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

发明公开:
[1]张昆,万勇善,骆璐,刘风珍,张秀荣,贾红霞,张静. 一种从铁活化方面鉴别花生种质铁敏感性的方法[P]. 山东省:CN115791495A,2023-03-14.
[2]张昆,刘风珍,万勇善,骆璐,张秀荣,万千. 一种用补偿生长率鉴定评价花生抗旱性的方法[P]. 山东省:CN115598288A,2023-01-13.
[3]万勇善,张昆,刘风珍,骆璐,张秀荣,万千,厉广辉. 一种水旱同步、水旱交替鉴定选育抗旱花生新品种的方法[P]. 山东省:CN115500258A,2022-12-23.
[4]万勇善,张昆,骆璐,刘风珍,张秀荣,张静,贾红霞. 一种从铁吸收方面鉴别花生种质铁敏感性的方法[P]. 山东省:CN115380808A,2022-11-25.
[5]刘风珍,杨会,万勇善,张秀荣,李华东,李玉颖,李英杰. 控制花生荚果大小的主效基因AhP07及开发的分子标记与应用[P]. 山东省:CN115161329A,2022-10-11.
[6]刘风珍,薛其勤,万勇善,张秀荣,张昆,杨会,李华东. 与花生种皮颜色相关的KASP分子标记及其应用[P]. 山东省:CN114250314A,2022-03-29.
[7]刘风珍,万勇善,陈杨,骆璐,郭瑞杰,张昆,张秀荣. 一种鉴定花生苗期耐盐性的方法[P]. 山东省:CN112470896A,2021-03-12.
[8]刘风珍,万勇善,张秀荣,吕玉英,骆璐,张昆,朱素青,杨会. 栽培花生AhGPAT9B基因的克隆方法[P]. 山东省:CN111748565A,2020-10-09.
[9]刘风珍,万勇善,吕玉英,张秀荣,张昆,骆璐,杨会,朱素青,华方静. 栽培花生AhGPAT9A基因及其在改良种子含油量中的应用[P]. 山东省:CN111748566A,2020-10-09.
[10]万勇善,张昆,王晓倩,赵美玉,刘风珍,骆璐,张秀荣. 水培条件下花生种质磷活化效率的鉴定方法[P]. 山东省:CN111721762A,2020-09-29.
[11]张昆,万勇善,赵美玉,王晓倩,刘风珍,骆璐,张秀荣. 一种水培条件下花生种质磷吸收效率的鉴定方法[P]. 山东省:CN111657127A,2020-09-15.
[12]张昆,万勇善,刘风珍,骆璐,张秀荣. 一种沙水培培养花生幼苗的方法[P]. 山东省:CN110447524A,2019-11-15.
[13]高居荣,王洪刚,封德顺,李兴峰,鲍印广,刘风珍. 冬小麦幼胚一步苗移栽于夏季大田快育的新方法[P]. 山东:CN103026970A,2013-04-10.
[14]高居荣,王洪刚,封德顺,李兴峰,鲍印广,刘风珍. 一种利用大田和温室周年培育四代冬小麦的新方法[P]. 山东:CN103004450A,2013-04-03.
发明授权:
[1]刘风珍,杨会,万勇善,张秀荣,李华东,李玉颖,李英杰. 控制花生荚果大小的主效基因AhP07及开发的分子标记与应用[P]. 山东省:CN115161329B,2023-06-27.
[2]刘风珍,薛其勤,万勇善,张秀荣,张昆,杨会,李华东. 与花生种皮颜色相关的KASP分子标记及其应用[P]. 山东省:CN114250314B,2023-05-23.
[3]张昆,万勇善,赵美玉,王晓倩,刘风珍,骆璐,张秀荣. 一种水培条件下花生种质磷吸收效率的鉴定方法[P]. 山东省:CN111657127B,2022-06-21.
[4]张昆,万勇善,刘风珍,骆璐,张秀荣. 一种沙水培培养花生幼苗的方法[P]. 山东省:CN110447524B,2021-11-23.
[5]万勇善,张昆,王晓倩,赵美玉,刘风珍,骆璐,张秀荣. 水培条件下花生种质磷活化效率的鉴定方法[P]. 山东省:CN111721762B,2021-07-30.
[6]高居荣,王洪刚,封德顺,李兴峰,鲍印广,刘风珍. 冬小麦幼胚一步苗移栽于夏季大田快育的新方法[P]. 山东省:CN103026970B,2014-04-02.
[7]高居荣,王洪刚,封德顺,李兴峰,鲍印广,刘风珍. 一种利用大田和温室周年培育四代冬小麦的新方法[P]. 山东省:CN103004450B,2014-01-08.
实用新型:
[1]万勇善,张昆,刘风珍,骆璐,张秀荣. 一种培养作物幼苗的沙水培装置[P]. 山东省:CN210695373U,2020-06-09.
[1]张昆,万勇善,刘风珍,骆璐,张秀荣. 一种沙水培培养花生幼苗的方法[P]. CN110447524A,2019-11-15.
[2]高居荣,王洪刚,封德顺,李兴峰,鲍印广,刘风珍. 冬小麦幼胚一步苗移栽于夏季大田快育的新方法[P]. CN103026970A,2013-04-10.
[3]高居荣,王洪刚,封德顺,李兴峰,鲍印广,刘风珍. 一种利用大田和温室周年培育四代冬小麦的新方法[P]. CN103004450A,2013-04-03.
论文专著:

在《中国农业科学》、《作物学报》、《应用生态学报》、《中国粮油学报》、《中国油料作物学报》、《农业生物技术学报》等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30多篇。
出版专著:
参编专著:《中国花生遗传育种学》,上海科学出版社 2011.08
发表中文期刊论文:
[1]张秀荣,张昆,骆璐,万勇善,刘风珍. 花生抗旱相关SSR标记及优异等位变异分析[J]. 分子植物育种:1-17.
[2]张静,骆璐,刘风珍,贾红霞,刘娟,谭震,张昆,万勇善. 水培条件下花生品种铁素吸收/活化能力鉴定方法[J].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1-9.
[3]谷明轩,刘风珍,孙伟,骆璐,万勇善,张昆. 黄腐酸通过调控花生根系形态及活力促进幼苗生长[J]. 花生学报,2023,52(01):63-71.
[4]李星,杨会,骆璐,李华东,张昆,张秀荣,李玉颖,于海洋,王天宇,刘佳琪,王瑶,刘风珍,万勇善. 栽培种花生单仁重QTL定位分析[J]. 作物学报,2023,49(08):2160-2170.
[5]张君杰,朱素青,骆璐,张秀荣,万勇善,刘风珍,张昆. 不同花生品种磷吸收速率和根系形态对低磷胁迫的响应[J]. 山东农业科学,2022,54(03):68-73.
[6]吴紫萱,薛其勤,杨会,刘风珍. 花生种皮颜色研究进展[J]. 山东农业科学,2022,54(01):152-156.
[7]张昆,万勇善,刘风珍,张秀荣. 不同玉米花生间作模式对饱果期花生冠层微环境及光合特性的影响[J]. 山东农业科学,2021,53(08):28-32.
[8]贾红霞,刘风珍,张秀荣,朱素青,张昆,万勇善. 不同类型铁肥改善花生缺铁效果研究[J]. 花生学报,2021,50(02):38-43+63.
[9]于海洋,李玉颖,吕玉英,张秀荣,杨会,张昆,王林,刘风珍,万勇善. 多群体解析高油花生籽仁含油量的遗传效应[J].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21,43(03):487-494.
[10]李华东,杨会,吕玉英,张秀荣,张昆,刘风珍,万勇善. 栽培花生花期相关QTL定位[J]. 山东农业科学,2021,53(02):1-6.
[11]李玉颖,于海洋,吕玉英,杨会,张秀荣,张昆,刘风珍,万勇善. 基于BSA重测序定位花生含油量相关基因位点[J]. 山东农业科学,2021,53(01):1-6.
[12]张浩,李春娟,陆晓东,苑翠玲,刘风珍,孙全喜,单世华. 花生AOC基因家族的鉴定和表达分析[J]. 分子植物育种,2021,19(14):4574-4584.
[13]薛其勤,别茹,常宇涵,邢明,杨会,张昆,刘风珍,万勇善. 花生种皮颜色及花青素含量的遗传分析[J]. 花生学报,2020,49(01):19-24.
[14]陈杨,吕玉英,杨会,张秀荣,张昆,刘风珍,万勇善. 水培法鉴定花生苗期耐盐性研究[J]. 山东农业科学,2019,51(09):125-131.
[15]张晓霞,杨会,张秀荣,骆璐,吕玉英,张昆,刘风珍,万勇善. 花生子仁长宽及单仁重的遗传分析[J]. 山东农业科学,2019,51(09):73-78+86.
[16]潘丽娟,陈娜,陈明娜,王通,王冕,陈静,杨珍,万勇善,禹山林,迟晓元,刘风珍. 花生AhPEPC1基因抑制表达的转基因后代转录组分析[J]. 作物学报,2019,45(07):993-1001.
[17]方荧,刘风珍,张昆,张秀荣,朱素青,赵炎,万勇善. UV-B辐射增强影响作物生长发育的研究进展[J]. 山东农业科学,2018,50(06):183-188.
[18]王彩,万勇善,刘风珍,张昆. 苗期PEG渗透胁迫条件下花生品种抗旱性的研究[J]. 山东农业科学,2018,50(06):65-71.
[19]郭瑞杰,李文,刘风珍,张昆,万勇善. 转AhDREB1基因花生T_2代植株耐盐性分析[J]. 山东农业科学,2018,50(06):72-78.
[20]于海燕,付乃鑫,万勇善,刘风珍,董元杰. 不同施氮量对花生生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J]. 山东农业科学,2018,50(06):145-149.
[21]朱素青,张秀荣,张昆,孙庆芳,万勇善,刘风珍. 花生叶片SPAD值与SSR分子标记的关联分析[J]. 分子植物育种,2018,16(09):2877-2885.
[22]侯风坤,张秀荣,刘风珍,万勇善,张昆,马登超,骆兵. 外源GA和ABA对花生籽仁皱缩变异品系荚果生长的影响[J]. 西北植物学报,2018,38(04):661-670.
[23]刘佳琪,李英杰,杨会,刘风珍,万勇善,张昆,吕玉英,张秀荣. 栽培种花生RIL群体荚果及籽仁性状遗传变异分析[J]. 山东农业科学,2017,49(11):13-19.
[24]皮广静,刘风珍,万勇善,张昆,吕玉英,张秀荣. 花生高油品系农大D666及其亲本油脂合成酰基转移酶基因的表达分析[J]. 分子植物育种,2018,16(04):1057-1065.
[25]万千,张秀荣,赵兰飞,刘风珍,王宏伟,孔令让. 小麦TaNF-YB6基因亚细胞定位和非生物胁迫表达分析[J]. 分子植物育种,2016,14(11):2904-2911.
[26]潘丽娟,梁丹,刘风珍,万勇善,迟晓元,陈娜,陈明娜,王通,王冕,杨珍,禹山林. 花生AhFUSCA3基因的原核表达及在非生物胁迫下的表达分析[J]. 花生学报,2016,45(04):1-4+29.
[27]潘丽娟,刘风珍,万勇善,杨富军,刘海龙,迟晓元,陈娜,陈明娜,王通,王冕,杨珍,高华援,禹山林. PEPC基因在高油品种吉花4号及其亲本中的表达比较[J]. 花生学报,2015,44(04):37-41.
[28]嵇军德,万勇善,刘风珍,张昆. 不同类型花生品种荚果空间分布与抗旱性关系研究[J]. 花生学报,2015,44(03):28-34.
[29]潘丽娟,刘风珍,万勇善,迟晓元,陈娜,陈明娜,王通,王冕,杨珍,禹山林. 花生FUSCA3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J]. 核农学报,2015,29(06):1044-1051.
[30]李文,刘风珍,万勇善,张昆. 花生栽培品种转录因子基因DREB1的克隆及表达载体构建[J]. 山东农业科学,2015,47(01):6-9.
[31]李文,万千,刘风珍,张昆,张秀荣,厉广辉,万勇善. 花生转录因子基因NAC4的等位变异分析[J]. 作物学报,2015,41(01):31-41.
[32]厉广辉,万勇善,刘风珍,张昆. 苗期干旱及复水条件下不同花生品种的光合特性[J]. 植物生态学报,2014,38(07):729-739.
[33]孙利,万勇善,刘风珍,孙爱清,张昆. 花生不同品种叶片类黄酮含量和相关合成酶活性对PEG胁迫的响应[J].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14,36(02):198-205.
[34]厉广辉,张昆,刘风珍,刘丹丹,万勇善. 不同抗旱性花生品种结荚期叶片生理特性[J]. 应用生态学报,2014,25(07):1988-1996.
[35]厉广辉,张昆,刘风珍,刘丹丹,万勇善. 不同抗旱性花生品种的叶片形态及生理特性[J]. 中国农业科学,2014,47(04):644-654.
[36]华方静,刘风珍,万勇善,张昆. 花生及其野生种质溶血磷脂酸酰基转移酶基因(LPAAT)的克隆及序列分析[J]. 分子植物育种,2014,12(01):74-79.
[37]厉广辉,万勇善,刘风珍,张昆. 不同抗旱性花生品种根系形态及生理特性[J]. 作物学报,2014,40(03):531-541.
[38]刘丹丹,万勇善,刘风珍,张昆. 花生品种抗旱性鉴定评价和叶片抗旱机制研究[J]. 华北农学报,2013,28(S1):206-213.
[39]李兰周,刘风珍,万勇善,张昆,赵文祥. 花生荚果和籽仁相关性状的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J]. 华北农学报,2013,28(05):116-123.
[40]骆兵,刘风珍,万勇善,张昆,赵文祥. 不同花生品种(系)荚果和子仁内源激素含量变化与干物质积累特征分析[J]. 作物学报,2013,39(11):2083-2093.
[41]孙爱清,张杰道,万勇善,刘风珍,张昆,孙利. 花生干旱胁迫响应基因的数字表达谱分析[J]. 作物学报,2013,39(06):1045-1053.
[42]陈超,万勇善,刘风珍,张昆,郭凌云. 肥效后移对花生光合特性与产量的影响[J].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43(04):615-620+624.
[43]李拴柱,万勇善,刘风珍. 花生γ-生育酚甲基转移酶基因(γ-TMT)的克隆及序列分析[J]. 作物学报,2012,38(10):1856-1863.
[44]鲁亚萍,刘风珍,万勇善. 花生转录因子WRI1基因特征的in silico分析[J]. 分子植物育种,2012,10(03):363-370.
[45]东金玉,万勇善,刘风珍. 花生Δ~9-硬脂酰-ACP脱氢酶基因(SAD)的序列分析[J]. 作物学报,2012,38(07):1167-1177.
[46]郭安强,万勇善,刘风珍. 花生2-甲基-6-植基-1,4-苯醌甲基转移酶基因VTE3的克隆及多态性分析[J]. 中国农业科学,2012,45(09):1685-1695.
[47]秦兴国,万勇善,刘风珍,张克禄,郑辉,王坤春,郝炎炎. 麦套花生花针期适宜土壤含水量的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3):20446-20448+20548.
[48]刘风珍. 花生新品种“山花13号”在山东问世[J]. 农村百事通,2011,(22):14.
[49]刘风珍,万勇善,薛其勤. 国槐DNA导入花生栽培品种选育抗叶斑病新种质的鉴定[J]. 华北农学报,2010,25(06):113-117.
[50]崔光军,刘风珍,万勇善. 花生荚果干物质积累与蔗糖代谢的相关性研究[J]. 中国农业科学,2010,43(19):3965-3973.
[51]潘昱名,刘风珍,万勇善,郑成超. 花生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基因的克隆及反义表达载体的构建[J].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41(01):1-5.
[52]李卫青,万勇善,刘风珍. 花生品种间净光合速率的遗传分析[J].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41(01):31-34.
[53]张昆,万勇善,刘风珍. 苗期弱光对花生光合特性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2010,43(01):65-71.
[54]厉广辉,万勇善,刘风珍,孙爱清,马登超. 花生不同播种深度的出苗期模拟研究[J]. 山东农业科学,2009,(12):22-23.
[55]张昆,万勇善,刘风珍,张尔群,王溯. 花生幼苗光合特性对弱光的响应[J]. 应用生态学报,2009,20(12):2989-2995.
[56]刘风珍,万勇善,潘昱名. 花生遗传转化高效基因型的筛选与研究[J]. 花生学报,2009,38(04):21-25.
[57]张昆,万勇善,刘风珍. 遮光对花生产量、成熟饱满度及品质的影响[J]. 中国粮油学报,2009,24(11):91-96.
[58]潘昱名,刘风珍,万勇善. 花生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基因的克隆及反义表达载体的构建[J]. 华北农学报,2009,24(05):69-72.
[59]毛淑蕊,李墨霞,万勇善,刘风珍. 渗透胁迫对花生不定根再生及生长特性的影响[J].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40(03):329-333.
[60]李卫青,万勇善,刘风珍. 花生品种间净光合速率的配合力分析[J]. 华北农学报,2009,24(S1):159-162.
[61]董元杰,万勇善,张民,刘风珍. 控释掺混肥对花生生育期间剖面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变化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2008,23(06):203-207.
[62]董元杰,张民,万勇善,刘风珍. 3种控释掺混肥对花生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的影响[J]. 北京农学院学报,2008,23(04):12-16.
[63]李小东,刘风珍,万勇善. 花生胚小叶离体再生体系的优化研究[J]. 生物技术,2008,(05):62-64.
[64]徐勤青,刘风珍,万勇善. 影响农杆菌介导花生遗传转化率主要因素的研究[J].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02):161-165.
[65]刘风珍,万勇善,王洪刚,胡晓君. 花生叶片离体培养花器官分化及其开花结果研究[J]. 西北植物学报,2008,(06):1118-1121.
[66]张发,万勇善,刘风珍. 花生SSR-PCR体系的优化[J]. 中国农学通报,2008,(04):37-41.
[67]胡晓君,刘风珍,万勇善,徐勤青. 花生组织培养及苗期npt Ⅱ标记基因筛选剂适宜浓度的研究[J].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01):28-34.
[68]薛其勤,万勇善,刘风珍. 花生褐斑病病菌的分离培养及致病性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2007,(03):343-346.
[69]刘兰兰,史春余,万勇善,刘风珍,陈万民,王成银,贾俊昌. 腐殖酸和氨基酸肥料对花生生长和产量的影响[J]. 山东农业科学,2007,(01):67-68+71.
[70]刘风珍,万勇善,类承斌. 国槐DNA导入花生栽培品种D_8代数量性状分析[J]. 华北农学报,2006,(06):30-32.
[71]类承斌,万勇善,刘风珍. 外源DNA导入花生变异体后代的数量性状分析[J]. 生物技术,2006,(01):14-16.
[72]类承斌,万勇善,刘风珍. 分子标记技术在花生上的应用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2005,(08):36-40.
[73]李丽,万勇善,刘风珍. 2,4-D浓度对花生体细胞胚发生的影响[J]. 生物技术,2005,(03):77-79.
[74]刘风珍,万勇善,王洪刚. γ-维生素E甲基转移酶基因转化花生研究[J]. 中国粮油学报,2005,(01):61-64+68.
[75]刘风珍,万勇善. 培养基不同浓度NaCl对花生离体培养的影响[J]. 花生学报,2003,(S1):315-318.
[76]万勇善,周志勇,刘风珍,李向东. 花生生理特性与库源比关系的研究[J]. 花生学报,2003,(S1):338-345.
[77]刘风珍,万勇善,王洪刚. 培养基附加不同浓度NaCl对花生离体培养的影响[J]. 花生学报,2003,(04):23-26.
[78]刘风珍,万勇善,于元杰,沈法富. 国槐DNA导入花生D_5代性状遗传变异的分析[J]. 西北植物学报,2003,(02):285-290.
[79]万勇善,谭忠,范晖,李向东,张高英,刘风珍,王溯. 花生脂肪酸组分的遗传效应研究[J].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02,(01):27-29.
[80]陈翠霞,于元杰,刘风珍,沈法富,王洪刚. 棉花耐盐变异体的遗传分析[J]. 西北植物学报,2000,(02):234-237.
[81]刘风珍,万勇善,于元杰,李向东,陈翠霞. 国槐DNA导入花生栽培品种引起性状变异的研究[J].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1999,(04):17-20.
[82]陈翠霞,于元杰,王洪刚,沈法富,刘风珍. 棉花耐盐变异体的RAPD分析及抗盐生理研究[J].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S3):85.
[83]刘风珍,沈法富,于元杰,陈翠霞,尹承佾. 罗布麻DNA导入陆地棉后代抗枯萎病变异的研究[J].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S3):86.
[84]沈法富,于元杰,张学坤,刘风珍,尹承佾. 罗布麻DNA导入棉花选育抗虫种质系[J]. 华北农学报,1999,(04):34-38.
[85]陈翠霞,于元杰,王洪刚,沈法富,刘风珍. 棉花耐盐变异体的RAPD分析及抗盐生理研究[J]. 作物学报,1999,(05):643-646.
[86]于元杰,沈法富,程立,刘风珍,尹承佾. λDNA导入引起小麦染色体变异的研究[J]. 西北植物学报,1999,(03):381-386+571-572.
[87]沈法富,于元杰,尹承佾,刘风珍,陈翠霞,王留明,张军. 利用Dot- ELIS A检测Bt棉杀虫蛋白的研究[J]. 中国农业科学,1999,(01):15-19.
[88]沈法富,刘风珍,于元杰. 分子标记在植物遗传育种中的应用[J].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1997,(01):85-93.
[89]刘风珍,尹承佾,陈章良. 罗布麻基因文库的构建[J].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1995,(01):8-12.
发表会议论文:
[1]刘倩,张秀荣,杨会,吕玉英,骆璐,张昆,万勇善,刘风珍. 代谢组与转录组联合分析花生株高调控机制[A]. 中国作物学会.第十九届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中国作物学会:中国作物学会,2020:147.
[2]于嘉珍,张秀荣,吕玉英,杨会,骆璐,张昆,万勇善,刘风珍. 不同含油量花生品系油脂积累机制研究[A]. 中国作物学会.第十九届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中国作物学会:中国作物学会,2020:213.
[3]赵美玉,王晓倩,刘风珍,骆璐,张秀荣,张昆,万勇善. 低磷胁迫下花生根系形态及磷吸收动力学的基因型差异[A]. 中国作物学会.第十九届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中国作物学会:中国作物学会,2020:383.
[4]郭瑞杰,骆璐,刘风珍,万勇善,张昆,张秀荣. 花生转录因子ABI4基因克隆及其响应盐胁迫的功能研究[A]. 中国作物学会油料作物专业委员会、《中国油料作物学报》编辑部.中国作物学会油料作物专业委员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综述与摘要集[C].中国作物学会油料作物专业委员会、《中国油料作物学报》编辑部:中国作物学会,2018:260.
[5]王彩,骆璐,万勇善,刘风珍,张昆,张秀荣. 花生干旱胁迫响应转录因子基因AhAREB的克隆与功能分析[A]. 中国作物学会油料作物专业委员会、《中国油料作物学报》编辑部.中国作物学会油料作物专业委员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综述与摘要集[C].中国作物学会油料作物专业委员会、《中国油料作物学报》编辑部:中国作物学会,2018:263.
[6]王立峰,张昆,万勇善,刘风珍. 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施氮时期对花生叶片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A]. 中国作物学会油料作物专业委员会、《中国油料作物学报》编辑部.中国作物学会油料作物专业委员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综述与摘要集[C].中国作物学会油料作物专业委员会、《中国油料作物学报》编辑部:中国作物学会,2018:268.
[7]刘风珍,万勇善,王洪刚. 花生基因转化体系的优化研究[A]. 中国农学会、广西省农业科学院、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海南省热带农业资源开发利用研究所.2005植物分子育种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中国农学会、广西省农业科学院、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海南省热带农业资源开发利用研究所:海南省生物工程协会,2005:153-155.
[8]刘风珍,万勇善. 外源DNA导入花生创造变异的研究(摘要)[A].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植物分子育种——第四届全国植物分子育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2004:23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