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科技创新网 > 文章中心 > 创新成果 > 文章正文

2.1.5中元古代-新元古代青白口纪(1800 ~ 800 Ma)铁矿床

该时期也是铁矿的大规模形成时期。铁矿床分布广,矿床类型较多,有喷流沉积-热液交代改造的超大型白云鄂博稀土-铌-铁矿床、沉积-变质热液改造型超大型石碌铁-钴-铜矿床、岩浆分凝-贯入型大庙钒钛磁铁矿床、浅海沉积-生物成矿作用型庞家堡铁矿床,变质碎屑岩-碳酸盐岩型的甘肃镜铁山、四川满银沟等铁矿床,还出现与板块俯冲作用有关的、与细碧角斑质火山活动有关的,产于蛇绿岩套中的内蒙古温都尔庙、云南惠民、陕西鱼洞子等铁矿床。但在此期间,典型的条带状铁建造铁矿床则已不出现。

2.1.6 新元古代南华纪-震旦纪(800~ 543 Ma)铁矿床

南华纪-震旦纪时期铁矿床分布较少,主要分布在扬子陆块东南缘中西段,在南华纪早期古陆边缘裂陷下降过程中火山沉积作用形成的铁矿床,即通常所说的新余式铁矿。新余式铁矿主要分布在赣中新余市内,其次在分宜、安福、戈阳、南城及宜黄等地,是我国时代最新的条带状铁建造铁矿床,矿带断续延伸达350 km,已发现杨家桥(大型、储量2.15亿吨)、良山(中型、储量2451万吨)、太平、寨口、下坊、井头、松山等一批铁矿床。矿床类型类似于阿尔戈马型。这类型铁矿储量约占江西省总储量63%。

2.2空间分布

中国前寒武纪铁矿床的空间分布与中国前寒武纪地壳演化紧密相连。中国前寒武纪地壳的形成、发展和演化至少经历了7次重大的地质事件和演化阶段及相应的成矿作用[17],而作为在前寒武纪分布频率较高的铁矿床其分布的特征也与之有关。

2.2.1中国前寒武纪铁矿床主要分布在东部

中国东部(指东经108º 以东地区)是前寒武纪铁矿床主要分布区,广泛分布着占全国铁矿储量57.7%的早前寒武纪(火山)沉积变质型铁矿床(图1)。超大型条带状铁建造铁矿床如弓长岭、南芬、西鞍山、东鞍山、胡家庙子、齐大山、水厂、司家营、袁家村、山羊坪、东平等铁矿床全部产于东部。在东部前寒武纪铁矿床的五种类型((火山)沉积变质型、火山岩型、沉积型、复合型和岩浆型)都有产出;在西部主要为复合型、火山岩型和(火山)沉积变质型的变质碎屑岩型等铁矿床。东部前寒武纪铁矿床的成矿时代除始太古代外,几乎包含有古太古代、中太古代、新太古代、古元古代、中元古代、新元古代各个代,而西部的铁矿床较少,几乎缺失了太古宙时代的成矿(或成矿规模较小)。

2.2.2中国前寒武纪铁矿床主要产出在陆块区

中国前寒武纪铁矿床主要分布在华北陆块、扬子陆块,其次在华夏陆块、佳木斯微陆块等地;在造山带中前寒武纪铁矿床较少,目前仅在三江和秦祁昆造山带有规模较大的铁矿床产出。华北陆块是中国前寒武纪铁矿床主要分布区,特别是中国太古宙-古元古代的条带状铁建造铁矿床大多数产出在本区,其中辽宁、河北、山西、北京、山东、安徽等6省(市)的探明储量就达241.4亿吨,占全国探明储量45.43%,尤以辽宁鞍山-本溪地区最多,有矿产地45处,探明储量125亿吨,占全国探明总储量的23.5%[4]。在华北陆块北缘分布白云鄂博稀土-铌-铁矿床、翁泉沟硼铁矿床、宣龙式铁矿床、大庙式钒钛磁铁矿床等。本区成矿时代从古太古代至青白口纪各个时代都有。由于华北陆块地壳形成较早,地壳演化历史又较完整,因而在中国具有工业意义的条带状铁建造型、变质碎屑岩-碳酸盐岩型、沉积型、岩浆型等最老成矿时代的铁矿床均产出在本区。扬子陆块亦是中国前寒武纪铁矿成矿较为重要地区。但成矿特征与华北陆块有较大差别,成矿时代是元古宙,从古元古代到南华纪。矿床类型有(火山) 沉积变质型和火山岩型。(火山) 沉积变质型中以变质碎屑岩-碳酸盐岩型为多,而条带状铁建造型仅发育在扬子陆块东南缘中西段南华纪新余式铁矿。火山岩型以古元古代大红山铁铜矿床而著名。在三江造山带中产出超大型火山岩型新元古代惠民铁矿床,在泰祁昆造山带中特别在北祁连分布着中元古代(火山) 沉积变质型特大型镜铁山铁矿床。

2.2.3陆块边缘和内部的裂谷(或裂陷槽)是前寒武纪矿床产出的十分有利的空间

古陆边缘是成矿十分有利的构造部位,如华北陆块北缘,东西长约1 500 km,南北宽约200 ~ 300 m,涉及辽宁省、吉林南部、河北北部、内蒙古中西部,面积约40万平方公里,是我国太古宙阿尔戈马型条带状铁建造铁矿床主要分布区,同时在东段分布古元古代大栗子铁矿床、翁泉沟硼铁矿床,中段产出超大型的白云鄂博稀土-铌-铁矿床。在中元古代华北克拉通伸展-裂解产生的燕辽等裂陷槽内形成了我国最古老的沉积型宣龙式铁矿床和岩浆型大庙式钒钛磁铁矿床。在扬子陆块西南缘、北缘和东南缘也是前寒武纪铁矿床产出的十分有利空间。在扬子陆块西南缘分布着海相火山岩型大红山铁铜矿床、鲁奎山、满银沟等沉积变质型铁矿床;在扬子陆块东南缘产出新元古代新余式条带状铁建造铁矿床。

3 中国前寒武纪铁矿成矿演化特征

中国前寒武纪铁矿从古太古代到新太古代各个时期都有产出,是一个在前寒武纪时期贯通性的矿种,其成矿演化特点明显。

3.1成矿规模由弱到强再到弱

从古太古代到新元古代铁矿的成矿规模具明显变化。在古太古代仅产出冀东迁安曹庄岩组中的杏山、脑峪门、黄柏峪等一些中、小型铁矿床,其铁矿石总储量约1亿吨左右。中太古代在冀东、密云、辽北、阜平、内蒙古中部都产出条带状铁建造铁矿床,而且在冀东水厂铁矿床为超大型矿床规模。新太古代不仅是前寒武纪铁矿,而且是中国铁矿鼎盛时期,在华北陆块的北缘、南缘、五台、鲁西都有分布,特别是鞍山-本溪、冀东-密云、五台更为集中,产出一批如:弓长岭、南芬、西鞍山、东鞍山、胡家庙子、齐大山、司家营、山羊坪、东平等超大型铁矿床。矿床类型是与绿岩带有关的阿尔戈马型条带状铁建造铁矿床。这时期铁矿石储量占总储量约50%。古元古代又是中国铁矿形成的第二个重要时期。这时期在辽东、山西呂梁,云南大红山等地均有分布,产出如袁家村、大红山、翁泉沟等超大型-特大型铁矿床。中元古代-青白口系铁矿床分布面积广,矿床类型多,其中较为著名的是超大型白云鄂博和石碌铁矿床。南华纪-震旦纪铁矿规模较小,分布较为局限,其中较为重要的是江西新余式铁矿床。

3.2成矿区域由局部到全面

在古太古代形成的铁矿床仅局限在华北陆块北缘中段冀东迁安黄柏峪一带约15 km2。中太古代铁矿床分布范围明显增大,分布在冀东迁安、北京密云、辽宁清原、河北阜平、内蒙古壕赖沟等地,多位于华北陆块北缘。新太古代铁矿床分布几乎遍及整个华北陆块,从北缘到南缘,从鲁西到五台山-恒山,都有不同程度的分布,其中尤以鞍山-本溪、冀东滦县、滦南、遵化、宽城等地和五台山一带较为集中。古元古代铁矿床不仅在华北陆块有产出,而且在扬子陆块也有分布。华北陆块主要分布在山西吕梁地区和山东济宁一带,扬子陆块则分布在西南缘云南新平地区。中元古代-青白口纪的铁矿床分布范围更广,除华北陆块外,扬子陆块的西南缘、北缘,华夏陆块的西缘,塔里木陆块北缘等地,此外在祁连造山带北缘,三江造山带南缘等地都有产出,可见中元古代-青白口纪在中国前寒武纪主要构造单元内都有铁矿床分布,具全局性,当然在不同地区成矿强度不一,以华北陆块和扬子陆块最为重要。南华纪-震旦纪铁矿床分布范围较小,具有工业价值的铁矿资源,主要分布在江西新余一带。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文章录入:zgkjcx    责任编辑:zgkjcx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关于我们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广告说明 | 合作项目

    名称:科技创新网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13040577号-2    公安备案号:11010802029847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E-Mail:zgkjcx0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