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专著:
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SCI期刊论文18篇,国际会议报告论文2篇。
出版专著:
资料更新中……
发表种文论文:
1 化学气体爆炸伤害的紧急医疗救援探讨 邹圣强; 孙炳伟; 赵伟; 江启珍; 周峰; 周宏图 江苏省镇江市急救中心灾害医学研究室; 江苏大学附属医院烧伤整形外科 【中国会议】第五届全国灾害医学学术会议暨常州市医学会急诊危重病及灾害医学专业委员会首届年会学术论文集 2009-05-23
2 外源性一氧化碳释放分子对创伤后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及分子机制 孙炳伟; 孙艳; 孙志伟; 金勤 江苏大学附属医院 【中国会议】第七届全国创伤学术会议暨2009海峡两岸创伤医学论坛论文汇编 2009-09-25
3 高氧联合外源性一氧化碳对脓毒症小鼠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初步研究 孙艳; 孙炳伟; 孙志伟; 金勤 江苏大学附属医院 【中国会议】第七届全国创伤学术会议暨2009海峡两岸创伤医学论坛论文汇编 2009-09-25
4 复春散2号抑制兔耳疤痕增生的实验研究 朱云; 邰宁正; 孙炳伟; 徐宝华 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 江苏大学附属医院; 吉林省通化昌源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中国会议】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学分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 2009-11-01
5 中药(复春散2号)在面部烧伤后色素沉着治疗中的应用 朱云; 孙炳伟; 徐宝华 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 江苏大学附属医院; 吉林省通化昌源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中国会议】第七届中国医师协会美容与整形医师大会论文集 2010-11-19
6 一氧化氮对烫伤大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调节作用 刘昌; 邰宁正; 杨震宇; 孙炳伟; 王永忠 江苏省镇江市江苏大学附属医院烧伤科; 江苏省镇江市江苏大学附属医院烧伤科 【中国会议】第四届全国烧伤救治专题研讨会烧伤感染救治新进展论文汇编 2006-06-01
7 外源性一氧化碳释放分子(CO-RMs)对严重烧伤后小鼠肝脏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 孙炳伟; 陈曦; 陈兆永; Kazuhiro Katada; Gediminas Cepinskas 江苏省镇江市江苏大学附属医院烧伤整形科; 江苏省镇江市江苏大学附属医院烧伤整形科 【中国会议】第五届全国烧伤救治专题研讨会烧伤后脏器损害的临床救治论文汇编 2007-06-01
8 中药(复春散2号)抑制兔耳瘢痕增生的实验研究 朱云; 邰宁正; 孙炳伟; 徐宝华 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 江苏大学附属医院; 吉林省通化昌源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国际会议】第六届中国美容与整形医师大会; 第七届东方国际美容外科会议; 第97届日本美容外科学会大会论文汇编 2009-11-12
9 新医改形势下公立医院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 赵峰; 孙炳伟; 陈吉祥; 周亚民 江苏大学附属医院 【期刊】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2-10-15
10 膜糖蛋白活化、造血系细胞特异蛋白-1磷酸化与脓毒症时血小板功能异常的关系研究进展 孙艳; 孙炳伟 江苏大学附属医院烧伤整形科 【期刊】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1-11-30
11 外源性一氧化碳分子对脓毒症时心脏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及机制 王波; 仇雪枫; 孙炳伟; 孙艳; 陈曦 江苏大学附属医院创伤中心 【期刊】临床急诊杂志 2011-12-28
12 外源性一氧化碳释放分子对脓毒症小鼠神经系统抗炎的调节作用 仇雪枫; 孙炳伟; 王敏; 孙艳; 杨国涛; 王波 江苏大学附属医院烧伤整形科 【期刊】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2-03-30
13 糖尿病溃疡形成机制的研究进展 李峥璟; 柏素萍; 孙炳伟 江苏大学附属医院烧伤整形外科 【期刊】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2-07-30
14 腰椎Modic改变与腰痛及其手术疗效关系的系统回顾分析(英文) Krishnakumar Subbaraman; 黄永辉; 孙太存; 孙炳伟; 左华; 田进 江苏大学附属医院骨科; 江苏大学附属医院烧伤整形外科 【期刊】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1-01-30
15 外源性一氧化碳释放分子对脓毒症小鼠血小板膜糖蛋白CD41、CD61和CD62p表达的影响 杨国涛; 孙炳伟; 邹向前; 王敏 江苏大学附属医院烧伤整形科 【期刊】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1-01-30
16 102例颈部瘢痕挛缩的手术治疗 仇雪枫; 孙炳伟 江苏大学附属医院烧伤整形科 【期刊】中国医药科学 2011-03-15
17 外源性一氧化碳释放分子2对脓毒症大鼠肺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及分子机制 袁菊芳; 张赢予; 濮剑峰; 邵东华; 孙炳伟 江苏大学附属人民医院麻醉科; 江苏大学附属医院烧伤整形外科 【期刊】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1-03-30
18 外源性一氧化碳分子对脓毒症时血小板膜糖蛋白过度表达和血小板活化的抑制作用及机制 孙炳伟; 仇雪枫; 王敏; 王波; 杨国涛; 孙艳; 陈曦 江苏大学附属医院烧伤整形科 【期刊】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11-06-15
19 腘窝囊肿压迫致腓总神经损伤1例 仇雪枫; 邰宁正; 孙炳伟 江苏大学附属医院整形外科 【期刊】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0-01-30
20 外源性一氧化碳释放分子对脓毒症小鼠肺部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 张萍; 邹向前; 石庚生; 孙炳伟 江苏大学临床医学院 【期刊】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0-03-30
21 炎症反应调控新机制——神经系统胆碱能抗炎通路的调节作用 王敏; 孙炳伟 江苏大学临床医学院; 江苏大学附属医院烧伤整形科 【期刊】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0-05-30
22 外源性CO释放分子对肺动脉高压大鼠NO及其合酶的影响 袁菊芳; 张赢予; 邵东华; 孙炳伟 江苏大学附属人民医院麻醉科; 江苏大学附属医院烧伤整形外科 【期刊】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0-07-30
23 逆行分叉式髓内针治疗肱骨中下段骨折20例临床分析 仇雪枫; 孙炳伟 江苏大学附属医院整形外科 【期刊】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0-09-30
24 外源性一氧化碳释放分子2对急性肺损伤时肺部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 孙炳伟; 王波; 杨国涛; 王敏; 仇雪峰; 孙艳; 陈曦 江苏大学附属医院烧伤整形科 【期刊】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0-09-25
25 一氧化碳干预——脓毒症治疗的新进展 陈兆永; 邰宁正; 孙炳伟 江苏大学附属医院烧伤整形外科; 江苏大学附属医院烧伤整形外科; 江苏大学附属医院烧伤整形外科 江苏镇江; 江苏镇江 【期刊】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6-02-25
26 表皮生长因子(EGF)与肠道黏膜损伤的修复 陈曦; 孙炳伟 江苏大学附属医院烧伤整形科; 江苏大学附属医院烧伤整形科 江苏镇江; 江苏镇江 【期刊】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6-04-25
27 一氧化氮对烫伤大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调节作用 刘昌; 邰宁正; 杨震宇; 孙炳伟; 王永忠 江苏大学附属医院烧伤科; 江苏大学附属医院烧伤科; 江苏大学医学院病理学教研室 【期刊】中华烧伤杂志 2006-06-20
28 烫伤大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激素动态变化的观察 刘昌; 赵小苏; 王生福; 石磊; 沈俊; 孙炳伟 江苏大学附属医院烧伤科; 江苏大学附属医院妇产科; 江苏大学医学院; 江苏大学附属医院烧伤科; 江苏大学附属医院烧伤科 江苏镇江; 江苏镇江 【期刊】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7-07-30
29 外源性一氧化碳释放分子2对严重烧伤小鼠肝脏炎性反应的抑制作用 孙炳伟; 陈曦; 陈兆永; Kazuhiro Katada; Gediminas Cepinskas 江苏大学附属医院烧伤整形科; Centre for Critical Illness Research University of Western Ontario 【期刊】中华烧伤杂志 2007-06-20
30 外源途径一氧化碳抑制小鼠严重烧伤后早期肺损伤和炎症反应的分子机制 孙炳伟; 陈曦; 陈兆永; Kazuhiro Katada; Gediminas Cepinskas 江苏大学附属医院烧伤整形科; Centre for Critical Illness Research University of Western Ontario Ontario Canada N6A 4G4 【期刊】中华医学杂志 2007-11-27
31 外源性一氧化碳对烧伤早期炎症反应的干预作用 金勤; 孙炳伟 江苏大学附属医院烧伤整形外科; 江苏大学附属医院烧伤整形外科 江苏镇江; 江苏镇江 【期刊】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8-03-30
32 成批严重烧伤患者救治体会 刘昌; 孙炳伟; 邰宁正; 孙晖; 沈峻; 石磊 江苏大学附属医院烧伤整形科 【期刊】现代医药卫生 2008-10-15
33 外源性一氧化碳释放分子抑制脓毒症炎症反应的实验研究(英文) 孙炳伟; 陈曦; Kazuhiro Katada; Richard F Potter; Gediminas Cepinskas 江苏大学附属医院烧伤整形科; 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Lawson健康研究所 【期刊】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8-09-30
34 肠上皮细胞二肽转运载体的生物学功能及研究进展 孙炳伟 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南京大学医学院临床学院解放军普通外科研究所 江苏南京 【期刊】肠外与肠内营养 2003-01-10
35 严重烫伤大鼠小肠上皮细胞PepT1生物学功能的改变及生长激素的调控 孙炳伟; 李宁; 王广基; 赵小辰 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解放军普通外科研究所; 中国药科大学药代中心; 中国药科大学药代中心 江苏南京; 江苏南京 【期刊】肠外与肠内营养 2003-10-10
36 严重烫伤后大鼠小肠粘膜上皮细胞刷状缘二肽载体(PepT_1)的生物学功能改变 邰宁正; 章庆国; 孙炳伟; 刘昌; 赵小辰 东南大学医学院; 江苏大学医学院烧伤科; 江苏大学医学院烧伤科; 江苏大学医学院烧伤科; 江苏 镇江 【期刊】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5-02-28
37 头皮缺损的治疗体会 邰宁正; 章庆国; 刘昌; 孙炳伟 江苏大学附属医院烧伤整形科; 江苏大学附属医院烧伤整形科;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整形科;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整形科 江苏镇江; 江苏镇江; 江苏南京 【期刊】现代医药卫生 2005-10-15
38 救治新生儿烧伤四例 孙炳伟; 刘昌; 邰宁正; 谢江宁; 孙晖; 沈峻 江苏大学附属医院烧伤整形科; 江苏大学附属医院烧伤整形科 【期刊】中华烧伤杂志 2003-12-30
39 硅油分子对瘢痕成纤维细胞抑制作用的实验和临床研究 孙炳伟; 邵启祥; 刘昌; 邰宁正; 孙晖; 沈峻 江苏大学附属医院整形外科; 江苏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免疫学教研室; 江苏大学附属医院整形外科; 江苏大学附属医院整形外科 江苏镇江; 江苏镇江 【期刊】医学研究生学报 2004-06-20
40 重组人生长激素在婴幼儿烧伤的临床应用 沈峻; 孙晖; 邰宁正; 刘昌; 孙炳伟 江苏大学附属医院烧伤整形外科; 江苏大学附属医院烧伤整形外科; 江苏大学附属医院烧伤整形外科 江苏镇江; 江苏镇江 【期刊】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4-06-30
41 中药成膜剂对大鼠浅Ⅱ度烫伤创面的疗效观察 邰宁正; 沈峻; 孙晖; 刘昌; 孙炳伟 江苏大学附属医院烧伤科; 江苏大学附属医院烧伤科; 江苏大学附属医院烧伤科 江苏镇江; 江苏镇江 【期刊】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4-10-30
42 乳晕下缘切口行盐水充注式假体隆乳术 孙炳伟; 邰宁正; 范志宏; 杨群; 钱云良 镇江医学院附属医院烧伤整形外科; 上海第九人民医院整复外科 【期刊】中国美容医学 2000-12-15
43 硅凝胶疤痕贴膜防治创伤后增生性疤痕的临床研究 孙炳伟; 刘昌; 邰宁正; 谢江宁; 孙晖; 沈峻; 夏承林; 黄爱华 镇江医学院附属医院烧伤整形科 【期刊】镇江医学院学报 2000-06-25
44 游离皮瓣在深度烧伤创面的应用体会 刘昌; 孙炳伟 镇江医学院附属医院烧伤科 【期刊】镇江医学院学报 2001-06-30
45 农村地区烧伤院前急救情况分析(附78例) 孙炳伟; 夏承林; 童王霞 江苏省镇江医学院附院 【期刊】中国农村医学 1994-02-25
媒体报道一:
妙手仁心 守护生命
——江大附院烧伤整形科主任、博士生导师孙炳伟访谈
走近孙炳伟,您便会不难发现,步入中年、不乏帅气的他,却着实有着令同仁们羡慕、赞叹的学术技术头衔和耀眼的荣誉: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省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镇江市学术技术带头人、镇江市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美国生理学会会员、中华创伤学会创伤感染委员会委员、创伤修复委员会委员、江苏省烧伤整形学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美容学会委员、江苏省组织工程学会理事、镇江市烧伤整形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江苏省卫生厅百名医德标兵、江苏大学 优秀共产党员、江苏大学先进工作者、镇江市先进科技工作者、镇江市新长征突击手、镇江市卫生系统十佳青年标兵等等。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二十年的兢兢业业只为着对生命的执着呼唤。
孙炳伟身上的这些头衔与荣誉中饱含着孙炳伟多年来在医学科学领域里发奋求索的艰辛与汗水。
孙炳伟出生在素有鱼米之乡之称的苏南农村。那时苏南农村虽能满足基本温饱问题,但农村毕竟缺医少药,甚至连最基本的医疗都得不到保障。他曾因多次目睹乡亲们在病痛中呻吟,在绝望中挣扎而倍感无助与震憾,于是,从那时起,就在他心中就许下了一个心愿:我要当一名医生,我要改变这个现状!
1983年,孙炳伟终于如愿步入医学高等学府的殿堂。一毕业,被分配到江苏大学附属医院的孙炳伟便满怀抱负、踌躇满志地投入到临床一线工作中去了。但几年下来,孙炳伟逐渐认识到,仅凭他那时掌握的医学知识,虽能应付“小医生”的日常工作,也能为患者解决一些常见性的病痛,但面对重症患者,特别是疑难杂症则往往显得力不从心。孙炳伟心里明白,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就必须不断学习、有所突破。从此孙炳伟便暗下决心,瞄准本专业的学科前沿,边工作,边学习,几乎把所有的业余时间都用在了对医学知识的刻苦钻研上了。几年中,他不仅注重在临床工作实践中不断积累提高、虚心向同仁和上级医生学习,他还先后师从我国著名的外科学创始人黎介寿院士、李宁教授,整形外科创始人张涤生院士深造,读研、读博;2004年至2006年孙炳伟辗转加拿大,来到著名医学中心西安大略大学Lawson Health Research Institute 作博士后研究。学成归来后,又重新肩负起江大附院烧伤整形科医疗、教学、科研的重任。
让痛苦的呻吟平息,让温馨湿润的春风吹拂患者无助的心灵。
孙炳伟平时话语不多,在他心里病人始终是第一位的。遇到危重病人,无论白天还是黑夜人们总能在病房里看到他忙碌的身影。
春节是中国人的传统节日。走亲访友,阖家团聚,尽享天伦之乐。作为一个普通人,孙炳伟同样不能免俗。但是2008年的春节对于孙炳伟却是那么地不同寻常。1月13日早晨,在镇打工的甘肃省广合县回族农民马明忠18个月大的儿子阿旦,不幸掉入滚开的面锅被严重烫伤。心急如焚的马明忠夫妇,抱着小阿旦四处求医,都因伤势太重,未能被及时收治,最终辗转来到江苏大学附属医院。孙炳伟得知情况后,毫不犹豫,立即将小阿旦收了下来。经初步诊断:小阿旦烫伤面积占身体的51%,深3度烫伤占烫伤面积的25%,生命垂危!紧接着,孙炳伟在第一时间组织抢救治疗。经过一系列连续数十日的精心施治和细心呵护,硬是把一个幼小的生命从死神的手中拉了回来。为了这个素不相识的小阿旦,虽然整个春节期间孙炳伟都“耗”在了病房,但看着即将出院,脸上露出顽皮笑容的小阿旦,看到眼角挂满感激泪水的马明忠夫妇,看到专程从数千里以外送来一条条洁白的哈达和一面面锦旗,孙炳伟紧绷着的心终于舒缓了下来。
2003年7月的一天深夜,某水泥厂发生爆炸,伴随着救护车鸣笛声,14名伤员被紧急送往医院。孙炳伟赶到现场后立即与其他先后赶来的医师一道迅速组织紧急抢救,并对其中11名重度烧伤的患者行气管切开、抗休克治疗……在最初的抢救阶段,孙炳伟连续5天5夜没有离开病房。在孙炳伟和全体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这14名患者最终康复出院。为此,得到了省市领导和烧伤界同行的高度评价。
今年3月11日,某工地发生特大坍塌事件,接到上级通知后,孙炳伟凌晨3点赶到医院,并紧急做好一切准备。因为孙炳伟深知,对于抢救工作来说,往往时间就是生命。等到15名被严重挤压并伴有烧伤的伤员被送到医院后,紧急救治工作就迅疾而有条不紊开展起来。由于事关重大、伤情严重,事发当日省市领导就赶到了医院,并为了协助抢救,还随队带来两位省内知名专家。当听了孙炳伟的介绍,看了孙炳伟的处置后,领导和专家们的疑虑消除了,并当即对孙炳伟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肯定和赞扬,15名伤员最终全部奇迹生还。
此类事例可谓不胜枚举。近年来,随着孙炳伟主任业务水平的不断提高,在省市本专业内的知名度也在“不断攀升”。除了本院其他科室请他会诊越来越多,市内其他医院、周边地区医院请他会诊也越来越频繁。遇到这样的情况,无论刮风下雨、春夏秋冬他总是不厌其烦、尽量给予满足。用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来说:“医生这个职业是没有正常的作息时间的,病人的需要,就是你的工作”。他当“小医生”时是这样做的,当了科主任、当了教授、当了博士生导师时,他不仅自己仍然这样做,还要求他的学生、他带的研究生和其他医生都要这样做。
医生是一个救死扶伤的崇高职业,唯有不懈地探索与跋涉才能攀登科学的高峰。
长期在临床一线工作的人,往往很容易“淹没”在大量繁杂事务性工作中,依靠经验的不断积累有可能成为“名匠”,却很难成为“名师”。而孙炳伟则不然,他虽然长期工作在临床一线,却将目光始终紧盯专业领域的学术前沿,并承担着大量的教学和科研任务。孙炳伟有这样一种理念:人生是短暂的,作为一名医生,或许其一辈子能治愈数千名患者、挽救一些生命,但医学科学则是无止境的,若能出些科研成果,或在临床上为他人所借鉴,或用在医学教学上,那将是功德无量的。在这种理念下,他将几乎所有的业余时间全部用在国内外专业文献资料的阅读、新技术的学习和科研教学上。十多年来,他几乎没有陪家人逛过商场,很少参加应酬,周六、周日、长假也很少休息;他经常每晚坚持工作学习到12点以后……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通过不断努力,孙炳伟逐渐成为同行中的佼佼者。他不仅临床经验丰富,能熟练诊治本专业的常见病和疑难危重疾病,并在大面积严重烧伤的休克期切痂、成批烧伤病人的综合救治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其在新生儿严重烧伤方面的临床研究处于国际先进水平。通过对新生儿烧伤的致伤原因的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具体的预防措施,并对新生儿烧伤的救治提出了具体的治疗经验,总结出了一整套针对严重新生儿烧伤救治的规范化治疗原则。同时使用了目前最先进的治疗手段,取得了明显的治疗效果,该成果发表在国际著名烧伤期刊“Journal of Burn Care and Research”上,在国际上引起广泛关注,确立了在该领域的领先地位。该成果同时获2004年镇江市科技成果三等奖。
基础研究成绩也较显著。对一氧化碳释放分子干预脓毒症进行了一系列的前期研究,建立了人脐血管内皮细胞(HUCEC)的一氧化碳释放分子(CORMs)干预模型、几种不同来源巨噬细胞的一氧化碳释放分子干预模型、盲肠结扎穿孔(CLP)脓毒症的一氧化碳释放分子干预模型、严重烧伤后脓毒症的一氧化碳释放分子干预模型等,取得了比较丰富的实验结果。对严重感染(SIRS/SEPSIS)和多器官功能障碍时多种细胞因子的致炎机理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应用Western blotting、 EMSA、ELISA及Migration等方法,初步揭示了一氧化碳在严重感染时明显的抗炎作用,in vivo模型(严重烧伤模型、CLP模型等)和in vitro模型(HUVEC、MLEC等)均较好地阐明了CO的这种抗炎作用,已发表SCI论文17篇,录用待发表1篇。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项,并获得了国家自然基金、省自然基金、省政府留学奖学金和江苏大学留学回国人员启动基金等多个基金资助。部分研究成果在2006年度美国旧金山国际著名生物学会议“Experimental Biology”大会上宣读。本研究论文在国内本领域最高杂志《中华烧伤杂志》发表时,编辑部配发了编者按,强调了本研究在国内属于首创。2007年12月8日,经国内著名专家鉴定,确认本项目具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目前应邀担任《Journal of Bioscience》、《Journal of Pharmacological Research》和《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Immunology》等著名SCI杂志的审稿人,最近又被著名出版公司“Benthen Publisher”的综述类杂志《Recent Patents on Inflammation & Allergy Drug Discovery》聘为编委。
他的教学工作,他的独辟蹊径的外语教学查房、外国留学生教学工作受到了学生、同行及江苏大学领导们的广泛好评。
“我并不是不需要钱,但作为一名医生,作为一名医院培养了20余年的医生,我觉得还有远比钱更重要的东西”。
2006年夏天,孙炳伟在加拿大作博士后研究工作已满两年。在这两年里,孙炳伟严谨、缜密的研究作风,常为他的导师——一位以不苟言笑著称的盖达斯(Gedas)教授所折服、赞许。面对这样一位很有潜质的助手,盖达斯教授有意让他留在加国,并许以两年后让孙炳伟担任年薪5-6万加元(约折合人民币40万元)的助理教授一职。按理对在外留学的人来说,这可谓是个炙手可热的选择。但这位老外的美意竟几度被孙炳伟婉言谢绝。
“我并不是不需要钱,但作为一名医生,作为一名医院培养了20余年的医生,我觉得还有远比钱更重要的东西”。回到国内,在谈及这个话题时,孙炳伟这样说道。“我的患者在国内,他们更需要我,那里还有我一起工作、生活了几十年的同事们”。
在孙炳伟身边工作的同事,他的患者都知道:不收病人的红包,对困难的患者给予帮助,是孙炳伟为医的基本准则。一位靠技术“吃饭”,年收入几百万的乡镇企业技术厂长,双手被严重烧伤。住院后,为了保住这双挣钱的手,曾几度拿出6000元的红包要求孙炳伟收下,均被孙炳伟谢绝;一位从小胸颈部被严重烫伤,导致长大后,在疤痕组织的牵拉下不能抬头的小姑娘,在父亲的陪同下找到了孙炳伟。但由于家境贫困,打听到手术费用较高时,小姑娘顿时泪流满面……最终孙炳伟还是将小姑娘收下了。出院时,小姑娘的帐单里多了几张孙炳伟代为交费的单据;抢救小阿旦时,由于伤势严重,每天都需数千元的治疗费用。正处在治疗的紧要关头,其家人又花完了所有积蓄,急得不知如何是好。孙炳伟一面安慰小阿旦的家人,一面通过媒体向社会发出呼吁。结果短短数日,就收到社会各界7万余元的捐款,加上他本人和科室的捐款,确保了小阿旦救治。
孙炳伟中等身材,一副文弱书生的模样。很难想像这样一个有崇高信仰和执着追求的人,能迸发出如此巨大的热情和创造力。我们真诚祝愿他更上一层楼。
文章来源:《新华日报》2009-07-17
媒体报道二:
德技双馨医苑俊杰——记江苏大学附属医院副院长孙炳伟
孙炳伟是具有烧伤外科、整形美容外科和手外科等临床知识的跨学科复合型人才,是江苏省烧伤整形外科的学科带头人之一。自参加工作以来,他始终表现出对工作的极端热情,对病人的高度负责,20余年如一日,敬业爱岗、任劳任怨、视病人如亲人,为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为了他心爱的医学事业不懈努力,刻苦钻研、精益求精、廉洁行医,义无返顾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年华。
资料更新中……
文章来源:《中国科技成果》 2012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