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信息:

刘志强,男,1962年11月生,研究员。 现任中国煤炭科工集团首席科学家,天地科技建井研究院副院长、北京中煤矿山工程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教育经历:
1980.9-1984.7 山东矿业学院,矿井建设专业,学士学位。
1984.9-1987.7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岩土工程,硕士学位。
工作经历:
1987.7-2001.3在煤科院北京建井研究所、北京中煤矿山工程有限公司,从事反井钻井、钻井法凿井技术研究,任课题组长、主任工程师、副主任。
2001.3-2007.9任建井所钻井研究室主任、北京中煤钻井分公司经理。
2007.9-至今任北京中煤副总经理、煤科院建井研究院,副院长。
1994.12破格晋升高级工程师 1999.9晋升为研究员、硕士生导师。
2011.6-至今 煤矿深井建设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
2001.3-至今北京中煤首席专家。
2011.9-至今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
2013.4-至今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
学术兼职:
1、中国煤炭学会会员。
2、“煤矿建设与岩土工程专业委员会”专委会委员、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3、煤炭行业煤矿专用设备标准化委员会“井巷分会”主任委员。
4、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煤炭科学技术委员会矿山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秘书长。
科学研究:

研究方向:
长期从事煤矿建井技术研究,主攻反井钻井技术、钻井法凿井技术,基本奠定我国反井钻机技术基础,在反井钻井工艺方面,进行岩石破碎、偏斜控制、钻进参数、风险评价等技术研究。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1、LM-120型反井钻机,(87)煤部鉴字第002号,煤炭工业部技术发展司项目,获三等奖排名第一;
2、XP型镶齿盘形滚刀,(87)煤部鉴字第003号,煤炭工业部技术发展司项目,主要完成人;
3、LM-200型反井钻机,(89)能部鉴字第002号,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项目,获一等奖排名第四;
4、300米深井反井钻井施工技术,(89)煤科总院鉴字第040号,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项目,主要完成人;
5、大倾角深斜孔反井钻井工艺及专用设备的研究,(92)煤科总院鉴字第029号,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项目,获二等奖;
6、反井钻应用技术,(93)能源技鉴字1-004号,能源部科技司项目,获一等奖排名第四;
7、LM-90型反井钻机,(93)煤科总院鉴字第182号,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项目,主要完成人;
8、上排下疏立井凿井新工艺,煤部科鉴字[1997]第232号,煤炭部科教司项目,获三等奖排名第二;
9、新型硬及极硬岩反井镶齿盘形破岩滚刀,煤行管科鉴字[1998]第117号,国家煤炭工业局行业管理司项目,主要完成人;
10、深井反井钻井技术及装备,煤科计验字[2004]第003号,科研院所技术开发研究专项资金项目,获煤炭科学研究总院二等奖;
11、反井钻进竖井导孔轨迹测控装备与技术,科研院所技术开发研究专项资金项目,2005年度,科学技术部,主要负责人;
12、600m深厚冲积层特殊凿井技术研究,国家重大技术装备研制和重大产业技术开发专项资金,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高技术产业司,主要负责人;
13、巨野矿区深厚冲积层特殊施工技术研究(前期),为技术开发合同书,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技术创新项目,主要负责人;
14、山东省巨野煤田龙骨矿井主井钻井法凿井技术攻关,与山东省新汶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合作攻关项目,主要负责人;
15、抽水蓄能电站超深压力管道导井反井钻机开挖技术,为技术开发合同,与河北省张河湾抽水蓄能发电有限公司合作,主要负责人。
研究成果:
我国第一批钻井法凿井技术研究生,在反井钻井装备方面,组织完成系列反井钻机、钻杆、钻头、滚刀研究,取得了多项创新性成果,反井钻机、反井钻井工程已形成产业,不完全统计国内地下工程每年完成反井工程超过万米,累计设备、工程和提高产量综合产值超过百亿元,取得十分显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发明专利:
1 反井钻机扩孔施工破碎地层临时支护材料 程守业;周明;荆国业;刘志强;姜浩亮;李俊峰 北京中煤矿山工程有限公司 中国专利 2018-06-08 2018-10-16
2 一种大倾角斜井反井钻进扩孔钻头防坠机构 程守业;刘志强;荆国业;韩博;李俊峰;徐广龙 北京中煤矿山工程有限公司 中国专利 2017-12-19 2018-07-27
3 一种以金刚石单晶作为镶齿的硬岩滚刀 刘志强;谭昊;谭杰;孙建荣;王强;邵方源 北京中煤矿山工程有限公司 中国专利 2017-09-01 2018-06-01
4 抽水蓄能电站压力管道斜井非爆破掘进机成井工艺 刘志强;荆国业;韩博;韩云龙;姜浩亮;李英全 北京中煤矿山工程有限公司 中国专利 2017-12-19 2018-06-01
5 一种采用PDC硬质合金组合镶齿的硬岩滚刀 刘志强;谭杰;谭昊;王强;孙建荣;邵方源 北京中煤矿山工程有限公司 中国专利 2017-09-01 2018-06-01
6 一种竖井式车库布置形式及吊盘 王强;冯旭海;刘志强;田乐;郑江波 北京中煤矿山工程有限公司 中国专利 2017-10-17 2018-05-29
7 用于潜水挖掘施工的排渣系统 田乐;刘志强;冯旭海;王强;郑江波 北京中煤矿山工程有限公司 中国专利 2017-10-17 2018-05-25
8 一种用于沉井井壁壁后处理的注浆系统 田乐;冯旭海;周华群;郑江波;王强;刘志强 北京中煤矿山工程有限公司 中国专利 2017-10-17 2018-05-25
9 一种大倾角斜井超前导孔扩大的钻头结构 刘志强;程守业;韩博;李俊峰;姜浩亮;周明 北京中煤矿山工程有限公司 中国专利 2017-12-19 2018-05-15
10 一种用于城市竖井建设的潜水挖掘施工方法 郑江波;王强;刘志强;冯旭海;田乐 北京中煤矿山工程有限公司 中国专利 2017-10-17 2018-05-08
11 一种用于城市竖井建设的悬吊式井壁下沉施工方法 冯旭海;刘志强;田乐;郑江波;王强 北京中煤矿山工程有限公司 中国专利 2017-10-17 2018-05-08
12 一种用作地下立体车库的竖井建造方法 冯旭海;刘志强;周华群;郑江波;王强;田乐 北京中煤矿山工程有限公司 中国专利 2017-10-17 2018-05-08
13 一种竖井式车库布置形式及吊盘 王强;冯旭海;刘志强;田乐;郑江波 北京中煤矿山工程有限公司 中国专利 2017-10-17 2018-05-08
14 一种大倾角斜井反井钻进扩孔钻头防坠机构 程守业;刘志强;荆国业;韩博;李俊峰;徐广龙 北京中煤矿山工程有限公司 中国专利 2017-12-19 2018-04-24
15 悬吊式井壁下沉施工的液压提升装置 郑江波;冯旭海;王强;田乐;刘志强 北京中煤矿山工程有限公司 中国专利 2017-10-17 2018-04-24
16 用于竖井掘进施工机械破岩破土的竖井掘进装置 王强;刘志强;冯旭海;郑江波;田乐 北京中煤矿山工程有限公司 中国专利 2017-10-17 2018-04-13
17 移动式上向反井钻机 刘志强;王强;谭杰;王桦;左永江;宁方波;韩博;邵方圆;郭鲁川 北京中煤矿山工程有限公司 中国专利 2015-06-04 2017-06-20
18 一种金属矿山回填散体注浆修复溜井工艺 刘书杰;刘志强;冯旭海;王成柱;安许良;贺宏伟 北京中煤矿山工程有限公司 中国专利 2016-11-28 2017-05-31
19 一种快速高效制备黏土原浆的装置 刘书杰;刘志强;冯旭海;安许良;贺宏伟;张宏发;邵晨霞 北京中煤矿山工程有限公司 中国专利 2016-08-26 2017-02-08
20 一种竖井掘进机导向控制及调整方法 荆国业;刘志强;程守业;高峰;谭昊;张广宇;姜浩亮;韩云龙;李俊峰;李丙乾 北京中煤矿山工程有限公司 中国专利 2016-08-26 2016-12-21
21 一种快速高效制备黏土原浆的装置及制浆工艺 刘书杰;刘志强;冯旭海;安许良;贺宏伟;张宏发;邵晨霞 北京中煤矿山工程有限公司 中国专利 2016-08-26 2016-11-16
22 一种利用反井钻机维修溜井的施工方法 刘志强;程守业;李恩涛;杨春满;荆国业;王群;谭昊;姜浩亮;孙建荣;周兴 北京中煤矿山工程有限公司 中国专利 2016-06-06 2016-11-09
23 冻结井筒内层井壁混凝土泡沫养护装置 张振金;谭杰;贾怀晓;宁方波;解志勇;刘志强;李文艺;高岗荣;李振民;左永江;武亚峰;王桦 内蒙古伊泰广联煤化有限责任公司;北京中煤矿山工程有限公司;煤矿深井建设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中国专利 2015-06-24 2016-03-16
24 稳定钻杆 荆国业;刘志强;李恩涛;程守业;谭昊;姜浩亮;韩云龙;张广宇;李丙乾;李俊峰;于见水 北京中煤矿山工程有限公司 中国专利 2015-09-30 2016-03-09
25 瓦斯立井壁后环空充填注浆施工工艺 刘志强;李恩涛;高岗荣;程守业;汪船;李英全;徐广龙;张广宇;姜浩亮;赵燕铃;荆国业;谭昊;周兴;韩云龙 北京中煤矿山工程有限公司 中国专利 2015-08-26 2015-12-16
26 稳定钻杆 荆国业;刘志强;李恩涛;程守业;谭昊;姜浩亮;韩云龙;张广宇;李丙乾;李俊峰;于见水 北京中煤矿山工程有限公司 中国专利 2015-09-30 2015-12-02
27 移动式上向反井钻机 王强;刘志强;谭杰;左永江;王桦;宁方波;韩博;邵方圆;郭鲁川 北京中煤矿山工程有限公司 中国专利 2015-06-05 2015-11-18
28 适合有导井钻进竖井的掘进机 刘志强;荆国业;谭昊;程守业;李恩涛;韩云龙;姜浩亮;李英全 北京中煤矿山工程有限公司 中国专利 2015-07-10 2015-11-18
29 移动式上向反井钻机 王强;刘志强;谭杰;左永江;王桦;宁方波;韩博;邵方圆;郭鲁川 北京中煤矿山工程有限公司 中国专利 2015-06-05 2015-11-11
30 上向反井钻井工艺 刘志强;王强;谭杰;王桦;左永江;宁方波;韩博;邵方圆;郭鲁川 北京中煤矿山工程有限公司 中国专利 2015-06-04 2015-10-21
31 适合有导井钻进竖井的掘进机 刘志强;荆国业;谭昊;程守业;李恩涛;韩云龙;姜浩亮;李英全 北京中煤矿山工程有限公司 中国专利 2015-07-10 2015-09-30
32 冻结井筒内层井壁混凝土泡沫养护装置 张振金;谭杰;贾怀晓;宁方波;谢志勇;刘志强;李文艺;高岗荣;李振民;左永江;武亚峰;王桦 内蒙古伊泰广联煤有限责任公司;北京中煤矿山工程有限公司 中国专利 2015-06-24 2015-09-30
33 冻结井筒混凝土内层井壁液体泡沫养护工艺 张振金;谭杰;贾怀晓;宁方波;谢志勇;刘志强;李文艺;高岗荣;李振民;左永江;武亚峰;王桦 内蒙古伊泰广联煤有限责任公司;北京中煤矿山工程有限公司 中国专利 2015-06-24 2015-09-30
34 滚压破岩钻齿涂层材料及金刚石-碳化钨硬质合金复合钻齿制备工艺 刘志强;荆国业;程守业;李恩涛;姜浩亮;张广宇;孙建荣;谭昊;徐广龙 北京中煤矿山工程有限公司 中国专利 2014-10-18 2015-04-08
35 一种钻机整体移动装置 袁辉;刘志强;董新旺;邵公育;蒲朝阳;邓昀;李尚泽 北京中煤矿山工程有限公司 中国专利 2013-06-13 2014-12-24
36 同轴供回液管冻结器 王建平;刘志强;周华群;李方政;崔建军;许舒荣;李宁;高伟;刘晓敏;李昆;郭垒;王恒;叶玉西;陈红蕾;石红伟;孙右好;杨明红;张绪忠;李林;姜国静;赵玉明 北京中煤矿山工程有限公司 中国专利 2014-04-22 2014-09-03
37 同轴供回液管冻结器 王建平;刘志强;周华群;李方政;崔建军;许舒荣;李宁;高伟;刘晓敏;李昆;郭垒;王恒;叶玉西;陈红蕾;石红伟;孙右好;杨明红;张绪忠;李林;姜国静;赵玉明 北京中煤矿山工程有限公司 中国专利 2014-04-22 2014-07-02
38 一种推进、切向力承载一体的支撑结构 李维远;刘志强;谭昊;王强;荆国业;姜浩亮;张广宇;徐广龙;汪船 北京中煤矿山工程有限公司 中国专利 2013-11-14 2014-06-11
39 一种竖井掘进机扩大反井钻机导井的凿井工艺 刘志强;申宝宏;程守业;周立;王强;谭昊;韩云龙;孙建荣;汪船;李志;李英全 北京中煤矿山工程有限公司 中国专利 2013-11-22 2014-06-11
40 一种适合有导井钻进竖井的掘进机 刘志强;李维远;王新;周立;王强;韩云龙;谭昊;张广宇;荆国业;徐广龙;李志 北京中煤矿山工程有限公司 中国专利 2013-11-22 2014-06-11
41 一种适用竖井掘进机多功能吊盘 刘志强;刘杰;谭昊;高素英;孙建荣;姜浩亮;李恩涛;王子雷;程守业;丁振宇 北京中煤矿山工程有限公司 中国专利 2013-11-22 2014-06-11
42 一种通过地面注浆改善岩层性能反井钻井工艺 刘志强;王新;李恩涛;姜浩亮;张广宇;徐广龙 北京中煤矿山工程有限公司 中国专利 2013-11-06 2014-06-04
43 一种单孔定向钻进局部注浆反井钻井工艺 刘志强;姜浩亮;汪船;荆国业;王强;孙建荣 北京中煤矿山工程有限公司 中国专利 2013-11-06 2014-06-04
44 一种局部开挖预支护反井钻井工艺 刘志强;谭昊;姜浩亮;荆国业;李英全;王晓健;程守业 北京中煤矿山工程有限公司 中国专利 2013-11-06 2014-06-04
45 一种可纠正导井偏斜的竖井掘进机钻头结构 李维远;刘志强;谭昊;荆国业;张广宇;韩云龙;王晓建;程守业;李英全;姜浩亮 北京中煤矿山工程有限公司 中国专利 2013-11-14 2014-06-04
46 利用膨润土泥浆加压模拟高地压环境的试验装置 宁方波;刘志强;龚建宇;张云利;左永江;徐兵壮;崔建军;高伟;叶玉西;许舒荣;李宁;陈红蕾;张绪忠 北京中煤矿山工程有限公司 中国专利 2013-12-05 2014-06-04
47 一种模拟深立井冻结的大型模型试验装置 刘志强;宁方波;李方政;徐兵壮;于涛;张鑫;徐树林;张云利;左永江;叶玉西;李宁;崔建军;高伟;陈红蕾 北京中煤矿山工程有限公司;山东科技大学 中国专利 2013-12-06 2014-06-04
48 一种适合有导井钻进竖井的掘进机 刘志强;李维远;王新;周立;王强;韩云龙;谭昊;张广宇;荆国业;徐广龙;李志 北京中煤矿山工程有限公司 中国专利 2013-11-22 2014-06-04
49 一种适用竖井掘进机多功能吊盘 刘志强;刘杰;谭昊;高素英;孙建荣;姜浩亮;李恩涛;王子雷;程守业;丁振宇 北京中煤矿山工程有限公司 中国专利 2013-11-22 2014-06-04
50 一种模拟深立井冻结的大型模型试验装置 刘志强;宁方波;李方政;徐兵壮;于涛;张鑫;徐树林;张云利;左永江;叶玉西;李宁;崔建军;高伟;陈红蕾 北京中煤矿山工程有限公司;山东科技大学 中国专利 2013-12-06 2014-06-04
51 一种模拟立井井筒开挖的试验装置 宁方波;刘志强;于涛;张鑫;李方政;左永江;张云利;叶玉西;高伟;李宁;许舒荣;陈红蕾;石宏伟;夏自良 北京中煤矿山工程有限公司;山东科技大学 中国专利 2013-12-05 2014-06-04
52 一种可纠正导井偏斜的竖井掘进机钻头结构 李维远;刘志强;谭昊;荆国业;张广宇;韩云龙;王晓建;程守业;李英全;姜浩亮 北京中煤矿山工程有限公司 中国专利 2013-11-14 2014-05-28
53 利用膨润土泥浆加压模拟高地压环境的试验方法及装置 宁方波;刘志强;龚建宇;张云利;左永江;徐兵壮;崔建军;高伟;叶玉西;许舒荣;李宁;陈红蕾;张绪忠 北京中煤矿山工程有限公司 中国专利 2013-12-05 2014-05-28
54 一种推进、切向力承载一体的支撑结构 李维远;刘志强;谭昊;王强;荆国业;姜浩亮;张广宇;徐广龙;汪船 北京中煤矿山工程有限公司 中国专利 2013-11-14 2014-05-28
55 一种模拟立井井筒开挖的试验装置 宁方波;刘志强;于涛;张鑫;李方政;左永江;张云利;叶玉西;高伟;李宁;许舒荣;陈红蕾;石宏伟;夏自良 北京中煤矿山工程有限公司;山东科技大学 中国专利 2013-12-05 2014-05-28
56 一种冻结井筒内井壁地面预制及安装工艺方法 刘志强;王建平;王恒;刘晓敏;姜浩亮;杨明红;刘伟民;许舒荣;陈红蕾;高伟;李志军;温汉宏;叶玉西;石红伟;赵玉明;郭垒;张绪忠 北京中煤矿山工程有限公司 中国专利 2013-01-25 2013-06-05
57 一种竖井正向、反井综合凿井方法 刘志强;李英全;陈远坤;孙建荣;王新;王强;武士杰;李恩涛;荆国业;张广宇;程守业 北京中煤矿山工程有限公司 中国专利 2011-12-12 2012-06-13
58 矿用深井破岩滚刀恒压复合密封结构 刘志强;王新;龙志阳;王晓建;张广宇;李英全;孙建荣;李恩涛;姜浩亮;赵燕铃 北京中煤矿山工程有限公司 中国专利 2010-11-02 2011-06-29
59 一种矿井用安全应急救护系统 刘志强;王新;王强;武士杰;程守业;杨红;孙建荣;李志;张广宇;徐广龙;李英全 北京中煤矿山工程有限公司 中国专利 2010-10-15 2011-04-27
60 一种矿井用安全应急救护逃逸系统及其建设步骤 刘志强;武士杰;王强;孟益平;赵燕铃;王新;汪船;李恩涛;李志;荆国业;李丙乾 北京中煤矿山工程有限公司 中国专利 2010-10-15 2011-04-06
61 双金属复合冶金楔齿滚刀刀壳离心铸造工艺 王新;刘志强;王强;武士杰;徐广龙;汪船;程守业;荆国业;李丙乾;杨红 北京中煤矿山工程有限公司 中国专利 2010-11-02 2011-01-26
62 矿山竖井井筒一扩成井钻井法凿井工艺 陈远坤;赵时运;刘志强;李文增;王从平;蔡鑫;汪船;胡本杰;陈发祥;史基盛;刘日辉;赵厚胜;胡光雨;马进;王新;黄海波 淮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煤特殊凿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中煤矿山工程有限公司;华煤建设特殊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中国专利 2010-05-14 2010-10-13
63 矿山竖井井筒一钻成井钻井法凿井工艺 刘志强;陈远坤;李文增;赵时运;王新;曹新宇;廖卫勇;丁明;李英全;赵立新;杨道召;马进;孙建荣;张清;陶余荣;郑翔鲲 北京中煤矿山工程有限公司;淮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华煤建设特殊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中煤特殊凿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专利 2010-05-14 2010-09-01
64 钻注平行作业中钻井泥浆内是否侵入注浆液的监测方法 孙建荣;张广宇;周兴旺;刘志强;王新;左永江;王正胜;王哓建;李恩涛;李英全;汪船 北京中煤矿山工程有限公司 中国专利 2010-04-14 2010-08-11
65 大直径反井钻井分体式扩孔钻头及其拼装方法 刘志强;武士杰;张广宇;刘日辉;孙建荣;汪船;程守业 北京中煤矿山工程有限公司 中国专利 2009-06-17 2009-11-04
66 锯齿形钻杆接头螺纹 王强;龙志阳;武士杰;杨红;刘志强;李维远;李恩涛 北京中煤矿山工程有限公司 中国专利 2009-06-17 2009-11-04
67 一种反井钻机用正向钻井扩孔钻头 武士杰;刘志强;王强;刘日辉;杨红;赵燕玲 北京中煤矿山工程有限公司 中国专利 2008-12-10 2009-09-09
68 矿用大型反井钻机 刘志强;刘日辉;王新;王晓建;王强;张广宇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北京中煤矿山工程有限公司 中国专利 2008-03-19 2009-01-21
69 合金刀齿(破岩滚刀用) 刘志强;李维远;赵艳玲;汪船 北京中煤矿山工程有限公司 中国专利 2006-02-13 2007-01-03
论文专著:

出版专著:
1、反井钻机 刘志强 科学出版社 2017-03-01
发表期刊论文:
1 大倾角斜反井导孔定向钻进应用研究 费万堂; 马雨峰; 刘志强; 刘书杰; 刘双华; 龙小刚; 董云涛 隧道建设(中英文) 2018-12-03
2 深厚冲积层人工冻土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宋朝阳; 刘志强; 谭杰; 宁方波; 胡晓旭 煤炭工程 2018-09-20
3 饱和水弱胶结砂岩剪切断裂面形貌特征及破坏机理 宋朝阳; 纪洪广; 刘志强; 谭杰 煤炭学报 2018-09-15
4 闭坑矿井竖井井筒开发再利用科学探索 网络首发 刘志强; 宋朝阳 煤炭科学技术 2018-07-05
5 矿井建设技术发展概况及展望 刘志强 煤炭工程 2018-06-20
6 竖井掘进机钻井工艺及装备研究 荆国业; 刘志强; 韩博 中国煤炭 2018-05-22
7 镶齿滚刀破碎岩渣粒径分布规律研究 方诗圣; 曾志远; 孟益平; 刘志强; 谭昊; 韩博 建井技术 2017-10-25
8 竖直槽孔承压钻杆稳定性分析 邵方源; 王强; 刘志强 建井技术 2017-02-25
9 竖井掘进机控制系统设计 杨炳文; 付文俊; 刘志强 工矿自动化 2016-09-02
10 排齿间距对镶齿滚刀破岩效果影响试验研究 邵方源; 刘志强 中国煤炭 2016-07-22
11 滚刀破岩试验装置的研制及应用 韩博; 刘志强; 荆国业; 谭昊 煤矿机械 2015-12-15
12 煤矿立井基岩含水层涌水危险ANN型脆弱性指数预测法 郑军; 周禹良; 周立; 刘志强; 肖炜 建井技术 2014-12-25
13 煤矿反井钻机滚刀破岩模拟试验台设计研究 谭昊; 刘志强; 王新; 盛建华 煤炭科学技术 2013-03-25
14 ZFY5.0/600型大直径反井钻机研究 刘志强; 徐广龙 煤炭科学技术 2011-05-25
15 改革开放30年煤矿井筒建设技术及装备发展 刘志强; 洪伯潜 建井技术 2011-04-25
16 钻井法凿井“一钻成井”工艺 刘志强; 吴玉华; 王从平; 刘汉喜; 孙建荣; 程桦 建井技术 2011-04-25
17 “一扩成井”钻井法凿井新技术在袁店二矿的应用 陈远坤; 刘志强; 赵时运; 纪洪广; 程真富 建井技术 2011-04-25
18 钻-注平行作业关键技术研究 高晓耕; 周兴旺; 刘志强; 左永江; 贺文 建井技术 2011-04-25
19 大直径反井钻机及反井钻进技术 刘志强 煤炭科学技术 2008-11-25
20 反井钻机钻凿溪洛渡电站通风斜井偏斜控制技术 刘志强; 程守业 中国三峡建设 2008-01-15
21 反井钻井法施工特长公路隧道的通风竖井 刘志强 公路 2007-04-25
22 反井钻机导扩孔技术在水电工程中的应用 刘志强; 杨春来 水利水电施工 2007-03-25
23 镶齿滚刀的破岩机理及分形研究 李志; 刘志强; 胡敬东; 武士杰 煤矿机械 2007-02-28
24 琅琊山抽水蓄能电站竖井反井钻井施工技术 徐广龙; 刘志强 建井技术 2006-10-25
25 浅析压力管道导井综合施工技术 谢北成; 王小建; 刘志强 水电站设计 2006-09-30
26 BMC300型反井钻机在溪洛渡电站通风井施工中的应用 陈远坤; 刘志强 水利科技与经济 2006-07-30
27 利用导井快速施工电站竖井斜井工艺技术 徐广龙; 刘志强 水利科技与经济 2006-07-30
28 溪洛渡电站应用反井钻机钻凿通风斜井偏斜控制技术 刘志强; 程守业 水利水电施工 2006-06-30
29 反井钻机钻凿斜井偏斜控制技术 陈远坤; 刘志强 建井技术 2006-04-25
30 反井钻机施工导井技术经济分析 徐广龙; 刘志强; 李恩忠 水利科技与经济 2005-12-30
31 反井钻机及反井钻井技术发展 刘俊英; 刘志强 水利科技与经济 2005-10-30
32 水电工程应用反井钻井技术的新进展 刘志强 水力发电 2004-11-12
33 反井钻机在山东深反井工程中应用 刘志强; 杨红; 刘俊英 山东煤炭科技 2004-06-25
34 深反井钻井施工技术 张志勇; 杨红; 张云利; 刘志强 建井技术 2003-04-30
35 反井钻机在水电建设工程中的应用 刘志强; 甘文鸿; 王新; 文俊杰 水力发电 2001-12-21
发表会议论文:
1 深井冻结技术应用及发展 刘志强; 王建平 全国煤矿千米深井开采技术座谈会 中国会议 2013-07-25
2 可循环微泡钻井液在反井钻井工程的应用分析 孙建荣; 刘志强 2012年全国矿山建设学术会议 中国会议 2012-11-20
3 千米深井井筒注浆技术新进展 周兴旺; 徐润; 袁辉; 刘志强; 左永江 中国煤炭学会成立五十周年高层学术论坛 中国会议 2012-11-13
4 钻井法凿井技术新发展——“一扩成井”与钻—注平行作业 刘志强; 洪伯潜; 周兴旺; 左永江 第七次煤炭科学技术大会 中国会议 2011-04-01
5 反井钻机技术在抽水蓄能电站建设中的应用和发展 刘志强; 郑德湘 2009全国矿山建设学术会议 中国会议 2009-09-01
6 大中铁矿混合井延深工程反井施工技术 邵士谱; 刘志强 2009全国矿山建设学术会议 中国会议 2009-09-01
7 反井钻井法在公路隧道通风竖井施工中应用 刘志强; 王新; 王晓建 2007全国矿山建设学术会议 中国会议 2007-09-01
8 反井钻机在马来西亚巴贡水电站的应用 李英全; 刘志强 2007全国矿山建设学术会议 中国会议 2007-09-01
9 反井钻井技术应用及发展 刘志强; 杨红 全国矿山建设学术会议 中国会议 2004-06-30
荣誉奖励:

所获荣誉:
1.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煤炭系统专业技术拔尖人才”证书,国家煤炭工业局,1998.12。
2.政府特殊津贴,2013,国务院。
3.科学中国人(2012)年度人物。
4.2013年度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第三届煤炭工业科技创新人才。
5.1990年被评为中国统配煤矿总公司"优秀青年知识分子"。
6.1997年获得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基金孙越崎科学教育基金"优秀青年科技奖"。
所获奖励:
1.“5米大直径反井钻井技术及装备”获2013年度中国煤炭工业科学技术奖,奖励等级为1等,排名第1,证书号:2013-106-R01。
2.“大直径煤矿风井反井钻井技术及装备”获2013年度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科学技术奖1等奖,排名第1,证书号:2013-1-14-01。
3. “‘一扩成井’快速凿井关键技术及装备研究”获2012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奖励等级为二等,排名第2,证书号:2012-J-252-2-08-R02。
4. “钻注平行作业及千米深井注浆关键技术研究”获2012年度中国煤炭工业科学技术奖,奖励等级为1等,排名第4,证书号:2012-106-R04。
5. “ZFY3.5/400电控型反井钻机技术及应用”获2010年度中国煤炭工业科学技术奖,奖励等级为1等,排名第1,证书号:2010-124-R01。
6. “龙固主井(双井筒)近600m钻井法凿井井壁结构及工艺研究”获中国煤炭工业科学技术奖,奖励等级为特等,本人排名第6,本单位排名第3,证书号:2005-T02-R06。
7. “龙固主井近600m钻井法井壁结构及工艺设计研究”获山东煤炭协会科学技术奖,奖励等级为一等,本人排名第6,本单位排名第3,证书号:SDMTK2005-1-6-06。
8. “龙固主井近600m钻井法井壁结构及工艺设计研究”获山东省科学技术奖,奖励等级为二等,本人排名第6,本单位排名第3,证书号:JB2005-2-111-6。
9.“龙固主井(双井筒)近600m钻井法凿井技术研究与应用”获国家科技二等奖,主要完成人,本人排名第11,本单位排名第4。
10. “张河湾抽水蓄能电站深竖导井反井钻机开挖技术”,获国网新源控股有限公司科技进步三等奖,本人排名第4,证书号:SGXY200606-G4。
11.西山矿区立井井筒施工技术研究,获中国煤炭工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排名第4 ,证书号:2009-225-R04。
12.深井复杂地层冻注理论及关键技术应用研究,获中国煤炭工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排名第3,证书号:2010-362-R03。
13.深井反井钻井技术及装备研究,煤科总院科技成果二等奖,排名第1,证书号:2006-2-03-01。
14.上排下疏立井凿井新工艺,获国家煤炭工业局部级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1998年,排名第2,证书号:98-3-11-02。
15.LM系列反井钻机,获国家煤炭煤炭工业部部级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1996年,排名第1,证书号:96-3-10-01。
16.反井钻应用技术,获电力工业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1994年,排名第4,证书号:9431067-G4。
17.反井钻应用技术,获华北电业管理局科技成果奖,一等奖,1994年,排名第4,证书号:558-93-12-4。
18.LM-200型反井钻机的研制和钻井技术,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部,部级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991年,排名第4,证书号:91-1-05-4。
19.采用LM-120型反井钻机井下打钻取水、压风洗井,陕西省煤炭工业厅,三等奖,1990年,排名第5。
20.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会孙越崎科技教育基金一九九七年度“优秀青年科技奖”,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基金,1997.10。
媒体报道一:

刘志强:驱走反井中死神阴霾 促进地下工程建设技术发展
2016-06-16 19:14:17 来源: 中国网
“通过技术、工艺创新,研究先进的机械破岩装备,改善危险的井巷施工环境,避免职业伤害,避免人员伤亡。这就是我大学和研究生学习艰苦的煤矿建井专业,并一直从事本专业的坚强信念。”——刘志强
搭乘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这艘科研的巨轮,刘志强开始了艰苦的反井钻机技术的科研工作。他从参与小直径反井钻机研制,到带领团队进行机械破岩理论研究,最终形成了我国正、反井钻井凿井技术装备体系。三十余年来,他深入煤矿反井umfh施工现场,进行工业性试验,为调研第一手资料,曾距地面千米深的煤矿井下跟班作业,亲身体验井下反井施工的危险,他曾亲自进行应用示范,处理事故的危险时刻在井下连续工作24小时,他不畏艰辛,奔波在矿山、电站、公路铁路隧道等推广现场……
通过艰苦卓绝的努力,他带领团队先后完成了反井钻机、破岩刀具、钻井工艺等一系列的创新成果。在机械设备方面,研制了从钻孔直径0.75米到5.3米,钻井深度从90米到600米的系列反井钻机,研制出适合不同类型岩石的破岩滚刀;在钻井技术的应用方面,从反井钻孔到反井钻井,形成了新的井筒钻进工艺。如:钻井深度第一次突破300米,第一钻成大倾角斜井,第一次钻成近600米的瓦斯抽放井,第一次钻成直径3.5米的采区通风井,第一钻成直径5.3米的井筒。经历多年的应用和实验,逐步形成成熟的反井钻凿井筒工艺,不断刷新国内反井钻井新纪录,在地下工程技术领域取得巨大成功。因此,矿山井下危险的煤仓、暗井等反井施工由机械取代了人工操作,根本上的解决了人工反井施工的安全问题,大大避免了伤亡事故。为了技术发展和推广应用,他还带领团队将这些技术从煤矿到铁矿、金矿、盐矿、非金属等地下采矿工程进行示范。
“他”就是中国煤炭科工集团首席科学家,中国煤炭学会煤矿建设与岩土工程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刘志强。
驱逐死神阴霾的反井钻井技术
上世纪80年代以前,煤矿和其它地下开采的矿井,需要在井下建设大量的暗井、矿仓、溜井、通风井、管道井工程,这些工程一般只能采取由下向上掘进的反井施工方法。当时煤矿常用的反井施工方法为木垛法,从下向上搭设木垛,人员站在上面,由下向上钻眼、装药、连线和爆破,作业人员工作环境是难以想象,经常受到临水、落石、有害气体等职业伤害,特别是顶、帮坍塌还会造成人员伤亡。据不完全统计,以往施工一条深度40米的反井,就会发生一人以上的伤亡事故,人工施工一条40米需要2-4个月,每个煤矿都需要建设十几条反井,煤矿每年需要施工超过200条,加上其他地下工程全国需要施工的各种反井超过400条,从安全和效率看,反井是制约井工开采的重要环节!
刘志强从入院读研究生开始,就致力于解决这一困扰矿建界的难题。他研究生毕业答辩的第二天就去了现场,开始了艰辛的日日夜夜,将自己青春年华贡献给了建井事业。曾面对现场突发情况的懵懂和忐忑;曾在艰苦矿地干近半年吃不上一块肉;曾彻夜加班,不成功誓不休。他说,为热爱的煤矿建井技术研究事业付出,有苦有乐,但没有后悔。那些技术难点攻克前的煎熬,许多项目创新成功的喜悦,奔波路上直面生死的深刻体验,这些经历都充实了他丰满的人生。
在建井院六十余载的发展历程中,刘志强是其中的一个缩影,影射出许许多多献身建井事业人的顽强精神。在这里挥洒青春、汗水、泪水的人永远不会缺、不会断。未来,这种传承仍将继续,建井院的创新历程永远是进行时。创新,在这里是一种方向,一种指引。有了创新,建井人便不会停下探索的脚步,煤矿深处也不再是威胁生命之地。
为改变反井施工的落后面貌,刘志强主持完成国家“7.5”科技攻关的“LM-120型反井钻机与工艺研究”和“XP型镶齿盘形滚刀”的工艺研究部分,又先后主持完成包括煤炭科研重点项目“LM-200型反井钻机”、“300米深井反井钻井施工技术”、“大倾角深斜井反井钻井工艺及专用设备研究”、“LM-90型反井钻机”、“上排下疏立井凿井新工艺”,以及电力部科研项目“反井钻应用技术”等行业重点课题,研制小型反井钻机和反井钻机钻井工艺,解决井下反井施工难题,快速、安全钻成直径1.0-1.4米溜渣孔技术难题。
进入21世纪,为了煤矿大直径井筒建设和水电极坚硬岩石建设电站的需要,作为第一负责人,刘志强组织进行了科技部科研院所专项资金项目“深井反井钻井技术及装备”、“反井钻进竖井导孔轨迹测控装备与技术”、以及自主研发科研项目“ZFY3.5/400电控型反井钻机技术”、“反井正钻综合凿井新技术及装备研究”等。
为适应煤矿高产采区建设和整合矿井改造,刘志强还组织进行科技部科研院所专项资金滚动开发项目“大直径煤矿风井反井钻井工艺技术研究”,包括三个子课题“大直径反井钻机关键技术及装备研究”、“新型大直径扩孔钻头结构及配套钻具开发研究”、“大直径煤矿风井反井钻井工艺技术研究及应用”,项目完成研制了钻井深度600米、直径5米电液控制型反井钻机研制,形成了国内最先进大型反井钻机和钻井工艺,实现了从反井钻机钻孔到钻进井筒的转变,形成了一种新的井筒钻进工艺-反井钻井工艺,在坚硬岩石条件下,机械破岩钻成井筒,钻进全部地面作业,安全、环保、高效、无职业伤害,反井钻井技术进步及创新促进了建井技术的发展。
促进地下工程建设技术发展
由于反井钻机在技术上与安全上的优越性,这项技术不仅用于矿井建设中,还运用在许多跨行业领域的重大工程建设中。十三陵抽水蓄能电站便是第一从煤炭跨出的第一项工程,也是这样一个让刘志强至今难忘的项目。
当时十三陵抽水蓄能电站正在筹建,在一次会议中,刘志强和团队得到了这一消息,便前去与电站筹备处进行商谈,希望能够采用反井钻井技术为十三陵电站的建设提供帮助 。
“其实当时我们心里也没底,煤矿系统的岩石都是软岩,十三陵抽水蓄能电站位于十三陵水库周边的山体内,是由火成岩类的坚硬岩石。从滚刀破岩消耗和技术来讲,软硬是两种技术,是一种新的尝试。”他表示。当时,电站建设的许多专家并不看好这一技术在其中的应用,然而筹备处处长及当时的三峡监理却选择相信他们,并到煤矿进行了实地考察,从此,为水电建设开创出一条新的技术途径。
为了使反井钻井技术走出煤炭,走向新的地下工程领域,他们付出艰苦的劳动,和巨大的精神压力。以前,水电地下工程系统的通风很不好,由于采用的是柴油吊车将设备吊到洞中,所以施工人员往往在里面待上一天便会头痛,晚上常常连饭都吃不下。刘志强他们每天早上8点蹭监理单位的车抵达现场,晚上12点又蹭车回来。"四五个人就天天这么干。每个人带点咸鸭蛋火腿肠,在洞里一干就是一天,攻克了一项又一项技术难题。半个月之后,当一个直径 1.4 米、深度160 米的高精度电梯井导井钻呈现在甲方面前时,得到的是惊奇、感叹和赞扬。被水电誉为“造福工人、功德无量”的技术。此后,又进行反井钻机施工大倾角倾斜压力管道技术研究,在国内第一尝试钻成倾角50度,长度203米的斜井,打破国外爬罐技术垄断,根除了爬罐施工的安全隐患。
“在云南的那段日子令人难忘。” 他回忆说,为了使反井钻机技术能够在水电系统推广,他们又开始了云南大朝山电站的远征,第一次将反井钻机推广在普通水力发电工程。在澜沧江大峡谷内的工程,充满了不确定性,设备供应困难,人员紧张,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多,有时为了一个配件,从昆明到电站需要开几天的车,走的都是泥泞的山路。“下面热得要命,上面却在下雪,车旁就是深不见底的山涧,掉下去都找不到人。”那时候,一会瓢泼大雨、一会冰雹、一会大雾弥漫,山路泥石流频发,有时在山路上被堵几天,渴了饿了就和当地的老乡商量着吃口饭。“那时候我常想,干不好我就不回来了。”好在上天没有辜负他的努力,通过多项技术创新后,工程顺利而圆满地结束了,他也靠着敬业与专业为钻井事业在电站建设领域赢得了口碑。此后,在我国重点水电建设工程中如三峡、小湾、龙滩、溪洛渡、白鹤滩、乌东德等几十座电站,都有他们的反井钻机身影,在我国新型的抽水蓄能电站领域,如山东泰山、江苏宜兴、安徽琅琊山、河北张河湾,山西溪龙池等都利用了他们的技术。此后,跟随我国水电建设走出去的脚步,反井钻井技术也在马来西亚、哈萨克斯坦、厄瓜多尔、赞比亚、老挝、巴基斯坦等一显身手,成为我国电站建设行业走出去的施工利器。
三十余年来,他带领团队,团结一心,克服困难,努力拼搏,从天寒地冻的塞外北国到酷热难耐的西南边陲,每项研究和每一工程都是挑战,他们的足迹遍布煤矿井下、偏远高海拔(3000m)水电、铁路隧道建设的各个角落,在包括泥石流频繁发生的地区和艰苦的工作环境,为反井钻井技术推广付出艰苦的劳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
机械破岩钻井加速我国建井技术变革
在“十一五”期间,承担国家科技支撑项目,针对我国钻井技术发展的瓶颈,刘志强提出“一扩成井”和“一钻成井”钻井新工艺,大大提高钻井法凿井成井速度,推进了钻井技术发展和推广,该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在“十二五”期间,组织研制出我国首台竖井掘进机,提出了井筒全面综合机械化钻井的不同工艺,包括反井钻机、竖井掘进机、竖井钻机等适合不同条件的钻井方法,逐渐取代人工爆破作业,根本改善井筒施工安全状况。为了创建机械破岩钻井基础研究条件,刘志强同志还组织建设了“煤矿深井建设国家工程实验室”,服务于特殊凿井技术领域。
2015年12月,刘志强主持研发的我国首台矿山竖井掘进机在宁夏银川完成加工调试,标志着我国矿山井巷掘进向机械化、智能化和无人化方向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是我国建井技术的重要革命,对提高地下工程建设水平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为解决我国矿山竖井井筒传统钻爆法施工速度慢、劳动强度大等问题,天地科技建井研究院联合天地科技控股子公司宁夏天地奔牛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依托国家“863”计划课题“矿山竖井掘进机研制”开展联合攻关并取得重要进展。以刘志强研究员为课题负责人的研究团队,制定并按照“整体框架架构、多点支撑推进、4台变频电机驱动、电液伺服控制、钻进方向智能控制”的总体方案,成功研制钻井直径5.8~6.0m、钻井深度800~1000m、推力6000kN、扭矩1000kN·m、总重量约140t的国内首台套有导孔条件下的竖井掘进机样机,并于2015年8月通过国家科技部现场检查。2016年4月13日通过科技部的技术验收。
刘志强表示,竖井掘进机课题的总体任务是研制一套竖井掘进机样机,实现用钻头机械化破岩代替传统的钻眼、爆破凿井方法,使建井向智能化方向发展,使凿井工作人员从矿山最危险、最艰苦、安全条件差、职业伤害严重的井筒施工中逐渐解脱出来,实现建井技术的革命。据了解,竖井掘进机除可广泛用于矿山井筒建设外,在水电、人防、科学实验等其他地下工程领域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刘志强同志任曾职总工程师,始终本着诚恳、热情的态度对待自己的职工,他毫无保留地向大家传授自己的专业技术知识和常年积累的实际工作经验。历年来,他培养了十多名博士和硕士研究生。为了帮助年轻同志尽快取得进步,他总是在研究过程中进行实地指导,对他们提出的问题不厌其烦的解答,并且鼓励他们不断总结、提炼实际操作中的好做法、金点子,并指导团队为俄罗斯研究新型上向反井钻机,达到锻炼人才开辟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装备目的。
目前,已是学科领域带头人的刘志强,不仅在反井钻机项目上投入了精力,他还在思索着更多的计划。以矿山井巷建设中实现机械化代替普通法爆破法为主攻方向,在完成承担国家‘十二五'、‘863 '“ 矿山竖井掘进机”项目同时,参与“十三五”“深地资源勘查开采”规划的“深部矿建井与提升技术”重大科研项目,将坚硬岩石机械破岩、智能定向技术及装备作为研究方向,促进井筒建设技术的变革。让机械代替人工作业避免安全事故和职业伤害发生。”
媒体报道二:

让创新的灯塔在煤海闪耀
——访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天地科技建井研究院副院长刘志强
1957年,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北京建井研究所成立。建于新中国工业发展初期,肩负煤炭行业井巷施工工艺、技术及装备研究的科技使命,这艘地下工程建设领域的科研巨轮起航了,破浪前行,至今已有56年历史。经历几番流变,当初的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北京建井研究所如今已发展成为天地科技建井研究院(以下简称“建井院”)。作为我国煤炭行业唯一从事地下特殊施工技术的综合专业研究机构,建井院引领了国内钻井、注浆、冻结等特殊凿井和岩巷掘进支护配套技术的发展方向,多项技术国际领先。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天地科技建井研究院副院长刘志强是建井院培养起来的高级技术与管理人术1984年,当他考入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攻读硕士研究生时.他的事业便与建井院紧紧连在了一起。“学矿建,我不觉得枯燥”1980年,崇拜李四光的刘志强将长春地质大学作为第一志愿,最后却被山东矿学院录取,进入建矿系,从此与煤矿结缘。刚刚进入大学的刘志强在班上的成绩并不突出,然而从小一直名列前茅的... (本文共6页) 阅读全文>> 权威出处: 《中国科技奖励》2013年06期
来源:《中国科技奖励》 2013年06期
媒体报道三:

刘志强优秀事迹
刘志强现任中国煤炭科工集团首席科学家,天地科技建井研究院副院长、北京中煤矿山工程有限公司总工程师。中国煤炭学会会员,“煤矿建设与岩土工程专业委员会”专委会委员、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煤炭行业煤矿专用设备标准化委员会“井巷分会”主任委员,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煤炭科学技术委员会矿山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秘书长。我国第一批钻井法凿井技术研究生,长期从事煤矿建井技术研究,主攻反井钻井技术、钻井法凿井技术,基本奠定我国反井钻机技术基础,在反井钻井工艺方面,进行岩石破碎、偏斜控制、钻进参数、风险评价等技术研究,在反井钻井装备方面,组织完成系列反井钻机、钻杆、钻头、滚刀研究,取得了多项创新性成果,反井钻机、反井钻井工程已形成产业,不完全统计国内地下工程每年完成反井工程超过万米,累计设备、工程和提高产量综合产值超过百亿元,取得十分显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刘志强1990年被评为中国统配煤矿总公司"优秀青年知识分子",1997年获得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基金孙越崎科学教育基金"优秀青年科技奖",还获得了 1998年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煤炭系统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等多项荣誉和奖励。2012年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一、反井钻机 为生命护航
上世纪8 0 年代以前,煤矿井下暗井、煤仓、风井等小型反井工程靠人工反井法施工,井下施工环境非常恶劣,且完全不能保障安全。据统计,每超过40米的反井就有1人伤亡,在全国煤矿伤亡事故中占很大比重。如何将井下工作人员从最恶劣、最繁重、最艰苦、最危险的反井工作环境中解脱出来,是当时国家迫切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刘志强从基层环境中成长起来,煤矿工人经历的苦与危险,他都深有感触。“搞反井钻井技术,利用机械化破岩装备,就是为了让人从工作面解脱出来,实现安全环境下操作,避免人员伤亡,减轻工人体力劳动,减少职业伤害,提高反井施工速度。”刘志强说。1982年,反井钻机项目便开始在建井院研究试验,1986年他们已完成了现场试验。回忆起项目的建设过程,刘志强说那时很苦。第一台样机在开溧赵各庄煤矿做试验,在1200米深的井下,经过4次竖井罐笼,行走800米斜井,才能到达工作面,早上6点起床,晚上6点才能回到宿舍。“第一台样机设计完需要进行工艺研究,因为我当时学的是钻井工艺,于是作为在读研究生,进行反井钻井工艺研究,提出反井钻进总体方案,对钻具布置、钻进参数控制理论进行研究,为第一次反井钻机工业性试验成功打下基础。”为了第一台样机的成功,刘志强和项目组带头人每天待在现场,身上的衣服都是脏的,“那时候真是玩命儿,出了事故就爬上去,现在想起来很恐怖,那会儿却不害怕。”
1989年,刘志强和项目组来到山东汶南煤矿迎接新的挑战。他们采用新研制的钻深2 0 0米反井钻机钻进3 1 6米深的新立井工程,反井钻机第一次在地面施工,需要穿过各种复杂地层,技术难度高。从技术方案确定到项目动土开始,刘志强便在现场,类似“地层软,需要将其处理以防坍塌、深井偏斜控制等"的难题不胜枚举,他们最后钻成了当时国内最深的316米井筒工程,?此后的十几年间都未有超过该深度纪录的反井钻井出现。因此,200型反井钻机获得了原煤炭工业部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进入2 1 世纪,建井院迎来反井钻机技术的快速发展时期,在科技部科研院所专项资金连续5个项目共计9 0 8 万元国拨经费的支持下,刘志强带领他的团队再一次肩挑重任,承担起“深井反井钻井技术及装备”“反井钻进竖井导孔轨迹测控装备与技术”“?大直径煤矿风井反井钻井技术及装备”研究。这一次,他们创造了钻井深度600米和钻井直径2.5米、3.5米、5.0米多项纪录。
二、缔造反井钴机“神话”
“ 5 米大直径反井钻井技术及装备"是刘志强担任负责人的又一创新力作,包括“大直径反井钻机关键技术及装备研究”“?新型大直径扩孔钻头结构及配套钻具开发研究”“大直径煤矿风井反井钻井工艺技术研究”等3项研究内容,已分别通过验收,项目通过煤炭协会技术鉴定,总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这个项目是刘志强一直引以为骄傲,这是建井院3 0 年来技术积淀的成果,是汇集以往经验的集大成之作。项目完成了我国首台套钻孔直径达到5米的特大型反井钻机、组装式大直径扩孔钻头、新型联结钻具结构和相应的反井钻井工艺研究,以及反井钻井风险评价和地层改性处理技术,形成了完善的煤矿风井大直径反井钻井技术、工艺和装备,并且开始应用到煤矿风井建设中,目前已完成井筒6个钻井总深度2 2 4 6 . 2米,完成的井筒最大钻井直径5.3米(深度201米)、最深的钻井539米(直径1.8米)。
刘志强带领团队研发了反井钻机新型锯齿形钻杆丝扣连接、新型扩孔钻头中心管螺母锁紧与拆卸装置、新型高保径自扩孔滚轮式稳定钻杆,满足了大直径扩孔钻头分体组装和钻头中心管快速更换与检修的需求,提高了导孔钻头的保径能力和钻具运行的稳定性,保证了钻孔精度。
盘点“ 5 米大直径反井钻井技术及装备”项目会发现,15项创新中,仅“首创”便有6项:
首次全面研究提出适合不同地层条件的大直径煤矿风井反井钻井工艺,解决了不同地层钻进的安全、偏斜控制等影响大直径反井钻井发展的技术难题。提出采用大直径反井钻机快速建设煤矿采区风井,?解决高产工作面通风和安全问题的新理念,首次创建了大直径反井钻机机械化快速建设采区风井新工艺,通过技术、工艺、装备研究和创新,达到了工业应用的目的。首次针对影响反井钻进安全、地层风险因素做了全面评价,为不同钻井工艺选择打下基础。首创动力头中心管整体浮动、自动卡抱钻杆联结结构,?提高了浮动范围,避免连接、拆卸过程对钻杆丝扣造成的损伤,实现钻杆连接、拆卸的无人化,为实现钻进过程无人化打下基础。首创了反井钻机新型锯齿形钻杆丝扣连接,解决了API标准扣型难以承载钻进过程巨大工作扭矩和拉力问题,提高了连接螺纹的承载能力及可靠性。首次在国内采用大直径反井钻机一次扩孔钻进成功,最大直径达到5.3米,破岩面积达到23.7㎡竖井井筒。
这一成果虽是针对煤炭行业施工采区风井井筒施工设计的,?但同时也可应用于部分新建井筒,?特别是在西部采用先施工斜井或其它竖井,?形成下部生产系统,再利用反井钻机施工,在其它地下工程建设领域,如水电站、抽水蓄能电站、公路隧道、地铁、铁路、金属非金属矿山、人防工程、军事设施等地下工程建设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所以可覆盖全国、跨行业系统。
现在,该项目已形成固定资产约1428万元,完成井筒工程6个,直接工程产值5 0 2 7 . 6万元,间接增加煤矿生产能力产值52665万元,为煤矿增收节支2 . 4 7亿元,新增利税约8 1 0 0万元。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三、成功的背后
人们往往看得到成功时的鲜花与掌声,却往往看不到成功背后的汗水与泪水。对于刘志强来说,成功是用脚趟出来的路,成功是每个苦思冥想的黑夜与白昼串联起来的一年又一年。
由于反井钻机在技术上与安全上的优越性,这项技术不仅用于矿井建设中,还运用在许多跨行业领域的重大工程建设中。十三陵抽水蓄能电站便是这样一个让刘志强至今难忘的项目。
当时十三陵抽水蓄能电站正在筹建,在一次会议中,刘志强和团队得到了这一消息,便前去与电站筹备处处长进行商谈,希望能够采用反井钻井技术为十三陵电站的建设提供帮助。“其实当时我们心里也没底,煤矿系统的岩石都是软岩,十三陵水库是硬岩。从材料消耗和技术水平来讲,软硬是两种技术。”当时,电站建设的许多专家并不看好这一技术在其中的应用,然而筹备处处长却选择相信他们。
电站给的第一项工程是电梯井,几十米外就是用其他工艺施工失败的项目。刘志强他们每天早上8点蹭监理单位的车抵达现场,?晚上1 2 点又蹭车回来。“四五个人就天天这么干。每个人带点咸鸭蛋火腿肠,在洞里一干就是一天。”半个月之后,当一个直径1 . 4米、深度1 6 0米的电梯井导井钻呈现在甲方面前时,得到的是惊奇、感叹和赞扬。
电站建设中,倾角为50度的斜度、长度为203米的压力管道,成为制约电站进展的技术难题,施工单位购买了两套国外爬罐设备,总价值达到150万美元。而刘志强提出用反井钻机打。这在当时的反井钻井技术和装备技术水平来讲是一个巨大的难题,?做成后也将意味着一项巨大的突破。在技术上他提出斜井反井钻井工艺,在工程上提出两种反井钻机和两种爬罐施工方法同时进行,择优而定。卯足一股劲儿,刘志强带着团队展开了与国外先进技术设备的竞争。三四个月后,他们利用反井钻井技术顺利完成了任务,实现了突破,而国外的设备却在此时出了问题,导致塌方,最后这些问题还是被反井钻井技术解决的。
刘志强和同志们不懈努力,终于成功将反井钻井技术应用在抽水蓄能电站的建设中,很快,国家便支持建井院进行2米反井钻机的研制。
现在,已是副院长的刘志强不仅在反井钻机项目上投入了精力,他还在思索着更多的计划。“在煤矿井巷建设中实现机械化代替普通法爆破法,正在承担国家‘十二五'、‘863?'?竖井掘进机项目,将逐渐改变井筒建设技术的面貌。让机械代替人就会安全很多,能够避免很多安全事故。”
刘志强还将继续守护着创新的灯塔,照耀着煤海中耕耘不辍的人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