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科技创新网 > 文章中心 > 和谐 > 王建祺 > 文章正文

附“无卤阻燃聚合物基础与应用”(科学出版社2005出版)

详细目录 (全书共计八章)

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有卤无卤的争论

1.3 市场的特点与发展发展

1.3.1 市场统计数字

1.3.2 主要工业部门的概况

1.4 本书的主导思想及组织结构

1.5 参考文献

第2章 无机填充型阻燃剂处与应用

2.1 引言

2.1.1  无机填充型阻燃填料 (ATH、MH) 概况

2.1.2  阻燃机理

2.1.3  直对的问题与解决途径

2.2  阻燃填料的表面改性

2.2.1  偶联剂类表面改性

2.2.2  脂肪酸类表面改性

2.3  功能高分子型相容剂

2.3.1  聚合物的马来酸酐功能化

2.3.2  聚合物的环氧、丙烯酸功能化

2.3.3  聚烯烃结构对马来酸酐(MAH)接枝的影响

2.3.4  聚烯烃类型相容剂对PE/ ATH与PE/ MH体系的效果

2.4 无机氢氧化物的协同阻燃与抑烟

2.4.1  不饱和聚酯

2.4.2  VA含量对EVA共聚物阻燃的影响

2.4.3  硼酸锌(BZn)的协同作用

2.4.4  金属氢氧化合物的协同剂

2.4.5  硅氧烷添加剂的作用

2.5 参考文献

第3章 化学膨胀型阻燃基础与应用

3.1 前言

3.1.1 化学膨胀型阻燃体系的概念及共性

3.1.2 化学膨胀型阻燃体系的发展

3.1.3 本章内容简介

3.2 典型化学膨胀型阻燃体系的基础与应用

3.2.1 聚磷酸铵的热降解及与炭源的匹配

3.2.2 模型化合物的热降解行为

3.2.3 膨胀炭层的化学与物理特性

3.2.4 聚丙烯/聚磷酸铵/季戊四醇膨胀阻燃体系

3.2.5 无机金属化合物的作用机理

3.2.6 分子筛的作用机理

3.2.7 聚酰胺/聚磷酸铵膨胀阻燃体系

3.2.8 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磷酸铵膨胀阻燃体系

3.2.9 不饱和聚酯/聚磷酸铵膨胀阻燃体系

3.3 酸源的改进—Ⅱ型聚磷酸铵的制备与改性

3.3.1 聚磷酸铵的结构特性

3.3.2 Ⅱ型聚磷酸铵的制备

3.3.3 微胶囊聚磷酸铵及应用

3.3.4 偶联剂表面处理聚磷酸铵

3.4 新型炭源的研究进展

3.4.1 酚醛树脂成炭剂Novolac

3.4.2 尼龙6成炭剂

3.4.3 尼龙6/黏土纳米复合物

3.4.4 热塑性聚氨酯成炭剂

3.5 有机硅在膨胀型阻燃体系中的应用

3.5.1 硼硅氧烷陶瓷前体协同膨胀阻燃聚丙烯

3.5.2 硼硅表面活性剂在膨胀阻燃聚丙烯中的应用

3.5.3 有机硼硅陶瓷前体与层状纳米硅酸盐的结合

3.6 新概念膨胀阻燃体系的研究与应用

3.6.1 Casico™化学膨胀型阻燃体系

3.6.2 PPFBS化学膨胀型阻燃聚碳酸酯体系

3.7 商用膨胀型阻燃剂

3.7.1 商用聚磷酸铵系列阻燃剂及应用

3.7.2 商用三聚氰胺磷酸盐系列膨胀型阻燃剂及应用

3.8 化学膨胀型阻燃体系的展望

3.9  参考文献 

第4章 物理膨胀型阻燃剂—可膨胀石墨阻燃聚合物基础及应用

4.1 引言

4.2 可膨胀石墨的制备、结构及性能

4.2.1 可膨胀石墨的制备及其结构

4.2.2 可膨胀石墨的性能

4.3 可膨胀石墨的阻燃机理及其协同阻燃作用

4.3.1 可膨胀石墨的阻燃机理

4.3.2可膨胀石墨与其他无卤阻燃剂的协同作用

4.4 可膨胀石墨阻燃聚合物材料的应用  

4.4.1 可膨胀石墨阻燃聚氨酯泡沫   

4.4.2 可膨胀石墨阻燃热塑性塑料

4.4.3 可膨胀石墨防火涂料

4.5 展望 

4.6 参考文献

第5章 纳米效应与聚合物阻燃

5.1  前言

5.2  聚合物层状纳米复合物 

5.2.1 层状硅酸盐的结构

 5.2.2 聚合物层状纳米复合物的形貌

5.3  黏土的有机化处理与熔态挤出

5.3.1  黏土的有机化处理

5.3.2  聚合物/层状纳米复合物的生成

5.3.3  熔态加工挤出

5.4  纳米聚合物的热行为

5.4.1  纳米聚合物的热变形温度(HDT)

5.4.2  纳米聚合物的热稳定性

5.5  纳米聚合物的阻燃性能

5.5.1 尼龙-6纳米复合物

5.5.2 聚苯乙烯(PS)纳米复合物

5.5.3 聚丙烯(PP)纳米复合物:

5.6 聚合物/黏土纳米复合物阻燃机理的XPS研究

5.7 聚合物/无机碳化合物纳米结构与阻燃性能

5.7.1  聚合物/碳纳米管(CNT)复合物纳米结构与阻燃性能

5.7.2  聚合物/层状氧化石墨复合物纳米结构与阻燃性能

5.8  聚合物/POSS纳米结构与阻燃性能

5.9  聚合物纳米阻燃体系“多功能组合法”的研究

5.9.1 技术概况

5.9.2 实验结果

5.10 展望

5.11 参考文献

第6章 电子束辐照与阻燃 

6.1 引言

6.1.1 辐照接枝的基体聚合物

6.1.2 辐照接枝的单体

6.1.3 各种接枝方法的比较

6.2 电子束辐照的接枝技术基础   

6.2.1 电子束辐照与聚合物相互作用简述

6.2.2 电子加速器简介

6.2.3 电子束辐照的接枝方法

6.2.4 辐照对聚合物交联、降解与性能的影响

6.3 电子束辐照接枝含磷单体   

6.3.1 含磷阻燃单体简介   

6.3.2 含磷单体的接枝及阻燃性能 

6.4 电子束辐照接枝成炭阻燃技术   

6.4.1 接枝成炭技术的理论起源及接枝成炭单体的现状   

6.4.2 接枝反应的分类

6.4.3 各种因素对成炭单体接枝率的影响

6.4.4 接枝皂化反应

6.4.5 表面结构和状态的表征

6.4.6 接枝聚合物的阻燃性能

6.4.7 接枝聚合物的成炭行为

6.5 展望 

6.6 参考文献

第7章  聚合物阻燃材料的计算机辅助设计与研究

7.1 专家系统FRES2.0的结构和功能

7.1.1 FRES 2.0设计原理

7.1.2 基于BP人工神经网络的知识表示、获取和推理

7.1.3 均匀实验设计

7.1.4 配方多指标优化

7.1.5 方组成与性能关系的研究

7.2  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

7.3  聚合物阻燃材料设计专家系统FRES 2.0的使用与检验

7.3.1  FRES 2.0能解决的问题

7.3.2  FRES 2.0的使用方法

7.4  FRES 2.0附件

7.4.1  聚合物阻燃数据库

7.4.2  阻燃测试数据处理工具

7.5  FRES 2.0在PA-66阻燃配方设计中的应用(单目标模型)

7.5.1  样品制备和测试

7.5.2  配方知识获取

7.5.3  配方模型应用

7.6 FRES 2.0在无卤阻燃热塑性聚合物配方设计和分析中的应用

7.6.1  均匀实验方案

7.6.2  样品的制备和测试

7.6.3  配方知识获取

7.6.4  配方模型应用

7.7  人工神经网络技术进展和聚合物或阻燃研究相关网络资源

7.7.1  人工神经网络技术的进展

7.7.2  聚合物或阻燃研究的相关网络资源

7.8 展望

7.9 参考文献

第8章 聚合物阻燃机理研究的几个重要分析手段

8.1 固体核磁技术(NMR)在聚合物阻燃中的研究与应用

8.1.1 引言

8.1.2 聚合物热降解与成炭的研究

8.2 电子能谱技术(XPS)在聚合物阻燃中的研究与应用

8.2.1 引言

8.2.2 类石墨结构的生成标志(EVA共聚物)­­— LTGRL

8.2.3 XPS的定量分析

8.2.4 交联速率 — (ROC)LT

8.2.5 硅铝酸盐在APP-PER体系中的催化作用

8.2.6 相对交联度(%),等离子体基元(eV)与温度的关系

8.3  催化型膨胀阻燃机理的热-红(TGA-FTIR)联合研究

8.3.1 引言

8.3.2 TGA 与 LOI 实验

8.3.3 PPFBS 的研究

8.3.4 PC热降解的FTIR研究 

8.3.5 PC/PPFBS体系的FTIR/XPS研究

8.3.6 PC/PPFBS体系的阻燃机理

8.4 展望

8.5  参考文献 

文章录入:zgkjcx    责任编辑:zgkjcx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关于我们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广告说明 | 合作项目

    名称:科技创新网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13040577号-2    公安备案号:11010802029847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E-Mail:zgkjcx0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