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科技创新网 > 文章中心 > 创新人物百科 > 基础科学 > 文章正文
专家信息 科学研究 论文专著 社会任职 荣誉奖励 媒体报道

专家信息:


邵春林,男,江苏南通人,中共党员,博士。现任复旦大学放射医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放射生物学部主任。

教育及工作经历:

1989年获四川大学学士学位。

1992年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获辐射生物学硕士学位。

1995年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获辐射生物学博士学位。

1997年8月至1998年3月任日本京都大学COE博士后研究员。

2000年7月至2002年8月被日本国立放射医学综合研究所聘为特别研究员。

2002年8月至2005年8月在英国牛津大学Gray Cancer Institute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2005年8月被复旦大学聘为研究员。

教学情况:

主讲课程:

资料更新中……

培养研究生情况:

资料更新中……

科学研究:


研究方向:

主要从事放射生物学、环境物理化学因素生物效应的研究。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1. 电离辐射旁效应的分子机制研究。

资料更新中……

科研成果:

1. 离子束生物材料修饰技术与装置 余增亮; 姚建铭; 吴跃进; 许安; 吴李君; 杨建波; 邵春林; 王相勤; 胡素华; 程备久; 陈兵; 张束清; 王纪; 余立祥; 冯惠云; 刘军红 【科技成果】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2003-12-15

2. 离子束应用技术研究 余增亮; 胡纯栋; 王绍虎; 胡素华; 姚建铭; 邵春林; 王纪; 陈行倩; 张束清; 陈兵 【科技成果】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2005-01-01

3. 低能离子束细胞修饰技术和装置 余增亮; 杨剑波; 吴跃进; 姚建铭; 吴李君; 胡纯栋; 王绍虎; 胡素华; 何建军; 程备久; 邵春林; 李红; 吴丽芳; 宋道军; 王纪 【科技成果】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2005-01-01

资料更新中……

论文专著:


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

出版专著:

资料更新中……

发表英文论文:

1. Yan Pan , Dexiao Yuan, Junxiang Zhang , Ping Xu, Honghong Chen , Chunlin Shao. Cadmium-induced adaptive response in Chinese hamster ovary cells of different DNA repair capacities. Radiat. Res. 171(4): 446-453, 2009.

2. HH Chen, RF Jia, L Yu, MJ Zhao, CL Shao , WY Cheng. Bystander effects induced by continuous low-dose-rate 125I seeds potentiate the killing action of irradiation on human lung cancer cells in vitro. Int. Journal of Radiation Oncology, Biology, Physics, 72(5): 1560-1566, 2008.

3. Chunlin Shao , Melvyn Folkard , Kathryn D. Held, and Kevin M. Prise. Estrogen enhanced cell-cell signalling in breast cancer cells exposed to targeted irradiation. BMC Cancer, 2008, 8:184 doi:10.1186/1471-2407-8-184.

4. Chunlin Shao , Melvyn Folkard and Kevin M. Prise. Role of TGF-b1 and nitric oxide in bystander effect on targeted glioma cells. Oncogene, 27(4): 434-440, 2008.

5. Chunlin Shao , Kevin M. Prise, Melvyn Folkard. Signaling factors for irradiated glioma cells induced bystander responses in fibroblasts. Mutant Research. 638 (1-2): 139-145, 2008.

6. Chunlin Shao , Yoshiya Furusawa , Yoshitaka Motsumoto, Yan Pan , Ping Xu, Honghong Chen. Effect of Gap Junctional Intercellular Communication on Radiation Responses in Human Neoplastic Cells. Radiat. Res. 167(3): 283-288, 2007.

7. Chunlin Shao , Fiona M. Lyng, Melvyn Folkard , Barry D. Michael and Kevin M. Prise. Calcium Fluxes Modulate Targeted Radiation Induced Bystander Responses in Glioma and Fibroblast Cells. Radiat. Res. 166: 479-487, 2006.

8. Chunlin Shao , Melvyn Folkard , Barry D. Michael, Kevin M. Prise. Bystander signalling between glioma cells and fibroblasts targeted with counted particles. Int. J. Cancer, 116, 45-51, 2005.

9. Chunlin Shao , Melvyn Folkard , Barry D. Michael, and Kevin M. Prise. Targeted cytoplasmic irradiation induces bystander responses. Proc. Natl. Acad. Sci. USA 101, 13495-13500, 2004.

10. Chunlin Shao , V. Stewart, M. Folkard, B. D. Michael, and K. M. Prise. Nitric oxide-mediated signalling in the bystander response of individually targeted glioma cells. Cancer Res., 163, 8437-8442, 2003.

11. Chunlin Shao , Yoshiya Furusawa , Yasuhiko Kobayashi , Tomoo Fnnayama and Seiichi Wada. Bystander effect induced by counted high-LET particles in confluent human fibroblasts: a mechanistic study. Faseb J., 17, 1422-1427, 2003.

发表中文论文:

1 P53和NF-κB在r-射线诱导张氏肝细胞产生的辐射适应性效应中的作用 袁德晓; 潘燕; 张江虹; 邵春林 复旦大学放射医学研究所 【会议】第十一次中国生物物理学术大会暨第九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摘要集 2009-07-12

2 离子注入微生物产生“马鞍型”存活曲线的可能作用机制 宋道军; 姚建铭; 邵春林; 余增亮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期刊】核技术 1999-03-10

3 离子注入胞嘧啶核苷酸的释磷动力学研究 邵春林; 王相勤; 余增亮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期刊】核技术 1999-04-10

4 低能氮离子注入固态羧酸钠的质量沉积效应 王相勤; 姚建铭; 邵春林; 余增亮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期刊】化学通报 1999-03-30

5 γ辐射诱导质粒DNA单链断裂的反向氧效应 邵春林; 齐藤真弘; 余增亮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日本京都大学原子炉实验所 【期刊】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 1999-01-25

6 γ射线诱导DNA链断裂的机制研究 邵春林; 齐藤真弘; 余增亮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日本京都大学原子炉实验所健康物理部 【期刊】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 1999-03-25

7 γ射线辐射诱导质粒DNA单链断裂:与DNA和自由基清除剂浓度的关系 邵春林; 齐藤真弘; 余增亮 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所离子束生物工程实验室; 日本京都大学原子炉实验所健康物理部 【期刊】激光生物学报 1999-06-30

8 固态乙酸钠氮离子注入的辐照效应研究 王相勤; 姚建铭; 邵春林; 余立祥; 余增亮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离子束生物工程中心;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离子束生物工程中心;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 【期刊】激光生物学报 1999-09-30

9 一种提高质粒DNA凝胶电泳检测灵敏度的方法 邵春林; 齐藤真弘; 余增亮 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所离子束生物工程实验室; 日本京都大学原子炉实验所健康物理部; 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所离子束生物工程实验室 【期刊】激光生物学报 1999-09-30

10 电离辐射诱导体外DNA链断裂机理研究进展 邵春林; 齐藤真弘; 余增亮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日本京都大学原子炉实验所健康物理部;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期刊】核技术 2000-03-10

11 低能离子与生物有机小分子相互作用机制的初步研究 王相勤; 邵春林; 姚建铭; 余立祥; 余增亮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离子束生物工程中心 合肥; 离子束生物工程中心 合肥 【期刊】化学学报 2000-04-20

12 电离辐射诱导DNA链断裂的动力学研究 邵春林; 齐藤真弘; 余增亮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日本京都大学原子炉实验所健康物理部;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期刊】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 2000-07-15

13 DNA双链断裂的组成与自由基清除效能的关系 邵春林; 齐藤真弘; 余增亮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离子束生物工程中心; 日本京都大学原子炉实验所健康物理部;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离子束生物工程中心 【期刊】物理化学学报 2000-02-29

14 氩离子对两种嘧啶碱基的损伤效应研究 王相勤; 邵春林; 姚建铭; 余立祥; 余增亮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生物工程中心;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生物工程中心 【期刊】激光生物学报 2000-03-30

15 弧光放电产生的低能氮离子对胞嘧啶水溶液损伤作用的研究 石怀彬; 邵春林; 王相勤; 余增亮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合肥 【期刊】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2001-08-10

16 低能氮离子对胞嘧啶水溶液损伤作用的光谱分析 石怀彬; 邵春林; 王相勤; 余增亮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安徽合肥; 安徽合肥 【期刊】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01-10-25

17 低能离子与脱氧腺苷酸组分水溶液作用合成脱氧腺苷酸 石怀彬; 邵春林; 王相勤; 余增亮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离子束生物工程中心;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离子束生物工程中心 【期刊】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2001-08-20

18 低能离子注入法在水溶液中合成胞苷酸和脱氧胞苷酸 石怀彬; 邵春林; 王相勤; 余增亮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离子束生物工程中心;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离子束生物工程中心;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离子束生物工程中心 安徽合肥; 安徽合肥 【期刊】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2001-11-20

19 keV离子辐照固态腺嘌呤与胞嘧啶的剂量效应研究 石怀彬; 邵春林; 余增亮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安徽合肥; 安徽合肥 【期刊】生物物理学报 2001-12-30

20 低能离子与腺苷酸组分水溶液作用合成腺苷酸 石怀彬; 邵春林; 王相勤; 余增亮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离子束生物工程中心;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离子束生物工程中心 【期刊】物理化学学报 2001-05-30

21 低能氮离子诱发丙酮与重水溶液的反应机理 石怀彬; 邵春林; 余增亮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合肥 【期刊】物理化学学报 2001-11-30

22 低能氮离子诱发氨基酸前生物合成反应的初步研究 石怀彬; 邵春林; 余增亮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期刊】化学研究 2001-09-30

23 低能氮离子注入乙醇重水溶液的GC-MS分析 石怀彬; 邵春林; 余增亮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合肥 【期刊】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02-07-15

24 低能氮离子对腺嘌呤水溶液损伤作用的光谱分析 石怀彬; 邵春林; 王相勤; 余增亮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离子束生物工程中心;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离子束生物工程中心;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离子束生物工程中心 安徽合肥; 安徽合肥 【期刊】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02-04-25

25 离子刻蚀生物样品的初步研究 余增亮; 邵春林; 杨剑波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安徽省农科院水稻所 【期刊】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1994-08-15

26 离子注入固态5'-dTMP的释磷、释碱基研究 邵春林; 余增亮 合肥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所 【期刊】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1994-08-15

27 低能氮离子束注入酪氨酸分子时的质量沉积效应 邵春林; 余增亮 合肥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期刊】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1994-08-15

28 离子束注入酪氨酸分子的剂量效应研究 邵春林; 毕强; 余增亮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期刊】核技术 1994-01-10

29 氮离子注入生物分子的质能效应研究 邵春林; 余增亮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合肥 【期刊】中国核科技报告 1994-06-15

30 氮离子注入生物分子的质能效应研究 邵春林; 余增亮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合肥 【期刊】中国核科技报告 1994-12-30

31 低能氮离子束注入固态5'-dTMP的辐照损伤研究 邵春林; 余增亮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期刊】核技术 1995-01-10

32 低能离子辐照生物体存活率剂量效应的质量效应模型 邵春林; 吴跃进; 程备久; 桂启富; 余增亮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安徽农科院水稻研究所; 安徽农业大学 【期刊】核农学报 1995-03-20

33 N~+离子束对腺嘌呤核苷的辐照损伤研究 邵春林; 余增亮; 李碧琳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技大学结构分析中心 【期刊】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1996-08-10

34 低能离子辐照的刺激效应模型 邵春林; 余增亮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期刊】核技术 1996-06-10

35 低能离子注入对脱氧胸苷的辐照损伤 邵春林; 孙洪奎; 余增亮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期刊】核技术 1996-08-10

36 低能离子辐照苏氨酸质量沉积方式的研究 黄卫东; 肖炳甲; 邵春林; 余增亮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结构中心 【期刊】核技术 1996-12-10

37 氮离子注入胸腺嘧啶核苷酸及其组分损伤的剂量效应(英文) 邵春林; 余增亮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合肥 【期刊】中国核科技报告 1996-06-15

38 氮离子注入胸腺嘧啶核苷酸及其组分损伤的剂量效应 邵春林; 余增亮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合肥 【期刊】中国核科技报告 1996-12-30

39 离子注入生物分子的电荷交换效应 邵春林; 许安; 余增亮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期刊】核技术 1997-02-10

40 离子束辐照下微生物、植物组织存活模型的研究 邵春林; 余增亮 中国科学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期刊】核技术 1997-07-10

41 低能氮离子注入固态苯甲酸钠的质量沉积效应 王相勤; 邵春林; 余增亮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期刊】物理化学学报 1997-09-30

42 低能氮离子注入固体乙酸钠的质量沉积效应 王相勤; 邵春林; 余增亮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期刊】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1998-05-10

43 低能离子束对微生物细胞的刻蚀与损伤研究 宋道军; 余汛; 姚建铭; 邵春林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离子束生物工程中心 【期刊】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 1998-11-25

44 辐射诱导肝癌细胞旁效应与p53基因的关系 赵镁嘉; 沈波; 邵春林 复旦大学放射医学研究所 【会议】第十一次中国生物物理学术大会暨第九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摘要集 2009-07-12

45 乏氧辐射旁效应及其分子机制 张江虹; 袁德晓; 谢月霞; 邵春林 复旦大学放射医学研究所 【会议】第十一次中国生物物理学术大会暨第九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摘要集 2009-07-12

46 低剂量镉暴露诱导Hmy2.CIR细胞对电离辐射的适应性反应 袁德晓; 潘燕; 张江虹; 邵春林 复旦大学放射医学研究所 【会议】中国毒理学会第五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 2009-08-10

47 亚细胞精确照射诱导的旁效应机理研究 邵春林; Melvyn Folkard; Kevin M.Prise 复旦大学放射医学研究所; Gray Cancer Institute; Box 100; Mount Vernon Hospital; Northwood; Middlesex; HA6 2JR 【会议】第十次中国生物物理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 2006-05-01

48 镉诱导的细胞适应性反应及DNA损伤修复在其中的作用 潘燕; 袁德晓; 邵春林 复旦大学放射医学研究所 【会议】中国毒理学会放射毒理专业委员会第七次、中国毒理学会免疫毒理专业委员会第五次、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致突专业委员会第二次、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致畸专业委员会第二次、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致癌专业委员会第二次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汇编 2008-09-01

49 单粒子微束辐照装置的束流光学计算 柳岸; 王旭飞; 李嘉庆; 张杰雄; 王建中; 何志江; 张伟; 张斌; 施立群; 邵春林 复旦大学核科学与技术系现代物理研究所离子束应用物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复旦大学放射医学研究所 【期刊】核技术 2011-03-10

50 DNA损伤修复相关蛋白H2AX,ATM,CDKN1A,TP53辐射响应研究现状 任瑞平; 何明远; 邵春林 复旦大学放射医学研究所 【期刊】辐射防护通讯 2011-02-20

51 DNA损伤修复能力对辐射适应性反应的影响 袁德晓; 潘燕; 赵镁嘉; 陈红红; 邵春林 复旦大学放射医学研究所 【期刊】核技术 2009-05-10

52 受辐射肝癌细胞所诱导旁效应与p53的关系 赵镁嘉; 沈波; 袁德晓; 陈红红; 邵春林 复旦大学放射医学研究所 【期刊】核技术 2009-06-10

53 γ-射线诱导的辐射适应性效应与DNA损伤修复之间的关系 袁德晓; 潘燕; 张江虹; 邵春林 复旦大学放射医学研究所 【期刊】生物物理学报 2009-07-15

54 P53和NF-κB在r-射线诱导张氏肝细胞产生的辐射适应性效应中的作用 袁德晓; 潘燕; 张江虹; 邵春林 复旦大学放射医学研究所 【期刊】生物物理学报 2009-07-15

55 乏氧辐射旁效应及其分子机制 张江虹; 袁德晓; 谢月霞; 邵春林 复旦大学放射医学研究所 【期刊】生物物理学报 2009-07-15

56 辐射诱导肝癌细胞旁效应与p53基因的关系 赵镁嘉; 沈波; 邵春林 复旦大学放射医学研究所 【期刊】生物物理学报 2009-07-15

57 电离辐射旁效应对辐射防护的影响 邵春林; 何明远 复旦大学放射医学研究所 【期刊】辐射防护通讯 2009-10-20

58 ~(125)I籽源照射对壳聚糖涂层的聚乙丙交酯载体支架体外降解性能的影响 陈红红; 姜逊; 于雷; 郯志清; 胡昱兴; 王文祖; 程文英; 邵春林 复旦大学放射医学研究所; 东华大学纺织学院; 复旦大学放射医学研究所; 东华大学材料学院; 复旦大学放射医学研究所 上海 【期刊】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2006-12-20

59 放射性籽源薄层片植入治疗肿瘤的研究进展 于雷; 陈红红; 程文英; 邵春林 上海复旦大学放射医学研究所放射生物部; 上海复旦大学放射医学研究所放射生物部 【期刊】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 2006-11-25

60 一氧化氮在亚细胞结构精确照射诱导旁效应中的作用 邵春林; FOLKARD Melvyn; PRISE Kevin M 复旦大学放射医学研究所; Gray Cancer Institute P; Box100; Mount Vernon Hospital; Northwood; Middlesex; HA62JR; Gray Cancer Institute 【期刊】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2007-04-20

61 核磷蛋白与恶性血液病 贾荣飞; 陈红红; 程文英; 邵春林 复旦大学放射医学研究所 【期刊】中华血液学杂志 2007-12-14

62 ~(125)I籽源持续低剂量率照射诱导人肺癌细胞的旁效应 贾荣飞; 陈红红; 于雷; 赵镁嘉; 邵春林; 程文英 复旦大学放射医学研究所; 复旦大学放射医学研究所; 复旦大学放射医学研究所 上海 【期刊】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2007-12-20

63 乏氧条件下X射线诱导神经胶质母细胞瘤T98G细胞的旁效应 张江虹; Kevin M Prise; 金一尊 ; 邵春林 复旦大学放射医学研究所; 英国牛津大学Gray Cancer Institute; 复旦大学放射医学研究所; 复旦大学放射医学研究所 上海 【期刊】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2008-04-20

64 γ-射线诱导的辐射适应性效应与DNA损伤修复之间的关系 袁德晓; 潘燕; 张江虹; 邵春林 复旦大学放射医学研究所 【会议】第十一次中国生物物理学术大会暨第九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摘要集 2009-07-12

65 电离辐射对肝细胞非靶向性效应及其调控基因研究 袁德晓; 赵镁嘉; 潘燕; 沈波; 张江虹; 邵春林 复旦大学放射医学研究所 【会议】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中国核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第8册) 2009-11-18

社会任职:


1.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会副理事长。

2. 辐射与环境生物物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3. 国际空间研究委员会委员(COSPAR Associate)。

4. 卫生部和上海市的卫生应急专家。

5. 中国生物物理学会辐射与环境生物物理专业委员会委员。

6. 上海市辐射与环境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7. 甘肃省重离子束辐射医学应用基础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

8.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编委。

9. 国家和上海市多个部门的项目评审专家。

10. 多家国际著名学术期刊的论文评审人。

11. Journal of Radia tion Research 编委。

12. COSPAR Associate。

荣誉奖励:


先后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上海市公共卫生优秀学科带头人。

1. 2006年入选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

资料更新中……

媒体报道:


为放射性工作者保驾护航

——访复旦大学放射医学研究所副所长邵春林

生活在这一年代的人,或许永远都不会忘记“日本福岛50勇士”的光辉形象,在日本大地震引发的福岛核电站泄漏事故中,他们向死而战的英雄事迹叫人感动落泪,而他们中的一些人,极有可能因为核辐射过量而在2周内死亡。

痛定思痛,人们不禁要问,谁来为这些可敬可爱的人保驾护航?

复旦大学放射医学研究所副所长邵春林研究员,就是这样一个从事放射医学研究,为放射性工作者保驾护航的人。

邵春林,出生于江苏南通,1989年获四川大学学士学位,之后免推到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攻读学位,分别于1992年、1995年获辐射生物学硕士、博士学位,之后留所工作。1997.8~1998.3月任日本京都大学COE博士后研究员,2000.7~2002.8月被日本国立放射医学综合研究所聘为特别研究员,2002.8~2005.8月在英国牛津大学Gray Cancer Institute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05年8月被复旦大学聘为研究员。现兼任辐射与环境生物物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会副理事长,国际空间研究委员会委员(COSPAR Associate),卫生部和上海市的卫生应急专家等职。

立足国需,

与辐射学深情牵手

20世纪90年代初,辐射生物学伴随着核物质的广泛应用而陡然兴起,国际上很多出自于物理学研究的知名专家纷纷转向这一新兴领域。刚刚学士毕业的邵春林走到了求学路上的一个重要节点,原本学习核物理专业的他,在具有非常开阔的学术思路、活跃的学术思想的博士生导师的启发和引导下,也投入到这场转战潮流之中,由此开启了一段精彩的放射医学人生路。

象牙塔下,恩师的循循教诲,激烈的学术碰撞及交流,对邵春林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在出国深造期间,邵春林迎来了科研人生的大跨越。在京都大学和日本国立放射医学研究所(NIRS)的科研经历使他在细胞和分子辐射生物学科研方面走上正轨;其后在英国Gray实验室的工作使他的科研更上一个台阶,该研究所是国际著名的老牌研究所,辐射剂量的单位Gy即是以Gray名字命名的,而该所的前所长Barry D Michael教授可以说是邵春林在这一方向上的引路人。早年,他在访问中科院等离子体所期间作的一个关于单粒子辐射旁效应的学术报告,为日后邵春林进入这领域埋下了伏笔。之后无论是辗转日本、英国还是回国,邵春林均以此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随着研究的日渐深入,他渐渐走出了自己的研究特色。

回国后,根据国家、上海市的需求,结合自己的研究兴趣,邵春林将自己和团队的研究方向锁定在重离子放射肿瘤学和空间辐射生物学研究这两个方面。一方面,重离子放射治疗是当前国际上最先进的放疗手段,然而这一领域还有许多未知因素有待于进一步探索,我国在这方面刚刚起步,上海正在引进建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重离子临床治疗设备。另一方面考虑到环境物理化学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他们正致力于空间辐射生物学研究。近年来,我国的载人航天事业取得飞速发展,但航天飞行中宇航员需要面对十分严酷的空间环境条件,如空间电离辐射和微重力环境等。空间射线主要由高能质子、高能重离子等组成,其中高能粒子辐射是对航天员安全威胁最大的空间环境因素之一。目前,通过地面模拟研究空间粒子的辐射危害性是他们团队的研究重点之一。

一项研究的价值往往体现在它对一个国家乃至整个社会所产生的作用上,立足国需,邵春林找到了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奋斗方向。

攻坚克难,

辐射旁效应研究引来关注

在放射生物学的基础研究中,邵春林一项突出贡献是电离辐射旁效应的分子机制研究。

传统放射生物学认为,细胞只有在受到射线的直接作用后才能产生遗传性损伤。但1992年,美国科学家Nagasawa等发现了辐射旁效应,即未受辐射细胞可感知到射线对周围细胞的辐射而产生一系列生物效应。可怕的是辐射旁效应几乎可以引起与电离辐射相同的变化,包括细胞增殖、染色体损伤、基因表达、蛋白表达、DNA甲基化、基因不稳定性等等。

围绕这一研究领域,邵春林攻坚克难,取得了诸多显著成果。他研究了荷能离子束、射线等所引起的辐射效应及其信号分子途径,通过单粒子精确照射技术提出辐射损伤的级联放大理论,发现除细胞核外,细胞膜、线粒体等也是辐射旁效应的重要靶点;他先后发现一氧化氮、活性氧自由基、TGF-1、钙流、细胞色素-C、硫化氢、K+/ATPase等多种旁效应信号分子,发现正常细胞和肿瘤细胞之间可通过辐射信号因子进行对话;发现辐射旁效应受到p53、MEK1/2、PI3K、NF-kB、SirT1、c-Myc等基因的调控,较为系统地阐述了多种辐射信号因子之间的网络关系,为有效干预辐射损害效应打下了理论基础。通过这些工作,他在PNAS、Cancer Res、Oncogene、FASEB J等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

据邵春林介绍,辐射旁效应的影响可能有几个方面:

就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低剂量辐射的致癌危险性而言,现在通行的理论是危险性随辐射剂量的增大而线性增大。辐射旁效应增强了低剂量辐射损伤,因而预示着低剂量辐射的危险性可能要高于预期。但应该看到,低剂量辐射效应是很复杂的,还存在适应性反应、兴奋效应等现象,要获知真理,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在肿瘤放疗过程中,受辐照肿瘤细胞会释放相当多的信号因子进入人体循环系统,它们对机体正常细胞和组织的损伤在很大程度上还是未知数,但很有可能是放疗诱发二次癌症的重要因素之一。

对肿瘤组织本身而言,辐射诱导的活性因子对肿瘤细胞具有一定的致死性,从这点看,辐射旁效应可增强放疗疗效。同时,这也提示人们可考虑改进放疗技术,通过干预辐射信号因子,在增强肿瘤细胞杀伤的同时保护正常细胞。

擦亮双眼,

劝百姓从容应对辐射

20世纪90年代以前,普通老百姓对辐射物质还一无所知;弹指一挥间,伴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及各种带辐射材料的广泛应用,辐射已经悄然潜入到老百姓的生活当中,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种种困惑:一方面因辐射的危害性感到惧怕,另一方面对这方面知识却知之甚少。对此,邵春林给出了专业解读。

据他介绍,日常生活中可能接触到的辐射包括环境本底照射、医疗照射、职业照射等。环境照射主要来源于居室环境中氡气所释放的粒子,这些氡气主要来自于地下和建筑材料,人若长期吸进这样的气体,便容易产生支气管炎和肺癌等疾病。保持室内通风是减少接受氡辐射的有效措施。医疗照射主要来自于各种核医学诊断,如X光、CT、PET-CT扫描等,医疗照射所需遵循的一个原则是:从所获得的利益来衡量,必须具有正常理由,既达到诊断或治疗的目的,又要把照射限制到可合理达到的最低水平,避免一切不必要的照射。

“核辐射危害的大小与辐射剂量密切相关。放射性物质可通过呼吸吸入、皮肤伤口及消化道吸收进入体内,引起内辐射;而外照射可穿透一定距离被机体吸收,使人员受到辐射伤害。放射病的症状有:疲劳、头昏、失眠、皮肤发红、溃疡、出血、脱发、白血病、呕吐、腹泻等,有时还会增加癌症、畸变、遗传性病变发生率,影响几代人的健康。一般讲身体接受的辐射能量越多,其放射病症状越严重,致癌、致畸风险越大,乃至急性死亡。”

提到新近发生的日本核电站核泄漏事故,邵春林也劝告大家放宽心,“从目前的数据看,日本核事故所泄漏的放射性物质还没有对我国产生明显影响。”

带着满满的责任感和付出有所值的幸福感,邵春林在辐射研究的道路上快步行走着。目前,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支持下,他和团队成员正在从事两个方面的工作:空间单粒子辐射的危害性及其分子机制、荷能粒子对肿瘤细胞辐射损伤的分子机制,目前已产生良好效果。他期望通过这些方面的研究,培养更多的学术骨干,培养更多的博士和硕士研究生,为放射医学人才队伍的建设尽微薄之力。

文章来源:《科学中国人》本刊记者:曹雪琴 2012-1-12

文章录入:zgkjcx    责任编辑:zgkjcx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关于我们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广告说明 | 合作项目

    名称:科技创新网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13040577号-2    公安备案号:11010802029847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E-Mail:zgkjcx0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