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科技创新网 > 文章中心 > 创新人物百科 > 农林科技 > 文章正文
专家信息 科学研究 论文专著 荣誉奖励 媒体报道

专家信息:


汪朝明,男,汉族,1970年2月出生,贵州省普定县人,中共党员,学士。现任安顺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玉米研究室主任、高级农艺师,安顺市第二批市管专家。

教育及工作经历:

1991年7月从贵州农学院毕业。

1991年7月分配到安顺地区农科所玉米研究组从事玉米研究工作。

社会任职:

资料更新中……

科学研究:


研究方向:

主要从事玉米种子研究工作。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1. 贵州省“十•五”玉米育种攻关:优质高产多抗玉米杂交种的选育及杂交种种子产业化技术研究,主持人,2001.03~2005.12。

2. 贵州省“十一•五”玉米育种攻关:玉米种质资源创新和超级品种选育,主持人,2006.03~2009.11。

3. 贵州省“十一•五”农作物育种攻关项目:主要农作物育种(南繁)子专题名称:安顺市农作物玉米、水稻育种(南繁),主持人,2006.03~2008.12。

4. 贵州省“十五”农业与社会发展科技计划项目:优质杂交玉米新组合“安单166”中试及产业技术熟化研究,参加人,2003.05~2005.05。

5. 贵州省科技成果重点推广项目:粮饲专用杂交玉米新品种“安单三号”大面积推广应用,参加人,2004.03~2005.10。

6. 贵州省科技成果重点中试项目:杂交玉米新组合“安2032”大面积示范,参加人,2006.03~2008.06。

7. 贵州省科技成果重点推广项目:粮饲兼用杂交玉米新品种“安单4号”大面推广应用,参加人,2006.03~2008.06。

8. 安顺地区科技攻关项目:杂交玉米新组合选育,参加人,1998.03~2000.03。

9. 安顺地区科技攻关项目:杂交玉米新组合选育,主持人,2001.03~2002.03。

10. 安顺市科技攻关项目:优质、高产杂交玉米新品种选育,参加人,2002.03~2003.02。

11. 安顺市科技攻关项目:专用玉米新品种引鉴、筛选选育研究,参加人,2003.01~2004.08。

12. 安顺市科技攻关项目:特用甜、糯玉米新品种选育研究,主持人,2004.03~2004.12。

13. 安顺市科技攻关项目:玉米种质创新及新品种选育,主持人,2006.03~2006.12。

14. 安顺市科技攻关项目:糯玉米规范化栽培及新品种选育,主持人,2006.11~2007.09。

15. 安顺市科技攻关项目:特种玉米种质创新利用和新品种选育研究,参加人,2007.03~2007.12。

16. 安顺市科技攻关项目:玉米种质资源创新及新品种选育,主持人,2007.03~2007.12。

17. 与上海市科委合作项目:贵州安顺万亩糯玉米高产栽培示范基地建设及新品种筛选研究,参加人,2006.09~2008.10。

科研成果:

参与育成“安单136”、“安单2号”,“安单3号”、“安单4号”、“安单778”等杂交玉米品种通过贵州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安三交”通过地级审定。

1. 粮饲兼用杂交玉米品种“安单136”选育与大面积应用 郭继孝; 戴保威; 张鹏; 狄瑞涛; 张玉林; 汪朝明; 曹家洪; 李佑明; 王文普 【科技成果】安顺市农科所; 贵州大学玉米研究所 2006-12-10

资料更新中……

论文专著:


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

出版专著:

资料更新中……

发表中文论文:

1 不同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对顺单7号产量的影响 叶田方; 张鹏; 汪朝明; 张毅; 潘中涛 贵州省安顺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期刊】贵州农业科学 2011-08-15

2 耐密超高产杂交玉米新品种顺单6号的选育与应用 张鹏; 汪朝明; 张洪龙; 吴艳; 曹家洪; 赵艳花; 唐谷 贵州省安顺市农科所; 贵州省安顺市农业局 【期刊】种子 2009-03-25

3 杂交玉米新品种顺单6号在中高海拔地区超高产栽培技术研究——Ⅰ密度与氮、磷、钾对产量及主要经济性状影响初探 唐谷; 张鹏; 张洪龙; 吴艳; 汪朝明; 狄瑞涛 贵州省安顺市农科所; 贵州省安顺市农业局 【期刊】种子 2009-05-25

4 山区玉米品种安单3号的适应性和稳产性评价 张鹏; 曹家洪; 汪朝明; 叶田芳; 潘中涛 安顺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期刊】贵州农业科学 2009-08-15

5 高产、优质杂交玉米新品种安单4号的选育与应用 汪朝明; 郭继孝; 张鹏; 狄瑞涛; 曹家洪; 金月龄; 张玉林; 胡洪宾; 范金华 贵州省安顺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贵州省安顺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贵州省安顺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安顺 【期刊】种子 2007-01-25

6 氮肥用量与追施方式对安单3号产量的影响 赵艳花; 张鹏; 汪朝明; 金月龄; 潘忠涛; 叶田方 安顺市农科所 【期刊】种子 2008-08-25

7 安单3号的特征特性及其高产栽培技术 张洪龙; 赵艳花; 狄瑞涛; 李佑明; 汪朝明 安顺市农科所 【期刊】种子 2008-08-25

8 粮饲兼用杂交玉米新组合“安单三号”选育与应用 郭继孝; 汪朝明; 狄瑞涛; 张玉林; 曹家洪 贵州省安顺市农科所; 贵州省安顺市农科所; 贵州省安顺市农科所 普定 【期刊】种子 2005-08-25

9 高海拔生态条件下玉米杂交种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 汪朝明; 郭继孝; 徐宗俦 贵州省安顺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贵州省安顺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期刊】杂粮作物 2000-12-25

资料更新中……

荣誉奖励:


1. 2005年获安顺市“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2. 2007年、2008年、2009年获安顺市农业局“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资料更新中……

媒体报道一:


他的人生价值在于奉献

——记安顺市农科所玉米研究室主任汪朝明

“他的理论功底扎实,敬业爱岗,乐于奉献,硕果累累,得到社会广泛认可,”这是著名玉米专家郭继孝对安顺市农科所玉米研究室主任、学科带头人、共产党员汪朝明的客观评价,“今天他接了我的班,挑起‘十一五’攻关的重担。”

“汪朝明像头牛,一年四季在地头,”这是笔者采访安顺市农科所职工时听得最多的话。笔者眼中的汪朝明,右眼失明,戴着近视眼镜,他不善言谈,但谈到玉米育种技术时却滔滔不绝:“贵州的土地海拔低的200米、高的2000多米,每一座山的山前、山后的生态环境都不尽相同,时时山前下雨,山后阳光灿烂。要获得好收成,就要按照海拔高度确定下种时间,高海拔的土地要早种,低海拔的晚种。因此,针对不同生态环境进行种植至关重要。”

现年35岁的汪朝明1991年从贵州农学院毕业分配到安顺市农科所从事玉米研究。14年来,他随着种子下地,伴着种苗成长,下雨一身泥,晴天一身汗,执著地追求着自己的人生价值。同事冯明友感慨地说:“汪朝明因意外事故右眼残疾,只有一只眼睛,他忘我工作,常常让身体健康的同志自叹不如。”职工赵佐敏激动地说:“种子一下地,他就背着书包,带上水壶,像牛一样在地里耕耘,当他从地里钻出来时,一身黄泥巴,如同一个泥人。”

按常规,培养一个玉米新品种一般需要10年左右,为把一年当成两年用,缩短研究周期,加快育种步伐,尽快使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需要大季在当地种,冬季到气候温暖的海南种。

所里没有财力在海南建研究基地,与全国的同行相比条件最艰苦,经费少,生活条件差。没有固定工作地点、有时甚至没有工作房间。汪朝明每年都得临时租用农民土地进行玉米育种,白天在地里头顶烈日,经受蚊虫叮咬,晚上要守护器材,还得提防毒蛇侵袭,稍有时间就去啃书本。当人们沉浸在春节联欢晚会节目中时,他仍然在外操劳,把收回的种子放到晒场、安排人员轮流值班……常常顾不上吃晚饭,不知不觉就到深夜12点,好几年的春节晚会都难以及时观看,这就是汪朝明在海南的“候鸟式”生活。

汪朝明对于炎热气候、艰苦生活、恶劣环境……都表现得很乐观,他深有感触地谈起刚到海南时的情景:“那里气温高,一丝不挂都觉得很热,住宿条件差,生活艰苦,工作辛劳,开始很不习惯,后来才逐步适应,现在真是离不开啦。”当谈到家庭时,他充满歉疚地说:“育种人的生活一半在海南渡过,内心深感痛苦的是对妻子和孩子照顾不了。”每当谈到这件事,汪朝明就会热泪盈眶。他爱妻子、孩子,同时也爱玉米,然而他把全身心倾注到玉米育种事业上。他说:“妻儿会说话,而玉米是植物说不了话,要了解它就必须倍加呵护,一丝不苟地仔细观察。”单调、枯燥、艰苦的工作环境,使他过早显得苍老,但玉米育种事业的成功给他带来了无穷乐趣。他爱人王文琼直截了当地告诉笔者:“他为人诚恳,对待工作兢兢业业,每从海南回来后,仍然天天加班直到又去海南,根本没有什么休息的概念。”

多年的辛苦耕耘,汪朝明终于得到一棵变异株,这是新品种培育与开发的优质材料,意味着多年研究的课题获得突破性进展。他激动地说:“那天在地里突然发现变异株,那一刻我非常兴奋,十分惊喜,感到除此之外世界上的其他事都不重要了。”

言谈中,汪朝明谦和地说:“我们‘安单’系列的3个新品种和多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玉米杂交系列品种的研究成功,是在老师郭继孝的亲自带领下完成的,在西南地区具有较强优势,品质超过国家一级标准,在全省杂交玉米新品种选育应用和推广上取得了突出成绩。”郭继孝欣慰地告诉我们:“朝明取得的成功是多年敬业、刻苦、勤奋的必然结果,这得益于他工作扎实,既钻研理论知识,又注重实践。”

如今,“安单系列”新品种在全省推广面积已达1000多万亩,邻近的云南、广西等地也在大力推广。谈话中,我们发现汪朝明谈到的绝大多数大学的同班同学待遇、工作环境等都很好,对此,汪朝明却这样说:“朋友和家人曾要帮我调动到条件优越的单位,既不受苦,又不受累,每月还能拿几千块钱的工资。可我一想到自己肩上的重担和农民朋友的期待,还是离不开玉米育种事业,只得一如既往地干下去。”

汪朝明因右眼残疾常受到歧视,考大学时虽成绩优异却几经周折,通过自己不懈努力才进入了大学校门。人生经历坎坷虽比常人更多,但这铸就了他顽强的品格,他懂得执着、勤奋、价值的真谛。安顺市农业局副局长齐维学说:“汪朝明具有敬业爱岗,淡泊名利,乐于奉献的优秀品质,被市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现在又列入省级优秀共产党员候选人,这既是他的光荣,又是对他的鞭策,也是对农业战线广大科技人员的鼓励。”

文章来源:《贵州日报》2005年11月28日

媒体报道二:


农民的知心朋友

汪朝明在安顺市农科所从事玉米种子研究工作已经整整18年。 由于他在工作中充分发挥了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交口称赞和上级部门的充分肯定,2005年被评为安顺市“优秀共产党员”、07年当选为安顺市第二批“市管专家”,从07年起连续三年被市农业局评为“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大概是常年下到田间地头与农民打交道的原因,汪朝明的皮肤被晒得黑黑的。从交谈中记者感觉到汪朝明朴实得像一位农民。一谈到工作,他就特别兴奋,并从手机上翻出一些照片告诉记者,“这张是‘安单三号’,它在05年就获得了国家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换资金项目资助70万元,并且还获得‘国家品种权维护’,这张是‘顺单六号’,它的容种已经达到高容种玉米品种品质标准……”

汪朝明告诉记者,干他们这行的一年就有半年的时间在海南,几乎每个春节都是在海南度过的,他们这个群体被称着“南繁人”。像汪朝明这样的“南繁人”常年在外顾不了家,一提起妻子和孩子,汪朝明就会愧疚万分。他爱妻子、孩子,同时也爱玉米,然而他把全身心倾注到玉米育种事业上。他说:“妻儿会说话,而玉米是植物说不了话,要了解它就一丝不苟地仔细观察。”

许多农民朋友在使用了该所培育的新玉米种后,玉米生产从过去每亩350公斤,到如今每亩就可达500公斤。农民朋友的收入有了大幅度增涨。

如今,“安单”系列新品种在全省推广面积已达数十万亩,云南、广西等地也在大力推广。但多年来,汪朝明都恪守着“奉献不言苦,追求无止境”的人生格言。这位献身“三农”18年的农业专家,就是凭着对党和人民的这片赤诚忠心,生动地诠释了一位共产党人为农服务的情怀。

文章来源:《安顺日报》2009-07-01

文章录入:zgkjcx    责任编辑:zgkjcx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关于我们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广告说明 | 合作项目

    名称:科技创新网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13040577号-2    公安备案号:11010802029847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E-Mail:zgkjcx0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