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专著:
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发表英文论文:
1. Fabin Han,Chuanguo Liu,Jin Huang,Juanli Chen,Chuanfei Wei,Xiwen Geng,Yanming Liu,Dong Han,Mengpeng Li.The application of patient-derived 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 for modeling and treatment of Alzheimer's disease[J].Brain Science Advances,2019,5(01):21-40.
2. Zhang N, Lu X, Wu S, Li X, Duan J, Chen C, Wang W, Song H, Tong J, Li S, Liu Y, Kang X, Wang X, Han F. Intrastriatal transplantation of stem cells from human exfoliated deciduous teeth reduces motor defects in Parkinsonian rats. Cytotherapy. 2018, 20(5):670-686.(IF 3.625,通讯作者)
3. Fabin Han, Chao Chen, Wei Wang, Hao Song, Sen Li, Jing Duan, Xianjie Lu, Shichao Wu, Nan Zhang, Qingfa Chen, Yan Wang, Shuwei Liu, Chongluo Fu, Chengbiao Lu, Paul Lu. Human umbilical cord-derived mesenchymal stromal cells ameliorated motor defects of 6-OHDA-induced rat model of Parkinson's disease.Oncotarget.2018, 9(1):s1-s15. (第一和通讯作者)
4. Nan Zhang, Baoxing Chen, Wei Wang, Qinnan Deng, Bin Zhang, Shuwei Liu, Fabin Han. Isolation, characterization and multi-lineage differentiation of stem cells from human exfoliated deciduous teeth. Molecular Medicine Reports. 2016, 14(1):95-102. (IF 1.559,通讯作者)
5. Fabin Han, Wei Wang, Baoxing Chen, Chao Chen, Sen Li, Xianjie Lu, Jing Duan, Yang Zhang, Yu Alex Zhang, Wennian Guo, Guangyao Li. Human 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derived neurons improve motor asymmetry in 6-Hydroxydopamine -induced rat model of Parkinson’s disease. Cytotherapy, 2015, 17(5):665-79. (IF 3.625,第一和通讯作者)
6. Zhe Yu, Ting Wang, Jun Xu, Wei Wang, Guifang Wang, Chao Chen, Lili Zheng, Li Pan, Dianrong Gong, Xueli Li, Huaiqian Qu, Fang Li, Bin Zhang, Weidong Le, Fabin Han. Mutations in the glucocerebrosidase gene are responsible for Chinese patients with Parkinson’s disease, 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 2015, 60(2):85-90. (IF 2.487,通讯作者)
7. Han F, Grimes DA, Li F, Wang T, Yu Z, Song N, Wu S, Racacho L, Bulman DE.Mutations in the glucocerebrosidase gene are common in patients with Parkinson's disease from eastern Canad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2015, 22:1-19. (IF 1.717,第一和通讯作者)
8. Fabin Han, Deborah Baremberg, Junyu Gao, Jing Duan, Xianjie Lu, Nan Zhang, Qingfa Chen. Development of stem cell-based therapy for Parkinson’s disease.Translational Neurodegeneration. 2015, 4:16. (IF 5.872,第一和通讯作者)
9. Wei Wang, Hao Song, Aifang Shen, Chao Chen, Yanming Liu, Yabing Dong, Fabin Han. Differentiated cells derived from fetal neural stem cells improve motor deficits in a rat model of Parkinson’s disease. Transl. Neurosci. Clin. 2015, 1(2): 75-85. (通讯作者)
10.Han F, Liu Y, Tan Q, Zhang B, Wang W, Liu J, Zhang XJ, Wang YY, Zhang JM., Therapeutic efficacy of stemazole in a beta-amyloid injection rat model of Alzheimer's disease,European Journal of Pharmacology,Eur J Pharmacol. 2011 Apr 25; 657(1-3):104-10.
11. Hyun-Jung Kim, Erin Mcmilan, Fabin Han, and Clive N. Svendsen Regionally specified human neural progenitor cells derived from the mesencephalon and forebrain undergo increased neurogenesis following overexpression of ASCL1. Stem Cells. 2009 Feb;27(2):390-8.
12. Han F, Racacho L, Yang H, Read T, Suchowersky O, Lang AE, Grimes DA, Bulman DE, Large deletions account for an increasing number of mutations in SGCE. Mov Disord. 2008 Feb 15; 23(3):456-60.
13. F. Han, L. Racacho, A.E. Lang, D. E. Bulman, D.A. Grimes, Refinement of the DYT15 Locus for Myoclonus-Dystonia and Sequencing Analyses of the Candidate Genes, Movement Disorder, Feb. 01, 2007.
14. DA. Grimes, F. Han (co-first authors), M. Panisset, L. Racacho, F. Xiao, R. Zou, K. Westaff, and Bulman DE., A translated mutation in the Nurr1 gene as a cause for Parkinson's disease, Movement Disorder, 2006 Jul;21(7):906-9.
15. Han F., Bulman DE, Panisset M, and Grimes DA, Neurofilament M gene in a French-Canadian population with Parkinson's disease, Can J Neurol Sci. 2005; 32(1):68-70.
16. F. Han, A.E. Lang, L. Racacho, D. E. Bulman, and D.A. Grimes, Mutations in the ε-sarcoglycan gene found to be uncommon in seven myoclonus-dystonia families. Neurology 2003; 61:244-246.
17. Grimes DA, Han F, Bulman DE, Klimek ML, Suchowersky O. Hereditary chin trembling-A New Family with exclusion of the chromosome 9q13-q21 Locus. Mov Disord, 2002, Nov; 17(6):1390-2.
18. Grimes DA, Grimes JD, Racacho l, Scoggan KA, Han F, Schwarz BA, Woulfe J, and Bulman DE.A large French Canadian family with lewy body Parkinsonism: Exclusion of Known Loci, Mov Disord 2002Nov;17(6):1205-12.
19. Grimes DA, Han F, Lang AE, St George-Hyssop P, Rachacho L and Bulman D, A novel locus for inherited myoclonus-dystonia on 18p11. Neurology 2002; 59:1183-1186.
20. Miller S, Kennedy D, Fabin Han and Busbee DL. A rapid and sensitive reporter gene that uses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expression to detect chemicals with estrogenic activity. Toxicological Sciences, USA, 2000 May; 55(1):69-77.
21. Miller S, Han F, and Busbee D, Estradiol receptors in dolphin kidney endothelial cells: Detection and comparison with estrogen receptors from MCF-7 cells. In Vitro & Molecular Toxicology, 2000, 13(3):199-211, USA.
发表中文期刊论文:
[1]陈娟丽,魏传飞,韩发彬.姜黄素改善阿尔茨海默病认知和记忆功能的研究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1,41(04):887-891.
[2]段婧,王琰,王伟,芦现杰,刘延明,王晓兵,庞保军,韩发彬.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和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分泌蛋白差异比较研究[J].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2020,42(07):1155-1162.
[3]魏传飞,王伟,刘延明,段婧,芦现杰,王琰,张男,李孟鹏,陈超,章阳,佟加贝,韩发彬.人体皮肤成纤维细胞的快速分离及多向分化能力鉴定[J].中华细胞与干细胞杂志(电子版),2019,9(05):267-275.
[4]张亚男,宋娜,徐丽,张学东,韩冬,李荣贵,韩发彬.CD109的生物学功能及其与乳腺癌的关系[J].中华细胞与干细胞杂志(电子版),2019,9(03):182-187.
[5]徐丽,宋昊,康洁,贾国涛,陈超,王伟,王琰,张男,韩发彬.人体脱落乳牙牙髓干细胞复合纤维蛋白修复大鼠牙周骨缺损[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9,23(13):2061-2066.
[6]宋娜,王伟,陈超,牛建一,郭金宇轩,郭存举,韩发彬.汉族帕金森病患者基因的突变分析[J].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2018,35(03):319-323.
[7]刘延明,王伟,魏传飞,陈清法,韩发彬.神经祖细胞与纤维蛋白支撑物移植对老年痴呆模型鼠的记忆认知功能改善及其机理探究[J].中华细胞与干细胞杂志(电子版),2018,8(01):22-28.
[8]陈清法,韩发彬.Epha4基因通过FGF信号通路调节大脑皮层发育[J].中华细胞与干细胞杂志(电子版),2017,7(05):259-264.
[9]陈超,段婧,申爱芳,王伟,宋昊,芦现杰,王晓兵,韩忠朝,韩发彬.脐带血单个核细胞对大鼠帕金森病的治疗效果观察[J].中华细胞与干细胞杂志(电子版),2017,7(02):71-76.
[10]王伟,陈超,刘延明,张男,吕丽燕,宋现让,韩发彬.应用小动物活体成像追踪观察EGFP标记的间充质干细胞[J].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2016,38(02):185-192.
[11]邓琴南,张彬,高君宇,韩发彬.应用牙源干细胞进行组织损伤修复的研究进展[J].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2014,36(12):1680-1688.
[12]张男,王伟,陈保兴,陈超,贾昕,丁宇欣,左鑫,邓琴南,张彬,韩发彬.人体牙髓干细胞的分离与鉴定[J].中华细胞与干细胞杂志(电子版),2014,4(03):183-188.
[13]李研研,王洪云,马龙乐,韩发彬.LPL基因突变与高甘油三酯血症相关性研究进展[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4,8(02):331-336.
[14]韩发彬.诱导多能干细胞及其在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中的应用[J].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2012,34(05):6-17.
发表中文会议论文:
[1]张彬,张男,韩发彬. 利用人体乳牙牙髓干细胞-纤维蛋白复合物修复大鼠牙周缺损的研究[C]. 中华口腔医学会全科口腔医学专业委员会第八次学术会议论文集. 2017:232.
[2]韩发彬,宫殿荣,于海燕,陈双峰,周长辉,王伟华. 脐血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C]. 第五届国际神经修复学会年会 & 全球神经保护和再生学会第九届年会并第四届国际脊髓损伤治疗与临床试验交流会论文集. 2012:80-81.
科学中国人报道:
“是金子在哪里都可以发光”
——专访归国留学博士、山东省聊城市人民医院干细胞与再生医学实验室主任韩发彬
今年是韩发彬教授全职回国的第2个年头。在美国和加拿大,他主要从事神经系统疾病的致病基因克隆与发病机理探讨。回国后,这位从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空降”到聊城市人民医院的教授,依然专注于神经退行性疾病,如帕金森氏病的诱导多能干细胞研究和遗传致病基因克隆。
不论基础研究还是临床医学,韩发彬教授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不过,最让他骄傲的并不是这些,那会是什么?回国后的这段时间,他对自己科研与临床转化和产业发展梦的全新体会和感悟是什么?近日,我们对他进行了专访,专访从梦想出发,结于梦想。
怀抱激情 梦想起航
环境是滋生思想的地方,所以古人有云:“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
韩发彬的求学时期正是数学家陈景润证实哥德巴赫猜想引起巨大轰动的时期,他的父亲是高中数学教师,母亲是医生,经常勉励和鼓励他,要向陈景润和华罗庚学习,争取在未来的工作中有所创新,有所发明。加之大学时期,他阅读了很多的人物传记,包括许多科学家的传记故事,对国外许多科学家非常崇拜,认为他们能够从普通的生活常识中仔细思考去发现客观规律,创造和发明造福人类的科学技术是非常伟大的事情,在这样的环境之下,韩发彬的梦想也悄然滋生,有梦想,那就迈开坚定的脚步勇往直前。
【记者】:请您回忆一下您的求学经历,以及您是如何走上科学研究这条道路的?
【韩发彬】:1979年,我考入山东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学习(现在的山东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之后又在本校完成了研究生学习。当时从事的主要是环境化学污染物质对细胞染色体和基因的损害以及致突变作用和致癌作用研究。1997年我受世界卫生组织奖学金资助,去美国从事分子遗传学研究,主要是用分子生物学的方法构建基因表达质粒载体,然后转染到哺乳动物细胞用于检测环境致癌物质。之后应Dr.Dennis Bulman和Dr.David Grimes教授的邀请到加拿大渥太华大学攻读人类分子遗传学的博士学位。在这期间,主要应用遗传连锁分析和基因关联分析鉴定帕金森氏病和肌肉震颤麻痹综合征的致病基因,先后找到帕金森氏病Nurr1基因突变和肌肉震颤麻痹综合征的SGCE基因突变;并且在世界上首次报道肌肉震颤麻痹综合征在18号染色体的新的遗传位点。随后又在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和威斯康星州立大学从事神经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诱导多能干细胞的研究工作,以及帕金森氏病和脊髓侧索硬化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干细胞治疗研究。
【记者】:您曾在国外学习工作多年,期间您主要从事哪些研究工作,有何收获?
【韩发彬】:在国外学习工作期间主要从事的是用分子遗传学和细胞生物学的方法克隆神经系统疾病的致病基因和干细胞治疗研究工作。收获有以下几个方面:1.英语文献阅读水平提高。通过博士学位课程的学习,我阅读了大量分子和细胞生物学的英语教科书及研究论文。2.分子与细胞生物学实验技术得到显著提高。系统掌握了各种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及体内动物实验的技术,对于科研课题的顺利进行和科研成果的尽快产出起到重要的作用。3.科研课题设计和科研思路提高。这对于我独立建立一个实验室并申请科研课题经费起到了重要作用。4.了解了美国和加拿大对博士学位的要求。对于我回国后培养自己的研究生和博士后具有极大的指导作用,从而使自己培养的研究生和博士后能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回国效力 梦想靠岸
国外的科研环境、物质生活虽然优越,但那里毕竟不是自己的祖国。一个念头一直萦绕在韩发彬心中:为什么外国人能够把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非常好,产生许多的发明创造,如PCR技术,DNA测序技术,基因打靶技术。为什么中国人不可以?一个人在国内,爱国情绪常常隐藏在心灵深处,平常觉察不到,而在国外,它像一根敏感的神经,一点儿刺激就会把这种深藏的感情激发起来。作为一个享有盛誉的科学家,韩发彬渴望用自己在国外学到的知识,报效祖国,渴望有一天自己也能在中国建立一个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实验室。
2011年1月起,韩发彬全职回国受聘山东聊城市人民医院干细胞与再生医学实验室教授、主任、山东大学博士生导师、青岛大学和泰山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
【记者】:是怎样的契机,让您选择来到聊城市人民医院?
【韩发彬】:2010年在山东省举办的第六界海外高端人才交流会上我认识了聊城市人民医院的领导,通过他们的介绍到聊城市人民医院进行了实地考察,决定到聊城市人民医院创建自己的实验室,开展科研工作。
主要原因如下:1.因为我的科研主要是研究疾病的发病机理和干细胞治疗,我希望选择一个有足够的病人来源和样本材料的医院开展研究工作。聊城市人民医院是山东省西部地区最大的综合性医院,覆盖山东西部以及河南和河北的部分地区,医院有三千多张病床,临床科室覆盖各个专业,学科齐全。2.聊城市人民医院具有较好的实验室条件以及先进的科研设备,我到医院后能够将研究工作立即开展起来。3.医院领导非常重视科研。近年来医院有多个学科进入国家级或者省级重点学科行列,医院很需要从国外引进具有真才实学的海外留学人员到医院工作,将医院的科研工作带动起来。4.美国的很多一流大学并不是建在大城市,即使建在偏远的小城镇,也同样能培养出诺贝尔奖金获得者。5.我在加拿大的渥太华卫生研究院就设在渥太华医院。该研究院有多个实验室分布在医院的东区和西区。我的想法是在山东省口腔颌面头颈医学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干细胞再生医学实验室、生殖医学实验室、中心实验室和其它临床实验室的基础上组建一个研究所或者研究中心。6.聊城医院开展的许多临床研究工作如口腔疾病和口腔颌面修复的研究,颈内动脉内膜斑块剥脱术及胸腔镜技术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记者】:聊城市人民医院干细胞与再生医学实验室的研究主要围绕哪些问题展开,产生帕金森氏病的主要原因有哪些,您在细胞领域的研究对这类疾病的预防效果如何?
【韩发彬】:我们的研究工作主要是通过产生帕金森氏病的诱导多能干细胞,探索自体移植治疗帕金森氏病,这是我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研究项目。另一课题是收集家族性和散发性帕金森氏病病人的全血DNA样品,通过基因突变分析寻找致病基因,探讨遗传基因在帕金森氏病发病中的作用。
关于帕金森氏病的病因,主要包括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环境因素大约占80%以上,遗传因素占10%-20%,过去几年的研究已找到帕金森氏病有关的十几个基因,如SNCA,parkin,LRRK2,GBA,NURR1等,我在加拿大的研究曾经报道了帕金森氏病的NURR1基因突变,我们现在的实验室通过对GBA基因突变的研究发现许多帕金森氏病的病人具有GBA基因突变,提示GBA基因在帕金森氏病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从环境病因方面看,一些农药和重金属能够损伤人体的多巴胺神经元,从而产生帕金森氏病,如锰中毒的患者具有典型的帕金森氏病的神经症状。
由于帕金森氏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目前缺乏根治的办法,干细胞治疗可能成为一种有效的细胞治疗方法。我在美国威斯康星州立大学神经干细胞实验室进行的胎儿神经干细胞对大鼠帕金森氏病模型的治疗取得明显治疗效果。美国和瑞典通过十多年的人体病例临床研究发现,胎儿神经干细胞对帕金森氏病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但由于胎儿神经干细胞存在伦理学和免疫排斥的缺陷,用诱导多能干细胞治疗帕金森氏病可能是具有发展前景的细胞治疗方法。
集结力量 梦想冲刺
激情书写聊城的再生医学发展前景,将这位年轻教授的梦想展露无疑,而这个梦想不仅仅成为了他不断前行的动力,也让一群人围绕在他的周围。而众多优秀人才齐聚一堂,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每个人的聪明才智和创造能力?
【记者】:请介绍一下您的研究小组,他们各负责哪些工作?实验室建于怎样的背景,现在实验室发展的规模、发展的方向分别是什么?
【韩发彬】:医院在人力物力财力方面为实验室的建设提供了大力支持,并为我的研究团队投入科研及启动基金200多万元,我目前的研究团队共有10多人,他们分别来自浙江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第二军医大学、中山大学、上海大学、首都医科大学毕业的博士生和硕士生以及泰山医学院的研究生。我们实验室目前有多个研究课题。实验室科研人员和研究生每3-4人一组负责一个课题,他们各自都有明确的科研课题,每个人在课题中承担自己的实验部分(子课题)。医院为我们实验室增加了分子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及动物行为学设备,并与其它实验室共享实验设备。我们的研究项目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山东省科技攻关项目基金的经费支持。
对于实验室未来发展,我们计划用3-5年的时间将干细胞与再生医学实验室发展成省级重点实验室,5-10年的时间发展成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专职科研工作人员和博士生硕士生的数量达到30人左右,并产生高水平的科研成果。
【记者】:一支团队的组建是相当不易的,除了面对严峻的环境,也面对性格迥异的研究成员,您是怎样来管理团队,把大家凝聚在一起的?
【韩发彬】:我回国创业的主要目标有2个。一是把科研项目和科研课题做好,多出优秀成果。二是培养一批有真才实学的科研人才。为了组建和管理好我们的研究团队,我采取了以下措施:1.按照国外实验室管理的经验,实验室人员每人都有自己的科研课题和科研项目,工作目的明确。2.工作人员时间按医院的规定执行但又灵活掌握,工作主要看成绩不是靠班靠点,个人的时间自己掌握。3.调动科研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独立性。4.大家工作在一起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共同提高,体现团队精神。5.我本人要起模范带头作用,对每一个人的实验结果我都亲自检查,每周2-3次,帮助科研人员分析实验结果,对于预期不相符的结果,寻找原因及时改正。6.实验室每周一下午四点进行每周例会讨论工作进展及实验中遇到的问题。7.科研试剂和耗材由专人订购,尽量节约开销。8. 鼓励科研人员和研究生参加全国或国际专业学术会议。
润物无声 梦想寄语
也许,对于成功者来说,人生真的不需要太多的行囊,只要一件就够了:梦想。有梦想才会有付出,才会有投入,才会有积累,才会有收获。韩发彬教授就是这样一位用梦想累积自己人生大厦的人,一位用梦想和执著锁定科学真理的人。
【记者】:从您工作至今主持参与了哪些项目,这些项目的发展情况如何?这些成果具有怎样的意义和价值?
【韩发彬】:在美国和加拿大我曾参与多个与帕金森氏病和肌肉震颤麻痹综合征有关的国家级研究课题,其中用基因诊断检测神经系统疾病已经用于临床诊断。用干细胞治疗大鼠帕金森氏病和脊髓侧索硬化病的研究成果取得明显效果。以后我们要在聊城市人民医院开展更多的神经遗传病基因检测项目和干细胞治疗研究项目,希望研究结果能够尽快用于临床,以便为患者带来更多的治疗希望。
【记者】:在教学上您秉承的观点是怎样的?对于新一代年轻的科研人员,您有哪些寄语和期待?您认为一名合格的医学研究人员应当具备哪些素质?
【韩发彬】:我希望我们实验室的年轻人努力工作,步步提高,实验室的硕士毕业生力争攻读博士学位,博士毕业生要按博士后的要求完成科研工作。希望每一个科研人员和学生将来都能发展成为有真才实学的科研人员,能够独立的带领一个实验室和研究团队。不管他们工作在哪里都能把科研工作做好,产生高质量的科研成果,并能将科研成果转化成临床应用。
我认为作为一名合格的生物医学科研人员应该具备以下的科研素质。1.要有自己的理想和进取心。2.工作专心致志,要有钻研精神。3.工作勤奋,学习刻苦。4.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和实验技术技能。5.工作要有耐心。6.要有较好的英语能力。
如果今后我们实验室能够培养出一名或几名院士或者诺贝尔奖获得者,那将是我本人,或者我们医院甚至我们国家都感到非常骄傲和自豪的事。
【记者】:您近期工作的情况如何,对于下一步的工作有何安排?繁忙之余,您是怎样来调解自己,舒缓压力的?
【韩发彬】:最近一直很忙,忙完一天后总觉得还有很多事情没有干完。下一步计划将动物房建好,建立帕金森氏病和老年性痴呆病的动物模型并用动物行为学实验方法去验证动物模型和今后用干细胞治疗后评估治疗效果。但是工作应当劳逸结合,若有时间我尽量抽出时间打打乒乓球,一方面锻炼身体,另一方面也减轻工作的压力,提高工作效率。
文章来源:《科学中国人》2013-3-28
大众网报道:
实现“生命再造”的梦想
——记市人民医院干细胞与再生医学专家韩发彬
2015-04-08
韩发彬的事业,在美国、加拿大做得风生水起。他本人,却愈发想要为国家做些实实在在的事情。
大众网聊城讯 坐落于聊城市人民医院口腔楼的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研究所,在闹市中显得格外安静。
记者采访韩发彬教授,着实费了不少功夫,他总是很忙碌。当记者走进他干净整洁的研究所,韩发彬刚刚放下手头的实验。
今年是韩发彬教授全职回国的第5个年头,在美国和加拿大,他主要从事神经系统疾病的致病基因克隆与发病机理探讨。回国后,这位从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空降”到聊城市人民医院的教授,依然专注于神经退行性疾病,如帕金森氏病的诱导干细胞研究和遗传致病基因克隆。四年多来,在市人民医院的鼎力支持下,不论基础研究还是临床医学,韩发彬教授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梦想起航 回国效力扎根聊城
韩发彬的事业,在美国、加拿大做得风生水起。他本人,却愈发想要为国家做些实实在在的事情。
一个人在国内,爱国情绪常常隐藏在心灵深处,平常察觉不到,而在国外,它像一根敏感的神经,一点儿刺激就会把这种深藏的感情激发出来。“为什么外国人能够把实验室建设和管理得非常好,产生许多的发明创造,如PCR技术、DNA测序技术、基因打靶技术。为什么中国人不可以?我渴望用自己学到的知识报效祖国,渴望有一天自己也能在中国建立一个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实验室。”谈起回国的初衷,韩发彬诚恳地说,
2010年,在山东省举办的第六届海外高端人才交流会上,聊城市人民医院高超的医疗水平和良好的科研环境,让韩发彬对这个偏居鲁西的医院刮目相看。2011年1月,韩发彬全职回国受聘聊城市人民医院干细胞与再生医学实验室教授、主任。
“作为山东西部最大的综合性医院,聊城市人民医院领导层高度重视医学科学研究,且拥有先进的实验室,临床科研水平也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所以我义无反顾选择到聊城来发展。”市人民医院优越的科研环境以及自己对梦想的坚持,使韩发彬乐于在聊城“安身立命。
梦想冲刺 集结力量由大变强
在实验室的建设上,市人民医院在人力物力财力方面提供了大力支持,投资1000多万元装修实验室和添置分子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及动物行为学等先进的实验设备,为研究团队投入科研及启动基金200多万元。2013年与聊城大学联合成立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研究所,由韩发彬任研究所所长。“我们计划用几年时间将实验室发展成为省级重点实验室、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专职科研工作人员和博士生、硕士生的数量达到30人左右,并产生高水平的科研成果。”谈及实验室未来发展,韩发彬充满信心。
激情书写聊城的再生医学发展前景,将这位年轻教授的梦想展露无遗,而这个梦想不仅仅成为了他不断前行的动力,也让一群人围绕在他的周围。目前实验室拥有博士学位科研人员6名,硕士学位科研人员10名和多名博士后及研究生,并有临床各学科的多名学术骨干参与科研项目,形成了从事干细胞与组织工程基础与临床研究相结合的学术研究团队。
为实验室人员每人明确科研课题和科研项目、给科研人员提供更多的机会“走出去”进修学习、常去聊城大学等高校做免费学术讲座……韩发彬很注重培养、提携新一代的科研人员,把有才华、有抱负的年轻人尽早推向研究岗位的第一线。“如果今后我们实验室能够培养出一名或几名院士或者诺贝尔奖获得者,那将是我本人,或者我们医院甚至我们国家都感到非常骄傲和自豪的事。”韩发彬教授笑着说。
梦想靠岸 书写再生医学前景
除了医院搭建的平台,良好的科研氛围和明确的科研目标也是促使韩发彬教授前进的推动力。研究所成立以来,SCI收录论文5篇,在国内外专业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1篇。
韩发彬现在带领的课题组主要研究方向是神经退行性疾病病人的诱导多能干细胞、神经系统疾病的致病基因克隆与功能分析、用动物模型研究干细胞移植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作用机理、干细胞移植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应用、人体牙髓干细胞的分离鉴定和牙齿修复。
韩发彬拿帕金森氏病举例子。帕金森氏病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它的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正在逐年上升。有数据显示,遗传因素占病因的10%—20%,过去几年的研究已找到帕金森氏病有关的十几个基因。“我们的研究工作主要是通过产生帕金森氏病的诱导多能干细胞,探索自体移植治疗帕金森氏病,这也是我们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研究项目。由于帕金森氏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目前缺乏根治的办法,干细胞治疗可能成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韩发彬试图用通俗的语言让记者明白他的研究。
“随着这些研究项目的不断完成,我们希望不超过五年时间,将干细胞领域的发现和成果尽快转化成临床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手段。”韩发彬教授表示。今后韩发彬将致力于干细胞生物学、神经遗传学、神经生物学和组织工程修复等科研课题的研究,并力争获得突破性进展,使一些疾病的诊治方法得到革新,为聊城乃至全国的患者带来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