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科技创新网 > 文章中心 > 创新人物百科 > 地球科学 > 文章正文
专家信息 科学研究 发明专利 论文专著 荣誉奖励 媒体报道

专家信息:


李清平,女,1969年4月出生,山西灵石人,中共党员。现任中海石油研究中心技术研究部首席工程师,中海油研究总院技术研究部深水工程重点实验室首席工程师,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国家级人选,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水下生产技术、流动安全保障与天然气水合物研究领域的学科带头人。

教育及工作经历:

1991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动力系制冷与低温专业。

1994年在该校获动力机械及其测试技术硕士学位。

1998年在石油大学(北京)获石油机械专业博士学位。

社会兼职:

1.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工程专家。

2.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多相流分会学术委员。

3.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水合物分会副主任委员。

4.国防科工委深海空间站顶层专家组成员。

5.973水合物专项专家组指导专家。

6.863项目评议专家。

7.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会员。

8.水工程重点实验室首席工程师和第一届学术委员。

9.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研究员。

培养研究生情况:

资料更新中……

科学研究:


研究方向:

主要从事多相流、水下生产系统及天然气水合物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曾先后主持国家科技部、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科研项目7项,参加8项,承担工程前期研究项目20多个、主持油气田现场改造项目3项,

1.天然气水合物开采技术平台与开采技术预研究。

2.智能型深潜器及在深水油气田建设工程中应用。

3.863计划,海底立管中严重段塞流的形成机理及预测技术研究。

主要成就:

李清平工程师起草国家标准3部,其科研成果已应用海上油气田工程实践。参加了国家科技部组织的国家中长期战略规划、深水高技术战略规划等编写。

李清平工程师在博士在读期间就参与了国内第一台螺旋轴流式多相泵(由一条管线直接进行海底原油、气体水混和输送的设备,也是未来水下生产系统的关键设备)的设计研发。到研究中心后,初出茅庐的李清平完成了我国海上平台第一台双螺杆式多相泵的工艺改进,又将多相泵应用于海上平台开采的实践中。

发明专利:

1 一种模拟天然气水合物生成并测量其物性参数的装置 李清平;王志君;陈光进;孙长宇;姚海元;庞维新;李风光;杨新;张芹;朱振宇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石油研究中心;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2011-06-08

2 聚乙烯唑啉作为水合物抑制剂的应用 李清平;樊栓狮;王燕鸿;郎雪梅;姚海元;陈玉娟;周晓红;李支文;阚振江;程艳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石油研究中心; 华南理工大学 2011-06-15

3 一种深水液压卸扣 王丽勤;王炳明;侯金林;李新仲;李清平;贾旭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石油研究中心;天津市海王星海上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2011-06-01

4 核磁共振成像夹持器 喻西崇;宋永臣 ;刘瑜;李清平;赵越超;刘卫国;姚海元;白玉湖;庞维新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石油研究中心;大连理工大学 2011-04-13

5 一种深水吸力式筒型基础安装泵撬块 王丽勤;王炳明;侯金林;李新仲;李清平;贾旭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石油研究中心;天津市海王星海上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2011-03-30

6 一种工业油水分离系统 李清平;安维杰;吴应湘;郑之初;张军;郭军;朱海山;王春升;姚海元;王涛;郑晓鹏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石油研究中心 2011 -03-30

7 天然气水合物的电阻的测定方法及其专用装置 李清平;曾恒一;陈伟;王志君;李新仲;陈光进;孙长宇;姚海元;庞维新;白玉湖;李风光;张芹;刘晓祥;杨新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石油研究中心;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2011-02-23

8 一种核磁共振成像夹持器 喻西崇;宋永臣;刘瑜;李清平;赵越超;刘卫国;姚海元;白玉湖;庞维新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石油研究中心;大连理工大学 2011-01-19

9 一种模拟天然气水合物生成并测量其物性参数的装置及方法 李清平 ;王志君;陈光进;孙长宇;姚海元;庞维新;李风光;杨新;张芹;朱振宇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石油研究中心;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2011-01-05

10 一种用于甲烷低温氧化制备甲醇的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李清平;涂伟霞;王志君 ;刘伟;姚海元;白玉湖;朱振宇;康晓东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石油研究中心 2010-11-03

11 一种工业油水分离方法及其系统 李清平;安维杰;吴应湘;郑之初;张军;郭军;朱海山;王春升;姚海元;王涛;郑晓鹏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石油研究中心 2010-09-22

12 一种天然气水合物生成与分解测试装置 李清平;李淑霞;王志君;周建良; 陈月明;姚海元;白玉湖;喻西崇;朱振宁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石油研究中心;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0-09-15

13 一种海洋能源一体化开发系统 白玉湖;李清平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石油研究中心 2010-03-10

14 一种天然气水合物生成与分解测试方法及装置 李清平;李淑霞;王志君;周建良;陈月明;姚海元;白玉湖;喻西崇;朱振宇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石油研究中心;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0-05-19

15 一种油水分离装置 王涛;李清平 ;喻西崇;姚海元;吴应湘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石油研究中心 2010-02-17

16 油水分离装置 王涛; 李清平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石油研究中心 2010-02-17

17 一种海底天然气水合物开采方法 白玉湖;李清平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石油研究中心 2010-03-17

18 一种旋转动力式多相增压泵 李清平;薛敦松;朱宏武;王建丰;朱海山;王涛;姚海元;王珏;王胜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石油研究中心 2009 -10-21

19 一种天然气水合物固态开采实验模拟装置 李清平;曾恒一;李新仲;冯至平;樊栓狮;李小森;唐梁广;白玉湖;喻西崇;姚海元;李刚;王涛;王珏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石油研究中心 2009-08-05

20 一种管道式油水分离方法及装置 王涛;李清平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石油研究中心 2009-09-23

21 一种油水分离方法及装置 王涛;李清平;喻西崇;姚海元;吴应湘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石油研究中心 2009-09-23

22 油水分离方法及装置 王涛;李清平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石油研究中心 2009-09-02

23 一种旋转动力式多相增压泵 李清平;薛敦松;朱宏武;王建丰;朱海山;王涛;姚海元;王珏;王胜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石油研究中心 2009-04-01

24 一种天然气水合物固态开采实验模拟装置 李清平;曾恒一;李新仲 ;冯至平;樊栓狮;李小森;唐梁广;白玉湖;喻西崇;姚海元;李刚;王涛;王珏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石油研究中心 2009-03-25

25 一种含游离气层的天然气水合物开采模拟装置 李清平;曾恒一;王志君;李新仲;冯志平;樊栓狮;李小森;喻西崇;白玉湖;朱振宇;姚海元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石油研究中心 2009-02-25

26 具有引射功能的加料的装置 郭军;张军;吴应湘;郑之初;李清平;唐驰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中海石油研究中心 2007-01-31

27 多相增压装置 朱宏武;李清平;薛敦松 石油大学(北京);中海石油研究中心 2004-02-04

28 叶片式油气水多相增压泵 朱宏武;李清平;薛敦松 石油大学(北京);中海石油研究中心 2004-01-21

29 一种旋流气液、液液分离器 张军;郑之初;吴应湘;龚道童;郭军;周永;李清平;唐驰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中海石油研究中心 2007-06-27

30 一种气固、液固、液液引射加料的系统及配比输运方法 李清平;安维杰;张军;吴应湘;郭军;郑之初;唐驰;许晶禹 中海石油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2007-06-20

31 拉伐尔喷管气液掺混器设计方法 肖翔; 赵晓路;李清平;安维杰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中海石油研究中心;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2007-05-09

32 叶片式油气水多相增压泵 朱宏武;李清平;薛敦松 石油大学(北京);中海石油研究中心 2004-07-14

33 一种含游离气层的天然气水合物开采模拟装置 李清平;曾恒一;王志君;李新仲;冯志平;樊栓狮;李小森;喻西崇;白玉湖;朱振宇;姚海元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石油研究中心 2008-08-13

34 一种防止水合物阻聚剂失效的方法 李清平;陈光进;王秀林;孙长宇;姚海元;朱海山;周晓红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石油研究中心 2008-01-23

论文专著:


发表论文:

1 沉积物中水合物形成机理及分解动力学研究进展 李清平; 张旭辉; 鲁晓兵 中海石油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力学进展 2011-01-25

2 四氢呋喃水合物沉积物静动力学性质试验研究 张旭辉; 鲁晓兵; 王淑云; 李清平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中海石油研究中心 岩土力学 2011-04-15

3 电阻率测试技术在沉积物-盐水-甲烷水合物体系中的应用 李淑霞; 夏唏冉; 郝永卯; 李清平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 中海石油研究中心技术研究部 【期刊】实验力学 2010-02-15

4 输流管道流体结构互动响应研究 李明; 宫敬; 李清平; 王立佳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城市油气输配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中海石油研究中心; 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期刊】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0-03-15

5 天然气水合物藏注热开采敏感参数分析 李淑霞; 姜兴兴; 姜汉桥; 李清平 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天然气工程学院; 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 中海石油研究中心技术研究部 【期刊】石油钻采工艺 2010-03-15

6 盐水体系中环戊烷-甲烷水合物的相平衡及分解热 闫忠元; 陈朝阳; 颜克凤; 李小森; 李清平; 吕秋楠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可再生能源与天然气水合物重点实验室 ; 中海石油研究中心 【期刊】化工进展 2010-06-05

7 沉积物中导热体周围水合物分解范围研究 张旭辉; 刘艳华; 李清平; 赵京; 王爱兰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中交水运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中海石油研究中心 【期刊】力学与实践 2010-04-08

8 天然气水合物藏品质评价的多级模糊综合评判 李淑霞; 刘亚平; 陈月明; 姜汉桥; 李清平 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海外研究中心; 中海石油研究中心技术研究部 【期刊】现代地质 2010-06-15

9 气液两相流管道流固耦合问题 李明; 宫敬; 李清平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城市油气输配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中海石油研究中心 【期刊】油气储运 2010-04- 25

10 水合物沉积层中考虑相变的热传导分析 张旭辉; 鲁晓兵; 李清平; 姚海元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水动力学与海洋工程重点实验室; 中海石油研究中心 【期刊】中国科学: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 2010-08-15

11 天然气水合物沉积物力学性质的试验研究 张旭辉; 王淑云; 李清平; 赵京; 王爱兰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中海石油研究中心 【期刊】岩土力学 2010-10-10

12 降压法开采海洋水合物藏的数值模拟 白玉湖; 李清平; 李相方; 杜燕 中海石油研究中心;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天然气工程学院;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期刊】中国科学(E辑:技术科学) 2009-02-15

13 离子对甲烷水合物相平衡的影响 宋永臣; 杨明军; 刘瑜; 李清平 大连理工大学海洋能源利用与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中海石油研究中心 【期刊】化工学报 2009-06- 15

14 填砂模型中天然气水合物合成及降压分解实验研究 李淑霞; 陈月明; 王晓红; 李清平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 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公司; 中海石油研究中心技术研究部 【期刊】油气田地面工程 2009-07-20

15 天然气水合物对深水钻采的潜在风险及对应性措施 白玉湖; 李清平; 周建良; 刘莹辉 中海石油研究中心技术研究部;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国际事务部 【期刊】石油钻探技术 2009-05-25

16 适于天然气原位转化的催化剂研究 涂伟霞; 刘伟; 李清平 北京化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纳米材料先进制备技术与应用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中海石油研究中心 【期刊】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2009-08-15

17 初始压力对多孔介质中气体水合物生成的影响 李淑霞; 陈月明; 王瑞和; 李清平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青岛; 中海石油研究中心技术研究部 【期刊】实验力学 2009-08-15

18 天然气水合物开采模型研究进展与展望 白玉湖; 叶长明; 李清平; 喻西崇 中海石油研究中心; 中国石油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 【期刊】中国海上油气 2009-08-15

19 天然气水合物热开采技术研究进展 宋永臣; 阮徐可; 梁海峰; 李清平; 赵越超 大连理工大学教育部海洋能源利用与节能重点实验室; 中海石油研究中心 【期刊】过程工程学报 2009-10-15

20 参数模型对沉积物中水合物降压分解的影响 白玉湖; 李清平; 赵颖 中海石油研究中心技术研究部;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期刊】石油钻探技术 2009-11- 25

21 加入防聚剂后水合物浆液流动压降规律研究 姚海元; 李清平; 陈光进; 宫敬 中海石油研究中心;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藏流体相态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储运工程系 【期刊】化学工程 2009-12-15

22 海底沉积物中天然气水合物生成和分解规律研究进展 喻西崇; 李清平; 安维杰 中海石油研究中心; 中海石油研究中心 【期刊】中国海上油气 2006-02-28

23 我国海洋深水油气开发面临的挑战 李清平 中海石油研究中心 【期刊】中国海上油气 2006-04-30

24 油气混输中掺混器的研究与改进 肖翔; 赵晓路; 李清平 ; 安维杰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石油研究中心;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石油研究中心 北京 【期刊】工程热物理学报 2006-09-30

25 水合物降压分解的实验及数值模拟 冯自平; 沈志远; 唐良广; 李小森; 樊栓狮; 李清平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中海石油研究中心 广东广州; 广东广州 【期刊】化工学报 2007-06-15

26 立管系统中严重段塞流的一维瞬态模型 刘淼儿; 李清平; 安维杰; 宫敬; 吴应湘 中海石油研究中心; 中海石油研究中心;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天然气工程学院;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天然气工程学院 【期刊】中国海上油气 2007-04-15

27 螺旋轴流式多相泵的现场试验研究 朱宏武; 李清平; 陈骆; 张金亚 中国石油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中海石油研究中心技术研究部; 中国石油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北京 【期刊】工程热物理学报 2007-07-15

28 加入防聚剂后水合物浆液流动规律实验研究 李清平; 姚海元; 陈光进 中海石油研究中心;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期刊】工程热物理学报 2008-12-15

29 水下多相流油气自动开采技术 李清平 中海石油研究中心技术研究部 【期刊】高科技与产业化 2008-12-15

30 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对甲烷水合物膜生长动力学的影响 李清平; 陈光进; 罗虎; 彭宝仔 中海石油研究中心;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期刊】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2008-04-15

31 天然气水合物分解对地层和管道稳定性影响的数值模拟 王淑云; 王丽; 鲁晓兵; 李清平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中海石油研究中心 【期刊】中国海上油气 2008-04-15

32 降压法开采天然气水合物藏物理模拟相似准则分析 白玉湖; 李清平; 李相方 中海石油研究中心; 中海石油研究中心;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天然气工程学院 【期刊】中国海上油气 2008-06-15

33 热盐水分解甲烷水合物实验研究 万丽华; 李小森; 李刚; 樊栓狮; 李清平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华南理工大学化工与能源学院; 中海石油研究中心 【期刊】现代化工 2008-07- 20

34 四氢呋喃水合物浆液黏度影响因素敏感性分析 姚海元; 李清平; 陈光进; 宫敬 中海石油研究中心;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藏流体相态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储运工程系 【期刊】化学工程 2008-07- 15

35 下伏气的天然气水合物藏开采模拟 白玉湖; 李清平; 李相方; 杜燕 中海石油研究中心;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天然气工程学院;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期刊】科学通报 2008-09-23

36 油水分离技术研究之一 ——直管和螺旋管的数值模拟 周永; 吴应湘; 郑之初; 刘秋生; 李清平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 中海石油研究中心 北京 【期刊】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 2004-08-30

37 螺旋轴流式多相泵的实验研究与优化设计 李清平; 薛敦松; 李忠芳; 朱宏武; 班耀涛 中海石油研究中心技术研究部; 石油大学; 石油大学 北京 【期刊】工程热物理学报 2004-11-10

38 海底混输管道瞬态过程中稳定平衡时间和总持液量变化规律研究 喻西崇; 安维杰; 吴应湘; 李清平 中海石油研究中心; 中海石油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中海石油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期刊】中国海上油气 2004-12-25

39 流动层析成像技术在多相流流型识别与计量中的应用研究 李清平; 吴应湘; 王密 中海石油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期刊】中国海上油气 2004-12-25

40 螺旋轴流式多相泵的设计与实验研究 李清平; 薛敦松; 朱宏武; 李宗芳 中海石油研究中心技术研究部; 石油大学; 石油大学 北京 【期刊】工程热物理学报 2005-01-10

41 流体机械转轮内气泡运动轨迹的数值分析 李清平; 卢文强; 薛敦松 中海石油研究中心; 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物理学部; 石油大学机电系 北京 【期刊】中国海上油气. 工程 2000-04-15

42 油气多相混输泵原理机性能研究 李清平 中海石油研究中心 北京 【期刊】中国海上油气.工程 2001-04-15

43 水下多相流油气自动开采技术 李清平 中海石油研究中心技术研究部 【会议】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深水技术产业发展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2008-09-17

44 海上油气混输中的分离技术 郑之初; 周永; 郭军; 张军; 李清平; 安维杰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中海石油研究中心; 中海石油研究中心 【会议】第十七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暨第六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文集 2003-06-30

45 海洋石油工业的现状与挑战 李宁; 曾恒一; 李清平 中海石油研究中心; 中海石油研究中心 【会议】2005年中国船舶工业发展论坛论文集 2005-06-01

46 海洋油气开发中的多相流技术 吴应湘; 李清平; 郑之初; 李东晖; 钟兴福; 高福平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中海石油研究中心 【会议】2005年度海洋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 2005-11-01

47 复合式油气水分离器研究 郑之初; 吴应湘; 李清平; 张军; 郭军; 唐驰; 周永; 龚道童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中海石油研究中心 【会议】2005年度海洋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 2005-11-01

荣誉奖励:


1.2006年获中海石油研究中心“十大首席工程师”。

2.2008年获中海石油研究中心“十大首席工程师”。

3.被评选为总公司直属机关、研究总院先进工作者。

4.被评选为十大首席、中国石油化工能源系统建工立业女标兵。

5.获总公司、研究总院科技进步奖。

媒体报道(一):


李清平:蓄势勃发

7月,马来西亚吉隆坡,关于我国南海第一个深水气田(荔湾3-1气田)水下生产系统经过最为陡峭的南海北部陆坡(最大坡度15度)后再把77公里海底管线回接到浅水平台的工程方案正在审查中,其核心为深水流动安全保障系统设计方案。

这类国际合作项目的审查会李清平参加过很多,但这次她却比任何一次都紧张。“这两个多星期,我的心一直吊着。”

我国南海深水海底静水压高、低温(通常在摄氏4℃左右),深水恶劣的自然环境不仅对海上和水下结构物提出了苛刻的要求,更使从几公里、几十公里乃至数百公里的海底油气混输系统和混输管线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水合物、段塞流、蜡等流动安全问题威胁着油气田的安全。

多相流技术是李清平的看家宝之一。国内第一台螺旋轴流式多相泵就是她主持研制的。当年为了这台双螺杆式多相泵在海上克服“水土不服”的毛病,她曾怀着4 个月的身孕上平台,拼搏在一线。

但这次更难,他们要在中国海油第一口深水气田1500米水深下的复杂条件下进行深水流动安全技术方案研究。

“应该说我们的深水工程实践经验几乎等于零。”这次交流的对象是哈斯基(HUSKEY)公司的专家。提交的方案能否被专家认可?计算结果能否和国外深水同行专家们基本一致?可谓压力如山。

最后的结果让李清平长舒了一口气,“没给中国海油丢脸。” 哈斯基的专家给出的计算结果和中国海油的一致。不久前,这个设计方案又得到了英方专家的肯定。

作为中国海油深水工程重点实验室的一名干将,李清平在博士毕业后来到中海石油研究中心(简称研究中心)工作,这一段时期里,她一直都在独自探索。她知道,中国海油正在绘就一张壮美的深水蓝图,很多研究虽然不能立竿见影,但都将是未来能源战略中必不可少的技术储备。

这几年,中国海油的水下生产技术、流动安全保障与天然气水合物研究开始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作为这几项学科的带头人,李清平和她的研究团队逐渐为人熟知。2006年9月,经过人事部、科技部等六部委组织国内专家进行多轮评选,李清平当选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目前,“可燃冰”这一神奇矿藏正在受到热捧。较早时,中国海油对这一新能源就抱有较大冀望,在排兵布阵中,有着深水工程研究背景的李清平成为挑大梁的人之一。

2007年8月,东盟国家部长级能源会议在新加坡召开,李清平对中国“可燃冰”的研究进展作了特邀报告。这一报告向人们展示了中国对天然气水合物形成原因、储量勘探调查、开采技术研究的最新进展。来自东盟以及澳大利亚、韩国、日本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能源、环境部长以及专家对报告抱有浓厚兴趣,他们表示,没想到中国对这一未来新能源的探索、部分研究成果已达到世界级水平。

成绩面前李清平丝毫不觉得轻松:“一方面我们研究的理念和技术要不断地赶超世界一流,另一方面研究成果需要与海油的生产实际紧紧挂钩,后者更迫切。”

让她欣慰的是,今年,他们的研究成果——气液柱状旋流快速分离技术已经在歧口17-2老油气田的节能减排系统中得到成功应用,一些新的技术正在秦皇岛32-6、陆丰13-1等油田进行工业试验。

来源:中国海油新闻中心 2009-11-04

媒体报道(二):


清平乐美谱华章

——记中海石油研究中心首席工程师李清平

李清平是中国海油多相流、水下生产技术及天然气水合物方面的学科带头人,由她牵头或主导的科研生产技术实践成果有30余项。仅2005年1年,她负责国家、总公司科研项目3项,参加其他科研项目5项;

作为水下生产系统专业负责人

完成的生产项目有6项,承担标准编译3项,设计指南编写3项……不知李清平的名字是否和“清平乐”的曲牌有关,但她确实在用出色的业绩谱写着中国海油的新的华章。

1998年,在出国、去清华大学做博士后等其他选择面前,从小喜欢大海和天空,一心想当一个女科学家的李清平毅然选择了来中国海油工作。

跟随她一道来海油的多相泵在海上油气田初期应用并不顺利,李清平马上面临一道费解的难题。对于远离大陆的深海油田开发来说,多相混输技术是目前比较经济的选择,然而技术挑战颇多,尤其是密封元件必须要满足气体和液体多相介质交变载荷,近20年来国内外相关企业和研究机构都一直在探索突破路径。

李清平从设计流程上着手查找问题,针对海上油气田特点开展了多相增压工艺研究,终于与现场工作人员共同完成了我国海上平台第一台双螺杆式多相泵工艺改进,目前她主持研制的螺旋轴流式多相泵已经在陆上油田现场运行6400多小时,她建立的多相泵旋转流场三维气液流场边界元计算方法是国际多相流计算大会的5篇特邀论文,2003年,年轻的李清平因此当选为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多相流分会的学术委员。

为掌握更多的第一手资料,李清平来到研究中心以后,刚与海洋石油结缘,便迫不及待往一线跑。10年来,日升月落,她辗转走遍了陆地和海上的多个油田,将丰厚的陆地、海洋石油工程设计经验收入囊中。

2006年3月,乐东22-1水下生产系统的基本设计——一个国内没有任何气田水下工程基本设计文件可供参考,涵盖安全、海管、水下设备、水下仪控等8个专业的任务压在了任研究中心项目经理的李清平的肩头。李清平带领项目组克服种种困难,用最快的时间,交出了几十份颇具匠心的设计文件。

2006年8月,佳音传来,乐东22-1水下生产系统基本设计项目方案通过审查、予以采纳。

由李清平带领的这支团队的研究成果累累,如:他们在国内首次采用来自海上油气田现场的油气水合成了管内水合物,提出了水合物控制新技术,首次进行了天然气水合物开采过程的物理模拟和数值模拟技术初步研究,所完成研究报告被邀代表CCOP(东亚东南亚地学计划协调委员会)技术委员会议向2007年8月召开的东盟部长级能源会议汇报“水合物研究进展”。

2005年,表现出色的李清平竞聘为研究中心深水工程重点实验室的首席工程师;2006年9月,经过国家人事部、科技部等六部委组织国内专家的多轮评选,李清平当选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07年年初,李清平荣登研究中心“十大首席”之列。

来源:中国妇女报 2009-03-06

媒体报道(三):


深海绽放科技“花”——记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水下生产技术、流动安全保障与天然气水合物研究领域学科带头人李清平

深海绽放科技“花”

——记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水下生产技术、流动安全保障与天然气水合物研究领域学科带头人李清平

李清平,1969年4月出生,山西灵石人,中共党员,1998年博士毕业,现任中海油研究总院技术研究部深水工程重点实验室首席工程师,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国家级人选,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工程专家,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多相流分会学术委员,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水合物分会副主任委员,国防科工委深海空间站顶层专家组成员,973水合物专项专家组指导专家、863项目评议专家,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会员,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水下生产技术、流动安全保障与天然气水合物研究领域的学科带头人。

曾先后主持国家科技部、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科研项目7项,参加8项,承担工程前期研究项目20多个、主持油气田现场改造项目3项,起草国家标准3部,其科研成果已应用海上油气田工程实践。参加了国家科技部组织的国家中长期战略规划、深水高技术战略规划等编写,多次被评选为总公司直属机关、研究总院先进工作者、十大首席、中国石油化工能源系统建工立业女标兵、并多次获得总公司、研究总院科技进步奖。

李清平,1969年4月出生, 1998年博士毕业后受聘到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石油研究中心技术研究部工作,现为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水下生产技术、流动安全保障与天然气水合物研究领域的学科带头人,中海石油研究中心、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级专家,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多相流分会学术委员,国防科工委深海空间站顶层专家组成员,973水合物专项专家组指导专家、863项目评议专家,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会员,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国家级人选。先后主持国家科技部、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科研项目7项,参与项目8项,承接工程前期研究项目20余项、主持油气田现场改造项目2项。曾先后到7个陆上油气田、15个海上油气田进行现场调研,部分科研成果已应用到20余个海上油气田前期方案研究和工程实践。参加了国家科技部组织的国家中长期战略规划、深水高技术战略规划的编写工作,多次荣获总公司直属机关、研究中心“先进工作者”、“十大首席工程师”、 “科技进步奖”等称号。

2008年4月16日,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总经理傅成玉亲自给32名中国海油科技专家颁发了证书。这是中国海油自 1982年成立以来首次评选总公司级科技专家,当选者都是通过严格的申报、筛选和专家评审程序选拔出来的。在以男性为主的科技专家队伍里,4位女性尤为引人注目,而她们中最年轻的一位就是中海石油研究中心首席工程师李清平——2006、2008年连续两届的中海石油研究中心“十大首席工程师”。

孕 育

李清平1998年毕业于中国石油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毕业后她放弃了物质条件丰厚的出国机会,选择扎根中国海油,因为“国内有更大的舞台可以供我施展才华,能为祖国的海洋石油工业贡献自己的力量,这件事更有意义”。十年来,她潜心于深水设计和研究工作,在深水专业上孜孜不倦地追求,获得了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863项目评议专家”、“973水合物专项指导专家”等诸多荣誉称号。其中最让李清平珍视的是“国防科工委深海空间站顶层专家”这一称号,因为它凝聚了李清平为实现数代海油人梦想而付出的艰辛与汗水。

中国有300万平方公里的“蓝色国土”,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但其中70%在深水区(300米以下深水区域),资源量达到中国已探明油气储量的一半。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国海洋油气资源勘探工作仍处于初级阶段,深水区的勘探工作更是刚刚起步。水下生产系统是经济高效开发深海油田的关键技术之一,国外在五十年代便开始了水下生产系统的研究,到九十年代该技术已经相对成熟。当时国外开发的深水油气田最大水深是2740米,而中国海上自营油田的最大水深仅333米。中国海油要在更深的水域进行石油开采就必须和外国石油公司合作,并且要花费上千万美元请外国公司设计水下生产系统开发方案。当时合作油田应用的水下生产系统应用成本非常高,从海底开采出来的原油、天然气和水必须在水下先进行分离处理,通过压缩机和泵分别对天然气和原油增压,再用不同的管线输送到陆地上进行处理。这会增加很多管线和流程,成本也很高。自行设计水下生产系统开发方案,降低对外国公司的依赖度,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和突破,已成为中国海油向深海进军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1999年,中国海油把“水下生产系统应用研究”确定为十大“九五”科技攻关项目之一。李清平在博士在读期间就参与了国内第一台螺旋轴流式多相泵(由一条管线直接进行海底原油、气体水混和输送的设备,也是未来水下生产系统的关键设备)的设计研发。到研究中心后,初出茅庐的李清平完成了我国海上平台第一台双螺杆式多相泵的工艺改进,又将多相泵应用于海上平台开采的实践中。

成 长

要拥有自己的水下生产系统,只能从“学”开始。以对外合作起家的中国海油在南海流花、陆丰、惠州等合营油田成功采用水下生产系统,技术资料浩如烟海。李清平一接手课题研究,就先翻阅学习了流花11-1、陆丰22-1、惠州32-5的水下生产系统设计各个阶段的设计文件,做了大量的读书笔记。每一本规格书都一字不落地看,每一份数据表都自己反复演练推算。由于李清平同时承担着其他科研项目及几名博士后的指导工作,因而每天看资料到深夜成了她的家常便饭。她手下的博士后手机里常有她夜里两三点发的工作安排短信和抱歉语句,以至于儿子非要拉着她的手才肯睡觉:“我拉着妈妈的手睡觉,妈妈晚上就不会到书房加班了!”

就这样,通过无数个夜晚的奋战和与现场施工作业人员、国外技术人员的交流学习,李清平积累了丰富的水下生产系统设计经验,并逐步摸索出一套水下生产系统的设计方法。2000 年至今,在水下生产系统应用研究的基础上,她先后完成了20多个油气田60多个水下生产系统设计方案的制定,其中东海的春晓二期、南海的番禺3-4等水下生产系统设计方案均被采纳,为国内首次自主完成水下生产系统基本设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04年,中国海油建成了国家级深水工程重点实验室,成立了深水研究团队,特别针对南中国海深水领域进行研究。李清平通过几年的锤炼,也成长为深水工程重点实验室首席工程师和第一届学术委员。

绽 放

2006年,南海西部的乐东22-1气田水下生产系统的基本设计,一个涵盖安全、海管、水下设备、水下仪控等8个专业的任务,带着挑战的姿态翩然而至。作为乐东22-1/15-1前期项目组水下专业负责人,李清平深感责任重大。当年3月,研究中心和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决定共同承担这个项目,李清平任研究中心项目经理。在项目组成立会上,她对项目组成员说:“这是国内第一次独立针对浅层气田进行水下工程技术方案研究,国内没有任何气田水下工程基本设计文件可供参考。其实完全可以找外国公司来做,但我们希望通过在这个项目中锻炼能力、积累经验,培养中国自己的水下工程设计队伍。”

对于以原创和创新为核心的深水研究团队和项目组而言,勇气、信心、实力架起一座稳固的三脚架,牢牢支持他们不断突破和攀登。在项目设计期间,李清平率领团队成员们晚上点灯鏖战查阅资料,白天便抱着数据资料到一线与合作单位探讨沟通,理论上有了新的想法,又马上回实验室进行试验。在李清平的带领下,项目组对乐东22-1气田进行了海底管线和系统的优化设计,并在提出水下系统设计方案后,请国外专业认证公司进行认证。在认证过程中,有些专家提出了很多质疑,作为ODP(油田总体开发方案)阶段水下技术专业负责人,李清平成竹在胸,详细介绍了项目的设计理念和部分技术环节,并解答了专家所提出的问题。专家们听完后,不禁颔首点头,发出会意的笑声。临走前他们朝李清平竖起大拇指并操着不太熟练的中文说:“Dr.Li,你是这个!”一位国际知名的深水专家对李清平说:“你们中国对于深水技术介入晚,但是提升速度却很快,这样的速度是惊人的,也是我们没有想到的。”

2006年8月,佳音传来,乐东22-1气田水下生产系统基本设计项目方案通过审查,予以采纳,项目组全体人员雀跃不已。李清平利用业余时间起草了水下生产系统方面国家标准3部,编写了多相增压泵和水下生产系统设计指南,并在国内外权威的核心科技期刊和国际会议发表文章30余篇,收录18篇;作为主要发明人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4项、发明专利4项,受理6项。目前,乐东22-1气田正在进行开发,将于 2013年正式投产。这标志着中国海油已经独立掌握了水下系统开发方案的设计能力,为中国海油进军深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从1982年到 2008年,中国海油油气产量从区区9万吨上升到4293万吨,实现了从上游到中下游、从国内到国际、从浅水到深水的三大历史性跨越,从一个中国小公司成长为世界500强,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司发展道路。从1998年到2008年,李清平完成了从初出校门的学生到国家级科技人才的升华,在中国海油的科技路上含芳吐艳,成为“蓝色国土”培育出来的一朵最美的科技之“花”。

来源:2010-03-24

文章录入:zgkjcx    责任编辑:zgkjcx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关于我们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广告说明 | 合作项目

    名称:科技创新网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13040577号-2    公安备案号:11010802029847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E-Mail:zgkjcx0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