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信息:
刘执玉 ,男,汉族,1944年10月出生,山东省安邱市人。现任山东大学医学院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山东大学医学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国家级《系统解剖学双语精品课程》负责人,国医名师首席专家。 医师生涯
教育及工作经历:
1969年于山东医学院医学系(六年制)毕业。
1987年至1989年被卫生部派往澳大利访问学习,师从J.R.Casley- Smith 博士。
1998年至1999年国家教育部又派他去美国高访学习。
社会任职:
1. 国际淋巴学会会员,第21届国际淋巴学会副主席。
2. 山东大学教授、博导;曾兼华西医科大学教授、博导(1996-2001)。
3. 中央老干部健康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健康保健医师》。
4. 山东省人体解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5. 中国解剖学会会员。
6. 《Frontiers of Medicine》编委。
7. 《US Chinese Journal of Lymphology and Oncology》总编辑。
8.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四川解剖学杂志》、《解剖科学进展杂志》编委。
9. 《国医网》健康顾问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医名师。
10. 全国中医罐疗与自然疗法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教学与从医情况:
主讲课程:
为5年制医学生,6年制英语医学生,7年制医学生讲授“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
为硕、博士研究生讲授“淋巴学”、“脊柱四肢应用解剖学”。
培养研究生情况:
先后培养淋巴学专业硕士生26名、博士研究生9名,博士后研究生1名。
从医情况:
1. 1969年至1980年从事医师临床医疗工作,中西医结合医师。
2. 1980年以后主要从事人体解剖学教学以及淋巴学、中医药学、细胞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研究,以及与临床疾病相结合的研究工作。
3. 淋巴水肿等淋巴相关性疾病,如乳糜腹、乳糜胸、淋巴漏、淋巴结核等疑难病症的研究的治疗研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4. 中药治疗乙型型病毒肝炎的研究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发明了“复肝灵颗粒”治疗病毒性肝炎,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局(FDA)《药物临床试验批件》,并已进入临床研究。
5. 创造性的提出了“经络-淋巴学说新概念理论”并创造发明了“口腔负压灸”,解决了从《黄帝内径》以来没有解决的经络的定义、功能等“迷惑”重大问题,为中医学“经络”,“阴阳五行”等理论学说和中医药走向世界开辟了新的途径。
6. “经络-淋巴系统新理论概念及临床应用研究”等论文一被世界所公认,在第22届国际淋巴学大会;第23姐国际淋巴学大会;第49届国际传统医学大会上均获得国家奖;并获得2012年《中医药继承与创新奖》等奖项。
教学成果:
1. 2012年被北京大学图书馆对全国医学院校基础医学二级学科山东大学《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排名第一;(刘执玉 为人体解剖学科学术带头人)。
2. 2008年《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获得国家级教学团队,(刘执玉 为解剖学学术带头人)。
3. 2008年《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获得国家级重点学科,(刘执玉 为解剖学学术带头人)。
4. 2007年获得《国家级系统解剖学精品课程》,刘执玉 为课题负责人。
5. 2008年获得《国家级系统解剖学示范课程》,刘执玉 为课题负责人。
6. 2008年刘执玉 主编的《系统解剖学》双语版八年制教材,获得《国家级系统解剖学精品教材》。
7. 2012年获得《山东省系统解剖学资源共享课》,已推荐到教育部评审,刘执玉 为负责人。
8. 2013年获得《山东省国外留学生人体解剖学品牌课程》,已推荐到教育部评审国家级品牌课程,刘执玉 为负责人。
9. 刘执玉 主编的《系统解剖学(双语版)》八年制、研究生用书),获国家级“十一五”规划教材。
10. 刘执玉 主编出版的《系统解剖学(双语版)》(六、七年制用书),获国家级“十一五”规划教材。
11. 2004年,《教材与专著编写》,刘执玉 获中科院科学出版社《优秀作者奖》。
12. 2009年8月,《教材与专著编写》,刘执玉 获中科院科学出版社《优秀作者奖》。
13. 2007年7月《Chinese-English Textbook of Systemic Anatomy》(长学制,研究生用书),获教育部国家级精品教材、国家级“十一五”规划教材;刘执玉 主编。
14. 2005年7月《Chinese-English Textbook of Systemic Anatomy》,获教育部国家级“十一五”规划教材(第一版),刘执玉 主编。
15. 2005年7月《Chinese-English Textbook of Systemic Anatomy》,获教育部国家级“十一五”规划教材(第二版),刘执玉 主编。
16. 2007年6月《系统解剖学双语精品课程》,获国家级、山东省、山东大学精品课程及国家级示范课程网址: http://202.194.14.235/xtjpx/web 截面图
科学研究:
研究方向:
主要从事中西医结合、淋巴学、解剖学、中医药学及淋巴水肿,肝炎,肿瘤等疑难病症的科研。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部、国家发改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国家和省部级课题近20项。
1.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新药筛选及关键技术研究, 承担人。
2. 国家科技部重点(攻关)计划课题:新药研究与产业化开发,承担人。
3. 国发改办高技:肿瘤低温冷冻手术治疗设备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承担人。
4. 国家科技部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立项:超低温氩氦靶向微控肿瘤治疗仪的研发,承担人。
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骨髓间充值干细胞治疗淋巴水肿的试验治疗研究,承担人。
6.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骨髓间充值干细胞治疗淋巴水肿的试验治疗研究,承担人。
7. 国家新药研究基金项目:复肝灵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开发性研究,承担人。
9.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继发性淋巴水肿的基因治疗研究,承担人。
10.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淋巴管内皮细胞对肿瘤细胞与淋巴管内皮细胞相互粘附机理研究,承担人。
11. 山东省科委基金项目:复肝灵治疗慢性肝炎的研究,承担人。
12. 山东省科委资助项目:复肝灵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开发性研究,承担人。
13. 山东省科委资助项目:复肝灵治疗病毒性肝炎的实验研究,1997-1999,承担人。
发明专利:
[1]刘嵘,刘洪瑞,刘执玉 . 一种治疗病毒性肝炎的中药颗粒剂及其制备方法[P]. CN112022978A,2020-12-04.
[2]刘嵘,刘洪瑞,刘执玉 . 经络淋巴智能康复理疗仪[P]. CN211512981U,2020-09-18.
[3]刘嵘,刘洪瑞,刘执玉 . 一种能治疗失眠多梦、虚燥惊悸等病症药食两用品制剂及其制备方法[P]. CN111265621A,2020-06-12.
[4]申庆亮,万国华,刘执玉 ,王海霞,邱云鹏. 一种用于肠镜检查前清肠的组合物组成及其制备方法[P]. CN110250525A,2019-09-20.
[5]赵俊英,刘执玉 . 平面感应式淋浴墙[P]. CN208319117U,2019-01-04.
[6]刘嵘,赵俊英,刘执玉 . 注入式润肠排便器[P]. CN207871214U,2018-09-18.
[7]刘嵘,赵俊英,刘执玉 . 手持光显式压舌板[P]. CN207870864U,2018-09-18.
[8]赵俊英,刘执玉 . 婴幼儿沐浴床[P]. CN107510402A,2017-12-26.
[9]郑国玲,刘嵘,刘执玉 . 一种提高免疫力的袋泡茶[P]. CN101326943,2008-12-24.
[10]房云海,肖琼,刘执玉 . 骨髓间质干细胞体外诱导为淋巴管内皮细胞的一种方法[P]. CN101311263,2008-11-26.
[11]李悦明,刘嵘,徐建春,刘执玉 . 一种健胃护肝解酒的酒伴侣及其制备方法[P]. CN101301438,2008-11-12.
[12]刘执玉 ,毕玉顺. 消肿灵玉液及其制备方法[P]. CN1108124,1995-09-13.
科研创新:
刘执玉教授在科研及教学等工作中善于观、研究,做出了不少创造发明性的工作:
1. 创造性地提出了《经络-淋巴学》新概念理论学说,“经络是遍及人体全身的淋巴管前组织通道(Tissue channel of prelymphatic vessels)系统, 在组织间隙由毛细淋巴管与淋巴系统相衔接,通过淋巴系统连结到脉管系统。从中医角度讲她是运行气血、津液,调解阴阳平衡的系统;从西医角度讲,他是联系血管与淋巴管系统的渠道与平台,通过她水和蛋白等大分子物质在组织中进行交换、传递、运输,代谢…,经络是机体内环境的稳恒系统。这一概念开辟了经络-淋巴系统中西医结合的研究道路和新途径,将为中医与西医结合研究大大开辟了研究领域,是具有里程稗性的重大意义!
2. 在淋巴研究中,提出了淋巴系统的新定义:淋巴系统也是人体的“自救系统”,具有“免疫防御,清洁,修复”三大功能。 这一研究成果填补了这一领域的研究空白,为人体许多疾病的预防和治疗,解决了许多疾病的病理生理机制的明确解释问题,解决了人体自救的原理和方法,经临床研究表明绝大多数疾病可通过经络与淋巴自救系统调节,不治而愈。
3. 经络-淋巴系统的新定义和功能的解决,等于解决了困扰我们几千年的中医经络问题的核心,也解决了数百年来西医在淋巴学上的几个重大课题。大大地开拓了中西医结合、淋巴与经络的研究领域,也为中医经络的现代化研究和走向世界开辟了重大的渠道,将对我国中医药的世界开拓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
4. 获得了“治疗淋巴水肿与病毒性肝炎的专利”。刘执玉教授研究从事医学研究30余年,从上山采药,筛选治疗淋巴水肿药物并进行研究,他发明的治疗淋巴水肿和乳糜腹的中药“消肿灵”,对治疗世界上疑难病症———淋巴水肿、乳糜腹、乳糜胸等疾病有良好的疗效。为世界上的疑难病症的治疗开辟了中医药治疗的新途径。获得了国内外学术界和病人的认可与奖励。
5. 治疗病毒性肝炎的中药制剂,获得了国家中医药局,国家科技部等五个权威科研机构的认可与资助,并获得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局的《药物临床试验批件》,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本中药制剂经专家鉴定达到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6. 他在1987-1989“器官内淋巴的放射核素示踪研究”的成功,开拓了利用放射核素检测深部器官淋巴流体动力学的新方法,拓宽了淋巴研究的领域。国际淋巴学会前主席史密斯教授曾给予了5个首次报道论述的高度评价,引起世界淋巴学界的瞩目。他在澳州学术界具有较大的影响,一些知名人士赞扬他是“东方文明文化的优秀代表”、“是开拓者和优秀的专业人才”。《大众日报》于1990年4月17日在头版头条刊登了"耀目才华献母亲"的大篇文章,报道了他出国学习的优秀事迹。
7. 1998-1999年国家教育部又派他去美国高访学习,他以坚强的毅力开展了淋巴水肿的基因治疗和肿瘤淋巴转移的分子生物学机理的研究。 他带领的学术梯队科研领域延伸到多学科交叉,在首次成功构建了“人VEGF -C基因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VEGF-C. 本研究为VEGF-C基因的应用研究奠定了基础。
8. 在国内率先开展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研究,并首次证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以诱导分化为淋巴管内皮细胞,并找出了诱导时间与最佳诱导浓度,在体外成功构建出人的新生淋巴管,首次模拟了淋巴管的新生过程,完成了淋巴管的三维重建。为淋巴水肿的治疗,肿瘤转移的防治及体外淋巴管模型的建立提了实验依据。
典型病例:
肝病
肝病简介
肝病是指在肝脏中发生的病变。包括甲肝,乙肝,丙肝,戊肝,肝硬化,脂肪肝,肝癌,酒精肝等。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对人们健康危害极大,应预防为主,积极治疗。
一、病因简介:
(一)甲型肝炎病毒(HAV)
(二)乙型肝炎病毒(HBV)
(三)丙型肝炎病毒(HCV)
(四)丁型肝炎病毒(HDV)
(五)戊型肝炎病毒(HEV)
二、最常见症状
1.. 肝病最突出的症状是疲倦、乏力,饮食减退;恶心与厌油腻;
2. 右肋下胀痛或不适;饭后腹部饱胀感;
3. 常常有黄疸,口干,大便或干或溏;
4. 小便黄,或有低烧,头昏耳鸣,面色萎黄无华等。
5. 如果是肝硬化,除有肝炎的临床表现之外,还有腹水,腹壁血管出现“蛇头”淤曲,周身水肿,尿少,肝掌,蜘蛛痣,
6. 严重者还可能大出血。
三、重点介绍乙型肝炎
常见的这五大类肝病,对人们危害性最严重的是乙型肝炎(简称乙肝)。乙肝病毒(HBV)在我国人群当中约有13%的感染率,对乙肝患者来说,对亲情、婚姻、入学、就业、出国、社交都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甚至被歧视。近年来乙肝造成的肝纤维化,肝硬化,肝癌等成为对当今社会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
病毒性乙型肝炎
病毒性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所致,乙型肝炎病毒属于DNA病毒科,直径为42nm的完整病毒颗粒,也叫Dane颗粒,分外壳和核心两部分,外壳含表面抗原和前S基因产物,外壳呈直径22nm的球形与管状,是病毒的过剩蛋白质.外壳本身无传染性.核心含有环状的双股DNA,其核心为核心抗原(HBsAg), e抗原是核心的断片(HBeAg) 。
乙型肝炎病毒不直接损害肝细胞,肝组织损伤是通过机体免疫反应所引起。乙型肝炎病毒在感染肝细胞后,可改变肝细胞表面的抗原性,并刺激T细胞变成致敏淋巴细胞,体内也相应产生了抗肝细胞膜抗原的自身抗体,它们都攻击带有病毒的肝细胞,在清除病毒的同时,导致肝细胞破裂,变性和坏死,免疫反应正常的人一般表现为急性黄疸型肝炎,在恢复期中有足够的免疫功能清除体内病毒而获得痊愈.免疫功能过强者可成为重症肝炎,是因为大量的病毒被消灭的同时,广泛的肝细胞被破坏.如果体内特异性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均有缺陷,循环T细胞减少,抗-HBs缺乏,因此不能完全清除病毒,抑制其复制,并且有部分肝细胞在致敏淋巴细胞作用下不断被破坏,而使病变持久不愈,形成慢性活动型肝炎.破坏轻微者为慢性迁延型肝炎;如果患者的T细胞功能很差,病毒可在细胞内自由出入,持续增殖复制,产生大量HBsAg,但肝细胞变性和坏死极轻微,则成为HBsAg的携带者。乙型肝炎的发病机理和免疫反应相互交织,错综复杂,预防乙型肝炎的最有效办法,就是了解它的传染源和传播途径。
乙型肝炎病毒(HBV)
它是一种DNA病毒,直径42nm的球形完整病毒颗粒。又名Dane颗粒,有外壳和核心两部分。外壳厚7-8nm,有表面抗原(HBsAg),核心直径27nm,含有部分双链,部分单链的环状DNA,DNA聚合酶,核心抗原及e抗原。HBVDNA的基因组约含3200个硷基对。长链的长度固定,有一缺口(nick),此处为DAN聚合酶;短链的长度不定。当HVB复制时,内源性DNA聚合酶修补短链,使之成为完整的双链结构,然后进行转录。HBV DNA的长链有4个开放性读框(ORF),即S区、C区、P区和X区。S区包括前S1前S2和S区基因,编码前S1、前S2和S三种外壳蛋白;C区以包括前C区,C区基因编码HBcAg蛋白,前C区编码一个信号肽,在组装和分泌病毒颗粒以及在HBeAg的分泌中起重要作用;P基因编码DNA聚合酶;X基因的产物是X蛋白,其功能尚不清楚。HBVDNA的短链不含开放读框,因此不能编码蛋白。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在显微镜的观察下可查见3种颗粒:①直径22nm的小球形颗粒;②管状颗粒,长约100~700nm,宽约22nm;③直径为42nm的大球形颗粒。小球形颗粒及管状颗粒均为过剩的病毒外壳,含表面抗原,大球形颗粒即病毒颗粒,有实心与空心两种,空心颗粒缺乏核酸。
1.表面抗原(HBsAg)和表面抗体(抗—HBs)
HBsAg存在于病毒颗粒的外壳以及小球形颗粒和管状颗粒。于感染后2-12周,丙氨酸转氨酶(ALT)升高前,即可从血内检测到,一般持续4~12周,至恢复期消失,但持续感染者可长期存在。HBsAg无感染性而有抗原性,能刺激机体产生抗-HBs。当HBsAg从血中消失后不久或数星期或数月,可从血中检测到抗—HBs。抗HBs出现后其滴度逐渐上升,并可持续存在多年。抗-HBs对同型感染具有保护作用。近期.感染者所产生的抗-HBs属IgM,而长期存在血中的为抗-HBsIgG。
2.核心抗原(HBcAg)和核心抗体(抗-HBc)
HBcAg主要存在于受染的肝细胞核内,复制后被释至胞浆中,由胞浆中形成的HBsAg包裹,装配成完整的病毒颗粒后释放入血。血液中一般不能查到游离的HBcAg。血中的Dane颗粒经去垢剂处理后可以查到其核心部分的HBcAg和DNA聚合酶。HBVDNA聚合酶存在于Dane颗粒核心内,是一种依赖于DNA的DNA聚合酶,其功能与修补及延伸双链DNA的短链有关。患者血清中HBVDNA聚合酶活性增高常伴有HBV增殖。在急性乙肝的潜伏期内,血清ALT升高之前,血清DNA聚合酶活力即已升高,因此,DNA聚合酶活力测定具有早期诊断意义。急性肝炎患者在发病1个月后若HBVDNA聚合酶活力仍持续升高,是肝炎转为慢性的征兆。
3. 乙型肝炎e抗原(HBeAg)和e抗体-(HBe)
HBeAg是以隐蔽形式存在HBV核心中的一种可溶性蛋白,其编码基因相互重叠,是HBcAg的亚成分。在感染HBV后,HBeAg可与HBsAg同时或稍后出现于血中,其消失则稍早于HBsAg。HBsAg仅存在于HBsAg阳性者的血液中,通常伴有肝内HBVDNA的复制,血中存在较多Dane颗粒和HBVDNA聚合酶活性增高,因此,HBeAg阳性是病毒活动性复制的重要指标,传染性高。
甲型肝炎病毒(HAV)
它是一种RNA病毒,属微小核糖核酸病毒科,直径约27nm的球形颗粒,由32个壳微粒组成对称20面体核衣壳,内含线型单股RNA。HAV有4个主要多肽,即VP1、VP2、VP3、VP4、其中VP1与VP3为构成病毒壳蛋白的主要抗原多肽,诱生中和抗体。HAV在体外抵抗力较强,在-20℃条件下保存数年,其传染性不变,能耐受56℃30分钟的温度及PH3的酸度。
丙型肝炎病毒(HCV)
是一种具有脂质外壳的RNA病毒,直径50-60nm,其基因组为10kb单链RNA分子。HCV的基因编码区可分为结构区与非结构区两部分,其非结构区易发生变异。HCV与HBV及HDV无同源性,可能是黄病毒属中分化出来的一种新病毒。本病毒经加热100℃10分钟或60℃10小时或甲醛1:100037℃96小时可灭活。HCV细胞培养尚未成功,但HCV克隆已获成功。HCV感染者血中的HCV浓度极低,抗体反应弱而晚,血清抗-HCV在感染后平均18周阳转,至肝功能恢复正常时消退,而慢性患者抗-HCV可持续多年。
丁型肝炎病毒(HDV)
是一种缺陷的嗜肝单链RNA病毒,需要HBV的辅助才能进行复制,因此HDV现HBV同时或重叠感染。HDV是直径35-37nm的小园球状颗粒,其外壳为HBsAg,内部由HDAg和一个1.7kb的RNA分子组成。HDAg具有较好的抗原特异性。感染HDV后,血液中可出现抗-HD。前已知HDV只有一个血清型。HDV有高度的传染性,及很强的致病力。HDV感染可直接造成肝细胞损害,实验动物中黑猩猩和美洲旱獭可受染,我国已建立东方旱獭HDV感染实验动物模型。
戊型肝炎病毒(HEV)
直径为27-34nm的小RNA病毒。在氯化铯中不稳定,在蔗糖梯度中的沉降系数为183S。HDV对氯仿敏感,在4℃或—20℃下易被破坏,在镁或锰离子存在下可保持其完整性,在硷性环境中较稳定。HDV存在于替伏末期及发病初期的患者粪便中。实验动物中恒河猴易感,国产猕猴感染已获成功。
四、乙型肝炎的治疗
乙肝是由于乙肝病毒感染、在肝内繁殖而造成的肝损害,如果不好好治疗,经过急性过程会变为慢性,以至于造成肝纤维化,癌变等严重结局。
刘执玉医师以自己的发明专利为基础,依托山东大学的人才、资源、信息等综合优势,并与中国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协和医科大学新药安全评价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医学院、军事医学科学院等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先后获得山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山东省科技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医药局、及国家科技部支持研究的重点(攻关)课题:《复肝灵治疗病毒性肝炎的研究》国家重点(攻关)课题(项目编号:96—901—5—72)。2000年获得中国专利局专利证书,专利号为:ZL94 1 14193.4。
“复肝灵” 项目在历次评审过程中,参加评审的近百名国内知名专家在该药制剂处方解析、立项、鉴定、评审等程序中均给予极高的评价,认为达到了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中国科学院院士,博士生导师陈可冀教授对本项目的评价中:“该项研究采用六味中药,组方合理,选药得当,科学性强,有明显创新”;山东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山东省项目评审委员会主任委员,邵念方教授在鉴定中给予高度评价:“本课题有很强的科学性和广泛的实用价值,……对病毒性肝炎所致的高蛋白水肿的治疗研究,属国际领先水平”。“复肝灵”研究的主要性能指标:
1. 急性病毒性肝炎的治愈率90%以上,HbeAg和HbsAg的转阴率为52.9%和42.4%。
2. 慢性乙型肝炎的 HbeAg 和HbsAg的转阴率在40%和30%以上。
3. 脂肪肝、酒精性肝硬化及其他慢性肝硬化病人均有预防和治疗作用。
综合说来,复感灵具有良好的保肝、降酶、抗病毒作用,并使相当部分病人转阴,使急、慢性肝炎治愈。
“复肝灵” 是我们拥有自主产权的研发产品,又有药源丰富,疗效显著,无毒副作用,服用方便等特点,加之被国家多个科研权威机构立项支持研究,经翔实的处方解析,三因素九水平的制备工艺研究,动物药效学,药理学,病理学,免疫学及临床试验等研究,从分子水平、电子显微镜观察、研究其药理作用主要是抑制和吞噬肝炎病毒,用药转阴后不反弹,比同类药具有更好的治疗作用和应用价值,在同类治疗肝炎的中药当中,剂型、疗效等方面都可以说是目前最佳药物品种。本研究项目主要治疗各种病毒性肝炎,特别是乙型肝炎有显著疗效。 加之本药又具有非常明显的保肝、降酶、利胆、退黄等作用,用于肝硬化,脂肪肝等的治疗效果也很好。所以,“复肝灵”属于天然药物品种,经多年的临床应用实践未发现毒性反应,顺应了国家有关中医药发展政策,丰富了我国中药宝库。为我国广大肝病患者带了了福音。
中药治疗病毒性肝炎的独到之处:
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疗的主脉线,病毒性肝炎是由于病毒对人体造成的炎性反应、免疫损伤而出现的一系列症状与体征。中医讲气滞血瘀、湿热不退、气血不足等症状。治疗上应注重活血化瘀的同时,予以清热解毒祛湿,补肝肾益气血,重点调理肝的阴阳气血平衡,可取得满意的疗效。选用复肝灵活血化淤、祛湿消肿、抗纤维化,清除免疫复合物产生的同时,可有效的促进肝细胞再生,抑制胶原纤维的增生,防止肝硬化的发生,促进已形成的胶原纤维降解和肝纤维化的吸收。一般来讲我们把保肝降酶放在第一位,根据病毒复制以及体征状况来制定方案。另外人体清除病毒的过程就是一个肝功逐渐恢复的过程,在辨证施治的过程中,也可以采用中药配合免疫调整剂达到快速清除病毒的目的。在治疗疾病的合适的时期辨证施治,进行抑制纤维化的治疗,对一些病程很长的肝病患者,是应该特别注意的问题。
有些慢性患者到了50岁左右时候,治疗中就应该把预防肝硬化、癌变放到重要位置。特别预防肝癌的问题要重视起来。肝病治疗是一个科学性的治疗,也是一种综合性治疗,一定要有一个科学的态度和科学分析贯穿于整个治疗过程。
在乙肝病人的患病的过程中,常表现出脾胃不和,食纳差等症候,中医认为:脾为后天之本,生化之源,主运化,统血,脾虚则不能健运。对于这些病人要加用一些健脾胃药物,扶正固本,健脾化湿,祛邪排毒。药物中加用免疫提升药,提高T细胞免疫杀伤功能,起到双向免疫调节的作用,可治疗因脾肾虚弱引起的病症。肾为先天之本,主水藏精,主骨生髓,肾水足则精血足,肾水虚则精血竭。治法中要有益肾的药来提高人体自身的免疫力,抵御病毒的损坏,复肝灵中含有的药效学成份,具有广泛的免疫增强作用,它可激活和增强多种免疫细胞和细胞因子,如T淋巴细胞的免疫杀伤力,巨噬细胞分泌的酶也可以激活多种细胞因子的抗病毒活性,并能诱生内源性r-干扰素的分泌,而抑制HBV的复制。这些作用持久而和缓,补益气血,滋阴补肾,使肝内形成良好的微循环内环境,易于肝功的恢复。
复肝灵中药饮片作用疗效特点
复肝灵中药饮片有明显的抗肝炎病毒作用,且具有提高免疫和保肝、降酶、利胆、退黄作用,经近百位中西医药学专家评审认为本药物是治疗病毒性肝炎的有效药物。经一期临床试验,对急性病毒性肝炎的治愈率90%以上,HbeAg和HbsAg的转阴率为52.9%和42.4%;对慢性乙型肝炎的 HbeAg 和HbsAg的转阴率在40%和30%以上。有效率97%,显效率(包括临床治愈率)为56%。治疗病例3000余例,病人自己没有一人说无效的。其疗效表现为主观症状如乏力、食欲不振、腹胀及肝区疼痛减轻或消失。肝功能检查如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等(ALT,AST)恢复正常或降低。肿大的肝、脾恢复正常或有不同程度的缩小。一般说来,对急性肝炎的效果较慢性或迁移性肝炎为好。临床上本药与一些能损害肝脏的药物合用,可避免或减轻药物造成肝损伤,具有保护肝脏作用。
五、病毒性甲型肝炎
甲型肝炎是一种有自限病程的急性传染病,除了少数特别严重的暴发型病例外,其他所有病例预后良好。自然病程不超过3~6周。只需根据病情给予适当休息、营养和对症支持疗法,防止继发感染及其他损害,应用刘执玉主任医师所配中药三剂即愈,可迅速恢复健康。病情较重者,如血清胆红素超过180μmol/L,血清ALT>33400nmol/(S•L)或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应予重视,重症患者应住院治疗
• 特别提醒
1. 在肝炎症状明显期均应卧床休息。恢复期则应酌情活动,要避免过劳。卧床休息阶段,特别要注意到每次进食后平卧休息,严重患者,禁止饭后散步。住院患者出院后,仍应经过全休、半休、轻工作,这样一逐步过渡阶段,可根据患者的身体情况适当调整。这样一个过渡阶段是重要的,可以巩固疗效,防止反复。
2. 根据食欲、病情、病期及个人当前营养状况调接饮食结构与饮用量。
• 肝病小知识:
1. 肝病的症状
因为肝脏为内脏器官,非体神经支配,所以肝病痛庝甚轻,早期的肝病甚至根本没有什麼痛庝症状。因此,病人不容易在生病的初期发现。临床上肝病病人所出现的症状并不是人人相同,每一种症状所出现的时间及程度也往往因人而异,而且并非每一种症状都会出现,以下是临床上较常见的症状:食欲不振、倦怠感、右上腹不适和疼痛、腹胀、恶心等。
2. 肝病检验:
肝功能检查(GOT、GPT): 当肝细胞坏死时,GOT、GPT才释放至血液中,有人称为「肝发炎指标」,比称作肝功能指标更适合。而GOT、GPT数值的高低,与肝病的严重度及预后并没有一定的关系,有时免疫系统为了清除病毒而导致肝细胞坏死,此时GOT、GPT值会上升,所以不能单单以GOT、GPT来评断肝脏是否出了问题。
病毒标志物检查:
甲型肝炎病毒标记: 1抗-HAVIgM阳性,提示HAV现症感染,是急性A型肝炎发病期的指标。抗-HAVIgM阴性而抗-HAVIgG阳性则提示过去感染HAV而产生的免疫。
2. 乙型肝炎病毒标记:
(1)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若为阳性,表示体内有 B 型肝炎病毒存在;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anti-HBs) 若为阳性, 表示感染过乙型肝炎病毒,已经治愈而有抗体不会再感染
(2)乙型肝炎病毒 e- 抗原(HBeAg ) 若为阳性, 表示病毒的增殖旺盛、感染力强
(3) 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anti-HBc若为阳性, 表示感染过或体内有乙型肝炎病毒存在
(4) IgM-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anti-HBc-IgM)表现为急性HBV肝炎。
丙型肝炎病毒标记:
丙型肝炎病毒抗体(anit-HCV)若为阳性, 表示体内有丙型肝炎病毒存在。
腹部B-超检查:
抽血检查:能反应病人肝功能的状况,但对於肝硬化或肝癌却无法提供明确的讯息,尤其是部份肝硬化及肝癌的患者,其肝功能检验结果有时都还在正常范围内,而且可能毫无症状。所以抽血检验要配合B-超检查是必要的。
血中胎儿蛋白检查: 胎儿蛋白是目前检查肝癌的一种重要指标。
3. 预防保健:
定期检查;疫苗注射;不暴饮暴食;不过量饮酒;注意饮食卫生;限制抽烟; 减少加工食品的摄取量;避免血液接触;避免过度疲劳与熬夜;注重保健;注意药物治疗副作用等。
对肝有益的保健类食品、药品:
饮食控制与调节
1. 在急性肝炎发作时,为促进肝组织修复,可以摄取比平常多1.5 至2倍的蛋白质,如鱼、肉类、牛奶等,避免摄取过多的动物性油脂及胆固醇。
2. 可以多吃水果,以增进维生素的摄取。
3.. 肝硬化患者,在初期及中期,要多摄取蛋白质,因为肝硬化时,肝脏合成蛋白质的功能不足,因此需要多补充肉类、豆类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但一旦到了肝硬化末期,发生肝昏迷,这时反而要限制蛋白质的入量,以免产生太多的氨及其他毒素让病情恶化,同时也要注意限制盐分及水分的摄取。
4. 脂肪肝患者要限制高热量的食物。脂肪肝产生的原因有很多种,若是肥胖或高血脂引起的脂肪肝,就必须控制每天摄取食物的热量,少吃富含脂肪的食物。
5. 健康带毒者和慢性肝炎患者平日所摄取的食物要求新鲜自然,加工食品和腌渍食物要尽量避免,以免多馀的化学物质贮积在肝脏内而增加肝脏的负担。
药品应用:
1. 胺基酸与维生素B群类药物可选择
2. 肝脏处理外来化学物质有关的酵素,如「硫克肝」中的glutathion 3. 具特殊成分,号称有稳定细胞膜或可取代胆汁中有毒成分之药物如:Silymarin、Urso等。 维生素B群:有利於肝脏正常的新陈代谢,减轻肝功能受损所引发的疲劳、消化不良等,也能帮助肝脏的修补,并减轻有害物质对肝脏造成的毒性。 Glutathion:促使将肝毒代谢为较极性的代谢物,而将之排泄出体外。 Silymarin: 1.对肝脏细胞形成保护膜,可以阻挡毒性物质 2.具抗氧化功能,可以保护肝脏细胞免遭自由基的破坏 3.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加快制造新的肝脏细胞,或令已受损的肝脏细胞自行修复。 Ursodesoxycholic Acid:对於肝的血流量有增加作用,也会改善肝的功能。 Silymarin:服用过量时会发生头痛、心情烦躁、肠胃不适等副作用 Ursodesoxycholic Acid:胃部不快感,搔痒,发疹,全身倦怠感等 干扰素 1. 抑制病毒的复制 2. 活化增强免疫系统以对抗病毒。 感冒症状 ( 疲倦、发烧、发冷、肌肉酸痛、关节痛 ) 、忧郁、皮肤痒、体重减轻等 干安能 Zeffix(lamivudine) 抑制 B 型肝炎病毒的反转录酶 (reverse transcriptase) 和 DNA 聚合酶 (HBV RNA-dependent DNA polymerase) ,进而抑制 B 型肝炎病毒的复制 抑郁、疲倦、呼吸道感染、头痛、腹部不适、恶心、呕吐、下痢 干适能 Hepsera(Adefovir) 能抑制B型肝炎病毒反转录酶以及HBV DNA polymerase,可有效抑制野生型病毒以及干安能抗药性病毒(YMDD mutants)的生长复制。 尿中有血、腹痛、头痛、无力
乙肝的传播途径
1、血液传播:如输入被感染的全血、血浆、血清或其它血制品,或其他血源性注射传播。
2、胎源性传播:如孕妇带毒者通过产道对新生儿垂直传播;妊娠晚期发生肝炎的孕妇对胎儿的感染等,最年已经采取了相应预防措施,大大降低了此环节的传播几率。
3、医源性传播:补牙、修面、修脚,医疗器械如针具、口腔器材、内镜等被乙肝病毒污染后消毒不彻底或处理不当,可引起传播.
4、性接触传播:性滥交、同性恋和异性恋之间的亲密性行为是乙型肝炎病毒传播的重要途径
肝脏的结构与功能:
---人体最大的消化腺,又是人体中最大的化学加工厂。1. 肝脏的结构
肝脏是人体中最大的腺体,也是最大的实质性脏器,肝脏主要位于右季肋部和上腹部(图1)。我国成年人的肝脏的重量,男性为1230-1450g,女性为1100-1300g,约占体重的1/40-1/50。在胎儿和新生儿,肝的体积相对较大,可达体重的1/20。我国人肝 长径、阔径为25X15cm。
肝脏有丰富的血液供应,呈棕红色,质软而脆。肝右端圆钝厚重,左端窄薄呈楔形,有上、下两面,前后左右四缘。上面隆凸贴于膈,由镰状韧带分为左、右两叶;下面凹凸不平,为相邻脏器压迹,此面呈H形的左右纵沟及横沟,右侧沟窄而深,沟前部有肝圆韧带,右纵沟阔而浅,前部有胆囊窝容纳胆囊,后部有下腔静脉窝通过下腔静脉。横沟内有门静脉、肝动脉、肝管、神经及淋巴管出入称为肝门。肝的大部分位于右季肋部和上腹部,小部分位于左季肋部。肝上界与膈穹隆一致,成人肝的上界一般在锁骨中线交于第5肋水平。肝大部分为肋弓所覆盖,仅在腹上部左、右肋弓之间露出3-5cm,贴靠腹前壁,所以,正常时在右肋缘下不易触及肝下界。如果肝上界的位置正常,成人如果在右肋缘下触及肝脏,则为病理性肝肿大。小儿肝脏下界可低于肋弓。由于肝上面借冠状韧带连于膈,故当呼吸时,肝可随膈的运动而上下移动,升降可达2-3cm。腹上部以及右季肋区如受到暴力打击或肋骨骨折时,可导致肝脏破裂(图2)。
肝的邻近脏器为左叶上面膈邻近心包和心脏。右叶上面膈邻近右胸膜腔和右肺,因此肝右叶脓肿有时侵蚀膈面而波及右胸膜腔和右肺。右叶后缘内侧邻近食道,左叶下面接触胃前壁,方叶下接触幽门,右叶下面前边接触结肠右曲,中部近肝门处邻接十二指肠。后边接触肾和肾上腺(图3)。
肝以肝内血管和肝内裂隙为基础,可分为五叶、四段:即左内叶、左外叶、右前叶、右后叶尾叶;左外叶又分为左外叶上、下段,右后外又分为右后叶上、下段。肝脏被许多条韧带固定于腹腔内,肝脏表面被灰白色的肝包膜包裹着。肝脏的血液供应3/4来自门静脉,1/4来自肝动脉。门静脉的终支在肝内扩大为静脉窦,它是肝小叶内血液流通的管道。肝动脉是来自心脏的动脉血,主要供给氧气,门静脉收集消化道的静脉血主要供给营养。
2. 肝脏的功能
肝胜是人体内最大的消化腺。也是体内新陈代谢的中心站。据估计,在肝脏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有500种以上,实验证明,动物在完全摘除肝脏后即使给予相应的治疗,最多也只能生存50多个小时。这说明肝脏是维持生命活动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器官。肝脏的血流量极为丰富,约占心输出量的1/4。每分钟进入肝脏的血流量为1000-1200ml。肝脏的主要功能是进行糖的分解、贮存糖原;参与蛋白质、脂肪、维生素、激素的代谢;解毒;分泌胆汁;吞噬、防御机能;制造凝血因子;调节血容量及水电解质平衡;产生热量等。在胚胎时期肝脏还有造血功能。
(1) 分泌胆汁:肝细胞能不断地生成胆汁酸和分泌胆汁,胆汁在消化过程中可促进脂肪在小肠内的消化和吸收。每天有600-1100ml的胆汁,经胆管输送到胆囊。胆囊起浓缩和排放胆汁的功能。
(2) 参与糖代谢:单糖经小肠粘膜吸收后,由门静脉到达肝脏,在肝内转变为肝糖原而贮存。一般成人肝内约含100g肝糖原,仅够禁食24小时之用。肝糖原在调节血糖浓度以维持其稳定中具有重要作用。当劳动、饥饿、发热时,血糖大量消耗,肝细胞又能把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进入血液循环,所以患肝病时血糖常有变化。
(3) 参与蛋白质代谢:由消化道吸收的氨基酸在肝脏内进行蛋白质合成、脱氨、转氨等作用,合成的蛋白质进入血循环供全身器官组织需要。肝脏是合成血浆蛋白的主要场所,由于血浆蛋白可作为体内各种组织蛋白的更新之用,所以肝脏合成血浆蛋白的作用对维持机体蛋白质代谢有重要意义。肝脏将氨基酸代谢产生的氨合成尿素,经肾脏排出体外。所以肝病时血浆蛋白减少和血氨可以升高。
(4) 参与脂肪代谢:肝脏是脂肪运输的枢纽。消化吸收后的一部分脂肪进入肝脏,以后再转变为体脂而贮存。饥饿时,贮存的体脂可先被运送到肝脏,然后进行分解。在肝内,中性脂肪可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此反应可被肝脂肪酶加速,甘油可通过糖代谢途径被利用,而脂肪酸可完全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肝脏还是体内脂肪酸、胆固醇、磷脂合成的主要器官之一。当脂肪代谢紊乱时,可使脂肪堆积于肝脏内形成脂肪肝。
(5) 参与维生素代谢:肝脏可贮存脂溶性维生素,人体95%的维生素A都贮存在肝内,肝脏是维生素C、D、E、K、B1、B6、B12、烟酸、叶酸等多种维生素贮存和代谢的场所。
(6) 参与激素代谢:正常情况下血液中各种激素都保持一定含量,多余的经肝脏处理失去活性。当患肝病时,可能出现雌激素灭活障碍,醛固醇和抗利尿激素灭活障碍。
(7) 解毒功能:在机体代谢过程中,门静脉收集自腹腔流来的血液,血中的有害物质及微生物抗的性物质,将在肝内被解毒和清除。肝脏解毒主要有四种方式:(1)化学方法:如氧化、还原、分解、结合和脱氧作用。(2)分泌作用:一些重金属如汞,以及来自肠道的细菌,可随胆汁分泌排出。(3)蓄积作用;(4)吞噬作用。肝脏是人体的主要解毒器官,它可保护机体免受损害,使毒物成为无毒的或溶解度大的物质,随胆汁或尿排出休外。
(8) 防御机能:肝脏是最大的网状内皮细胞吞噬系统。肝静脉窦内皮层含有大量的枯否氏细胞,有很强的吞噬能力,门静脉血中99%的细菌经过肝静脉窦时被吞噬。因此,肝脏的这一滤过作用的重要性极为明显。
(9) 调节血液循环量:正常时肝内静脉窦可以贮存一定量的血液,在机体失血时,从肝内静脉窦排出较多的血液,以补偿周围循环血量的不足。
(10) 制造凝血因子:肝脏是人体内多种凝血因子的主要场所,人体内12种凝血因子,其中4种都是在肝内合成的。肝病时可引起凝血因子缺乏造成凝血时间延长及发生出血倾向。
(11) 热量的产生:水、电解质平衡的调节,都有肝脏参与。安静时机体的热量主要由身体内脏器官提供。在劳动和运动时产生热的主要器官是肌肉。在各种内脏中,肝脏是体内代谢旺盛的器官,安静时,肝脏血流温度比主动脉高0.4-0.8摄氏度,说明其产热较大。
(12) 肝脏的再生:动物试验证明,当肝脏被切除70-80%后,并不显示出明显的生理紊乱。而且残余的肝脏可在3周内至8周内长至原有大小。这说明,肝脏具有再生功能。
“复 肝 灵 中 药 饮 片” 简 介
“复 肝 灵 颗 粒”是具有国家食品药品监督局批准的《药物临床试验批件》(批准号:2006L01185);本药物以刘执玉教授专有技术开发为主体,依托山东大学的人才、资源、信息等综合优势,并与中国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协和医科大学新药安全评价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军事医学科学院等单位参加研究开发的国内治疗病毒性肝炎的有效药物。在前期研究中获得国家五个权威科研机构的立项支持:本课题为“复肝灵治疗病毒性肝炎的研究”获得山东省中医药管理局“九五”攻关课题、山东省科技厅(原省科委)重点课题、国家中医药局“九五”攻关课题、国家医药局新药研究中心重点课题、于1997年获得国家科技部重点(原国家科委)“九五”攻关课题立项支持的项目(NO:96—901—5—72)。并经过国家药品监督局新药评价中心评审通过,于2001年又继续经过评估作为“十五”支持项目。2000年获得中国专利局专利证书,专利号为:ZL94 1 14193.4。
一个研究课题先后取的五个权威科研部门的立项支持的项目实属罕见,说明本课题的重要性和的确具有良好的疗效。课题总结鉴定为国内外领先水平,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复肝灵治疗病毒性肝炎” 项目在历次评审过程中,参加评审的总计已超过百名省内、国内知名中医、西医、药学专家对该新药的处方解析、立项、鉴定、评审等程序中均给予高度的评价,认为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中国科学院院士、博士研究生导师陈可冀教授对本项目的评价中:“该项研究采用六味中药,组方合理,选药得当,科学性强,有明显创新”;山东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山东省项目评审委员会主任委员,邵念方教授在鉴定中给予高度评价:“本课题有很强的科学性和广泛的实用价值,……对病毒性肝炎所致的高蛋白水肿的治疗研究,属国际领先水平”。 “复肝灵”研究的主要性能指标:
1. 急性病毒性肝炎的治愈率90%以上,HbeAg和HbsAg的转阴率为52.9%
和42.4%。
2. 慢性乙型肝炎的 HbeAg 和HbsAg的转阴率在40%和30%以上。
3. 脂肪肝、酒精性肝硬化及其他慢性肝硬化病人均有预防和治疗作用。
综合说来,复感灵具有良好的保肝、降酶、抗病毒作用,并使相当部分病人转阴,使急、慢性肝炎治愈。
“复肝灵” 是我们拥有自主产权的研发产品,又有药源丰富,疗效显著,无毒副作用,服用方便等特点。
由于其药理作用主要是抑制和吞噬肝炎病毒,用药转阴后不反弹,比同类药具有更好的推广和使用价值,在同类治疗肝炎的中药当中,其疗效等方面都可以说是目前治疗肝炎的最佳中药。
虽然本“复肝灵颗粒”已取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局的《药物临床试验批件》,但由于药物研发周期长,目前虽然已被国家食品药品监督局批注进入临床试验,但只能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局规定的具有药物临床试验基地的医院使用,不能在市场广泛使用。因为尚未取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局的药物证书,还不能够以颗粒剂中药成药形式应用。我们经众多患者应用本组方中药饮片煎熬中药汤剂或应用免煎剂中药饮片复肝灵治疗病毒性肝炎取得同样效果,应广大肝炎患者长期要求和建议,为更早的为广大肝炎患者造福,我们采用“复肝灵中药饮片”形式为广大病人服务。
典型病例
1、胡XX, 女, 29岁, 莱芜人。病人自述及化验单表现:“三年前查出大三阳,谷丙转氨酶138U。曾于1998年,1999年两次在济南XX大医院治疗,花费4万余元钱,两次症状都有所好转,肝功能也基本转为正常出院。但不到一年(大约8个月)复发。第二次住院3个月,症状有好转,但大三阳没有改变,肝功能无明显好转后自行要求出院。自己感到全身无力,吃饭不香,不愿见油,有时恶心。后来慕名找到山东大学刘执玉教授,经服刘教授的中药20天后,上述症状均消失,感到身上明显有劲了。一个月后我就正常工作了。3个月后检查:抗HBe(+),谷丙转氨酶降到48U(40正常)。大三阳转为小三阳。又坚持吃药3个月,HBs(-)。我也准备要自己的宝宝了,我们全家非常感谢刘教授''
2.、宋XX, 男, 30岁, 济南人。病人自述与化验单表现:发烧半个月余,37.5-38.5之间,在济南市XX医院住院11天,未作出明确诊断,但乙肝(五项)阴性,肝功能不好:ALT:148U;AST:70U;GGT:101;AKP:146U。经朋友介绍找到山医刘执玉教授,经服刘教授中药治疗,服药1个月,肝功复查正常,高兴地回单位工作了!
3、杨XX,男, 47岁,潍坊人。病人自述及化验单表现:慢性乙型肝炎10余年,反复住院治疗5次,经常到医院门诊看病取药内服或挂吊针治疗,反复发作。经刘教授治疗前:大三阳,肝功异常,治疗3个月后转小三阳。经8个月治疗后肝功完全转为正常,乙肝五项复查正常,随访至今病情稳定。
4、王XX,女,29岁,济南人。病人自述及化验单表现:查出乙型肝炎5年余,经反复去医院治疗效果不佳,乙肝五项仍为大三阳,工作时,感到很疲劳,无力,有时连低头捡东西的力气都没有,很无奈。不敢怀孕要孩子。经刘教授治疗6个月后,自己感到身上有了力气,起码工作能应付下来不感到太劳累,吃饭已恢复正常,不适症状完全消失。复查乙肝五项大三阳转为小三阳,HBV-DNA定量:9.59E+0.06,已低于1000copies/ml, 病情完全控制。又经6个月治疗,复查HBsAg转阴。之后王XX怀孕生了一个8斤多的儿子,化验证实孩子乙肝五项正常,没有乙肝传染。王XX进行母乳喂养!
5、王XX, 女, 54岁,临沂人。病人自述及化验单表现:慢性乙型肝炎16年,反复住院治疗多次,常到医院门诊看病取药内服,经常发烧,在卫生室挂吊针治疗,反复发作。经刘教授治疗前:乙肝五项为小三阳,肝功异常:AST:215;AlT:98;GGT:186,有黄疸,黄疸指数:21mg/dl ,服中药治疗1个月后,不适症状消失,黄疸基本消退。继续巩固一个月后,肝功复查正常。
6、王XX,女,42岁,潍坊市人。病人自述、经社区医生介绍及化验单表现:上腹痛,腹胀3个多月,经潍坊XX医院诊断乙型病毒性肝炎,住院治疗无效。症状都没有好转,肝功能检查:ALT:42U;AST:100U;GGT:948;碱性磷酸酶:183;总蛋白:76;白蛋白:40;球蛋白:36;白球比例:1.1;HbsAg(+);HbeAg(+);HbcAh(+); HBV-DNA 405x10.
3个月低烧37-38oC没有解决。经服刘教授的中药1个月,体温正常,3个月后症状基本消失,病人恢复工作,半年后检查肝功正常,治疗9个月转为小三阳,继续服药中,我们继续随访!
7、侯XX, 男, 58岁, 蒙阴人。病人自述及化验单表现:约20年前患有肝炎,在医院诊断为乙肝。自述为肝功能及肝标志物都为阳性,但病例不全。近期化验单查出大三阳,谷丙转氨酶1098U。曾于8年前,2年前两次在济南XX大医院治疗,也在县医院治疗等花费数万余元钱,但每次症状都有所好转,肝功能也基本转为正常出院。但多不到一年就复发。第三次住院3个月,症状有好转,大夫说大三阳没有改变,肝功能有明显下降,自己要求出院。近3年来腹部肿胀,下肢肿胀,感觉全身无力,恶心,不愿吃饭。肝功检查:ALT:1060U;AST:112U;GGT:1242;碱性磷酸酶:193;总蛋白:66;白蛋白:31;球蛋白:35;白球比例:0.92;HbsAg(+);HbeAg(+);HbcAh(+);
经服刘教授的药28天后,自觉身上有劲了。2个疗程后我就感到吃饭、活动基本正常了,3个月后检查:大三阳转为小三阳,肝功除谷丙转氨酶仅降到148U,其他几项基本恢复正常,又坚持吃药3个月,复查肝功正常。
8、刘X, 男, 38岁, 潍坊人。病人自述与化验单表现:在潍坊XX医院诊断为乙型病毒性肝炎,反复治疗多次,住院治疗2次,住院费高达数万多之多,但没有好转。病情反而逐渐加重。经熟人介绍找刘教授治疗3个月:第一个月症状好转,第二个月正常参加工作了。3个月后检查:乙肝五项指标三大阳转为小三阳;HBV-DNA转为103; 转肽酶降为101;谷丙转氨酶降到66;谷草转氨酶降到52;白蛋白:40,白球比例1:1.2.,肝功指标都接近正常。继续服药2个月巩固,复查肝功正常。
9、崔XX,女,65岁,济南人(本人是省级高干)。病人自述及化验单表现:自述为遗传性病毒性乙型肝炎,全家均为乙肝病毒携带者。自述近期化验单查出大三阳,肝功能不正常。曾多次在济南XX大医院治疗,也在自己门诊部治疗,但每次症状都有所好转,然而大夫说,一直没有治愈,肝功能也基本转为正常。但常复发。大夫说这并没治,只有维持。近些年来腹部也有肿胀,下肢肿胀,感觉无力,恶心,吃饭不好。近期肝功检查肝功很差:经服用刘教授的药半个月,自觉身上有劲了。1个疗程后我就感到吃饭、活动基本正常了,治疗后检查:大三阳转为小三阳,肝功除谷丙转氨酶仅降到168U,其他几项基本恢复正常,又坚持吃药6个月,复查肝功正常,之后,我全家人分别服用刘执玉教授的药,而后全家都在服用刘教授的药,一家6口人,三人大三阳转为小三阳,两人全部转阴。一位小三阳保持没有变化,但所有不适症状消失。我们全家感谢神医刘教授,他为我家做出了特出贡献,认识他是我们全家的幸运,后来了解到他治乙肝的原理跟传统的治疗方法不一样!
10、嵩XX,男,54岁。本人是X省X厅局的处长。病人自述及化验单表现:自述患病毒性乙型肝炎10余年,家族遗传的。肝功能正常,乙肝携带者。自述近期发病,化验单查出大三阳,肝功出现异常。曾多次在省级大医院治疗,也在自己部门医院治疗,每次症状都有好转,但肝功仍异常。医生说无法治愈。近2年来腹部有所肿胀,下肢晚间肿胀严重,疲乏无力,常常恶心,食欲很差。近期肝功检查:ALT:860U;AST:162U;GGT:749;碱性磷酸酶:187;总蛋白:70;白蛋白:35;球蛋白:35;白球比例:1:1;HbsAg(+);HbeAg(+);HbcAh(+)。后来从网上搜到山医刘执玉有奇方,抱着试试看的目的服刘教授的中药28天后,自身感觉有劲了。2个疗程后我就感到吃饭、活动都正常了,3个月后复查:大三阳转为小三阳,肝功除谷丙转氨酶仅降到98U,其他几项基本恢复正常,又坚持吃药4个月,复查肝功正常,我发现自己很少感冒了,精神状态很好!我决定继续服刘教授的中药,让他的中药给我的后半生保驾护航!
11、张XX,男,58岁。本人是X省X厅局的副局长。病人自述及化验单表现:自述患病毒性乙型肝炎近20年。近几年反复发病,化验单显示大三阳,肝功不好,肝功检查:ALT:662U;AST:92U;GGT:349;碱性磷酸酶:287;总蛋白:66;白蛋白:35;球蛋白:31;白球比例:1:1.3;HbsAg(+);HbeAg(+);HbcAg(+)。曾多次在某些大医院治疗,也在自己部门门诊治疗,但肝功时好时坏,不能治愈。病情常常复发。近2年来加重,疲乏无力,恶心,食欲差。经服刘教授的中药120天后,自我感觉正常了。近期肝功检查:ALT:160U;AST:82U;GGT:109;总蛋白:71;白蛋白:38;球蛋白:33;白球比例:1:1.2;HbsAg(+);HbsAg(+);HbeAg(+);HbcAh(+)。显示已基本治愈。
12、杨XX, 男, 63岁, 济南市人。病人自述与化验单表现:在济南XX医院诊断为乙型病毒性肝炎,反复治疗多次,住院治疗两次,住院费高达2万多,反复发作。病情逐渐加重。经熟人介绍找刘教授治疗9个月:第一个月症状好转,第2个月能参加家务工作了。4个月后检查:乙肝五项指标三大阳转为小三阳;HBV-DNA转为103一下; 转肽酶降为91;谷丙转氨酶降到46;谷草转氨酶降到38;白蛋白:41,白球比例1:1.2.,肝功正常。继续服药6个月巩固治疗!
13、尹XX,女,31岁,莱州人。病人自述及化验单表现:自述患病毒性乙型肝炎8年有余。近期发病,化验单查出大三阳,肝功不好。曾多次在XXX,XX,等大医院治疗,每次症状多有好转,但肝功指标、始终没有治愈。肝功能也基本可以转为正常,然而常常复发。近2年来上腹部有钝痛,下肢晚间有时肿胀,疲乏无力,常常感到恶心,食欲也不好。近期肝功检查肝功很不好:肝功检查:ALT:366U;AST:202U;GGT:149;碱性磷酸酶:87;总蛋白:72;白蛋白:37;球蛋白:35;白球比例:1:1;HbsAg(+);HbeAg(+);HbcAh(+)。经服刘教授的药治疗28天后,自身感觉有劲了。2个疗程后我就感到吃饭、活动都正常了,4.个月后检查:大三阳转为小三阳,肝功除谷丙转氨酶仅降到79U,其他几项基本恢复正常,又坚持吃药3个月巩固。
14、韩XX,女,65岁,安丘市人。病人自述及化验单表现:约20年前患有肝炎,在医院诊断为乙肝。自述肝功能不好,无既往病例可见。近期化验单显示大三阳,谷丙转氨酶198U。曾多次住院治疗,但由于经费困难,常常自己感到好转就出院,2年前两次在市医院与中医院住院治疗,这两次症状都有所好转,其中有一次住院大夫说大三阳转为小三阳,肝功能也基本转为正常出院。但多不到一年就又复发。第三次住院1个月,症状有好转,大夫说大三阳没有改变,肝功能有明显下降,自己要求出院。目前,腹部痛庝,肿胀,下肢也肿胀,感觉全身无力,恶心,不愿吃饭。肝功检查:ALT:678U;AST:112U;GGT:942;碱性磷酸酶:183;总蛋白:68;白蛋白:33;球蛋白:35;白球比例:0.98;HbsAg(+);HbeAg(+);HbcAh(+); 经服刘教授治疗28天后,自觉身上有劲,腹痛消失,下肢肿胀消失。2个疗程后我就感到基本正常了,4个月后检查:大三阳转为小三阳,肝功除谷丙转氨酶仅降到78U,其他几项基本恢复正常,又坚持吃药3个月巩固,至今近两年没有复发。
15、吴XX,女,56岁,成武县人(本人是县级干部)。病人在济南市XX医院住院治疗4个多月,经用静脉点滴药物各种治疗肝炎的药物,其中包括σ-干扰素,白介素等现代西药治疗,均未取得有效的结果,一直卧床不能起。医院主任医师与病人商量,经病人同意改用刘执玉教授的中药治疗,经半个月用药,病人感到身上有劲了。服药到一个月,病人症状消失,能起床走路,肝大、腹水、腹痛均消失。治疗一个半月,病人肝功能基本恢复,但没有转阴指标的改变。病人住院接近半年,要求出院上班。
16、禺X,男,学生,17岁,龙口人。病人自述及化验单表现:自述查出病毒性乙型肝炎1年。曾在当地医院机外地医院治疗多次,没有好转。肝功能及肝炎标志物均为阳性。近期发病,化验单大三阳。上腹部有钝痛,疲乏无力,有时感到恶心,食欲也不好。近期肝功检查肝功很不好:肝功检查:ALT:166U;AST:102U;GGT:109;碱性磷酸酶:78;总蛋白:72;白蛋白:42;球蛋白:30;白球比例:1:1.4; HbsAg(+);HbeAg(+);HbcAh(+)。经服刘教授的药治疗1个月,自身感觉有劲了。2个疗程后我就感到吃饭、活动都正常了,4.5个月后检查:大三阳转为小三阳,其他几项基本恢复正常,又坚持吃药3个月巩固,治愈。
如何保护好自己的肝脏?
在正常生活中,几乎没有人会特别刻意地去保护自己的肝脏,也没有人在意过度疲劳、大量饮酒、高脂肪饮食对肝脏的损伤有多严重。常常由于没有明显症状,即便患上肝病也不在意,直到等到有了明显感觉或检查出什么,多为时已晚。
肝脏是我们身体里结构复杂,功能广泛的重要器官之一,在我们的生命活动中占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我们吃的食物在胃和小肠中被消化、分解成葡萄糖、氨基酸、脂肪酸、甘油等营养物质,大部分都会被送到肝脏,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才能变成我们所需要的物质。而糖类、蛋白质、脂肪三大食物类代谢,均在肝脏中完成,维生素与激素类等的代谢,也是肝脏全都参与工作,同时肝脏还承担着解毒和废物排泄的任务。
此外,肝脏还在人体的免疫、凝血、热能的供给及水、电解质的调节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所以,肝脏才被称为“物质代谢中枢”、人体内最大的“化学加
工厂”。
肝炎因感染的病毒类型不同而分为甲、乙、丙、丁、戊等多种,但目前尤以慢性乙型肝炎为最多。我国是乙肝的高发区,有1.2亿乙肝病毒携带者,约占总人口的9.7%,其中有3000万-4000万慢性肝炎患者。肝脏是我们身体的支柱器官之一,可想而知,当肝脏发生病变的时候,肝内的物质代谢就会出现障碍,身体的诸多功能也会受到影响,甚至危及生命。如不注意保护自己的肝脏,后果将是难以想象的。
肝炎是如何传播的?
肝炎主要是经血液传播的疾病。日常生活中,如果不正规的输血站、医疗或美容机构进行输血、打针、洗牙、手术,或是文身、文眉、扎耳眼、做双眼皮、刮面等具有出血性损伤的医疗和美容行为时,由于器具的不洁、消毒不彻底、交叉使用或反复使用,就会使乙肝等病毒感染到自己体内。另外,和乙肝病毒携带者或乙肝病人过密生活时,他们的创伤出血、月经血、痔疮血等都会污染家庭环境,而与其共用牙刷、牙膏、毛巾、剃须刀时也容易通过血液感染病毒。
除我们熟悉的血液传播方式外,病毒的体液传播正在呈明显的上升趋势。也就是说,肝炎病毒通过精液、阴道分泌物、唾液等体液也能传播,比如不健康的性行为,长期和乙肝患者共用餐具用餐,肝炎病毒感染者用口喂幼儿吃饭等,都有可能传播病毒。
但是,乙肝病毒携带者中大部分的病毒复制都不活跃,传染性比较弱,只有少部分病毒复制比较活跃,具有传染性。所以,正常的工作、生活、交往、偶尔聚餐,避免长时间过密的接触一般也不会被传染。
母婴之间的传播
在乙肝的传播途径中值得一提的是母婴传播。其实,这也是通过血液传播的一种方式,乙肝病毒携带和患慢性乙肝的母亲在怀孕、分娩期间,婴儿在母亲体内通过血液循环感染病毒,或是分娩过程中婴儿的皮肤、黏膜擦伤或胎盘剥落时,母亲血液中的病毒通过破裂的胎盘进入脐带血,传到婴儿体内。
如何阻断母婴之间的传播?
感染乙肝病毒的母亲有40%左右会将病毒传播给胎儿,如果母体的传染性很强,那么孩子的感染率也会很高。目前母婴阻断的预防措施,是在婴儿出生后立即注射乙肝疫苗,最好是结合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使用,阻断母婴乙肝病毒传播的有效率能达到90%以上。
但是,这种阻断措施是针对新生儿的,而并非针对母亲。对于母亲来说,在怀孕期间只能采取尽量降低传染性的方式,可是如果母亲只是携带者,体内没有形成抗体,在不发病的情况下这种降低传染性的方式几乎是没有效果的;但倘若母亲的传染性太强,这种方式的作用也不大,孩子的感染率还是很高。因此,一旦母亲感染了乙肝病毒,怀孕、生育还是比较冒险的。
不过,母体感染者并非100%传给胎儿,对于新婚夫妻来说,婚检很有必要,母婴阻断在这个环节可以达到很好的控制。及时发现问题,医生会在是否能生育、适合何时怀孕、胎儿的感染率等方面进行具体指导。
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或疏忽大意,很可能让肝脏成为最大的受害者。因此,无论是健康人、乙肝病毒携带者还是肝炎患者,养肝、护肝都非常必要,特别是肝脏有问题的人更要加强保护。
牙膏也要分开使用
由于肝炎可以通过血液和体液传播,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个人卫生是保护肝脏不被感染及破坏的首要方法,而且要特别关注细节的卫生防护。平常洗牙、打针、修眉的时候要特别谨慎,这些情况下牙龈、皮肤等都会有出血现象,如果在消毒不正规的小诊所、不合法的美容院进行,反复使用的器具很容易造成感染。特别要提醒年轻人,文身、文眉、扎耳洞的时候千万不能因小失大。
如果身边密切接触的家人、朋友患有肝炎,日常生活上也要注意,毛巾、牙刷、牙膏、脸盆、刮胡刀等个人用品要严格分开。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牙膏,病毒可能会通过牙刷沾到牙膏上,健康人如果出现牙龈出血的现象,就有可能因此被感染。因此,越是细微处越不能忽视。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1.饮酒莫贪杯
酒精中的乙醇对肝脏的伤害是最直接,也是最大的。它能使肝细胞发生变性和坏死,一次大量饮酒,会杀伤大量的肝细胞,引起转氨酶急剧升高;如果长期饮酒,还容易导致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甚至酒精性肝硬化。
2. 睡前勿进食
不少人忙于工作,饮食没规律,这样同样会破坏肝脏的代谢和胆汁分泌,久而久之也会发生营养失衡性脂肪肝。比如有些年轻女性追求身材,长时间的饥饿,出现神经性厌食、肠道病变引起的吸收不良,热能和蛋白质供应降低,大量脂肪酸进入肝脏,使肝内脂肪蓄积形成营养不良性脂肪肝。
人们应该格外注意规律饮食和营养均衡,除了避免暴饮暴食,少吃油腻、辛辣的东西外,平时要多吃各种蔬菜、豆制品、水果等,保证每天喝一杯牛奶,吃一个鸡蛋,牛肉、猪肉、鱼肉等二两瘦肉,三种蔬菜,这样对护肝、养肝大有好处。
特别要提醒您的是,夜间肝脏的活动会减弱,所以睡前别吃太多,否则会加重肝脏负担。而在白天,如果到饭点不吃饭、时间拖太久或是饭后长时间坐着都会使胆汁停滞在胆囊内,容易出现胆结石或肝、胆的炎症。
3. 慎用保健品
有道是“是药三分毒”,无论是中药还是西药,乃至市场上的各种保健营养品,都有一定的毒副作用或不良反应。所以,不要轻信“偏方”、“秘方”和虚假的营养成分,自己别随意吃,否则不但加重肝脏负担,而且会引发药物性肝炎。
4. 慎用药物
过多的应用红霉素、四环素等消炎药,阿司匹林、扑热息痛等解热镇痛药,异烟肼、雷米封等抗结核药,优降糖等降糖药,以及抗风湿、抗肿瘤、激素类药物等,对肝脏的毒性作用很大,服用的时候要谨慎,特别是肝病患者,必须在正规医生指导下进行。
5.酒精性脂肪肝
在肝脏疾病中,酒精肝和脂肪肝是比较特殊的,但现在却越来越普遍。顾名思义,酒精肝是直接由饮酒引起的肝损伤,而由于摄入过多高脂肪、高热量食物致使脂肪堆积在肝上,造成脂肪肝。
我国得酒精肝和脂肪肝的人很少,但随着饮食结构的改变和酒精消费的日益增长,酒精肝和脂肪肝的发病率也迅速上升。引起脂肪肝的原因是多样的,但最重要的还是肥胖、饮酒、糖尿病和不良药物。
从医学角度来说,脂肪肝是包括在酒精肝内的,酒精性肝损伤包括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和酒精性肝硬化。酒精肝和脂肪肝并没有什么特别明显的表现,有些人可能会有胃口差、恶心、腹泻、乏力、肝区疼等情况。但如果长期饮酒的人出现这些情况还不在意,酒精肝或脂肪肝严重到一定程度就会出现急性重症肝炎,甚至是爆发性肝衰竭。
淋巴水肿
淋巴水肿介绍
淋巴水肿的定义
淋巴水肿是躯体的一定部位淋巴引流障造成的慢性肿胀。在我国这一疾病影响着数千万人的身体健康。主要是肿瘤手术后、细菌、丝虫感染以及原因不明的淋巴水肿。
淋巴水肿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原发性,另一类是继发性。
1.原发性淋巴水肿:发病原因尚不明确。水肿可以发生在一个或两个,甚至四个肢体,或躯体的局部。水肿可以是先天性的,即出生时已发病,也可能在青春期甚至青春期后才出现。还有的同时伴有血管,骨骼等病变,根据其发病年龄的不同,分为早发性和迟发性。近年的研究发现有两个基因的变异与部分原发性淋巴水肿的发病有关,一个基因是血管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近一个基因是FOXC2。致病基因的发现将促进临床治疗的进展。
2.继发性淋巴水肿:一般有明确的发病原因,常见的原因有:肿瘤根治手术、放射治疗、外伤、细菌感染、丝虫感染等。在50和60年代当丝虫病未被控制时,丝虫感染曾是肢体淋巴水肿的重要发病原因。随着医疗条件的改善,丝虫性淋巴水肿在我国已少见。近年由于癌症的发病率不断上升,癌症根治术和放射治疗引起的淋巴水肿人数也随之增加。细菌感染在我国也是继发性淋巴水肿的重要原因。
目前淋巴水肿的治疗状况:
长期以来淋巴水肿的治疗没有受到临床的足够重视,缺乏专科医生和医院,许多病人不知道那一门诊科去看病,得不到及时的诊断和恰当的治疗,以至拖延了病情,甚至因此造成残疾。虽然淋巴水肿目前还不是一个能够完全根治的疾病,但是及时的诊断和积极恰当的治疗能有效的控制和减轻水肿,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我们开设www.lymph.sdu.edu.cn淋巴病专业咨询网,旨在向病人介绍淋巴水肿及其他疾病的的相关知识,提供最新的治疗和预防的信息,同时通过网站与病人进行交流,回答与疾病有关的问题。我们将竭诚为广大病人服务。
何谓“丹毒”?
丹毒是淋巴管及周围的组织感染,俗称“流火”学名为淋巴管炎。反复的淋巴管炎发作能破坏淋巴管和淋巴结,导致淋巴水肿。无论是原发性还是继发性的淋巴水肿,都伴有不同程度的炎症。有的病人频繁发作“丹毒”,其结果是进一步加重了组织水肿和纤维化,使水肿成为不可逆转。
因此无论是医生还是病人对淋巴水肿的皮肤感染都应重视,注意预防,及早发现,及早使用抗菌素。
据不完全统计,大约20-30%乳腺癌根治术后的病人发生上肢淋巴水肿。因为手术切除了腋窝淋巴结,放射治疗进一步破坏了淋巴管,因淋巴回流受阻而引发水肿。淋巴水肿发生的时间多变,有的术后1、2年即发生,有的10年后才出现。大多数病人在手术后立即出现手臂的肿胀,但这并不是淋巴水肿,很快肿胀就会消退。此后如出现持续不退的水肿应引起警惕,尽早就医。
----乳腺癌根治术后的病人应了解淋巴水肿发生的可能性,注意防范可能引发水肿的因素,如避免手臂的过度劳累,防止皮肤的损伤,不在患侧手臂上测量血压及注射等。值得提及的是,有相当一部分病人又经历了乳房再造手术,取背部或下腹部的肌皮瓣作再造的乳房。手术不可避免的损伤局部的淋巴管。有的病人在再造术后发生手臂的淋巴水肿
淋巴水肿最早的症状是手和上臂或小腿脚踝的肿胀。如果发现肿胀持续不消,应尽早去医院做检查。这时病人会感到水肿区不适,沉重甚至胀痛。
cccc淋巴水肿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从轻微逐渐发展到严重,临床上分为1、2、3期。
----1期:用手指按压肿胀区皮肤出现凹陷,早晨醒来时水肿可消失。
----2期:水肿难以自行消失,皮肤组织变韧,肢体增粗。
----3期:肢体异常增粗,组织变硬,皮肤粗糙,形同大象腿
淋巴水肿的诊断主要依据病史(发病比较缓慢,病程较长)和体
征,如肢体的肿胀,可能伴有皮肤感染等。
----还可以辅助检查来明确诊断,常用的方法有淋巴闪烁造影、核磁
共振显像和B型超声诊断等。
淋巴水肿在目前还不是一个能够治愈的疾病。它的病程长,治疗期也长。然而如果不治,严重的水肿和纤维化会使肢体致残。
----淋巴水肿的治疗分为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对于早期的因淋巴管缺损引起的淋巴水肿可以选择显微外科手术来恢复淋巴回流。晚期肢体异常增粗的病例,也可以用手术去除增生的病理组织,以减轻负担。
----非手术治疗适用于大多数的病人。方法主要有:热疗,包括微波和远红外加热;手法淋巴引流;间隙性空气压缩;弹性绷带包扎以及体育锻炼等。
一例女性病人,18岁,因腹部逐渐膨隆,被其母发现,追究原因,未追出有怀孕的可能性,但还是被其父母强迫去医院做妇产科检查,否定了怀孕的可能性。后经检查确诊为腹水,抽出血性乳糜。患者回忆在发病前2个月打蓝球,曾被球友拍击腹部,但比较轻,当时未有明显痛疼感,并未在意。进一步X线,CT,磁共振及血液化验等全面检查,发现患者肝右叶有一个3×3.5cm肿块,CT医生认为肝纤维瘤,行切除后组织学检查诊断证实为肝纤维瘤,行手术切除,但术后发生右侧胸腔积液,经穿刺也与腹腔抽出液一样的血性乳糜。腹腔液和胸腔腋每隔日抽出1500~2000ml。因腹水量较大,行腹膜腔插管引流,但症状日趋加重,各种现代化检查都用过并做了详细多次胸腹、腹水化验血化验和均未找到癌肿及癌肿转移的证据。但上海某最权威医院会诊,认为有肿瘤转移侵及胸腔淋巴结的可能,决定开胸探查。病人不同意再手术,强行出院,来我淋巴研究中心寻求治疗办法,经主要采用中药治疗,并与加强营养、护理,静脉蛋白输入及等综合疗法。1个月后逐渐胸腹水减少,维持在100~500ml。继续治疗痊愈。
外伤淋巴水肿的治疗在于解除淋巴引流路径的梗阻。治疗越早越好。阻塞部位远侧的淋巴管可发生肿胀、扩张、机能不会和萎缩。我们发掘祖国医学宝库,采用中医药治疗继发性淋巴水肿也相当有效。另外肢体、关节运动和按摩及热疗可合并应用,效果更佳。
乳腺癌根治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并发淋巴漏的治疗方法
山东大学医学院,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刘执玉马榕王崇杰
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是上肢淋巴水肿并发淋巴漏,其发生率约为10%左右。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大约每年世界上有3000万妇女病患有乳腺癌手术户的上肢淋巴水肿,目前尚无有效的预防及治疗方法。按摩、绷带加压、微波热疗等保守疗法对轻症患者有一定疗效,但对于中、重症患者治疗效果很不理想,多数患者经过长期反复治疗后,得不到较好的治疗效果,甚至淋巴水肿继续加重,甚至淋巴管炎、蜂窝织炎、肢体肿胀变形和功能障碍等严重并发症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是目前临床上尚未解决的难题之一。刘执玉教授发明的利用口腔负压激活经络-血-淋巴微循环设备,加中药内治和外治相结合,在预防和治疗乳腺癌清扫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淋巴漏并发症方面去得了显著疗效,在第22届国际淋巴学研讨大会上获得了最佳论文奖。
乳腺癌根治术导致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原因
乳腺癌根治术后的上肢淋巴水肿,主要是由于患者淋巴结切除,影响了上肢肢淋巴回流障碍引起。根据我们的研究,在解剖与切除腋窝淋巴结时,如果注意保护上肢经。。。。。不未来的淋巴管不被切断,多数病人术后可以避免淋巴水肿的发生。另外,术后不恰当的术后辅助放射治疗的部位和强度以及肿瘤复发阻塞或压迫淋巴回流等因素,会导致淋巴水肿的加重。
长期的上肢淋巴水肿,可伴有组织纤维化及炎症反应反复发作。当然根治性手术会破坏局部的淋巴循环和血液微循环,造成腋窝创面积血积液、局部继发性感染,时间久了会造成局部纤维化、瘢痕形成,致使局部淋巴管失去再接与再生能力,使局部引流淋巴液滞留,组织间隙中蛋白积聚,组织中的高浓度蛋白质会是小分子的水分进入组织,导致局部血流动力学改变。同时,局部免疫功能紊乱,也会影响巨噬细胞的功能与活力,是组织中大量的纤维母细胞增加,一方面致使组织机化,另一方面组织间隙中的蛋白越聚越多,水肿越加严重,组织中的氧供缺乏,形成恶性循环,导致淋巴水中越老越重。
治疗方法的选择
1.非手术方法
既往对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早期轻型病例,国内外学均倾向于选择保守疗法。包括机械物理疗法和药物化学疗法。过去临床上使用最广泛的方法,是通过物理热能和机械压力改善局部微循环,以达到促进淋巴回流的目的,这种方法一定程度上延缓病情发展,临时改善症状,降低或减轻纤维组织增生。局部加压按摩、功能恢复性锻炼、弹力绷带压迫等方法对淋巴水肿的治疗效果在临床上得到广泛认同,然而,长期效果多不理想,最终患者多数还是越来越重。
药物化学疗法过去多使用利尿剂缓解淋巴水肿,但由于长期利用利尿剂会引起血液成分的改变等副作用,现已逐渐被淘汰。有些化学合成的药物(如苯吡喃酮或香豆素类)可帮助组织中沉积的蛋白降解,但可能发生严重的胃肠道反应,且起效慢、效果不稳定等弱点,目前仅可作为辅助用药;有报道地奥司明片(微粒化、纯化的黄酮提取物)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取得一定疗效,尚缺乏进一步的研究证实。我们采取口腔负压经络血淋巴激活疗法加中医药内服外用三结合疗法,在治疗乳腺癌根治术后的上肢淋巴水肿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对30例乳腺癌根治术后淋巴水肿获得良好疗效,并获得了国际级奖赏。被国际淋巴学会主席NeilPilier,。。。。。等给与很高的评价,是目前世界上最佳的淋巴水肿治疗方法。
2.手术方法治疗
手术治疗的主要目的切除大块的始终组织,降低淋巴系统的负荷,试图提高淋巴系统的输送能力。手术方法有多种,代表性的手术有如下几种。
(1)以降低淋巴系统负荷为目的的手术
此种手术从50年代开始,该方法的应用可追溯到上世纪初,有肯蒙斯教授较广泛的应用于临床,主要采取大块病变组织手术切除并结合植皮,此后出现了很多改良术式,手术原则都是尽可能多地切除病变组织。但由于手术难度大,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术后造成的后遗症难于处理,且远期效果不佳等突出缺陷,至后来很少开展。
(2)淋巴管、结—静脉吻合手术
手术方法是将淋巴管或淋巴结与静脉吻合,试图将淋巴液通过吻合的渠道引流到局部静脉,达到疏通淋巴引流系统,解除局部水肿。这种方法理论上符合淋巴液回流的血流动力学特征。但这一术式只考虑到水肿时淋巴系统内压力高于静脉系统,使淤滞的淋巴液直接转流到静脉,但局部消肿的过程中静脉和淋巴管之间的压力梯度逐渐发生改变,当静脉压≥淋巴管内压力时会发生逆流,吻合口易阻塞而致吻合转流失败,大量的临床实践表明,多数病人近期显示有较明显的效果,但其远期疗效并不理想,所以后来也基本放弃或较少应用。
(3)淋巴管、静脉移植手术
淋巴管移植手术理论上用正常的淋巴管修复受损的淋巴管,是最符合生理特点的理想手术方法,不会受到淋巴管和静脉压力差的影响,移植后的淋巴管也能保持自主收缩功能。然而,由于淋巴管细小,淋巴管多在皮下或筋膜下,缺乏肌层组织的衬托等原因,取材困难大,对显微外科操作的技术要求高,而且适宜作移植的淋巴管不仅要有相当的口径,还要有一定的长度,一般同侧的移植源来源很有限。对淋巴水肿患者而言,一侧淋巴管发育不全,往往对侧淋巴管发育也不很健全,对切取健侧淋巴管后是否造成健侧肢体的继发性淋巴回流障碍,争议也较大,手术受到限制。基于静脉的结构与功能同淋巴管有许多相似之处,而且浅表静脉取材方便、来源丰富,所以自体静脉是桥接淋巴管当然成为最理想的代用品,即静脉代替淋巴管移植的方法自然为临床医生所寻去。从理论上看来,这种方法可以恢复淋巴液从淋巴管到静脉单向流动,防止静脉淋巴返流。但由于淋巴水肿患者的深、浅淋巴管多有广泛受累,且淋巴水肿部位的淋巴管数目多、密集广泛,不是吻合一支淋巴管就可以奏效的,所以这方法实际上并不适于解除淋巴水肿。实验结果表明多由于发生替代静脉闭锁而致手术失败。
(4)淋巴结组织移植手术
研究发现淋巴管有强大的再生能力,各种器官移植及断指再植后其淋巴管均可在3~4周内自发恢复连续性。还有报道在狗后肢淋巴水肿动物模型上,带血管的健侧腹股沟浅层淋巴结移植到患侧后可保持结构正常;通过大鼠淋巴组织移植试验发现,正常淋巴组织移植到淋巴水肿区域,可存活并维持其功能、改善局部水肿。近期学者报告对部分保守治疗无效的乳腺癌根治术后上肢淋巴性水肿患者,进行尝试性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他们认为自体淋巴结移植是一项安全的手术操作,可获得良好的预期效果,在疾病早期进行治疗效果尤为明显。
试图利用淋巴结组织移植,消除局部组织中妨碍淋巴管再生因素,是治疗乳腺癌术后肢体淋巴水肿的关键。而在含有功能淋巴结的正常组织与淋巴回流障碍区域之间,建立尽可能广泛的联系、重建淋巴循环,是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根本方法。
负压抽吸法负压抽吸法是一种较新的治疗肢体淋巴水肿的方法,于上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用于临床。负压抽吸法治疗不仅可改善患肢的外观和功能,与压迫疗法相结合还可防止淋巴水肿复发,优势明显。这类方法适用于淋巴水肿的脂质肿胀阶段,对纤维化明显的淋巴水肿肢体治疗效果不甚理想。手术只能被动去除已发生水肿的组织,并不能解决淋巴回流障碍的根源。
促进淋巴回流的手术
筋膜条引流术皮下埋植引流物、沟通浅深筋膜,将浅筋膜内的淋巴液引流到深筋膜,再经深筋膜内进行吸收回流。应用方法有丝线、橡胶管、塑料片、硅胶管埋植以及真皮组织瓣深筋膜下埋植等,由于效果不确切,临床上未推广应用。
网膜引流术将大网膜以游离方式移植到患肢,并将大网膜与腋动脉、静脉分支吻合,同时将受区小静脉与大网膜淋巴结吻合。此术式适于治疗原发性淋巴水肿,并不适用于继发性肢体淋巴水肿。
带蒂皮瓣引流术肌皮瓣内丰富的毛细血管可将部分溢至术区的淋巴液直接吸收进入体循环,肌皮瓣内的毛细淋巴管也可吸收少量的淋巴液,二者可共同促进淋巴液回流。但由于乳腺癌术后患者的供瓣区普遍紧张,且手术创伤大、术后并发症多从而限制了其在临床的应用。
重建淋巴引流通道的手术
我们经过长期的文献追踪分析以及严格的动物模型预试验后认为,使用自体腹股沟区带血管的淋巴结-脂肪组织移植的手术方式,可能使部分接受改良根治术后继发上肢淋巴水肿的乳腺癌患者症状得到改善。我们尝试了将患者腹股沟区部分正常的带血管的淋巴结-脂肪组织移植到发生水肿的患侧腋窝区域,使用显微外科技术重建移植组织的血供,保持移植物长期存活并发挥增强局部淋巴液定向引流、促进局部淋巴管新生的作用。随访2年的结果显示,该术式可明显缓解患肢淋巴水肿症状。该术式较既往手术方式更为便捷,只需将移植物的动、静脉供支血管吻合于腋窝区对应的血管上即可,避免了以往术式诸多弊端,手术安全性高、操作较为简便,患者依从性好。该术式有望成为治疗乳腺癌根治术后上肢淋巴水肿较好的手术解决方法。
问题与展望
乳腺癌根治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治疗,目前仍然是一项临床难题。尽管可选择的治疗方法较多,但疗效难以持久;加之患者病情容易反复,个体差异较大,故目前难以从根本上彻底解决问题。现阶段临床治疗乳腺癌根治术后的上肢淋巴水肿应强调以预防为主,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根据患者个体差异制定综合治疗方案仍是目前最好的选择。
我们正在进行的自体淋巴结-脂肪组织移植治疗上肢淋巴水肿的探索性研究,为临床解决乳腺癌根治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提供了新的选择,近期疗效显著,远期疗效尚需进一步科学、严密的观察和总结论证。希望在不久的将来,随着对疾病认识的深入,可更有效地从源头预防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
淋巴病——乳糜腹、乳糜胸及其治疗
【概述】
腹腔、胸腔内大量乳糜液积存,称为乳糜腹或乳糜胸(chyloperitoneum,chylousascitis)。乳糜是回肠上部吸收的已消化的脂肪液滴汇聚而成,通过肠系膜淋巴乳糜管流入肠淋巴干,汇入乳糜池、经胸导管而进入颈部颈静脉角。当胸导管或腹部淋巴管发生梗阻时,远端淋巴管发生扩张,管内压力增高,淋巴液可逆流,由于淋巴管壁脆弱,淋巴管损伤破裂,淋巴外溢形成乳糜腹或乳糜胸。
乳糜腹、乳糜胸为临床少见病症,有时乳糜腹与乳糜胸及纵隔乳糜肿、颈部乳糜肿、下肢乳糜漏等同时发生,这些病症均属乳糜回流障碍性疾病,多是因胸导管堵塞、损伤、断裂或其它原因导致乳糜液漏出或积存至其他部位,所引起的疾病。
【病因】
胸导管和腹部淋巴管道梗阻的原因有如下几种:
(1)先天性因素:成人很少见,儿童多见,多为淋巴管发育畸形所致,常合并其它畸形,如先天性淋巴管扩张症等,75%以上的属胸导管和腹部淋巴管、淋巴结发育不全、缺如引起。有时为先天性乳糜性肠系膜囊肿破裂,乳糜外溢亦形成乳糜腹。
(2)后天性因素:①腹部创伤或手术时误伤造成淋巴管的穿孔或断裂。②感染、结核或炎症性肿物的压迫或侵蚀。③良性或恶性肿物的压迫或侵入淋巴干。④寄生虫如丝虫阻塞淋巴管。⑤继发于肝硬化、锁骨下静脉血栓形成、肾病综合征等疾病。⑥不明原因。
【临床表现】
病人的严重程度与乳糜液漏出速度和乳糜量有关。
1、原发病表现:如肿瘤,肝硬化,丝虫病等疾病的症状。
2、腹水表现:腹胀、胸闷、呼吸困难。
3、乳糜丧失表现,如:
①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消瘦,面部和(或)肢体不同程度的可凹性水肿,易疲劳、乏力等。
②脂肪泻:粪便检查有较多脂肪滴。
③手足抽搐:由于血清钙离子降低引起。
④免疫功能下降:外周血淋巴细胞减少。
【乳糜腹的分类】
乳糜腹按其临床发病情况可以分为两种,根据乳糜漏出的速度,可分为急性乳糜腹及慢性之分。可见有腹胀,腹水征,穿刺可得牛奶样乳糜,即可确诊为乳糜腹,乳糜试验阳性。如果乳糜的漏出与再吸收速度平衡则保持一定程度的腹胀而无其他症状。也可以根据病因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乳糜腹是在先天性因素情况下发生的;继发性乳糜腹是后天性因素所致,如:腹部创伤、医源性误伤、感染、结核、肿物的压迫或侵蚀等多种原因所致的淋巴管损伤或破裂引起。
1.急性乳糜腹比较少见,由于乳糜急促进入游离腹腔,表现为突然发病,腹腔压力可剧增,除出现各种压迫症状如呼吸困难、食欲不振、呕吐、下肢、阴囊及腹壁水肿外,并有腹部压痛及腹肌紧张。处理不及时可危及生命。
2.慢性乳糜腹可由多种病因引起,其病程、临床征象及预后取决于原发病变的性质。一般发病初期,腹围增长很快,部分患者腹围逐渐增长,必要时须穿刺放液,使腹压暂时下降。但反复穿刺易造成腹腔内感染,严重时危及生命。当放出的乳糜液经严格检验无菌时,可以原量静脉注入抽出的乳糜液(先静脉注入1ml作为过敏试验,无过敏反应时,再将抽出的乳糜液输入)。
3.先天性小肠淋巴管扩张症,有的病人为小肠粘膜淋巴管发育异常,淋巴液可渗入肠腔及腹腔,形成乳糜腹水或乳糜泻,大量蛋白质丢失,使患者产生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病变广泛者治疗较困难,局限者可行病变肠管切除术。
【诊断】
1.病人营养不良、腹胀、腹壁静脉扩张、移动性浊音及液体振颤感。
2.腹穿为白色乳糜液,苏丹Ⅲ脂肪染色呈阳性反应。放置半小时后表面浮有脂肪层。脂蛋白电泳具有厚而宽的乳糜微粒带。细胞分类以淋巴细胞为主。
3.淋巴管造影可以确定病因及瘘孔部位范围。
4.CT及MRI可帮助诊断。
【治疗及预后】
过去乳糜腹如不能平衡自愈则预后差。若确定为恶性肿瘤引起则可在治疗乳糜腹的同时,采用积极的有效的肿瘤治疗方法,如手术切除肿瘤病灶,试用放射线照射,介入治疗等。目前医院对乳糜腹患者一般采用的治疗方法:
1.腹腔穿刺:间隔1~2周一次;2.饮食营养疗法:低脂肪高蛋白、多维生素饮食;
2.肠道外营养:使肠道休息,有利于破裂淋巴干修复愈合。
3.若经以上治疗后,乳糜增长仍过快而威胁生命者可考虑外科治疗:
1)两侧大隐静脉与腹膜吻合术,把腹腔内乳糜直接导入静脉系统;
2)胸导管成型术,用静脉移植或人造血管再造淋巴管的通路;
3)腹腔-上腔静脉分流术;
4)破裂的肠系膜囊肿及先天性小肠淋巴管扩张段肠管切除术等。如系结核感染。
但采用以上方法某些患者仍无法治愈,可采用乳糜腹特效新疗法,一般情况下均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宜采用抗结核治疗。
乳糜腹特效新疗法:
1.刘执玉教授发明的中药”消肿灵”,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对乳糜腹、淋巴水肿等淋巴管疾病有特效,已治愈多例乳糜腹患者和淋巴水肿病人,达到了:1.不开刀、不手术、无痛、无创;
2.纯用中药,不带任何西药成分,服用简便,疗效迅速、可靠,无毒副作用。
3.对特殊病人,效果较差者,还有特殊治疗方法。
已有很多病人在很短或较短的时间内乳糜腹治愈。
神奇的“口腔负压灸”
刘执玉
祖国的瑰宝“经络”系统发现有据可查的已有3千多年的历史,从最早的证据是马王堆锦书记载十一条经脉的循经路线,更清楚的是《黄帝内经》,对经络的解剖学定位,气血、阴阳、脏腑以及与疾病关系等的记载。
二十一世纪是生命科学回归大自然,中国大力提倡传统中医药疗法;西方大力提倡自然疗法;绿色环保,预防为主、健康医学复兴发展创新的新时代。多年来医学届忽略了传统中医与西医的边缘交叉学科的研究,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由于经络至今没有找到解剖(形态学)学依据,西方医学对经络学说不公认,也忽视了人体自身的免疫防御系统――淋巴系统的研究;这样一来,在解释人体相关疾病的生理、病理机制方面,严重缺乏经络学说与淋巴学说的支持,这在某种程度上是至今对许多疾病不能够明确解释病因和达不到有效治疗的原因。。
本人从事中、西、医药学、解剖学、淋巴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等交叉学科的科学研究及教学等工作40余年,研究和总结出“经络-淋巴学新概念学说”:“经络是淋巴管前组织通道系统(Tissuechannelsystemofprelymphaticvessels)”,其功能是调节气、血、津液运行,保持人体内环境的稳衡系统。淋巴系统是脉管系统的辅助结构,也是人体的“自救系统”,具有“免疫防御,清洁,修复”三大功能。在此新概念理论的基础上。将当代化学、物理学、微电子学理论引入到中医的经络,西医的淋巴医学领域结合研究,提出全新的“经络-淋巴新学说”,并发明了“建立口腔内负压激活人体经络-血-淋巴循环,形成体腔内压力梯度变化,提高经络-淋巴循环动力,加强体内代谢物质排泄,增强机体免疫,提高血氧浓度,促进损伤细胞与组织的修复,调节经络(气、血、津液)、淋巴、血液的微循环。我们发明了“口腔负压灸”,“经络-淋巴负压灸”,这是我们在世界上首次提出通过增强经络-淋巴系统的效能与效率治疗疾病的理念,为此,找到了实施该理念的有效方法和手段“口腔负压灸”和“经络-淋巴负压灸”。利用这种方法解决了现代医学上的一个重大问题,加强了这些管道系统的回流动力,由此大大提高了人体自身的免疫功能和康复效率。
我们的研究成果填补了这一领域的空白,为人体许多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有效的手段,解决了人体自救的原理和方法。“口腔负压灸”在如下疾病中获得了确切的疗效:
1. 淋巴水肿,乳糜胸、乳糜腹,乳糜漏等。已治疗60多例患者,无一例无效者。国际第21届,22届,23届淋巴学研讨会上发表论文总计6篇,受到大会表彰与奖励。
2. 刘执玉等:口腔负压吸引预防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和皮下积液30例.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10,Vol13(10):777-778
3. 刘执玉等:口腔负压治疗肛痔30例,上海中医药杂志,
4. 刘执玉。激发淋巴系统效能与效率研究的重要性.解剖学杂志,第29卷增刊vpl.29:46
5. 刘执玉等:当代负压医疗机理探讨。科学研究月刊,美国教育科技出版社,香港新闻出版社,总第53期:2009,第7期:101-110
6. 刘执玉等:口腔负压灸治疗多种急慢性病症的临床观察。第六届国医岳麓论坛“精选论文集”,2012,P.131-139
7. 刘执玉等:经络血淋巴激活仪的中医学原理。第49届世界传统医学大会论文集,P78-81。
8. 其他相关论文有治疗:淋巴水肿、淋巴乳糜病(乳糜腹、乳糜胸。淋巴漏等);肝瘀滞(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脂肪肝等)性疾病;肾瘀滞(包括肾炎、泌尿道感染、前列腺炎等);慢性咽炎、慢性鼻炎、打呼噜、盆腔炎
例证:淋巴水肿。
1原发性淋巴水肿治疗前的状况。
2.治疗后的情况。此后已经痊愈。这是世界上第一例原发性淋巴水肿治疗痊愈的病例。
论文专著:
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主编、副主编、参编著作、教材29部。
出版专著:
1. 《局部解剖学》“国家级规划教材,双语版”,刘执玉 主编,2012年,科学出版社。
2. 《系统解剖学》“国家级规划教材,双语版”,刘执玉 主编,2011年,科学出版社。
3. 《局部解剖学图谱》(双语),丁自海、初国良、刘执玉 主编(总主编),2011年,科学出版社。
4. 《系统解剖学》“国家级“十一五”规划教材双语版”,刘执玉 主编,2006年,科学出版社。
5. 《精编人体解剖彩色图谱》,刘执玉 、田铧主编,2005年,科学出版社。
6. 《Human Anatomy》“系统解剖学英文版(全国协编教材),第四版”刘执玉 副主编,方秀斌、胡海涛主编,2005年,吉林科技出版社。
7. 《颅脑手术解剖学》 ,刘执玉 主编,2005,人民军医出版社。
8. 《系统解剖学》“八年制全国规划教材英文版”,刘执玉 主编,2005年,科学出版社。
9. 《系统解剖学》“八年制全国规划教材中文版”刘,执玉主编,2005年,科学出版社。
10. 《系统解剖学》“全国规划双语教材”,刘执玉 、应大君主编,2005年,科学出版社。
11. 《系统解剖学学习指导及习题解析》钟世镇主编,刘执玉 副主编,2005年,高教等教育出版社。
12. 《人体实地解剖学彩色图谱》,刘执玉 参译,1995年,人民卫生出版社。
13. 《新编人体解剖学图谱》,刘执玉 、副主编,2004年,世界图书出版社。
14. 《人体解剖学与组织生理病理学图谱》,刘执玉 参编,2004年,世界图书出版社。
15. 《系统解剖学》刘执玉 参编,2003年,世界图书出版社。
16. 《系统解剖学应试指南》,张立平、刘执玉 主编,2003年,科学出版社。
17. 《人体解剖彩色图谱》,刘执玉 、田铧主编,2003年,科学出版社。
18. 《局部解剖学应试指南》,张立平、刘执玉 主编,2003年,科学出版社。
19. 《淋巴的基础与临床》,刘执玉 主编,毕玉顺、田铧副主编,2003年,科学出版社。
20. 《淋巴系统解剖学》“课件(卫生部医学课件)”,毕玉顺、刘执玉 主编,2001年,人民卫生音像出版社。
21. 《呼吸系统解剖学》“CAI课件(卫生部医学CAI课件)”,田铧、刘执玉 主编,2001年,人民卫生出版社。
22. 《人体解剖及彩色图谱》(第一版),田铧主编、刘执玉 参编,2000年,山东科技出版社。
23. 《Regional Anatomy》(3nd Edition),刘执玉 参编,1999,Changchun: Jil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ess。
24. 《格氏解剖学》(第38版),刘执玉 参译,1999年,辽宁教育出版社。
25. 《中国人体质调查》(第三集),刘执玉 参编,1999年,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
26. 《外科手术彩色图谱》,田铧主编、刘执玉 参编,1997年,山东科技出版社。
27. 《Regional Anatomy》(2nd Edition),刘执玉 参编,1997,Changchun: Jil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ess。
28. 《淋巴学》刘执玉 编著,1996年,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9. 《英汉解剖学词汇》,刘执玉 主编,贺永昌、杨玉英副主编,1996年,科学出版社。
代表性发表论文: (中文2006年以后的;英文2002年以后的)
(1)luwan wei, Zhiyu liu at all:Differentiation of Lymphatic Endothelial Cells from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with VEGFs. Lymphlogy,2012(45)4
(2)Ping Sun, Zhiyu liu : (RNAi)-mediated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C (VEGF-C) reduction interferes with lymphangiogenesis and enhance Epirubicin sensitivity of breast cancer cells.Mol Cell Biochem, Jan 2008; 308(1-2): 161.
(3)Jinhao Sun1, Lin Yang1, Zhenhua Li1, Jiazeng Wang1, Fuling Cao2, Lihua Bao1, Wenjing Liu1, Zhiyu liu : 1Efect of Epitherial growth factor on growth and differentiation of embryonic neuroepitherial stem cells.U.S. Chinese J. of Lymph.& Onco., Vol 5, No 1:43-45, 2006
(4)Yunhai Fang Zhiyu liu :Dynamics of Mesenteric Lymphatic Vessels in the Rat.Chinese Journal of Physiology. 2007, 50(3): 1-4
(5)Yunhai Fang Zhiyu liu :The Study on Medical Mechanism of Oral Negative Pressure. U.S. Chinese J. of Lymph.& Onco., Vol 8, No 3-4:155-157, 2009
(6)Luwan Wei , Zhiyu liu : Importance of Research to Stimulate the Effectiveness and Efficiency of Lymphatic System. U.S. Chinese J. of Lymph.& Onco., Vol 5, No 2:49-50, 2006
(7)Yunhai Fang,Zhaoxi Ding,Yushun Bi,Nianming Gong,Yanli Liu,Luwan Wei,and Zhiyu liu : Effect of Vagotomy on Dynamics of Mesenteric Lymphatic Vessels in the Rat. ChineseYurnal of Physiology, 2007, 50(2):89-92
(8)Yunhai Fang, Zhaoxi Ding, Yushun Bi, Nianming Gong, Yanli Liu, Luwan Wei, Zhiyu liu . Effect of Vagotomy on the Dynamics of Mesenteric Lymphatic Vessels in Rat. American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101 (9): 288, Suppl. SEP 2006.
(9)Yunhai Fang,Zhiyu liu ,Chen Yao,Nianming Gong, Yanli Liu.Expression of cell adhesion molecules on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 in human rectal cancer. American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100 (9): 394, Suppl. SEP 2005.
(10)Yanli Liu, Yunhai Fang, Ping Dong, Jie Gao, Rong Liu, Hhahbaz M., Yushun Bi, Zhaoxi Ding,Hua Tian, Zhiyu liu . Effect of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C (VEGF-C) gene transfer in rat model ofsecondary lymphedema.Vascular Pharmacology 48 (2008) 150–156
(11)Z.liu, Z. Z Guo, P. Dong, Y. Fang, Y. Liu, H. Tian, Z. Ding, Y. Bi, J. Liu, Y. Yang. Experimental Study on Lymphoedema Therapy by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C Gene. 16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IFAA Proceedings. 2004.
(12)Zhiyu liu , Jie Gao, Zhong Guo, Ping Dong Yunhai Fang Yanli Liu Hua Tian Zhaoxi Ding Yushun Bi Jinlan Liu Yuying Yang. Experimental Study on Lymphoedema Therapy by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C Gene. The International Lymphology Symposium in Oita, Japan. 2004.
(13)Yunhai Fang, Zhiyu liu , Yao Chen, Nianming Gong, Yanli Liu. Expression of Cell Adhesion Molecules on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 in Human Rectal Cancer. Annual Scientific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Gastroenterology. USA. 2005.
(14)Zhiyu liu , Jie Gao. Construction of eukaryotic expression vector for human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C gene. Human Genome Meeting in Shanghai, China.2002.
(15)Liu Zhiyu , Chen Yao, Fang Yunhai, Li Ruixiang, Tian Hua, Song Tao. Expression of CEA, ICAM-1 on lymphatic endothelial cells in rectum cancer of human. 26th Lymphology Symposium in Japan. 2002.
(16)Fang Ynhai, Wei luwan, Liu Zhiyu : Negative pressure in pharyngo-oral cavity can treat lymphedema and related disorders. Medical Hypotheses 2007.
(17)Z.aoxi Ding , Zhi-yu. Liu, Yushun Bi at all: Morphological study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M21 melanoma and lymphatic endothelium. Lymphology, 2005, 38(2):87-91
(18)D.G.Wang Zhiyu liu Y.S.Bi at all. Culture of smooth muscle cells from guinea pig’s mesenteric lymphatic vessels. Lymphology,2004, 44(4):158-162.
(19)Cheng Yang, Liping Wu, Yunhai Fang, Nianming Gong, Yushun Bi, Zhiyu liu . Effects of Vagotomy on Morphous and Function of Mesenteric Lymphatic Vessel. U.S. Chinese J. of Lymph.& Onco., 2006, Vol 5, No 1:39-42.
(20)Ping Sun, Kejian Feng,...Zhiyu liu Ultrastructere study on lymphatic capillaries of on the liver in the rabbits. U.S. Chinese J. of Lymph.& Onco., 2005, Vol 4, No 2:1-5.
(21)Jinxiu Liu, MD, Enshan Zhang, MD, Zhiyu liu , MD.Malignant tumor: a view from links of life information control.U.S. Chinese Journal of Lymphology and Oncology, June 2009,Vol 8, No 2:99-101
(22)Liu Zhiyu , Gao Jie, Fang Yuhai at all: Expression of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C in human breast cancer cell lines MCF-& and MCF-7/Adr, Chin J Curr Adv Gen Surg, 2002, 5(3):152-155
(23)Liu Zhiyu , Gao Jie, Fang Yunhai: Construction of Eukaryotic Expression Vector for Human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C Gene. Chin J Curr Adv Gen Surg, 2002, 5(4), 220-224
(24)Zhiyu liu , Ruixiang li, Jinhua lu, Qixin leng: U.S. Chinese Jourenal of lymphology and Oncology. 2003, 2(1):5-6
(25)Yushun Bi, Zhong guo, Zhiyu liu . Expression of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C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Lymph Nodes Metastasis in Breast Cancer. U.S. Chinese Journal of Lymphology and Oncology, 2002, 1(1):21-23.
(26)Xiaoguang Xie,Li Zhaohong,Zhiyu liu : Molecular Biology Foundation for Lymphoid Metastasis of the Gastric Cancer. U.S.Chinese Journal of Lymphology and Oncology. 2002,1(1):56-59.
(27)孙平, 刘艳丽, 赵毅玲, 李丽, 刘执玉 . 应用表达载体介导siRNA 抑制乳腺癌细胞MCF27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2C 基因的表达.解剖学报,Vol139 ,No16 Dec. 2008 .867-871
(28)初海平, 刘执玉 , 孙晋浩, 何玉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大鼠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脑损伤的作用及机制研究.山东大学学报( 医学版),2009,Vol.47(5):71-74
(29)陈国玲 刘执玉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分化为结膜上皮样细胞.解剖学报,2012,VOL 43(1):34-37
(30)牟洁,王崇杰,王燕燕, 张凯,高海东,步玉兰,朱松颖,刘执玉 , 马榕. 口腔负压吸引预防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和皮下积液30 例.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2010 Vol.13 No.10:776-778
(31)李波,刘艳丽,魏璐婉,王静,刘执玉 ,丁兆习.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淋巴管内皮细胞的研究.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49)11:8-12
(32)陈国玲, 陈双,刘艳丽,魏璐婉,杨丽霞, 刘执玉 . 抑制核因子.KB对人眼角膜基质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影响.解剖学报,VOL 40,NO 6:914-918;2009
(33)陈国玲, 陈双, 刘艳丽, 魏璐婉, 刘执玉 。脂多糖诱导人角膜基质细胞核因子-KB的活化表达及意义.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VOL 47,No3:8-11,2009
(34)陈国玲, 张 晗, 刘艳丽, 孙洪义, 魏璐婉, 刘执玉 .大黄素对脂多糖诱导的角膜基质细胞表达细胞因子的影响.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VOL 31(5):599-602,2009
(35)陈国玲, 陈双, 刘艳丽, 魏璐婉, 刘执玉 .大黄素对角膜基质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干预作用.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VOL 47,No4:9-12,2009
(36)甄诚, 卢俊, 魏璐婉, 刘艳丽,刘执玉 .消肿灵结合西医疗法治疗乳糜腹34 例.上海中医药杂志2009,43(1):36-3731.
(37)巩念明 魏璐婉 孙平 毕玉顺 刘执玉 .复肝灵对兔四氯化碳肝损伤的影响.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VOL 44(5):459-466
(38)毕玉顺,吕敏和,王育明,丁兆习,刘执玉 ,李贵宝.复肝灵治疗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解放军药学学报,2005,VOL 21(2)101-104
(39)李明焕,田铧,孙云,刘执玉 心肌成纤维细胞诱导体外血管新生的实验研究.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05,Vol 26(3):190-192
(40)许兰伟,刘执玉 .纳米生物材料在临床基因治疗中的应用前景.解剖科学进展,2006,12(4):348-351
发表中文期刊论文:
[1]陈国玲,肖瑛,刘艳丽,徐倩倩,刘执玉 .体外诱导人骨髓基质干细胞向角膜上皮样细胞的分化[J].解剖学报,2016,47(01):62-66.
[2]陈国玲,肖瑛,杜洋洋,刘艳丽,刘执玉 ,张晗.共培养诱导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定向分化[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13,35(06):623-627.
[3]陈国玲,刘执玉 .人结膜组织匀浆上清液体外诱导BMSCs定向分化的研究[J].中华创伤杂志,2012(09):858-861.
[4]肖琼,王春艳,田铧,索宁,张肇林,扈燕来,田广平,刘执玉 .TNF-α增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缺血组织黏附的可行性探讨[J].中华创伤杂志,2012(04):361-365.
[5]陈国玲,刘执玉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分化为结膜上皮样细胞[J].解剖学报,2012,43(01):34-37.
[6]李波,刘艳丽,魏璐婉,王静,刘执玉 ,丁兆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淋巴管内皮细胞的研究[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49(11):8-12.
[7]朱旭东,魏璐婉,隆新霞,吴琦,巩瑞红,张茂臣,王保明,丁兆习,刘执玉 .氩氦刀消融结合中药治疗中晚期肝癌72例[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11,14(09):736-738.
[8]牟洁,王崇杰,王燕燕,张凯,高海东,步玉兰,朱松颖,刘执玉 ,马榕.口腔负压吸引预防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和皮下积液30例[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10,13(10):776-778.
[9]陈国玲,陈双,刘艳丽,魏璐婉,杨丽霞,刘执玉 .抑制核因子-κB对人眼角膜基质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影响[J].解剖学报,2009,40(06):914-918.
[10]陈国玲,张晗,刘艳丽,孙洪义,魏璐婉,刘执玉 .大黄素对脂多糖诱导的角膜基质细胞表达细胞因子的影响[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9,31(05):598-602+663.
[11]李克义,张彬,刘执玉 ,袁道英,牛怀恩,张巍峰.胸廓内血管为蒂的肋骨复合组织瓣解剖学研究[J].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2009,23(04):27-29.
[12]何玉祥,吴丽萍,肖琼,房云海,刘艳丽,魏璐婉,甄诚,初海平,刘执玉 .口腔负压对淋巴循环影响的实验研究[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47(07):21-23.
[13]陈国玲,陈双,肖瑛,毛淑芝,高雪,刘执玉 .大黄素对急性角膜炎症反应中ICAM-1表达的影响及意义[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47(05):31-33+37.
[14]初海平,刘执玉 ,孙晋浩,何玉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大鼠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脑损伤的作用及机制研究[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47(05):71-74.
[15]陈国玲,陈双,刘艳丽,魏璐婉,刘执玉 .大黄素对角膜基质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干预作用[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47(04):9-12.
[16]陈国玲,张晗,王静,肖瑛,孙洪义,刘执玉 .陈旧性眼外伤Ⅱ期植入悬吊式人工晶体及瞳孔成形一例[J].中华创伤杂志,2009(03):213.
[17]陈国玲,陈双,刘艳丽,巍璐婉,刘执玉 .脂多糖诱导人角膜基质细胞核因子-κB的活化表达及意义[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47(03):8-11.
[18]陈国玲,张晗,王静,赵锐,许复郁,刘执玉 .乳腺癌眶内转移一例[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09,12(02):183-184.
[19]郭全芳,刘嵘,甄诚,陈鸿珊,李壮,毕玉顺,刘执玉 .复肝灵抗鸭体内乙型肝炎病毒的实验研究[J].科技信息,2009(03):17-18.
[20]甄诚,卢俊,魏璐婉,刘艳丽,刘执玉 .消肿灵结合西医疗法治疗乳糜腹18例[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9,43(01):36-37.
[21]孙平,刘艳丽,赵毅玲,李丽,刘执玉 .应用表达载体介导siRNA抑制乳腺癌细胞MCF-7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基因的表达[J].解剖学报,2008(06):867-871.
[22]吴丽萍,刘嵘,毕玉顺,刘执玉 .复肝灵颗粒对鼠免疫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03):237-239+244.
[23]孙平,何玉祥,初海平,刘执玉 .VEGFR-3在食管癌组织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J].长治医学院学报,2007(04):245-247.
[24]刘玉新,李彩虹,马维虎,刘执玉 .小腿皮瓣的临床解剖与设计[J].基础医学与临床,2007(04):462-465.
[25]许兰伟,刘执玉 .纳米生物材料在临床基因治疗中的应用前景[J].解剖科学进展,2006(04):348-351+354.
[26]刘玉新,李彩虹,马维虎,刘执玉 .小腿皮神经伴行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的解剖与设计[J].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2006(02):268-271.
[27]巩念明,魏璐婉,陈尧,房云海,孙平,刘执玉 .直肠癌癌周组织ICAM-1、CEA和CD31的表达(英文)[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06(03):168-170.
[28]巩念明,魏璐婉,孙平,毕玉顺,刘执玉 .复肝灵对兔四氯化碳肝损伤后的影响[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05):459-462+466.
[29]孙基栋,曲元明,刘军,刘执玉 ,温传要,李贵宝.经下颌下咽后入路颅颈交界腹侧区手术的应用解剖[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06(02):128-131.
[30]刘军,李贵宝,孙基栋,曲元明,徐广明,刘执玉 ,毕玉顺.颞骨岩部结构的定位解剖及临床意义[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06(01):21-24.
[31]李明焕,田铧,梁翠宏,李贵宝,刘执玉 .ECV304细胞株用于体外血管新生的实验研究[J].解剖学杂志,2005(06):702-703.
[32]巩念明,刘执玉 ,丁洪基.胃癌细胞凋亡指数与微血管密度及淋巴滤泡均数的关系[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05(05):309-310.
[33]巩念明,刘执玉 ,毕玉顺,胡坚利,田广平,宋涛.输精管结扎对大鼠睾丸、附睾及血清睾酮的中长期影响[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05(03):284-286.
[34]李明焕,田铧,孙云,刘执玉 .心肌成纤维细胞诱导体外血管新生的实验研究[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05(03):190-192+244.
[35]毕玉顺,吕敏和,王育明,丁兆习 ,刘执玉 ,李贵宝.复肝灵治疗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J].解放军药学学报,2005(02):101-104.
[36]李力,毕玉顺,刘执玉 ,丁兆习,李贵宝.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在下咽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04):356-358.
[37]李贵宝,张卫民,刘执玉 .生物染料技术在检测前哨淋巴结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05(01):109-113.
[38]李贵宝,刘执玉 ,张卫民,宋涛,吴风霞.明胶在人体断层标本制作中的应用[J].解剖学杂志,2004(05):517.
[39]董平,刘执玉 ,高杰,李贵宝,毕玉顺,田铧,丁兆习.人VEGF-C基因荧光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和表达[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04(04):212-214.
[40]李明焕,田铧,刘执玉 ,宋涛,李贵宝,田广平.ECV304细胞用于三维血管新生的研究[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04(03):165-167.
[41]丁兆习,刘执玉 ,毕玉顺,田铧,李贵宝,宋涛.牛胸导管内皮细胞的体外培养[J].解剖学杂志,2004(03):331-333.
[42]董平,刘执玉 ,毕玉顺,田铧,丁兆习.VEGF-C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和体外表达[J].山东大学基础医学院学报,2004(03):129-132.
[43]田铧,刘执玉 ,陈尧,房云海,李瑞祥,李贵宝.CEA,ICAM-1和CD31在人直肠癌淋巴管内皮细胞的表达(英文)[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04(01):38-41.
[44]逄小红,田铧,刘执玉 ,李盛梅,刘书涛,田广平.VEGF-C在食管鳞癌和神经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J].癌症,2003(11):1166-1169.
[45]丁兆习,刘执玉 ,毕玉顺,田铧,李贵宝,宋涛.M21黑色素瘤细胞与淋巴管内皮细胞相互作用的形态研究[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03(04):391-393.
[46]丁兆习,刘执玉 ,王东关,孟海伟,李贵宝,宋涛.人结直肠癌VEGF-C的表达及与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03(02):100-102.
[47]郭华,刘执玉 ,栾立明,曲元明,韩韬,宋涛,李贵宝.经眉弓切口锁孔手术切除鞍区病变的解剖及临床应用研究[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03(03):280-282.
[48]高杰,刘执玉 ,董平,毕玉顺,田铧,李贵宝,宋涛.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03(02):151-154.
[49]高杰,刘执玉 ,毕玉顺,田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在人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中的表达[J].解剖学杂志,2003(02):114-117.
[50]毕玉顺,刘执玉 ,高洁,李贵宝.淋巴管造影技术与体会[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03(01):94-95.
[51]刘执玉 ,高杰 ,房云海 ,董平 ,李贵宝 ,宋涛.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英文)[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02(04):220-224.
[52]丁兆习,刘执玉 ,毕玉顺.淋巴管内皮特异性标志物的研究[J].解剖科学进展,2002(04):355-357.
[53]刘执玉 ,高杰 ,房云海 ,田铧 ,李贵宝 ,宋涛.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在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及MCF-7/Adr中的表达(英文)[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02(03):152-155+161.
[54]高杰,刘执玉 ,毕玉顺,田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mRNA在人乳腺癌细胞株中的表达[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02(03):219-221.
[55]李贵宝,孙晋浩,刘执玉 .CGRP及SP在炎症过程中对细胞增殖及组织修复的影响[J].解剖科学进展,2002(01):82-83+87.
[56]孟海伟,毕玉顺,丁兆习,刘执玉 ,田铧,邢子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肿瘤淋巴转移的影响[J].山东医科大学学报,2002(01):13-14+16-98.
[57]高杰,刘执玉 ,王伟,毕玉顺,田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在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及MCF-7/Adr中的表达[J].癌症,2002(02):163-166.
[58]赵森,刘执玉 ,毕玉顺,周小龙,邹智荣,李贵宝,宋涛.椎动脉椎前部的形态特点及临床意义[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02(01):51-53.
[59]邹智荣,毕玉顺,刘执玉 ,周小龙,李贵宝,王伟.胸导管壶腹的形态学研究[J].四川解剖学杂志,2001(04):203-205.
[60]赵亮,董浩,胡乃文,刘执玉 ,刘立平.结肠巨大囊肿伴先天性阑尾缺如一例[J].四川解剖学杂志,2001(04):256.
[61]周小龙,付敏,毕玉顺,刘执玉 ,田华,赵森,邹智荣,宋涛,李贵宝.面神经颅外段局部解剖与临床应用[J].赣南医学院学报,2001(04):371-373.
[62]王伟,刘执玉 ,丁洪基,高杰,毕玉顺,王东关,底秀敏.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J].解剖学杂志,2001(05):425-428.
[63]田铧,王建华,尹群生,李国菊,刘执玉 ,宋涛.颏管的形态特点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01(03):215-216.
[64]陈尧,李瑞祥,王若菡,刘执玉 .人直肠腺癌血管内皮细胞NFκBp65表达的意义[J].华西医科大学学报,2001(02):196-199.
[65]冷启新,李瑞祥,刘执玉 .基质金属蛋白酶-9反义寡核苷酸对前单核细胞THP-1粘附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表达的实验研究[J].解剖学杂志,2001(03):265-268.
[66]陈尧,刘执玉 ,李瑞祥,靳升荣.内皮细胞NFκB的研究进展[J].解剖科学进展,2001(02):134-135.
[67]陈尧,刘执玉 ,李瑞祥,靳升荣.内皮细胞粘附分子的研究进展[J].解剖科学进展,2001(02):136-139.
[68]陈尧,李瑞祥,刘执玉 .粘附分子在人直肠腺癌血管内皮细胞的表达及意义[J].解剖学报,2001(02):167-169+207.
[69]邹智荣,毕玉顺,刘执玉 .胸导管壶腹的形态学研究[J].四川解剖学杂志,2001(01):30-31.
[70]王东关,刘执玉 ,毕玉顺.豚鼠肠系膜淋巴管平滑肌细胞的培养[J].微循环学杂志,2001(01):26-28+0-58+62.
[71]冷启新,李瑞祥,刘执玉 .MMP-9在THP-1分化过程中的表达及调节[J].华西医科大学学报,2000(04):456-459.
[72]孙晋浩,刘执玉 ,毕玉顺,王安民.IL-2对小鼠脾淋巴细胞体内迁移的影响[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0(06):1038-1039.
[73]陈尧,李瑞祥,刘执玉 .人直肠腺癌血管内皮细胞局部粘附激活酶的表达[J].解剖学杂志,2000(06):533-535.
[74]李贵宝,宋涛,丁兆习,邹智荣,周小龙,刘执玉 .肝右动脉和胆囊动脉的起源行程及分布的应用解剖学[J].四川解剖学杂志,2000(04):193-196.
[75]冷启新,刘执玉 ,李瑞祥,陆金华.NF-κB抑制剂对THP-1粘附及MMP-9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J].解剖科学进展,2000(04):363-365.
[76]陈尧,刘执玉 ,李瑞祥,靳升荣.人直肠腺癌淋巴管内皮细胞ICAM-1的转录调节[J].华西医科大学学报,2000(03):315-318.
[77]陈尧,刘执玉 ,李瑞祥,靳升荣.淋巴管内皮细胞的生物学特性[J].四川解剖学杂志,2000(03):155-157.
[78]王东关,刘执玉 ,毕玉顺.TNF-〆与bFGF对淋巴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J].解剖科学进展,2000(03):267-269.
[79]陈尧,刘执玉 ,李瑞祥,靳升荣,李春莉.粘附分子在直肠腺癌患者淋巴管内皮细胞的表达[J].华西医科大学学报,2000(02):183-185.
[80]冷启新,李瑞祥,刘执玉 .与白细胞迁移有关的血管内皮细胞粘附分子的表达及意义[J].解剖学杂志,2000(03):283-286.
[81]冷启新,李瑞祥,刘执玉 .U937与鼻咽癌细胞混合培养对其CD36表达的影响[J].四川解剖学杂志,2000(02):65-69.
[82]冷启新,李瑞祥,刘执玉 .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研究进展[J].四川解剖学杂志,2000(02):92-97.
[83]王东关,刘执玉 ,毕玉顺.淋巴管平滑肌研究进展[J].解剖科学进展,2000(02):112-115.
[84]冷启新,李瑞祥,刘执玉 .肿瘤转移机制的研究进展[J].解剖科学进展,2000(02):116-120.
[85]孙晋浩,刘执玉 ,毕玉顺,付建华.TNF-α和IFN-α对淋巴细胞迁移至小鼠皮肤区的影响[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0(02):122-124.
[86]陈尧,张晓,李瑞祥,刘执玉 ,靳升荣.肠癌淋巴管内皮细胞局部粘附激活酶的表达[J].华西医科大学学报,1999(04):388-390.
[87]陈尧,刘执玉 ,江凌,李瑞祥,靳升荣.淋巴管内皮细胞的研究进展[J].四川解剖学杂志,1999(04):258-260.
[88]冷启新,hotmail.com,刘执玉 ,李瑞祥.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κB,NF-κB):一个新的治疗目标[J].解剖科学进展,1999(04):289-295.
[89]陈尧,刘执玉 ,李瑞祥.肠癌淋巴管内皮细胞ICAM-1、CEA的表达[J].解剖科学进展,1999(04):341-343.
[90]陈尧,刘执玉 ,项涛,李瑞祥,靳升荣.胃癌癌周淋巴管的结构[J].四川解剖学杂志,1999(02):76-78.
[91]陈尧,刘执玉 ,李瑞祥,靳升荣.肠癌癌周淋巴管的结构[J].四川解剖学杂志,1999(01):4-9.
[92]丁兆习,刘执玉 ,毕玉顺,杨成,宋承木.迷走神经切断后对肠系膜淋巴管动力影响的实验研究[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1999(01):73-74.
[93]田铧,刘执玉 ,丁兆习,毕玉顺,焦镛,李贵宝,甄娟兰,宋涛.心脏淋巴引流阻断慢性期冠状动脉病变[J].山东医科大学学报,1998(04):4-7.
[94]孙晋浩,刘执玉 ,毕玉顺.淋巴细胞穿越血管内皮细胞过程的研究[J].解剖科学进展,1998(04):33-37.
[95]孟海伟,刘执玉 ,宋涛,贾曼.成人及儿童阑尾的应用解剖学研究[J].四川解剖学杂志,1998(04):193-195.
[96]杨成,刘执玉 ,丁兆习,毕于顺,田铧,李贵宝,舒明琴,孔庆莲.迷走神经切断术对肠系膜乳糜和静脉血生化成分的影响[J].山东医科大学学报,1998(02):24-27.
[97]孙晋浩,刘执玉 ,毕玉顺.淋巴细胞选择性归巢的研究[J].解剖科学进展,1998(01):14-17.
[98]杨成,刘执玉 ,丁兆习,毕于顺,许复郁.迷走神经切断术对小肠淋巴系的影响[J].解剖学杂志,1998(01):58-61.
[99]田铧,刘执玉 ,焦镛,毕玉顺,段德钢.急性心脏淋巴郁滞对冠状动脉结构的影响[J].解剖学杂志,1997(04):363-366.
[100]毕玉顺,刘执玉 ,田铧,丁兆习,焦镛.羊心室淋巴管的分布及微细结构研究[J].解剖学杂志,1997(04):360-362.
[101]田铧,李振华,刘执玉 .促进学生掌握解剖学英文词汇方法浅谈[J].山东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02):96-97.
[102]丁兆习,焦镛,刘执玉 ,毕玉顺.羊心淋巴引流阻断后对心脏传导系统的影响[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1996(04):297-300.
[103]田铧,刘执玉 ,焦镛,毕玉顺,段德纲.心淋巴流阻断急性期冠状动脉结构的观察[J].四川解剖学杂志,1996(03):133-138.
[104]丁兆习,刘执玉 ,焦镛.羊心窦房结的淋巴引流[J].解剖学杂志,1996(02):160-161.
[105]刘执玉 ,郭忠.“脑淋巴”引流的研究进展[J].解剖科学进展,1995(04):343-347.
[106]刘执玉 ,毕玉顺,谈恩清,丁娟,李辅湘,丁兆习,李贵宝.肝淋巴水肿的超微结构及实验治疗研究[J].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1995(02):205-210.
[107]张洪福,张立平,刘执玉 ,李振华.双下腹肩胛舌骨肌1例[J].山东医科大学学报,1995(01):4.
[108]纪瑞成,刘执玉 ,田铧,焦镛,李辅湘.羊心淋巴流阻断后血清生化指标的改变[J].山东医科大学学报,1994(01):23-27.
[109]刘执玉 ,张兴凯,刘美音,李贵宝.胃左动脉异常分支1例[J].山东医科大学学报,1993(01):12.
[110]刘执玉 ,J.R.Casley-Smith,毕于顺,谈恩青,丁娟.兔胸导管颈段结扎手术及解剖观察[J].解剖学杂志,1992(02):139-140.
[111]刘执玉 ,JR.Casley-Smoith,Judith R.Casley-Smitn.香豆素不同剂型对实验性淋巴水肿的疗效[J].山东医科大学学报,1991(04):289-291.
[112]刘执玉 ,谈恩清,毕于顺,丁娟,焦镛.草木樨软膏对急性淋巴水肿的疗效研究[J].中草药,1991,22(07):312-313+311.
[113]刘执玉 ,毕于顺,李伯勤,张福洲,朱传菊.猪肠系膜淋巴结超微结构研究[J].山东医科大学学报,1991(02):103-105.
[114]刘执玉 ,J.R.Casley-Smith.淋巴系的实验研究——Ⅰ.两栖类动物淋巴囊的电镜观察[J].山东医科大学学报,1990(04):33-34+40.
[115]刘执玉 ,J.R.Casley-Smith,C.M.A.Young.兔肝淋巴循环同位素示踪研究:苯吡喃酮对器官内淋巴郁滞蛋白清除试验[J].解剖学报,1990(S1):98-102.
[116]谈恩青,刘执玉 ,毕于顺,丁娟.一种简便的兔耳逆行采血法[J].山东医科大学学报,1990(02):20.
[117]刘美音,刘执玉 ,王宏宇,尹群生,王政.髂总动脉与髂外动脉的测量[J].解剖学通报,1990(01):50.
[118]刘执玉 ,李伯勤,张慧琳.猪的皮下毛细淋巴管超微结构研究[J].解剖学杂志,1988(04):263-265+304.
[119]刘执玉 ,毕玉顺,陈忠堂.房间隔、卵圆窝的观测及外科意义[J].临床解剖学杂志,1987(03):153-155+190.
[120]曹献廷,刘执玉 ,毕于顺.肠—肠系膜桥接术在下肢梗阻性淋巴水肿中的应用[J].山东医科大学学报,1986(02):1-5.
[121]刘执玉 ,丁自海,曹献廷.犬胸导管的形态结构[J].山东医学院学报,1985(04):81-83.
[122]刘执玉 ,贺迎昌.50例胆囊动脉和肝外胆道的观察[J].山东医学院学报,1983(03):26-32.
发表中文会议论文:
[1]刘执玉 . 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的理论研究与实证[C]. 第四届全国鲜药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 2014:19-28.
[2]朱旭东,刘嵘,赵俊英,巩瑞红,王亚彤,隆新霞,马廷友,周艳,刘执玉 . 中药与氩氦刀消融结合治疗中晚期肝癌72例[C]. 第四届全国鲜药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 2014:97.
[3]丁兆习,刘执玉 ,毕玉顺,孟海伟,李贵宝,宋涛. VEGF-C在人结直肠癌中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C]. 解剖学杂志——中国解剖学会2002年年会文摘汇编. 2002:47.
[4]丁兆习,刘执玉 ,毕于顺,孟海伟,李贵宝,宋涛.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在人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C]. 解剖学杂志——中国解剖学会2002年年会文摘汇编. 2002:47.
[5]刘执玉 ,高杰,田铧,毕玉顺. VEGF-C基因真核载体的构建研究[C]. 解剖学杂志——中国解剖学会2002年年会文摘汇编 2002:49-50.
[6]高杰,刘执玉 ,毕玉顺,田铧. VEGF-C在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中的表达[C]. 解剖学杂志——中国解剖学会2002年年会文摘汇编. 2002:50.
发表报纸文章:
[1]刘执玉 . “经络-淋巴系统”理论及其临床应用研究[N]. 中国医药报,2012-11-26(008).
[2]刘执玉 . “经络-淋巴系统”的理论与临床研究[N]. 中国中医药报,2012-11-26(004).
创办《美国中华淋巴肿瘤学杂志》:
刘执玉教授一百折不挠的毅力,于2002年创办了《US-CHINESE JOURNAL OF LYMPHOLOGY AND ONCOLOGY》杂志,本杂志属国际学术期刊,至今已出版到第十二卷第3期,经过十年的努力,本杂志已被Med Line、Chemical Abstract、OCLC等数据库收录,全国许多重点院校都作为硕、博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的依据,已经成为国际上公认的学术期刊。对山东大学以及我国与国际上的学术交流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网站:
1. http://lymph.sdu.edu.cn/
2. http://www.course.sdu.edu.cn/G2S/Template/View.aspx?action=view&courseType=0&courseId=172
3. http://course.sdu.edu.cn/G2S/Template/View.aspx?action=view&courseType=0&courseId=171
荣誉奖励:
所获荣誉:
1. 1994年获科技之星荣誉称号。
2. 1997年获山东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荣誉。
3. 1997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特贴专家。
4. 2000年获第二届国际名人名药研讨会“名医成就奖”。
5. 2011年国际传统医学大会获国际名医奖。
6. 2012年,第七届中医药发展论坛会,经参会中央老干部、老将军提议并会后审核增补为中央老干部健康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对刘执玉颁发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荣誉证书和《健康保健医生》。
7. 2012年中医药创新与继承奖(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桑国卫院士为刘执玉颁发)。
8. 中央部分老干部接见
科研成果与荣誉:
1. 复肝灵对病毒性肝炎的实验与临床治疗研究,2003年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刘执玉 等。(复肝灵颗粒临床研究可行性报告 )
2. 肝淋巴郁滞的放射示踪及实验治疗研究, 1993年获山东医科大学科技二等奖,刘执玉 等。
3. 两栖类动物淋巴细微结构和功能研究,1992年获山东大学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1992年获山东省教育委员会科技进步论文三等奖;1996年获中国“八五”优秀科学技术成果,刘执玉 等。
4. 淋巴管内皮细胞的分子生物学特性及临床意义的研究,2008年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刘执玉 等。
5. 淋巴水肿的实验与临床治疗研究,1995年获山东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刘执玉 等。
6. 淋巴系的结构和淋巴水肿的发病机理及实验治疗研究,1998年获国家卫生部科技进步三等奖, 刘执玉 等。
7. 淋巴系统基础论研究,2002年获中国高校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刘执玉 等。
8. 毛细淋巴管、淋巴结超微结构与功能研究,1991年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刘执玉 等。
9. 人直肠腺癌淋巴管与血管内皮细胞的生物学特性,2003年获成都市科技进步奖,刘执玉 等。
10. 兔肝淋巴循环同位素示踪研究:苯吡喃酮对器官内淋巴淤滞蛋白清除试验,1992年获山东省第三届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刘执玉 等。
11. 心淋巴引流阻断后结构与功能变化的研究,1998年获山东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刘执玉 等。
12. 医用美容《整颅》、《肌肉标本写生》,1987年获山东省医药院校电化教育交流会上获优秀奖,刘执玉 等。
13. 猪的皮下毛细淋巴管超微结构的研究,1989年获山东省教育委员会科技进步论文二等奖,刘执玉 等。
14. 左心病变房间膈入路的研究及临床应用,1996年获山东省教育委员会科技进步奖,刘执玉 等。
15. 《腹前外侧壁》录像片,1987年获第二届华东地区医药院校视听教育交流会上获一等奖,刘执玉 等。
16. 《肝淋巴郁滞的放射核素示踪及实验研究》录像片,1994年获山东大学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刘执玉 等。
17. 《淋巴学》,1999年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著作),刘执玉 。
18. 2009年第22届国际淋巴学术会议《青年优秀论文奖》,为指导的学生宣读论文,刘执玉 通讯作者。本奖项是本届学会仅设的3个奖项之一。
19. 2011年第23届国际淋巴学术会议《优秀论文奖》,为指导的学生宣读论文,田铧、刘执玉 通讯作者。本奖项是本届学会亚洲地区仅仅评出的唯一奖项。
媒体报道一:
刘执玉:为祖国的医学和教育事业奋斗了半个世纪
——记经络淋巴学创始人刘执玉教授
从大学毕业算起,今年是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教授刘执玉进入医学与教育事业的第50个年头,半个世纪以来,他执着于我国医学与教育事业的发展,坚守初心,奋勇前行,在推动医学学科发展、医学技术创新和医学人才培养等多个方面都取得了惊人的成绩。
刘执玉教授在欧洲参加国际中医药学会
刘执玉是山东省安邱市人,1969年毕业于原山东医学院医学系,现为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也曾兼任华西医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也是山东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已是年过枯希的老教授,可是他身体强健,历练“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现在的他还是一如既往地为事业忙碌着,并快乐着。
提出新学说“经络淋巴学”
经络学说是古老中国医学的一部分,在中医理论中占有特殊的地位。中医将生命看成脏腑经络相贯相连的整体,认为经络在分析、诊断和治疗疾病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中医宝典《黄帝内经》曰,“经脉者,所以能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然而,由于人体经络“有实而无型”,人类长期未能发现经络存在的解剖学证据,所以西方并未广泛认可经络学说。
淋巴系统是人体内重要的防御免疫系统,它遍布全身各处。
“多年来医学界忽略了传统中医与西医的边缘交叉学科的研究。”刘执玉教授说。他虽然属于正规名牌西医院校毕业生,主要从事西医学的基础与临床工作,但由于他有祖传中医的功底,在中西医结合研究方面开辟了研究的先河,曾先后于1987年、1998年赴澳大利亚和美国学习,开展淋巴学研究,具有中西医学科背景的他,经过深入思索发现了经络系统与淋巴系统之间的联系,后来他将两者结合,创建了新学说“经络淋巴学”。
刘执玉教授在做“经络淋巴学新学说报告”
在这一新学说中,刘执玉重新定义了经络系统:经络是人体“淋巴管前组织通道系统”,其通道中有经络液流动,其功能是调节气、血、津液运行,是保持人体内环境的稳衡系统。而淋巴系统是脉管系统的辅助结构,也是人体的“自救系统”,具有“免疫防御,清洁,修复”三大功能。经络在组织间隙由毛细淋巴管与淋巴系统相衔接,通过淋巴系统连结到脉管系统。从西医角度讲,它是联系血管与淋巴管系统的渠道与平台,通过水和蛋白等大分子物质在组织中进行交换、传递、运输,代谢。“由此,我们可以把经络-淋巴系统看作是一个维持人体健康的整体,他把经络淋巴系统归纳为人体的第一大生理系统,为什么这样说,他从生物发生学和人体发生发育学两方面证实了这一结论。其经络液流动是否顺畅是决定这个系统能否正常运转的关键,而经络液流动是否顺畅关键又取决于人体内推动其流动的动力是否足够。”刘执玉说。
他解释道,如果把人体比作一座城市,人体组织器官是城市的基础设施,细胞是生活在城市中的“居民”,经络-淋巴系统就是这座城市中缓缓流动、不断运行的垃圾处理、维修、救护、安全防御系统。很显然,这套系统的正常运行包括适当的运行“速率”,是维持城市肌体健康的关键。一旦它出现“瘀滞”(包含急性、慢性),就可能“垃圾成山”,使城市无法正常运转。
这样一来,许多疾病的发病机制,也就可以归结到人体组织内经络与淋巴出现了回流障碍。那么,相应的调理方法就变成了“强化回流动力,使回流恢复正常”。“具体的实现方法,就是对经络-淋巴管道系统的正负压进行调控(原理上正负压差越大,动力越足,越有利于冲破回流障碍)。”刘执玉说。这是人类首次提出通过增强经络-淋巴系统的效能与效率,来治疗疾病的理念,即通过加强管道系统的回流动力,以提高人体自身的免疫功能和康复效率。
这一创新成果,得到了国内外多方关注。美国自然医学博士Tom W高度评价说:“刘执玉教授对经络新概念创新性理论的发现,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
刘执玉以中西医结合的视角和思维创建“经络淋巴学”,引入了西方现代医学的“表述方式”,这为中医经络学被西方理解、接受搭建起了一座“桥梁”,将有助于中医和“经络淋巴学”走向世界。
不仅如此,刘执玉还研发了淋巴经络灸——“YR-99电子负压通络仪”,进而将他的这一创新性理论应用到了临床。具体做法是,通过该仪器刺激口腔的经络、淋巴关键部位,进一步激活人体经络-淋巴-血液微循环系统,形成体腔内腔隙压力梯度的变化,进而提高经络-淋巴-血液循环动力,加强体内代谢物质排泄,提高血氧浓度,增强机体免疫,促进损伤细胞与组织的修复。临床观察显示,它对许多常见疾病均有实效。
一生诸多创造性成果
刘执玉教授一生在忙碌的教学第一线,除了获得以上教学事迹外,还有诸多创造性科研项目成果,如80年代中期他赴澳大利亚阿德雷德大学学习,他的研究课题“器官内淋巴的放射核素示踪研究”的成功,开拓了利用放射核素检测深部器官淋巴流体动力学的新方法,拓宽了淋巴研究的领域。短短的不到两年时间就发表了2篇SCI论文,研究论文在东京召开的国际淋巴学会议上,获得国际淋巴学会主席J. Casly-Smith博士给与了5个首次报道论述的评价;后来他又赴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国际淋巴研究中心,他从1998年率先在国际上开展的脊髓基质干细胞诱导分化为淋巴管内皮细胞治疗淋巴水肿等研究,在世界上处于领先水平。
回国后,他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原国家科委(后改名科技部)“九五”重点攻关课题一项、国家发改委“重大生物医药专项”一项,国家科技部“十二五”支撑计划课题一项,“十二五”支撑计划子课题一项,“863”子课题一项,还有国家教育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医药局新药审评中心、省科委等约计近20项课题研究(有些重大课题是退休后继续获得与完成的),他的研究成果12项属于国际领先水平,9项被评为国家、部、省级奖,其中有4项获得部、省级自然科学和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被评为三等奖。另外,他是世界上第一个开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淋巴水肿的研究”;也是第一个给予经络的定义、经络穴位的定义、及功能定义的学者,是“经络淋巴学”新学说的创始人与开拓者等,他发表SCI论文等国际国家级核心学术论文200余篇。虽然他已经将是“奔八”的学者,至今仍然在研究、写作、著书、以及为祖国医疗健康事业继续努力着。
刘执玉教授在国际淋巴学会议上与国际淋巴学主席在一起
一生桃李遍布天下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刘执玉教授一生在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从事教学、科研、临床等中西医结合的工作,也曾兼任华西医科大学教授、博导,在人才培养方面,刘执玉更是不遗余力,呕心沥血。经他培养的硕士、博士、博士后学生多达40余人,课堂上聆听过其教诲的学生更是遍及海内外。据不完全统计,至少有40余个国家和地区分布有他的学生。通过言传身教带领出一大批国内外优秀学子,已站在国家部、省级领导岗位,国务院、部委、各大院校及医院等医疗战线重要岗位和分别工作在40多个国家的重要学术等岗位上,其中有各国重要部门的领导人,科学领域的专家、教授乃至院士,以及身价“亿万”的商界成功人士。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为社会的发展做着自己的贡献。
对于自己的学术思想、临床经验,刘执玉总是倾囊相授。“看到学生们一个个走向各自人生,不少人成为社会栋梁之才,真的是打心眼儿里高兴。”他说。
刘执玉教授与他的国外留学生
有的海外学子回归母校捐助亿元办学,有的在海外已创建了总资产超过亿万美元的医学中心,他们为祖国作出了重大的贡献!2005年刘执玉教授到美国University?of?Texas?M.D.?Anderson?Cancer?Center癌症中心开学术年会,遇到他的学生马新、丰建伟等在休斯敦最高级别的宾馆召开“山东美南同乡会”,参会400多人,仅这一次会议上就有近40多位同学拖儿带女向刘执玉老师敬酒,刘执玉说,这使他一生来真正体会到“桃李满天下”的滋味!
这些年来,他主编了国家级人体解剖学教材、图谱、英汉解剖学词典等12部,出版淋巴学专著2部,还作为副主编参与了30余部著作的出版工作。他的教学业绩创下了教育部4项国家级课程:即“精品课程”、“示范课程”、“资源共享课程”、“MBBS品牌精品课程”的骄人战绩,都常年在教育部公共网络平台为全国及国际教学起到了重要作用。
作为“教育部知名专家”,他的《系统解剖学》双语教科书,也是一直被奉为该领域的经典教科书—教育部评出的解剖学届唯一的一部国家级精品教材,现在已出版到《系统解剖学》(英文版)第三版。全国重点医学院校的著名教授均参加编写,供国内外的研究生、各种高层次本科师生应用。
他作为学术带头人之一的山东大学《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二级学科,被评为国家级重点学科、国家级教学团队,2012年北京大学图书馆对全国医学院校二级学科评比中获得第一名;
刘执玉与中国健康教育首席专家、原卫生部副部长殷大奎教授接见参会代表
同时他还是一位优秀的医生
刘执玉主持过的863计划课题、国家科技部“九五”重点(攻关)计划课题、国家医药局新药审评中心课题、“十二五”支撑计划项目、国家发改委生物医药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多项,无一不是与临床疾病治疗有关,他在科学研究中也注重发明专利的申请工作,他申请获得批准的发明专利有美国发明专利1项,国家发明专利及实用新型专利7项;他的有关“治疗病毒性肝炎”的专利,是属于自齐鲁大学建校以来第一个药物发明专利,也是山东大学唯一的一个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局正式批准获得“药物临床试验批件”和正式批准进入临床试验的药物;刘执玉从小爱好中医,有祖传中医的背景,又加上他一生从事中西医结合研究及临床工作经验,使得他不仅是一个教育家、淋巴学家、同时又是一名优秀的执业医师、中西医结合医师,据知山东大学基础教师中这个年龄组的人,同时一个人兼任教授、博导的人很多,但同时具有执业医师、中西医结合医师资格的人不多。虽然他在医学创新和医学教育领域取得了耀眼的成就,可在刘执玉心里,他首先还是一名医生。他很早就从事过中医及针灸工作、他还是中国较早的中国中医药学会会员(创办学会于1992年,刘执玉于1994年入会)、中医针灸学会会员之一(1994年入会),从事西医外科、淋巴科、血管外科及内科等多个专业方向的工作,具有相应的执业资格和能力。参加过多种急难危重病人的抢救工作,自己也独立治疗过多种危难病人。曾因为病患需要,他日以继夜的吃住在病房。也曾因多次成功抢救了不少危难病人的生命、大面积烧伤病人等名震一方。另外,还有不少的中晚期癌症患者、极难治疗的乙肝患者、以及一些糖尿病、心脑血管梗阻、中、老年痴呆症和脑萎缩的前、中期患者,经过他的治疗多有治愈或好转,起码的人格尊严和生活质量得以保证;他一生治疗过许多病人,奇迹就连他自己难于置信的是他临危治愈了众多疑难危重病人,他从医半个多世纪,竟没有一个死亡在他治疗过程的患者!他自己说“最近获得一个他自己难于相信的“奇迹”消息,在他刚刚走向医生工作岗位工作5-7年的时候,亲自接诊一个特大面积烧伤的炼钢工人,烧伤面积当时诊断为105%,治愈后精确计算为面积达96%以上,竟然该病人救活后一直从29岁烧伤,到2017年活到73岁才病逝,这个病人的抢救成功,无疑是在我们国家的优越社会制度、党的英明领导、参加抢救人员的共同努力的结果!但奇特的是在抢救过程中病人两次死亡性休克都是在刘执玉值班时并救活过来,不知道这是缘分还是巧合!另一个由于液化气爆炸而三度烧伤达60%以上的面积的工人,也是刘执玉医生亲自第一时间接诊,亲自组织抢救治疗,在没有外援的情况下,治愈活了下来,想不到的是这患者竟然至今已91岁高龄,还活的有声有色(见下图),生活完全能自理,儿孙满堂。
刘执玉医师于2019年8月19日回访他40年前抢救的大面积烧伤病人卞世禄同志在一起
刘执玉认为,中医不仅将生命看成脏腑经络相贯相连的整体,还将人体看成与天地相通相应的整体,主张通经络、调气血,达到阴阳平衡,可以去百病而延年益寿。在日常生活中饮食、起居、运动、情志的调节,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从而达到不得病、少得病、晚得病和不得大病、延年益寿的美好目标。
50年来,刘执玉始终奋战在医学和教育事业的一线,不畏艰辛,孜孜以求,是成功的教育学家、淋巴学家。与此同时,他一直奋进在“将祖国医学与现代医学相结合,以推进人类治未病、治将病、治已病事业的创新路上”,的确是一名优秀的医生。
媒体报道二:
经络淋巴新概念理论的创始人与开拓者<——记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 刘执玉教授
经络是遍及人体全身的淋巴管前组织通道系统 , 在组织间隙由毛细淋巴管与淋巴系统相衔接,通过淋巴系统连结到脉管系统。从中医角度讲它是运行气血、津液,调解阴阳平衡的系统;从西医角度讲,它是联系血管、淋巴管、神经系统的渠道与平台,通过经络通道组织,能量、信息、营养及代谢物等进行交换、传递、运输等活动,从一定角度讲,经络是机体内环境的稳恒系统。
刘执玉,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执业主任医师,关键岗位教授,博士、博后研究生导师。全国健工委中央老干部健康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健康保健医生”;国际淋巴学会会员,第21届国际淋巴学会组委会副主席;《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编委,《解剖科学进展》杂志编委,《Frontiers of Medicine in China 》编委,国际淋巴肿瘤学杂志《Journal of Lymphology and Oncology》总编辑,北京玉龙平国际医学研究院院长,山东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刘执玉教授和国际淋巴学会主席、常务秘书长在一起
刘执玉教授从事解剖学、淋巴学、中西医结合、中医药学及淋巴水肿,肝炎,肿瘤等疑难病症的科研50余年。作为国家级重点学科、国家级教学团队、国家医学院校二级学科排名第一的学科学术带头人之一的刘执玉教授,做为学术带头人和负责人的《系统解剖学双语精品课程》先后被评为校级、省级、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精品示范课程》、《国家级资源共享精品课程》、《国家级外国留学生精品品牌课程》;他主编的系统解剖学(双语版供7、8年制研究生、外国留学生等使用)的教材,被评为国家级精品教材. 和国家级规划教材,而且是自建国以来解剖学界评出的“唯一”一部《国家级精品课程》。刘执玉教授是系统解剖学双语教学获得4个国家级精品课程的专家,并有一部教材获得国家级精品教材,在我国解剖学界尚属首例。刘执玉教授是我国4部《系统解剖学、与局部解剖学》双语教材的主编,也是至今为止唯一的由“双语”版到“全英文版”解剖学教材第3版的主编。为祖国的医学教育事业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桑国卫副委员长为刘执玉颁发中医药继承与创新奖”
刘执玉教授在"器官内淋巴的放射核素示踪研究"的成功,开拓了利用放射核素检测深部器官淋巴流体动力学的新方法,拓宽了淋巴研究的领域。国际淋巴学会前主席史密斯教授曾给予了5个首次报道论述的高度评价,引起世界淋巴学界的瞩目。这项研究因为我们没有申请到科研究费,停止了研究。后来得知这项研究被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申请课题经费,继续研究最终创新研发出“ECT”放射核素医疗器械,检测淋巴水肿,全世界销售,获得巨大利润!刘执玉教授在澳州学术界具有较大的影响,一些知名人士赞扬他是"东方文明文化的优秀代表""是开拓者和优秀的专业人才"。《大众日报》于1990年4月17日在头版头条刊登了"耀目才华献母亲"的大篇文章,报道了他出国学习的优秀事迹。1998-1999年国家教育部又派他去美国高访学习,刘执玉教授以坚强的毅力首次开展了淋巴水肿的基因治疗和肿瘤淋巴转移的分子生物学机理的研究,他在国内乃至世界上最早在淋巴学界开始了基因治疗的研究,领先世界2-3年的时间。
刘执玉教授带领的学术梯队科研领域延伸到多学科交叉,他继承发扬祖国传统医学、努力学习研究《黄帝内经》,发掘中医药宝库,苦读中医药历史文献及研究著述,发现《黄帝内经》医学巨著经历代研究近3千年来,已有近千种假说及学说,如经脉、经筋、经皮、神经、脉管、等等,但至今没有一种学说给出经络的确切定义及功能的定义,更没有一种学说揭示经络的实质。更不能从中西医结合角度回答经络到底是什么等关键问题?刘执玉教授集中从淋巴的大体解剖、微细结构、超微结构学到组织通道,组织胚胎学、细胞分子、免疫等多种交叉学科研究,总结前人与自己的研究成果,提出经洛是“淋巴管前组织通道系统,通道内有组织液流动”。经络系统与淋巴系统为姊妹关系,经络淋巴系统是人体的第一大生理系统,具有免疫、清洁、修复三大功能的详细理论论述。
根据这一新理论概念学说,刘执玉教授将当代化学、物理学、微电子学理论引入到中医经络,西医淋巴医学领域结合的研究,全新地采用“建立口腔内负压激活人体经络-淋巴循环,形成体腔内压力梯度变化,提高经络-淋巴循环动力,加强体内代谢物质排泄,增强机体免疫,提高血氧浓度,促进损伤细胞与组织的修复,调节经络、气血、津液、淋巴、血液的微循环,改善内环境。在世界上首次提出通过增强经络、淋巴系统的效能与效率治疗疾病的理念,并找到了实施该理念的有效方法和手段.
刘执玉教授的这一新的有关经络淋巴系统的新概念理论,已付诸于实践,研发出了“YR-电子负压通络仪”,获得美国发明专利、中国专利3个。经过实践证明它们是典型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疾病的前沿技术,疗效显著,并有提高机体免疫、清洁、修复等功能;消炎止痛、活血化瘀、散结消肿;可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并免除了服用过多药物的副作用。做到了无创、无痛、无介入、无辐射的治疗方式;刘执玉教授在国内获得了《中医药继承与创新奖》《中国科技创新最佳发明奖》《2012年医疗健康行业诚信建设先进个人奖》《第一届仲景医圣传人》《首届国医名师》《2015年全国疑难病临床研究十佳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在国际上获得6个国际学术创新及优秀论文奖。受到了中央领导人,人大副委员长桑国卫院士、顾秀莲副委员长、卫生部王国强副部长等领导人的接见、并对取得的成就以予表扬和赞誉。
这不仅是对几千年来有关“经络学说”创造性的发展,而且为“经络”“淋巴”学的研究开辟了新的渠道,开阔了研究领域,为中医药学理论在世界上的开拓、发展乃至中医、中药、经络学说更好地走出国门,开发国际市场奠定了理论基础,具有极其重要的社会、经济、文化等诸方面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被公认为对祖国医学经络研究和西医学淋巴研究具有里程碑性的重大意义!同时,刘执玉首先在国际与国内开展的基因治疗淋巴水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为淋巴管内皮细胞治疗淋巴水肿等研究,也在世界上处于领先水平。
在当前我国实施习主席提出的“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的伟大号召,全面实施《健康中国2030年规划纲要》,出台《中医药法》等一系列重大举措,特别是在本次防疫(新冠状病毒肺炎)一开始,刘执玉教授在第一时间就给中央领导和中医药管理局等写信推荐我国经过从山东省中医药管理局直到国家科委(现国家科技部)立项的“复肝灵颗粒对病毒性肝炎的治疗研究”,先后经过升级、国家级医学界中西医上百名专家论证、立项、评审,并已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局的《药物临床试验批件》,获得国家最大的肝病医院,解放军三0二医院伦理委员会论证批件,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局,获得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局非行政许可项目受理通知书(允许进入II、III期临床实验),并有解放军三0二医院牵头,组织全国6家国家食品药品监督局临床实验基地医院相关科室专家进行临床试验。本制剂在治疗乙肝等各种病毒性肝炎和2003年治疗SARS病毒性疾病有良好的作用,也是在抗SARS过程中申报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几千种抗病毒药物中抗病毒有效的少有的几个药品之一。在本次抗新冠状病毒疫情中在局部应用中起到了一定作用。著名中医药专家,陈柯冀院士、黄正明教授等百名专家给予了高度评价!药效学和总体评价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刘执玉教授对《黄帝内经》这部祖国医学宝典巨著研究,不仅首次给与了经络的定义和学位的定义,揭露了经络的实质,并从中西医结合的研究,将经络与淋巴系统归纳为经络淋巴系统,这是自《黄帝内经》成书近300年来的一项重大突破!并在这种新理论的指导下,这发明了“YR-电子负压通络仪”,找到了治未病、治将病、治已病的全新的理念与新方法,利用这种方法解决了现代医学上一直没有解决的重大问题:许多疾病的发病机理、病理、生理等现象得不到圆满解决的问题,获得了解决,好多问题,通过加强经络淋巴管道系统的回流动力,大大提高了人体自身的免疫功能和康复效率。这种经络-淋巴系统的基础理论和临床应用的开发,为医学界对开展中国医学瑰宝《黄帝内经》、传统中医药学的中西医结合研究开拓了新的思路与途径,为中医药学走向世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是对国家及人类社会健康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刘执玉教授向原卫生部副部长曹泽义教授汇报经络淋巴系统的开发性研究
刘执玉教授在科研方面也是很强的研究主将之一,他曾主持承担国家科技部(原国家科委)“九五”重点攻关课题一项(为国家科技部在九五期间的重大课题);承担主持国家科技部“十二五”支撑计划课题一项;承担主持国家发改委“生物医药高技术产业化”重大专项一项:参加国家科技部“863”课题一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大专项、省部级重点课题等10余项。有9项课题成果被鉴定为国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获得了国家部、省级自然科学奖和科技进步奖9项,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9项。发表论文200余篇,出版淋巴学专著两部。主编著作15部。我国整形外科专家,国际淋巴学家――张涤生院士说:“刘执玉教授是我国淋巴学的创始人与开拓者之一,在淋巴学研究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2016年中国健康科学大会主席团成员刘执玉教授与原卫生部副部长殷大奎会长一起接见与会代表。
他发明的治疗淋巴水肿和乳糜病的中药“消肿灵”,对治疗世界上疑难病症———淋巴水肿、乳糜腹、乳糜胸等疾病有良好的疗效。为世界上的疑难病症的治疗开辟了中医药治疗的新途径。
正像中央老干部保健委员会主任委员潘侵存教授向中央老干部介绍所说,“我们在北京找个医学专家、专科医生很容易,但能找到像刘执玉教授这样的既有基础又有临床,从临床到基础,又从基础到临床,既懂西医又懂中医,并精通人体解剖学、断层影像学、淋巴学、肿瘤学、细胞分子生物学、免疫学、干细胞和基因治疗研究等多种现代交叉边缘学科都有较全面的知识并有研究成果,在中西医结合研究上有多项发明专利,找到这样的专家作为保健医生是不容易的”。
刘执玉医师从医50余年,原本为母治病选择学医,从小学一路考上医科大学毕业,为的是为母治病。后老母过世,刘执玉教授患有心脏病,他不得不从临床转入基础解剖学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教学之余主要研究的是淋巴、肿瘤、细胞分子生物学以及中西医结合的相关疾病的治疗研究等,特别在病毒性肝炎、淋巴病、肿瘤、泌尿系统、生殖系统疾病的中医药治疗研究等方面有了突破性的进展,效果特别好!另一方面,刘执玉教授已到退休年龄,近些年来也在与临床结合、大健康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有道是:“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所以近十年来又努力重操旧业,将有限的生命转向为人民保健康的事业!“厚德载物、执医为民”成为刘执玉教授的座右铭!刘执玉教授所长是“疑难杂症、西医诊断、中医辩症与辩病相结合,治标与治本相结合,辨症施治,采用君臣佐使配药,实施中医精准治疗方案,使许多病人起死回生,从死亡线上拉回来。刘执玉医师所以能达到中西医结合,在治疗学上首次提出中医学上的“精准治疗”,可以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在于他从小就学背“中医烫头”,十三岁开始为母亲亲手“针灸”治病,一路上到医科大学毕业,在基层从事了针灸、中医、西医各不同学科,后又在大医院、大学多年从事解剖教学及科研,与临床及多所大学及研究机构,研究中医药学等多学科交叉。刘执玉又是国际淋巴肿瘤学杂志主编以及淋巴、肿瘤等研究关注重点,中医药治疗肝病、淋巴病等又是他长期研究项目,所以他在肿瘤、肝病、淋巴病等方面的病因、病理、诊断、治疗等均有所明了,中医药治疗已形成特长,所以他不仅治疗,而且帮助指明选择最好的治疗方案、治疗方法、步骤等,使病人获得最有效的治疗方案,花最少的钱,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如肝癌、肺癌等实质性肿瘤首选的治疗方法不是手术,也不是化疗,多数应该选择物理消融的同时,采用中药疗法、细胞疗法等手段,绝大多数病人不但提高了生活质量,而且大大延长了寿命!选择治疗方案特别重要,在他的治疗方案指导下的的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一般治愈率可到到60%以上,一般更多地是可以延长寿命,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恶性肿瘤病人(左3,肝癌、胆管癌)治愈13年后(现已85岁身体健康)全家来感谢救命之恩。
从北京赶来感谢刘执玉医师,为其治好了恶性肿瘤已4年。
刘执玉医师就是怀抱着一腔热忱的科研与为民救命的精神,研究中医与西医、基础与临床,积极开拓为民治病的医术、医法,刘执玉教授一路走来,硕果累累,在他的教学研究领域:人体解剖学、淋巴学、经络学、中医药学等的基础理论和临床应用研究,淋巴细胞分子生物学,肿瘤细胞分子生物学及某些淋巴病的基因表达、调控、早期诊断和治疗研究等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同时,他的一生坚持的“厚德载物,执医为民”,“救死扶伤,一丝不苟,人命大于天!”的从医理念,始终不渝的贯穿于他医疗行动中。刘执玉教授从医生涯50余年,从事过针灸、中医、普通外科、淋巴科、血管外科等多种医师执业,具有相应职业资格能力,参加过多种急难危重病人的抢救工作,和自己独立治疗过多种危难病人,曾没有一次失误,甚至没有在其手下死过一个病人!如以他作为第一个接诊医生,并始终日以继夜的吃住在 铁厂炼钢车间工人亓中军被柴油严重烧伤,烧伤面积达96%以上,三度烧伤为主。奇特的是抢救过程中3次进入死亡性休克,他均在现场参加抢救,最终抢救成功,治愈后竟又生了2个孩子,存活了40年之久,这的确是一个医学界的奇迹,甚至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大众日报全版号外报道(于1975年山东省广播电台、大众日报‘山东医药’杂志等均做了广泛报导),至今世界上没有发现一例国内外如此抢救活一例这样的病人!无独有偶于1975年莱芜钢铁厂第一钢厂后勤液化气站发生液化气爆炸,工人卞(世禄)同志又被烧伤,仅III度烧伤面积就达60%以上,又是刘执玉教授第一位值班医生接诊病人,同样夜以继日地参加抢救,直至治愈了这位烧伤病人,这个病人救活后至今已91岁,身体健康,记忆力良好,家庭活络样样能做,最近其儿子、孙子、外甥等4人专门受其老人家相托来看望刘执玉教授,感谢救命之恩!
刘执玉医师于2019年8月19日回访他40年前抢救的大面积烧伤病人卞世禄同志在一起
在刘执玉值班的过程中凡是在交班时接过的病危病人,上班医生交班时说夜班恐怕有危险的病例,从来不会死在他的班上。甚至医院认为许多不治之症的病人,都在刘教授的手下起死回生,如不少晚期癌症病人,在他的治疗下生存多年的很多;最起码都是可以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存活时间,及寿命。如一位厅局级干部病危。一个三级甲医院已宣布不能医治,劝病人去北京寻医治疗,病人家属找到了他,他很快治疗好了这位领导的病,这位领导病愈后写了“感谢救命之恩”的治疗祥情感谢语,并装裱成画,以及两头上山、下山老虎表装成画赠送给刘执玉教授作为纪念。一位典型病人刘XX肺癌大晚期曾被医院宣布病危,无法医治,后被刘执玉教授治愈,近3年已处在生活自理的正常状态。原民政部副部长、丹青书画院陈虹院长为刘执玉教授题词“正气浩然”。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刘执玉就像那一点火种,用他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追求创新、追求梦想,活到老、学到老的奋斗精神,感染、鼓励着千百万致力医学的优秀青年追随他探索医学奥秘的正劲,不计其数的学者被他大医精诚的精神感染从国内外拜师而来。近50年来,由他培养的学生遍及祖国内外,在重要领导、专业岗位上为人类做着杰出的贡献。回首春秋几十载,桃李满园皆栋梁。至今,已是古稀之年的刘执玉教授悬壶济世,为民服务为延长病人寿命,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刘执玉教授坚守着,积淀着,追寻着,收获着…
媒体报道三:
热烈庆祝“中国经络学进入英文版系统解剖学教科书”
——记经络淋巴学的创始人与开拓者山东大学医学院刘执玉教授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100年来,一代又一代科学家怀着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凭借精湛的学术造诣、宽广的科学视野,为提升中国科技在国际影响力做出了重大贡献。在世界舞台上贡献着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和中国力量。山东大学医学院刘执玉教授以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提出了经络学说,开创经络淋巴新概念理论,为我国医学科技发展提供基础支撑。在2018年美国科学家宣布发现了人体内一个“未知”的“新器官”,说这个器官多年来一直被科学家忽略。刘执玉教授有充分的理由说明了美国科学家报道的所谓“新器官”,实际上就是我们中国老祖宗近3000年以前的经络系统,而刘执玉教授开辟的经络淋巴新概念理论学说,对我国中医药走向世界将会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刘执玉教授是一位集教学、科研、临床于一身的科学家,是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主任医师,关键岗位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曾兼任华西医科大学教授、博导1997—2001年),山东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际淋巴学会会员,第21届国际淋巴学会副主席,全国中医罐疗与自然疗法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首届国医名师,国医网健康顾问委员会主任委员,钟南山基金会副理事长,第九届中国科学家论坛理事,第十届中国科学家论坛副理事长,国医大师孙光荣中和医派医馆特聘教授,国医大师李佃贵教授工作室特聘专家,《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解剖科学进展》杂志、《Frontiers of Medicine in China前沿医学杂志》编委,《US Chinese Journal of Lymphology and Oncology美国中华淋巴肿瘤学杂志》总编辑。
作为国家级重点学科、国家级教学团队、国家医学院校二级学科排名第一的学科学术带头人之一的刘执玉教授,培养出硕士、博士、博士后研究生40余人。出版了国内外首创的淋巴学、淋巴的基础与临床两部著作,这两部专著是世界上首部关于淋巴疾病的基础与临床完备的专著。人体解剖学专家钟世镇院士早在1995年给刘执玉《淋巴学》“序”中写道“这部淋巴学专著,包含了基础理论和临床应用的较广泛的内容,有许多创新的见解,是一部图文并茂,不可多得的好书,具有深远的使用价值”。正如我国首位整形外科专家、国际淋巴学家张涤生院士说的那样:“刘执玉教授是我国淋巴学的创始人与开拓者之一,在淋巴学研究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他不愧是我国中西医结合专家,是经络淋巴学新理论概念的开拓者与创始人。
刘执玉教授先后担任我国国家级规划教材4部,主编出版了国家级人体解剖学教材、图谱、英汉解剖学词典等16部,主编、副主编著作40余部。由刘执玉教授主编人体解剖学教材,是至今为止解剖学界被评出的唯一的“国家级精品教材”。这些教材、辅助教材都凝结着刘执玉教授的大量的心血,他主编的《TEXTBOOK OF SYSTEMATIC ANATOMY》第3版,到目前为止是我国唯一的一部全英文版国家级解剖学教科书(第一版是2005年出版,至今已被全国院校使用十几年),此书是一部内容新颖、图文并茂,涵盖科学性、实用性,突出“新”“精”并与临床应用密切结合的国家级“十一五”规划教材的续版。
刘执玉教授因为他突出的教学能力,成为国内至今为止唯一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示范课”“资源共享课程”“MBBS品牌精品课程”,同时具有4个国家级精品课程项目和“精品教材”的“教育部知名专家”。为祖国的医学教育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刘执玉教授还以坚强的毅力、勇敢的创新精神,创办了国际学术期刊《US Chinese Journal of Lymphology and Oncology》全英文版学术杂志,至今已经出版到第15卷,已被世界最大的期刊数据库被美国化学文摘(CAS)、OCLC(国际计算机联机检索系统)等收录,同时被美国国家图书馆收录收藏,已由世界最大的图书出版Sweets Black well公司全球征订,也已成为许多大学和医院硕、博士研究生毕业及教师晋升级等重要的国际学术期刊之一。为我国科学技术走向世界,为山东大学的国际学术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
刘执玉教授40余年来始终坚持在解剖学、双语解剖学、英语解剖学教学第一线,在教材建设、师资培养、教学课件、教学网站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经络淋巴新概念理论这一重大创新发现,是刘执玉教授在2007年第21届国际淋巴学会议上首次创新地发表了“经络淋巴新概念理论”,首次提出“经络是淋巴管前组织通道系统,经络与淋巴系统为姊妹关系”的论述,引起了与会同仁强烈反应,国际淋巴学会创始人与组织者E. Fuldi老教授和我国整形外科专家、我国最早的国际淋巴学家、最早的国际淋巴学会主席、国际淋巴学会创始人之一张涤生院士给与了高度评价,E. Foldi老教授握着刘执玉教授的手说:“China meridian is very important for human health”。
刘执玉教授这一发现继在2009年、2011年多家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获得了国内外10余项奖,于2011年在斯里兰卡国际自然医学传统会议上,中国分会场大会主持人Tom Andersen博士表示:听到了刘执玉教授的关于经络淋巴学新概念理论学说报告,感到已经接近揭密《黄帝内经》的实质,经络淋巴系统揭密为人体增加了一个免疫、清洁、修复的一个如此重大的生理系统,这个发现具有里程碑性的重要意义,中国的《黄帝内经》包含了多个诺贝尔奖,我们希望刘执玉教授能够获得诺贝尔奖!
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有祖国。在2016年出版的教材《系统解剖学》3rd(英文版第三版),刘执玉教授及时将祖国宝典《黄帝内经》经络学说,“经络淋巴新概念理论”纳入了本教材,作为淋巴学系统的一部分《The new concept Theory of “Meridian- lymphatic System”》,进入了英文版系统解剖学教科书已经有5个年头,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公认与好评!
2017年6月8日央视华人会客厅专访了刘执玉教授,刘执玉教授不仅对经络淋巴的内涵与外延的概念给出了定义,而且较为详细地表述了他发明的“口腔负压灸”可应用于“未病”“将病”(亚健康)及“已病”,这种方法大大提高了人体自身的免疫功能和康复效率。
2018年3月27日,美国科学家在《Scientific Reports》杂志中发表论文,宣布发现人体内一个未知的“新器官”充满“间质组织”,他们利用最新技术发现了一条流动流体的高速公路”,这一新闻发布后,引起轰动,美国所有主流媒体,科技媒体为之振奋,国内媒体也进行了相关跟踪报道。我国官方媒体采访了刘执玉教授,并在人民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了《访山东大学“经络淋巴新学说创始人与开拓者”刘执玉教授》,刘执玉教授充分说明了美国科学家报道的“新器官”实际上就是我们中国老祖宗近3000年以前的经络系统,并充分说明早在2007年在上海召开的国际淋巴学会上就发表了经络淋巴新学说理论,继而在2009年在澳大利亚悉尼举行的第二十二届国际淋巴学会(ICL)上,刘执玉的学生M. Shahbaz代表刘执玉宣读了论文并获得了全会仅设的3个奖之一,受到大会主席的特别表彰,为此,刘执玉教授在会议期间3次被大会邀请为会议主持主席!我国人大副委员长桑国卫院士、顾秀莲副委员长等国家领导人为刘执玉等学者颁奖。
刘执玉教授紧跟习近平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强领导,将新发现、新理论尽早纳入英文版教科书占位!不要将我国的经络系统让美国修改为“新器官”占领。
刘执玉教授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国外留学生,参加解剖学与经络淋巴学的研究,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如国外留学生Muhammad Shahbaz 和Misbahul Ferdous,来中国第一学期就跟随刘执玉教授学习、做科学研究,学生们亲切地称呼刘执玉教授为“中国的父亲”,刘执玉教授也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积极的培养、教育、鼓励他们努力学习,严格要求。
如巴基斯坦留学生Muhammad Shahbaz,18岁到中国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学习医学,就跟随刘执玉教授学习解剖学,刘教授见他淳朴好学,就对他特殊培养,言传身教,他入学的第二年,就在刘执玉教授的指导下参加了第22届国际淋巴学研讨会,获得了优秀论文奖,这是本届学会仅设立的3个之一,是亚洲地区仅有的一个获奖人员和单位,刘执玉教授作为导师和通讯作者,被本届大会作为会议执行主席3次出面掌握会议,M. shahbaz也获得了学校的表彰。此后,M. shahbaz在刘教授的指导下,学习优秀、成绩喜人,中文水平也在学生中出类拔萃,在山大一直读到博士毕业,成为国家一带一路的“大使”,并组织建立了“中巴医学协会”,作为中国——巴基斯坦医学上一带一路等交流平台等,山东大学、山东、国家媒体多次报道了M.Shahbaz对国家以及中巴两国友谊做出的突出贡献,2020年获“丝路友好使者”荣誉称号。
Misbahul Ferdous是刘执玉另一位获得突出成绩的优秀学生,他和他的爱人在刘执玉教授的指导与帮助下从学习医学本科直到在山东大学读完博士与博士后,又在刘教授的协助下前往日本、北京阜外医院完成博后工作,Misbahul Ferdous由于表现优秀,目前在北京阜外医院做医生工作,并作为亚洲心脏外科副主席主持了国际会议,他在中国“一带一路”等工作中做出了优异的贡献,2020年、2021年被授予:“一带一路友谊”奖,获多项公益奖,成为山东大学优秀的留学生和佼佼者,Mishahul Ferdous说:“没有刘执玉老师孜孜不倦的指导哪有我们的一切”!
刘执玉教授的M.Lee,EF. Ferdous等数个留学生,近期也都在中国正式就业,而且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以及成为中巴友谊及一带一路的积极参与者!
马克思说:“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一路走来,刘执玉教授所在的研究领域硕果累累,经络淋巴学的基础理论和临床应用研究,淋巴细胞分子生物学,肿瘤细胞分子生物学及某些淋巴病的基因表达、调控、早期诊断和治疗研究等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在激烈的国际竞争面前,努力实现“从0到1”的突破,成为中国医学世界高地。
其它报道:
1. 山东省党政机关报《大众日报》于1990年4月17日在头版头条刊登了"耀目才华献母亲"——副标题:及山东医科大学讲师刘执玉 的大篇文章,报道了他在澳大利亚出国学习的优秀事迹。
2《山东医大报》于2000年3月27日,在头版头条报道:我校获得第一项药物发明方面的专利,报道题目为:“淋巴水肿和肝炎患者的福音” 。
3. 2009年11月17日山大新闻媒体报道刘执玉带领研究生赴澳大利亚悉尼开国际淋巴学会获得“最佳优秀论文”奖励的表彰 。本次学术会议仅设立3个最佳优秀论文奖。
4. 2011年10月山大新闻媒体报道田铧、刘执玉带教授带领研究生赴瑞典参加第23届国际淋巴学会获得“最佳优秀论文”奖励的表彰 。是本届会议亚洲地区仅有的获奖单位。
5.“经络和淋巴是姊妹关系” .以上内容来自:当代健康报,2013年4月3日
6.刘执玉:“淋巴和经络系统是姊妹关系” 来自 2012-08-31 39健康网
7.“经络-淋巴系统”理论及其临床应用研究 。《大众健康之窗》报道,2013.05.25
8. 2012年10月29日中国第一国医信息网站www.gyw120.com国医网 :刘执玉主任医师,专治淋巴水肿、乳糜胸、乳糜腹、淋巴漏等淋巴病,病毒性肝炎,以及中医药治疗肿瘤等疑难杂症的专业报道。
9.“刘执玉:推动我国经络-淋巴学迈向世界前沿” 凌学江报道,来自《今日科苑》杂志2012年16期。
10.刘执玉:贯通淋巴和经络系统的教授 ,中视网:华人频道,2012年12月3日
11. 《“经络-淋巴系统”理论及其临床应用研究》;2012年11月26日;中国医药报和中国中医药报同日报道。
12. 默默奋斗在淋巴学研究的前沿——记山东大学医学院教授刘执玉 刘岩松 海峡科技与产业 2013-02-25
13. 中国经络-淋巴新概念学说创始人与开拓者——刘执玉教授;中国未来研究会出版的《纪念人才强国战略实施十周年2003-2013》:《走进大家》一书的封面人物。并专题介绍刘执玉教授的事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