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信息:

刘文萍,女,1967年12月生,三级研究员,山西农业大学经济作物研究所芝麻研究室主任、太原综合试验室主任,硕导,国家试验站站长,山西省油料体系岗位专家。先后主持国家、省等项目16项,育成新品种10个,专利10项,制定省级标准2项,发表论文40余篇。建立了我国西北地区最大的芝麻资源库,育成我省第一个国审白芝麻新品种汾芝2号和第一个黑芝麻品种晋芝3号, 促进了芝麻专用产品加工业的大力发展。研发了芝麻机械化种植技术,每亩节约成本350元以上,生产水平有了质的飞越,为产业化发展提供了技术基础。建立了抗旱鉴定技术,检测出耐旱候选基因位点2个,为耐旱分子育种奠定了理论和物质基础。新成果推广到8省市,社会经济效益9亿元。获省级以上奖励8项。
教育经历:
1987-1991 山西农业大学 农学院农学系 农学专业 学士
工作经历:
2016.12-今 山西农业大学经济作物研究所 研究员
2012.12-2016.11 山西农业大学经济作物研究所 副研究员
1997.08-2010.11 山西农业大学经济作物研究所 助理研究员
1991.07-1997.07 山西农业大学经济作物研究所 研究实习员
社会兼职:
1、科技部国家专家库专家。
2、山西省品种审定委员会专家。
3、山西省科技专家库战略专家。
科学研究:

研究方向:
芝麻遗传育种与栽培。
承担的科研项目情况:
主持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试验站项目,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育种攻关项目,曾主持山西省科技厅科技攻关项目,山西省财政支农项目,山西省专利推广项目。
1.国家特色油料产业技术体系芝麻汾阳综合试验站(2017-2020),编号CARS-14-2-02,国家农业部重点项目,主持。
2.芝麻种质资源成株期抗旱性鉴定及关联分析(2017-2019),编号201703D221007-1,山西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主持。
3.山西与我国主产区芝麻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比较,山西省科技攻关项目,主持。
4.芝麻高产、优质、抗逆新品种选育(2017-2020),编号17yzgc050,山西农业大学育种工程项目,主持。
5.优质、高产、抗病芝麻新品种选育,山西农业大学育种工程项目,主持。
6.优质两用型芝麻新品种晋芝4号成果转化,山西省财政厅项目,主持。
7.山西省科技攻关项目:芝麻花粉的离体萌发及超声波处理对萌发的影响。
8.山西省农科院青年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棉花无腺体指示性状杂种优势研究。
教学科研概述:
长期从事芝麻遗传育种与栽培的科研工作,先后主持国家重点、省重点、省攻关、院育种等项目15项。在国家级学术刊物发表论文40余篇。获国家专利10项,制定山西省地方标准2项。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省农村技术承包一等奖1项,省农村技术承包二等奖3项。
制定标准:
(1)枣园间作芝麻种植技术规程. 山西省地方标准,DB 14/T 1598-2018,第一。
(2) 芝麻旱地保苗技术规程. 山西省地方标准,DB 14/T 1391-2017,第一。
认定成果:
1 芝麻高产、优质、抗逆新品种选育 刘文萍;吕伟;任果香;韩俊梅;文飞;王若鹏;张艳欣;黎冬华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2016
培育芝麻新品种:
(1)汾芝14号. 山西省品种审定委员会,编号:2022-35,第一;
(2)汾芝12号. 山西省品种审定委员会,编号:2022-34,第一;
(3)汾芝11号. 山西省品种审定委员会,编号:2020-14,第一,主持;
(4)汾芝2号.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编号:2009-1-59,第一,国品鉴芝麻2009003,主持;
(5)汾芝7号.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编号:2011-1-68,第一,国品鉴芝麻2011002,主持;
(6)汾芝10号,全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认定,农技栽培函(2019)182号,主持;
(7)晋汾芝1号,全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认定,农技栽培函(2019)182号,主持;
(8)晋芝2号,晋农品审字第228号,参加;
(9)晋芝3号. 山西省品种审定委员会,编号:晋审芝(认)2004001,第一,主持;
(10)晋芝4号. 山西省品种审定委员会,编号:晋审芝(认)2007001,第一,主持;
(11) 晋芝7号. 山西省品种审定委员会,编号:晋审芝(认)2012001,第一,主持。
发明专利:

发明公开: 
[1]刘文萍,吕伟,韩俊梅,王若鹏,刘霞霞,文飞,任果香. 一种党参和芝麻的套种方法[P]. 山西省:CN112088732A,2020-12-18.
[2]刘文萍,王若鹏,吕伟,韩俊梅,文飞,任果香. 芝麻行间除草机[P]. 山西省:CN110140451A,2019-08-20.
[3]刘文萍,王若鹏,吕伟,韩俊梅,文飞,任果香,苗红梅. 芝麻打顶机[P]. 山西:CN107926338A,2018-04-20.
[4]刘文萍,王若鹏,吕伟,文飞,韩俊梅,任果香,苗红梅. 适宜干旱丘陵区的微型机械化小粒作物播种机[P]. 山西:CN107182375A,2017-09-22.
[5]刘文萍,闫敏,任果香,文飞,吕伟,韩俊梅,王若鹏. 一种超声波辅助花粉介导植物转基因方法[P]. 山西:CN107034230A,2017-08-11.
[6]刘文萍,任果香,吕伟,张海洋,韩俊梅,文飞,王若鹏,卫双玲,苗红梅,李建,刘佳,张红,吴越莉,李娜,申登高,张琦. 一种芝麻和枣树的套种方法[P]. 山西:CN106376416A,2017-02-08.
[7]刘文萍,任果香,文飞,吕伟,张海洋,韩俊梅,苗红梅. 一种芝麻抗旱保苗栽培方法[P]. 山西:CN105794461A,2016-07-27.
[8]刘文萍,任果香,文飞,吕伟. 一种芝麻与黄芩的套种方法[P]. 山西:CN103875427A,2014-06-25.
[9]刘文萍,任果香,文飞,吕伟. 芝麻抗旱保苗栽培技术[P]. 山西:CN103190276A,2013-07-10.
[10]刘文萍,任果香,文飞. 用芝麻杆生产α淀粉酶的技术[P]. 山西:CN101880654A,2010-11-10.
[11]郭志强,石其贵,刘文萍,侯东辉,许瑛. 作物秸秆生产酯类化工产品,和一种酯的制造方法[P]. 山西:CN101239906,2008-08-13.
[12]石其贵,侯东辉,卫天业,李晋花,刘文萍. 一种人工配制的人乳及其制备方法[P]. 山西省:CN100399920C,2008-07-09.
发明授权:
[1]刘文萍,吕伟,韩俊梅,王若鹏,刘霞霞,文飞,任果香. 一种党参和芝麻的套种方法[P]. 山西省:CN112088732B,2022-04-08.
[2]刘文萍,任果香,文飞,吕伟. 一种芝麻与黄芩的套种方法[P]. 山西省:CN103875427B,2016-04-27.
[3]石其贵,侯东辉,卫天业,李晋花,刘文萍. 一种人工配制的人乳及其制备方法[P]. 山西省:CN100399920C,2008-07-09.
实用新型:
[1]刘文萍,王若鹏,吕伟,韩俊梅,文飞,任果香. 一种芝麻行间除草机[P]. CN210352052U,2020-04-21.
[2]刘文萍,王若鹏,吕伟,韩俊梅,文飞,任果香. 一种芝麻打顶机[P]. CN207692467U,2018-08-07.
[3]刘文萍,王若鹏,吕伟,文飞,韩俊梅,任果香. 一种能适应全地形的播种机地轮[P]. CN207135490U,2018-03-27.
[4]刘文萍,王若鹏,吕伟,文飞,韩俊梅,任果香. 一种适宜干旱丘陵区的微型机械化小粒作物播种机[P]. CN206775994U,2017-12-22.
[5]刘文萍,王若鹏,吕伟,文飞,韩俊梅,任果香. 一种能自动调节连播和穴种的下料结构[P]. CN206743850U,2017-12-15.
[6]权宝全,王国桐,白冬梅,田跃霞,刘文萍,张鑫,王晶,薛云云,刘佳. 一种拆卸式的铺膜机[P]. CN204742049U,2015-11-11.
[7]刘文萍,吕伟,任果香,文飞. 一种播种机[P]. CN203761805U,2014-08-13.
[8]刘文萍,任果香,申珂,文飞,吕伟. 一种晾晒架[P]. CN202566153U,2012-12-05.
[9]刘文萍,任果香,申珂,文飞. 一种移苗器[P]. CN202354060U,2012-08-01.
品种介绍:

1、晋芝3号 山西省审定的第一个黑芝麻品种。
植物学特性:植株单秆型,株高140—170厘米,茎秆粗壮,叶色淡绿。一叶三花,蒴果四棱,始蒴部位低。单蒴粒数80粒左右,种皮黑色,长椭圆形。填补了山西省黑芝麻空白。
适宜范围:春播生育期120天左右,夏播生育期90天左右。适宜无霜期150天的地区春播和油菜茬、麦茬复播。
产量表现:两年生产试验,亩产77.0千克。
品质:商品种子粒黑色,经农业部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验结果,含油量48.73%,粗蛋白质含量18.59%,维生素VE158.3mg/kg,锰10.48mg/kg。
抗性:抗旱、耐湿,抗茎萎病、茎点枯病。
栽培要点:气温稳定在18℃以上时播种,尽量早播。播前撒毒谷防治蝼蛄等地下害虫,特别是亩期应及时防治小地老虎。种植密度每亩10000-12000株,管理应注意及早间苗、定苗。比对照品种晋芝1号每公顷增产10%,每公顷增收105千克。
2、晋芝4号
该品种是由山西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培育的白芝麻品种,其特点是早熟、高产、优质、抗病、抗旱。2007年通过山西省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
品质:经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测试,富含亚油酸(44.2%)、粗脂肪(57%)、粗蛋白(20.66%)。既可作油用型又可作食用型品种。
产量表现: 2004~2005年参加山西省芝麻试验,平均亩产88.0公斤,比对照增产7.2%。
特征特性: 幼苗绿色,叶色浅绿,叶片较窄,有少量分枝,有少量分枝,生长势较强,主茎高141.7厘米,一叶三花,蒴果四棱,主茎蒴果熟越67个,单株蒴果数69个,籽粒卵园形, 种皮白色,千粒重2.8克。 春播生育期120天左右,复播生育期90天左右,田间抗倒性好。
3、汾芝2号
该品种是由山西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培育的白芝麻品种,其特点是早熟、高产、优质、抗旱。2009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
组合:晋芝2号×汾01-05
品质:经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测试,含油量55.92%;蛋白质含量21.24%.
产量: 2007—2008年二年全国北方区试平均亩产67.44kg,比对照种增产14.40%;平均亩产63.28kg,比对照增产12.86%。
特征特性: 该品种为单杆型,每腋三花,蒴果四棱。植株较高大,为145cm左右, 高可达160 cm以上,茎杆基部和顶部为圆形,中上部为方形,茎色绿,茎杆(及蒴果)茸毛中等,成熟时为黄色。植株叶色绿,叶片中等大小,花淡紫色。 主茎果轴长度100cm左右,单株蒴数90个左右,每蒴粒数70粒左右,千粒重2.9克左右。茎点枯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分别为34.57%和12.73,枯萎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分别为24.39%和10.87,抗性比CK略差,全生育期99天,比CK长1.7天。
适宜地区: 适宜无霜期在150天以上的地区春播,和麦茬、油菜茬复播。
4、汾芝7号
鉴定编号:国品鉴芝麻2011002
证书编号:2011-1-68
亲本来源:晋芝2号自然变异
选育单位:山西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鉴定时间:2011年8月31日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鉴定
特征特性:少量分枝,三花八棱。生育期103天,比对照种 冀芝1号长1天。茎杆粗壮,基部方形,顶部为扁茎,茎色绿,茎杆(及蒴果)茸毛中等,成熟时为黄色。植株叶色浓绿,叶片较大,顶端簇花,花紫色,种皮白色。主茎果轴长度76.04cm,单株蒴数72.53个,每蒴粒数92.51粒,千粒重2.62克,籽粒长椭圆形。含油量53.86%, 蛋白质含量 21.99%。 茎点枯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分别为22.59%和6.40,枯萎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分别为23.42%和10.85。
产量表现:2009年参加全国芝麻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2.97kg,比对照种冀芝1号(CK)增产13.1%; 2010年平均亩产68.17kg,比对照种冀芝1号(CK)增产10.65%;两年区试平均亩产65.57kg,比对照种冀芝1号(CK)增产11.89%。 2010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5.51kg,比对照种冀芝1号(CK)增产11.35% 。
适宜区域:该品种于2009~2010年参加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组织的全国芝麻品种区域试验,2010年1月经全国芝麻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通过。适宜在山西、陕西、河北、河南、辽宁、吉林芝麻主产区种植。
论文专著:

在国家级、省级刊物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
出版专著:
[1]山西特色农业,山西经济出版社,2019.12,参编。
发表中文期刊论文:
[1]刘文萍,任果香,文飞,吕伟,韩俊梅,王若鹏.国审芝麻新品种汾芝10号选育及应用[J].山西农业科学,2020,48(12):1900-1902.
[2]刘文萍,吕伟,文飞,任果香,韩俊梅,王若鹏,苗红梅.种植密度对芝麻干物质量及产量的影响[J].山西农业科学,2019,47(07):1189-1191+1221.
[3]吕伟,刘文萍,任果香,文飞,韩俊梅,王若鹏.不同浓度生根粉对芝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J].作物杂志,2017(05):100-105.DOI:10.16035/j.issn.1001-7283.2017.05.017.
[4]刘文萍,吕伟,韩俊梅,任果香,文飞,王若鹏,吴越莉,苗红梅.西北芝麻病虫草害综合防控技术试验[J].农业科技通讯,2017(08):189-192.
[5]刘文萍,吕伟,黎冬华,任果香,张艳欣,文飞,韩俊梅,张秀荣.芝麻种质资源成株期抗旱性关联分析[J].中国农业科学,2017,50(04):625-639.
[6]刘文萍,吕伟,任果香,文飞,韩俊梅,王若鹏,谢建池,刘红彦,苗红梅.干旱春播区芝麻“一病三虫”的发生规律[J].甘肃农业科技,2017(01):29-34.
[7]刘文萍,吕伟,任果香,文飞,韩俊梅,申登高,孙建,乐美旺.西北地区芝麻异交率研究[J].甘肃农业科技,2015(10):27-30.
[8]刘文萍,任果香,文飞,韩俊梅,吕伟,苗红梅.芝麻田间杂草防控技术研究[J].山西农业科学,2015,43(03):314-317+344.
[9]刘文萍,任果香,吕伟,文飞.西北地区芝麻抗旱性鉴定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4,30(30):192-198.
[10]刘文萍,任果香,文飞.山西与我国芝麻主产区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比较分析[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13,35(05):539-545.
[11]刘文萍,卫双玲,任果香,文飞,申珂,李芬.栽培方式对汾芝2号产量及干物质的影响[J].甘肃农业科技,2012(09):21-23.
[12]刘文萍,卫双玲,任果香,文飞,申珂.不同播种技术对芝麻品种汾芝2号的影响[J].农业科技通讯,2012(08):115-117.
[13]刘文萍,卫双玲,申珂,任果香,文飞.不同播期密度对山西省复播芝麻的影响[J].农业科技通讯,2011(08):90-92.
[14]刘文萍,任果香,文飞.优质芝麻新品种汾芝2号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1(14):69+73.
[15]刘文萍.山西芝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与对机械化的需求[J].农业技术与装备,2009(13):23-24.
[16]刘文萍,李芬,张超美,郭鹏燕,王勇.华北春芝麻不同栽培条件对干物质的影响[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03(03):57-60.
[17]刘文萍,王勇,张超美,李芬,郭鹏燕.地膜覆盖在春芝麻栽培中的增产效应研究[J].甘肃农业科技,2003(06):22-23.
[18]刘文萍,王勇,郭鹏燕.白芝麻品种——晋芝2号[J].山西农业,2002(06):57.
[19]刘文萍,刘建平,胡莹.棉花无腺体指示性状杂种优势研究[J].华北农学报,2002(01):105-108.
[20]刘文萍.特早熟棉区双膜覆盖棉花早熟增产效应研究[J].中国棉花,2001(04):27-28.
[21]刘文萍,赵文革,刘建平,任小俊,南怀林,张超美.特早熟棉区棉花双膜覆盖栽培早熟增产效应及生理基础[J].华北农学报,2000(02):78-80.
[22]刘文萍,赵文革,任小俊.物元评判识别模型评价棉花多元性状对产量的作用[J].山西农业科学,2000(01):20-23.
[23]刘文萍,赵文革,刘建平,郑洪源,毛丽萍.特殊气候对山西特早熟棉区棉花生长的影响[J].中国棉花,1998(12):18-19.
[24]刘文萍,赵文革.棉田施用高美施技术[J].山西农业,1998(07):7.
[25]刘文萍,赵文革,刘建平,郑洪源,毛丽萍.特殊气候年型对山西特早熟棉区棉花生产的影响[J].山西农业科学,1998(02):21-23.
[26]黎冬华,刘文萍,张艳欣,王林海,危文亮,高媛,丁霞,王蕾,张秀荣.芝麻耐旱性的鉴定方法及关联分析[J].作物学报,2013,39(08):1425-1433.
[27]李永虎,刘文萍.祁县芝麻起垄覆膜侧播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13(03):223-224
[28]康晓红,吕伟,刘文萍.山西芝麻主干品种及其栽培技术[J].山西农业科学,2019,47(10):1799-1802.
[29]魏其超,张海洋,刘文萍,汪学德,苗红梅.干旱胁迫下芝麻籽粒品质及抗氧化能力变化分析[J].河南农业科学,2019,48(09):30-39.
[30]崔彦慧,孙毅,刘文萍.黑芝麻下胚轴离体培养的研究[J].贵州科学,2010,28(01):67-71.
[31]刘建平,郑洪源,刘文萍,南怀林,毛丽萍.特早熟棉区低酚棉栽培特点[J].山西农业,1999(05):13-14.
[32]刘建平,郑洪源,刘文萍,周安定,韩学儒.几种诱集方法防治棉铃虫的效果观察[J].中国棉花,1997(04):28-29.
[33]任果香,文飞,吕伟,刘文萍.高芝麻素芝麻品种在西北地区的适应性研究[J].农业科技通讯,2014(09):89-92.
[34]任果香,文飞,吕伟,刘文萍.不同播种墒情对西北芝麻生长的影响[J].农业科技通讯,2013(09):111-113.
[35]谢莉琴,孙毅,杨利艳,刘文萍,闫敏.芝麻花粉的离体萌发及超声波处理对萌发的影响[J].分子植物育种,2007(06):895-900.
[36]郑洪源,刘建平,南怀林,刘文萍,毛丽萍.棉铃虫化学不育试验初报[J].山西农业科学,2000(01):65-67.
[37]南怀林,郑洪源,刘建平,刘文萍,毛丽平,薛至洋.早熟低酚棉花新品种晋棉22号[J].作物品种资源,1999(02):58.DOI:10.19462/j.cnki.1671-895x.1999.02.031.
[38]任果香,文飞,吕伟,韩俊梅,刘文萍.我国胡麻栽培技术综述[J].农业科技通讯,2015(07):7-9.
[39]刘建平,毛丽萍,南怀林,郑洪源,刘文萍.棉花新品种晋棉30选育报告[J].甘肃农业科技,2003(09):10-11.
[40]毛丽萍,任君,刘建平,郑洪源,刘文萍.早熟棉新品种辽无807在山西特早熟棉区表现良好[J].辽宁农业科学,2000(03):54.
[41]吕伟,文飞,韩俊梅,王若鹏,刘霞霞,刘文萍.山西省芝麻病虫害发生规律及高效防控技术探索[J].山西农业科学,2023,51(03):325-332.
[42]吕伟,文飞,韩俊梅,王若鹏,刘霞霞,刘文萍.芝麻种质资源苗期抗旱性鉴定及灰色关联度分析[J].种子,2022,41(12):106-112.
[43]吕伟,任果香,韩俊梅,文飞,王若鹏,刘文萍.干旱胁迫对芝麻幼苗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J].作物杂志,2021(05):172-175.
[44]吕伟,文飞,韩俊梅,王若鹏,任果香,刘文萍.芝麻产量与相关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分析[J].种子,2021,40(07):110-114.
[45]吕伟,韩俊梅,任果香,文飞,王若鹏,刘文萍.山西芝麻种质资源SSR遗传多样性及群体结构分析[J].核农学报,2021,35(07):1495-1506. 通讯作者.
[46]吕伟,韩俊梅,文飞,任果香,王若鹏,刘文萍.西北地区芝麻单株产量与农艺性状的相关性与通径分析[J].种子,2020,39(04):91-94.
[47]吕伟,韩俊梅,文飞,任果香,王若鹏,刘文萍.不同来源芝麻种质资源的表型多样性分析[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20,21(01):234-242+251. 通讯作者.
[48]王若鹏,韩俊梅,文飞,吕伟,任果香,刘文萍.不同叶面肥对芝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J].山西农业科学,2019,47(10):1811-1814.
[49]吕伟,韩俊梅,任果香,文飞,王若鹏,刘文萍.山西芝麻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J].作物杂志,2019(05):57-63.
[50]韩俊梅,吕伟,任果香,文飞,王若鹏,刘文萍.200份芝麻种质资源农艺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J].江苏农业科学,2019,47(13):95-99.
[51]吕伟,任果香,文飞,韩俊梅,王若鹏,刘文萍,孟丽霞.外源生根粉对干旱胁迫下芝麻表型性状及产量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19,47(12):114-117.
[52]王若鹏,任果香,韩俊梅,文飞,吕伟,刘文萍.4种肥料对芝麻干物质及产量的影响[J].甘肃农业科技,2019(05):35-39.
[53]吕伟,文飞,韩俊梅,王若鹏,任果香,刘文萍,乐美旺,孙建.昆虫授粉对芝麻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J].作物杂志,2018(06):124-129.DOI:10.16035/j.issn.1001-7283.2018.06.019.
[54]文飞,谢建池,吕伟,任果香,韩俊梅,王若鹏,刘文萍,乐美旺.丸粒化处理对芝麻出苗及幼苗生长的影响[J].山西农业科学,2018,46(12):2026-2028+2065.
[55]韩俊梅,任果香,文飞,吕伟,王若鹏,刘文萍.山西芝麻种质资源农艺性状的相关分析及聚类分析[J].山西农业科学,2017,45(12):1912-1916.
[56]孙建,颜廷献,高德学,杨光宇,徐桂真,刘文萍,乐美旺,饶月亮,颜小文,周红英.芝麻繁育特性研究Ⅰ:天然异交率的测定[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15,37(04):462-466.
[57]王若鹏,韩俊梅,任果香,文飞,吕伟,张琦,吴越莉,李娜,刘文萍.不同肥料对芝麻生长的影响[J].山西农业科学,2018,46(11):1875-1877.
荣誉奖励:

所获荣誉:
1.2023年荣获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
2.2021年获“吕梁市优秀科技工作者”。
3.2021年获山西省农林水系统“模范职工小家”。
4.2020年获山西省农林水系统“巾帼岗位”。
所获奖励:
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
1、高产高耐旱优质芝麻新品种选育及其高效栽培技术的应用,2020年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一,证书号2018-J-2-055.
2、芝麻重要农艺性状遗传解析与高产稳产新品种选育,2015年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第十,证书号2015-J-002-R12/15。
3、优质三用型高产芝麻新品种晋芝4号,2010年山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第一,证书号2009-J-3-047。
4、优质多抗高产棉花新品种晋棉30号选育与应用,2005年山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第四,证书号2004-J-3-046。
5、绿色养殖、高产高效综合配套技术推广,山西省农村技术承包一等奖,主持,编号07CBJY15。
6、晋芝2号、晋芝3号高产高效栽培技术,2007年山西省农村技术承包二等奖,第一,编号06CBJE29。
7、芝麻优质高产示范推广,2016年山西省农村技术承包二等奖,第一,编号2015CBJE057。
8、水地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技术,2014年山西省农村技术承包二等奖,第二,编号2013CBJE066。
9、绿色养殖、高产高效综合配套技术推广,2008年山西省农村技术承包一等奖,第一。
中国科学报报道:

芝麻的西北往事
不论是北方人偏爱的芝麻酱底料,还是南方人喜爱的油碟,吃火锅没有这两种关键佐料能想象吗?这两种佐料都来源于芝麻,八谷之冠的名号,香气醇厚的美名,让“芝麻大点的事”不再是小事。
在我国,芝麻的需求已经远远超出了产量,严重依赖进口。芝麻起源于热带,干旱是造成世界芝麻低产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国西北地区广袤的土地上,旱地占比80%,灌溉条件差,丘陵山地多,芝麻规模化种植也成了奢望。位于我国西北唯一的国家现代农业技术体系芝麻汾阳综合试验站的核心任务就是选育更适合这片大地的优良品种,研发相配套的栽培技术。在国家综合试验站站长、山西省油料体系岗位专家、山西农业大学经济作物研究所刘文萍研究员的讲述中,记者了解到一段关于芝麻的有趣往事。
小众作物 加速起飞
他吃烧饼时,虽然吃的十分小心,那饼上的芝麻,总不免有些掉在桌上。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你多久没吃到记忆中的香味浓郁的纯正芝麻酱了?你是否知道,家里芝麻酱很少有100%纯正芝麻酱?市场上许多芝麻酱只有6成芝麻,4成其他添加物。因为国内需求量不断增大等原因,看似普普通通的芝麻早已供不应求。
作为世界种植面积排第四的国家,我国的芝麻总产量最高,进口量却非常大。每年全国产量约60万吨,进口90万吨,进口量约60%。其实,我国芝麻的种植效率非常高,芝麻亩产水平可以碾压种植面积更多的印度、缅甸、苏丹等种植大国,他们的亩产平均仅有30Kg左右,而我国芝麻平均亩产已达到了80Kg,亩产最高已超过200Kg。
芝麻和大豆、花生、油菜、蓖麻、向日葵一样,是油料作物家族中的重要一员,其加工的产品多达2600多种,可广泛应用在食用、美容和医药等行业,远销86个国家。芝麻籽粒的含油量可达到55%以上,具有“油中皇后”的美誉,榨成油也是绝大部分芝麻的归处。
虽然西北耐旱作物不只芝麻一个,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食品的需求不断升级,已经由过去对食物要求的安全型转为现如今的营养保健型,芝麻以其丰富的营养而备受青睐。经济价值高更能突显出芝麻在农作物中的优势地位,它的市场价格是玉米的10倍,小麦的8倍。
2008年,在农业部、财政部支持下,我国成立了50个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芝麻作为特色作物,成为国家体系中的一员,得到了农业和财政部门的大力支持。山西农业大学(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是西北地区唯一一个专门从事芝麻研究的团队,加入了体系大家庭,从此稳定了科研经费,稳定了一支科研团队。2017年,芝麻与向日葵、胡麻体系合并,国家芝麻产业技术体系汾阳综合试验站更名为国家特色油料产业技术芝麻汾阳综合试验站,在国家体系张海洋首席科学家带领下,全国一盘棋,西北作为全国六大主产区之一,芝麻科研和生产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为芝麻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海选良种 打牢基础
张骞自大宛得油麻之种,齐谓之麻,故以胡麻别之。 ——《梦溪笔谈》
干旱是西北地区的主要气候特点,特别是春季,十年九旱。芝麻籽粒小,顶土力弱,播种深度只有2-3厘米,种子萌发需要的水分只能靠底墒。干旱是造成芝麻生产上缺苗断垄的主要原因,广种薄收是常见之事,就算是玉米这种主流农作物,遇到极端天灾也难逃绝收的风险。
不过相较而言,芝麻比大宗作物更加耐旱耐瘠薄,当它度过苗期出苗的“脆弱”期后,进入开花期一般就进入雨热同期,能够正常生长,一路顺风顺水,在西北地区正常年份气候条件下,解决好苗期出苗问题,就解决了生产中的首要问题。
种业是农业的芯片,种质资源就是种业的芯片。试验站团队针对西北干旱区,把培育抗旱丰产品种作为推动旱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任务。
刘文萍(左一)和团队成员收集芝麻相关数据。
之前由于科研经费少、经费不稳定,资源基础和团队力量薄弱,只有200多份资源。体系成立以来,刘文萍建立了8个人的试验站团队,开展了大量的种质资源收集、创制与鉴定研究。他们每年驱车数千公里,在山西及周边地区寻找荒郊野岭中的种质资源,目前已经收集、创制了1400多份。在自然干旱条件下鉴定500多份,建立了实物和信息档案。
科技护航 高产保障
胡麻好种无人种,正是归时不见归。 ——唐《怀良人》
耐旱性鉴定技术有利于发掘抗旱种质和选育抗旱品种,对提高我国芝麻抗旱性和产量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不受自然条件限制,更有效鉴定芝麻的耐旱性状,试验站创建了芝麻苗期耐旱性鉴定技术。在人工干旱胁迫条件下,采用反复干旱法,对芝麻种质资源群体进行成株期抗旱性鉴定,获得表型指标测定值,综合评价其抗旱性,筛选出了12个高耐旱种质,被国内同行引用。数年时间,在团队的共同努力下,试验站采用杂交、诱变、分子育种等技术先后选育出8个芝麻优良新品种,其中有4个品种通过国家审定,山西省审定4个。最具代表性的品种是白芝麻新品种汾芝2号,其耐旱性在全国5000多份种质资源鉴定中表现优异,做为耐旱性鉴定的对照品种。
实验室里的刘文萍。山西农业大学供图
为解决芝麻生产中出苗困难、产量低、种植效率低的关键问题,芝麻试验站经过多年试验,研制出微型机械化播种机、与微型机械化播种相配套的微型机械化除草机,研发了“足温、足墒、高密度”为核心的旱地保苗栽培技术,集成芝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与播种机配套的微型机械化播种机与除草机,特别是适合在山区丘陵地区单种或林下套种使用。”刘文萍介绍道。
进入晋北的大山深处,能看到枣园间作的“汾芝2号”和“晋芝3号”,在试验站的精心指导下,长势健壮,种植户当年亩产芝麻60kg,亩增收840元。枣园间作芝麻技术为山区脱贫致富提供了一种新的林下经济模式,被确定为山西省地方标准,有机旱作物之间也探寻了强强联合的路径。
同样都是靠天吃饭,西北区域的芝麻亩产远远高出印度、缅甸、苏丹等国。刘文萍研究员带领的研发团队,使西北干旱地区的芝麻育种、种植技术上有了较大突破,给农民算家庭经济账的时候,种植芝麻可以等于或优于玉米经济效益。
浑身是宝 花形也好
有一年老舍先生的提案是:希望政府解决芝麻酱的供应问题。那一年北京芝麻酱缺货。老舍先生说:“北京人夏天离不开芝麻酱!”不久,北京的油盐店里有芝麻酱卖了,北京人又吃上了香喷喷的麻酱面。——《汪曾祺小说全编》
作为一种小众的经济作物,芝麻浑身上下都是宝,漂亮的芝麻花有白色、浅紫色、深紫色,具有无限开花习性,俗称“芝麻开花节节高”,只要温度、光照条件允许,它就不断开花,不断结果,每年开花日期达到2-3个月。
芝麻花还可以当茶饮用,每产100公斤芝麻籽粒,就有200公斤的叶片相随,生长后期在不影响籽粒成熟的季节可以采摘芝麻叶,当做鲜菜食用或筛干保存。芝麻茎秆中还含有丰富的钙、铁元素,粉碎后还是不错的动物饲料。
芝麻汤圆、芝麻饼、麻团、芝麻糖、芝麻糊……以芝麻为馅料或覆衣的各色美食背后,有着现代人追求健康饮食的趋势。芝麻中含有不饱和脂肪酸等人体所必需的成分,富含钙、铁、锌、硒多种矿物质,多种微量元素、芝麻酚、芝麻素、芝麻林素等各种营养成分,具有强身健体、抑制血糖、调节血脂、益智健脑、防治脱发、美容养颜、保肝护肝等作用。小米颗粒的身材和丰富的营养成分形成了鲜明对比,较高的价格依然影响不了人们对芝麻的偏爱。
榨油、饮食、制药、景观……物尽其用,才不枉它浑身是宝。
媒体报道:

【农业科技这十年】芝麻研究这十年(经济作物研究所)
文章来源:经济作物研究所 编辑:范晓峰 | 2022-08-27
芝麻是我国重要的特色油料作物,经济作物研究所芝麻研究这十年来取得了快速地发展。
项目经费是科研发展的基础
在课题主持人刘文萍带领下,经济作物研究所争取到了国家特色油料产业技术体系芝麻汾阳试验站项目,刘文萍研究员被农业部、财政部聘为国家试验站站长,团队成为西北地区唯一一家芝麻团队,先后得到2项山西省科技厅重点研发项目——芝麻种质资源成株期抗旱性鉴定及关联分析、山西与我国主产区芝麻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比较;长期得到山西农业大学育种攻关项目支持。
在项目支持下,经济作物研究所建立了一支稳定的科研团队,8人参加芝麻研究。十年内晋升研究员1人,副研究员3人,助理研究员3人(均为硕士),1名高级农艺师。团队年龄在30-50岁之间,结构合理。团队针对山西及周边地区生产中常遇到干旱胁迫、造成产量低而不稳、栽培技术落后等问题开展相关研究。
种质资源是育种的基础
团队先后收集、创制国内外种质资源1400余份,建立了我国干旱地区最大的种质资源库与信息库。首次建立了我国芝麻种质资源抗旱性鉴定技术体系,用花盆反复干旱法开展苗期抗旱鉴定,先后筛选出高耐旱材料26份,被辽宁、江西、安徽等农科院同行引用,利用SSR分子标记筛选出芝麻抗旱基因位点2个,分别为4033-3、4033-2,为芝麻抗旱分子育种奠定了基础。
2020科技进步二等奖
近十年先后选育出芝麻国审(鉴)、省审品种6个,晋汾芝1号,汾芝10号,晋芝7号,汾芝11号,待审晋汾芝12号、晋汾芝14号。第一个国审白芝麻品种汾芝2号在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5000多份资源中,表现较强的抗旱性,成为抗旱对照品种。选育出的山西第一个黑芝麻品种晋芝3号,维生素E的含量达到158.3mg/kg,属于国际领先。汾芝2号、晋芝3号被国家特色油料体系遴选为“十二五”“十三五”西北地区主推品种,在山西、陕西、辽宁、吉林、河南、河北、内蒙、重庆、云南推广面积378万亩,累计创造社会经济效益9.0亿元。为推动芝麻科技进步和产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2020年获得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研发技术是生产应用的基础
针对芝麻栽培技术落后,先后研发了芝麻抗旱保苗栽培技术,在不增加成本基础上,通过“足温、足墒、足量、浅播、轻压”核心技术,达到了一播全苗,出苗率提高30%以上,解决了芝麻生产中存在的首要问题。针对吕梁山区枣园品种落后,红枣丰产不丰收,严重伤害枣农种植积极性,课题组研发了枣园间作芝麻技术,在不影响枣树正常生长条件下,增加了芝麻的收入,每亩增收60公斤芝麻,亩收入增加840元,稳定了枣业发展。以上技术被制定为山西省技术规程。芝麻套种黄芩技术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在晋南地区4月份覆膜种植芝麻,7月底掀掉地膜,行间种植黄芩(柴胡),9月份芝麻成熟收获,不影响黄芩正常生长。该技术芝麻为黄芩出苗起到遮荫作用,解决了黄芩出苗难问题,增加了芝麻收入。在晋南地区大面积推广。
针对国内农村劳动力缺乏,壮劳力缺少,芝麻种植过程中关键环节播种、除草、收割存在费工费力、劳动效率低的问题,急需机械化装备及技术,结合山西主要为小规模种植的特点,团队研发了微型机械化播种机和除草机。播种机集开沟、播种、覆土、镇压于一体,一播全苗,1人1天播种40亩,8升汽油,比传统耧种效率提高20倍。与播种机配套的苗期除草机一次性跨行除草2个行间,比人工除草效率提高20倍以上。引进了割晒机,在山西小规模芝麻种植实现了机械化。
在全省主产区开展病虫草害调查,每年对芝麻市场、气候、土壤、贸易等产业开展相关调研,建立了数据平台,撰写调研报告,了解产业动态发展,为政府部门提出政策建议,开展重大灾害应急服务,开展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技术培训、宣传、组织现场观摩,服务县域产业发展,建立了山西省产业信息数据库。为芝麻科研、生产、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科学导报社报道:

刘文萍:芝麻育种香飘三晋
2019-10-29 15:31
“芝麻汾阳综合试验站自2008年加入国家特色油料产业技术体系后,我带领团队成员及技术骨干们历经11年,从全国各地收集种质资源1000余份,完成了体系收集资源的重点任务。我们培育出了白芝麻新品种‘汾芝2号’、黑芝麻新品种‘晋芝3号’,被国家特色油料产业技术体系遴选为“十二五”“十三五”西北地区主导品种。”9月12日,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研究员刘文萍接受《科学导报》记者采访时说。
11年来,芝麻汾阳综合试验站的成员撰写论文20篇,发表在《中国农业科学》等刊物,获得国家、省、院各级项目资助14项,获省科技进步奖2项,省技术承包奖1项。他们不仅实现了科研突破,还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作出了积极贡献。
风雨无阻收集资源
“2016年7月,芝麻进入开花期,生长稳定,是收集种质资源的最佳时机。”刘文萍说。
得知陕西省南部芝麻种植较多,刘文萍和团队成员吕伟等人从山西汾阳出发,一路向南。陕西秦岭以南炎热难当,刘文萍中暑后身上起了疹子,奇痒无比。但刘文萍要求自己必须如期完成收集80份种质资源的任务,一路上她边吃药边干活,咬牙坚持着。芝麻的资源材料一般都在偏远山区,他们每到一个县的高速口就下来,不停地向当地人打听哪里有芝麻。
那天,已经到了中午12时,当地村民告诉刘文萍,前面不远处就有芝麻地。他们一路问询,一直走到几十公里外的山脚下才看到山坡上的芝麻地。上山的路又陡又窄,杂树、杂草遍地。吕伟挥舞镰刀砍树杈、杂草开路,半个多小时后才到了芝麻地,大家马上投入紧张的工作中,一干就是两个多小时。工作完成后他们已是饥肠辘辘,正要下山时却又下起了倾盆大雨,大家只得冒雨前行。刘文萍风趣地说:“老天爷看咱们太热了,给咱们降降温,来点及时雨。”虽然淋了雨、摔了跤,满身泥水,但他们却圆满地完成了任务。
芝麻播种机获专利
山西及中国西北地区常年干旱,造成芝麻生产中出现出苗困难、缺苗断垄、产量低、品质差等问题。在首席科学家张海洋指导下,经过汾阳综合试验站多年试验,研发出以“足温、足墒、高密度”为核心的旱地保苗栽培技术。2018年在汾阳示范,经国内知名专家鉴定,此品种播种效率提高20倍,出苗率提高35%以上,每亩节约种植成本约350元。该技术抗旱增产、节本增效,具有广泛应用前景,适合在西北干旱区大力推广。
为了解决当前农村劳动力紧缺、种植成本高、种植积极性不高、国内芝麻产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的问题,国家特色油料产业技术体系制定了种植过程实现机械化的任务。山西及西北地区农户芝麻种植规模小、地形复杂,多为丘陵山区种植,普通的大型机械不适宜该区域应用。刘文萍和团队成员王若鹏查阅了大量资料,与汾阳市的一家机械加工厂进行合作,确定跨行业研发开沟、播种、覆土、镇压一体化播种机。刚开始,机械厂的工程师和技术员觉得他们是外行,态度消极。眼看快到播种季节,刘文萍和王若鹏都很着急,每晚查资料、打电话咨询国内机械专家,第二天一早又去和工程师谈想法、讲作用。工程师和技术员被他们的执着感动了,开始积极配合、加快进程。经过20多次的改进,播种机终于下地试验,播种了60平方米。
等待是紧张、兴奋而又漫长的,他们每天去观察。第3天,种子萌发了,但是能不能出苗,心还悬着。第6天,播种行里的苗齐刷刷地出来了。国内首台芝麻微型机械化播种机研制成功了!他们研制的播种机地轮和排种轮,获得8项国家专利。
枣园间作芝麻技术
国家级贫困县临县是芝麻汾阳综合试验站的定点扶贫县。众所周知,临县是全国最大的红枣种植县,相关产业带动全县30万人就业。
2015年以来,红枣价格低、丰产不丰收,面临着单一种植带来的巨大风险,急需调整农业结构。刘文萍团队在当地找到3个具有代表性的试验点,开展枣园间作芝麻试验示范,既能保证枣园基础性种植,又能增加枣农收入。
今年8月的一天,应种植户乔英平的要求,刘文萍和团队成员韩俊梅、王若鹏前去指导。山路崎岖狭窄,一边是悬崖,一边是峭壁,而且刚下过大雨,他们蹲在农用三轮车上,紧闭着眼睛,大气都不敢出。乔英平见状说:“要不我把生长情况讲一下,下次再上山吧。”但是刘文萍深知,搞科研实地查看和听别人说肯定有差异。既然来了,难道被这个困难吓倒吗?于是,大家鼓足勇气,进入大山深处,看到枣园间“汾芝2号”和“晋芝3号”都长势健壮,只是密度太低,会影响产量。在试验站团队成员的精心指导下,种植户当年每亩增收芝麻60公斤,增收840元。枣园间作芝麻技术为山区脱贫致富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式,该技术还被确定为山西省地方标准。
“‘汾芝2号’‘晋芝3号’被山西省两个加工企业指定为加工原料品种,新品种及其配套栽培技术在西北地区大面积推广,生产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芝麻体系的成立,不仅稳定了科研队伍,还促进了体系专家和团队之间的交流,促进了科研、生产、加工等的发展,对芝麻产业的发展十分有利。”刘文萍说。
“芝麻虽小却是宝,美容养颜又补脑。粒粒精华发乌光,花开朵朵节节高。”这些年刘文萍经常奔赴一线,不是采集资料就是研发新品种,她将青春和热血都奉献给了种植芝麻。刘文萍及其团队从1000多份资源中筛选出高产、高耐旱、优质种质汾01-05,与“晋芝2号”杂交,培育出山西省第一个国鉴白芝麻新品种“汾芝2号”;“晋芝1号”经Co60-γ辐射诱变,培育出“晋芝3号”黑芝麻新品种。“汾芝2号”和“晋芝3号”具有高产、耐旱、优质特性,被国家特色油料产业技术体系遴选为“十二五”“十三五”西北地区主导品种,为实现西北地区芝麻品种的更新换代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科学导报记者 杨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