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专著:
发表期刊论文:
1 X. Yang, H. Zhao, T. Zhang, Z. Zeng, P. Zhang, B. Zhu, Y. Han, G.T. Braz, M.D. Casler, J. Schmutz, J. Jiang. Amplification and adaptation of centromeric repeats in poly`ploid switchgrass species. New phytologist, 2018
,218(4): 1645-1657.
2 Zhu, B.*, Zhang, W.*, Zhang, T.*, Liu, B., & Jiang, J. 2015. Genome-Wide Prediction and Validation of Intergenic Enhancers in Arabidopsis Using Open Chromatin Signatures. The Plant Cell, 27(9): 2415-2426.
3 Zhang, H.*, Zhu, B.*, Qi, B*., Gou, X., Dong, Y., Xu, C., ... & Liu, B. 2014. Evolution of the BBAA component of bread wheat during its history at the allohexaploid level. The Plant Cell, 26(7), 2761-2776. (* Equal contribution )
4 Marand, A. P., Zhang, T., Zhu, B., & Jiang, J. 2017. Towards genome-wide predic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enhancers in plants. Biochimica et Biophysica Acta (BBA)-Gene Regulatory Mechanisms, 1860(1), 131-139.
5 Zhao, N.*, Zhu, B.*, Li, M., Wang, L., Xu, L., Zhang, H., ... & Liu, B. 2011. Extensive and heritable epigenetic remodeling and genetic stability accompany allohexaploidization of wheat. Genetics, 188(3), 499-510. (* Equal contribution )
6 Liu, C., Yang, X., Zhang, H., Wang, X., Zhang, Z., Bian, Y., .. Zhu, B. Dong, Y., & Liu, B. 2015. Genetic and epigenetic modifications to the BBAA component of common wheat during its evolutionary history at the hexaploid level. Plant molecular biology, 88(1-2), 53-64.
7 Zhang, H., Bian, Y., Gou, X., Zhu, B., Xu, C., Qi, B., ... & Liu, B. 2013. Persistent whole-chromosome aneuploidy is generally associated with nascent allohexaploid wheat. PNAS, 110(9), 3447-3452.
8 Qi, B., Huang, W., , Zhong, X., Guo, J., Zhao, N., ... & Liu, B. 2012. Global transgenerational gene expression dynamics in two newly synthesized allohexaploid wheat (Triticum aestivum) lines. BMC biology, 10(1), 3.
9 Zhao, N.*, Xu, L.*, Zhu, B., Li, M., Zhang, H., Qi, B., ... & Liu, B. 2011. Chromosomal and genome-wide molecular changes associated with initial stages of allohexaploidization in wheat can be transit and incidental. Genome, 54(8), 692-699.
10 Qi, B.*, Zhong, X.*, Zhu, B., Zhao, N., Xu, L., Zhang, H., ... & Liu, B. 2010. Generality and characteristics of genetic and epigenetic changes in newly synthesized allotetraploid wheat lines. Journal of Genetics and Genomics, 37(11), 737-748.
海峡科技与产业报道:
踏上科研征程 成就青春芳华
——记四川省“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四川师范大学朱博教授
【摘要】:正在漫长的科研道路上,执着勇敢的精神,严肃的科研态度,是每个科研工作者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也是他们奋勇前进努力攀登科研高峰的源源不竭的动力源泉。为了推动我国科研事业的进步和发展,他们不辞辛苦,厚积薄发,才取得了多次成功,为我国的科研事业插上了奋飞的翅膀。
资料更新中……
《海峡科技与产业》 2018年04期
四川师大报报道:
朱博: 让奋斗彰显青春底色
朱博, 1985 年生, 博士, 四川师范大学 “狮山学者” 人才工程杰出青年学者, 生命科学学院教授。 2008 毕业于中国药科大学生物技术系, 获学士学位; 2014 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遗传学专业, 获博士学位。 博士期间在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及美国威斯康星大学访问学习。2014—2017年于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园艺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在Plant cell, PNAS,New Phytologist, BMC biology, Genetics等国际期刊发表文章 10 余篇,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项。 目前主要从事植物顺式调控元件及小麦进化方面的研究。
她是一位八零后, 也是一名年轻的教授。一方办公桌, 一间实验室, 在灯光的照耀下, 成为她夜以继日的 “小天地” 。 她, 就是我校 “狮山学者” 人才工程杰出青年学者、 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朱博老师。
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 凭借自己所学的专业与对科研事业的热爱, 2017 年 7 月, 朱博从美国回国, 进入四川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组建了植物表现遗传学及其功能基因组学平台。 她参与的科研主要包括两个方向, 一是读博士期间关于小麦多倍体进化方面的研究;二是做博士后研究期间关于植物全基因组顺式调控元件挖掘与鉴定的研究。 2015 年, 发表了植物学中第一篇有关全基因组顺式调控元件挖掘与鉴定的文章, 打开了该领域一个新的研究方向。 在未来的科研道路上, 朱博希望能够结合之前的研究方向, 在小麦中开展相应顺式调控元件的鉴定及应用工作。 她主持和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863计划、 美国自然科学基金, 并在 《The Plant Cell》 《PNAS》 《NewPhytologist》 《Genetics》 《BMC Biology》 等世界权威学术期刊上发表了 10 余篇文章。 在今后的科研道路上, 她希望自己能够继续踏实前行, 做好本职工作, 为学校学科建设及双一流建设贡献力量, 同时为我国小麦的分子设计育种及现代化农业发展添砖加瓦。
身肩使命 投身教育
对于为何回国发展, 朱博表示, 她始终记得法国科学家巴斯德曾说过: “科学无国界, 科学家却有国界” 。 为祖国的科技振兴和发展贡献力量是每一位基层科研工作者应尽的职责。因此, 她怀揣着对祖国科研事业作贡献的雄心回国, 作为科研工作者的她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 将自己的知识与科研精神薪火相传。 选择教师这个职业, 还深受自己求学阶段三位导师的影响, 导师们对科研事业的热情与执著深深地打动了她。 她说, “教师传递的不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够把积极的理想与人生信条传递给学生, 尤其是在师范院校, 大部分学生毕业后将会从事教师这一职业, 将来会去教导和影响更多的人, 这样就实现了知识的传递和文化的传承。 ”
近年来, 为响应国家科技兴国战略, 我校积极鼓励师生参加创新活动及开展科研项目。朱博谈到: “学校及学院在科研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 在短短的一年时间里, 科研设备配置已基本完备。 同时在平衡科研及教学任务方面, 学校及学院也作出了相应的考虑。 今年针对实验室的研究方向还开设了遗传学硕士生的招生计划, 学校在政策等方面全力支持, 自己一定会竭尽全力回报学校及国家。 ”
为人师表 重在育人
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 朱博一直致力于把科研运用到教学当中去。 在课堂上, 她善于把实验室中研究的微观的、 抽象的事物与贴近生活的例子结合起来。 今年开设的生命科学研究进展课程受到了学生们的好评, 对此, 她分享了自己的教学 “妙招” : 在生活和科学中找到一个契合点, 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然后再进一步引申到较为深入的科学问题上。 在这门课程中, 她先让学生思考平时吃的农作物是怎么来的? 几千年前的玉米能做爆米花吗? 古代人类又是通过哪些办法将野生的植物驯化成现代的农作物的? 并以这些问题作为引导, 让学生了解农作物的驯化历史和现代育种的基本方法。 进而让他们思考, 这些原始的、 传统的方法是否可以满足我们现在极速增长的人口对粮食的需求?之后再进一步讲解如何运用现代农业技术来解决随人口增加的粮食需求问题, 这样就顺利地引入了一些现代育种技术及现代化农业知识,其中包括大数据分析, 以及大型机器人和卫星在农业上的应用。 朱博还让班里支持转基因食品和不支持转基因食品的同学分为两组, 各自发表自己的观点, 尝试用这种交流式、 引导式的教学来提高同学们的课堂参与度。
朱博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性和创新性, 她希望学生不仅要有自己的观点和主张,还要有较高的科学素养, 有批判性的思维, 有挑战权威的能力和意识。 她表示, 自己虽然刚接触教学, 一切都还在摸索中前行, 但她会一直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 身为一名高校教师,朱博认为教书与育人是密不可分、 辩证统一的整体。 在她看来, 在教育工作中, 无论是脱离了育人的教书, 还是脱离了教书的育人, 都是不完整的教育过程。 作为本科和研究生导师, 她很享受站在讲台上的幸福感, 特别是看到学生有所进步和成长的时候。 她说, 如果非要对教书和育人做一个比较, 在她眼中, 育人可能比教书更为重要。 老师仅仅能教学生几年知识,但做人的道理却能影响他们一生一世。 教书与育人相结合, 让学生不仅成为有学识的人, 更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朱博说, “ ‘青春是用来奋斗的。 ’ 能够为教育事业奋斗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 在未来的教学与科研道路上, 她将继续坚持不懈, 牢记初心, 用实际行动为教育事业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