原虉草遗传多样性. (eds.) 中国草学会牧草育种专业委员会2007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pp.280-285).
[2]张玉, 白史且, 邓永昌, 李达旭, 游明鸿, 刘刚 & 张昌兵. (2007). 分子标记在苜蓿遗传育种中的应用进展. (eds.) 中国草学会牧草育种专业委员会2007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pp.413-420).
[3]张玉,张昌兵,刘刚,李达旭,游明鸿,卞志高... & 邓永昌. (2007). “川草3号”虉草在川西北地区的区域试验研究. (eds.) 中国草学会牧草育种专业委员会2007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pp.194-201).
[4]张昌兵,刘刚,李达旭,张玉,游明鸿,卞志高... & 仁青扎西. (2007). “川草3号”虉草品种比较试验总结. (eds.) 中国草学会牧草育种专业委员会2007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pp.207-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