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科技创新网 > 文章中心 > 和谐 > 文章正文

●着力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权益保障机制,用健全的制度、体制和机制来维护、保障和实现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就业权、健康权、受教育权、受救助权,是以人为本的重要体现,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落脚点。

  ●在我国,全体公民都应平等地享受基本公共服务。这就要求健全公共财政体制,调整财政收支结构,把更多财政资金投向公共服务领域。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人为本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因此,切实保障和实现人民群众的基本权益,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中之重。当前,应着力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权益保障机制,用健全的制度、体制和机制来维护、保障和实现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健全科学有效的就业权保障机制。就业是民生之本。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力资源十分丰富。在当前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的过程中,劳动力供求总量矛盾与结构性矛盾并存,城镇就业压力加大与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加速同时出现,新增劳动力就业与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相互交织,就业压力相当大。因此,必须把扩大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和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目标,实现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的良性互动。应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多渠道、多方式增加就业岗位。实行促进就业的财税金融政策,积极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加强创业培训和再就业培训。深化户籍、劳动就业等制度改革,逐步形成城乡统一的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完善人员流动政策,规范发展就业服务机构。强化政府的促进就业职能,统筹做好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加强大学毕业生、退役军人的就业指导和服务。扩大再就业政策扶持范围,健全再就业援助制度,着力帮助零就业家庭和就业困难人员就业。

  健全科学有效的健康权保障机制。健康权是人民群众的基本权益之一,也是人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权是以人为本的重要体现,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落脚点。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强化政府责任,严格监督管理,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当前,尤其要以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为重点,大力发展公共医疗卫生事业。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重点加强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和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强化公立医院的公共服务职能,加强医德医风建设,规范收支管理,纠正片面创收倾向。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整顿药品生产和流通秩序,保证群众基本用药。加强食品、药品、餐饮卫生监管,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

  健全科学有效的受教育权保障机制。我国宪法明文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保证人民享有接受教育的机会,是党和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这就要求我们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建设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保障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要明确各级政府提供教育公共服务的职责,保证财政性教育经费增长幅度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逐步使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4%。继续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在农村并逐步在城市免除义务教育学杂费,全面落实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费提供课本和补助寄宿生生活费政策,保障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在现阶段,尤其要努力促进教育公平,坚持公共教育资源向农村、中西部地区、贫困地区、边疆地区、民族地区倾斜,逐步缩小城乡和区域教育发展差距,推动公共教育协调发展。

  健全科学有效的受救助权保障机制。获得社会救助是公民应享受的权利,为公民提供社会救助是国家和社会应尽的义务。适应人口老龄化、城镇化、就业方式多样化的社会现实,逐步建立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相衔接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加快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在现阶段,尤其要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发展社会医疗救助,加快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逐步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快建立适应农民工特点的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城市低保、农村五保户供养、特困户救助、灾民救助、城市生活无着落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等制度,加强对困难群众的救助。拓宽资金筹集渠道,加快廉租住房建设,规范和加强经济适用房建设,逐步解决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同时,拓展和规范法律服务,加强和改进法律援助工作,加强司法救助。

  健全科学有效的保障公民公平享受基本公共服务权利机制。在我国,全体公民都应平等地享受基本公共服务。这就要求我们健全公共财政体制,调整财政收支结构,把更多财政资金投向公共服务领域,加大财政在教育、卫生、文化、就业再就业服务、社会保障、生态环境、公共基础设施、社会治安等方面的投入,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在当前,尤其要把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转向农村,国家财政新增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经费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量主要用于农村,逐步加大政府土地出让金用于农村的比重,从而尽可能增加农村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资金要重点用于中西部地区,尽快使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和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得到改善,逐步缩小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的差距。

文章录入:zgkjcx    责任编辑:zgkjcx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关于我们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广告说明 | 合作项目

    名称:科技创新网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13040577号-2    公安备案号:11010802029847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E-Mail:zgkjcx0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