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

研究方向:
主要从事玉米育种与高产栽培研究工作。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主持或参加完成“九五”、“十五”重点科研课题20余项科研课题。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玉米Mu转座子突变体高频转座机制研究。
2. 宿州市科技攻关课题:高产、专用、综抗玉米新品种选育与开发研究。
3. 国家农业成果转化资金项目:糯玉米杂交种皖玉18中试及开发。
4. 玉米新品种安农8号的选育与应用。
5. 高产优质多抗玉米新品种选育与示范。
科研成果:
先后选育出6个玉米新品种:宿单9号、安农8号、宿糯2号、皖玉18、安隆4号等玉米新品种。
1. 宿单9号和安隆4号玉米新品种,2007年2月通过安徽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2. 糯玉米新品种皖玉18(宿糯1号),2006年2月通过安徽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8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3. 安农8号,2009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鉴定。
4. 玉米新品种宿糯2号,2008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鉴定。
论文专著:

在《安徽农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安徽农业科学》、《玉米科学》、《农业科技通讯》、《中国农学通报》、《安徽农学通报》等省级及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10余篇研究论文。
出版专著:
资料更新中……
发表中文论文:
1 ~(60)Co-γ射线辐照对玉米淀粉特性及降解的影响 李猛; 何瑰; 程备久; 朱苏文 安徽省宿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安徽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期刊】激光生物学报 2009-04-15
2 优质高产糯玉米杂交种宿糯2号的选育与应用研究 李猛; 陈现平; 张建; 徐茂林; 马庆; 周广成 宿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安徽农业大学; 湖北省种子集团公司 【期刊】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 2009-03-10
3 提高安徽省玉米产量技术措施探讨 李猛; 陈现平; 张建; 王五洲 宿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灵璧县农业委员会 【期刊】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 2009-04-10
4 不同密度与行距配置对紧凑型玉米产量效应的研究 李猛; 陈现平; 张建; 朱德慧; 程备久 宿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宿州市农业委员会; 安徽农业大学 【期刊】中国农学通报 2009-04-20
5 优质高产糯玉米杂交种宿糯1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周广成; 陈洪俭; 陈现平; 李猛; 张建 安徽省宿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安徽省宿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安徽省宿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安徽宿州; 安徽宿州 【期刊】玉米科学 2007-09-30
6 玉米新品种宿单9号的选育与推广 李猛; 陈洪俭; 陈现平; 张建 安徽省宿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安徽省宿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安徽省宿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安徽宿州; 安徽宿州 【期刊】农业科技通讯 2007-12-17
7 宿糯1号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张建; 周广成; 李猛; 陈现平; 陈洪俭; 周得宝 宿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湖北省种子集团公司; 宿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宿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安徽宿州; 安徽宿州 【期刊】安徽农学通报 2008-05-25
8 优质糯玉米宿糯1号高产制种技术 张建; 李猛; 周广成; 徐茂林 宿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湖北省种子集团公司 【期刊】安徽农学通报 2008-08-25
9 糯玉米皖玉18高产优质栽培及产业化研究 李猛; 周广成; 陈现平; 张建 安徽省宿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湖北省种子集团公司 【期刊】安徽农业科学 2008-08-01
10 淮北地区中晚熟中大穗型玉米高产途径的探讨 周广成; 陈现平; 陈洪俭; 李猛; 马拥护 安徽省宿州市农科所; 安徽省宿州市农科所; 安徽技术师范学院 宿州 【期刊】耕作与栽培 2002-05-28
11 玉米孤雌生殖自交系产量配合力的研究 武德传; 陈洪俭; 李猛; 滕康开 宿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宿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宿州市农校 【期刊】安徽农业科学 2000-02-25
12 玉米杂交种产量稳定性研究 李猛; 陈洪俭; 陈现平; 周广成; 张玉同; 石效林 宿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宿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九成监狱管理分局 【期刊】安徽农业科学 2001-04-25
13 6个玉米杂交种生态稳定性分析 周广成; 陈现平; 李猛; 张玉同 宿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宿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期刊】安徽农业科学 2001-04-25
14 玉米杂交种产量稳定性研究 李猛; 陈洪俭; 陈现平; 周广成; 张玉同; 石效林 宿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宿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九成监狱管理分局 【期刊】安徽农业科学 2001-06-25
15 气象因素对淮北地区夏玉米生产的影响和对策 赵振邦; 李猛; 武德传; 池林根 宿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宿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宿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宿州 【期刊】安徽农业科学 2001-08-25
16 淮北地区中大穗型玉米栽培密度研究 周广成; 陈现平; 陈洪俭; 李猛; 马拥护 宿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宿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安徽技术师范学院 宿州 【期刊】安徽农业科学 2001-10-25
17 模拟酸雨对小麦生育后期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武德传; 周广成; 赵振邦; 李猛; 蔡世舫; 徐茂林 宿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宿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宿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宿州 【期刊】安徽农业科学 2001-10-25
媒体报道:

农业科研战线上的新标兵
——记市农科所科研专家李猛
李猛是宿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较有影响的科研专家,副研究员,他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玉米栽培与育种研究工作,目前已主持或参加完成20余项科研课题,为我市、我省、乃至黄淮海地区玉米产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先后被评为国家农作物品种试验先进工作者、安徽省农作物品种试验先进个人,合作科研项目获河南省农业科研系统科技成果一等奖。
多年来,李猛一直注重加强对玉米育种与高产栽培技术的钻研。在玉米生长关键季节每天冒着高温酷暑,深入试验田仔细观察记载,对每份育种材料的特征特性都有较系统的认识。为了多出、快出科研成果,他主动放弃与家人团聚的机会,每年冬季都坚持到海南三亚做玉米南繁加代工作,参加工作14年竟有十个春节是在海南育种基地度过的。
十年磨一剑,经过多年南繁北育不懈努力,李猛付出的辛勤劳动终于开花结果,他先后选育出6个玉米新品种,其中宿单9号、安农8号、宿糯2号、皖玉18、安隆4号等玉米新品种均通过安徽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进行了品种权保护。特别是宿单9号已成为安徽省玉米主栽品种之一,为开发企业新创利税500余万元;安农8号审定三年来,在全省推广达100余万亩,今年在定远、萧县等多个市县被纳入政府统招补贴品种;2008年6月,糯玉米新品种宿糯1号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这是我市玉米科研又一重大突破,该品种具有品质好、风味佳等诸多优点,已在种植业结构调整及丰富大众饮食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填补了宿州市没有国审玉米品种的空白。该品种自审定以来,在黄淮海地区的安徽、山东、河南、天津等省市推广十多万亩,创效益1.5亿元。
由于品种销售推广必须通过审定,而审定品种又必须在试验中表现增产,因此,李猛主持的国家玉米品种区域试验备受育种单位和供种企业的关注,部分企业受利益驱使,拐弯抹角甚至飞到海南找到李猛,要求将减产品种修改为增产,均被李猛断然拒绝,从而维护了国家试验的严肃性、权威性。李猛为此没少得罪业内朋友,但他认为这种得罪值!“做科研就要实事求是,只有这样才对得起百姓、对得起良心”!他从事的这项科研工作由于田间试验精益求精,室内数据准确无误,品种评价科学合理,年年受到农业部表彰,宿州市农科所也因此相继被评为“九五”、“十五”期间全国先进单位,李猛同志也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他还为我市成功筛选推广了农大108、郑单958、鲁单981等一大批优良品种,特别是郑单958的筛选推广,每年在我市种植面积均超过总面积的60%以上,累计在全省推广近一亿亩,增产玉米15亿公斤,创经济效益20多亿元。
文章来源:《拂晓报》2011年5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