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科技创新网 > 文章中心 > 委员会专栏 > 文章正文

项目简介:  

太阳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CME)是太阳表面最剧烈的两种活动现象,是日地空间扰动和地磁活动的源泉。因此,对它们的研究一直是太阳物理学和空间天气学的前沿课题。本项目在国家973计划和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下,对两种活动现象从观测和理论两个方面展开深入的研究,获得了一批创新成果,提出了重要的新观点、新模型和新方法,具体内容包括:

(1)提出了CME的新浮磁流触发机制,成为目前国际上公认的少数几种CME的触发机制之一,被大量引用并激发了一些后续研究;

(2)揭示了日冕EIT波的本质,提出了全新的传播机制,指出它不是真正的波,而是产生于闭合磁环的逐渐打开过程,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往认为它是一种波动现象的看法。EIT望远镜首席科学家专门在权威刊物上发表3篇观测性的论文,支持这个观点;

(3)在耀斑磁重联的研究中成功实现了场向热传导的数值模拟,提出了太阳耀斑的统一模型,认为磁场重联点高度的不同是导致耀斑形态差异的基本原因之一;

(4)系统地研究了耀斑中高能粒子对各个波段谱线和连续谱的影响,首次提出了埃勒曼炸弹的非热模型,成功地阐述了白光耀斑的加热和辐射机制;

(5)提出了耀斑谱线不对称性的自洽解释,揭示了谱线快速变化的物理起源,提出镍谱线在特定环境下会出现发射的新观点;

(6)基于自己的仪器获得了一大批高质量的耀斑多波段二维光谱资料,首次发现了白光耀斑在近红外波段的连续发射。

本项目发表SCI论文52篇,其中影响因子4.0以上的36篇。本项目的成果获得了国际同行的广泛认可,论文被他人引用370余篇次,其中SCI他引299篇次。英国L. K. Harra教授和美国NASA专家A. C. Sterling等人在多篇论文中,以本项目提出的模型为基础,很好地解释了他们的观测发现;著名太阳物理学家M. J. Aschwanden在专著(研究生教科书)中引用了本项目10篇论文,大篇幅介绍项目的成果;美国PASP杂志发表的天体物理年评引用了本项目13篇论文。项目组成员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做邀请报告12次。

主要发现点:

1. 提出了日冕物质抛射(CME)的新浮磁流触发机制,即新浮磁流与日冕磁场的局部磁重联导致暗条磁绳系统平衡的破坏,从而产生CME的爆发。该机制很好地解释了CME和耀斑的关系及其和新浮磁流密切相关的观测事实,得到了国际权威专家的赞同和国际同行的广泛引用,并激发出国际学者以该模型为基础的一些后续研究。该机制已成为目前国际上公认的少数几种CME的触发机制之一。(学科分类:太阳物理学、空间等离子体物理,代表性论文1)

2. 提出了全新的日冕EIT波的传播机制,指出它不是真正的波,而是源于CME爆发时闭合磁环的逐渐打开过程,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往认为它是一种波动现象的看法。该模型很好地解释了EIT波的速度以及它避开活动区和冕洞的观测特征。EIT望远镜首席科学家领导的研究组专门在国际一流期刊上发表3篇观测性的论文,对我们的模型表示支持。其他一些专家也从不同的观测角度证实了我们的新观点。(学科分类:太阳物理学,代表性论文2、3)

3. 在耀斑磁重联的研究中成功实现了场向热传导的数值模拟,并且提出了太阳耀斑的统一模型,认为重联点高度的不同是导致耀斑不同形态的基本原因之一,即双带耀斑的重联点较高,而致密耀斑的重联点较低。这个观点为正确理解耀斑的物理机制和不同形态提供了理论基础。(学科分类:太阳物理学,代表性论文4、5)

4. 首次提出了埃勒曼炸弹的非热模型,认为它是一种位于低层大气的、伴随高能粒子加热的类耀斑现象。该模型能很好地解释观测到的谱线轮廓的形状,同时也能解释以往的热模型所不能解释的谱线的偏振现象。阐述了白光耀斑低层大气的加热过程和连续辐射的起源,提出了高能电子加热色球伴随辐射加热光球的模型,解决了高能电子直接加热效率不足的问题。该模型已成功地解释了最近观测到的近红外的白光耀斑。(学科分类:太阳物理学,代表性论文6)

5. 系统地研究了高能电子对耀斑谱线的作用,提出了电子束强度的变化可以导致谱线不对称性符号的变化,光学谱线的快速变化对应于小规模、短时标的高能电子束的注入,镍6768埃谱线在低温和高能电子轰击时会出现发射等新观点。关于镍谱线发射特性的研究成果被国际同行作为理论依据,很好地解释了卫星观测到的磁场瞬时变化现象。(学科分类:太阳物理学,代表性论文7-9)

6. 基于自己的太阳塔望远镜和成像光谱仪,观测到了一大批高质量的耀斑多波段二维光谱资料,构成了很有特色的耀斑二维光谱数据库。提出了新的光谱分析方法,推导出耀斑物理参量的空间分布和随时间的演化,首次发现了白光耀斑在近红外波段的连续发射,以及光学耀斑环的顶部具有高温、高密度等性质。(学科分类:太阳物理学,代表性论文10)

主要完成人:

1.  丁明德

重点从事太阳耀斑和活动区的多波段观测和分析、非局部热动平衡计算、太阳耀斑的辐射和动力学过程等方面工作。在主要发现点3、4、5、6等方面做出重要贡献,包括:提出太阳耀斑的统一模型;提出埃勒曼炸弹的非热模型;提出白光耀斑的加热和辐射机制;提出耀斑谱线不对称性的自洽解释;提出耀斑谱线快速变化的物理起源;提出镍谱线在特定条件下的发射特性;系统地开展耀斑的多波段二维光谱观测;发现白光耀斑在近红外波段的连续发射。支持本人贡献的代表性论文4-10。在该项目中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量的80%以上。

2.  陈鹏飞

重点从事太阳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的磁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工作。在主要发现点1、2、3等方面做出重要贡献,包括:提出日冕物质抛射的新浮磁流触发机制;提出日冕EIT波新的传播机制;完成了含场向热传导的磁流体力学数值模拟,提出太阳耀斑的统一模型。支持本人贡献的代表性论文1-5、10。在该项目中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量的80%以上。

3.  方成

重点从事太阳耀斑和活动区的多波段观测和分析、非局部热动平衡计算等方面工作。在主要发现点2、3、4、6等方面做出重要贡献,包括:提出日冕EIT波新的传播机制;提出太阳耀斑的统一模型;提出埃勒曼炸弹的非热模型;提出耀斑谱线不对称性的自洽解释;系统地开展耀斑的多波段二维光谱观测;发现白光耀斑在近红外波段的连续发射。支持本人贡献的代表性论文2-7、10。在该项目中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量的60%。

4.  唐玉华

重点从事太阳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的观测和分析、太阳大气磁流体力学等方面工作。在主要发现点3等方面做出重要贡献,包括:提出太阳耀斑的统一模型;提出Hα和软X射线增亮事件与新浮磁流的关系。支持本人贡献的代表性论文4、5。在该项目中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量的50%。

10篇代表性论文:

1.   An emerging flux trigger mechanism for coronal mass ejections / ApJ, 545, 524-531

2.   Evidence of EIT and Moreton waves in numerical simulations / ApJ, 572, L99-L102

3.   A full view of EIT waves / ApJ, 622, 1202-1210

4.   Simulation of magnetic reconnection with heat conduction / ApJ, 513, 516-523

5.   Flaring loop motion and a unified model for solar flares / ApJ, 520, 853-858

6.   Line profiles in moustaches produced by an impacting energetic particle beam / A&A, 332, 761-766

7.   Influence of non-thermal processes on line asymmetries in solar flares / A&A, 318, L17-L20

8.   On the fast fluctuations in solar flare Hα blue wing emission / ApJ, 552, 340-347

9.   Non-LTE calculation of the Ni I 676.8 nanometer line in a flaring atmosphere / ApJ, 576, L83-L86

10.  Multi-line two-dimensional spectroscopy of a limb flare / A&A, 348, L29-L32

文章录入:zgkjcx    责任编辑:zgkjcx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关于我们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广告说明 | 合作项目

    名称:科技创新网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13040577号-2    公安备案号:11010802029847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E-Mail:zgkjcx0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