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科技创新网 > 文章中心 > 创新人物百科 > 应用科学 > 文章正文
专家信息 科学研究 论文专著 荣誉奖励 媒体报道

专家信息:


辛晓洲,男,1976年5月出生,博士。现任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研究员。

教育及工作经历:

2003年毕业于中科院遥感所,获得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博士学位。

2003年进入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后流动站。

2006年4月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工作。

2008年1月晋升为副研究员。

社会任职:

资料更新中……

科学研究:


研究方向:

主要从事遥感应用基础研究。

1. 地表净辐射遥感估算研究。

2. 地表显热和潜热通量遥感估算的方法研究。

3. 地表水热通量的时空尺度效应及尺度转换方法研究。

4. 地表水热通量遥感估算的验证方法研究。

5. 遥感数据与陆面过程模型同化研究。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地表水热通量卫星遥感的时间尺度扩展方法研究”,项目负责人,2010-2012。

2.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地表关键参数遥感反演与数据同化系统研究”之课题二“地表辐射平衡与生态系统关键要素遥感反演”,课题负责人,2009-2011。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遥感像元中植被蒸腾与土壤蒸发的分解及其在旱情监测中的应用”,项目负责人,2007-2009。

4. 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项目“大尺度水热通量观测系统的研制与应用研究”之课题一“用大尺度水热通量观测系统数据验证卫星水热通量产品”,课题负责人,2008-2010。

5. 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多源遥感数据协同反演与信息融合关键技术”,子课题负责人,2007-2009。

6.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基于环境一号等国产卫星的环境遥感监测关键技术研究”,子课题负责人,2008-2010。

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基金项目“光学与微波遥感的模型协同与联合反演研究”,子课题负责人,2008-2011。

8. 973项目“陆表生态环境要素主被动遥感协同反演理论与方法”第二课题“地表时空变化特征参数的遥感定量描述与尺度转换”,子课题负责人,2007-2011。

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基于遥感的双层蒸散时空尺度问题及其不确定性分析”,课题科技骨干,2006-2008。

1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植被组分温度分布特征及其时空尺度效应研究”,课题科技骨干,2004-2006。

11. 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定量遥感应用的几个关键问题研究”,课题科技骨干,2003-2006。

12. 国家科技部、863项目“我国典型地物标准波谱数据库”,课题科技骨干,2001-2004。

13. 国家科技部、863项目“对地观测数据处理原型系统关键技术”第三课题:“地表参数遥感综合反演技术”,课题科技骨干,2001-2003。

14. 国家科技部、973项目“地球表面时空多变要素的定量遥感理论与应用”,课题科技骨干,2000-2005。

15. 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青年人才领域前沿专项项目“用统计动力学方法研究遥感通量空间尺度问题”,2008-2009。

科研成果:

资料更新中……

论文专著:


发表(含待刊)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SCI检索论文2篇,EI检索论文13篇,核心刊物论文8篇,合作出版专著2部。

出版专著:

1.《热红外遥感》“农田蒸散遥感定量监测” 辛晓洲 田国良 电子科技出版社 2006

2.《定量遥感模型、应用及不确定性研究》柳钦火 辛晓洲 唐娉 廖静娟 科学出版社 2010

发表英文论文:

1. Xiaozhou XIN, Qinhuo Liu, The Two-layer Surface Energy Balance Parameterization Scheme (TSEBPS) for estimation of land surface heat fluxes. Hydrol. Earth Syst. Sci., 14, 491–504, 2010.

2. Xiaozhou XIN, Qinhuo LIU, Yong TANG, Guoliang TIAN, Xingfa GU, Xiaowen LI, Hongsheng ZHENG & Jiayi CHEN,Estimating surface evapotranspiration using combined MODIS and CBERS-02 data. Science in China Ser. E, 2005,Vol.48 Suppl.145-160.

3. Xiaozhou XIN, Qinhuo LIU, Guoliang TIAN, Estimating Surface Energy Fluxes Using A Simplified Two-layer Model and Radiometric Surface Temperature Observations,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 2002, vol.6(Supple).

4. Xiaozhou XIN, Qinhuo LIU, Qiang LIU, Guoliang TIAN, Simulation of land surface fluxes using an improved dual-source model over row crops, Proc. IGARSS’02, Toronto, Canada.

5. Xiaozhou XIN, Liangfu Chen, Qinhuo LIU, Guoliang TIAN, About the optimum view zenith angle for estimating sensible heat flux from surface temperature, Proc. IGARSS’03, Toulouse, France.

6. Xiaozhou XIN, Qinhuo LIU, Guoliang TIAN, Jing LI, Two-source micro-advection turbulent heat fluxes model for partially vegetated surfaces, Proc. IGARSS’04, Alaska, USA.

7. Xiaozhou XIN, Liangfu CHEN, Jing LI, Qiang ZHANG, Lei YANG, Yunfen LIU, Estimating forest evapotranspiration in South China using MODIS data, Proc. IGARSS’04, Alaska, USA.

8. Hua-guo HUANG, Xiaozhou XIN, Qinhuo LIU, Qiang LIU, Liangfu CHEN, Xiaowen LI, Modeling Soil Component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by Extending CUPID model, Proc. IGARSS’06, Denver, USA.

9. Qiang LIU, Xiaozhou XIN, Ruru DENG, Qing XIAO, Qinhuo LIU, Guoliang TIAN, Retrieve component temperature for wheat field with ASTER image, Proc. IGARSS’02, Toronto, Canada.

10. Gaoli SU, Xiaozhou XIN, Qinhuo LIU, Estimation of global solar irradiance at the complicate terrains in Zhejiang Province, China. 2008, Proc. IGARSS’08, Boston, USA.

11. Yani LIU, XiaozhouXIN, Qinhuo LIU, Research on the scale effect of the evapotranspiration retrieved by satellite sensors. 2008, Proc. IGARSS’08, Boston, USA.

12. Qinhuo LIU, Qiang LIU, Xiaozhou XIN, et al. Experiment study on directional radiance and hotspot effect in thermal infrared observations of corn canopy, Proc. IGARSS’01, Sydney, Australia.

13. Ruru DENG, Qinhuo LIU, Guoliang TIAN, Xiaozhou XIN, et al. An Applied Vegetation Canopy Model and Its Application in Inversion of Vegetation Coverage and Water Content, Proc. IGARSS’02, Toronto, Canada.

14. Liangfu CHEN,Qiang ZHANG, Qiang LIU, Xiaozhou XIN, et al. The spatial scaling effects study of NPP using airborne and field data based on BEPS, Proc. IGARSS’03, Toulouse, France.

15. Ruru DENG , Guoliang TIAN, Qinhuo LIU , Xiaozhou XIN, Research on Remote Sensing Model for Soil Water Content on Rough Surface. Proc. IGARSS’05, Seoul, Korea

发表中文论文:

1 光合有效辐射影响因子敏感性分析研究 李丽; 辛晓洲; 苏高利; 柳钦火 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会议】遥感定量反演算法研讨会摘要集 2010-07-11

2 农田生态系统中水分蒸散和CO2通量的遥感双层模型估算方法 辛晓洲; 柳钦火; 田国良; 李小文 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 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会议】第五届中国青年生态学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08-11-01

3 利用HJ-1B热红外数据估算晴天大气下行长波辐射 余珊珊; 辛晓洲; 柳钦火 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期刊】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3-02-20

4 大气下行长波辐射参数化模型的比较 余珊珊; 辛晓洲; 柳钦火 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期刊】地球科学进展 2011-07-10

5 MODIS数据估算区域蒸散量的空间尺度误差纠正 辛晓洲; 刘雅妮; 柳钦火; 唐勇 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 【期刊】遥感学报 2012-03-25

6 黑河流域遥感—地面观测同步试验:森林水文和中游干旱区水文试验 马明国; 刘强; 阎广建; 陈尔学; 肖青; 苏培玺; 胡泽勇; 李新; 牛铮; 王维真; 钱金波; 宋怡; 丁松爽; 辛晓洲; 任华忠; 黄春林; 晋锐; 车涛; 楚荣忠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 北京师范大学遥感科学与国家重点实验室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信息研究所 【期刊】地球科学进展 2009-07-10

7 玉米全生长期叶面积指数收获测量法的改进 姚延娟; 范闻捷; 刘强; 李丽; 陶欣; 辛晓洲; 柳钦火 北京大学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环境保护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 【期刊】农业工程学报 2010-08-31

8 基于多尺度遥感数据估算地表通量的方法及其验证分析 刘雅妮; 辛晓洲; 柳钦火; 周春艳 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环境保护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 【期刊】地球科学进展 2010-11-10

9 用CUPID模型模拟小麦组分温度分布:敏感性分析与验证 黄华国; 辛晓洲; 柳钦火; 陈良富; 李小文 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研究中心; Department of Geography and Center for Remote Sensing; Boston University; Boston MA02215 USA 【期刊】遥感学报 2007-01-30

10 扩展CUPID模型模拟土壤组分温度分布 黄华国; 辛晓洲; 柳钦火; 刘强; 陈良富; 李小文 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研究中心; Department of Geography and Center for Remote Sensing; Boston University; Boston MA02215 【期刊】农业工程学报 2007-01-30

11 基于地表温度和植被指数的农业干旱遥感监测方法 柳钦火; 辛景峰; 辛晓洲; 田国良; 杨贵军 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遥感科学国家重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遥感科学国家重实验室 北京;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遥感中心北京 【期刊】科技导报 2007-03-25

12 利用土壤水分特征点组分温差假设模拟地表蒸散 辛晓洲; 柳钦火; 田国良; 李小文 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 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环境遥感与数字城市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期刊】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06-15

13 基于LS-SVM方法的晴空逐时太阳辐射模型 苏高利; 柳钦火; 邓芳萍; 辛晓洲 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浙江省气候中心 【期刊】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06-15

14 热红外发射率光谱的野外测量方法与土壤热红外发射率特性研究 肖青; 柳钦火; 李小文; 陈良富; 刘强; 辛晓洲 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遥感信息科学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遥感信息科学重点实验室 北京; 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遥感重点实验室; 北京师范大学遥感和GIS研究中心 【期刊】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2003-10-25

15 地表蒸散定量遥感的研究进展 辛晓洲; 田国良; 柳钦火 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 北京 【期刊】遥感学报 2003-06-10

16 用CBERS-02卫星和MODIS数据联合反演地表蒸散通量 辛晓洲; 柳钦火; 唐勇; 田国良; 顾行发; 李小文; 张宏升; 陈家宜 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 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 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物理系; 北京师范大学遥感与 GIS 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科学系;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期刊】中国科学E辑:信息科学 2005-12-30

17 粗糙地表土壤含水量遥感模型研究 邓孺孺; 田国良; 柳钦火; 辛晓洲 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 中山大学地环学院 【期刊】遥感学报 2004-02-10

18 用定量遥感方法计算地表蒸散 辛晓洲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遥感应用研究所) 【博士】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遥感应用研究所) 2003-06-09

荣誉奖励:


资料更新中……

媒体报道一:


薪火相传谱写遥感未来

——记中科院遥感所副研究员辛晓洲

由于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规模的不断扩大,水资源供需矛盾日趋严重。作为水资源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蒸散发的估算显得尤为重要。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随着遥感和GIS技术的发展,蒸散发的遥感研究日益受到科学界的重视。而今,有更多的科研骨干投入到这项富有意义的工作中来,中科院遥感所副研究员辛晓洲就是其中一位。

辛晓洲,2003年毕业于中科院遥感所,获得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博士学位,师从田国良教授,博士期间在地表能量平衡和地表蒸散的遥感监测方面开展研究。博士毕业后进入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后流动站,师从于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李小文院士,继续从事相关研究。2006年4月出站后返回遥感所工作,并于2008年1月晋升为副研究员。

站在前人的肩膀上

牛顿曾说过:“如果我看得比别人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对辛晓洲而言,这句话同样适用。据他介绍,自己原先学的是应用气象学,而他转向遥感研究领域,最初得益于他的导师——田国良教授、李小文院士对专业前沿、国家和团队需求上的整体把握及对他的引导。随着国家对这一领域的日渐关注,加之辛晓洲研究的日渐深入,他越来越感觉到当初的选择是正确的。结合自己的专业背景和多年实践,他走出了自己的专业特色。

多年来,在学院领导及导师的帮助下,辛晓洲与团队成员一起,瞄准基础方法研究,对遥感计算地表蒸散的方法和模型做了较多的理论分析,数据验证以及改进和创新,并对其空间和时间尺度问题做了一定的探讨。

他们针对蒸散遥感估算中最常用的能量平衡模型做了深入的理论探讨,在学术关键问题——遥感表面温度与空气动力学温度的关系上,提出了与双层能量平衡模型有关的一系列新思路和新方法,为理解这个复杂的问题增添了新的视角。相关成果在国外SCI刊物发表。

以地表通量的时空尺度问题为研究内容,非常具有挑战性。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辛晓洲表示,他们团队逐步将研究范围拓展到地表辐射平衡(短波和长波辐射)的遥感估算,以及陆面过程模型与遥感数据的同化等方面,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地表辐射与能量平衡遥感研究的构架,在整个研究室的框架下展开工作,从模型方法研究到软件模块开发等方面投入力量,目标在于形成一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全国(全球)地表通量遥感估算系统。

吸取精华茁壮成长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通过科研上的奋发努力,辛晓洲收获了各方面的成长。

多年来,通过参加和主持多项国家的科研项目,他积累了丰富的科研项目工作和管理经验,历练出了很好的承担和管理项目的能力。从2000年攻读博士期间起,他就参加“973”项目工作,并参加大型野外实验。于2004~2007年期间担任院创新项目“定量遥感应用的几个关键问题研究”的项目秘书,全面负责项目日常管理和运行方面的事务性工作,熟悉从项目立项、组织、管理以及验收结题等各环节工作,锻炼了科研项目管理能力、人际沟通和交往能力。通过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锻炼了辛晓洲作为项目负责人独立承担项目的能力;通过参加各类大项目,并承担课题和子课题,锻炼了项目团队合作攻关的意识和能力。目前辛晓洲在研的项目有6项,其中1项为项目负责人,5项为课题或子课题负责人。

通过参加各种大型野外实验,他锻炼出了较强的组织和开展野外实验的能力。如2001年他参加了北京顺义进行的星-机-地大型同步试验,该试验在国内甚至是国外同类试验中都非常著名,试验期间对定量遥感的试验方法,研究手段和风格等都有了一定认识。2005年他带队赴江西千烟州开展遥感同步试验,负责试验方案设计和团队管理。同年在河北怀来开展的同步试验中,同样承担试验设计和团队管理工作。尤其是2008年在黑河进行的大型星-机-地遥感实验中,他担任比较重要的地面观测站站长一职,很好地锻炼了大型野外实验的管理和协调能力。针对华北、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作物生长早期植被覆盖稀疏和易发生干旱的特点,他们还研究非均匀地表的多源蒸散遥感估算模型,为半干旱地区的区域缺水研究提供新的途径,对农业水资源管理、精准农业的实施等具有一定的科学意义和实用价值。

科学的希望在于延续,寒来暑往,弹指一挥间,曾经沐浴在恩师教诲阳光之下的辛晓洲而今也成长为了一名遥感所硕士生导师,在研究室中协助创新研究员指导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其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为硕士研究生讲授的“遥感技术应用及实践”,获得很好反响。正如业界所达成的共识:遥感研究之路还很漫长,需要一代又一代优秀年轻人薪火相传!

文章来源:《中国科学报》2012-01-01

媒体报道二:


献身遥感谱新篇——记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辛晓洲副研究员

专家简介:辛晓洲,1976年5月出生,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研究员,长期从事遥感应用基础研究,致力于解决遥感监测地表水热通量和能量平衡中的关键科学和技术问题,主要研究方向为地表净辐射遥感估算研究,地表显热和潜热通量遥感估算的方法研究,地表水热通量的时空尺度效应及尺度转换方法研究,地表水热通量遥感估算的验证方法研究以及遥感数据与陆面过程模型同化研究等。先后承担和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73等项目10余项,发表论文近40篇(含待刊),合作出版专著2部。遥感是以航空摄影技术为基础,在20世纪6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技术。最初是航空遥感,自1972年美国发射了第一颗陆地卫星后,就标志着航天遥感时代的开始。经过几十年的迅速发展,目前遥感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资源环境、水文、气象、地质地理等领域,成为一门实用的先进的空间探测技术。目前,为推动这一领域的发展与进步,一大批有识之士正在不懈地努力。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辛晓洲副研究员就是他们之中的一位。一份浓情投入遥感科研出生于上世纪70年代中期,辛晓洲心里从小就有着科学家的梦。为了这个梦,他一路……

资料更新中……

文章来源:《科学中国人》2011年第23期

文章录入:zgkjcx    责任编辑:zgkjcx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关于我们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广告说明 | 合作项目

    名称:科技创新网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13040577号-2    公安备案号:11010802029847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E-Mail:zgkjcx0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