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科技创新网 > 文章中心 > 创新人物百科 > 地球科学 > 文章正文
彭建兵——长安大学教授


彭建兵,男,1953年4月生,湖北麻城市人,1978年武汉地质学院地质专业毕业,1999年西安工程学院地质工程专业博士毕业,现任长安大学教授、地质灾害防治研究院院长、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自然资源部科技创新团队负责人、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首席科学家;兼任地质灾害减灾国际联合会指导委员,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委会主任。

彭建兵教授长期从事工程地质与灾害地质科研和教学工作,围绕“松散层大变形”这一重要科学问题开展研究,取得系统性创新成果:

揭示盆地松散沉积层变形破裂动力学机制,提出地裂缝成因新观点。松散层大变形表现为地裂缝,严重危及城市和工程安全。率领团队研究发现盆地深部构造动力、区域构造应力和断裂局部构造应力形成地裂缝原型,超釆地下水诱发地裂缝复活扩展,提出“构造控制、应力驱动、抽水扩展”的地裂缝成因新观点。对东非裂谷地裂缝对比研究证明这种成因具普遍性,被国际学术界认为“是目前地裂缝成因最为流行和广泛接受的理论”,该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一)。

揭示黄土堆积层变形滑移动力学机制,创新黄土滑坡成因理论。彭建兵教授带领团队研究发现黄土高原滑坡分区群发由区域构造应力驱动,单体滑坡由边坡构造应力控制,土体结构应力引发初始滑移灾变,动水渗透应力起动黄土滑坡和工程扰动应力促发黄土滑坡等五重应力跨尺度耦合作用是驱动黄土滑坡的动力学机制。该成果获省部级一等奖2项(均排名一)。

突破地裂缝与黄土滑坡防控系列难题,为国家减灾防灾作出重要贡献。基于上述理论成果,彭建兵教授和团队创新研发了地裂缝和黄土滑坡系列防控技术,突破了西安地铁适应地裂缝变形的技术瓶颈和高速铁路、东非铁路的地裂缝减灾难题,降低了西安、北京等城市的地裂缝灾害风险;成功指导多个滑坡治理工程的实施,并多次提前成功预警黄土滑坡的发生,避免了重大人员伤亡,为国家经济工程建设和防灾减灾作出了重要贡献。该成果被认为:“地质学家为中国高铁和地铁建设保驾护航”,获省部级一等奖2项(均排名一)。

创新提出了区域稳定动力学的理论与方法体系,应用解决了黄河上游积石峡、黑山峡和陕西黑河等大型水电工程的一系列重大工程地质问题,为西部水电工程开发建设作出了有益的贡献,获省部级一等奖1项。

彭建兵教授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4项,参与获省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3项,获发明专利8项;发表学术论文352篇,其中SCI、EI收录论文207篇,出版专著10部;培养硕士、博士和博士后126人。因其科研和培养人才贡献突出,先后获陕西省师德楷模、全国模范教师、李四光地质科学奖和陕西省杰出人才等荣誉。作为我国工程地质和灾害地质学科主要学术带头人之一,彭建兵教授扎根西部,学风正派,富有团队意识、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研究成果突出,为推动我国工程地质学科发展和服务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现学术兼职为教育部地质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地质学会地质灾害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协滑坡专业委员会委员、陕西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理事长、陕西省水电工程学会常务理事兼勘测专委会主任委员、陕西省防灾减灾协会学术委员会主任、西安市地震学会副理事长、陕西省地质学会理事、《工程地质学报》编委、《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编委、《灾害学》副主编。

主要从事工程地质、地震工程、地质灾害及岩土工程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讲过环境工程地质、区域稳定工程地质、地质工程专论、现代工程地质学等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

主要学术特色:

自80年代晚期开始,先后主持完成了渭河盆地及西安市、黄河积石峡、黄河黑山峡、福建厦门等重大城市及重大工程场地的区域稳定工程地质的研究工作。通过10多年的工程实践和理论探索,逐步将区域稳定工程地质推进到区域稳定动力学研究的层面上,系统地提出了区域深层稳定动力学、区域浅层稳定动力学、区域表层稳定动力学、区域活动构造动力学、区域地震动力学的区域稳定动力学研究的理论体系和区域非稳定动力学环境下的地震工程效应、岩体失稳效应、建筑物断错效应的定量分析评价方法体系。

自90年代以来,先后主持完成过黄河积石峡及黑山峡、四川宝兴河、陕西黑河、山西运城——三门峡高速公路、川藏公路等大型水电工程和交通工程的高陡岩体边坡的稳定性研究工作。研究中注重高陡边坡岩体变形破坏的动力学机制、动力学过程、稳定性评价与预测,以及防治优化设计等方面的研究,并逐步形成了系统的理论与方法技术体系。其中,在积石峡库区发现并厘定了“高速飞行弹射型滑坡”及其动力学机制;在陕西黑河坝址发现并厘定了“侧翼锁固的旋转变形体”及其动力学机制;在四川宝兴河发现并厘定了“剪抽式滑坡”及其动力学机制。

多年来,先后在陕西关中地区、黄河中上游地区、陕南山区以及黄土高原地区开展过大量的地质灾害研究工作。以渭河盆地为案例,揭示并发现了活动断层对地质灾害的控制规律;在滑坡灾害研究方面,先后为黑河水库工程解决了库区、坝址的一系列滑坡稳定性计算及防治设计问题;在四川宝兴河大板桥滑坡研究中,探讨了利用滑体筑坝的可能性,为滑坡体的工程利用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近几年负责完成了国家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探测湿陷性黄土暗穴技术研究》,其成果首次查明了黄土高原地区黄土洞穴的空间分布规律,揭示了黄土洞穴的形成条件及形成机理,查清了黄土洞穴对公路工程危害的类别及致灾机理,确定了黄土洞穴临界安全厚度和治理宽度,开发研制了黄土洞穴的有效探测技术及其软件处理系统,通过大量现场试验确定了黄土洞穴的处理技术及方法。其成果是国内外首份系统研究黄土洞穴的学术成果,填补了这一领域国内外研究空白。

目前正在主持的科研项目有: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汾渭盆地地裂缝成因机理与大陆动力学》;

2、国家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公路工程活断层精细探测、定量评价及防治对策研究》;

3、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西部(汾渭盆地)地裂缝地面沉降调查与监测》;

4、陕西省交通厅科技项目《陕南公路地质灾害数据库及其应用技术研究》。

主要学术成果:

已在科学出版社等出版社出版学术专著6本,其中第一作者4本,在《科学通报》、《地质前缘》、《地球科学进展》、《工程地质学报》、《地震地质》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50余篇。曾获省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两项、三等奖两项。

在地震工程与区域稳定、岩土体工程、地质灾害防治等方向招收硕士研究生。

在重大工程区域稳定性、岩体工程、地质灾害防治、城市工程地质等方向招收博士生。

文章录入:zgkjcx    责任编辑:zgkjcx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关于我们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广告说明 | 合作项目

    名称:科技创新网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13040577号-2    公安备案号:11010802029847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E-Mail:zgkjcx0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