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科技创新网 > 文章中心 > 创新人物百科 > 农林科技 > 文章正文
专家信息 科学研究 论文专著 荣誉奖励 媒体报道

专家信息:


柴永山,男,中共党员,东北农业大学硕士。现任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牡丹江分院院长、研究员,国家863项目北方粳稻新品种选育课题主持人。

教育及工作经历:

1985年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牡丹江分院工作。

1994年省农科院牡丹江分院水稻育种研究室主任。

社会任职:

资料更新中……

科学研究:


研究方向:

主要从事水稻优质品种选育工作。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主持国家863研究项目和省科技攻关项目多项。

1. 黑龙江省省长基金项目:寒地粳稻分子育种子课题的研究。

2. 优质水稻新品种上育397引育及推广应用。

3. 优质水稻新品种牡丹江19选育及推广。

资料更新中……

科研成果:

共培育出牡丹江26、牡丹江27等7个水稻新品种,其中一个品种获得了国家新品种保护权,有两个品种中标黑龙江省良种化工程,一个品种得到了国家后补助奖,一项成果获省农委农业科学技术一等奖,二项成果获省政府农业科技进步三等奖。

1. 富士光 柴永山 【科技成果】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牡丹江农业科学研究所 2002-01-01

2. 牡粘4 柴永山; 孙玉友; 姜龙; 解忠; 曲金玲; 王永茂; 魏才强 【科技成果】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牡丹江农业科学研究所 2005-03-10

3. 牡丹江29 柴永山; 孙玉友; 姜龙; 解忠; 曲金玲; 王永茂; 魏才强 【科技成果】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牡丹江农业科学研究所 2005-12-01

4. 牡丹江28 柴永山; 孙玉友; 姜龙; 解忠; 曲金玲; 王永茂; 魏才强 【科技成果】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牡丹江农业科学研究所 2006-01-01

5. 牡丹江27 柴永山; 孙玉友; 姜龙; 解忠; 曲金玲; 王永茂; 魏才强 【科技成果】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牡丹江农业科学研究所 2005-03-10

6. 牡丹江26 柴永山; 孙玉友; 姜龙; 解忠; 曲金玲; 王永茂; 魏才强 【科技成果】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牡丹江农业科学研究所 2006-01-01

7. 应用现代检测技术评价稻米食味品质的研究 李霞辉; 程爱华; 赵庸络; 潘国军; 廖辉; 王乐凯; 姚鑫淼; 柴永山; 李辉; 戴常军; 孙向东; 张广柱 【科技成果】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谷物品质研究中心 2005-12-01

8. 北方粳稻优异种质创新和优异专用新品种选育 柴永山; 孙玉友; 姜龙 【科技成果】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牡丹江分院 2009-01-01

9. 寒地水稻高产优质技术研究与示范 潘国君; 邹德堂; 解保胜; 张风鸣; 张淑华; 郑义方; 张广柱; 周建朝; 郑桂萍; 王连敏; 王平; 徐希德; 那永光; 慕永红; 陈书强; 韩豹; 柴永山; 赵宏伟; 宋成艳; 宋福金; 刘乃生; 钱永德; 李霞辉; 穆娟微; 李明贤; 李玉影; 王敬国; 冯永祥; 赵海新; 关世武; 金学泳; 白良明; 张君; 王立志; 顾春梅; 孙世臣等 【科技成果】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东北农业大学; 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耕作栽培研究所;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五常水稻研究所; 黑龙江大学;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牡丹江分院;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绥化分院;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质量检验中心等 2009-03-14

10. 寒地优质水稻高产技术研究 邹德堂; 解保胜; 郑义方; 周建朝; 王连敏; 徐希德; 那永光; 韩豹; 柴永山; 赵宏伟; 宋福金; 钱永德; 李玉影; 王敬国; 冯永祥; 金学泳; 王立志; 顾春梅; 孙世臣; 金正勋; 刘化龙; 洛育; 孙海正; 陈淑洁; 王孝纯; 申建英; 孙淑红; 王丽萍; 王倡宪; 郑先哲; 焦晓光; 刘双全; 李锐; 赵凤民; 范晶; 顾云杰; 王春艳等 【科技成果】东北农业大学;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耕作栽培研究所; 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黑龙江大学;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2009-03-14

11. 粳稻品种图鉴 李霞辉; 王乐凯; 潘国君; 朱智伟; 孟庆虹; 张凤鸣; 张三元; 邵国军; 解保胜; 闫平; 姚鑫淼; 程爱华; 张瑞英; 王伟威; 张淑华; 钱永德; 宋福金; 柴永山; 郑桂萍; 关海涛; 张广柱; 徐希德; 吕彬; 王俊河; 王秋菊; 孙玉友; 张广彬; 孟昭和; 李波; 牟凤臣; 陈凯新; 李哲滨 【科技成果】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质量检验中心;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耕作栽培研究所; 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五常水稻研究所;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绥化分院 2009-01-30

12. 绿色稻米标准化生产技术体系研究与示范 潘国君; 郑义方; 张淑华; 陈书强; 杨丽敏; 赵海新; 宋成艳; 廖辉; 柴永山; 周建朝; 王志春; 张广柱; 庄同春; 刘传雪; 梁正伟; 杨福; 陈国有; 黄晓群; 孙玉友; 王孝纯; 张君; 王桂玲; 张晓波; 王艳; 王瑞英; 姜龙; 冯雅舒; 鄂文顺; 徐希德; 李霞辉; 张云江; 张兰民; 孙海正; 刘乃生; 吕彬; 关世武; 马永华等 【科技成果】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水稻研究所;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质量检验中心;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五常水稻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牡丹江农业科学研究所; 黑龙江大学 2010-09-02

发明专利:

资料更新中……

论文专著:


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出版专著:

资料更新中……

发表中文论文:

1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现状及对策 王延锋; 李仁义; 柴晓芳; 刘金和; 柴永山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牡丹江分院; 牡丹江市科技局; 牡丹江市种子质量监督检验站 【期刊】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11-25

2 弘扬稻作文化 建设新农村示范乡镇 于文全; 王蕊; 曲金玲; 孙玉友; 魏才强; 柴永山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牡丹江分院 【期刊】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1-04-28

3 突出宁安特色优势 推进现代农业建设——记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与宁安市农业科技合作共建 于文全; 王蕊; 王延锋; 姜龙; 邵广忠; 孙新功; 柴永山; 任海祥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牡丹江分院; 宁安市农业委员会 【期刊】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1-04-28

4 水稻新品种牡丹江27特征特性及栽培要点 孙玉友; 柴永山; 姜龙; 曲金玲; 解忠; 王永茂; 魏才强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牡丹江农业科学研究所;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牡丹江农业科学研究所 牡丹江 【期刊】中国林副特产 2005-12-20

5 水稻新品种牡粘4号特征特性及栽培要点 孙玉友; 柴永山; 曲金玲; 解忠; 姜龙; 王永茂; 魏才强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牡丹江农业科学研究所;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牡丹江农业科学研究所 温春 【期刊】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12-25

6 水稻强化栽培技术体系适栽叶龄简报 柴永山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牡丹江农业科学研究所 牡丹江 【期刊】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06-25

7 水稻上育397特征特性及栽培要点 柴永山; 孙玉友; 曲金玲; 姜龙; 解忠; 王永茂; 魏才强 黑龙江农业科学院牡丹江农业科学研究所; 黑龙江农业科学院牡丹江农业科学研究所 牡丹江 【期刊】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09-25

8 优质早粳水稻新品种——富士光 柴永山 黑龙江省农科院牡丹江农科所 牡丹江 【期刊】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05-15

9 “牡丹江19”的特点及栽培技术 柴永山 黑龙江省农科院牡丹江农科所 牡丹江 【期刊】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08-15

10 水稻稀播稀插栽培技术 柴永山 黑龙江省农科院牡丹江农科所 【期刊】中国林副特产 1999-02-15

11 水稻新品种牡丹江24特征特性及栽培要点 柴永山; 李明贤; 孙玉友; 刘亚臣; 解忠; 姜龙; 张淑艳; 刘波 黑龙江省农科院牡丹江农科所; 黑龙江省农科院耕作栽培研究所; 五大连池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宁安市种子公司 【期刊】中国林副特产 2002-12-30

12 应用保氮剂改进玉米施肥技术的研究 柴永山 黑龙江省农科院牡丹江农科所 牡丹江 【期刊】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9-02-15

13 种子产业化的几点建议 柴永山 黑龙江省农科院牡丹江农科所 【期刊】中国林副特产 2000-08-20

14 防治水稻潜叶蝇的药剂筛选 柴永山; 李胜军; 李明贤 牡丹江农科所; 宁安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期刊】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05-15

15 新一代水田除草剂——苯噻草胺 柴永山; 李胜军; 孟照安 黑龙江省农科院牡丹江农科所; 宁安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期刊】中国林副特产 2001-09-30

16 北方早粳主要性状相关通径的分析 柴永山 黑龙江省农科院牡丹江农科所 【期刊】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08-15

17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柴永山 黑龙江省农科院牡丹江农科所 【期刊】玉米科学 1994-03-15

18 玉米施肥方式与保氮剂应用的研究 柴永山 黑龙江省农科院牡丹江农科所 【期刊】玉米科学 1995-09-15

19 三江平原丘陵区玉米高产障碍因素调控措施研究 柴永山 黑龙江省农科院牡丹江农科所 【期刊】吉林农业科学 1996-09-25

20 黑稻与普通稻杂交遗传性状的研究初报——F_1代的遗传特点 柴永山 黑龙江省农科院牡丹江农科所 【期刊】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7-05-15

21 牡丹江郊区马铃薯生产现状与改进措施 柴永山 黑龙江省农科院牡丹江农科所 【期刊】北方园艺 1998-07-25

22 黑龙江省林区水稻生产应注意的几项技术措施 柴永山 黑龙江省农科院牡丹江农科所 【期刊】中国林副特产 1998-02-15

23 黑龙江省优质稻育种的技术策略 柴永山 黑龙江省农科院牡丹江农科所 【期刊】中国林副特产 1998-05-15

24 提高玉米施用氮肥利用率的初步研究 柴永山 黑龙江省农科院牡丹江农科所 【期刊】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8-05-15

25 春玉米主要性状相关及通径分析 柴永山 黑龙江省农科院牡丹江农科所 【期刊】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8-02-15

26 关于玉米最佳密度及提高氮肥利用率的探讨——Ⅰ.玉米最佳密植额度及其有关形态、生理指标的初步研究 柴永山 黑龙江省农科院牡丹江农科所 牡丹江 【期刊】玉米科学 1993-07-02

27 玉米主要数量性状遗传聚类分析的研究 柴永山 黑龙江省农科院牡丹江农科所 【期刊】黑龙江农业科学 1993-06-30

28 玉米穗部性状遗传相关及选择效果的初步研究 任海祥; 吕帮民; 盖德安; 柴永山; 赵良鑫; 邓桂玲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牡丹江农科所 【期刊】黑龙江农业科学 1991-12-27

荣誉奖励:


1. 2003年获省农委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2. 2008年获省农委科学技术二等奖。

资料更新中……

媒体报道一:


17年培育水稻新品种12个

从1994年到现在,从东北农业大学毕业的柴永山一心扑在了水稻育种上。17年间,经他精心选育的水稻新品种达到12个,其中3个水稻品种在黑龙江良种化工程中中标,累计推广面积达1000余万亩,柴永山也成为我市水稻行业的知名专家。

1994年,我市农科部门面临改制,农科人才正处于青黄不接的状态。柴永山“临危受命”,成为省农科院牡丹江分院水稻育种研究室主任。走马上任后,柴永山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努力在水稻育种方面潜心钻研。

寒来暑往,作为省、市水稻新品种选育科技攻关课题的主持人,柴永山先后带领课题组成员一起,培育出“牡丹江”系列水稻新品种12个,获各级奖励成果18项。“不但东北三省在种我们的稻种,就连宁夏、河北等地,也能看到我们的稻种。”在柴永山的带领下,省农业科学院牡丹江分院培育的水稻秧苗不仅质地优良、成熟期早、抗病性强,而且还达到了高产。如今,在我市周边地区大面积种植的“牡丹江28”水稻,就要比普通稻米早熟5天左右,与普通稻米相比,增产7%左右,每公顷产量达到了8000公斤。而不满足于现状的他,又搞起了功能稻种的研制。

培育稻种只是柴永山和他的团队走的第一步。接下来,柴永山又在优秀农科成果转化过程中,下起了功夫。柴永山根据周边农村自然资源情况,为广大农民量身定做科技致富项目,推进“一村一品”进程。优质大米生产技术推广项目在宁安市渤海镇江西村、小朱家等村实施,面积600亩,惠及农户130户,引入大钵体多蘖壮秧、宽行超稀植、应用生物有机肥、安全低毒农药等技术,项目区平均亩增产100多公斤、增产300多元。省领导到小朱家村视察时,村支书汇报时无比自豪地说:“是科技项目帮助了我们,我们种一亩水稻的收益,顶别人种两亩水稻的。”

此外,柴永山还常年坚持科技下乡,组织育种、栽培、植保等各专业专家深入农业生产一线,及时解决农民群众在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问题。柴永山与当地政府开展合作共建,在宁安、穆棱等地建立了集科技培训、技术咨询、农业信息服务为一体的专家大院儿,派出科技人员常年驻守,提供答疑解难、咨询服务,农民有问题随时有专家指导,为农民建立了一支“永远不走”的专家队伍。这一举措实施以来,迅速取得实效,还得到了农业部的认可,夺得了中华农业科技奖的殊荣。

文章来源:《牡丹江晨报》作者:王艳梅 2011年04月14日

媒体报道二:


17年,为了“一粒米”——访省农业科学院牡丹江分院院长柴永山

提起“袁隆平”这个名字,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很多年轻一代必须承认是吃着袁隆平培育的“杂交稻”长大的。其实,在我们牡丹江,也有一位“袁隆平”,他用十七年时间,培育了12种优质水稻品种,经其手培育的水稻品种种植面积达到上千万亩,辐射东北三省及内蒙古、宁夏、河北多个省(市),出现在上亿人的餐桌上,他就是省农业科学院牡丹江分院院长,省、市优质、高产、抗病水稻新品种选育科技攻关课题主持人柴永山。

提起柴永山,他算的上市省农业科学院牡丹江分院的元老,从1985年参加工作来到这个单位,二十多年的时间里,他愣是从没挪过“窝儿”。一开始,他从事大豆育种,然后,又干起了玉米育种,凭着一股子钻研劲儿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他所从事的课题总是能够取得重大突破。

1994年,科学院中的水稻育种课题组出现了科研人员断层的情况,本来的全省领先的水稻育种技术也因此停滞不前。临危受命,院里任命柴永山为水稻育种课题组组长,从此,开始了他长达17年的水稻育种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国家863、成果转化基金、跨越计划、行业科技、产业体系、省长基金专项等项目的子专题,主要探讨辐射诱变、遗传育种、生物技术、粮食丰产数字模型等项工程技术。

由于牡丹江周边处于半山区,每年春天开春晚,而且容易出现气温反复的问题,为了破解低温冷害对水稻秧苗的损害,降低农民的育秧成本,柴永山带领他的课题组不是在农村一蹲点就两三个月,晒的跟常年耕作的老农没啥两样,就是在实验室里一待就是几天几夜,眼睛熬的通红通红的。尤其是每年开春这段时间,他们更是忙的不可开交,一边搞科研,一边给农民搞培训,遇到哪个乡哪个村出现了育苗的问题,他们更像是“救火队员”,找个车就往向下跑。

2009年春天,宁安市渤海镇上官村村面在育秧时,出现了大面积的立枯病,得知消息后,柴永山带领他的课题组迅速赶到村里,详细查看秧苗的情况,及时开出了对症的“药方”。由于措施得力,救治及时,30公顷的秧苗保住了,农民们的脸上乐开了花,非要杀猪宰羊地招待他们不可。

类似的事情不胜枚举。在柴永山的带领下,省农业科学院牡丹江分院培育的水稻秧苗不仅质地优良、成熟起早、抗病性强,而且还达到了高产。现在在我市周边地区大面积种植的“牡丹江28”水稻,就要比普通稻米早熟5天左右,与普通稻米相比,增产7%左右,每公顷产量达到了8000公斤。

走上省农业科学院牡丹江分院院长岗位后,柴永山在兼顾科研事业的同时,更加注重为地方农业生产服务,他承担了黑龙江省省长基金项目——寒地粳稻分子育种子课题的研究,将稻米的育种引向更加优质、高产的范畴,同时,他利用科学院的平台创建了科技型企业,坚持常年为周边农村农户提供优质种子、化肥、农药等农用物资和技术咨询服务,把水田经营部、旱田经营部、牡丰专用肥公司、嘉禾农化公司等技术服务部门办成了技术培训的课堂,新技术、新品种推广的平台,服务三农的窗口。

在柴永山的带领下,省农业科学院牡丹江分院每年都要接待农民咨询1万余人次,上门到田间现场指导120多次,解决群众生产技术难题近百项,推广高效肥料品种10余个,推广各类新技术20余项,农民们都把省农业科学院牡丹江分院的专家们当成了自己的“贴心人”。

文章来源:《中共牡丹江市委组织部》

文章录入:zgkjcx    责任编辑:zgkjcx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关于我们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广告说明 | 合作项目

    名称:科技创新网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13040577号-2    公安备案号:11010802029847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E-Mail:zgkjcx0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