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专著:
出版专著:
1、《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研究》(专著), 吕火明,李晓,刘宗敏,何鹏,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年12月。
发表中文期刊论文:
[1]杨新元,郭晓鸣,吕火明,张霞,虞洪.山区县域经济绿色转型发展研究——四川省天全县例证[J].中国西部,2021(02):31-39.
[2]杜兴端,吕火明.四川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探析[J].四川农业科技,2021(03):5-7.
[3]赵颖文,吕火明,卢波.建国70年四川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成就、经验与愿景[J].农业经济,2020(12):9-11.
[4]吕火明.关于农业科研单位开展对标管理工作的思考[J].四川农业科技,2020(08):5-7.
[5]蔡臣,吕火明,江国良,胡旭,赵颖文,刘宗敏,赵剑.四川水果产业发展现状及竞争力分析——基于科技支撑的视角[J].四川农业科技,2020(01):5-10.
[6]杜兴端,吕火明.四川农业高质量发展现状、挑战与建议[J].四川农业科技,2019(12):5-8.
[7]蔡臣,吕火明,胡旭,赵颖文,刘宗敏,赵剑.“川字号”农业产业发展路径分析——基于科技支撑的视角[J].四川农业科技,2019(12):49-52.
[8]赵颖文,吕火明,李晓,刘宗敏.中国推进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紧迫性、优弱势与发展建议[J].农学学报,2019,9(10):89-94.
[9]赵颖文,吕火明.四川省粮食生产比较优势测评及主要影响因素分析[J].农业经济与管理,2019(05):64-73.
[10]吕火明.森林康养:内涵、作用与发展对策[J].中国西部,2019(04):103-107.
[11]吕火明.以绿色发展理念引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评《绿色发展理念下贵州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J].四川农业科技,2019(07):61-62.
[12]赵颖文,吕火明.刍议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主要成就、问题挑战及发展应对[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9,40(03):377-386.
[13]赵颖文,吕火明,李晓.日本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推行背景、应对举措及对中国启示[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9,40(04):202-209.
[14]吕火明,刘宗敏,赵颖文.论商业模式创新角度下的创意农业发展[J].四川农业科技,2019(01):5-7.
[15]赵颖文,吕火明.试论农业规模经营进程中多元经营主体间的关系辨析[J].四川农业科技,2018(09):5-8.
[16]赵颖文,吕火明.四川省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价及障碍因素研究[J].农业经济与管理,2018(04):28-37.
[17]吕火明.党建引领 抓好农业科研院所中心工作[J].四川党的建设,2018(10):34-35.
[18]吕火明.农业科研院所党建工作目标之思考[J].决策咨询,2018(01):1-3+7.
[19]吕火明,周作昂,赵颖文,刘宗敏.人多地少!四川如何实现适度规模经营?[J].四川省情,2017(12):51-52.
[20]赵颖文,吕火明,刘宗敏.关于推进我国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几点思考[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7,38(06):938-945.
[21]彭建华,吕火明.新阶段农业科研院所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实践与思考——以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为例[J].农业科技管理,2017,36(05):4-7.
[22]吕火明,赵颖文.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的时空演变——基于四川省的实证分析[J].天府新论,2017(04):103-112.
[23]赵颖文,吕火明.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关系的理论考察、现实困境及其原因探究[J].农村经济,2017(06):109-115.
[24]吕火明,赵颖文,刘宗敏.“互联网+农业”深度融合的对策思考[J].农业网络信息,2017(05):37-43.
[25]赵颖文,吕火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二元经济结构的历史演变与发展对策[J].农业经济与管理,2016(05):21-32.
[26]赵颖文,吕火明,刘宗敏.四川省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协同发展测评与分析[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43(05):83-91.
[27]赵颖文,吕火明.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耦合机理及协调关系[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6,18(03):3-10.
[28]吕火明.《四川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战略研究》书评[J].农业技术经济,2016(04):128.
[29]赵颖文,吕火明.农村全面小康建设评价体系的构建及区域差异性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16,37(04):9-15+110.
[30]赵颖文,吕火明.关于农地适度规模经营“度”的经济学理论解析[J].农业经济与管理,2015(04):13-20.
[31]赵颖文,吕火明.粮食“十连增”背后的思考:现代农业发展中面临的挑战与路径选择[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5,36(04):561-567.
[32]赵颖文,吕火明.农业人口高龄化危机:日本应对措施及对中国的启示[J].农村经济,2014(12):120-125.
[33]吕火明,刘宗敏.完善农业科技创新机制的几点思考[J].四川农业科技,2014(12):5-6.
[34]吕火明,李晓,杜兴端.关于加快推进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的建议[J].四川农业科技,2014(02):5-6.
[35]吕火明,刘宗敏.论创新和完善农业经营体系的内容与措施[J].决策咨询,2013(06):23-28+49.
[36]吕火明,李晓.关于确保地震灾后农业增产农民增收de建议[J].四川农业科技,2013(06):6-7.
[37]吕火明,刘宗敏.转变四川农业发展方式的困境与途径研究[J].农业经济与管理,2011(06):51-54.
[38]吕火明,杨锦秀.四川薯类产业发展的技术经济分析[J].西南农业学报,2011,24(05):1997-2003.
[39]刘丹,杨锦秀,吕火明.四川省薯类产业竞争力因素分析[J].湖北农业科学,2011,50(17):3667-3670.
[40]吕火明,刘宗敏.四川省农产品价格上涨原因及对策措施分析[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02):64-68+12.
[41]李君,吕火明,梁康康,张龙江.基于乡镇管理者视角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政策实践分析——来自全国部分省(区、市)195个乡镇的调查数据[J].中国农村经济,2011(02):74-82.
[42]吕火明.将农业多功能化经营纳入成都建设现代田园城市的建议[J].决策咨询通讯,2010(02):63-65.
[43]吕火明.柔性管理:导学引思促教学[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0(01):40-42.
[44]吕火明,郑林用,朱永清.加快地震重灾区特色产业恢复的建议[J].四川农业科技,2009(10):6-7.
[45]吕火明.关于四川发展生物能源的若干思考[J].四川农业科技,2008(09):5-7.
[46]吕火明.一部优秀的农业技术创新著作——学习《农业科技价值链系统创新论》有感[J].四川农业科技,2008(07):56.
[47]吕火明.金融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思考[J].决策咨询通讯,2007(03):9+69.
[48]吕火明.对泸州市新农村建设的思考[J].四川省情,2006(09):46-47.
[49]吕火明.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思考[J].决策咨询通讯,2006(01):38-41.
[50]吕火明.论领导者政策执行力的提高[J].决策咨询通讯,2004(05):90-91.
[51]吕火明.不能就农业论农业[J].农村经济,2004(02):3.
[52]吕火明.发展特色农业 增加农民收入的思考[J].四川省情,2004(02):7-10.
[53]林凌,杜肯堂,侯水平,杜受祜,吕火明,杨钢.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四川省著名经济学家谈学习党的十六大报告的体会[J].经济体制改革,2002(06):5-14.
[54]吕火明.论特色农业[J].社会科学研究,2002(03):27-30.
[55]郭晓鸣,吕火明.四川省农民增收问题研究[J].农村经济,2000(04):3-5.
[56]吕火明.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浅见[J].农村经济,1997(12):4-5.
[57]吕火明.农业产业化: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现实选择[J].理论与改革,1997(01):21-22.
[58]吕火明,彭晓蓉.浅论建设农业商品生产基地的原则、措施与对策[J].农村经济,1996(05):7-9.
[59]吕火明,彭晓蓉.建设适应市场经济的农业商品生产基地[J].财经科学,1996(01):38-41.
[60]吕火明.农村股份合作制有强大的生命力[J].经济体制改革,1995(05):50-51.
[61]吕火明.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技术政策分析[J].软科学,1995(03):50-52.
[62]吕火明.市场经济与农业科技进步的关系浅探[J].农村经济,1994(05):8-9+12.
[63]王叔云,吕火明.毛泽东农轻重思想的再认识[J].社会科学研究,1993(05):22-26.
[64]吕火明,付心宇,姜正和,彭晓蓉.农业技术政策浅论[J].经济问题,1993(08):20-24.
[65]吕火明.不唯书,不唯上,只求实——读王叔云教授《农村经济改革与发展》[J].财经科学,1993(04):78.
[66]吕火明.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问题述要[J].经济问题探索,1993(02):24-27.
[67]吕火明.农业区域开发研究的优秀成果——读《农业区域开发项目管理》之感[J].农业技术经济,1992(04):52-53.
[68]吕火明.农业剩余劳动力定义之我见[J].经济问题探索,1991(03):64-65.
[69]龙绪豪,吕火明.农业技术经济学科建设的思考[J].农业技术经济,1991(02):66-69.
[70]吕火明.测定农业技术进步作用的方法比较[J].农业技术经济,1990(03):66-70.
[71]吕火明.技术进步率是衡量农业生产集约化水平的重要指标[J].天府新论,1988(05):9-10.
[72]吕火明.对完善农业技术经济分析评价方法的看法[J].农村经济与社会,1988(04):61-62.
[73]吕火明.生产函数演进史探索[J].农业技术经济,1988(01):31-35.
[74]吕火明.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特性简析[J].社会科学研究,1987(04):31-32.
[75]吕火明,钟鹏,陈永生.论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特征[J].农村经济,1987(04):5+9.
[76]龙绪豪,吕火明.要完善农业技术经济分析评价方法[J].农业技术经济,1987(01):7-8.
[77]吕火明.农业生产函数的特点[J].财经科学,1986(04):69-70.
发表中文会议论文:
[1]吕火明; 刘宗敏. 科技特派员基层创业的机制与模式研究[C]. 中国农业技术经济研究会.城乡统筹背景下的农业产业安全.中国农业技术经济研究会:中国农业技术经济研究会,2010:208-217.
[2]吕火明. 农业产业化: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现实选择[C]. 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领导小组.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领导小组: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1996:333-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