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专著:

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
发表中文期刊论文:
[1]解慧芳, 宋中强, 邢璐, 张扬, 李龙, 王素英, 刘金荣. 6个谷子品种的适应性及光温敏感性分析[J]. 农学学报, 2024, 14 (05): 9-15.
[2]屈凌波, 刘金荣, 张康逸. 小米营养成分研究进展[J]. 农产品加工, 2024, (03): 89-91+94.
[3]解慧芳, 魏萌涵, 宋中强, 刘金荣, 王素英, 邢璐, 王淑君, 刘海萍, 贾小平, 宋慧. 谷子主要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J]. 作物杂志, 2024, (04): 82-89.
[4]宋中强, 张文川, 王帅, 张扬, 李龙, 杨雨阳, 刘金荣. 基于熵权法赋权的DTOPSIS法和模糊评价法综合评价谷子区试品种[J]. 江苏农业科学, 2023, 51 (16): 49-54.
[5]王淑君, 解慧芳, 邢璐, 宋慧, 宋中强, 张扬, 闫宏山, 刘海萍, 李龙, 王素英, 刘金荣. 基于主成分分析和灰色关联度分析的谷子品种(系)综合评价[J]. 江苏农业科学, 2023, 51 (15): 42-49.
[6]李龙, 宋慧, 张扬, 谢慧芳, 邢璐, 宋中强, 刘金荣. 不同生态区谷子品种在华北地区农艺性状及适应性评价[J]. 江苏农业科学, 2023, 51 (14): 90-94.
[7]宋中强, 陈亚光, 刘金荣. 华北地区谷子农艺性状和产量的综合分析[J]. 农业科技通讯, 2023, (07): 35-38.
[8]宋慧, 王涛, 邢璐, 刘俊芳, 张扬, 刘金荣, 陈红旗, 冯佰利. 不同谷子品种喷施咪唑啉酮除草剂后的转录组分析[J]. 作物杂志, 2024, (03): 13-22.
[9]路志国, 解慧芳, 邢璐, 李龙, 张扬, 王素英, 刘金荣. 22个谷子品种农艺性状及适应性综合分析[J]. 中国种业, 2022, (11): 49-53.
[10]宋慧, 臧贺藏, 李国强, 解慧芳, 邢璐, 李龙, 王素英, 刘金荣, 郑国清. 基于谷子种质资源表型性状构建骨干种质库[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22, 27 (12): 102-115.
[11]郭淑青, 宋慧, 柴少华, 郭岩, 石兴, 杜丽红, 邢璐, 解慧芳, 张扬, 李龙, 冯佰利, 刘金荣, 杨璞. 谷子生育期及穗相关性状的QTL定位[J]. 中国农业科学, 2022, 55 (15): 2883-2898.
[12]宋慧, 王涛, 闫宏山, 邢璐, 解慧芳, 李龙, 王淑君, 宋中强, 何庆, 刘金荣, 冯佰利. 不同类型谷子品种(系)光合性能、干物质积累转运和籽粒灌浆特性对产量的影响[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22, 27 (07): 58-72.
[13]李俊献, 王淑君, 刘金荣, 王素英. 抗除草剂谷子新品种豫谷32的选育[J]. 农业科技通讯, 2021, (10): 242-245.
[14]宋慧, 王涛, 田礼新, 张扬, 李龙, 邢璐, 刘金荣, 冯佰利. 谷子抗咪唑啉酮的遗传应用和基因初定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1, 37 (28): 1-8.
[15]王淑君, 刘金荣, 王素英, 刘海萍, 闫宏山, 宋中强. 豫谷18功能叶碳氮代谢关键酶活性研究[J]. 中国种业, 2021, (06): 59-62.
[16]王淑君, 魏萌涵, 解慧芳, 邢璐, 刘海萍, 王素英, 刘金荣. 不同谷子品种叶片表皮微形态学特征[J]. 大麦与谷类科学, 2021, 38 (01): 7-11.
[17]魏萌涵, 宋慧, 王素英, 刘海萍, 邢璐, 解慧芳, 王淑君, 刘金荣. 谷子CDPK基因家族全基因组序列鉴定及进化分析[J]. 安徽农业科学, 2021, 49 (01): 83-87+91.
[18]宋慧, 邢晓宁, 付楠, 王素英, 刘金荣. 基于紫外分光光度计技术测定谷子种子活力[J]. 中国农学通报, 2020, 36 (36): 18-21.
[19]闫宏山, 王素英, 唐志文, 张扬, 邢璐, 解慧芳, 魏萌涵, 刘金荣. 谷子新品种豫谷35在全国不同生态区适应性分析[J]. 中国种业, 2020, (09): 49-53.
[20]王淑君, 邢璐, 季珊珊, 解慧芳, 魏萌涵, 张扬, 刘金荣. 豫杂谷1号在西北、东北地区的丰产稳产性分析[J]. 中国种业, 2020, (09): 61-65.
[21]季珊珊, 王淑君, 刘金荣, 王素英, 邢璐. 谷子新品种‘豫杂谷1号’在华北地区的丰产稳产性分析[J].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20, 23 (07): 18-20.
[22]魏萌涵, 解慧芳, 邢璐, 付楠, 王素英, 刘海萍, 宋慧, 王淑君, 刘金荣. 抗除草剂谷子新品种‘豫谷31’选育及其高产、稳定、适应性分析[J]. 农学学报, 2020, 10 (03): 38-42.
[23]宋慧, 刘金荣, 王素英, 闫宏山, 王涛, 邢晓宁, 邢璐, 付楠. GGE双标图评价谷子‘豫谷18’的丰产稳产性和适应性[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20, 25 (01): 29-38.
[24]闫宏山, 刘金荣, 王素英, 刘海萍, 宋中强, 王淑君, 宋慧, 张扬. 高产广适谷子两系杂交种豫杂谷1号的选育及制种技术[J]. 农业科技通讯, 2019, (12): 244-247.
[25]闫宏山, 刘金荣, 王素英, 刘海萍, 宋中强, 王淑君, 宋慧, 张扬. 利用除草剂快速回交选育抗除草剂谷子新品种[J]. 安徽农业科学, 2019, 47 (11): 34-36.
[26]解慧芳, 王淑君, 闫宏山, 宋中强, 付楠, 谢明杰, 秦永兵, 刘金荣. 优质广适抗除草剂谷子新品种豫谷34[J]. 中国种业, 2019, (06): 98-99.
[27]闫宏山, 宋慧, 张扬, 邢璐, 解慧芳, 魏萌涵, 付楠, 刘金荣. 抗拿捕净除草剂谷子新品种豫谷35的选育[J]. 中国种业, 2019, (02): 80-81.
[28]刘海萍, 王淑君, 解慧芳, 魏萌涵, 邢璐, 张扬, 刘金荣. 谷子主要病虫害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J]. 农业科技通讯, 2018, (11): 204-205+265.
[29]解慧芳, 魏萌涵, 王淑君, 宋慧, 邢璐, 张扬, 刘金荣. 谷子品种豫谷18高产·稳产及适应性分析[J]. 安徽农业科学, 2018, 46 (26): 36-37+53.
[30]刘海萍, 王淑君, 宋中强, 闫宏山, 王素英, 邢璐, 张扬, 刘金荣. 豫谷18不同种植密度研究[J]. 农业科技通讯, 2018, (09): 115-117.
[31]付楠, 刘金荣, 王素英, 刘海萍, 闫宏山, 宋中强. 谷子SSR标记的开发与应用研究进展[J]. 安徽农业科学, 2018, 46 (25): 26-28+35.
[32]付楠, 宋慧, 王淑君, 解慧芳, 魏萌涵, 邢璐, 张扬, 刘金荣. 种子的休眠与破除研究进展[J]. 安徽农业科学, 2018, 46 (24): 10-12+15.
[33]王淑君, 刘金荣, 王素英, 闫宏山, 刘海萍, 宋中强, 秦永兵, 谢明杰. 豫谷18干物质积累及籽粒特征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18, 46 (23): 15-17.
[34]魏萌涵, 解慧芳, 邢璐, 宋慧, 王淑君, 王素英, 刘海萍, 付楠, 刘金荣. 华北地区谷子产量与农艺性状的综合评价分析[J]. 作物杂志, 2018, (04): 42-47.
[35]宋慧, 李海峰, 付楠, 魏萌涵, 邢璐, 刘金荣. 咪唑啉酮类除草剂及其抗性作物的发展现状[J]. 河北农业科学, 2018, 22 (03): 38-41.
[36]付楠, 王平勇, 魏萌涵, 解慧芳, 刘金荣. 辣椒抗黄瓜花叶病毒育种研究进展[J]. 中国瓜菜, 2018, 31 (07): 1-6.
[37]解慧芳, 魏萌涵, 王淑君, 王素英, 刘海萍, 刘金荣. 华北夏谷区谷子品种的高产稳产及适应性分析[J]. 大麦与谷类科学, 2018, 35 (03): 34-36+41.
[38]邢璐, 刘金荣, 刘海萍, 王素英, 王淑君, 宋惠, 张扬, 解慧芳, 魏萌涵. 高产优质广适谷子新品种豫谷18在华北夏谷区试验综述[J]. 农业科技通讯, 2018, (05): 190-192.
[39]谢明杰, 魏萌涵, 宋慧, 刘金荣. 农业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河南省谷子产业发展思路和对策[J]. 中国种业, 2018, (05): 15-17.
[40]王素英, 闫宏山, 刘海萍, 宋中强, 王淑君, 宋慧, 谢明杰, 秦永兵, 刘金荣. 豫谷18和豫谷19的选育及育种策略[J]. 安徽农业科学, 2018, 46 (09): 60-62.
[41]邢璐, 王淑君, 刘金荣, 宋惠, 王素英, 刘海平, 闫宏山, 宋中强. 谷子品种比较试验[J]. 农业科技通讯, 2017, (11): 70-73.
[42]宋中强, 徐淑霞, 杨慧凤, 刘金荣. 利用DTOPSIS法综合分析谷子新品种豫谷25[J]. 农业科技通讯, 2017, (04): 119-122.
[43]宋中强, 刘金荣, 杨慧风, 徐淑霞. 高稳系数法分析华北夏谷区常规组区试中品种的高产稳定性[J]. 农业科技通讯, 2017, (03): 69-70.
[44]刘海萍, 刘金荣, 王素英, 闫宏山, 宋中强, 王淑君, 宋慧, 张杨, 邢璐. 谷子新品种豫谷26选育及栽培技术[J]. 安徽农业科学, 2016, 44 (19): 4-5.
[45]王淑君, 王素英, 刘海萍, 刘金荣, 闫宏山, 宋中强. 抗除草剂谷子新品种豫谷24的选育[J]. 河南农业科学, 2016, 45 (04): 35-36+48.
[46]王素英, 刘金荣, 闫宏山, 刘海萍, 宋中强, 王淑君, 宋慧, 邢璐, 张扬. 高产优质广适谷子新品种豫谷22的选育[J]. 河南农业科学, 2015, 44 (12): 33-35.
[47]王淑君, 魏林楠, 刘海萍, 王素英, 刘金荣, 闫宏山, 宋中强. 谷子品种豫谷18及栽培技术要点[J]. 中国种业, 2015, (11): 69-70.
[48]宋慧, 刘金荣, 王素英, 刘海萍, 王淑君, 邢璐. 河南省谷子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J]. 安徽农业科学, 2015, 43 (29): 331-333+373.
[49]宋慧, 刘金荣, 王素英, 闫宏山, 谢明杰, 宋中强, 张扬, 冯佰利. 中国谷子优势布局和发展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15, 43 (20): 330-332.
[50]宋中强, 刘金荣, 杨慧凤, 徐淑霞. 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谷子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关系[J]. 农业科技通讯, 2015, (05): 79-80+295.
[51]王淑君, 王阔, 刘金荣, 刘海萍, 闫宏山, 王素英, 宋中强. AMMI模型分析夏谷品种适应性[J]. 中国种业, 2014, (10): 48-50.
[52]王淑君, 刘金荣, 王素英, 刘海萍, 宋中强, 闫宏山. 密度对豫谷19产量及其构成要素的影响[J]. 农业科技通讯, 2014, (07): 88-89.
[53]王淑君, 刘金荣, 宋中强, 王素英, 刘海萍. 谷子出米率和出谷率影响因素分析[J]. 农业科技通讯, 2014, (06): 61-64.
[54]王淑君, 刘海萍, 宋中强, 闫宏山, 王素英, 刘金荣. 2011年华北夏谷区谷子新品种豫谷18的适应性研究[J]. 现代农业科技, 2014, (07): 36+38.
[55]刘金荣, 徐淑霞, 刘海萍, 宋中强, 王淑君, 蒋自可, 路志国. 参加华北、西北区跨区试验谷子品种主要性状比较分析[J]. 农业科技通讯, 2014, (04): 49-52.
[56]刘金荣, 徐淑霞, 谢明杰, 王素英, 刘海萍, 宋中强, 闫宏山, 王淑君, 蒋自可. 2002-2012年华北夏谷区审定品种综合分析[J]. 中国种业, 2014, (03): 52-54.
[57]宋中强, 刘金荣, 王素英, 闫宏山, 刘海萍, 王淑君. 优质高产谷子新品种豫谷20的选育[J]. 安徽农业科学, 2014, 42 (03): 667+682.
[58]宋中强, 刘金荣, 王素英, 闫宏山, 刘海萍, 王淑君. 谷子新品种豫谷21的选育[J]. 安徽农业科学, 2013, 41 (35): 13502+13505.
[59]宋中强, 刘金荣, 王素英, 闫宏山, 王淑君. 2012年西北春谷区中豫谷18的高产稳定性分析[J]. 农业科技通讯, 2013, (07): 46-47.
[60]刘金荣, 刘海萍, 宋中强, 路志国, 王淑君, 闫宏山, 王素英, 蒋自可, 李冬花. 豫谷18与2003年以来华北夏谷审定品种比较分析[J]. 农业科技通讯, 2013, (07): 165-167.
[61]刘海萍, 刘金荣, 王素英, 路志国, 闫宏山, 蒋自可, 宋中强, 王淑君. 优质高产稳产谷子新品种豫谷18的选育与栽培技术[J]. 农业科技通讯, 2013, (07): 183-185.
[62]刘金荣, 刘海萍, 宋中强, 王淑君, 路志国, 闫宏山, 王素英, 蒋自可, 李冬花. 豫谷18在华北、西北、东北国家谷子区试种植表现和栽培要点[J]. 农业科技通讯, 2013, (06): 202-203.
[63]刘金荣, 刘海萍, 王素英. 安阳农科院谷子研究进展[J]. 中国农业信息, 2012, (21): 68.
[64]刘海萍, 刘金荣, 王素英, 路志国, 闫宏山, 蒋自可, 李冬花, 宋中强, 王淑君. 优质高产稳产谷子新品种豫谷19的特征特性与配套栽培技术[J]. 农业科技通讯, 2012, (08): 186-187.
[65]闫宏山, 刘金荣, 王素英, 路志国, 刘海平, 蒋自可, 宋中强, 王淑君. 谷子新品种豫谷18的选育[J]. 作物杂志, 2012, (03): 147-148+1.
[66]王素英, 宋中强, 刘金荣, 闫宏山, 刘海萍, 王淑君, 郭鹏飞. 优质高产谷子新品种豫谷16的选育[J]. 河南农业科学, 2012, 41 (03): 35-37.
[67]宋中强, 刘金荣, 王素英, 路志国, 闫宏山. 安阳地区谷子高产栽培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 2011, (10): 78+93.
[68]宋中强, 刘金荣, 王素英, 路志国, 闫宏山. 优质高产谷子新品种豫谷15号[J]. 园艺与种苗, 2011, (02): 73-75.
[69]闫宏山, 刘金荣, 王素英, 路志国, 刘海平, 蒋自可, 宋中强. 谷子品种间杂交选育雄性不育系研究[J]. 河南农业科学, 2011, 40 (04): 53-55.
[70]肖敬德, 陈传奎, 刘金荣, 闫宏山, 张光. 谷子理想株型在种质资源选育中的应用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11, 39 (11): 6353-6355.
[71]徐淑霞, 刘金荣, 周青, 杨慧凤. 25%灭草松防治谷田杂草药效试验[J]. 山东农业科学, 2010, (09): 79-80.
[72]王素英, 刘金荣, 路志国, 闫宏山, 刘海萍, 蒋自可, 李冬花, 宋中强. 豫北地区谷子生产现状及产业化发展思路[J]. 河南农业科学, 2010, (09): 52-54.
[73]王素英, 刘金荣, 路志国, 闫宏山, 刘海萍, 蒋自可, 李冬花, 宋中强. 优质高产谷子新品种豫谷15的选育与高产栽培[J]. 作物杂志, 2010, (02): 127-128.
[74]刘瑞芳, 刘金荣, 王素英, 宋中强, 路志国, 闫宏山, 刘海萍. 苯磺隆、2甲4氯防除谷田杂草的药害与增产效果[J]. 杂草科学, 2010, (01): 59-60.
[75]闫宏山, 刘金荣, 王素英, 路志国, 刘海平, 蒋自可, 宋宗强. 2004~2008年华北夏谷区试品种(系)抗性分析[J]. 现代农业科技, 2009, (11): 148-151.
[76]闫宏山, 刘金荣, 王素英, 路志国, 刘海平, 蒋自可. “豫谷”系列谷子品种选育技术与探讨[J]. 杂粮作物, 2009, 29 (01): 21-24.
[77]闫宏山, 刘金荣, 王素英, 路志国, 刘海平, 蒋自可. 谷子新品种豫谷14的选育[J]. 安徽农业科学, 2009, 37 (03): 1012-1014.
[78]田伯红, 王素英, 李雅静, 王建广, 张立新, 梁凤芹, 翟玉柱, 刘金荣. 谷子地方品种发芽期和苗期对NaCl胁迫的反应和耐盐品种筛选[J]. 作物学报, 2008, 34 (12): 2218-2222.
[79]蒋自可, 刘金荣, 王素英, 路志国, 闫宏山, 刘海萍, 刘瑞芳, 李冬花. 谷子新品种豫谷12号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 2008, (09): 144+147.
[80]蒋自可, 刘金荣, 王素英, 路志国, 阎宏山, 刘海萍, 刘瑞芳, 李冬花. 灰色关联度多维综合评估在谷子育种评价中的应用[J]. 现代农业科技, 2008, (08): 113-114.
[81]蒋自可, 刘金荣, 王素英, 路志国, 闫宏山, 刘海萍, 刘瑞芳, 李冬花. 应用Ch显核不育材料进行谷子常规育种研究[J]. 现代农业科技, 2008, (06): 135-136.
[82]蒋自可, 刘金荣, 王素英, 路志国, 阎宏山, 刘海苹, 刘瑞芳, 李冬花. 河南省主要谷子品种及其系谱演变与遗传基础分析[J]. 现代农业科技, 2008, (05): 124-125+127.
[83]王素英, 刘金荣, 蒋自可, 闫宏山. 高产、优质、多抗谷子新品种豫谷13的选育[J]. 河南农业科学, 2007, (10): 57.
[84]蒋自可, 刘金荣, 王素英, 路志国, 闫宏山, 刘海萍, 刘瑞芳, 李东花. 谷子动态育种方法的应用[J]. 河南农业科学, 2007, (09): 26-27.
[85]刘金荣, 王素英, 蒋自可, 闫宏山. 优质、高产、广适谷子新品种豫谷13选育报告[J]. 作物研究, 2007, (03): 393+395.
[86]闫宏山, 刘金荣, 王素英, 路志国, 刘海萍, 蒋自可. 四元联系数多因素态势排序分析法在谷子品种区试的应用研究[J]. 杂粮作物, 2007, (04): 286-289.
[87]蒋自可, 刘海萍, 刘金荣, 王素英, 路治国, 闫宏山, 刘瑞芳, 李冬花. 高产优质大穗谷子新品种豫谷12号的选育[J]. 河南农业科学, 2006, (11): 29-30.
[88]徐淑霞, 杨慧凤, 刘金荣, 周青. 免耕大豆田化学除草剂混用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 2006, (07): 90-91.
[89]徐淑霞,刘金荣,周青. 安阳市玉米田杂草发生规律及对产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05, (05): 33-34.
[90]徐淑霞,刘金荣,周青. 玉米田杂草出苗规律及玉米与杂草共生竞争对产量影响的临界期[J]. 陕西农业科学, 2005, (04): 18-37.
[91]周青,高金芬,刘金荣,徐淑霞,张毅,童燕. 玉米田杂草马唐对阿特拉津、乙阿合剂的抗药性试验简报[J]. 杂粮作物, 2005, (04): 274.
[92]刘金荣,徐淑霞,周青,李春萍. 磺酰脲类和苯氧羧酸类除草剂混用防治小麦田杂草[J]. 现代农业科技, 2005, (06): 28.
[93]周青,刘金荣,徐淑霞,李茜茜,张毅. 安阳市麦田主要杂草发生危害情况及防除对策[J]. 河南农业科学, 2005, (03): 48-49.
[94]徐淑霞,刘金荣,周青,王波,谢炎卯,齐光荣.噻吩磺隆和二甲四氯混用对麦田除草效果研究[J].小麦研究,2005(02):35-36.
[95]刘金荣,徐淑霞,周青,童燕,王永士. 豫北地区夏玉米草害发生原因及防治[J]. 河南农业科学, 2004, (04): 32-33.
[96]徐淑霞,刘金荣. 4%玉农乐悬浮剂与15%噻磺隆可湿性粉剂混用对玉米田杂草防效[J]. 农药, 2003, (11): 41.
[97]刘金荣,徐淑霞,周青,童燕. 芦笋生物学特征及栽培技术[J]. 河南农业科学, 2003, (09): 59.
[98]周青,刘金荣,童燕,范阳. 马铃薯双季种植及贮藏技术[J]. 河南农业科学, 2003, (03): 29-30.
[99]胡素兰,徐淑霞,刘金荣,杨慧风,齐光荣. 小麦蚜虫发生数量对小麦叶枯病发生程度的影响[J]. 河南农业科学, 1998, (02): 24-25.
[100]刘金荣,胡素兰,徐淑霞,杨慧凤. 应用Fuzzy贴近度定量预报谷子锈病的研究[J]. 河南农业科学, 1995, (09): 16-17.
[101]刘金荣, 胡素兰, 徐淑霞, 范阳, 肖敬德. 谷子锈病发病规律及其防治[J]. 河南科技, 1992, (07): 12.
发表会议论文:
[1]张石定,卢全伟,王涛,刘金荣,李现常. 拉曼光谱用于小米品种和产地的鉴别与化学成分关联研究[C]. 中国物理学会光散射专业委员会.第二十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CNCLS 20)论文摘要集.中国物理学会光散射专业委员会:中国物理学会光散射专业委员会,2019: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