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信息:
何为中 ,男,汉族,1965年6月出生,湖南省益阳市人,硕士,现任广西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研究员。
主要从事甘蔗健康种苗快繁技术研究、甘蔗良种繁育与示范推广和国际科技合作交流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先后主持或参加项目包括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国家“863”计划项目子课题、国家星火计划项目、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广西创新团队项目、农业部“948”项目、农业部公益性行业(农业)科技专项项目(2007-2010)、广西蔗糖产业协同创新中心、广西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广西扶绥甘蔗试验站项目和广西兴宾甘蔗试验站项目等45项。其中“甘蔗茎尖脱毒健康种苗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获得广西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排名第三;“高产高效甘蔗良种繁育及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 项目获得广西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排名第三;“适宜旱坡地种植的高产、高糖、抗逆性强甘蔗新品种桂辐98-296选育与应用”获得2016年度广西科技进步奖三等奖,排名第7。参加育成桂糖22号、桂辐98/296等8个甘蔗新品种。获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项;获得省部级成果鉴定6项。
在《西南农业学报》、《Sugar Tech》、《南方农业科学》等专业刊物上发表《甘蔗试管苗瓶外生根技术研究》、《Ananlysis of the genetic diversity in Saccharum spontaneum L.accassions from Guangxi province of China with RAPD-PCR》、《Preliminary report on photoautotrophic rooting of sugarcane microshoots》等论文32篇,其中国际刊物1篇,国际会议论文集9篇,中文核心期刊8篇。参与编写专著《现代甘蔗学》和国际会议论文集《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IS-2014:Green Technologies for Sustainable Growth of Sugar & Integrated Industrie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教育及工作经历:
1989年7月毕业于西南农业大学农学系作物遗传育种专业,获硕士学位。
1989年9至今在广西甘蔗研究所一直从事甘蔗科研工作,历任组培中心主任,所长助理,生物室主任,办公室主任,科研外事办主任等职。
2003年获得副研究员职称。
2004年9月至2005年9月在英国桑德兰大学商务学院学习一年,获得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2013年l2月获研究员资格。
社会任职:
资料更新中……
科学研究:
研究方向:
主要从事甘蔗栽培和甘蔗品种繁育推广示范工作。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先后主持或参加项目包括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国家“863”计划项目子课题、国家星火计划项目、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广西创新团队项目、农业部“948”项目、农业部公益性行业(农业)科技专项项目(2007-2010)、广西蔗糖产业协同创新中心、广西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广西扶绥甘蔗试验站项目和广西兴宾甘蔗试验站项目等45项。
1. 甘蔗茎尖脱毒健康种苗技术研究与示范。
科研成果:
参与育成并在生产上推广应用的甘蔗新品种共5个。
5. 高产、高糖、中熟、固氮甘蔗品种桂引5号 谭裕模; 王伦旺; 王天算; 李杨瑞; 庞天; 何为中 ; 贤武; 陈引芝; 杨荣仲; 何红; 邢永秀; 梁俊; 黎焕光; 黄成丰; 王伯辉 【科技成果】广西甘蔗研究所; 广西农业科学院 2005-01-27
1 一种延长甘蔗宿根的方法 游建华;谭宏伟;梁阗;吴凯朝;刘红坚;韦贵剑;李松;莫磊兴;廖庆才;刘丽敏;何为中 ;王维赞;樊保宁;翁梦苓;高轶静;淡明;刘俊仙;卢曼曼;何毅波;余坤兴;杨柳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 2016
2 桂糖51号 王伦旺;经艳;唐仕云;李翔;谢金兰;邓宇驰;雷敬超;谭芳;黄家雍;刘晓燕;梁强;黄海荣;周会;贤武;罗亚伟;梁阗;何红;李杨瑞;黎焕光;梁朝旭;李鸣;周忠凤;庞华莒;王泽平;何为中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 2016
3 一种组织培养架 刘丽敏;黄永才;余坤兴;李松;刘俊仙;刘红坚;淡明;卢曼曼;何为中 ;翁梦伶;游建华;刘欣;何毅波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 2016
4 桂糖49号 黄家雍;谭芳;唐仕云;李翔;王伦旺;黄海荣;经艳;邓宇驰;刘晓燕;梁强;黎焕光;许树宁;罗亚伟;梁阗;杨荣仲;方位宽;庞华莒;罗志勇;贤武;莫磊兴;黄天顺;何为中 ;丘立杭;翁梦苓;陈荣发;雷敬超;徐林;周忠凤;谢金兰;董文斌;李鸣;梁朝旭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 2015
5 桂糖46号 王伦旺;黄家雍;邓宇驰;经艳;李翔;黄海荣;唐仕云;谭芳;梁强;杨荣仲;何红;雷敬超;刘晓燕;黎焕光;贤武;方位宽;谢金兰;周会;罗亚伟;梁阗;李杨瑞;莫磊兴;梁朝旭;李鸣;周忠凤;王泽平;庞华莒;罗志勇;翁梦苓;徐林;谭裕模;何为中 ;许树宁;张荣华;段维兴;陈荣发;杨翠芳;周珊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 2015
6 桂糖47号 王伦旺;谭芳;黄海荣;唐仕云;邓宇驰;经艳;李翔;刘晓燕;杨荣仲;黄家雍;何红;黎焕光;梁强;雷敬超;谢金兰;周会;罗亚伟;梁阗;李杨瑞;方位宽;莫磊兴;梁朝旭;李鸣;周忠凤;王天顺;贤武;董文斌;王泽平;庞华莒;罗志勇;翁梦苓;徐林;谭裕模;何为中 ;许树宁;张荣华;段维兴;陈荣发;杨翠芳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 2015
7 桂糖48号 王伦旺;李翔;经艳;唐仕云;黄海荣;邓宇驰;雷敬超;谭芳;黄家雍;刘晓燕;梁强;杨荣仲;何红;黎焕光;谢金兰;周会;罗亚伟;梁阗;贤武;李杨瑞;莫磊兴;梁朝旭;李鸣;周忠凤;王天顺;王泽平;庞华莒;罗志勇;翁梦苓;徐林;谭裕模;何为中 ;许树宁;汪淼;张荣华;段维兴;杨翠芳;周珊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 2015
8 甘蔗健康种苗种植技术集成应用示范 谭宏伟;李松;刘红坚;余坤兴;何为中 ;刘丽敏;刘俊仙;叶文昆;卢曼曼;淡明;刘欣;何毅波;陈明;翁梦苓;陈荣发;谭芳;杨柳;宁德林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 2015
9 适宜旱坡地种植的高产、高糖、抗逆性强甘蔗新品种桂辐98-296中试 游建华;李松;刘红坚;刘丽敏;樊保宁;淡明;吴凯朝;莫磊兴;何为中 ;刘俊仙;卢曼曼;杨柳;谭芳;余坤兴;梁阗;翁梦苓;黄仕钦;覃巧琴;白群;黄荣波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 2014
10 旱地甘蔗高产高糖高效栽培技术体系的创建和推广应用 李杨瑞;杨丽涛;王维赞;张跃彬;江永;梁咏诚;何为中 ;郭家文;李奇伟;杨柳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 2014
11 甘蔗试管苗生产简化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何为中 ;范业赓;刘红坚;翁梦苓;周行;汪淼;李松;游建华;莫磊兴;谭宏伟;陈荣发;苏树权;陈引芝;陈赶林;黄诚华;余坤兴;淡明;刘丽敏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 2013
12 桂糖42号 王伦旺;廖江雄;谭芳;唐仕云;黄家雍;李翔;杨荣仲;李杨瑞;黄海荣;方位宽;经艳;雷敬超;黎焕光;张革民;王泽平;何红;贤武;许树宁;莫磊兴;邓宇驰;方锋学;谭裕模;王天顺;何为中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 2013
13 桂果蔗1号 李松;刘红坚;刘丽敏;余坤兴;淡明;刘俊仙;杨荣仲;游建华;卢曼曼;杨柳;刘欣;李鸣;谭芳;吴凯朝;王维赞;何为中 ;唐红琴;陈庭速;陈伯伦;何毅波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 2013
14 SSR分子标记技术辅助甘蔗抗黑穗病育种的应用研究 游建华;高轶静;张荣华;段维兴;杨翠芳;王泽平;梁俊;吴凯朝;何为中 ;李松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 2013
15 甘蔗高效快繁组培技术的引进与消化 游建华;李松;刘丽敏;杨柳;余坤兴;刘红坚;淡明;刘俊仙;卢曼曼;唐其展;周行;何为中 ;汪淼;刘忠;谭芳;刘欣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 2012
16 糖能兼用甘蔗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李杨瑞;何红;方锋学;杨丽涛;王伦旺;朱秋珍;张革民;何为中 ;杨柳;陈赶林;邓展云;王维赞;陈引芝;唐其展;游建华;汪淼;黄诚华;刘海斌;李翔;唐仕云;方位宽;雷敬超;翁梦苓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 2011
17 丰产宿根性强耐寒甘蔗新品种桂糖34号(选育名:桂糖02-833) 黎焕光;谭裕模;王伦旺;谭芳;唐仕云;陈引芝;李翔;黄家雍;贤武;黄海荣;方锋学;何为中 ;杨荣仲;游建华;方位宽;莫磊兴;周会;许树宁;梁丽琼;陈钦祥 广西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 2011
18 早熟高糖高产甘蔗新品种桂糖30 黎焕光;谭裕模;谭芳;王伦旺;杨荣仲;梁丽琼;黄家雍;陈引芝;唐仕云;方锋学;刘海斌;李翔;何红;周会;庞华莒;黄海荣;贤武;张革民;方位宽;容凤玉;梁朝旭;李鸣;廖江雄;刘晓静;闭少玲;陈钦祥;李松;何为中 ;许树宁;王天算;莫磊兴 广西壮族自治区甘蔗研究所 2010
19 高产高效甘蔗良种繁育及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 李杨瑞;陈引芝;何为中 ;何红;王天算;黄家雍;陆国盈;史长兴;苏树权;黎焕光;韩世健;陈超君;黄诚华;黄兑武;黄炳林;杨胜;蒋柱辉;陆辉德;陈星富;周启美 广西壮族自治区甘蔗研究所 2010
20 适宜旱坡地种植的高产、高糖、抗逆性强甘蔗新品种桂辐98-296的选育 游建华;李松;曾慧;刘红坚;余坤兴;何为中 ;莫磊兴;方锋学;谭立许;韦坚;梁丽琼;许树宁;陈引芝;刘丽敏;淡明;戴友铭;谭芳;周会;汪淼;韦明珠;谭明贵;宋皓飞;黄成丰;卢曼曼;唐红琴 广西壮族自治区甘蔗研究所 2009
21 甘蔗茎尖脱毒健康种苗技术研究与示范 李杨瑞;何红;谭裕模;陈引芝;王天算;游建华;曾慧;刘红坚;杨荣仲;李松;邓展云;王伦旺;黄诚梅;庞天;叶燕萍;何为中 ;贤武;余坤兴;莫磊兴;杨柳 广西壮族自治区甘蔗研究所 2008
22 桂糖22号 游建华;李松;曾慧;何为中 ;刘红坚;莫磊兴;陈引芝;谭裕模;杨荣仲;何新民;张革民;黎焕光;谭芳;许树宁;余坤兴;韦明珠;梁阗 广西甘蔗研究所 2005
23 高产、高糖、中熟、固氮甘蔗品种桂引5号 谭裕模;王伦旺;王天算;李杨瑞;庞天;何为中 ;贤武;陈引芝;杨荣仲;何红;邢永秀;梁俊;黎焕光;黄成丰;王伯辉 广西甘蔗研究所 2005
发明专利:
[1]刘红坚,何为中 ,刘丽敏,李傲梅,樊保宁,翁梦苓,林善海,李松,刘俊仙,张荣华,卢曼曼,游建华. 一种用于甘蔗种植的实时切割设备[P]. CN112715089A,2021-04-30.
[2]刘丽敏,何为中 ,梁阗,刘红坚,翁梦岺. 一种甘蔗试管苗叶面喷施液及配制方法[P]. CN108812710B,2021-03-23.
[3]覃振强,李德伟,罗亚伟,江凤兰,梁阗,谭宏伟,何为中 . 一种地下施药装置[P]. CN212488166U,2021-02-09.
[4]李傲梅,刘红坚,刘丽敏,何为中 ,黄东亮,翁梦苓,陈忠良,秦翠鲜,汪淼,廖芬,黄婷丽,张荣华,李松,刘俊仙,邓宇驰,刘璐. 一种高效的甘蔗试管苗移栽方法[P]. CN112314378A,2021-02-05.
[5]李松,张荣华,刘红坚,卢曼曼,刘俊仙,刘丽敏,何为中 ,何毅波,张伟珍,谭芳. 一种植物组织培养瓶装载用具[P]. CN212368102U,2021-01-19.
[6]刘丽敏,黄永才,李松,何为中 ,刘红坚,刘俊仙,张荣华,卢曼曼,何毅波. 环茎促根营养袋[P]. CN211210686U,2020-08-11.
[7]刘红坚,何为中 ,李松,刘丽敏,游建华,刘俊仙,卢曼曼,何毅波,张荣华. 一种培苗的加土装置[P]. CN210386156U,2020-04-24.
[8]刘红坚,何为中 ,李松,刘丽敏,卢曼曼,游建华,刘俊仙,张荣华,何毅波. 一种立体式水浴锅[P]. CN210385917U,2020-04-24.
[9]刘丽敏,何为中 ,刘红坚,梁阗. 甘蔗试管苗光合自养生根的叶面喷施液、方法及光照装置[P]. CN110915598A,2020-03-27.
[10]刘红坚,何为中 ,李松,游建华,卢曼曼,刘俊仙,刘丽敏,何毅波,张荣华. 一种多功能运苗车[P]. CN210000204U,2020-01-31.
[11]刘红坚,何为中 ,李松,游建华,刘俊仙,卢曼曼,刘丽敏,张荣华,何毅波. 一种甘蔗苗除草器[P]. CN209994892U,2020-01-31.
[12]刘红坚,何为中 ,李松,刘俊仙,游建华,卢曼曼,刘丽敏,何毅波,张荣华. 一种用于甘蔗培育的培养架[P]. CN209994970U,2020-01-31.
[13]刘红坚,何为中 ,李松,游建华,刘俊仙,卢曼曼,刘丽敏,何毅波,张荣华. 一种便于覆膜组件[P]. CN209994980U,2020-01-31.
[14]刘红坚,游建华,何为中 ,李松,刘丽敏,刘俊仙,卢曼曼,何毅波,张荣华. 一种大棚用甘蔗培育装置[P]. CN209994995U,2020-01-31.
[15]刘红坚,李松,何为中 ,游建华,卢曼曼,刘俊仙,刘丽敏,张荣华,何毅波. 一种简易薄膜覆盖装置[P]. CN209995008U,2020-01-31.
[16]刘红坚,游建华,何为中 ,李松,刘俊仙,卢曼曼,刘丽敏,张荣华,何毅波. 一种简易搅拌机[P]. CN209999470U,2020-01-31.
[17]刘红坚,何为中 ,李松,卢曼曼,游建华,刘俊仙,刘丽敏,何毅波,张荣华. 一种培苗地输送槽[P]. CN210001002U,2020-01-31.
[18]刘红坚,李松,何为中 ,游建华,卢曼曼,刘俊仙,刘丽敏,何毅波,张荣华. 一种便于消毒接种工具的高温炉[P]. CN210004362U,2020-01-31.
[19]李德伟,覃振强,罗亚伟,宋修鹏,谭宏伟,何为中 ,梁阗,丁华珍. 一种天敌发射器[P]. CN209950165U,2020-01-17.
[20]许树宁,王维赞,郑苏林,方锋学,覃有纯,何为中 ,许培源,李松,唐红琴,包勇坚,扬维枢,李跃进,余荣,梁阗,罗亚伟. 手扶拖拉机双尾轮行走机构[P]. CN102887189B,2020-01-03.
[21]刘俊仙,李松,熊发前,刘菁,刘红坚,刘丽敏,丘立杭,何为中 ,吴建明,卢曼曼,张伟珍,何毅波. 一种植物组织培养瓶的自动清洗烘干一体装置[P]. CN209139338U,2019-07-23.
[22]李德伟,覃振强,罗亚伟,宋修鹏,谭宏伟,何为中 ,梁阗,丁华珍. 一种天敌发射器[P]. CN109984097A,2019-07-09.
[23]王泽平,林善海,蒋洪涛,林波,周珊,何为中 ,李毅杰,罗霆,杨翠芳,韦金菊,高轶静,张革民,刘璐,段维兴. 一种甘蔗叶片中茉莉酸含量的HPLC检测方法[P]. CN106442791B,2019-04-26.
[24]刘俊仙,李松,熊发前,刘菁,刘丽敏,刘红坚,卢曼曼,何为中 ,吴建明,丘立杭,何毅波,张伟珍. 一种用于组织培养瓶的超声波清洗装置[P]. CN208613257U,2019-03-19.
[25]梁阗,何为中 . 一种甘蔗播种机[P]. CN208572746U,2019-03-05.
[26]余坤兴,卢曼曼,刘红坚,刘丽敏,兰桃菊,刘俊仙,李松,游建华,刘欣,何毅波,何为中 ,张伟珍,唐莉. 一种果蔗去皮装置[P]. CN106963226B,2019-02-12.
[27]刘丽敏,何为中 ,梁阗,刘红坚,翁梦苓. 甘蔗移栽用围棚[P]. CN208425272U,2019-01-25.
[28]何为中 ,刘丽敏,梁阗,刘红坚,翁梦苓,李傲梅. 一种甘蔗试管苗育苗营养土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P]. CN109197504A,2019-01-15.
[29]何为中 ,刘丽敏,刘红坚,梁阗,翁梦苓,李傲梅. 一种提高甘蔗试管苗存活率的叶面喷施液[P]. CN109042666A,2018-12-21.
[30]梁阗,何为中 ,谭宏伟. 一种具有下种控制结构的甘蔗播种机[P]. CN108934234A,2018-12-07.
[31]刘俊仙,熊发前,李松,刘菁,刘红坚,刘丽敏,吴建明,丘立杭,何为中 ,卢曼曼,张伟珍,何毅波. 一种用于组织培养瓶的自动清洗及烘干装置[P]. CN108816934A,2018-11-16.
[32]刘丽敏,何为中 ,梁阗,刘红坚,翁梦岺. 一种甘蔗试管苗叶面喷施液及配制方法[P]. CN108812710A,2018-11-16.
[33]刘俊仙,熊发前,李松,刘菁,刘丽敏,刘红坚,卢曼曼,丘立杭,吴建明,何为中 ,何毅波,张伟珍. 一种用于组织培养瓶的清洗装置[P]. CN108746064A,2018-11-06.
[34]余坤兴,卢曼曼,刘红坚,刘丽敏,兰桃菊,刘俊仙,李松,游建华,刘欣,何毅波,何为中 ,张伟珍,唐莉. 一种果蔗去皮装置[P]. CN207444770U,2018-06-05.
[35]刘丽敏,刘红坚,黄永才,刘俊仙,李松,卢曼曼,余坤兴,翁梦伶,何为中 . 一种简易灭菌装置[P]. CN206642106U,2017-11-17.
[36]刘丽敏,余坤兴,黄永才,李松,刘俊仙,卢曼曼,刘红坚,翁梦伶,何为中 . 一种甘蔗专用铡刀[P]. CN206568216U,2017-10-20.
[37]李翔,黄曲燕,邓宇驰,黄海荣,周忠凤,王伦旺,何为中 ,谭宏伟. 一种适用于甘蔗称量的桌子[P]. CN206565527U,2017-10-20.
[38]李翔,黄曲燕,黄海荣,邓宇驰,周忠凤,谭宏伟,王伦旺,何为中 . 一种适用于农作物称量的桌子[P]. CN206423769U,2017-08-22.
[39]余坤兴,卢曼曼,刘红坚,刘丽敏,兰桃菊,刘俊仙,李松,游建华,刘欣,何毅波,何为中 ,张伟珍,唐莉. 一种果蔗去皮装置[P]. CN106963226A,2017-07-21.
[40]刘丽敏,黄永才,余坤兴,刘俊仙,刘红坚,李松,何为中 ,翁梦苓,卢曼曼,何毅波,刘欣,游建华,张伟珍. 一种提高甘蔗茎尖培养成活率的方法[P]. CN106879468A,2017-06-23.
[41]李翔,黄曲燕,邓宇驰,黄海荣,周忠凤,谭宏伟,何为中 ,王伦旺. 一种具有旋转结构的甘蔗去皮装置[P]. CN206260778U,2017-06-20.
[42]梁阗,谭宏伟,何为中 ,谢金兰,余廷文,王维赞,游建华,翁梦苓,罗亚伟,谭成军,兰军群,李毅杰,连文俊. 一种宿根蔗的栽培方法[P]. CN106688580A,2017-05-24.
[43]余坤兴,刘丽敏,刘红坚,卢曼曼,蓝桃菊,淡明,游建华,刘欣,何毅波,李松,刘俊仙,许树宁,李毅杰,何为中 ,张伟珍,唐莉,陈科义. 一种卧式钻头整地碎土机[P]. CN206042702U,2017-03-29.
[44]王泽平,林善海,蒋洪涛,林波,周珊,何为中 ,李毅杰,罗霆,杨翠芳,韦金菊,高轶静,张革民,刘璐,段维兴. 一种甘蔗叶片中茉莉酸含量的HPLC检测方法[P]. CN106442791A,2017-02-22.
[45]李翔,黄曲燕,黄海荣,邓宇驰,周忠凤,王伦旺,何为中 ,谭宏伟. 一种用于甘蔗称量的便携式桌子[P]. CN106419063A,2017-02-22.
[46]刘丽敏,黄永才,余坤兴,李松,刘俊仙,刘红坚,淡明,卢曼曼,何为中 ,翁梦伶,游建华,刘欣,何毅波. 一种组织培养架[P]. CN205813095U,2016-12-21.
[47]谢金兰,李长宁,李毅杰,梁强,刘晓燕,谭宏伟,王维赞,吴建明,何为中 ,林丽,梁阗,罗亚伟,丘立杭. 一种甘蔗叶片田间采样刀[P]. CN205755521U,2016-12-07.
[48]余坤兴,刘丽敏,刘红坚,蓝桃菊,卢曼曼,淡明,游建华,刘欣,何毅波,李松,刘俊仙,许树宁,李毅杰,何为中 ,张伟珍,唐莉,陈科义. 一种卧式钻头整地碎土机[P]. CN105850243A,2016-08-17.
[49]李翔,黄海荣,邓宇驰,杨荣仲,谭宏伟,何为中 ,黄曲燕,唐仕云. 一种电子屏遮光罩[P]. CN205451691U,2016-08-10.
[50]李翔,邓宇驰,谭宏伟,黄海荣,杨荣仲,何为中 ,黄曲燕. 一种用于甘蔗称重设备的遮阳伞[P]. CN205449270U,2016-08-10.
[51]李翔,王伦旺,黄曲燕,黄海荣,邓宇驰,何为中 ,杨荣仲,唐仕云,谭宏伟. 一种甘蔗电子称重设备的遮光装置[P]. CN205454311U,2016-08-10.
[52]李翔,黄曲燕,周忠凤,邓宇驰,黄海荣,王伦旺,杨荣仲,谭宏伟,何为中 ,唐仕云. 一种用于电子屏的屏幕罩[P]. CN205451708U,2016-08-10.
[53]何为中 . 提高甘蔗试管苗光合自养生根效率的生长促进液及方法[P]. CN104920211A,2015-09-23.
[54]何为中 ,刘红坚,翁梦苓,陈荣发,刘璐. 一种简化的甘蔗试管苗生根及育苗方法[P]. CN104920215A,2015-09-23.
[55]刘红坚,何为中 . 提高甘蔗试管苗光合自养生根效率的生长促进液及方法[P]. CN104920364A,2015-09-23.
[56]何为中 . 香蕉试管苗光合自养生根方法[P]. CN104885935A,2015-09-09.
[57]何为中 . 甘蔗试管苗光合自养生根方法[P]. CN104273030A,2015-01-14.
[58]游建华,谭宏伟,刘红坚,李松,莫磊兴,刘丽敏,吴凯朝,何为中 ,王维赞,樊保宁,翁梦苓,高轶净,淡明,刘俊仙,卢曼曼,何毅波,余坤兴,杨柳. 一种延长甘蔗宿根的方法[P]. CN104221649A,2014-12-24.
[59]何为中 . 自动调节温湿度的育苗温室[P]. CN202958314U,2013-06-05.
[60]许树宁,王维赞,郑苏林,方锋学,覃有纯,何为中 ,许培源,李松,唐红琴,包勇坚,扬维枢,李跃进,余荣,梁阗,罗亚伟. 手扶拖拉机双尾轮行走机构[P]. CN202949698U,2013-05-29.
[61]何为中 ,刘红坚,范业赓,翁梦苓,陈忠良,李松,莫磊兴,游建华. 一种采用瓶外生根的甘蔗组培快繁生产方法[P]. CN103081808A,2013-05-08.
[62]许树宁,王维赞,郑苏林,方锋学,何为中 ,覃有纯,梁兆新,李家实,欧炳其,黄建光,农定产,陈引芝,游建华,许培源,包勇坚. 小型甘蔗破垄施肥机[P]. CN202818902U,2013-03-27.
[63]许树宁,王维赞,郑苏林,方锋学,覃有纯,何为中 ,许培源,李松,唐红琴,包勇坚,扬维枢,李跃进,余荣,梁阗,罗亚伟. 手扶拖拉机双尾轮行走机构[P]. CN102887189A,2013-01-23.
[64]许树宁,王维赞,郑苏林,方锋学,何为中 ,覃有纯,梁兆新,李家实,欧炳其,黄建光,农定产,陈引芝,游建华,许培源,包勇坚. 小型甘蔗破垄施肥机[P]. CN102783300A,2012-11-21.
[65]何为中 ,刘红坚,汪淼,翁梦苓,陈引芝,李松,游建华,余坤兴,韦明珠,刘丽敏,淡明,卢曼曼. 甘蔗试管苗的瓶外生根方法[P]. CN101904262A,2010-12-08.
论文专著:
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参编著作1部。
出版专著:
《现代甘蔗学》参编 中国出版社
发表中文期刊论文:
[1]廖韦卫,唐利球,陈海生,何为中 ,韦海球,罗晟昇,谢君锋.甘蔗光合自养生根假植苗生长与日叠加气温的关系研究[J].甘蔗糖业,2021,50(03):65-69.
[2]廖韦卫,唐利球,陈海生,何为中 ,韦海球,罗晟昇,谢君锋.甘蔗光合自养生根假植苗生长与日叠加气温的关系研究[J].甘蔗糖业,2021,50(03):65-69.
[3]卢文,梁阗,何为中 ,谢金兰,谭宏伟,覃振强,卢永锋,梁承周,唐仕云.几个甘蔗品种(系)在扶绥蔗区的种植表现[J].广西糖业,2021(01):18-21.
[4]刘红坚,梁文燊,何为中 ,叶权,刘丽敏,何毅波,卢曼曼,刘俊仙,李松,林善海.桂果蔗1号不同级数健康种苗生长特征及性状变异[J].南方农业学报,2021,52(02):288-296.
[5]梁阗,卢文,何为中 ,罗亚伟,高轶静,游建华,谭宏伟.种植密度对桂糖49号组培苗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J].亚热带农业研究,2021,17(01):11-15.
[6]罗亚伟,李德伟,谭宏伟,江凤兰,梁阗,农振益,何为中 ,苏云武,覃振强.我国甘蔗白蚁研究进展[J].中国热带农业,2020(05):74-79.
[7]黄家训,谭宏伟,梁阗,何为中 ,谢正深.几个甘蔗品种(系)在桂中蔗区的种植表现[J].广西糖业,2020(04):32-35.
[8]李傲梅,谭宏伟,魏吉利,商显坤,黄东亮,何为中 .草地贪夜蛾在甘蔗上的发生及防治措施[J].植物保护学报,2020,47(04):735-739.
[9]刘红坚,李松,何为中 ,刘俊仙,刘丽敏,卢曼曼,游建华,黄诚华,林善海.甘蔗组培苗2种污染细菌的分离与鉴定[J].热带作物学报,2021,42(02):519-526.
[10]罗亚伟,梁阗,覃振强,谭宏伟,何为中 ,李德伟.专用缓释肥在宿根蔗上一次性施用的效果[J].亚热带农业研究,2020,16(02):73-77.
[11]梁阗,杨尚东,何为中 ,谭宏伟.新植蔗一次性施用甘蔗专用缓释肥的效果[J].南方农业学报,2020,51(03):552-557.
[12]江凤兰,李德伟,农振益,谭宏伟,罗亚伟,梁阗,苏云武,何为中 ,覃振强.广西崇左蔗区小头钩白蚁危害及其防治技术探讨[J].广西糖业,2019(06):20-23.
[13]何海波,周丽,谢晓玲,黄律,何为中 ,秦翠鲜,陈忠良.桂北地区主栽甘蔗品种(系)的蔗糖分变化及相关分析[J].广西糖业,2019(05):9-11+15.
[14]梁阗,杨尚东,谭宏伟,何为中 ,卢文,谢金兰,王南通.一次性施用甘蔗专用缓释肥对甘蔗产量及蔗糖分的影响[J].中国糖料,2019,41(04):11-17+2.
[15]郭强,莫勇武,唐利球,谭宏伟,马文清,秦昌鲜,何为中 ,闭德金,彭崇,施泽升,何洪良,陈海生.蔗渣还田和减量施肥对甘蔗农艺性状和品质的影响[J].广西糖业,2019(03):31-35.
[16]梁阗,何为中 ,谭宏伟,高轶静,庞天,李德伟,覃振强.不同施氮水平下固氮菌肥对甘蔗的应用效果试验[J].热带农业科学,2019,39(05):11-16.
[17]谢金兰,李长宁,李毅杰,梁强,刘晓燕,罗霆,林丽,梁阗,何为中 ,谭宏伟.钾肥施用量对甘蔗产量、糖分积累及其抗逆性的效应研究[J].中国土壤与肥料,2019(02):133-138.
[18]刘丽敏,何为中 ,刘红坚,余坤兴,范业赓,翁梦苓.甘蔗无根试管苗光合自养生根过程中叶片生理生化特征的变化[J].热带作物学报,2018,39(05):867-872.
[19]梁阗,何为中 ,谢金兰,谭宏伟,李毅杰,兰军群,谭成军,余廷文.宿根蔗一次性施肥黑白膜全覆盖栽培试验初报[J].中国糖料,2018,40(01):10-12+15.
[20]何为中 ,范业赓,刘丽敏,刘红坚,余坤兴,翁梦苓.甘蔗试管苗光合自养生根技术研究[J].广西植物,2018,38(10):1298-1309.
[21]刘红坚,范业赓,何为中 ,李松,余坤兴,刘丽敏,刘俊仙,游建华,卢曼曼.不同基质处理甘蔗桂糖44号试管苗瓶外生根的成活率[J].贵州农业科学,2017,45(06):9-11.
[22]刘红坚,李松,游建华,何为中 ,刘俊仙,卢曼曼,刘丽敏,余坤兴,刘欣.甘蔗新品种桂糖47号的组织培养技术研究[J].中国糖料,2017,39(02):6-8.
[23]刘红坚,李松,游建华,何为中 ,余坤兴,刘俊仙,刘丽敏,卢曼曼,刘欣.甘蔗新品种桂糖48号的组织培养技术研究[J].甘蔗糖业,2017(01):9-13.
[24]谢金兰,李长宁,何为中 ,梁强,李毅杰,刘晓燕,梁阗,罗亚伟,谭宏伟,王维赞.甘蔗化肥减量增效的栽培技术[J].中国糖料,2017,39(01):38-41.
[25]许树宁,王维赞,梁兆新,郑苏林,何为中 ,许培源,欧炳其,方锋学.配套手扶拖拉机小型甘蔗破垄施肥机的研制与应用[J].热带农业工程,2014,38(06):1-5.
[26]徐林,刘海斌,李杨瑞,王泽平,邓展云,何红,黄海荣,何为中 .甘蔗新品系桂糖03-2287农艺性状表现分析[J].中国糖料,2014(04):1-3.
[27]刘红坚,范业赓,何为中 ,莫磊兴,王天顺,牙禹.甘蔗试管苗瓶内生根与瓶外生根培养方法比较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13,40(18):13-15.
[28]何为中 ,范业赓,刘红坚,翁梦苓,许树宁.甘蔗健康组培苗后代主要农艺性状的田间表现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13,40(14):30-32.
[29]游建华,李松,何为中 ,韦坚,杨柳,余坤兴,莫磊兴,刘红坚.甘蔗新品种桂辐98-296在广西区试概况及其高产示范表现[J].广东农业科学,2013,40(11):12-15.
[30]王伦旺,李翔,唐仕云,方锋学,黄海荣,何为中 ,蓝桃菊.高糖高产甘蔗新品种桂糖38号的选育[J].中国糖料,2013(02):1-3.
[31]范业赓,陈忠良,刘红坚,何为中 ,莫磊兴.甘蔗无根试管苗移栽生根过程中内源激素和POD活性变化的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13,40(03):15-17+31.
[32]游建华,方锋学,李松,何为中 ,韦坚,杨柳,樊保宁,余坤兴,莫磊兴,刘红坚,刘丽敏,淡明.高产高糖甘蔗新品种桂辐98-296[J].中国种业,2013(01):77-78.
[33]何为中 ,陈引芝,刘红坚,李松,汪淼,翁梦苓,王天算,苏树权,余坤兴.甘蔗试管苗瓶外生根技术的研究[J].西南农业学报,2012,25(06):2117-2120.
[34]何为中 ,刘红坚,李松,汪淼,翁梦苓,王天算,韦明珠,苏树权,余坤兴.甘蔗试管苗瓶外生根技术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9):14191-14194.
[35]许树宁,陈引芝,唐红琴,李恩东,何为中 ,李双喜,黄东亮.生态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对甘蔗产量和品质的效果[J].广东农业科学,2012,39(18):87-89.
[36]苏树权,陈引芝,何为中 ,王天算,王伯辉,颜梅新.越南甘蔗糖业科技考察报告[J].中国糖料,2012(03):82-84.
[37]汪淼,方锋学,何为中 ,刘红坚,游建华,李松,翁梦苓,韦明珠.外源激素处理对甘蔗试管苗瓶外生根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6):8833-8835.
[38]何为中 ,汪淼,刘红坚,陈引芝,李松,翁梦苓,游建华,韦明珠.赤霉素(GA_3)处理对甘蔗试管苗瓶外生根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04):2059-2060.
[39]李杨瑞,方锋学,吴建明,李翔,张荣华,刘昔辉,何红,杨荣仲,杨丽涛,陈赶林,苏树权,谢金兰,刘晓燕,黄伟华,段维兴,何为中 ,汪淼.2010/2011榨季广西甘蔗生产冻害调查及防御对策[J].南方农业学报,2011,42(01):37-42.
[40]陈赶林,方锋学,何为中 ,林波,黎华彦,郑良艳.甘蔗天然活性高级醇的超临界流体提取制备与分析[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0,31(10):14-17.
[41]许树宁,陈引芝,农定产,徐宏,梁高明,黄成丰,何为中 .棵棵无损5%颗粒剂在宿根蔗药效试验初报[J].中国糖料,2010(01):32-34.
[42]何为中 ,何红,唐其展,陈引芝.赴孟加拉考察甘蔗科研工作报告[J].甘蔗糖业,2010(01):22-27+15.
[43]邓展云,何为中 ,谭裕模,陈引芝,梁朝旭,王伯辉,黄冬发,李松,黄诚华,潘雪红,颜梅新.古巴蝇生物学及生态学的初步研究[J].中国糖料,2008(04):4-6.
[44]杨荣仲,李松,何为中 ,方锋学.甘蔗低温灾害减灾技术措施[J].广西农业科学,2008(02):160-163.
[45]韦明珠,陈引芝,何为中 .甘蔗新品种筛选试验初报[J].广西蔗糖,2007(03):22-26+33.
[46]王伦旺,杨荣仲,韦锦益,何为中 ,谭裕模,许红,梁辛.巴西饲料蔗在广西引种试验的表现[J].广西农学报,2007(03):18-21.
[47]王伦旺,李杨瑞,何为中 ,贤武,梁俊,谭裕模.不同甘蔗品种茎尖组培苗的固氮能力比较[J].西南农业学报,2007(01):99-102.
[48]王伦旺,李杨瑞,何为中 ,贤武,梁俊,谭裕模.以茎尖组培苗检测甘蔗体内内生固氮菌的固氮活性[J].植物生理学通讯,2007(01):65-68.
[49]梁朝旭,李鸣,梁俊,方位宽,李杨瑞,何为中 ,谭裕模.甘蔗种质资源AFLP研究的引物筛选[J].中国糖料,2006(03):1-4.
[50]游建华,李松,何为中 ,莫磊兴,曾慧,刘红坚.~(60)Coγ辐射诱变育成甘蔗新品种桂糖22号[J].核农学报,2006(02):95-98.
[51]李鸣,梁朝旭,方位宽,梁俊,李杨瑞,谭裕模,何为中 .AFLP分子标记技术在甘蔗遗传育种上的应用[J].中国糖料,2006(01):43-46.
[52]游建华,莫磊兴,曾慧,李松,何为中 ,刘红坚.利用~(60)Co-γ辐射诱变育成糖能兼用型甘蔗新品种桂糖22号[J].西南农业学报,2005(05):50-54.
[53]曾慧,游建华,何为中 ,李松,刘红坚,莫磊兴.糖能兼用型甘蔗新品系桂辐97-18的选育[J].中国糖料,2004(04):13-15+19.
[54]杨荣仲,谭裕模,黎焕光,何为中 ,李松,谭芳,陈廷速,李杨瑞.斑茅杂种后代分子检测[J].广西农业生物科学,2004(01):57-62.
[55]杨荣仲,谭裕模,黎焕光,何为中 ,李松,谭芳,陈廷速,李杨瑞.斑茅杂种后代分子检测[J].分子植物育种,2003(Z1):824.
[56]曾慧,游建华,何为中 ,刘红坚,李松,莫磊兴.甘蔗健康脱毒种苗生产技术方法研究初报[J].中国糖料,2003(04):17-20.
[57]杨荣仲,谭裕模,何为中 ,李松,黎焕光.RAPD在鉴定斑茅杂种后代中的应用[J].广西蔗糖,2003(02):8-10+19.
[58]曾慧,游建华,刘红坚,李松,何为中 .甘蔗离体培养抗除草剂突变体的筛选研究简报[J].甘蔗糖业,2003(01):16-18+25.
[59]何为中 ,曾慧,游建华,刘红坚,李松,何新民.甘蔗近缘植物DNA导入甘蔗方法研究初报[J].广西蔗糖,2002(03):12-13+33.
[60]何为中 ,曾慧,刘红坚,何新民,王天算,韦文科.影响甘蔗组培苗假植成活率的几个因素的研究[J].甘蔗糖业,2002(03):10-13.
[61]曾慧,游建华,刘红坚,何为中 .甘蔗野生近缘植物斑茅DNA转导创新育种材料研究初报[J].广西农业科学,2002(01):4-6.
[62]何为中 .中古两国甘蔗科技学术交流[J].广西蔗糖,2001(04):65.
[63]游建华,何为中 ,曾慧,刘红坚.谈脱毒健康种苗在广西甘蔗生产的应用及效益展望[J].甘蔗糖业,2001(01):13-17.
[64]何为中 .台湾甘蔗育种中的区域选择[J].广西蔗糖,2000(03):61-64+47-0.
[65]陈引芝,何为中 ,潘永吉,潘太江.古巴甘蔗糖业科技考察报告[J].广西蔗糖,1996(03):55-57+60.
[66]王天算,何新民,李松,曾慧,何为中 ,王伦旺,陈庭速.甘蔗抗黑穗病品种筛选方法研究[J].广西农业科学,1996(04):190-193.
[67]何新民,李松,王天算,曾慧,何为中 ,王伦旺,陈庭速.生物工程应用于作物育种的试验甘蔗抗黑穗病细胞突变体的筛选[J].甘蔗,1995(02):1-4.
[68]何新民,何红,曾慧,杨秀琴,王天算,何为中 ,李松.利用生物技术快繁甘蔗良种的研究[J].甘蔗,1994(04):3-7.
发表会议论文:
[1]何为中 ,刘丽敏,刘红坚,翁梦苓,余坤兴. 甘蔗试管苗光合自养生根技术研究[C]. 2018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 2018:96.
[2]何为中 ,汪淼,刘红坚,陈引芝,李松,翁梦苓,游建华,韦明珠. 赤霉素(GA_3)处理对甘蔗试管苗瓶外生根的影响[C]. 2010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 010:134.
[3]游建华,莫磊兴,曾慧,李松,何为中 ,刘红坚. 利用~(60)Co-γ辐射诱变育成糖能兼用型甘蔗新品种桂糖22号[C]. 2005年全国作物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作物学会分子育种分会成立大会论文集(二). 2005:50-54.
[4]杨荣仲,谭裕模,黎焕光,何为中 ,李松,谭芳,陈廷速,李杨瑞. 斑茅杂种后代分子检测[C]. 广西甘蔗研究所论文集. 2003:9-16.
[5]何为中 ,李松,曾慧,游建华,刘红坚,莫磊兴. 甘蔗健康脱毒种苗生产技术方法的研究初报[C]. 广西甘蔗研究所论文集. 2003:52-56.
荣誉奖励:
1. 1995年获广西科技进步三等奖,“桂引83-3二个品种的引进选育”。
2. 1995年获广西科技进步三等奖,“特早熟、高糖丰产甘蔗品种桂引83-2” 。
3. 1995年获中国轻工业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甘蔗亲本创新和育种新技术研究”。
4. 1999年获广西农科院十大优秀青年称号。
5. 1999年获广西区直机关工委优秀青年称号。
6. 2007年获广西农科院科技进步二等奖,“糖能兼用甘蔗新品种桂糖22号(桂糖97/18)选育”。
7. 2011年获广西科学技术进步奖。
8. 2012年1月获广西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甘蔗茎尖脱毒健康种苗技术研究与示范”,排名第三。
9. 2012年1月获广西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高产高效甘蔗良种繁育及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 ,排名第三。
10. 2016年度广西科技进步奖三等奖,“适宜旱坡地种植的高产、高糖、抗逆性强甘蔗新品种桂辐98-296选育与应用”,排名第七。
科技成果管理与研究报道:
甘蔗无根试管苗瓶外生根技术研究与开发
甘蔗无根试管苗瓶外生根就是将壮苗培养基继代15天左右的无根试管苗直接单株移植到苗圃种植盆进行种植生根,通过调控光照、温度、湿度和栽培基质等环境因素,建立最优的甘蔗无根试管苗瓶外生根环境,将甘蔗无根试管苗生根、训化炼苗和苗圃移植三个步骤整合为一个步骤,取代传统甘蔗试管苗生产程序中的无根试管苗瓶内生根、室内炼苗、一级苗圃移植和二级苗圃移植等试管苗生产步骤。与传统的甘蔗试管苗生产方法相比,甘蔗试管苗瓶外生根方法突破的关键技术及创新点概述如下:
1、简化了甘蔗健康种苗生产程序,将甘蔗健康种苗生产程序由原来的五个步骤至精简三步骤,即由原来的程序:无菌培养体系的建立→增殖扩繁→生根→炼苗→ 一级苗圃→二级苗圃。简化为现有程序:无菌培养体系的建立→增殖扩繁→壮苗培养15天→移栽生根。整个生产周期缩短30天左右。
2、甘蔗试管苗生根由复杂变简单:(1)试管苗生根环境条件由复杂变简单,瓶内生根需要复杂的环境条件,如恒温、恒湿和人工光照条件;培养基化学成份复杂且价格昂贵;转管继代需要超净工作台,培养基配制程序复杂且需要高温高压消毒。而瓶外生根所需条件极其简单,即种植盆、田园土或沙、塑料薄膜和遮阳网,育苗场地在野外,只遮阴和保湿处理即可满足无根试管苗的瓶外生根要求,获得较高成活率。(2)操作简单:要完成瓶内生根需要经过一系列复杂的操作过程,从药品配制到培养基配制,到培养高压,到转管,最后培养室生根10-15天,再到一、二级苗圃,每个环节要求都很要求高,特别是防止污染技术要求高。而瓶外生根则过程和操作都非常简单,首先人员不需要经过培训即可操作;操作程序为:无根试管苗用水清洗,分单株,接着用多菌灵或高锰酸钾溶液消毒处理后,即可移植于种植盆,盖塑料薄膜保湿和遮阳网遮阴,15天左右拆除塑料薄膜和遮阳网进入自然生长阶段。(3)由于瓶内生根过程长,环节多,且操作复杂,再加上瓶外生根的苗圃移植方法比瓶内生根的苗圃移植方法更简单,瓶内生根劳动力需求多于瓶外生根,初步估计瓶外生根技术节省劳动力投入75%以上。
3、减少培养室和苗圃空间占用:瓶外生根不用占用培养室空间,另一方面瓶外生根也不需要经过一级苗圃阶段,不占用一级苗圃场地。
4、瓶外生根移植成活率高于瓶内生根的移植成活率:目前瓶外生根成活率达到83-90%,高的处理达到95%,成活率非常高,与瓶内生根一级苗圃移植成活率一样,甚至更高。瓶内生根要经过一、二级育苗圃,以二级苗圃成活率85-90%计,由于瓶外生根不经过一、二级苗圃,不存在二级苗圃移栽死亡问题,其成活率至少比瓶内生根提高10-15%。
5、降低甘蔗试管苗生产成本:由于瓶外生根方法简化了复杂的瓶内生根技术方法,生产成本大幅度降低,与传统方法相比,瓶外生根方法培育的可移栽大田的营养杯苗成本降低50-75%。
该成果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专利申请号201010227883.1,但:还未转化应用,推广应用前景广阔。目前由于健康种苗生产环节多和各环节对环境条件的要求高,健康甘蔗种苗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制约了甘蔗健康种苗的大范围推广种植,目前甘蔗健康种苗的售价一般为0.6~1元/株,以每亩种植1800~2000株/亩计算,每亩种苗成本为1080~2000元/亩,为使用种茎种成本的4.5~8.33倍。国内外的研究结果表明,植物组织培养应用于生产的两个关键因素就是培养基和生产技术的简化,降低生产成本,使组培苗的价格可与传统方式繁殖种苗有价格上的竞争力,因此简化甘蔗试管苗培养程序,降低生产成本,是解决制约甘蔗健康种苗大规模生产推广的最有效途径。
目前中国甘蔗种植面积达到2000多万亩,新植蔗面积达到600多万亩,潜在的甘蔗健康种苗需求量达到108亿株,如果每株健康种苗的生产成本降低0.2元/株,则可节省投入21.6亿元和400-500万吨蔗种。甘蔗无试管苗瓶外生根技术的推广使用将大大降低甘蔗试管苗生产成本,刺激甘蔗试管苗的市场需求,因此甘蔗无根试管苗瓶外生根技术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者简介:
何为中,男,汉族,无党派,湖南省益阳市人,广西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副研究员。1989年9至今,在广西甘蔗研究所一直从事甘蔗科研工作,历任组培中心 主任,所长助理,生物室主任,办公室主任,科研外事办主任等职。
主要参加了从“八五”至“十一五”国家和区级甘蔗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国家糖料基地项目、农业部“948”项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广西区基金项目和外专局国际合作项目等共计30多项,其中主持广西区科技攻关、区自然科学基金和外专局国际合作项目6项、协助主持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1项、协助主持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4项、协助主持广西科技计划与开发课题2项、协助主持院基金课题1项、参与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和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各3项。取得科研成果8项。参与育成并在生产上推广应用的甘蔗新品种共5个。发表论文30多篇,其中二篇论文(第一作者)分别在IS-2006和IS-2008上宣读,并收录入论文集,参与编写《现代甘蔗学》专著一部(已由中国出版社出版)。
其科研成果“特早熟、高糖丰产甘蔗品种桂引83-2”和“桂引83-3二个品种的引进选育”分别获得1995年度广西科技进步三等奖。“甘蔗亲本创新和育种新技术研究”获得1995年度中国轻工业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糖能兼用甘蔗新品种桂糖22号(桂糖97/18)选育”获得2007年度广西农科院科技进步二等奖。1999年分别获广西区直机关工委优秀青年称号和广西农科院十大优秀青年称号。
文章来源:《科技成果管理与研究》2011年10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