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科技创新网 > 文章中心 > 创新人物百科 > 农林科技 > 文章正文
专家信息 科学研究 论文专著 荣誉奖励 媒体报道

专家信息:


王向阳,男,1966年出生,安徽萧县人,中共党员。现任安徽省萧县农业委员会总农艺师、萧县植物保护站站长,推广研究员。

教育及工作经历:

1987年安徽农学院植物保护系毕业,农学学士学位。

1987年至1989年,萧县农业局农作物病虫测报站技术干部。

1989年至2002年,萧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农作物病虫测报站副站长、站长,1989年晋升助理农艺师,1994年晋升农艺师、2000年晋升高级农艺师。

2002年至2006年,萧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植物保护站站长,2005年晋升研究员。

2006年至今,萧县农业委员会总农艺师,兼任萧县植物保护站站长。

社会任职:

1. 安徽农业大学毕业生课外实习指导老师。

2. 农业部《农药科学与管理》通讯员。

3. 萧县经济发展顾问团顾问。

4. 萧县良种补贴项目、测土配方施肥项目专家组成员。

5. 萧县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和农技推广示范县项目专家组首席专家。

6. 萧县农学会副理事长。

7. 安徽省昆虫学会理事。

8. 中国昆虫学会、中国植物病理学会、中国植物保护学会会员。

9. 中共萧县第十二次、十三次党员代表大会党代表,萧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人大代表。

科学研究:


研究方向: 

主要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及研究工作。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1. “安徽省棉花害虫阶段防治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参加。

2. “棉铃虫抗药性监测与治理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主持。

3. “农技推广工作目标管理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参加。

4. “全国棉铃虫灾变预警系统的建立和应用”,参加。

5. “小麦、油菜田无草害工程技术研究及其大面积推广应用”,参加。

6. “麦田天敌预测和利用技术体系的研究与推广”,主持。

7. “梨、苹果主要病虫调查测报方法的研制与应用”,主持。

8. “棉花优异高配合力亲本的筛选利用与研究”,主持。

9. “桃树病虫害发生规律及无害化控制技术研究”,主持。

10. “玉米重大病虫害综合防治关健技术研究与示范”,参加。

11. “主要水果害虫、天敌消长规律及害虫防控技术研究与应用”,参加。

12. “安徽省小麦孢囊线虫病防控技术研究与示范”,参加。

13. “安徽省有害生物种类与发生危害特点研究”,参加。

科研成果: 

1. 安徽省棉花害虫阶段防治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金思明; 王林; 王向阳; 等 【科技成果】安徽省植保总站 1993

2. 棉铃虫抗药性监测与治理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王向阳; 宋爱颖; 王顺建; 朱克响;黄娟;等 【科技成果】安徽省萧县病虫测报站 1999

3. 农技推广工作目标管理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朱克响;谢长兰;王向阳; 等 【科技成果】安徽省萧县病虫测报站 1999

4. 安徽省地方标准——无公害韭黄栽培技术规程 高全兵;纵瑞敬;纵瑞贞;刘光荣;王向阳;刘艳春;孙玉玲 【科技成果】萧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2003

5. 安徽省地方标准——无公害菜用豌豆生产技术规程 刘光荣;王向阳;刘艳春;孙玉玲;高全兵;纵瑞敬;纵瑞贞 【科技成果】萧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2003

6. 麦田天敌预测及利用技术体系的研究 刘光荣;王向阳;王顺建;宋爱颖;黄娟;郑玉美 【科技成果】萧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2003

7. 梨、苹果、葡萄主要病虫调查测报方法的研制与应用 夏风;刘家成;王向阳;刘洁;王学良;黄娟;沈光斌;郑兆阳;李时轩;杭德龙;周吉凤;汪海洋;汪义军;马海华;宁伟文;孔令霞;周群芳;杨光;邵秀芳;吴家美 【科技成果】安徽省植物保护总站 2005

8. 棉花优异高配合力亲本的筛选与利用研究 董超;纵瑞收;王向阳;张子学;李峰;巩旭;李华;夏静;李霞红;马同富;李洪祥;许明杰;李升明;孟召鹏 【科技成果】萧县农业科学研究所 2006

9. 无公害菜用豌豆、韭黄标准化生产技术的研究与推广 刘光荣;王向阳;纵瑞敬;吴信英;谢长兰;丁之恩;张玉;高峰;李学章;刘欣茹;李化武;毛传芳;杨光;张凯;张瑞;王彩虹;张洪永;孟召鹏;巩旭;徐为领;李祥升;张世杰;刘永华;卢廷军;高广春;刘斌;罗大彬;杜文贵 【科技成果】萧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2006

10. 主要水果害虫、天敌消长规律及害虫防控技术研究与应用 邹运鼎; 毕守东; 黄保宏;周夏芝;刘丽;耿继光;王向阳;等 【科技成果】安徽农业大学 2009

论文专著:


[1]汤银来,阮双林,郑兆阳,夏风,曹辉辉,王向阳,陈金魁.安徽省棉花有害生物调查结果与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2014,20(05):74-78+98.

[2]胡本进,李昌春,徐丽娜,周子燕,胡飞,王向阳,李增智.亚洲玉米螟高致病性球孢白僵菌菌株筛选及田间防治试验[J].中国植保导刊,2013,33(08):23-26.

[3]张凯,高广春,王向阳.21.6%螺虫乙酯·噻虫啉悬浮剂对烟粉虱的田间防效评价[J].安徽农学通报,2013,19(15):78-79.

[4]张军,张凯,王向阳.井冈霉素·枯草芽孢杆菌混合剂对小麦全蚀病的防效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13,19(15):84+123.

[5]张胜,王龙平,檀根甲,王向阳,金鹏,吴慧平.安徽省萧县禾谷类孢囊线虫发生与分布规律[J].植物保护,2013,39(03):148-152+157.

[6]檀根甲,王向阳,李淼,董猛,巩旭,孟召鹏.玉米主要品种对粗缩病的田间抗性评价[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12,39(05):667-671.

[7]单绪南,杨普云,赵中华,闫德龙,王向阳.2011年玉米田二点委夜蛾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J].中国植保导刊,2011,31(08):20-22.

[8]王向阳,曹翔翔,胡本进,李昌春,邵飞.缓释性信息素迷向防治桃园梨小食心虫试验初报[J].中国植保导刊,2011,31(02):38-40.

[9]江俊起,王向阳,董猛,檀根甲.Bt制剂防治玉米螟的田间效果[J].植物保护,2011,37(04):173-175.

[10]田玉龙,王向阳,邵正飞,李桂亭.淮北地区夏玉米田节肢动物优势种群灰色系统及时间生态位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5):314-318.

[11]檀根甲,江彤,李淼,王向阳,王娥梅,刘洁.栽培避害对安徽省玉米粗缩病发生的影响[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10,37(03):407-410.

[12]董猛,檀根甲,王向阳,李淼,王娥梅,刘洁.安徽玉米病害田间调查与病原鉴定[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10,37(03):429-435.

[13]吴慧平,杨传广,陈良宏,檀根甲,王向阳.安徽省小麦根际线虫的鉴定和分布[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10,37(02):189-195.

[14]王向阳,李昌春,刘伟,张长信.5%除虫菊素乳油防治桃树红蜘蛛田间药效试验[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0,16(03):106-107.

[15]王向阳,刘伟,张长信.桃树梨小食心虫防治药剂筛选试验[J].现代农业科技,2010(02):175+177.

[16]王向阳,段劲生,刘伟,张长信.25%戊唑醇水乳剂防治桃褐腐病田间药效试验[J].现代农业科技,2010(02):181+184.

[17]刘洁,王梅英,王学良,黄娟,夏风,王向阳.葡萄炭疽病的测报方法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下半月刊),2009,15(16):145+215.

[18]黄娟,王梅英,刘洁,王学良,夏风,王向阳.安徽省苹果褐斑病预测预报方法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下半月刊),2009,15(16):134-135.

[19]王梅英,刘洁,王学良,黄娟,夏风,王向阳.安徽省苹果炭疽病测报方法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下半月刊),2009,15(16):142.

[20]章炳旺,王向阳,朱世华,唐学友,夏风,李恺求,罗定荣.安徽省转Bt基因棉田主要害虫发生动态[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8(04):571-576.

[21]李鹏,李桂亭,张新才,江俊起,王向阳.淮北棉田害虫与捕食性天敌群落动态变化研究[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7(04):124-129.

[22]韩道一,王向阳.浸叶法监测萧县棉铃虫抗药性及机理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15):3733-3735.

[23]宋定礼,张启勇,王向阳.油菜田野老鹳草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抽样技术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6(02):226-229.

[24]夏风,王向阳,黄娟,王学良,刘洁,杭得龙.葡萄黑痘病发生规律及测报方法[J].安徽农学通报,2006(02):118-119.

[25]王向阳,黄娟,夏风,王学良,刘洁,沈光斌.葡萄霜霉病发生规律及测报方法[J].安徽农学通报,2006(02):120-121.

[26]夏风,王向阳,黄娟,王学良,刘洁,刘家成.葡萄白腐病发生规律及测报方法[J].安徽农学通报,2006(02):122+124.

[27]黄娟,王向阳,夏风,王学良,刘洁,杜会光.葡萄叶蝉发生规律及测报方法[J].安徽农学通报,2006(02):123-124.

[28]王学良,刘洁,夏风,王向阳,黄娟,郑兆阳.安徽省苹果金纹细蛾发生规律及测报方法[J].安徽农学通报,2006(02):125.

[29]刘洁,王学良,夏风,王向阳,黄娟,刘家成.安徽省苹果小卷叶蛾发生规律及测报方法[J].安徽农学通报,2006(02):126-127.

[30]缪勇,刘家成,王向阳,沈光斌,王顺建,江俊起.安徽淮北棉田捕食性天敌群落的动态分类[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6(01):40-43.

[31]王向阳,夏风,王顺建,黄娟,宋爱颖,刘家成.淮北棉田捕食性天敌及害虫群落多样性的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06(04):42-43.

[32]李鹏,李桂亭,张新才,缪勇,江俊起,王向阳.淮北棉田节肢动物优势种群时空生态位及天敌对棉蚜控制作用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06(11):303-306.

[33]李桂亭,江俊起,邹运鼎,王向阳,张新才,李鹏.两种除草剂影响下棉田节肢动物群落相似性分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6(02):204-208.

[34]刘家成,韦永保,刘明熙,王向阳.农作物病虫害总体预报和总体化防技术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5(04):593-594+607.

[35]王向阳,邹运鼎,孟庆雷,章炳旺,代海敏.两种除草剂对棉田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指数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05(03):514-518.

[36]王向阳,黄咏沧,刘升,姜磊.小麦赤霉病流行的气象指标分析及在测报上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5(01):35-36+38.

[37]王顺建,王向阳,郑兆阳,刘家成,宋爱颖,黄娟.棉蚜空间格局和抽样技术及其应用的研究[J].中国植保导刊,2005(01):26-28.

[38]夏风,刘家成,王学良,刘洁,王向阳,黄娟.梨黄粉蚜测报方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4(05):955-956.

[39]方诗龙,夏风,王向阳.转Bt基因棉田棉叶螨发生规律及药剂防治试验[J].安徽农业科学,2004(04):680-681.

[40]王向阳,夏风.广枯灵、枯萎立克防治转Bt基因棉枯黄萎病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4(03):474-475.

[41]夏风,刘家成,王向阳,黄娟,王学良,刘洁.梨木虱测报方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4(03):502-503+505.

[42]夏风,王向阳.转Bt基因棉田棉铃虫产卵规律及与常规棉田的比较[J].安徽农业科学,2004(02):281-282.

[43]刘家成,夏风,黄娟,王向阳,刘洁,王学良.梨二叉蚜测报方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4(02):335-336.

[44]王向阳,黄娟,刘家成,夏风,王学良,刘洁.梨轮纹病测报方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4(02):337-338.

[45]张启勇 ,金国玲 ,王向阳 ,宋爱颖.88.8%飞达红可溶性粒剂防除果园杂草研究[J].安徽农业,2004(03):22-23.

[46]张琍 ,张启勇 ,王向阳.40%百菌灵可湿性粉剂防治小麦赤霉病研究[J].安徽农业,2004(03):23.

[47]张琍 ,张启勇 ,王向阳.40%百菌灵可湿性粉剂防治小麦赤霉病研究[J].安徽农业,2004(02):15-16.

[48]王向阳,夏风.转Bt基因棉田棉铃虫防治指标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4(01):64-65.

[49]刘家成,夏风,王学良,刘洁,王向阳,黄娟.安徽省茶翅蝽测报方法[J].安徽农业科学,2004(01):72-73.

[50]黄娟,王向阳,夏风,刘家成,刘洁,王学良.安徽省梨树叶螨测报方法[J].安徽农业科学,2004(01):97-98.

[51]刘洁,王学良,夏风,刘家成,王向阳,黄娟.安徽省梨小食心虫测报方法[J].安徽农业科学,2004(01):99-100+103.

[52]王学良,刘洁,刘家成,夏风,王向阳,黄娟.安徽省梨黑星病测报方法[J].安徽农业科学,2004(01):101-103.

[53]王顺建,王向阳,孙义勇,宋爱颖,黄娟.苹果轮纹病发生及防治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4(01):62-63.

[54]王向阳.芦笋茎枯病病株空间分布型及其抽样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4(03):344-347.

[55]宋爱颖,王向阳,黄娟,王顺建,黄咏沧.棉铃虫中期预测模型的建立与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4(01):66-67.

[56]王向阳,黄娟,巩旭,宋爱颖,王顺建.毒死蜱微囊悬浮剂防治花生田蛴螬田间药效试验[J].农药科学与管理,2004(02):19-21.

[57]纵瑞敬,欧阳素华,蒋永,王向阳,巩旭.世高防治葡萄炭疽病的试验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4(04):735-736.

[58]夏风,王向阳.转Bt基因棉田棉铃虫产卵规律及与常规棉田的比较[J].安徽农业科学,2004(02):281-282.

[59]王向阳,黄娟,巩旭,宋爱颖,王顺建.毒死蜱微囊悬浮剂防治花生田蛴螬田间药效试验[J].农药科学与管理,2004(02):19-21.

[60]宋爱颖,王顺建,黄娟,王向阳,张世杰,李婷.50%施保功WP防治葡萄黑痘病和炭疽病田间药效试验[J].农药,2003(06):32-33.

[61]黄娟,宋爱颖,王顺建,王向阳,张世杰,吕军.异丙草·乙氧氟复配剂防除西瓜田杂草试验[J].长江蔬菜,2003(05):28-29.

[62]刘光荣,王向阳,王顺建,宋爱顺,黄娟.淮北麦区麦田天敌的利用技术[J].安徽科技,2003(10):35.

[63]王向阳,刘光荣,宋爱颖,王顺建,黄娟.麦田天敌消长演替规律及超长期预测的研究[J].华东昆虫学报,2003(01):46-52.

[64]黄娟,刘光荣,王向阳,王顺建,宋爱颖.麦蚜天敌优势种群的评价[J].植保技术与推广,2003(05):9-11.

[65]宋爱颖,王顺建,王向阳,黄娟,张世杰,杜强,李婷.发育进度法预测棉铃虫发生期技术改进的探讨[J].中国棉花,2003(02):15-17.

[66]宋爱颖,刘光荣,王向阳,王顺建,黄娟,张世杰,王洪萍,黄永沧.淮北麦田天敌的发生规律及影响因子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3(01):117-118.

[67]黄娟,宋爱颖,段惠芹,周影,李红梅,王顺建,王向阳.50%福·甲·硫可湿性粉剂防治苹果炭疽病药效试验[J].安徽农业科学,2003(01):131-132.

[68]宋爱颖,王向阳,刘光荣,王顺建,黄娟,王洪萍,张世杰.麦田天敌监测资料统计标准的研究[J].植保技术与推广,2003(02):8-11.

[69]王顺建,刘光荣,王向阳,宋爱颖,黄娟.12种药剂防治麦蚜及对天敌安全性田间试验[J].农药科学与管理,2003(01):26-28.

[70]王向阳,王顺建,刘家成,夏风,宋爱颖,黄娟.淮北棉田主要捕食性天敌与害虫的时间格局及其数量关系[J].武夷科学,2002(00):174-177.

[71]王向阳,刘光荣,黄娟,宋爱颖,王顺建.麦田天敌中长期预测模型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2(05):747-749+758.

[72]王顺建,刘光荣,王向阳,宋爱颖,黄娟.麦蚜天敌利用技术的研究[J].植保技术与推广,2002(10):10-12.

[73]王顺建,王向阳,徐为领,吕军,张伟,马青礼,耿军.青翅蚁形隐翅虫在棉田捕食性天敌中的地位与作用[J].植保技术与推广,2002(05):6-8+18.

[74]王向阳,宋爱颖,黄娟,王顺建.淮北棉田捕食性天敌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子观察分析[J].植保技术与推广,2002(09):20-22.

[75]王顺建,王向阳,徐为领,吕军,张伟,马青礼,耿军.青翅蚁形隐翅虫在棉田捕食性天敌中的地位与作用[J].植保技术与推广,2002(05):6-8+18.

[76]王向阳,王顺建,宋爱颖,黄娟.棉田施用除草剂对节肢动物群落种群数量的影响[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2(04):350-354.

[77]潘晓皖,汪晓红,王向阳,吴信英.麦田泽漆生态经济阈值的研究[J].农药科学与管理,2001(04):23-24+28.

[78]王顺建,王向阳,吴信英,宋爱颖,黄娟.快灭灵混用防除小麦田杂草试验[J].农药,2001(02):28-29.

[79]王顺建,朱克响,王向阳,张宗奇,周全恩,杜庆忠.淮北棉田节肢动物的群落结构[J].昆虫知识,2000(05):268-274.

[80]朱克响,王顺建,王向阳,徐为领,张宗奇,周全恩,高广春.淮北棉田主要害虫及其天敌生态位的研究[J].植物保护,2000(02):16-20.

[81]王明勇,曹明坤,张启勇,王向阳,宋爱颖.24%Cadre水剂防除春花生地杂草药效试验[J].安徽农业科学,1999(02):50+57.

[82]王向阳,宋爱颖,朱克响,孙家峰.麦田泽漆的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1997(04):71-72+89.

[83]王向阳.小麦纹枯病流行预测的初步研究[J].植保技术与推广,1997(05):10-11.

[84]王向阳,宋爱颖,王月英,孙家峰.萧县棉铃虫抗药性发展动态的初步探讨[J].植保技术与推广,1995(04):5-7.

[85]武玉臻,王向阳.麦田穗期僵蚜空间格局及其应用[J].病虫测报,1991(03):65.

[86]武玉臻,王向阳.麦田穗期蚜虫与主要天敌的空间分布型及其跟随关系调查初报[J].昆虫天敌,1990(03):138-141.

会议论文: 

[1]夏风;张启勇;王向阳;宋爱颖;王顺建;黄娟. 淮北棉区棉铃虫抗药性发展动态及治理技术体系[C]. .棉花重大病虫统一防治的理论与实践.:中国农业技术推广协会,2004:330-334.

[2]夏风; 王向阳. 转Bt基因棉田棉铃虫产卵规律及与常规棉田的比较[C]. .棉花重大病虫统一防治的理论与实践.:中国农业技术推广协会,2004:382-384.

[3]王向阳; 夏风. 转Bt基因棉田棉铃虫防治指标的研究[C]. .棉花重大病虫统一防治的理论与实践.:中国农业技术推广协会,2004:385-387.

[4]韩道一; 张启勇; 王向阳; 黄娟. 淮北棉区棉铃虫抗药性发展动态及原因分析[C]. 中国农业技术推广协会.第十九届全国植保信息交流暨农药械交易会论文集.中国农业技术推广协会:中国农业技术推广协会,2003:310-314.

荣誉奖励:


1. 1996年被农业部评为“棉铃虫三年治理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2. 2000年被全国农技推广中心评为“全国农作物病虫抗药性监测与治理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3. 2001年被省农业委员会评为“全省植保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4. 2002年被全国农技推广中心评为“全国农作物病虫测报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5. 2002年被中共宿州市委组织部、宿州市人事局、宿州市科学技术协会授予“首届宿州青年科技奖”。

6. 2002年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二等奖。

7. 2002年被县政府授予“萧县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8. 2003年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二等奖。

9. 2004年被省农业委员会评为“全省植保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10. 2006年被选拔为享受市政府津贴人才。

11. 2006年获安徽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12. 2006年享受宿州市政府特殊津贴.

13. 2007年被省政府授予“安徽省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14. 2007年被选拔为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15. 2008年享受安徽省政府特殊津贴。

16. 2010年获全国植物保护学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媒体报道:


记萧县农委总农艺师、植保站长王向阳

在萧县,提到该县农委总农艺师、植保站站长王向阳可谓家喻户晓,因为在寻常百姓的田间地头,经常可以看见他俯下身子为民解决种植方面困难的身影。自1987年从安徽农学院植保系毕业后,王向阳20多年如一日的在萧县农业系统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在群众中享有较高的威信。

病虫测报是植保工作的基础,事关病虫害防治效果的好坏、农作物产量、农产品质量安全,但病虫测报也是十分辛苦的工作,要求按时、定点开展田间调查,工作地点远离县城,且工作集中在夏季,往往是早上一身水,中午一身汗,回家一身泥。

王向阳多年如一日,按时按要求进行田间调查,一丝不苟,田间地头经常看到他忙碌的身影,听到他详细解答农民咨询的话语;办公室内时常有农民拿着发病的农作物问这问那。工作中,他及时准确发布“病虫情报”,预报准确率一直在省内、乃至国内领先,并率先开展果树病虫测报,填补了我省果树病虫测报的空白,切实为指导生产当好参谋,科学指导农民开展病虫草害综合防治,全县每年可挽回病虫草害造成的农作物产量损失达10余万吨。

王向阳爱他的农技推广事业、爱农村、爱农民,把全部心血都倾注在萧县的农业发展上。尤其是开展“察民情、解民忧、顺民心、保民安”活动以来,更是以火热的激情和严谨的作风忘我地工作,认真制定全县农业生产技术指导方案,考察、筛选适宜的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每月制定一份农作物田管技术明白纸,想方设法落实各项技术,全县小麦实现连续四年持续增产。

良种补贴是中央的一项惠民政策,科学确定补贴品种是落实惠民政策的重要环节,为此,王向阳抓住午收前的有利时机,带领专家组于5月29日对供种者推荐的12个小麦品种在当地的具体表现逐一进行考察,以对国家、对农民、对企业高度负责的精神,认真对每个品种进行测产,调查抗病性和杂株率。为确定今年秋种的良补小麦品种提供科学依据。农民遇到生产上的难题总喜欢向他请教,他也总能给以满意的答复。6月4日晚上,他从县农业综合执法大队了解到,新庄镇马郑庄行政村农民陈坤杰等三户农民因种植的“翠绿二号”甜瓜与品种不符向执法大队进行投诉。次日,在参加完省小麦高产攻关专家组在白土镇的小麦超高产田块测产后,他立即赶到新庄镇马郑庄行政村,对瓜农投诉的瓜田实地调查勘验,并确定农民们购买的“翠绿二号”甜瓜种是劣质种子,并为他们出具了鉴定报告,详细告诉他们依法索赔的程序,维护了农民的合法利益。

王向阳是一个乐于工作、不知疲倦的人。在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还主持和参与多个项目的科研和推广工作。参加完成的“全国棉铃虫灾变预警系统的建立和应用”项目,每年可为萧县多挽回棉铃虫造成的皮棉损失500吨以上;参加完成的“小麦、油菜田无草害工程技术研究及其大面积推广应用”年可为萧县多挽回麦田杂草造成的小麦损失2万余吨,这两项成果分别获2002年和2003年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二等奖。主持完成的“麦田天敌预测和利用技术体系的研究与推广”项目,每年在为萧县挽回虫害造成的小麦损失3万余吨的同时,还减少化学农药用量50余吨,减轻了环境污染和农药残留,获2006年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三等奖。主持完成的“梨、苹果主要病虫调查测报方法的研制与应用”项目,每年为萧县挽回病虫害造成的水果损失5万余吨,获2006年安徽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主持完成的“棉花优异高配合力亲本的筛选利用与研究”项目,在棉花高配合力亲的本的筛选与利用方面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育成品种“ZLTC-3”2004-2006年在江苏、安徽等地累计推广340.8万亩,累计新增产值6.89亿元,取得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文章来源:《拂晓报》2008年10月10日

文章录入:zgkjcx    责任编辑:zgkjcx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关于我们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广告说明 | 合作项目

    名称:科技创新网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13040577号-2    公安备案号:11010802029847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E-Mail:zgkjcx0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