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

研究方向:
主要从事柑桔的遗传育种研究。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主持或参加科研项目共15项,其中主持5项,包括国家级科技星火计划一项,农业部和科技部项目子课题2项。
1. 四川省生物技术攻关项目:作物组织培养特性的基因染色体定位及转基因受体选育的研究。
2. 华南农业大学:力壮牌酵素菌桉树专用肥研究。
3. 贡柑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遗传基础研究和新品系的选育。
4. 红豆杉染色体带型研究。
5. 对分子生物学进行外语教学的探讨。
科研成果:
1. 作物组织培养能力的基因定位及转基因受体系统的选育,2005年获肇庆市科学技术三等奖。
2. 暖地型草坪绿叶生长剂,2007年获肇庆市科学技术三等奖。
3. 酵素菌力壮肥桉树专用肥 余新盛; 李季; 彭生平; 祈述雄; 梁雄才; 黄国锋; 余淦新; 吉前华; 唐启明; 黄林清 【科技成果】肇庆市兆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2004-01-01
4. 草地常绿技术的推广 梁广坚; 邵玲; 钟镜波; 李芸瑛; 陈雄伟; 吉前华 【科技成果】肇庆学院 2008-02-12
资料更新中……
论文专著:

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出版著作1部。
出版专著:
1《中国贡柑》吉前华 科学出版社 2011-08
发表中文论文:
1 贡柑叶片的矿质营养及其对果实品质影响的研究 吉前华; 郭雁君; 姚金明; 何锦洪 肇庆学院果树研究所; 德庆县农业局 【会议】科技与创新——广东园艺科技论文集(广东省园艺学会第九次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10-03-01
2 碳酸钙胁迫对枳壳愈伤组织的生理效应 吉前华 肇庆学院生物系 【会议】2004中国植物生理生态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 2004-08-01
3 贡柑分类地位的研究 吉前华; 郭雁君 肇庆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期刊】江西农业学报 2010-11-15
4 遗传三大定律的教学设计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 吉前华; 郭雁君 肇庆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期刊】肇庆学院学报 2011-03-28
5 柑桔地方品种鉴定的分子方法初步研究 吉前华; 郭雁君; 李泽丰 肇庆学院果树研究所; 肇庆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期刊】中国南方果树 2011-05-20
6 柑橘产量形成的生理学分析 吉前华; 郭雁君 肇庆学院果树研究所; 肇庆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期刊】中国园艺文摘 2011-07-26
7 柑橘地方优良品种‘贡柑’起源的初步研究 吉前华; 曾继吾; 郭雁君 肇庆学院果树研究所;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 【期刊】中国农学通报 2011-08-05
8 柑橘产业化发展的历史文化基础探讨 吉前华; 郭雁君 肇庆学院果树研究所; 肇庆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期刊】中国园艺文摘 2010-05-26
9 贡柑叶片的矿质营养及其对果实品质影响的研究 吉前华; 郭雁君; 姚金明; 何锦洪 肇庆学院果树研究所肇庆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德庆县农业局 【期刊】西南农业学报 2010-06-28
10 柑橘育种的基因组学基础研究进展 吉前华; 郭雁君 肇庆学院果树研究所肇庆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期刊】江西农业学报 2010-06-15
11 柑橘类植物染色体研究进展和对贡柑育种的启示 吉前华; 郭雁君 肇庆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期刊】西南农业学报 2010-08-28
12 高校生物专业课双语教学实施效果的调查与分析 吉前华 肇庆学院生物学系 广东肇庆 【期刊】高教论坛 2006-04-20
13 德庆不同产地贡柑果实品质差异的初步分析 吉前华; 郭雁君; 梁广坚; 陈智鹏; 龙树庭; 姚金明; 邓炎楷 肇庆学院生物学系; 肇庆学院生物学系; 广东省德庆县农业局; 广东省德庆县农业局 肇庆 【期刊】中国南方果树 2007-07-20
14 不同处理对南方红豆杉种子萌发的影响 吉前华; 郭雁君; 李少琼; 伍巧兰; 韩玉婷 肇庆学院生物学系; 肇庆学院生物学系; 肇庆学院生物学系 广东肇庆; 广东肇庆 【期刊】安徽农业科学 2007-11-10
15 德庆贡柑果实品质相关的同工酶分析 吉前华; 郭雁君; 梁广坚; 姚金明 肇庆学院生物学系; 肇庆学院生物学系; 德庆县农业局 广东肇庆; 广东肇庆; 广东德庆 【期刊】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07-12-15
16 菜心杂种优势利用的现状与展望 唐文武; 吴秀兰; 李桂花; 吉前华; 黄英金 广东肇庆学院生物学系; 江西农业大学农学院;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 广东肇庆学院生物学系; 江西农业大学农学院 广东肇庆; 江西南昌; 广东广州; 广东肇庆 【期刊】江西农业学报 2005-06-30
17 碳酸钙胁迫下枳壳愈伤组织的某些生理生化指标变化 吉前华 肇庆学院生物系 广东肇庆 【期刊】植物生理学通讯 2005-06-20
18 铬胁迫对不同玉米品种种子萌发生理生态的影响 周希琴; 吉前华 肇庆学院生物学系; 肇庆学院生物学系 广东肇庆; 广东肇庆 【期刊】湖北农业科学 2005-08-30
19 铬胁迫下不同品种玉米种子和幼苗的反应及其与铬积累的关系 周希琴; 吉前华 肇庆学院生物学系; 肇庆学院生物学系 肇庆 【期刊】生态学杂志 2005-09-30
20 基因工程植物的安全性问题 陈向荣; 吉前华; 孔祥文 肇庆学院生物学系; 肇庆学院生物学系; 肇庆学院生物学系 广东肇庆; 广东肇庆 【期刊】生态科学 2003-03-30
21 小麦高代材料中幼穗培养特性的研究 吉前华; 任正隆 广东肇庆学院生物系; 四川农业大学 广东肇庆; 四川雅安 【期刊】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04-03-30
22 小麦组织培养能力在栽培品种间的变异 吉前华; 任正隆 广东肇庆学院生物系; 四川农业大学 广东肇庆; 四川雅安 【期刊】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04-03-30
23 影响小麦幼穗组织培养特性基因的染色体定位 吉前华; 任正隆 广东肇庆学院生物系; 四川农业大学植物遗传和育种省级重点实验室 肇庆 【期刊】麦类作物学报 2004-07-15
24 红豆杉的研究与开发 吉前华 肇庆学院生物系 广东肇庆 【期刊】热带农业科技 2004-06-30
25 盐胁迫下木麻黄幼苗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及Ca~(2+)对它的调控 周希琴; 吉前华 肇庆学院生物学系; 肇庆学院生物学系 肇庆 【期刊】植物生理学通讯 2004-04-20
26 黑麦染色体1R对小麦幼穗培养中染色体稳定性的影响 吉前华; 任正隆 广东肇庆学院生物系; 四川农业大学植物遗传和育种省级重点实验室 广东肇庆; 四川雅安 【期刊】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04-06-30
27 小麦品系绵阳97-392的组织培养再生植株的遗传变异 吉前华; 任正隆 广东肇庆学院生物系; 四川农业大学植物遗传和育种省级重点实验室 广东肇庆; 四川雅安 【期刊】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04-06-30
28 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品种的组培特性和转基因受体选择 吉前华; 任正隆 广东肇庆学院生物系; 四川农业大学植物遗传和育种省级重点实验室 广东肇庆; 四川雅安 【期刊】作物学报 2004-09-25
29 碳酸钙胁迫对枳壳愈伤组织生理特性的影响 吉前华 肇庆学院生物系 广东肇庆 【期刊】生态科学 2004-09-30
30 围绕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吉前华 广东肇庆学院生物学系 【期刊】教书育人 2004-06-15
媒体报道:

“果农博士”和她的辛劳耕耘——记生命科学学院博士吉前华
十月的秋风为校园吹来了阵阵寒意,而对正奔忙于德庆县各柑园的生命科学学院的吉前华博士来说,心里必定充斥着丰收的暖流。“潜心科研又一日,此中苦乐独心知。”这或许是搞科研的人心里最贴切的描述。而她,却顶住了强大的心里压力,一坚持就是十年。小小的实验室,一根试管,一份试剂见证了她这些年来在果树研究道路上的艰辛。
72年出生的吉前华主要从事果树遗传育种研究和生物学的教学工作,是中国遗传学会会员、广东省园艺学会和会员、肇庆市专家库专家、广东省“千百十”工程校级培养对象,肇庆学院学术带头人。她所主持的果树研究所以“贡柑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遗传基础研究和新品系的选育”项目被纳入最新一期的国家“星火计划”。十年来,她勤勤恳恳从事教学工作,孜孜不倦进行柑桔的遗传育种研究,围绕肇庆市特色柑桔产业,帮助果农解决柑桔常规生产问题,开展柑桔遗传基础研究和新品种选育工作。
默默投入 为科研打基础
十多年前,在大学已经从事多年柑橘研究的吉前华初到肇庆的时候,我校还是一所以教学为主的专科院校。没有专业科研团队、没有完善的技术、没有先进的实验设备,这些都没有动摇吉前华的决心,白手起家,投入了很多常人看不见的辛苦,硬是将果树研究在我校建立起来。
众所周知,柑桔在肇庆市栽培历史悠久,出产的柑桔以其皮薄、肉脆、化渣、清甜而驰名省内外,在推进柑橘产业现代化生产的过程中,病虫害的防治、优良品种的选育和保存等就成了困扰果农的难题。民间有俗语“桃三李四”说的是栽桃树三年结实,栽李树四年结实。果树研究不比投机产业,投入大、周期长、效益低,吉前华深深理解果农的艰辛,她说“如果果农对种植都丧失了信心,那这个产业就完了。”为此,吉前华经常带着柑桔研究团队到果园进行实地考究、交流,吸收各地果农较新的种植经验,结合自己的科研成果,运用到实际生产中,为果农办实事、办难事。由于在校主要承担生命科学学院《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等课程的教学任务,吉前华只能错开教学时间,抓住每个假期进行科研。当记者问道她国庆假期有没有给自己放松的时候,吉前华摇摇头,“搞科研没有真正的假期,你必须学习国内外的新进展、新成果,下地为果农解决实际问题”当大家都沉浸在国庆假期的欢快中时,吉前华却带着自己的团队,不辞辛苦地来到粤东饶平一带,和当地的果农交流生产经验。
“从一开始的经费困难、技术设备欠缺,到现在的小有成就,得到各界的理解和支持,如果没有服务,是不可能得到任何价值的”吉前华说到这,流露出欣慰的笑容。
辛苦耕耘 桃李遍天下
在科研上,吉前华一直保持着严谨的工作作风。对于教学,她更是兢兢业业。许多研究人员都将自己局限在课堂、实验室,她却认为只有到果园里去、到生产中去才能更好地教学。她常常带着学生下地,为了鉴定柑橘的外观、内质,常常需要研究人员自己品尝,刚开始,学生们都开心得不得了,可是这样的研究是枯燥和单调的,当学生们都对柑橘难以下咽的时候,她就告诉他们搞科研必须有超乎寻常的耐心。在课堂上,吉前华很注重学生在动手能力和思维方式能力的培养,她笑称,“科研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尝试、不断失败的枯燥的过程,我希望我的课堂是活跃的,是跳动的,学生愿意听,主动参与进来的课堂。”为此她常常自制一些细胞模型,并发放给学生观察、思考、制作。在记者采访过程中,恰逢有正在做毕业论文学生在做论文实验,每次遇到失败,吉前华都细心地指导,不厌其烦地为学生演示操作。
“你不用心教,照本宣科没有意义,上课之前需要组织好教学环节,跟学生互动。”在教学上的严谨让她多次荣获肇庆市优秀教师、肇庆学院青年教师教学技能竞赛理科组第一名。
在生活中,她也充当着一个朋友的角色。每逢过年过节。学生们都和她聚在一起。有时,学生只是一个电话“老师,中午我们去您家里吃饭。”这种自然的交流或许正是对吉前华人格魅力的最好诠释吧。
尽量平衡 工作家庭两不误
作为一个科研工作者,吉前华把她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放在工作上。当记者问到是否会因为工作而忽略了家庭时,吉前华只一句“尽可能地去平衡”。吉前华七岁的儿子刚上小学一年级,这可能正是别人家的小孩正窝在妈妈怀里撒娇的时候,而吉前华却因为工作需要,经常不能陪着儿子。小孩子很聪明,能感觉到妈妈是否在她身边。据说,吉前华的儿子最不高兴妈妈经常性地出差。而每次,吉前华都会细心讲明原因,征得儿子的理解。
在儿子眼中,吉前华就是一个英雄人物,虽然认识的汉子还不多,但每次看到妈妈的照片出现在报纸和学校网站上,就倍感自豪。家庭的分担和理解,这或许也是这些年来支撑着吉前华一直往前走动力。
长年的辛劳,也消磨着吉前华的健康,在果树研究所成立之后的半年多时间里,她瘦了10多斤。对于如何成为一位先进的共产党员,她这样告诉记者“有意识的去行动、具备良好的精神状态、勇于创新敢于创新”
“每个人都会被岁月打磨得越来越光滑,我庆幸心里对学生和科研的热情还没有磨掉。”吉前华如是说。
文章来源:《新浪博客》2010-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