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科技创新网 > 文章中心 > 创新人物百科 > 应用科学 > 文章正文
专家信息 科学研究 论文专著 荣誉奖励 媒体报道

专家信息:


史锋,男,1965年12月出生,毕业于兰州大学和浙江农业大学,曾留学英国,获双硕士学位。现任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生物化学研究所副所长。

教育及工作经历:

资料更新中……

社会兼职:

资料更新中……

教学情况:

主讲课程:

生物化学     专业基础课     3学时  5届  总人数超过 500人

生化制品工艺学  专业课       3学时  5届  总人数超过 200人

蛋白质与酶工程  专业课       3学时  4届  总人数超过 150人

生命科学导论   公共课       2学时  5届  总人数超过 800人

生物化学专题   专业课(研究生)  3学时  5届  总人数超过 400人

实践性教学:

生物化学实验   专业基础课     6学时  5届  总人数超过 200人

基因工程     专业课       3学时  3届  总人数超过 120人

生物化学实验技术 专业课(研究生)  7学时  5届  总人数超过 500人

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   15人,研究生和同等学历申请学位 18人

教研课题:

1. 《生物化学》本科重点课程建设 ,2002- 2004,学校教改课题。

2. 《生物化学》本科精品课程建设, 2003- 2005,学校教改课题。

3. 《生物大分子制备技术》, 2005,学校教改课题。

培养研究生情况:

资料更新中……

科学研究:


研究方向:

从事生化与分子生物学。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1.用 NF-KB建立抗肿瘤中药有效成分高通量筛选方法,省基金, 2003- 2005,主持人;

2.猪 GMSF与β-干扰素基因的融合表达及产业化,横向合作, 2003-2005,主持人;

3 .人白介素 IL-4基因的克隆及在家蚕中的表达,横向合作, 2003- 2004,主持人;

4.生态农林科技园新品种的组织培养繁育与栽培,横向合作, 2004- 2006,主持人。

科研成果:

资料更新中……

发明专利:

1 含核酸适配子的检测试剂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朱成钢; 史锋 浙江大学 【中国专利】浙江大学 2007-08-08

2 多基因转染肿瘤细胞株及其瘤苗的制备方法 于晓虹; 史锋 浙江大学 【中国专利】浙江大学 2006-08-23

3 一种复合型转基因肺癌通用瘤苗 史锋; 于晓虹; 刘祥麟 浙江大学 【中国专利】浙江大学 2008-10-22

论文专著:


出版专著:

《生物化学实验》,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

《生物化学学习与考研指津》,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

发表论文:

1 镁对大豆叶片抗氧化代谢的影响 王芳; 刘鹏; 史锋; 朱靖文 浙江师范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浙江师范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浙江金华; 浙江金华; 浙江杭州 【期刊】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06-03- 30

2 人白细胞介素-4基因在家蚕杆状病毒表达系统中的表达 陈蔚青; 史锋; 朱成钢; 申屠超 浙江树人大学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 浙江大学生物化学研究所; 浙江大学生物化学研究所; 浙江树人大学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 杭州 【期刊】蚕业科学 2006-12-30

3 黄酒对实验性铅中毒的拮抗作用研究 倪赞; 寿春波; 史锋; 朱成钢; 谢广发 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浙江大学生物化学研究所; 湖州市安吉县农业局; 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浙江大学生物化学研究所; 浙江古越龙山绍兴酒股份有限公司 杭州 【期刊】中国食品学报 2007-04-30

4 羊栖菜多糖对血管内皮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和修复作用的实验研究 陈慧玲; 况炜; 史锋 浙江大学生命科学院; 宁波天一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宁波; 宁波天一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大学生命科学院; 浙江宁波 【期刊】中国药学杂志 2007-06-08

5 精氨酸激酶在六氟异丙醇溶液中结构与活性的变化: 去折叠平衡态中间体存在的证据 李海龙; 马勇; 李杰; 史锋 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 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浙江杭州; 浙江杭州; 浙江嘉兴 【期刊】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2007-09-15

6 高Fe~(2+)对大豆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 章艺; 刘鹏; 史锋; 陈润兴; 朱淑颖 浙江师范大学植物学实验室; 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衢州农科所; 浙江师范大学植物学实验室 浙江金华; 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浙江杭州; 衢州学院; 浙江衢州; 浙江金华 【期刊】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07-12-15

7 人类XRCC3-241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非小细胞性肺癌的易感性研究 夏文进; 张毅敏; 苏丹; 史锋 浙江大学生命科学院; 浙江省邮电医院; 浙江省肿瘤医院检验科 【期刊】浙江医学 2008-12-20

8 氧化型二硫苏糖醇对兔肌肌酸激酶的构象和活性的影响 马勇; 李海龙; 史锋 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浙江杭州; 浙江杭州 【期刊】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2008-01-15

9 新疆两湖细菌的非培多样性研究 孙超; 吴敏; 史锋 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期刊】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2008-07-25

10 非小细胞性肺癌患者ERCC_1表达与术后生存的关系 张毅敏; 苏丹; 孙文勇 ; 胡锦林; 李汪霞; 马胜林; 史锋 浙江大学生命科学院; 浙江省肿瘤医院肿瘤研究所 【期刊】浙江医学 2008-09-20

11 褐藻糖胶的药理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进展 陈慧玲; 史锋 浙江大学生命科学院; 浙江大学生命科学院 浙江杭州; 宁波天一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宁波; 浙江杭州 【期刊】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2005-06-05

12 羊栖菜多糖对血管内皮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 陈慧玲; 况炜; 史锋; 何月英; 章皓 宁波市天一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大学生命科学院; 宁波市天一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宁波; 浙江宁波; 浙江杭州 【期刊】现代实用医学 2005-07-25

13 三种藻胆蛋白对人乳腺癌Bcap-37细胞的光动力杀伤效果 陈小强; 龚兴国; 梁倩; 史锋; 陈勇 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 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浙江大学医学院; 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浙江杭州; 浙江杭州 【期刊】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2005-08- 25

14 噬菌体溶壁酶研究进展 叶道成; 朱成钢; 史锋 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浙江大学生物化学研究所; 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浙江大学生物化学研究所; 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浙江大学生物化学研究所 杭州 【期刊】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5-10-25

15 镁对大豆叶片细胞膜透性和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王芳; 刘鹏; 史锋; 朱靖文 浙江师范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浙江师范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浙江金华; 浙江金华; 浙江杭州 【期刊】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5-09-25

16 核因子-κΒ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马长安; 史锋; 朱成刚; 张耀洲 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化学研究所; 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化学研究所; 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化学研究所 浙江杭州; 浙江杭州 【期刊】中国神经科学杂志 2003-06-20

17 大豆磷脂对小鼠学习记忆及脑组织脂类成分的影响 巩菊芳; 史锋; 邵邻相; 郑孝华; 张雷鸣 浙江师范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金华 【期刊】卫生研究 2004-05-20

18 土壤中的铁及植物铁胁迫研究进展 章艺; 史锋; 刘鹏; 陈旭微 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浙江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浙江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浙江金华321004衢州学院浙江衢州; 浙江杭州; 浙江金华; 浙江温州 【期刊】浙江农业学报 2004-04-25

19 大豆磷脂对红细胞膜脂类成分的影响 巩菊芳; 邵邻相; 郑孝华; 史锋; 南仁燕 浙江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浙江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金华 【期刊】营养学报 2004-06-25

20 高铁胁迫对大豆叶片体内保护系统及膜脂过氧化的影响 章艺; 刘鹏; 史锋; 朱淑颖; 陈旭微 浙江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浙江杭州310029衢州学院浙江衢州; 浙江金华; 浙江杭州; 浙江温州 【期刊】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04-06-30

21 坛紫菜中R-藻红蛋白的色谱纯化及性质研究 陈小强; 龚兴国; 史锋; 潘远江 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技术系; 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技术系; 浙江大学理学院化学系 杭州 【期刊】分析试验室 2004-11-01

22 microRNA及其研究进展 冯琛卓; 史锋 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杭州 【期刊】细胞生物学杂志 2004-08- 20

23 R-藻红蛋白的结构、功能及其应用 陈小强; 史锋; 龚兴国 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技术系; 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技术系; 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技术系 杭州 【期刊】细胞生物学杂志 2004-08-20

24 土壤中高浓度 Fe~(2+)对大豆生长的影响 章艺; 刘鹏; 史锋; 朱淑颖 浙江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衢州学院; 浙江衢州; 浙江金华; 浙江杭州 【期刊】安徽农业科学 2005-01-30

25 过量 Fe~(2+)对大豆叶肉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章艺; 刘鹏; 史锋; 陈旭微 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浙江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温州师范学院学前教育学院 浙江 杭州; 衢州学院科研处; 浙江 衢州; 浙江 金华; 浙江 杭州; 浙江 温州 【期刊】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5-01-25

26 用丝心蛋白轻链基因构建转基因家蚕基因打靶载体 朱成钢; 金勇丰; 史锋; 金荣仲; 吴玉澄; 张耀洲 浙江大学生物化学研究所; 浙江大学生物化学研究所; 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蚕蜂系; 浙江大学生物化学研究所 杭州 【期刊】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02-06-15

27 一种固定化酶对氰戊菊酯的降解特性 虞云龙; 史锋; 樊德方; 盛国英; 傅家谟 浙江大学植保系; 浙江大学植保系;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所 【期刊】农药学学报 1999-02-15

28 芜菁花叶病毒杭州株HC基因的克隆及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史锋 ; 于晓虹; 张耀洲 浙江大学生物化学研究所; 浙江大学生物化学教研室 【期刊】浙江农业学报 1999-03-25

29 吉林大豆在杭州种植适应性的比较研究 史锋; 汪自强; 俞法明; 张耀洲 浙江大学生物化学研究所; 浙江大学农学系; 浙江大学生物化学研究所 【期刊】浙江农业学报 1999-07-25

30 乌梢蛇血清抗蛇毒因子对多种蛇毒的作用 于晓虹; 史锋; 邵靖宇 浙江大学医学院生物化学教研室; 浙江大学生命科学院生物化学所; 浙江大学医学院生物化学教研室 【期刊】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2000-12-25

31 无毒蛇血清中对抗蛇毒的解毒因子初探 于晓虹; 史锋 ; 邵靖宇 浙江大学医学院; 浙江大学生命科学院; 浙江大学医学院 【期刊】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0-12- 25

32 人类XRCC3-241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肺癌的易感性研究 夏文进; 张毅敏; 苏丹; 史锋 浙江省邮电医院; 浙江省肿瘤医院; 浙江大学 【会议】2007年浙江省医学检验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 2007-12-01

荣誉奖励:


资料更新中……

媒体报道(一):


浙大在长兴“点木成金”

人做了“美容手术”能变漂亮,植物做了“美容手术”立马就赚大钱。在长兴,一棵原本 “长相”普通的罗汉松,经过“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学科研基地”工作人员的巧手改良和嫁接,身价从70元飙升到800元。像这样的罗汉松,当地就有30多万棵。

从2004年10月在长兴正式挂牌起,“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学科研基地”的30余名“流动性”教授就如何增加长兴苗木的附加值,开始了不断创新。基地创办人史锋教授笑

称自己是“收破烂”的:以前农民当柴火烧的紫薇树树根,他们嫁接上日本品种的紫薇,在一次苗木交易会上,卖出了两株7万元的价格;以前经过取油后,成片废弃在山上的油茶树,他们嫁接上了云南山茶花,每棵能卖到 3500元,这是一苗珍品兰花的价格……动个脑筋,加点技术,这些普通苗木的身价就翻了十几倍甚至几十倍。

在基地,还有不少经过生物技术改造后稀奇古怪的植物,比如树龄七八十年的白花继木的根嫁接上了红花继木;普通的榆树和一级濒危植物雄性醉翁榆嫁接到了一起,花开的时候不会再飘絮;通过基因改造,矮化的油桃树一棵可以结上500多个桃子……史锋说:“现在基地已经栽培了近十种濒危植物,生产了20 余个新品种,既保护了濒危植物,又创新了园林品种,提高了当地的园林品质。”

除了折腾生物技术,该基地还免费为当地农民提供技术培训,有300余农户直接受益,几千人间接受益,至少有7家长兴苗木企业以基地为依托,与其开展资源和人才方面的合作。

像这样与浙大的“ 亲密接触”,长兴县早在几年前就已开始。2004年,该县与浙大签署了《长兴县人民政府与浙江大学科技合作协议书》后,双方合作关系更加密切。长兴县不仅每年设立了300万元的科技合作专项基金,去年还与浙江大学共同承担了16个国家、省级科技计划项目,共同建立了6个科研、教育、实习基地,而且在人才培养协作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一个县与浙大如此全方位合作,史锋教授称自己前所未闻。

对县校合作共建新农村实验示范区,长兴县委书记邵毅认为,浙江大学是省内理论研究、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在“三农”理论研究、政策研究、技术研究等方面有明显的优势。长兴县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是寻找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实现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和农民居住的相对集中。进一步加强与浙江大学合作后,势必使农业龙头企业培养、大批职业农民培训、村庄规划等方面事半功倍。

项目是合作的主心骨。在今年 5月,长兴与浙大又有15个合作项目,其中农业方面的8个包括农业科技孵化项目、野生茶资源调查、农业新产品开发和综合利用等。

近期,长兴将对浙江大学的合作项目进行筛选分类,分别纳入部门工作,由部门直接推动。接下来,他们将通过搭建一些载体、构筑一些平台,建立长兴与浙江大学长期合作的机制。

长兴县政策研究室一位负责人称,目前他们的想法是,初步建立浙大长兴技术转移和对接中心,该中心既能使浙大的科研成果得到有效转化,又能使长兴的产业在科技支撑下得到提升;建立浙大在长兴的科学教育实践基地,发挥硕博士实践基地的载体作用,推进科研能力提升和发展;建立人才培训、交流机制,在发挥浙大人才优势,加强长兴人才培训的同时,探索浙大学子到长兴乡镇、部门进行挂职实践等。

来源:杭州日报 2006年05月30日

媒体报道(二):


他们成了农民兄弟离不开的人——记浙江大学副教授史锋和入驻长兴县的专家团队

长兴县位于浙江省北部,红薯一直是长兴最主要的农产品。但是,自从3年前挂起一块“浙江大学浙北农民技术学校”的牌子后,这里的农民开始放下红薯秧,拿起了苗木剪和嫁接刀。

一位开始不愿意交100元听课费的农民,后来主动找到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在这里挂职担任长兴县科技局副局长的史锋,一个人拿出了农业培训班聘请教师的全部讲课费。

这让史锋很感动,也很有感触。他说:“农民兄弟是最实在的,虚的东西他们没兴趣,但只要是真正有用的,他们也接受得很快。”

长兴县向浙大“申请”派教师担任科技副县长

说起史锋到长兴县挂职的事,还得从3年前说起。

2003年7月,长兴县的民营企业家阮称民通过朋友引荐,认识了刚从英国曼切斯特大学学成归来的史锋。当时,阮称民正准备进军苗木产业,史峰应邀担任了正在筹建中的浙江长兴现代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科技指导。他与阮称民在为公司选址而进行的资源调查中发现,作为浙北地区大规格香樟、桂花等绿化大苗集散地之一的长兴县泗安镇,具有非常独特的生态环境。

“这里植被跨度大、野生动物种类多,小气候变化快,土壤、水肥条件好,是理想的生物学实习、实验场所。”史锋说。但是,泗安镇的苗木产业主要以大规格香樟、桂花等乡土树种为主。这些用于城市绿化的树种大部分是直接从当地的山上移植下来的,附加值不高,而且还影响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这是在抢子孙的饭碗啊。”史锋很心疼,他下决心用科技来改变这种局面,并利用这里得天独厚的生物资源为浙大的人才培养建立一个平台。

浙大生命科学学院常务副院长吴平得知史锋的这个想法后,非常支持,科研基地的建立很快提上了学院工作的日程。

2003年年底,以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专家教授团队“柔性”参与的浙江长兴现代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并确定了以浙江大学科技成果为依托,以辐射带动“三农”产业为目标,促进新农村发展的方向。在此基础上,2004年9月,公司与浙江大学共建成立了浙江大学生命科学教学科研基地。

基地很快成为长兴县与浙江大学之间的合作桥梁、这种合作模式吸引了长兴县政府的关注。2005年,长兴县政府组织各个职能部门的负责人到浙大对口交流,寻找“科技药方”。他们当面向浙大党委书记张曦提出“申请”,派一位浙大教师到长兴县担任科技副县长。史锋因为在长兴基地的出色工作而被选中,但他只肯接受县科技局“副局长”的头衔。

为老区人民子孙后代嫁接科技“摇钱树”

一株普通石楠,引进价格1万多元,嫁接红叶石楠,经过三五年的培育、整形后,市场价格至少10万元;一个被废弃的青梅老桩,嫁接红梅,经过5到7年的栽培、修剪,可增值50到60 倍……

占地面积1000多亩的基地,现在已经投资了1700万元。两年来,基地已经开展了包括美国红叶石楠、桫椤、红豆杉等引种、生物技术培养、繁育与推广开发及深加工等一系列项目的科研开发和立项,吸引了59位大学教授、200多名博士硕士,在这里开展珍稀植物繁育研究。

2004年3月,史锋与他的研究生一起对基地购买的11棵老油茶树进行嫁接,把珍贵的云南山茶花成功嫁接到油茶树上。“当时,农民们并未将这些漫山遍野的油茶树当作宝,而是用来当柴烧。我们委托他们到山上把这些油茶树挖过来,每棵树花20元收购。”现在,经过近两年的培养,这些树已经成为形态各异、花色各异的高档新树种。

“我们特意把这些树送到杭州等地举办的展销会上去展示,结果每棵树市场售价最低3500元,高的达8000多元,而且十分抢手。”史锋说,展示的目的并不是为了销售,是要让农民兄弟看到实实在在的效果,便于向他们推广。现在,基地每年最少有3到5项科研成果孵化并在当地实现转化,辐射长兴县7万亩苗木基地。

史锋说,基地的大量投入,短期内不可能有回报。但这些优质树种能让农民看到希望,促进他们主动学习科学知识和技能。2005年,史锋把公司的3名职员送到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傅承新教授的实验室进行培训。经过半个月的培训,他们都成了公司的骨干技术员。一名接受培训的职员自豪地说:“我以前是公司的会计,现在却能负责培养剂的培植、继代等工作了。”现在公司已经有了6位自己的技术员。

如今,苗木已成为泗安镇乃至长兴县的农业主导产业,成为当地农民致富的“摇钱树”。副县长金树云表示,浙江大学专家教授团队的入驻,不仅给本土树种注入了科技,提高了农民收入,更为关键的是,通过提供种子、种苗实现了当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把农民从贫瘠的土地上解放出来

今年5月,浙江大学建成了长兴县新农村建设示范基地。除浙大生命科学教学基地之外,浙江大学浙北农民技术学校、浙江大学长兴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也已全面开始工作。

不久前,在浙江大学浙北农民技术学校培训班上,史锋对首批包括村干部和农村妇女、残疾人及特困户等在内的29名群众开展技术培训,详细讲解植物解剖学的有关知识,传授嫁接等技能。在两天后举办的第二期培训班上,当地又有37位农民参加,同时一批农民技术骨干也走上了讲台。目前,泗安镇接受培训的农户有500多人,其中150多人成为技术员,他们分别到安徽、江苏、福建等地从事苗木嫁接工作,提供技术服务。

“一般嫁接一棵树苗,可以获得0.18元的酬劳,如果包成活的话,酬劳是0.4元。一个嫁接季将近一个半月的时间,通过技术服务,平均起来,一般可以获得2万元的酬劳。这对农村家庭来说,是一笔很大的收入了。”史锋说,这样就能把农民从贫瘠的土地中解放出来,把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积极性调动起来。通过浙大与长兴现代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合作,2005年,仅仅是在泗安镇,就辐射了4220亩土地,转移劳动力400余人,带动全镇新增产值1725万元。

本来到今年10月,史锋挂职一年副局长的期限就到了,但长兴县委、县政府坚决不让他走,因为这里的事业实在离不开他。

作为长兴县科技局的副局长,研究生物化学的史锋正着眼于把一种苗木的“嫁接”推广到每一种苗木上去;同时他还把农民和企业的技术需求以及产业的发展,“嫁接”到清华大学、南京农业大学、中科院武汉水生所等国内其他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研优势上。

来源:《中国教育报》 2006-12-18

文章录入:zgkjcx    责任编辑:zgkjcx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关于我们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广告说明 | 合作项目

    名称:科技创新网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13040577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5251号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E-Mail:zgkjcx0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