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

研究方向:
主要从事土壤肥料技术推广的研究。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1. 农牧交错带农业综合发展和生态恢复重建技术体系与模式的研究。
2. 县域耕地质量评价技术体系的研究与应用。
资料更新中……
科研成果:
1. 内蒙古自治区土壤资源普查,1997年获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
2. 等高田及综合配套增产技术推广,获国家农业部农牧渔业丰收一等奖。
3. 百万亩旱作基本农田建设与旱作适用综合增产技术推广应用,1999年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一等奖。
4. 内蒙古自治区长效碳铵应用与推广,2000年获国家农牧渔业丰收二等奖。
5. 薯类作物新良种及增产配套栽培技术,1997年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二等奖。
6. 微量元素肥料在赤峰地区农作物上推广应用,1995年获自治区农牧业丰收一等奖。
7. 内蒙古阴山北麓坡耕地改造与建设稳产基本农田的研究,1999年获农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
8. 内蒙古自治区化肥利用率调查与研究,2001年5月20日通过内蒙科委组织的专家鉴定。
发明专利:
1. 有机氮肥 李相辅; 马云堂; 郑海春; 王国信; 张丙贵; 李海军; 冯国杰; 李铭; 曲友珍; 刘超川; 李利民; 裴廷晓; 陈生; 吕永来; 藏健; 葛海峰; 韩凤兰; 付艳忠; 赵凤喜; 高亚娟; 梁汝艳; 张晓红 内蒙古辽中京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专利】内蒙古辽中京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2008-04-09
资料更新中……
论文专著:

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出版著作9部。
出版专著:
1. 《内蒙古土壤资源数据册》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1993
2. 《内蒙古土壤》
3. 《迈向21世纪的土壤科学》(内蒙古卷)
4. 《内蒙古阴山北麓旱农区综合治理增产配套技术》
5. 《阿荣旗耕地》
6. 《扎兰屯市耕地》
7. 《大兴安岭东南麓黑土退化的研究》
8. 《内蒙古土种志》
9. 《内蒙古土壤普查专题论文集》
发表中文论文:
1 内蒙古阴山北麓旱作马铃薯施肥指标体系的建立 张子义; 郑海春; 郜翻身; 樊明寿 内蒙古农业大学; 内蒙古自治区土壤肥料工作站 【会议】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2010-07-16
2 我区化肥利用现状及提高肥效对策 郑海春; 王芬棠; 师秀峰 内蒙古土肥站; 内蒙古土肥站; 内蒙古土勘院 【会议】内蒙古农业科技土壤肥料专辑 1997-12-01
3 水地小麦尿素追施方法研究 郑海春; 刘国忠; 朴明姬 内蒙古土肥站; 内蒙古土肥站 【会议】内蒙古农业科技土壤肥料专辑 1997-12-01
4 农田施肥与无公害农业 郑海春; 高炳德; 郜翻身; 杨宏 内蒙古自治区土壤肥料工作站; 内蒙古农业大学生态环境学院; 内蒙古自治区土壤肥料工作站; 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会议】内蒙古自治区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及绿色食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01-11-01
5 内蒙古自治区化肥百年历程回顾 郑海春; 郜翻身 内蒙古自治区土壤肥料工作站; 内蒙古自治区土壤肥料工作站 【会议】中国化肥100年回眸——化肥在中国应用100年纪念 2002-06-30
6 基于“3414”肥效试验的土壤养分丰缺指标制定方法的研究 索全义; 张连云; 郑海春 内蒙古农业大学; 内蒙古土壤肥料工作站 【会议】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一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上) 2008-09-01
7 内蒙古河套灌区春小麦推荐施肥指标体系研究 李文彪; 郑海春; 郜翻身; 李书田; 刘继培; 刘荣乐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内蒙古土壤肥料工作站; 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 【期刊】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1-11-25
8 内蒙古马铃薯节水灌溉技术推广与应用 郑海春; 白云龙 内蒙古自治区土壤肥料工作站 【期刊】农业技术与装备 2011-11-25
9 内蒙古河套灌区春玉米推荐施肥指标体系研究 李文彪; 刘荣乐; 郑海春; 李书田; 郜翻身; 刘继培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内蒙古土壤肥料工作站; 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 【期刊】中国农业科学 2012-01-01
10 内蒙古阴山北麓旱作马铃薯土壤氮、磷、钾丰缺指标研究 张子义; 郑海春; 郜翻身; 樊明寿 内蒙古农业大学; 内蒙古自治区土壤肥料工作站 【期刊】华北农学报 2011-02-28
11 阴山南麓旱作马铃薯的施肥指标 郑海春; 郜翻身; 张子义; 樊明寿 内蒙古自治区土壤肥料工作站; 内蒙古农业大学农学院 【期刊】中国马铃薯 2010-06-25
12 大豆连作土壤肥力变化与有害生物发生的关系 陈申宽; 黄复民; 郭桂清; 张清华; 郑海春; 卢亚东; 崔文华 内蒙古扎兰屯农牧学校; 扎兰屯市农技推广中心; 内蒙古自治区土壤肥料工作站; 呼伦贝尔市农技推广中心; 呼伦贝尔市农技推广中心 扎兰屯; 呼和浩特 【期刊】中国农学通报 2006-07-05
13 推广等高耕作种植技术是改造坡梁旱地的有效途径 敖荣挂; 郑海春 内蒙古农业技术推广站; 内蒙古土壤肥料工作站 内蒙古呼和浩特; 内蒙古呼和浩特 【期刊】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2-12-30
14 内蒙古后山旱作区农业生态治理 郑海春; 李寿强; 路双奎 内蒙古土肥站; 内蒙古武川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期刊】内蒙古农业科技 1999-08-30
15 内蒙古地区化肥施用与肥分利用现状 戴庆林; 郑海春; 王芬棠; 朴明姬; 索全义 内蒙古农业科学院; 内蒙古自治区土肥站; 内蒙古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期刊】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0-06-30
16 等高田的“三保”效应及其增产效果 郑海春; 郜翻身; 李文彪 ; 任龙梅 内蒙古土壤肥料工作站; 内蒙古土壤肥料工作站; 内蒙古农业科学院 【期刊】中国农技推广 2001-03-25
17 我区有机肥建设的战略思考 郑海春 内蒙古自治区土肥站 【期刊】现代农业 1994-12-15
18 棚菜施用二氧化碳气肥的试验研究初探 郑海春; 姚刚; 朴明姬 内蒙古土肥站; 包头土肥站 【期刊】现代农业 1995-08-15
19 推广等高耕作种植技术是改造坡梁旱地的有效途径 郑海春; 郝宝魁; 李国锋 内蒙古自治区土肥站 【期刊】现代农业 1996-10-15
20 采取有力措施 加快脱贫步伐 刘国忠; 郑海春 内蒙古自治区农业厅土肥站 【期刊】致富之友 1996-03-08
21 旱地马铃薯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郑海春; 路双奎; 安福顺 内蒙古自治区土肥站 【期刊】致富之友 1996-10-08
22 后山也能种大豆 郑海春; 刘国忠 内蒙古土肥站; 内蒙古土肥站 【期刊】致富之友 1997-09-08
23 对于发展武川县旱作农业的几点思考 贾尚文; 黄淑琳; 刘翰章; 郑海春 内蒙古武川县种子公司; 武川县农业技术推广站; 内蒙古土肥工作站 【期刊】内蒙古农业科技 1998-12-30
24 内蒙耕地养分下降的原因及对策 郑海春 内蒙古土肥站 【期刊】现代农业 1992-03-31
25 内蒙古自治区第二次土壤普查成果通过国家鉴定验收 郑海春 内蒙古土肥站 【期刊】现代农业 1992-12-26
媒体报道:

为了大地的丰收——郑海春
郑海春 土壤肥料专家
四届“全国农牧渔业丰收”一、二等奖获得者
2003年获得首届“中国科协西部开发突出贡献奖”
如果我们不经常地深入第一线,不到田间地头去,不到老百姓的家里去,那么我们就很难发现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也就很难为老百姓出谋划策,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
郑海春,内蒙古土壤肥料工作站的高级农艺师,由于工作的需要,更因为对这片土地的热爱,郑海春长期在农业生产第一线上“蹲点”,田间地头成了他的“第二办公室”。
你再高深的技术也得拿到田间地头,我们一掐玉米的杆马上就可以诊断出需要多少养分,需要不需要补充养分,补充多少,补充什么养分,应该马上立竿见影,拿出这些结果来。你不能等到半个月以后再出结果,可能植物的生育期已经过去了。
1994年,内蒙古自治区土壤肥料工作站开始“等高田推广”的试点,综合治理“增产丰收和生态平衡”问题。作为项目负责人,郑海春来到武川县大豆铺乡“蹲点”,这一“蹲”就是7年。为了研究“保护生态环境和种植业结构合理”的农牧业模式,郑海春和工作组成员奔走在各个村寨的田间地头,他们创造性地开发和运用“等高田”技术,形成一套通俗易懂、简单易行、实用性很强的“等高田及综合配套增产技术”。
这项技术不仅大幅度提高了粮食单产,增加了农民收入,而且控制了水土流失,优化了生态环境,并为大面积推广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2000年,等高田增产技术获得了“全国农牧渔业丰收”一等奖。
这些科研成果如何转化到生产第一线上去,我觉得是非常重要的,这里边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研究和解决,教学科研和我们农技推广部门把这些科研成果拿到田间地头上来,才能真正的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全国都在关注粮食安全,粮食安全首先第一点是要保护我们的耕地数量,但是只知道耕地数量是不行的,比如说我们区有一亿两千三百万亩耕地,那么到底有多少好地多少坏地,分布在哪些地区,它的养分情况、环境质量情况是什么样子?不很清楚,那么我们必须把这些家底摸清。
内蒙古自治区现有耕地1亿多亩,其中一半位于3-15°的山地丘陵区。这些坡耕地如果缺乏完善的水土保持措施,再加上降雨集中和粗放经营,很可能造成水土流失和土壤退化。
2002年到2003年,郑海春利用2年时间,主持完成了农业部的黑土区域调查项目。从布点、野外调查、化验、制图、分析等全过程亲自把关,获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为当地种植业结构调整、科学施肥、中低产田改良、耕地质量保护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并在内蒙古自治区首次建立了县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
我们就应该对一些主要农业区的、不同地域的土壤进行分析和化验。化验的结果我们进行统计分析,最后提出配方指导农业生产实践,或者是为肥料的生产企业服务,比如说,目前我们正在做农业部的项目“耕地地理调查及质量评价”,这里边包括肥力的情况,也包括环境的情况。
其实,早在1979年,郑海春就开始主持国家科技发展规划重点项目《农业自然资源调查和农业区划》的《内蒙古自治区土壤资源普查》课题。这个项目到1997年完成,历时18年。
郑海春在调查中意识到,长期以来由于不合理地利用资源,特别是近几十年来人口激增,过度垦伐、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加剧,人、地、粮矛盾日趋尖锐,引起人们深切的忧虑。土壤是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根本的物质基础,是一切物质生产最基本的源泉;土地的利用开发和生态维护,同等重要。郑海春认为,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土地是一个农业科学家的职责。
当前,世界面临着人口飞速增长、资源日益短缺、环境趋向恶化等问题的严重挑战。如何做到既能充分挖掘土壤潜力,不断获取农产品,又能保持土壤的肥力和健康,实现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成为郑海春努力追求的目标。
文章来源:《CCTV.com》2006年11月0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