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科技创新网 > 文章中心 > 创新人物百科 > 农林科技 > 文章正文
专家信息 社会任职 科学研究 论文专著 荣誉奖励 媒体报道

专家信息:


邓荫伟,男,1956年12月出生,广西阳朔人,中共党员。曾任桂林市林业科学研究所副所长、高级工程师,现任广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教育及工作经历:

1977年8月毕业于广西林校林学专业。

1977年8月至1980年1月在桂林市林业科学研究所从事马尾松、湿地松良种选育和地理种源试验研究。

1980年2月至2004年6月在桂林市林业科学研究所主要从事银杏良种选育和丰产栽培技术研究。

2004年7月调广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工作。

2005年7月毕业于北京林业大学园林专业。

教学情况:

主讲课程:

资料更新中……

培养研究生情况:

资料更新中……

社会任职:


1. 2002年12月被广西林业学校聘为经济林客座教授。

2. 2001年4月被北京林业大学研究生部聘为博士论文评阅人。

3. 中国银杏研究会副会长。

4. 广西林木遗传育种学会委员

5. 桂林市人大常委会委员。

6. 农业专委会委员。

7. 中文核心期刊《广西植物》、《武汉植物学研究》等刊物审稿。

8. 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第八次代表大会代表

9. 中共桂林市委员会第二次代表大会代表。

10. 中国林学会会员。

11. 《中国银杏志》、《中国果树志•银杏卷》编委。

科学研究:


研究方向:

主要从事银杏、名优水果、速生树种等良种和丰产栽培技术研究。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1. 丰产优质及综合利用技术。

2. 银杏丰产技术示范研究。

3. 现代农业技术多媒体科普光盘制作:银杏早结丰产栽培技术。

4. 银杏优良株系和早实丰产技术。

5. 银杏良种采穗圃营建技术研究。

科研成果:

1. 银杏综合技术开发研究,1986年12月获林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

2. 银杏人工授粉丰产试验研究,1988年12月获广西科技进步三等奖。

3. 银杏白蚁危害调查及防治技术研究,1996年12月获林业部三等奖。

4. 银杏早果优质丰产及综合利用技术研究,1997年6月获林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

5. 银杏超小卷叶蛾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技术研究,1997年6月获广西科技进步三等奖。

6. 银杏主要病虫害综合治理推广,2007年获广西科技进步二等奖。

7. ABT生根粉推广,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8. 四个经济树种良种选育和定向培育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9. 银杏优良株系和早实丰产技术推广,科技进步二等奖。

发明专利:

资料更新中……

论文专著:


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参编著作4部。

出版专著:

1《中国果树志•银杏卷》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3

2《银杏优良品种和早果丰产栽培技术》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7

3《全国第七次银杏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8

4《中国银杏志》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7

发表中文论文:

1 5种药剂对油茶炭疽病的防治效果研究 邓鑫州; 黄连桂; 邓荫伟 广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广西桂林市林业局 【期刊】安徽农业科学 2011-06-01

2 杉木播种育苗密度研究 邓荫伟; 李洁荣; 黄连桂; 麻捷 广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广西桂林市林业科教站 安徽农业科学 2010-11-01

3 银杏果叶两用林冰雪灾害治理研究 邓荫伟; 黄连桂; 陈平 广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桂林市林业局; 桂林市林业科学研究所 安徽农业科学 2010-11-20

4 桂北油茶产业发展现状与前景 邓荫伟; 邓业成; 李洁荣; 易沭彤; 廖婷婷 广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广西环境工程与保护评价重点实验室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0-12-20

5 桂林市桉树、马尾松、杉木林下植被与土壤因子调查 邓荫伟; 李凤; 韦杰; 杨媛 广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期刊】广西林业科学 2010-09-30

6 广西银杏冰雪灾害调查及治理技术 邓荫伟; 黄连桂; 邓业成 广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广西桂林市林业局 【期刊】林业科学研究 2009-08-15

7 银杏主要病虫害综合治理技术研究 周海平; 蒋柏生; 邓荫伟; 李晓铁; 梁新强 桂林市林业科学研究所; 广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桂林市林业局 【期刊】广西植物 2009-07-15

8 银杏劣质园改造技术 蒋柏生; 邓荫伟 桂林市林业科学研究所; 广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期刊】南方园艺 2009-09-20

9 银杏主要病虫害综合治理技术应用 邓荫伟; 李晓铁; 周海平; 周新富 广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桂林市林业科学研究所; 广西桂林市育才路15号 【期刊】林业科技开发 2006-01-25

10 银杏良种早实技术研究 邓荫伟; 李晓铁; 王光平; 周新富; 邓业成 广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桂林市林业科学研究所; 桂林市林业局; 广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桂林 【期刊】林业科学 2006-05-30

11 罗汉果优质丰产栽培技术 邓荫伟; 李洁荣; 盘中林 广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广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广西灵川县海洋乡农业服务中心 【期刊】林业科技开发 2006-07-25

12 广西银杏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邓荫伟; 周新富; 李洁荣 广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桂林市林业科学研究所; 广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期刊】林业科技开发 2007-09-25

13 银杏果用林冰冻灾后的管理技术 文桂喜; 邓荫伟 桂林市林业科学研究所; 广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广西桂林 【期刊】广西园艺 2008-05-20

14 广西核用银杏良种选育和应用 李晓铁; 邓荫伟; 文桂喜 桂林市林业科学研究所; 广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桂林市林业科学研究所 桂林 【期刊】林业科技开发 2008-05-25

15 核用银杏标准化栽培技术 李晓铁; 周新富; 邓荫伟 桂林市林业科学研究所; 广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期刊】林业科技开发 2008-09-25

16 银杏适龄壮旺树不同宽度环剥的促花效果 周海平; 邓荫伟; 周新富 广西桂林市林业科学研究所; 广西桂林市林业科学研究所; 广西桂林市林业科学研究所 桂林 【期刊】中国南方果树 2003-03-30

17 不同采集期银杏叶总黄酮含量变化 陈旭; 李寿芬; 付明磊; 邓荫伟 桂林医学院; 广西桂林地区林业科学研究所 桂林 【期刊】中药材 2000-08-15

18 提高银杏产量的技术经验——人工辅助援粉 邓荫伟; 黄连桂 广西桂林地区林科所; 广西桂林地区林科所 【期刊】林业科技通讯 1986-01-31

19 桂林地区推广银杏人工授粉技术 邓荫伟; 全昌炽 广西桂林地区林科所; 广西灵川县海洋乡政府 【期刊】经济林研究 1987-07-02

20 叶籽银杏 邓荫伟; 黄连桂 广西桂林地区林业科学研究所; 广西桂林地区林业科学研究所 【期刊】植物杂志 1989-12-15

21 广西果用银杏良种选育和应用 李晓铁; 邓荫伟 桂林市林业科学研究所; 广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会议】第三届南方林木育种研讨会论文(摘要)集 2006-10-01

荣誉奖励:


1、1990年获广西“科技兴桂”优秀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

2、1990年获桂林地区有突出贡献科技人员荣誉称号。

3、1991年获全国星火科技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4、1992年获广西青年科技奖。

5、1993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6、1993年至1996年连续两届获桂林地区拔尖人才荣誉称号。

7、1994年获广西优秀专家荣誉称号。

8、1995年获广西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9、1996年获“八五”广西林业科技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10、1996年获广西科普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11、1998年获广西“十百千人才工程”人选。

12、1999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13、2000年获国务院“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媒体报道一:


记全国先进工作者、广西师范大学邓荫伟教授

邓荫伟有很多农民“粉丝”,在兴安和灵川县,不少农民尊称他为“财神爷”,因为他让当地农民种上了高产的油茶,有了好财运。

邓荫伟是全国先进工作者、广西师范大学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生命科学学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1977年,邓荫伟被分配到桂林林科所工作。一次,一位墨西哥林业专家来桂林,希望能找到一对雌雄银杏树,由于当时疏忽对银杏的研究,所里没有人保存样本。这件事对邓荫伟触动很大:银杏在中国有“活化石”之称,是中国的自豪,然而找遍全所,连株银杏树苗都没有!作为林业科研人员有义务与责任保护好银杏,做好银杏品种的改良和技术推广工作。从此,邓荫伟便走上了探索科学种植银杏的道路,这一走就是20多年。

从无到有,邓荫伟用汗水和智慧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科技难关。过去,桂林农户种植银杏从种下到结果,时间达数十年,老百姓都称银杏树为“公孙树”。且存在着品种杂、成熟期不一、产量低、质量差、树形高大不便管理等问题。为了改变这一状况,邓荫伟带领课题组人员,整天待在苗圃地里,成千上万次地做着嫁接实验,终于找到了提高成活率的嫁接方法、人工授粉让银杏果丰产的方法、防治虫害的“良方”等。由他主持繁殖的银杏良种苗木,不仅在广西区内推广种植,还推广到广东、湖南等地,苗木供应不求。

在研究银杏良种与丰产栽培的同时,他也致力于研究成果的推广,经常带领银杏研究课题小组成员深入山区,开展试验示范工作,举办技术培训班40多期,培训人员4070次。邓教授的研究自1996年开始到银杏早实丰产研究,早实优质丰产示范林和辐射林基地达到8556亩,共产银杏142万千克,为当地农民创造了2270多万元的经济效益,同时充分利用了桂北的土地资源,建立了近万亩大面积的银杏基地,达到了早实、优质、丰产高效,实现了银杏果用林良种化、园艺化的目标,攻破了我国传统的“公孙树效益慢”、“只能在房前屋后小面积种植不能上山造林”等技术难题,多次获得广西科技进步奖。

2004年,对于邓荫伟而言,是一个转折点。当年7月,他调到广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工作,成为一位传道授业的人民教师,但他对科研的执著丝毫未减。

在圆满完成银杏课题研究后,邓荫伟开始转入“油茶良种和丰产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研究。油茶是我国重要木本油料树种之一,其主要产品茶油是一种高级食用油,茶油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90%,远远高于菜油、花生油和豆油,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而我区现有油茶尚处于低产、低效益经营的状态,邓教授便义无反顾地深入田间地头,利用自己研究所掌握的专业技术为地方经济服务。他经常实地给农民讲解油茶良种与丰产栽培的相关技术,鼓励农民开发油茶产业,还带领青年教师和学生20余人多次到三江、兴安、灵川等地为农民群众指导油茶丰产林的繁育、推广工作,为当地培训科技人员,指导并协助三江县建立油茶基地。目前,油茶丰产林的繁育工作已基本完成,国家示范林的推广正在进行。

从事科研工作30余年来,邓教授共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广西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国家林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等多项成果奖。何惧科研路漫漫,邓荫伟教授至今还在不断默默地奉献着,刻苦钻研,力争更新更大的科研突破,造福一方百姓。

文章来源:《广西日报》作者:张艺兵 张婷婷 2011年01月17日

媒体报道二:


邓荫伟:桂林“银杏王”和农民心里的“邓财神”

2008年冰冻灾害发生后,邓荫伟到兴安,指导农民为银杏防病。

邓荫伟,现为广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银杏研究会副会长,《中国银杏志》编委。

在他的科技攻关下,结果期长达几十年、低产的“公孙树”——银杏,缩短到3至4年结果,6至7年达到丰产、适于山地规模化种植。这个成果,改变了银杏一度非常稀少的生存状态,也使无数农民走向致富之路。

推荐单位(人):市科学技术协会

“我一看到农民兄弟因为我的帮助,改变了贫穷的命运,我就开心得不得了。再大的辛苦,也不觉得了。”接受记者采访时,邓荫伟发自内心地说。

可以这样说,邓荫伟有理由自豪,因为,他的科技攻关不但改变了银杏这一珍稀树种的生存状态,也为无数的山区群众经济增收作出了贡献。

1977年从广西林业学校毕业后,邓荫伟被分配到桂林市林业科学研究所工作。有一次,一位墨西哥林业专家来到桂林,希望能找到一对雌雄银杏树,可是当时桂林对银杏的研究还非常缺乏,在林科所居然没有人保存有样本。这件事极大地触动了邓荫伟:银杏在中国有“活化石”之称,作为林业科研人,有责任保护好银杏,做好银杏的品种改良和丰产栽培及技术推广。从此,邓荫伟与银杏结下了不解之缘。

过去,桂林农户种植的银杏,从种下到结果,时间长达数十年,老百姓谓之“公孙树”,意思是爷爷辈种下的银杏,孙子辈才能享受到果实。而且,传统栽培的银杏还存在产量低、质量差、种植只限于村前屋后等缺点。

无论天晴下雨,无论星期天节假日,邓荫伟长年累月呆在苗圃地里。为了攻克人工授粉的难题,他甚至通宵达旦爬到银杏树上,观察银杏授粉后的效果,找到最佳的授粉时期。从无到有,邓荫伟用智慧和汗水攻克了银杏栽培技术的一个又一个科技难关。银杏的结果期极大缩短了,同时还实现了银杏的园艺化、山地规模种植。在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他推广的银杏丰产技术使无数农民走向了致富之路。

邓荫伟为银杏付出了很多,银杏也给他带来了很多。他的研究成果,为邓荫伟获得了沉甸甸的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和省部级二等奖4项、三等奖7项;他还获得全国五一劳动者奖章、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林业科技先进工作者等称号,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邓荫伟,也被人称为“银杏王”,农民还亲切地称他为“邓财神”。

今年,邓荫伟又将研究的方向转向了油茶,致力于“油茶良种和丰产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的项目研究。今年54岁的他,希望能在退休的时候,看到油茶研究再结硕果。

文章来源:《桂林晚报》作者:陆汝安 2010-12-30

文章录入:zgkjcx    责任编辑:zgkjcx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关于我们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广告说明 | 合作项目

    名称:科技创新网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13040577号-2    公安备案号:11010802029847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E-Mail:zgkjcx0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