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科技创新网 > 文章中心 > 创新人物百科 > 农林科技 > 文章正文
专家信息 科学研究 论文专著 荣誉奖励 媒体报道

专家信息:

刘金荣,男,1964年生,九三学社,二级研究员,安阳市农科院谷子研究所所长,国家谷子高粱产业技术体系执行专家、站长,河南省谷子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谷子育种创新型团队、河南省谷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带头人。

他热爱祖国,爱岗敬业,坚定“四个自信”,牢固树立“四个意识”,自觉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他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农业绿色发展、推进精准脱贫,作出了较大贡献。

他参加和主持了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谷子高粱产业技术体系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课题”和省市重大攻关项目,培育出豫谷18等30余个国鉴、省鉴(登记)谷子品种,实现谷子从产地到餐桌产业化,提升品种产业链价值。主持培育的豫谷18是唯一通过国家三大产区鉴定的谷子品种,适宜全国90%以上谷子产区种植,获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十二五期间重大技术成果,连续被农业部推荐为主导推广品种。国家谷子高粱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刁现民评价:“华北夏谷区一直是中国谷子育种的领头地区,近 15 年来公认有突破性的豫谷18 也发生在该地区……”目前,豫谷18及衍生品种占全国谷子面积30%,河南谷子面积的80%,安阳谷子面积的90%以上,每年推广面积约300万亩,增产谷子1.02亿公斤。

他培育的谷子不仅产量高、适应性广,而且优质,迎合了新形势下的市场需求。2017年第十二届优质米评选,四个品种评为国家一级优质米和两个品种评为二级优质米,2019年豫谷35等四个谷子品种被评为国家优质小米。选育的豫谷31、豫谷32、豫谷35、豫杂谷1号是继豫谷18后的广适、优质、高产谷子品种。这些品种对提升我国小米产量和质量起到重要作用,有力支撑推进区域特色产业发展。

刘金荣注重产业综合实力提升,支撑谷子产业发展。团队先后组建了“河南省谷子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谷子育种创新团队”、“河南省谷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省级技术创新平台,为谷子产学研一体化发展奠定基础。他加强对外合作,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农科院、华大基因、隆平高科巡天公司等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战略合作关系,联合地市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协同创新,构建“科研+种业+种植大户+终端产品”产业发展模式,整合技术资源,加快成果转化,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全面提升了豫西、豫西北丘陵旱区等地区谷子综合生产能力,带动了周边省市谷子产业化发展。2019年被农业部作为地区级农科院支撑区域特色产业发展典型介绍做法和成效。

刘金荣用一粒种子,提升我国的谷子品质,造福社会。为培育优秀的良种,每逢春节,他只身到海南育种基地,不顾炎热,一心扎在大田里选育谷子。几十年如一日,刘金荣常以实验室和基地为家,牺牲陪伴家人的时间,用汗水浇灌谷苗,用业绩书写奉献。

刘金荣获得多项奖励和荣誉。主持选育的品种和技术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荣获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农科系统先进个人,河南省科技系统先进个人,河南省九三先进社员,河南省优秀专家,河南省先进工作者,连续被评为国家谷子高粱产业技术体系优秀试验站站长,2020年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

谷子在土地上硕果累累,也让刘金荣带领的科研团队人才济济。如今,在他潜心钻研谷子遗传育种的同时,也为国内育种科研播撒下了一批“人才种子”。在他的带领下,其团队有四人获安阳市五一劳动奖章,2018年刘金荣团队被评为河南省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2019年团队获批河南省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甘薯杂粮试验站,并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实现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全面领先发展。

社会任职:

1、中国作物学会粟类专业委员会委员。

9、河南省农科系统先进个人。

10、河南省科技系统先进个人。

11、河南省九三先进社员。

12、河南省先进工作者。

13、2018年刘金荣团队被评为河南省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

14、2019年团队获批河南省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甘薯杂粮试验站。

 

 
 
 
 

河南日报报道:

 这位全国劳模让小米喷喷香

发布时间:2020-12-24 来源:河南日报

刘金荣,1964年9月出生,河南台前人,全国先进工作者、国家“风鹏行动·种业功臣”、河南省优秀专家、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现任安阳市农业科学院谷子研究所所长,二级研究员,国家谷子高粱产业技术体系执行专家、站长,中国作物学会粟类专业委员会委员。

他是中国谷子育种专家,豫谷18获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重大技术成果;新选育的豫杂谷1号在全国四大区组试验中,获得两个第一,为群众吃上香喷喷的小米作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也让安阳在全国谷子培育领域走在了前列。

刘金荣常说自己是拿工资的农民。

刘金荣在谷田里观察谷子

安阳市农科院常有人笑言:“老刘实在是太像农民啦”“他比农民还农民”“假如谁要不信,让他站在一群每日下田耕作的农民中,准能看出哪个最像农民。”因为刘金荣的脸,比真正的农民还黑、皮肤还粗糙、装束还简单,浑然没有人们印象中育种专家的外在风度。

当农民还有农闲淡季,而刘金荣这个“农民”,日历上从来没有“农闲”二字。

刘金荣整天不在试验田观察谷子,就在实验室里研究谷子。人们一年过一个夏天,可他一年要过两个夏天,在安阳过一次真正的夏天,到了冬季,他追赶太阳,又南飞高温的海南,再过一次夏天:海南因它特殊的地理和气候,有刘金荣他们的谷子试验基地。每年人们在家欢度春节,而他十几个春节却在默默坚守着谷田。

刘金荣始终不离土地、不离种子、不离农民,以育种为天职,探索创新,以一个个优质高产的谷子新品种,不断把谷子种植水平推向新高度。

2020年11月24日,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隆重举行,刘金荣作为劳动楷模接受表彰,聆听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他兴奋之情溢于言表:“这是党和国家给予劳动群众的至高褒奖,我将以更多的成绩回报党和人民给予的荣誉。”

扎根泥土誓把谷穗变金穗

育种人,一个注定要把自己嫁给土地的职业,一顶斗笠,一个挎包,一个记载本,就是刘金荣最宝贵的家当。

“试验田就是我们这些搞谷子育种的主战场!”刘金荣经常这样对自己的团队说。

夏谷在豫北地区生长期一般为6~9月份,田间气温有时高达40多摄氏度,虽然有防晒帽,但还是被烈日晒得人头皮发麻。

冬季,刘金荣又像候鸟一样奔赴海南试验基地,当地蚊虫叮咬是家常便饭。在试验田里观察记载,每天来回走动六七个小时,累得腰痛腿酸,去试验田时穿着干净的工作服,回来时后背不知冒出了多少“云彩”……

因为天气炎热,汗水常顺着额头流过脸颊掉进地里,一天要比坐在办公室里多喝几斤水。

但这一切阻挡不了育种人出品种、快出品种、出好品种的决心。

刘金荣团队秉承着“扎根泥土,誓把谷穗变金穗”的理念,他带领的十余人团队,经过多年不懈攻关,选育出26个谷子新品种,其中豫谷18更被同行专家称为“谷子界魁首”,连续多年被农业农村部作为主导推广品种。

农业人要接地气。刘金荣常说,要以农民期盼的技术作为科研方向,把优良的谷种散播在田间地头。

刘金荣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从吉林的松花湖到乌兰哈达的丘陵山区,从山东昌乐古火山口到新疆的玛纳斯河,从陕西榆林的黄土沟壑到海南的天涯海角,他走过的地方都撒下了“豫谷的种子”。

时下,豫谷18及衍生品种占全国谷子面积30%,河南谷子面积的80%,安阳谷子面积的90%以上,每年推广面积300万亩左右,增产谷子1亿公斤,成为我国贫困地区人口脱贫致富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更为百姓提供健康美食。

刘金荣与国家谷子专家在谷田里进行科学研究

放眼未来良种先行闯新路

谷子,古时又称粟,它养育了亿万坚韧不拔、勤劳勇敢的炎黄子孙,滋养了的源远流长、绚丽璀璨的华夏文明;无数英雄儿女,靠着小米加步枪,打败了飞机大炮,赶走了帝国主义侵略者;而今,粒粒金黄的谷子又变成调整现代农业种植业结构和人们健康饮食的“排头兵”。

进入新时代,与谷子打了几十年交道的刘金荣认为,小米粒也有大作为。在我们已经全面脱贫即将全面跨入小康社会的今天,吃得饱已经不是老百姓最关心的话题,如何吃得好,吃得健康,才是当下老百姓最热衷的话题。

他选育的豫谷18小米商品性、食用性俱佳,在第八届全国优质食用粟评比会上,以第一名的成绩,名列参赛的春夏谷品种小米之首。

在优质、广适性品种取得成功之后,针对新时代国家提升农业良种化水平的要求,刘金荣将抗除草剂育种目标与优质、广适性育种目标融合,通过创新育种思维,利用大棚加代育种,进一步缩短育种年限;通过整穗套袋杂交的方式替代传统的温烫杀雄、人工去雄,大大提高了谷子异花授粉成功率,最终在优质、广适、抗除草剂新品种选育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他选育的豫谷31、豫谷32、豫谷35、豫杂谷1号均是广适、优质、高产、抗除草剂品种。2018年,豫杂谷1号参加国家四大区域联合试验都增产,取得了两个区域产量第一位,平均增产13.39%的好成绩。谷子新品种的选育及配套技术推广,对提升我国谷子产量和质量起到重要作用,2019年,刘金荣所在单位被农业农村部作为地区级农科院支撑区域特色产业发展典型介绍做法和成效。

刘金荣说:“搞农业要放眼未来,要有忧患意识。种子是一个国家的发展命脉,必须牢牢把我们的饭碗端在自己手里,不能被国外势力勒住我们的咽喉!”

深化合作豫谷产业遍地开花

打破常规,合作共赢,谷子产业才能迎来春天。

2018年8月,刘金荣团队组织河南省38家谷子有关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汇聚安阳,成立了河南省谷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采用大数据、大协作、大联合、集团军作战的方式,延长谷子产业链条,实现谷子产业由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

创新引领发展。刘金荣团队通过研推并举,建立协同创新服务推广模式,精准服务农民。同时,以市场为导向,实行新品种、新技术组装配套,建立全方位技术服务体系,将绿色发展、科技扶贫和乡村振兴深度融合。

辛勤耕耘结出累累硕果。刘金荣和他的团队培育了林州东姚洪河米业、安阳亿天米业、滑县春芽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一批企业优秀扶贫典型。其中,林州发展培育新型经营主体4家,打造谷子扶贫基地3个,带动1000户贫困户增收脱贫,占全市贫困户的16%。

通过推广豫谷18及新型抗除草剂品种机械化播种、收获等简化栽培技术,促进了我省整体谷子产业化发展进程,实现了谷子面积、单产双增加。构建“科研+种业+种植大户+终端产品”产业发展模式,全面提升了豫西、豫西北丘陵旱区等地区谷子综合生产能力。据有关部门统计,河南谷子面积近百万亩,每年增加谷子产量约5000万公斤。

另辟蹊径,拓展边疆牧民致富路。刘金荣充分发挥豫谷系列品种的广适性、优质性,与河南华大、深圳华大合作在新疆种植推广豫谷18,从零基础发展到十几万亩,目前新疆年种植谷子达到20万亩,最高亩产突破600公斤,成为当地的金色产业。

战略合作,开启产业新业态。我省谷子主产县伊川县,豫谷品种占比达90%,目前种植约13万亩。今年伊川县和刘金荣团队合作,通过京东农场伊川富硒小米项目,在伊川县葛寨镇葛寨村流转土地1200亩种植豫谷18、豫谷35,辐射周边地区5000亩,并借助AI技术、物联网、区块链等高新技术,在核心区建立了15套全程可视化溯源体系,实现了全天候全覆盖智能监测识别基地气象条件、土壤墒情、病情虫情,实现了小米加工、仓储、销售等环节的全程监控,保证了优质绿色小米产出。

提供方案,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国家濮阳经济开发区幸福街道办事处为解决辖区土壤沙质化严重等突出问题,特邀刘金荣及其谷子团队出谋划策。通过实地查看辖区内赵庄、潘庄规划种植地块情况,刘金荣从谷物研究发展历程、常见病虫害防治、产品深加工等方面进行了详细教学指导,破解难题。今年辖区种植豫谷35喜获丰收,农户亩均产650斤。

目前,安阳市农科院与河南华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安阳复兴种业有限公司,依托“豫谷”种质资源,大力构建产供销、种养加一体化的产业链发展模式,开发出相应的面包、饼干、月饼、小米油等精深加工小米制品,满足了人们对健康、品质生活的追求。

薪火相传,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未来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劳动者素质的竞争。

刘金荣团队通过发挥人才作用,大力开展青年人才培养活动,集中攻克科研难题,营造了一种求真务实、团结严谨的科研氛围。2018年12月,刘金荣团队被评为河南省劳模创新工作室。

在团队年轻人眼中,刘金荣不像领导,更像是良师挚友。他告诉身边的年轻人,如何从穗码的松紧判断品种的结实性、如何选择检验品种抗倒性的时间等,言传身教,田间实践,使年轻人快速成长。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刘金荣团队从分子选育、机理研究、植保技术、品系筛选、不育系纯化、推广研发等都有专人负责,在他的影响下,团队成员身上都深深烙下了“劳模印记”。团队现有14人,7名正副研究员,6名硕士、博士生,4人获全国省市劳模或劳动奖章,3人评为省市优秀专业技术人才,4人被评为省市学术技术带头人。

“刘金荣不计个人得失,不追名逐利,敢于担当,甘于奉献,他对事业有着执着的追求,有着刻苦的钻研精神,他创造了中国谷子的新纪元,是我们农科人学习的楷模。”安阳市农科院党委书记陈传奎说。(张遂旺 李俊献 张扬)

 

安阳日报报道:

文章录入:zgkjcx    责任编辑:zgkjcx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关于我们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广告说明 | 合作项目

    名称:科技创新网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13040577号-2    公安备案号:11010802029847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E-Mail:zgkjcx0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