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科技创新网 > 文章中心 > 创新人物百科 > 资源环境 > 文章正文
专家信息 科学研究 论文专著 荣誉奖励 媒体报道

专家信息:


辛晓平,女,1970年4月出生,甘肃天水人,九三学社社员,博士。现任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呼伦贝尔草原生态系统野外观测站常务副站长,农业部国家牧草现代产业技术体系栽培与草地管理研究室岗位科学家。

教育及工作经历:

1992年7月毕业于兰州大学生物系生物学生态专业,获学士学位。

1995年7月毕业于兰州大学农业生态专业,获硕士学位。

1998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植物所,获博士学位。

1998年6月追2000年6月在中国农科院资源区划所做博士后研究工作。

2000年6月至今在中国农科院资源区划所遥感室从事草地生态学、空间信息技术方面的研究工作。

2005年任呼伦贝尔站被命名为农业部重点实验站、国家重点野外实验站常务副站长。

社会任职:

1. 呼伦贝尔市政协常委。

2. 中国农学会计算机分会理事。

3. 中国生态学会长期生态委员会副秘书长。

4. 九三学社中央农林委员会、咨询委员会委员。

5. 中国草学会秘书。

培养研究生情况:

培养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13名;“西部之光”学者3名;推广硕士10余名。

科学研究:


研究方向:

主要从事草地生态遥感研究。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主持和参加课题共16项,目前完成主持或正主持的课题8项,其中“973”专题1项,“863”项目1项,国家科技基础专项1项,社会公益研究专项1项,农业成果转化项目1项,农业部项目2项,中日合作项目1项。

1. 863计划:草业信息化管理与决策系统研究,主持人。

2. 科技基础专项:牧草生产-生态基础数据库及共享服务系统,主持人。

3. 973计划:草地与农牧交错带生态系统重建机理及优化生态—生产范式第1课题,子专题负责人。

4. 948计划:草地利用和畜牧业管理空间综合决策系统,主持人。

资料更新中……

科研成果:

1. 基于网络的中国牧草适宜性及优化管理智能信息系统,获2002年中国农科院科技成果二等奖。

2. 放牧和围封条件下松嫩平原碱化草地斑块分布格局及动态的研究,获1999年中国农科院青年优秀论文二等奖。

3. 全国冬小麦遥感估产及业务化运行,获2000年中国农科院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4. 省级资源环境信息服务研究应用与示范,获2001年中国农科院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5. 数字草业技术平台研究与示范 唐华俊; 辛晓平; 杨桂霞; 邹金秋; 张保辉; 刘佳; 陈全功; 侯向阳; 春亮; 苏胜娣; 王宗礼; 梁天刚; 石瑞香; 张宏斌; 李刚; 段庆伟; 陈保瑞; 周清波; 吴文斌; 何英彬; 邓辉; 陈仲新; 李向林; 王利民; 张莉; 张莉娜; 刘文敬; 赵亮; 王广慧; 朱立博; 巴德玛; 青格勒; 何广礼; 张源沛; 时永杰; 齐立本 【科技成果】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2005-10-01

6. 中国草业生产管理网络化信息系统 邓庆海; 辛晓平; 王宗礼; 张保辉; 张海林; 姚艳敏; 刘瀛滔; 杨桂霞; 邹金秋; 刘佳; 孙启中; 闫湘; 周清波; 吴文斌; 张丽 【科技成果】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 北京天元经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2006-01-01

7. 国家级农情遥感监测信息服务系统研究与开发 周清波; 陈仲新; 王长耀; 李林; 刘佳; 姚艳敏; 邹金秋; 杨桂霞; 辛晓平; 王利民; 艾建玲; 杨鹏; 吴文斌; 邓辉; 潘学标; 刘海启; 裴志远; 任建强; 余福水; 林文鹏; 詹小平; 吴平; 吕春利; 黄敬峰; 王秀珍; 徐硕; 范蓓蕾 【科技成果】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 中国农业大学; 浙江大学农业信息科学与技术中心; 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 2005-06-01

8. 中国北方草原数字化监测管理系统研究 唐华俊; 辛晓平; 王道龙; 杨桂霞; 邹金秋; 张保辉; 陈全功; 刘佳; 侯向阳; 春亮; 苏胜娣; 梁天刚; 陈仲新; 周清波; 王广慧; 张宏斌; 朱立博; 李刚; 陈宝瑞; 周磊 【科技成果】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甘肃草原生态研究所 2006-01-22

9. 国家级农情遥感监测与信息服务系统 周清波; 陈仲新; 王长耀; 李林; 刘佳; 姚艳敏; 邹金秋; 杨桂霞; 辛晓平; 王利民; 艾建玲; 杨鹏; 吴文斌; 邓辉; 潘学标; 刘海启; 裴志远; 任建强; 余福水; 林文鹏; 詹小平; 吴平; 吕春利; 黄敬峰; 王秀珍; 徐硕; 范蓓蕾 【科技成果】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 中国农业大学; 浙江大学农业信息科学与技术中心; 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 2008-01-20

10. 全国农业资源区划地理信息系统开发与应用 陈仲新; 唐华俊; 王道龙; 邹金秋; 杨桂霞; 刘佳; 苏胜娣; 缪建明; 周清波; 刘海启; 吴文斌; 徐斌; 王利民; 辛晓平; 陈佑启; 王秀山; 毕于运 【科技成果】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2004-01-01

发明专利:

资料更新中……

论文专著:


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

出版专著:

资料更新中……

发表中文论文:

1 紫花苜蓿人工草地土壤养分及土壤微生物特性 徐丽君; 王波; 辛晓平 农业部资源遥感与数字农业重点开放实验室/呼伦贝尔国家野外站/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中国工程院 【期刊】草地学报 2011-05-15

2 放牧对草原土壤呼吸的影响 郭明英; 卫智军; 运向军; 吴艳玲; 刘红梅; 李耀; 辛晓平 内蒙古农业大学; 农业部资源遥感与数字农业重点开放实验室呼伦贝尔国家野外站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 鄂尔多斯市土地勘测规划院 【期刊】草业科学 2011-05-15

3 放牧制度对荒漠草原可萌发土壤种子库的影响 闫瑞瑞; 卫智军; 辛晓平; 刘红梅; 杨静; 乌仁其其格 农业部资源遥感与数字农业重点开放实验室呼伦贝尔草原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内蒙古农业大学生态环境学院; 呼伦贝尔学院生命科学与化学学院 【期刊】中国沙漠 2011-05-15

4 MODIS/FAPAR在呼伦贝尔草原区的精度验证与分析 李刚; 张华; 范闻捷; 张宏斌; 辛晓平 呼伦贝尔草原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农业部资源遥感与数字农业重点开放实验室;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北京大学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研究所 农业工程学报 2010-12-31

5 海拉尔地区苜蓿栽培草地土壤呼吸特性研究 徐丽君; 辛晓平; 郭明英; 杨桂霞 农业部资源遥感与数字农业重点开放实验室呼伦贝尔国家野外站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内蒙古农业大学 草业科学 2010-11-15

6 呼伦贝尔草甸草原牧草产量及载畜力估算 闫瑞瑞; 杨桂霞; 张宏斌; 张保辉; 辛晓平 农业部资源遥感与数字农业重点开放实验室呼伦贝尔草原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草业科学 2010-12-15

7 不同刈割间隔对羊草草甸草原割草地土壤呼吸的影响 郭明英; 徐丽君; 杨桂霞; 刘荣; 刘红梅; 吴艳玲; 辛晓平 内蒙古农业大学; 农业部资源遥感与数字农业重点开放实验室呼伦贝尔国家野外站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草原工作站 草原与草坪 2010-12-20

8 TTC法测定4种针茅种子生活力染色技术的研究 徐丽君; 唐华俊; 辛晓平; 郭明英; 杨桂霞 农业部资源遥感与数字农业重点开放实验室呼伦贝尔国家野外站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内蒙古农业大学 草原与草坪 2010-12-20

9 不同刈割年限天然草地土壤呼吸特性研究 郭明英; 卫智军; 徐丽君; 杨桂霞; 刘红梅; 吴艳玲; 辛晓平 内蒙古农业大学; 农业部资源遥感与数字农业重点开放实验室/呼伦贝尔国家野外站/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草地学报 2011-01-15

10 江西省食物供给时空格局 王情; 岳天祥; 范泽孟; 孙晓芳; 辛晓平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地理科学进展 2011-04-15

11 苜蓿草地FPAR时间变化规律研究 徐丽君; 唐华俊; 张宏斌; 杨桂霞; 王波; 张钊; 曹恒武; 辛晓平 农业部资源遥感与数字农业重点开放实验/呼伦贝尔国家野外站/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中国工程院 草业科学 2011-04-15

12 不同放牧梯度下草甸草原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研究 闫瑞瑞; 闫玉春; 辛晓平; 杨桂霞; 王旭; 张保辉 呼伦贝尔草原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草地科学研究室//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生态环境学报 2011-02-18

13 呼伦贝尔草原FPAR/LAI模型的验证 李瑾; 张德罡; 张宏斌; 杨桂霞; 李林芝; 辛晓平 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 呼伦贝尔草原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农业部资源遥感与数字农业重点开放实验室;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草原与草坪 2011-04-20

14 刈割与非刈割处理下紫花苜蓿叶片光合作用的差异 春亮; 杨桂霞; 辛晓平; 唐华俊 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期刊】华北农学报 2008-10-28

15 呼伦贝尔草原植物群落空间格局及其环境解释 陈宝瑞; 李海山; 朱玉霞; 李刚; 辛晓平; 张宏斌; 周磊 呼伦贝尔草原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农业部资源遥感与数字农业重点开放实验室;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右旗草原工作站; 南京大学国际地球系统科学研究所 【期刊】生态学报 2010-03-08

16 内蒙古地区蒙药冷蒿的植物资源调查 刘越; 王真; 张宝辉; 杨桂霞; 陈宝瑞; 辛晓平; 熊圣文; 郭永晨; 冯金朝; 黄璐琦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中央民族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农业部作物种质资源与生物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国家农作物基因资源与基因改良重大科学工程;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呼伦贝尔草原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期刊】安徽农业科学 2010-03-10

17 基于MODIS数据的内蒙古草地光能利用率时空变化分析 李刚; 王道龙; 张华; 张宏斌; 辛晓平; 杨桂霞 呼伦贝尔草原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农业部资源遥感与数字农业重点开放实验室;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期刊】自然资源学报 2010-06-15

18 肉牛放牧梯度对呼伦贝尔草甸草原植物群落特征的影响 闫瑞瑞; 辛晓平; 张保辉; 闫玉春; 杨桂霞 呼伦贝尔草原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农业部资源遥感与数字农业重点开放实验室/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期刊】中国草地学报 2010-05-25

19 中国农村居民点研究进展 何英彬; 陈佑启; 唐华俊; 陈仲新; 辛晓平; 张保辉; 李丹丹 农业部资源遥感与数字农业重点实验室; 呼伦贝尔草原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期刊】中国农学通报 2010-07-20

20 呼伦贝尔羊草草甸草原光合有效辐射分量变化规律分析 李瑾; 张德罡; 张宏斌; 李刚; 杨桂霞; 李林芝; 辛晓平 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 呼伦贝尔草原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农业部资源遥感与数字农业重点开放实验室;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期刊】草业学报 2010-08-20

21 呼伦贝尔草甸草原不同放牧强度下植被特征分析 陈宝瑞; 朱立博; 李刚; 胡跃高; 辛晓平 呼伦贝尔草原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农业部资源遥感与数字农业重点开放实验室;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呼伦贝尔市草原监督管理局;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期刊】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0-08-20

22 呼伦贝尔谢尔塔拉牧场草地资源及载畜状况分析 闫瑞瑞; 辛晓平; 杨桂霞; 张保辉; 张宏斌 农业部资源遥感与数字农业重点开放实验室; 呼伦贝尔草原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期刊】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0-11-15

23 中国耕地食物供需平衡分析 王情; 岳天祥; 卢毅敏; 范泽孟; 辛晓平; 张宏斌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期刊】资源科学 2010-09-15

24 不同苜蓿品种人工草地土壤呼吸及对土气温度反应 徐丽君; 唐华俊; 杨桂霞; 辛晓平 农业部资源遥感与数字农业重点开放实验室/呼伦贝尔国家野外站/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期刊】西北植物学报 2010-09-15

25 中国食物供给能力分析 王情; 岳天祥; 卢毅敏; 杜正平; 辛晓平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期刊】地理学报 2010-10-15

26 不同干扰类型下羊草种群的空间格局 陈宝瑞; 杨桂霞; 张宏斌; 段庆伟; 辛晓平 呼伦贝尔草原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农业部资源遥感与数字农业重点开放实验室;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期刊】生态学报 2010-11-08

27 不同生长年限敖汉苜蓿生理生化特性研究 徐丽君; 孙启忠; 辛晓平; 杨桂霞 农业部资源遥感与数字农业重点开放实验室呼伦贝尔国家野外站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 【期刊】草原与草坪 2010-10-20

28 锡林浩特市草地载畜量及草畜平衡分析 李刚; 王道龙; 辛晓平; 杨桂霞 农业部资源遥感与数字农业重点开放实验室; 呼伦贝尔草原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期刊】草业科学 2009-01-15

29 11种帚用高粱形态特征分析 乌艳红; 李志明; 辛晓平; 孙德欣; 吕宁; 乌仁图亚; 娜日娜; 赵建平; 王军; 韩晓华; 李峰 内蒙古农业大学; 赤峰市畜牧兽医科学研究所;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农业部资源遥感与数字农业重点开放实验室呼伦贝尔草原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期刊】安徽农业科学 2009-02-20

30 呼伦贝尔草甸草原景观格局时空演变分析——以海拉尔及周边地区为例 张宏斌; 杨桂霞; 黄青; 李刚; 陈宝瑞; 辛晓平 呼伦贝尔草原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农业部资源遥感与数字农业重点开放实验室 【期刊】草业学报 2009-02-20

31 羊草草甸草原FPAR时间变化规律分析 李刚; 王道龙; 范闻捷; 辛晓平; 周磊 农业部资源遥感与数字农业重点开放实验室; 呼伦贝尔草原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北京大学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研究所 【期刊】遥感信息 2009-02-15

32 不同放牧强度下羊草草甸草原群落特征及多样性分析 蒙旭辉; 李向林; 辛晓平; 周尧治 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 中国农业科学院资源区划所 【期刊】草地学报 2009-03-15

33 牧场尺度放牧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研究进展 段庆伟; 李刚; 陈宝瑞; 张宏斌; 杨桂霞; 辛晓平; 王佳宁; 龚吉蕊; 张新时 北京师范大学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 农业部资源遥感与数字农业重点开放实验室;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深港产学研环境技术中心;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期刊】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4-15

34 高光谱遥感在草原监测中的应用 周磊; 辛晓平; 李刚; 杨桂霞; 张宏斌 呼伦贝尔草原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农业部资源遥感与数字农业重点开放实验室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期刊】草业科学 2009-04-15

35 WL323在北京市顺义地区的生产表现 春亮; 张怀文; 李淑英; 辛晓平; 杨桂霞; 唐华俊; 杨学文 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 农业部草地资源生态重点开放实验室; 北京市顺义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期刊】北京农业 2009-06-25

36 呼伦贝尔草原牧区奶牛饲养现状及养殖效益分析 闫瑞瑞; 辛晓平; 杨桂霞; 张宝辉; 吴宏军 呼伦贝尔草原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农业部资源遥感与数字农业重点开放实验室;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谢尔塔拉种牛场 【期刊】中国草食动物 2009-08-15

37 11种帚用高粱形态特征分析(英文) 乌艳红; 李志明; 辛晓平; 孙德欣; 吕宁; 乌仁图亚; 娜日娜; 赵建平; 王军; 韩晓华; 李峰 内蒙古农业大学; 赤峰市畜牧兽医科学研究所;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农业部资源遥感与数字农业重点开放实验室呼伦贝尔草原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期刊】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09-02-15

38 现代数字草业理论与技术研究进展及展望 唐华俊; 辛晓平; 杨桂霞; 张保辉; 王旭; 张宏斌; 闫玉春 农业部资源遥感与数字农业重点开放实验室/呼伦贝尔国家野外站/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期刊】中国草地学报 2009-07-25

39 呼伦贝尔草甸草原不同土壤水分梯度下羊草的光合特性 李林芝; 张德罡; 辛晓平; 闫玉春; 杨桂霞; 李瑾; 王旭 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呼伦贝尔草原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期刊】生态学报 2009-10-15

40 围封对草地的影响研究进展 闫玉春; 唐海萍; 辛晓平; 王旭 农业部资源遥感与数字农业重点开放实验室呼伦贝尔草原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期刊】生态学报 2009-09-15

41 1982—2003年中国草地生物量时空格局变化研究 辛晓平; 张保辉; 李刚; 张宏斌; 陈宝瑞; 杨桂霞 农业部资源遥感与数字农业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科学院资源区划所; 呼伦贝尔草原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中国农业科学院资源区划所 【期刊】自然资源学报 2009-09-15

42 2000-2008年内蒙古草原MODIS NDVI时空特征变化 张宏斌; 唐华俊; 杨桂霞; 李刚; 陈宝瑞; 辛晓平 呼伦贝尔草原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农业部资源遥感与数字农业重点开放实验室;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期刊】农业工程学报 2009-09-30

43 放牧制度对短花针茅荒漠草原主要植物种光合特性日变化影响的研究 闫瑞瑞; 卫智军; 运向军; 褚文彬; 乌仁其其格; 辛晓平 呼伦贝尔草原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农业部资源遥感与数字农业重点开放实验室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内蒙古农业大学生态环境学院; 呼伦贝尔学院生命科学与化学学院 【期刊】草业学报 2009-10-20

44 呼伦贝尔草原MODISNDVI的时空变化特征 张宏斌; 杨桂霞; 吴文斌; 李刚; 陈宝瑞; 辛晓平 呼伦贝尔草原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农业部资源遥感与数字农业重点开放实验室;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期刊】应用生态学报 2009-11-15

45 基于MODIS NDVI和NOAA NDVI数据的空间尺度转换方法研究——以内蒙古草原区为例 张宏斌; 杨桂霞; 李刚; 陈宝瑞; 辛晓平 呼伦贝尔草原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农业部资源遥感与数字农业重点开放实验室 【期刊】草业科学 2009-10-15

46 翻耕短期内对草原土壤呼吸的影响 闫玉春; 王旭; 李林芝; 辛晓平 农业部资源遥感与数字农业重点开放实验室呼伦贝尔草原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期刊】中国草地学报 2010-01-25

47 放牧制度对荒漠草原生态系统土壤养分状况的影响 闫瑞瑞; 卫智军; 辛晓平; 乌仁其其格 呼伦贝尔草原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农业部资源遥感与数字农业重点开放实验室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内蒙古农业大学生态环境学院; 呼伦贝尔学院生命科学与化学学院 【期刊】生态学报 2010-01-08

48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中国北方草地及农牧交错带区划 黄青; 辛晓平; 张宏斌 呼伦贝尔草原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农业部资源遥感与数字农业重点开放实验室 【期刊】生态学报 2010-01-23

49 主动实时数据库系统触发器模型的设计与实现 张宏斌; 唐华俊; 辛晓平; 姜丽华 中国农科院农业自然资源和农业区划所; 中国农科院农业自然资源和农业区划所; 中国农科院农业信息研究所 北京 【期刊】计算机工程 2006-01-20

50 锡林浩特草原植被盖度变化研究 张宏斌; 杨桂霞; 辛晓平; 李刚; 陈宝瑞; 段庆伟 农业部资源遥感与数字农业重点开放实验室; 农业部资源遥感与数字农业重点开放实验室; 教育部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重点实验室 北京;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副研究员; 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资源科学研究所 【期刊】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07-04-20

51 紫花苜蓿生产中的产量、土壤水分和养分动态 春亮; 李淑英; 张怀文; 杨学文; 辛晓平; 杨桂霞; 唐华俊 农业部资源遥感与数字农业重点开放实验室; 北京市顺义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农业部资源遥感与数字农业重点开放实验室; 农业部资源遥感与数字农业重点开放实验室 北京;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期刊】华北农学报 2007-08-28

52 利用EPIC模型模拟北京春播紫花苜蓿的当年生长 春亮; 杨桂霞; 辛晓平; 唐华俊; 王尔大 农业部资源遥感与数字农业重点开放实验室; 农业部资源遥感与数字农业重点开放实验室; 农业部资源遥感与数字农业重点开放实验室 北京;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期刊】华北农学报 2007-08-28

53 改进CASA模型在内蒙古草地生产力估算中的应用 李刚; 辛晓平; 王道龙; 石瑞香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资源遥感与数字农业重点开放实验室;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资源遥感与数字农业重点开放实验室;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 【期刊】生态学杂志 2007-12-15

54 内蒙古荒漠化年际动态变化及与气候因子分析 陈宝瑞; 辛晓平; 朱玉霞; 张宏斌 农业部资源遥感与数字农业重点开放实验室; 农业部资源遥感与数字农业重点开放实验室; 农业部资源遥感与数字农业重点开放实验室 北京;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南京大学国际地球系统科学研究所 【期刊】遥感信息 2007-12-15

55 内蒙古草地NPP变化及其对气候的响应 李刚; 周磊; 王道龙; 辛晓平; 杨桂霞; 张宏斌; 陈宝瑞 农业部资源遥感与数字农业重点开放实验室; 呼伦贝尔草原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期刊】生态环境 2008-09-18

56 不同利用方式对草甸草原抗风蚀能力的影响 周尧治; 王旭; 杨桂霞; 辛晓平 呼伦贝尔草原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呼伦贝尔草原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北京; 农业部资源遥感与数字农业重点开放实验室; 农业部资源遥感与数字农业重点开放实验室 【期刊】环境科学 2008-05-15

57 基于MODIS数据的草地植被光合过程参数估算——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 李刚; 辛晓平; 王道龙; 杨桂霞; 张宏斌 呼伦贝尔草原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呼伦贝尔草原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北京; 农业部资源遥感与数字农业重点开放实验室;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期刊】中国草地学报 2008-05-25

58 内蒙古草地关键光合过程参数的时空变化特征 李刚; 辛晓平; 范闻捷; 王道龙; 杨桂霞; 张宏斌; 周磊; 陈宝瑞 农业部资源遥感与数字农业重点开放实验室; 北京大学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研究所;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期刊】资源科学 2008-09-15

59 近50年来呼伦贝尔草原沙漠化主要影响因素的定量分析 陈秋红; 周尧治; 辛晓平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农村发展系;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期刊】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8-10-15

60 呼伦贝尔草甸草原植被的数量分类和排序研究 陈宝瑞; 朱玉霞; 张宏斌; 周磊; 辛晓平 呼伦贝尔草原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农业部资源遥感与数字农业重点开放实验室;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南京大学国际地球系统科学研究所 【期刊】武汉植物学研究 2008-10-15

61 草业资源信息元数据研究 姚艳敏; 辛晓平; 刘佳; 张小飞; 张保辉; 邹金秋 农业部资源遥感与数字农业重点开放实验室;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期刊】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08-10-20

62 呼伦贝尔羊草草甸草原植物多样性与退化程度关系 陈涛; 柳小妮; 辛晓平; 张雄; 苑力晖 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 呼伦贝尔草原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区划研究所 【期刊】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2008-10-15

63 宜昌百里荒草山草坡群落物种分布的空间趋势分析 辛晓平; 王宗礼; 李向林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自然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 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 北京; 呼和浩特 【期刊】生态学报 2003-08-25

64 草地超载状况该如何应对 徐斌; 辛晓平; 陶伟国; 覃志豪 中国农业科学院; 中国农业科学院 【期刊】中国牧业通讯 2005-11-10

65 南方山地人工草地群落结构组建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辛晓平; 王宗礼; 杨桂霞; 李向林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自然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甘肃农业大学;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自然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 北京 【期刊】应用生态学报 2004-06-18

66 基于Agent的智能决策支持系统开发与应用 张宏斌; 唐华俊; 姜丽华; 辛晓平 中国农科院农业自然资源和农业区划所; 中国农科院农业自然资源和农业区划所; 华北电力大学防控所; 中国农科院农业自然资源和农业区划所 北京; 河北保定 【期刊】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04-09-01

67 中国草原分布与气候关系及西部草原建设问题 徐斌; 刘佳; 陈仲新; 辛晓平; 杨桂霞 中国农科院资源区划所; 中国农科院资源区划所; 副研究员 【期刊】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04-08-20

68 中国北方草原沙化现状与趋势 吕子君; 卢欣石; 辛晓平 北京林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自然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北京 【期刊】草地学报 2005-12-30

69 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业地理分布的影响及对策 徐斌; 辛晓平; 唐华俊; 周清波; 陈佑启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期刊】地理科学进展 1999-12-30

70 植物群落和物种多样性动态过程及物种丧失机制放牧试验 徐斌; 辛晓平; 大黑俊哉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自然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自然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农业环境技术研究所 北京 【期刊】生态科学 2002-03-30

71 放牧和刈割条件下草山草坡群落空间异质性分析 辛晓平; 杨桂霞; 徐斌; 李向林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自然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自然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 北京 【期刊】应用生态学报 2002-04-30

72 恢复演替中草地斑块动态及尺度转换分析 辛晓平; 徐斌; 单保庆; 李建东; 杨允菲 中国农科院资源区划所; 中国农科院资源区划所;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水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东北师范大学草地研究所 【期刊】生态学报 2000-07-30

73 放牧和围封条件下羊草碱化草地中斑块分布格局研究 辛晓平; 杨正宇; 田新智; 高琼 中国农业科学院区划所;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被数量生态学开放研究实验室 【期刊】植物生态学报 2000-11-20

74 “三北”风沙区生态建设与综合治理 徐斌; 王道龙; 辛晓平 中国农科院资源区划所; 中国农科院资源区划所 【期刊】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00-04-22

75 亚热带山地可持续农业生态—经济带划分 李向林; 辛晓平; 杨鹏 中国农科院畜牧研究所; 中国农科院资源区划所 【期刊】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00-12-22

76 碱化草地群落恢复演替空间格局动态分析 辛晓平; 徐斌; 王秀山; 杨正宇; 高琼 中国农业科学院资源区划研究所; 中国农业科学院资源区划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被数量生态开放实验室 【期刊】生态学报 2001-06-25

77 在西部大开发中加强旱作农业的战略地位 徐斌; 王道龙; 辛晓平; 毕于运 中国农科院资源区划所; 中国农科院资源区划所 【期刊】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01-02-20

78 不同水分条件下春小麦种群中个体大小不整齐性及遗传学分析 辛晓平; 王刚; 赵松岭 兰州大学干旱农业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期刊】植物生态学报 1998-03-20

79 可持续农业优化生态模式及其景观生态学途径 辛晓平 中国农业科学院 【博士】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0-05-01

80 冬前刈割对当年生长的紫花苜蓿叶片的光合作用的影响 春亮; 辛晓平; 韩文军; 闫志坚; 路艳峰; 杨桂霞; 唐华俊 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 农业部草地资源生态重点开放实验室;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会议】中国草学会饲料生产委员会第15次饲草生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09-04-01

81 苜蓿人工草地土壤呼吸特性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徐丽君; 杨桂霞; 辛晓平 农业部资源遥感与数字农业重点开放实验室/呼伦贝尔国家野外站/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会议】第三届中国苜蓿发展大会论文集 2010-05-11

82 我国农业发展形势与加快我国草地保护和草业建设 卢良恕; 辛晓平 中国农业专家咨询团; 中国农科院资源区划所 【会议】全国半农半牧区草地农业可持续发展研讨会文集 2000-06-01

83 中国北方草原沙化现状与趋势 吕子君; 卢欣石; 辛晓平 北京林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自然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会议】中国草学会草地资源与管理第四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2003-08-01

84 浅析近年来内蒙古草地虫鼠害的发生与防治 石瑞香; 辛晓平; 唐华俊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自然资源和农业区划研究所;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自然资源和农业区划研究所 【会议】中国草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国草业可持续发展战略论坛论文集 2004-09-01

85 中国北方草地生产力和载畜平衡动态监测 徐斌; 辛晓平; 刘海启; 刘佳; 陈仲新; 杨桂霞; 吴文斌; 周清波; 吴晓天; 覃志豪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会议】中国草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国草业可持续发展战略论坛论文集 2004-09-01

86 信息技术对西部草业发展的影响 辛晓平 中国农业科学院资源区划所 【会议】中国草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国草业可持续发展战略论坛论文集 2004-09-01

87 浅析近年来内蒙古草地虫鼠害的发生与防治 石瑞香; 辛晓平; 唐华俊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自然资源和农业区划研究所;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自然资源和农业区划研究所 【会议】中国草业可持续发展战略论坛论文集 2004-09-01

88 中国北方草地生产力和载畜平衡动态监测 徐斌; 辛晓平; 刘海启; 刘佳; 陈仲新; 杨桂霞; 吴文斌; 周清波; 吴晓天; 覃志豪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会议】中国草业可持续发展战略论坛论文集 2004-09-01

89 信息技术对西部草业发展的影响 辛晓平 中国农业科学院资源区划所 【会议】中国草业可持续发展战略论坛论文集 2004-09-01

90 高光谱遥感在草原监测中的应用进展 周磊; 辛晓平; 李刚; 杨桂霞 呼伦贝尔草原生态系统国家野外实验站; 农业部资源遥感与数字农业重点开放实验室;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会议】2008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论文集(2) 2008-10-01

91 西部大开发与我国草地保护和草业建设 卢良恕; 辛晓平; 许健民 中国工程院; 中国农业科学院 【会议】西部大开发; 建设绿色家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01-03-01

荣誉奖励:


1. 2009年获“全国野外科技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2. 获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文明职工”荣誉称号。

3. 获中国农业科学院“文明职工”荣誉称号。

4. 获中国农业科学院草业资源利用与管理岗位二级杰出人才荣誉称号。

5. 中国农科院巾帼建功标兵荣誉称号。

资料更新中……

媒体报道一:


好女儿以草原为家 无愧当代巾帼须眉——记全国野外科技工作先进个人辛晓平

辛晓平,女,九三学社社员,我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呼伦贝尔草原生态系统野外观测站常务副站长,呼伦贝尔市政协常委,中国农业科学院二级岗位杰出人才,农业部国家牧草现代产业技术体系栽培与草地管理研究室岗位科学家。兼任中国农学会计算机分会理事,中国生态学会长期生态委员会副秘书长,九三学社中央农林委员会、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草学会秘书等职。

1998年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博士毕业后,一直从事草地生态学、数字草业和空间信息技术方面的研究。先后主持和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973计划专题、863项目、国家科技基础专项、社会公益研究专项、948项目、成果转化项目和国际合作项目等多项。作为主要完成人,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项、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成果奖3项。申报专利2项,登记软件著作权18项,制定农业部行业标准1项。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SCI期刊4篇。曾获得中国农业科学院“文明职工”、“巾帼建功英雄”和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文明职工”等奖励和荣誉。

辛晓平热爱野外科技事业,治学态度严谨认真,工作作风扎实,吃苦耐劳。2000年以来,长期深入科研工作第一线,在内蒙古、甘肃、新疆、青海等省设点进行草原生态定位观测和草业生产实验。2002-2007年进行了大规模的草地生态系统野外考察,组织草原界百余位知名专家对全国所有草地类型进行了调查取样,行程超过15万公里,获得丰富的第一手资料,为宏观草地生态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数据和信息基础。常年负责“呼伦贝尔草原生态系统野外观测站”草地生态学野外观测研究工作,以站为家,在草甸草原区布置和实施了多项长期观测和实验,确立了呼伦贝尔草甸草原的重点研究方向,填补了我国草甸草原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空白。2005年呼伦贝尔站被命名为农业部重点实验站、国家重点野外实验站,辛晓平任常务副站长。

辛晓平在科学研究上具有实事求是、不断进取和创新精神。“十五”期间,根据国家对草地生产建设应用技术的需求,调整了研究方向,由纯理论研究转向理论探索与应用技术并重。针对我国草地生态退化、生产效率低下、监测管理技术匮乏的现状,辛晓平及其课题组通过野外实验、理论探索、技术创新,初步构建了一套数字草业理论与技术研究体系,把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植被生态学方法很好地结合起来,进行草业信息化管理和数字化监测等技术问题的深入探索,研制了面向宏观决策、生产应用、技术传播、市场经营的草业数字化管理软硬件技术产品。最新研究成果“数字草业技术平台研究与示范”经农业部组织同领域院士和专家鉴定,认为该成果在国内率先开展了数字草业的理论与应用研究,在草业信息元数据标准、草业信息集成技术体系等方面实现了创新,研究成果总体上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部分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多项科技成果在内蒙古、甘肃、新疆等省区免费推广使用,通过国际合作项目把澳大利亚等国草原管理的先进经验引进到我国西部草原牧区,获得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经济效益。

作为中国农业科学院草业学科二级学科带头人,辛晓平非常重视科研团队建设。她依托呼伦贝尔站组建了一支草地信息生态学科研队伍,培养了一批优秀的草地生态学人才,其中有硕博士研究生13名、“西部之光”学者3名、推广硕士10余名。通过成果推广和技术培训,培训和带动了一批地方草原管理技术人员,并依托地方技术推广机构开展了大量的科研成果转化与应用。

辛晓平不仅热爱草原生态学科学研究事业,也真诚地热爱牧区和牧民。她始终希望通过多种途径,用自己掌握的科学技术为牧区人民减贫致富尽绵薄之力。这些年,她通过九三学社组织的活动,对国家草地生产建设、草原保护积极建言献策,她参与撰写的中国科学院咨询报告《关于南方发展奶水牛的建议》、《关于建立6亿亩高产优质人工草地的建议》得到了国务院的批示、并被农业部部分采纳。目前正在与呼伦贝尔市政府合作,开展“呼伦贝尔水温状况与草原生态环境保护”咨询研究。

文章来源:《中国农业科学院报》作者:孟秀华 2009.10.14

媒体报道二:

辛晓平:倾情草业数字化

辛晓平,中国农科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

主要成果:

申报专利2项,登记软件著作权18项,制定农业部行业标准1项,取得了一批科研成果,获得北京市科技进步奖、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奖、教育部自然科学奖共7项。“数字草业技术平台研究与示范”2006年初通过了农业部组织、本领域院士和专家参加的会议鉴定。

热爱野外科技事业、治学态度严谨认真、工作作风扎实、吃苦耐劳,2000年以来,辛晓平长期深入到科研工作第一线工作,在内蒙古、甘肃、新疆、青海等省设点进行草原生态定位观测和草业生产实验。

5年行程15万公里

2002年—2007年,辛晓平进行了大规模的草地生态系统野外考察,组织了草原界百余位知名专家对全国所有的草地类型进行调查取样,行程超过15万公里,获得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为宏观草地生态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数据和信息基础。

辛晓平常年负责“呼伦贝尔草原生态系统野外观测站”草地生态学野外观测研究工作,以站为家,在草甸草原区布置和实施了多项长期观测和实验,确立了呼伦贝尔草甸草原的重点研究方向,填补了我国草甸草原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的空白。2005年呼伦贝尔站被命名为农业部重点实验站、国家重点野外实验站,辛晓平任常务副站长。

打造数字草业技术平台

辛晓平在科学研究上具有实事求是、不断进取和创新精神。“十五”期间,根据国家对草地生产建设应用技术的需求,调整了研究方向,由纯理论研究转移向理论探索、应用技术并重。

针对我国草地生态退化、生产效率低下、监测管理技术匮乏的现状,辛晓平及其课题组通过野外实验、理论探索、技术创新,初步构建了一套数字草业理论与技术研究体系,把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的植被生态学方法很好地结合起来,进行草业信息化管理、数字化监测等技术问题的深入探索,研制了面向宏观决策、生产应用、技术传播、市场经营的草业数字化管理软硬件技术产品。

最新研究成果“数字草业技术平台研究与示范”2006年初通过了农业部组织、本领域院士和专家参加的会议鉴定,鉴定认为该成果在国内率先开展了数字草业的理论与应用研究,在草业信息元数据标准、草业信息集成技术体系等方面实现了创新,研究成果总体上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部分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多项科技成果在内蒙古、甘肃、新疆等省免费推广使用,通过国际合作项目把澳大利亚等国草原管理的先进经验引进到我国西部草原牧区,获得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经济效益。

建议得到国务院批示

作为中国农业科学院草业学科二级学科带头人,辛晓平非常重视科研团队的建设,依托呼伦贝尔站组建了一支草地信息生态学科研队伍,培养和锻炼了队伍培养了一批优秀的草地生态学人才。

通过开放合作,每年为30-40名客座研究生提供实验基地;通过成果推广、技术培训,培训了一批地方草原管理技术人员,初步形成了以本所人员为主、联合全国科研力量的呼伦贝尔草地科学研究中心。

由于长时期在基层工作,辛晓平对基层生产单位面临的技术和管理问题比较了解,非常关注农牧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具有强烈的社会使命感和责任感。2004年辛晓平被聘为中国农业科学院“西部之光”计划合作导师,2004-2006年,培养“西部之光”学者3名,培养推广硕士近10名,通过项目成果推广、组织技术人员培训、牧区社会调查,培训和带动了一批地方草原生产管理技术人员,与内蒙古锡林浩特、呼伦贝尔多个旗县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并依托地方单位开展了大量科研成果的转化与应用。

辛晓平不仅热爱草原生态学科学研究事业,也真诚地热爱牧区和牧民,希望能够应用科学为牧区人民减贫尽绵薄之力,通过“九三学社”对国家草地生产建设、草原保护谏言献策,参与撰写的中国科学院咨询报告“关于南方发展奶水牛的建议”、“关于建立6亿亩高产优质人工草地的建议”得到国务院的批示、并被农业部部分采纳,目前正在与呼伦贝尔市政府合作,开展“呼伦贝尔水温状况与草原生态环境保护”咨询研究。

文章来源:《科技日报》2009年6月17日

媒体报道三:

辛晓平:与草原对话的女科学家

——记呼伦贝尔市草原生态系统实验站副站长辛晓平

人们很难把中国农业科学院资源区划所研究员,中国农业科学院草业学科二级岗位杰出人才,国家牧草产业体系岗位科学家等一系列令人眩晕的头衔与一位年仅四十岁的女性联系在一起,而辛晓平恰恰就是这样一个人。她给人的印象总是素面朝天、从不炫耀她所拥有的一切,内在价值永远大于外在装饰的女性。她所取得的成绩远远超出男人的想象空间,成为“谁说女子不如男”的现代注解。 

人文、自然是她拥有的灵秀天性

甘肃天水,自古是丝绸之路必经之地,素有西北“小江南”之美誉,享有“羲皇故里”的殊荣,是海内外龙的传人寻根问祖的圣地。或许是那里四季分明,清爽宜人的气候;或许是那里重峦叠翠、山环水绕,集江南水乡的秀美和北国山川的雄奇于一体的环境;或许是父母的睿智基因成就了辛晓平与众不同的灵气,使她拥有许多人所缺乏的想象力、创造力和简单、直接、真诚、礼貌的自信。

辛晓平的双亲都是教书育人的教师,父亲有着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曾写作出版过长篇小说,在当地有很高的知名度。母亲善良、聪慧能干,不仅是贤妻良母,在事业上也是桃李满天下不逊须眉。得益于父母的教诲,在学习方面辛晓平一直是游刃有余。

有许多人都将人生形容为一场场阶段性的短跑竞赛,一开始就紧绷着一根弦,很怕输在起跑线上;而辛晓平却把人生比作是马拉松长跑,不急不躁,循序渐进,始终保存着冲刺的能量。从小学到初中、高中,她似乎从没紧张过,在别人看来,总似闲庭信步、顺风顺水,其实这是因为她懂得一点一滴靠日积月累的努力改变人生的轨迹。

因为家庭环境的人文精神熏陶,辛晓平热爱自然、崇尚自然,在报考大学专业的时候,许多人都选择将来会带来更大收益的金融、法律等专业,而她却选择了兰州大学生物系。

在大学里辛晓平就知道,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在校园里学的是知识和技能,工作以后需要学习的东西更多。学习是贯穿每个人始终的主题。学习第一步就是要学会学习的方法,在大学里她总结了几个方面:一个就是从实践中去学、积累经验;还有一个就是向别人学习,虚心好学的人才能比较快地成长起来;另外还要向自己学习,向自己学习就是时刻做好工作的总结。缘于这样的方法,辛晓平用了7年的光阴“铸”成了金字塔的底部。

宽容、低调是她做人的基本态度

辛晓平的做人态度“很”有特点:认真做事,踏实做人。不责人之过,不揭人隐私,不念人旧恶。看似简单的话语,却是人生最朴素可行的箴言。

辛晓平在获得科学院植物学博士后,来到农科院想师从李博先生进行草地生态研究。那个时候,博士生还很好找工作,做博士后不像现在这样只是找工作的过渡,而是一种荣誉,国家也给很好的待遇。辛晓平本来已经决定留科学院了,因为论文答辩遇到李博先生,有个短暂的交流,在学术问题上非常折服于他的见解,才决定来中国农科院,目的非常明确,就是她喜欢草地生态学,在李先生这里

“专业对口”,可以进一步发展。

但是,刚到不到两个月,李先生就去世了。当时区划所只有李先生的一个助手和辛晓平自己是做草地生态的,所以李先生去世后,如果非要做专业对口,她就只能离开农科院。但是实验室那种宽松的环境是其他科研院所所没有的,而且她后来的博士后合作导师给了很多好的建议,于是她决定留在农科院。

在农科院平常接触到的大部分都是硕士、博士毕业的科研人员,在从单纯的学生生活到工作环境的转换过程中,辛晓平没有一般高学历年轻人特别容易出现的自卑和自傲倾向,而是迅速找准自己的定位,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科学研究是一项周密、严谨、艰苦、枯燥的工作。从当前科研工作发展的情况来看,难度在不断提高,分工要求日益明晰,已经无法依靠个人能力独立完成,必须本着严谨的科研态度、集体的团队精神共同努力才能达到目标,因此谦虚谨慎、妥善处理自己与集体、与同事的关系,已经成为科研人员必不可少的素质。辛晓平认为,对于一个人,最重要的是忠于自己在集体中承担的职责。每个岗位用人都有自己的期望,也许你的个人兴趣、能力、发展诉求不见得能够和所从事的岗位完全切合,但是既然这个岗位选择了你,你也选择了这个岗位,首先要尊重自己的选择,做好你的岗位所需求的工作,同时努力适应新的环境需求。从生态学上来讲,适应环境的物种通过自然选择得到发展,那么社会学的道理是一样的,适应新工作的人才能得到发展和进步,适者生存。

在适应新集体的过程中,辛晓平始终秉承低调做人,谦虚谨慎。她知道,刚参加工作,难免会经历被忽视、或者自己的能力没有被充分的发现的事。其实,就算是金子,也需要给别人时间来发现自己,这个时间可能是一年半载,也可能是十年八年。有了这样的心理准备,使她能从低层次的工作干起,从不期望着一鸣惊人,把每一次工作的转换都当作是一次难得的锻炼机会,踏实地把基础工作做好,积极主动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使她在新人中很快脱颖而出。

辛晓平常说,做人一定要低调一些,姿态低一些才好融入集体,谁不喜欢既有想法又谦虚的人呢?低调做人既是一种姿态,也是一种智慧,一种胸襟。低调做人更容易被人接受,可以更好地与同事合作、学习和交流,发现自己的欠缺和优势,完善自己做人做事的能力,不至于被外界左右,做到冷静、务实,这是一个人成就大事的最起码的前提。

勤奋、精进是她工作的操作方式

天道酬勤,出自《论语》“天道”。勤即勤奋、敬业的意思,就是说天意厚报那些勤劳、勤奋的人,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辛晓平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坚信一个道理:就是机遇总会更多地给那些努力、勤奋,有所准备的人。没有天上掉下来的馅饼。这是从小学到大学,老师们就一直在教育大家的道理,也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因此进入工作岗位以后,辛晓平的勤奋、勤劳、勤快是众所周知的。她相信“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所谓艺不压身,多做点事情只能对自己有好处。

1998——2002年,辛晓平参与了农作物遥感估产、土地利用、农业生态监测评估等方面的研究,最多同时参加过十多个课题,足迹跑遍青藏高原、黄土高原、松嫩平原、南方草山草坡,一年有多半年时间是在野外度过的,每两个星期才能住一次能洗澡的旅店,吃的是大饼咸菜,喝的是一半为沙的水。即使这样,她依旧不忘在工作之余向当地普及草地生态学。在她看来努力完成每个课题不仅是为了完成主持人交给的任务,也是完成自己挑战自己的任务。通过执行这些课题,她慢慢积累经验,完成了《放牧和水淹干扰对松嫩平原碱化草地空间格局影响的分形分析》、《松嫩平原碱化草地植物群落分布的空间和环境因素分析》、《放牧和围封条件下羊草碱化草地中斑块分布格局研究》、《恢复演替中草地斑块动态及尺度转换分析》、《农业生态系统的景观管理和可持续农业模式》等学术论著。2001年底拿到了自己在草地生态方面第一个课题。

这一段经历,辛晓平最大的收获就是学会了很多生态学以外的新知识与新技能,拓宽了眼界,对于她后来的研究都非常有益。有几年确实非常非常忙,几乎每天除了睡觉和吃饭,其他时间都在办公室。但是,也因此从没有在职称问题上费一点功夫,副研究员、研究员,全都水到渠成。实践证明只要不懈努力,最大限度的完善充实自己,有耕耘就会有收获,就一定会越干越顺畅,越来越有成就。

理想、信念是她追求的精神层面

“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塞利格曼认为,一个人要获得持久的幸福感,最重要的是发现和了解自己最好的品质、最擅长的才华,反复在生活中实践,化枯燥为乐趣,并为更高的目标服务,比如知识、艺术、政治、宗教,这样才能体会到存在的价值与意义,体会到幸福。

“幸福”是个比较高的期望,大部分时候人们的要求只是愉快、平静地工作和生活。如何能够找到和从事自己擅长并喜欢的工作?在工作中体会到快乐?就辛晓平个人的理解,首先是树立自己的目标或者信念,其次是培养对工作的兴趣,最后要保持平和的心态。

关于理想和信念。她认为,对于一个年轻人来说,有点理想和信念是非常好的事情。俗话说,三十而立,在现代,“立”的概念,不太可能是“立业”,因为事业才刚刚开始。这个“立”应该是立志向、立信念。有志向、有信念的人会更加有方向,不会被眼前事物羁绊。现在社会这么多元,没有主心骨,随时会被诱惑,更高的工资、更大的房子,当然这些都是好东西,但留恋于这些东西就走不动路。

有句话说,“如果一个人不知道他要驶向哪个码头,那么任何风都不会是顺风”。辛晓平做事总要有步骤的,确定了近期和长远规划,分步实施,从不盲目。她深知“日计有余,岁计不足”的道理。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经验的积累,辛晓平逐步成为团队一个骨干,而角色的转变对个人素质又提出新的要求,她觉得除了一个基本的科研业务的能力之外,还包括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都会变的越来越重要,她在个人成长的不同阶段有意识地加强和培养个人的素质,包括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顺利完成角色的转换,更好的完成工作。

除了业务学习,辛晓平更重要的是学习做人。做人是一门学问。“小胜靠智,大胜靠德”,德就是德行、精神。辛晓平在做学问的过程中,不忘品德修养的修炼,有意识地培养自己全方位的素质,尊重领导、尊重年长的科研人员、尊重和帮助同龄或年轻的同事。为自己也为他人创建一个好的工作氛围,为专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发展、创新是她成功的现代秘籍

2000年,辛晓平第一次来到呼伦贝尔谢尔塔拉。面对世界四大草原之一的呼伦贝尔草原,她张开双臂深情地说:“我来看你来了!”

自2002年开始,辛晓平常年负责“呼伦贝尔草原生态系统野外观测站”草地生态学野外观测研究工作,来之初,这里还不是国家站,条件非常艰苦。她以站为家,在草甸草原区布置和实施了多项长期观测和实验,确立了呼伦贝尔草甸草原的重点研究方向,填补了我国草甸草原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的空白。2005年呼伦贝尔站被命名为农业部重点实验站、国家重点野外实验站,辛晓平任常务副站长。

辛晓平在科学研究上具有实事求是、不断进取和创新精神。“十五”期间,根据国家对草地生产建设应用技术的需求,调整了研究方向,由纯理论研究转移向理论探索、应用技术并重。2002-2007年五年间,辛晓平组织了大规模的草地生态系统野外考察,组织了草原界百余位知名专家对全国所有的草地类型进行调查取样,行程超过15万公里,获得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为宏观草地生态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数据和信息基础。

针对调查中发现我国草地生态退化、生产效率低下、监测管理技术匮乏的现状,辛晓平及其课题组通过野外实验、理论探索、技术创新,初步构建了一套数字草业理论与技术研究体系,把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的植被生态学方法很好地结合起来,进行草业信息化管理、数字化监测等技术问题的深入探索,研制了面向宏观决策、生产应用、技术传播、市场经营的草业数字化管理软硬件技术产品。

最新研究成果“数字草业技术平台研究与示范”2006年初通过了农业部组织、本领域院士和专家参加的会议鉴定,鉴定认为该成果在国内率先开展了数字草业的理论与应用研究,在草业信息元数据标准、草业信息集成技术体系等方面实现了创新,研究成果总体上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部分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多项科技成果在内蒙古、甘肃、新疆等省免费推广使用,通过国际合作项目把澳大利亚等国草原管理的先进经验引进到我国西部草原牧区,获得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经济效益。

作为中国农业科学院草业学科二级学科带头人,辛晓平非常重视科研团队的建设,依托呼伦贝尔站组建了一支草地信息生态学科研队伍,培养和锻炼了队伍培养了一批优秀的草地生态学人才。通过开放合作,每年为30-40名客座研究生提供实验基地;通过成果推广、技术培训,培训了一批地方草原管理技术人员,初步形成了以本所人员为主、联合全国科研力量的呼伦贝尔草地科学研究中心。

由于长时期在基层工作,辛晓平对基层生产单位面临的技术和管理问题比较了解,非常关注农牧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具有强烈的社会使命感和责任感。2004年辛晓平被聘为中国农业科学院“西部之光”计划合作导师,2004至2006年,培养“西部之光”学者3名,培养推广硕士近10名,通过项目成果推广、组织技术人员培训、牧区社会调查,培训和带动了一批地方草原生产管理技术人员,与内蒙古锡林浩特、呼伦贝尔多个旗县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并依托地方单位开展了大量科研成果的转化与应用。

辛晓平不仅热爱草原生态学科学研究事业,也真诚地热爱牧区和牧民,希望能够应用科学为牧区人民减贫尽绵薄之力,通过“九三学社”对国家草地生产建设、草原保护谏言献策,参与撰写的中国科学院咨询报告“关于南方发展奶水牛的建议”、“关于建立6亿亩高产优质人工草地的建议”得到国务院的批示、并被农业部部分采纳,目前正在与呼伦贝尔市县管部门合作,开展“呼伦贝尔水文状况与草原生态环境保护”咨询研究。

文章来源:《政协呼伦贝尔市委员会》 2011-3-20

媒体报道四:

活跃在呼伦贝尔草原的农科九三人—辛晓平

辛晓平博士是九三学社中国农科院委员会中成绩突出的社员之一,她在中国农科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承担草地生态学野外观测研究工作,由于工作业绩突出,2009年被授予“全国野外科技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

从2000年以来,辛晓平长期深入到科研工作第一线工作,在内蒙古、甘肃、新疆、青海等省区设点进行草原生态定位观测和草业生产实验。她非常热爱野外科技事业,治学态度严谨认真,工作作风扎实,吃苦耐劳。作为一位野外科学研究工作者,同时还是一位母亲,辛晓平克服了许多常人难以体会到的困难和艰苦,尤其是在刚刚生了孩子不久,就投入到野外工作中。她的大部分时间都在草原渡过,2002年以来,行程21万公里,进行了大规模的草地生态系统野外考察,组织了草原界百余位知名专家对全国所有的草地类型进行调查取样,获得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为宏观草地生态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数据和信息基础。辛晓平常年负责呼伦贝尔草原生态系统野外观测站草地生态学野外观测研究工作。她以站为家,在草甸草原区布置和实施了多项长期观测和实验,确立了呼伦贝尔草甸草原的重点研究方向,填补了我国草甸草原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的空白。2005年,呼伦贝尔站被命名为农业部重点实验站、国家重点野外实验站。这一年,辛晓平担任常务副站长。

辛晓平在科学研究上具有实事求是、不断进取和创新精神。近几年,我国呈现出草地生态退化、生产效率低下、监测管理技术匮乏的问题和现状。辛晓平及其课题组通过野外实验、理论探索、技术创新,逐步构建了一套数字草业理论与技术研究体系,把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的植被生态学方法很好地结合起来,进行草业信息化管理、数字化监测等技术问题的深入探索,研制成功了面向宏观决策、生产应用、技术传播、市场经营的草业数字化管理软硬件技术产品。其2006年的研究成果--“数字草业技术平台研究与示范”通过了由农业部组织、本领域院士和专家参加的会议鉴定,一致认为该成果在国内率先开展了数字草业的理论与应用研究,在草业信息元数据标准、草业信息集成技术体系等方面实现了创新,研究成果总体上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部分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多年来,辛晓平及其课题组的多项科技成果在内蒙古、甘肃、新疆等省区免费推广使用,通过国际合作项目把澳大利亚等国草原管理的先进经验引进到我国西部草原牧区,获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改善了当地草地生态退化、生产效率低下、监测管理技术匮乏等问题。辛晓平申报专利2项,登记软件著作权18项,制定农业部行业标准1项,分别获得北京市科技进步奖、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奖、教育部自然科学奖等奖励。

由于长年在基层工作,辛晓平对基层生产单位面临的技术和管理问题比较了解,她非常关注农牧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具有强烈的社会使命感和责任感。2004年,辛晓平被聘为中国农业科学院“西部之光”计划合作导师,大力培养管理和技术人才。2004-2006年,辛晓平共培养了“西部之光”学者3名,培养推广硕士近10名,她通过项目成果推广、组织技术人员培训、牧区社会调查,培训和带动了一批地方草原生产管理技术人员,与内蒙古锡林浩特、呼伦贝尔等多个旗县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并依托地方单位开展了大量科研成果的转化与应用。

辛晓平不仅热爱草原生态学科学研究事业,也真诚地热爱牧区和牧民,希望能够用科学、用自己的知识为牧区人民减贫尽绵薄之力。同时,作为一位民主党派成员,辛晓平认真履行参政党成员的职责,积极通过九三学社组织对我国草地生产建设、草原保护、牧区和牧民脱贫致富建言献策。由她参与撰写的中国科学院咨询报告“关于南方发展奶水牛的建议”、“关于建立6亿亩高产优质人工草地的建议”得到国务院领导的批示、并被农业部采纳,目前正在与呼伦贝尔市政府合作,开展“呼伦贝尔水温状况与草原生态环境保护”咨询研究。由于她热心草原科学事业,积极参政议政,2009年被增补为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政协常委。

文章来源:《九三学社中国农科院委员会》2011-03-08

文章录入:zgkjcx    责任编辑:zgkjcx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关于我们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广告说明 | 合作项目

    名称:科技创新网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13040577号-2    公安备案号:11010802029847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E-Mail:zgkjcx0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