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科技创新网 > 文章中心 > 创新人物百科 > 资源环境 > 文章正文
专家信息 科学研究 论文专著 荣誉奖励 媒体报道

专家信息:


王尚庆,男,1954年11月出生,湖北仙桃市人,享受正高职待遇高级工程师。历任湖北省岩崩滑坡研究所科长、副所长、所长、三峡大学地质灾害防治研究院党总支书记,现任三峡大学土木与建筑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全国首批注册测绘师,武汉大学博士生导师。

教育及工作经历:

1977年毕业于武汉测绘学院大地测量专业。

1981至1991年在邮电部武汉邮电科学院、武汉测绘科技大学、葛洲坝水电工程学院、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华中师范大学等6所高校、科研院所学习工程测量、工程地质、岩土工程、科技管理等专业。

资料更新中……

社会任职:

1. 中国水土保持学会泥石流滑坡专委会委员。

2. 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委会委员。

3. 国际地质与环境协会会员。

4. 科技创业月刊理事。

5. 武汉大学宜昌校友会常务副会长。

6. 长江三峡滑坡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站长。

教学情况:

主讲课程:

资料更新中……

培养研究生情况:

资料更新中……

科学研究:


研究方向:

主要从事岩崩滑坡地质灾害监测预报防灾研究工作。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主持完成国家、省部级重点科技攻关和重点工程项目40余个。

1. 湖北省“十五”科技攻关项目“三峡库区重大危险性滑坡监测预警体系研究”,负责。

2. 长江三峡链子崖危岩体防治监测预报研究.

资料更新中……

科研成果:

1. “新滩滑坡的临阵预报”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均排名第三)。

2. “长江三峡工程库区重大危险性崩塌滑坡监测方法与预报判据研究”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一)。

3. “清江隔河岩库区重要滑坡监测分析与预测模型研究”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二)。

发明专利:

资料更新中……

论文专著:


在《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出版著作2部,主编《滑坡研究论文选集》3部。

出版专著:

1《长江三峡滑坡监测预报》王尚庆 陈磊 地质出版社 1999-06

2《长江三峡库区重大危险性崩塌滑坡监测预警与工程实践》王尚庆 陆付民 徐进军 科学出版社 2011-08

发表中文论文:

1 顾及降雨及温度因子的卡尔曼滤波模型 陆付民; 王尚庆; 李劲 三峡大学三峡库区地质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2011-04-08

2 长江三峡链子崖的数值仿真与可视化 郭朝旭; 王尚庆 三峡大学土木与建筑学院 【期刊】灾害与防治工程 2010-06-15

3 基于三维激光扫描的滑坡变形监测与数据处理 徐进军; 王海城; 罗喻真; 王尚庆; 严学清 三峡大学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 武汉大学测绘学院; 河北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期刊】岩土力学 2010-07-10

4 顾及地下水位因子的卡尔曼滤波模型在滑坡变形预测中的应用 陆付民; 王尚庆; 李劲; 严学清 三峡大学三峡库区地质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期刊】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2010-10-05

5 地面激光扫描与数码相机数据的联合处理研究 徐进军; 严学清; 王尚庆; 王国栋 三峡大学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武汉大学测绘学院 【期刊】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2009-01-05

6 移土培肥工程——三峡库区移民开发的新途径 严学清; 王尚庆; 崔旭东 三峡大学地质灾害防治研究院 【期刊】科技创业月刊 2009-02-10

7 离散卡尔曼滤波法在滑坡变形预测中的应用 陆付民; 王尚庆; 李劲 三峡大学三峡库区地质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期刊】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2009-08-20

8 三峡库区白水河滑坡险情预警方法研究 王尚庆; 徐进军; 罗勉 三峡大学长江三峡滑坡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武汉大学测绘学院 【期刊】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2009-10-05

9 滑坡灾害短期临滑预报监测新途径研究 王尚庆; 徐进军 三峡大学湖北省岩崩滑坡研究所; 武汉大学测绘学院 湖北宜昌 【期刊】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10-30

10 长江三峡库区构造特征与滑坡分布关系 张帆; 王孔伟; 罗先启; 王尚庆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三峡大学; 三峡大学 长春; 湖北宜昌 【期刊】地质学报 2007-01-15

11 三峡库区滑坡监测信息平台的设计和实现 蒋廷耀; 王尚庆; 马凯 三峡大学电气信息学院; 湖北岩崩滑坡研究所; 三峡大学电气信息学院 宜昌 【期刊】舰船电子工程 2007-08-20

12 滑坡灾害短期临滑预报监测新途径研究 王尚庆; 徐进军 三峡大学土木水电学院 【期刊】灾害与防治工程 2006-12-30

13 地下水在黄腊石边坡稳定性中的作用规律与评价 贺可强; 王尚庆; 王荣鲁; 刘燕 青岛理工大学岩土工程研究所; 三峡大学; 同济大学 青岛 【期刊】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007-11-15

14 科研院所整体进入高校的探索与思考 王尚庆 三峡大学湖北省岩崩滑坡研究所 湖北宜昌 【期刊】科技创业月刊 2007-12-10

15 基于指数趋势模型的卡尔曼滤波法在危岩体变形分析中的应用 陆付民; 王尚庆 三峡大学三峡库区地质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三峡大学三峡库区地质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湖北宜昌; 湖北宜昌 【期刊】岩土力学 2008-06-10

16 杨家岭1~#滑坡稳定性影响因素及敏感性分析 姚爱军; 易武; 王尚庆 北京工业大学; 三峡大学; 三峡大学 北京;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北京 【期刊】工程地质学报 2004-12-20

17 公益类科研机构进入高等学校的实践与思考——以湖北省岩崩滑坡研究所为例 王尚庆 三峡大学湖北省岩崩滑坡研究所 湖北宜昌 【期刊】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04-30

18 清江隔河岩库区茅坪滑坡变形分析 任德记; 王尚庆; 何薪基 武汉水利电力大学; 湖北省岩崩滑坡研究所 【期刊】人民长江 1999-10-20

19 清江隔河岩库区茅坪滑坡变形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王尚庆; 易庆林; 严学清 湖北省岩崩滑坡研究所 【期刊】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1999-06-30

20 清江隔河岩库区重要滑坡的监测分析及预测模型研究 王尚庆; 邓兴林; 严学清 湖北省岩崩滑坡研究所 【期刊】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2000-06-30

21 链子崖危岩体监测预报初步研究 王尚庆 湖北省岩崩滑坡研究所 【期刊】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1994-09-30

22 回顾新滩滑坡预报 王尚庆 湖北省岩崩滑坡研究所 【期刊】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1996-12-30

23 可用于边坡工程的三种反演方法 杨志法; 刘英; 董万里; 王尚庆; 吴述生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湖北省岩崩滑坡研究所 【期刊】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1996-12-30

24 卡尔曼滤波方法在链子崖危岩体变形适时预报中的应用 伍法权; 王尚庆 中国地质大学; 湖北省岩崩滑坡研究所 【期刊】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1996-12-30

25 新滩滑坡预报判据研究 胡高社; 门玉明; 刘玉海; 王尚庆 西安地质学院; 湖北省岩崩滑坡研究所 【期刊】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1996-12-30

26 链子崖危岩体时序预测软件包 丁勇; 刘瑞祥; 王尚庆 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地测院; 华中理工大学材料系; 湖北省岩崩滑坡研究所 【期刊】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1996-12-30

27 崩塌滑坡监测方法适用性分析 易庆林; 王尚庆; 涂鹏飞 湖北省岩崩滑坡研究所 【期刊】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1996-12-30

28 基于灰关联聚类分析的多点时空非线性模型及其应用 尹晖; 王尚庆 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地学测量工程学院 【期刊】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学报 1998-06-25

29 滑坡预测的改进前馈网络方法研究 胡铁松; 王尚庆 武汉水利电力大学; 湖北省岩崩滑坡研究所 【期刊】自然灾害学报 1998-02-28

30 新滩滑坡后两岸边坡的位移监测及形变趋势 况仁杰; 曹新菊; 赵城; 王尚庆; 吴定洪 国家地震局地震研究所; 湖北省岩崩调查工作处; 湖北省岩崩调查工作处 武汉 【期刊】地壳形变与地震 1993-07-02

31 葛洲坝水库蓄水前后链子崖变形初探 王尚庆 湖北省西陵峡岩崩调查处 【期刊】地壳形变与地震 1986-07-02

32 科技档案与新滩滑坡 王尚庆 湖北省西陵峡岩崩调查工作处 【期刊】档案工作 1987-05-01

33 长江西陵峡链子崖危岩体变形监测系统的总体设计和实际意义 王尚庆 湖北省岩崩滑坡研究所 【期刊】地质灾害与防治 1990-07-02

34 滑坡险情预警预报方法研究——以三峡库区白水河滑坡为例 王尚庆; 严学清; 王凌 三峡大学三峡库区地质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会议】第三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 2009-06-11

35 三峡库区滑坡灾害形成机制与防治措施 王尚庆; 陆付民; 罗勉 三峡大学长江三峡滑坡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会议】和谐地球上的水工岩石力学——第三届全国水工岩石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 2010-08-28

荣誉奖励:


1. 1987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 1987年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3. 1996年获湖北省人民政府专项津贴。

4. 1997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5. 1998年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6. 1999年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7. 2002年入选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

8. 2004年被授予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

9. 2008年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10. 2009年被授予“湖北五一劳动奖章”。

11. 2009年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12. 2010年获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

媒体报道:


三峡晚报记者对话宜昌南极科考第二人

对话人物:王尚庆,54岁,三峡大学地质灾害防治研究院教授,湖北长江三峡滑坡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站长,中国水土保持学会泥石流滑坡专委会委员。1985年,他和同事们曾准确预测了秭归新滩滑坡。

对话背景:2008年12月9日,继我市气象专家毛成忠之后,王尚庆教授踏上了南极的土地,在那里进行了为期11天的科考。他也因此成为宜昌南极科考第二人。

7次登陆南极科考

记者:您此次南极科考的目的是什么?

王尚庆:主要是想研究雪崩,也涉及冰山、水资源、矿产资源及测绘学、地质学、气象学、生物学等学科领域。

记者:大致行程是怎样的?

王尚庆:2008年12月6日,我们科考队一行7人从北京出发,乘飞机途经法国巴黎、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后,到达世界最南的城市火地岛乌斯怀亚市。最后,科考队转乘智利“南极梦想号”游轮,穿越德雷克海峡到达南极。科学考察主要集中在12月9日至19日往返海峡期间,航程2500公里,沿途7次登陆科考。去年12月16日,我们拜访了位于乔治王岛的中国南极长城站,随后返程。这次我们考察的路线,此前我国很少有人去过。去年12月26日,我回到宜昌。

记者:此次科考您收获不少吧?

王尚庆: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这次身临其境,确实有很多收获。从科考的角度,我主要有两个收获:一是弄清了雪崩的形成机理,以后就知道该怎么防治了;二是在南极发现了大量裸露的铁矿石。

夏天的南极一般人都能适应

记者:南极在人们心中是个神秘的地方,这个季节南极正是夏天,在您眼里,夏天的南极是什么样的?

王尚庆:夏天的南极很美。天蓝,海蓝,一切都显得十分纯净。到处是悠闲漫步的企鹅,躺着晒太阳的海豹,偶尔还看得见在大海里游弋的鲸鱼。海边陆地裸露,那一带海里没有冰山。到那里的人都很注意环保,连企鹅、海豹也不能靠得太近。白天气温在零下10度左右,我们穿得并不多,我上身就穿了一件特制的防水防风南极考察服,以及两件毛衣和一件背心。不过,南极的紫外线很强,那里的臭氧层有个洞。有一天,太阳很好,我的脸就被晒伤了。天气变化也很反复无常,常常一会儿下雪,一会儿天晴,一会儿又刮风。风一般有7、8级,常常把人吹得不由自主地后退几步。总的来说,这个季节的南极,一般人都能够适应。

在南极泡露天温泉

记者:有没有特别难忘的地方?

王尚庆:呵呵,有一天我还泡了温泉。那个温泉在一个火山口下面,靠近海边,是长条形的,大约有20米长吧,并不深,水温可能在35度左右。在那里泡温泉需要很大的勇气,主要是脱衣服很冷,所以“南极梦想”号上的探险队长会给每个泡温泉的人发荣誉证书。那天船上84个人,只有20多人泡了,只能坚持十几分钟,然后赶紧回船上冲热水澡。

第一次登陆也令我印象深刻。我们登陆是找个风浪很小的地方,将船停下来,然后坐橡皮艇,划到岸边去。第一次登陆时,大家都非常激动,全顾不上说话,都在忙着拍照。

南极最缺的是新鲜蔬菜

记者:长城站是我国在南极建立的第一个科考站,讲讲您在那里的见闻吧。

王尚庆:长城站占地2.52平方公里,永久建筑物35处,其中大多数是集装箱式的建筑,在那里常住的有20个人左右。一般两个人住一间房。有电视,能收到中央四台,有电脑可以无线上网,还有视频电话,但很少用,费用很高。那里还设有邮局,一般每个月可以邮寄一次信件或物品。在那里生活很艰苦。那天,我看他们吃的是馒头、土豆、白萝卜和豆腐。长城站的同志们说,他们那里最缺新鲜蔬菜。一斤蔬菜运到那里成本要7美元。我回家后就想吃蔬菜,猛吃了一个星期。

记者:南极人迹罕至,你们去拜访他们,是不是很受欢迎?

王尚庆:那里的人,不分国界,都很友好,常常会相互串串门,有好吃的大家一起分享。他们在那里一待一年多,非常想家想亲人。这次见到了来自祖国的亲人,他们当然非常高兴,都很激动。我们给他们带去了一点烟酒,我说代表三峡大学全体师生来看望他们,结果说着说着大家的眼睛都湿润了。在那里工作真的很不容易,对人的意志和毅力是一个很大的磨练和考验。

去一趟南极要花12万元

记者:去一趟南极要花多少钱?现在我们普通市民能不能到南极观光?

王尚庆:大约要花12万元左右吧。据我所知,现在我国还没有开展南极观光业务,但国外有很多人到南极旅游观光。这次我们 “南极梦想”号上的乘客,就有许多是观光客。不过我相信,普通中国人到南极观光应该不会等很久。

今年计划去北极

记者:听说您现在正在计划到北极考察?

王尚庆:是的,既然去了南极,觉得自己的身体还行,就想到北极也去考察一下。目前正在进行相关准备。

文章来源:《三峡晚报》记者:王红玉 2009.1.9

文章录入:zgkjcx    责任编辑:zgkjcx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关于我们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广告说明 | 合作项目

    名称:科技创新网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13040577号-2    公安备案号:11010802029847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E-Mail:zgkjcx0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