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信息:
左建平 ,男,1978年3月生,中共党员,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院长。曾到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布朗大学等访学。
长期从事采矿岩石多尺度破坏力学基础理论与岩层控制技术研究。针对深部煤矿灾害现象,建立了煤岩组合体峰前和峰后非线性本构理论模型,得到国际岩石力学专家Hoek和Brown等充分肯定并多次引用;揭示深部岩层多尺度渐进破坏机理,建立了采动岩层移动“类双曲线”模型;开发了采矿不连续变形计算分析系统(MDDA),提出了深部围岩全空间协同支护技术及方法,在潞安、阳泉、开滦、冀中能源和淮南等20多个矿区广泛应用。近年来负责或参与的国家级科研项目10项(国家973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项目优青、面上等),北京市重大落地成果转化项目、省部级及企业合作项目40余项。
相关成果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其中SCI收录54篇(第1或通讯作者45篇,JCR一区论文26篇)、EI收录76篇,被Hoek、Brown等国内外学者他引3200余次;授权专利30项;软件版权3项;标准2项;出版专著4部、编著1部。成果获省部级一、二等奖等12项(5项排名第1);曾获北京卓越青年科学家(2019)、北京市青年教学名师(2017)、教育部青年长江(2017)、国自然优青(2016)、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青年科技金奖(2016)和全国百篇优博(2009)等。
教育及工作经历:
1999年获中南大学铁道学院(原长沙铁道学院)学士学位
2001.09-2006.06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博士研究生
2006.07-2008.09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讲师
2006.11-2009.03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博士后
2008.09-2012.07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副教授
2012.07-现在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教授
2006年6月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工程力学专业获博士学位。
曾到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访学一年(2011)。
布朗大学高访半年(2018)。
社会兼职:
1、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采矿岩石力学分会理事长。
2、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青年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3、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软岩分会理事。
4、中国煤炭学会岩石力学与支护专业委员会委员。
5、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的本构关系及强度理论专业委员会委员。
6、北京力学学会理事。
7、中国煤炭学会支护专业委员会委员。
8、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编委。
9、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编委、矿业科学学报编委。
教学情况:
主讲课程:
历任工程力学A2、工程力学B、断裂与损伤力学、张量分析等课程主讲教师,2006年任教以来主讲本科课25门次,研究生课20门次,授课近1988 学时,授课学生超2000 人。
教学成果:
指导本科毕设23人次,指导研究生45 人(其中毕业25人)。指导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4项。担任2010届工程力学班主任,该班获北京市奥运先锋团支部奖,考研率65%(全校第1),就业率100%。教学深受学生好评,曾获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优秀教学质量一等奖2次(第1),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第1),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 二等奖(第5),获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6年度“我最喜爱的青年教师”。
科学研究:
研究方向:
主要从事深部煤岩破坏力学基础理论及控制技术、矿山生态修复等科研和教学工作,揭示了多场耦合煤岩体多尺度破坏机理,建立了煤岩非线性破坏本构模型,理论证明了Hoek-Brown经验准则;建立了井下岩层破坏及地表沉陷的统一模型—岩层移动“类双曲线”模型;研发了巷道纳米基注浆材料,提出了深部巷道高强预应力全空间协同控制技术,成果应用在二十多个矿区工作面或巷道。
1. 煤岩破坏力学
建立了深部煤岩组合体非线性破坏理论,提出了一个新的岩石微破裂密度不变特征参量;理论证明了Hoek-Brown经验破坏准则,找到了深部岩石脆-延转换的理论临界点,得到了Hoek、Brown两位院士本人的引用及认可,认为这一成果是近25-30年有关Hoek-Brown准则最好和最有价值的论文之一。
2. 岩层移动模型
揭示了采动岩层多尺度渐进破断机理,建立了岩层整体移动“类双曲线”模型,实现了井下采矿岩层破断与井上地表沉陷模型统一。该模型将地表漏斗形沉陷与工作面顶板倒漏斗形破断建立起统一的联系,解决了我国采矿界近七十年来岩层移动缺乏统一模型的难题。该成果得到美国西弗吉尼亚大学彭赐灯院士、中国矿业大学(北京)钱鸣高院士、彭苏萍院士和安徽理工大学袁亮院士等认可。
3.围岩控制技术
开发了围岩纳米粘土注浆材料,开发了采矿不连续变形模拟分析系统MDDA,提出了深部大断面巷道全空间协同控制成套技术,实现了采矿巷道支护设计由传统的经验判断为主向精细计算分析、支护设计、施工一体化的转变,有效控制了深部围岩大变形。该技术广泛在潞安、阳泉和淮南等30多个矿区成功应用,取得了明显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近年来负责或参与的国家级科研项目10项(国家973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项目优青、面上等),北京市重大落地成果转化项目、省部级及企业合作项目40余项。
1、负责国家科技部973项目子课题1项。
2、负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1项。
3、负责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计划项目1项。
4、负责北京市科技新星项目1项。
5、负责北京市优秀人才项目1项。
6、负责教育部高校博士点新教师基金课题1项。
7、负责中国博士后基金各1项。
8、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
9、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
10、参加国家973项目1项。
11、参加企业合作项目5项。
科研成果:
授权专利30项;软件版权3项;标准2项;出版专著4部、编著1部。成果荣获省部级一等奖4项、二等奖8项,其中5项排名第1。
1 深部采矿围岩破坏力学及全空间协同控制技术 左建平 ;曹光明;孙运江;王金涛;陈岩;姜广辉;魏旭;宋洪强;孙凯;王廷征;靳苏平;刘光文;苏海成;史月;李彦红;刘存辉 中国矿业大学 2014
2 深部采动煤岩体裂隙演化表征及破坏机理 左建平 ;周宏伟;鞠扬;陈忠辉;彭瑞东 中国矿业大学 2013
3 煤矿底板构造突水理论模型与应用 王家臣;陈忠辉;许延春;宋彦琦;李振华;杨胜利;赵洪宝;陈新明;贾安立;王继林;潘卫东;李见波;左建平 ;杨宝贵;仲淑姮 中国矿业大学 2010
4 深部复杂应力条件下瓦斯在采动裂隙中的运移规律及开采实践 袁亮;谢和平;周宏伟;薛俊华;余国锋;左建平 ;武志德;刘景雷;胡本;刘金锋;张涛 平安煤矿瓦斯治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责任公司 2009
5 温度—应力共同作用下岩石破坏过程的细观实验与机理分析 周宏伟;左建平 ;鞠杨;王怀文 中国矿业大学 2008
教学和科研获奖:
1. 2010年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热力耦合作用下岩石的宏细观结构演化与强度特征 (周宏伟,左建平 ,王怀文,2011年1月25日)。
2. 2015年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大采高工作面上覆岩层移动原位观测及破断规律研究(左建平 ,宋卫军,杨胜利,杨建立,邹冠贵,解鹏雁等,2015年11月23日)。
3. 第七届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大采出空间覆岩渐进破坏机理及围岩控制技术(左建平 ,刘晓丽,王金涛,李英杰,孙运江,陈岩,姜广辉,魏旭,孙凯,吴迪, 2016年12月)。
4. 2016年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深部采矿围岩破坏力学及全空间协同控制技术(左建平 ,曹光明,孙运江,王金涛,陈岩,姜广辉,魏旭,孙凯,王廷征,靳苏平,刘光文,苏海成,李彦红,刘存辉, 2017年2月22日)
5. 第二届中国煤炭工业专利奖(二等奖):左建平 ,张婷,吴迪,魏旭. 一套便于张拉及锁紧的高预应力桁架锚索连接装置. 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201420738580.X;授权公告日:2015年6月24日。
6. 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2016年度科学技术一等奖:深井软岩巷道全空间刚柔复合支护成套技术研究及应用(王军,左建平 ,王波,徐亮,曲广龙,黄万朋,杨军辉,陈锋,王正泽,丁厚刚,陈冰慧,李学彬,刘国磊,何晓升,刘珂铭, 2017年9月27日)。
7. 2018年第九届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深井软岩巷道钢管混凝土组合结构支护成套技术研究与应用(王军,左建平 等)。
8. 中国发明协会发明一等奖:大采高煤矿巷道全空间协同控制技术及实践(左建平 、宋志飞、任凤国、刘德军、宋卫军、李云驰, 2018年12月。
9.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6年度“我最喜爱的青年教师”,左建平 ,2016年5月。
10. 左建平 、祝捷、刘升贵、黎立云、杨永明. 基于矿山工程背景的断裂力学教学方法. 2016年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16年5月。
11. 左建平 ,首届北京市高等学校青年教学名师奖,2017年9月1日。
12. 左建平 ,左明,刘升贵,李英杰等. 基于矿山工程背景的断裂力学探究式教学方法, 2017年全国煤炭行业教育教学(职工培训)成果二等奖, 2017年12月。
论文专著:
相关成果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其中SCI收录50余篇(第1或通讯作者45篇,JCR一区论文24篇)、EI收录76篇,被Hoek、Brown等国内外学者他引3000余次。
出版专著:
[1]. 左建平 ,曹光明等. 采矿围岩破坏力学与全空间协同控制实践. 科学出版社,2016年2月
发表部分英文期刊论文:
1. Jian-Ping Zuo , Xi-Shu Wang, De-Qiang Mao, Chun-Lai Wang, Jiang Guanghui. T–M coupled effects on cracking behaviors and reliability analysis of double-notched crustal rocks. Engineering fracture mechanics, 2016,158: 106-115
2. Jianping Zuo ,Guanghui Jiang, Xu Wei, Haicheng Su. A gas-mechanical coupled constitutive equation for fractured coal containing gas. Journal of Natural Gas Science & Engineering, 2016, 36:1109-1119
3. Zuo Jianping , Wei Xu, Pei Jianliang, Zhao Xiaoping. Investigation on bending meso-failure behavior of Jinping deep marble through SEM with loading system.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2015, 7(5): 593-599
4. Jianping Zuo , Huihai Liu, Hongtao Li. A theoretical derivation of the Hoek-Brown failure criterion for rock materials.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2015, 7(4): 361-366
5. Zuo Jian-ping , Xie He-ping, Dai Feng, Ju Yang. Three-point bending tests investigation of the fracture behavior of siltstone after thermal effect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Mining Science, 2014, 70: 133–143
6. Jian-Ping Zuo , Xi-Shu Wang, Mao Deqiang. SEM in-situ study on the effect of offset-notch on basalt cracking behavior under three-point bending load. Engineering Fracture Mechanics, 2014, 131: 504–513
7. ZuoJianping , XieHeping, Zhou Hongwei. Investigation on meso-failure behavior of rock under thermal-mechanical effects based on high temperature SEM. SCIENCE CHINA Physics, Mechanics & Astronomy, 2012, 55(10):1855-1862
8. ZUO Jian-ping , XIE He-ping, Zhou Hongwei, Peng Su-ping. SEM in-situ investigation on thermal cracking behavior of Pingdingshan sandstone at elevated temperatures. Geophysical Journal International, 2010, 181(2):593-603
9. Zuo Jian-Ping , Peng Su-Ping, Li Yong-Jun, Chen Zhong-Hui, Xie He-Ping. Investigation of karst collapse based on 3-D seismic technique and DDA method at Xieqiao coal mine, Chin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al geology, 2009, 78(4): 276-287
10. Jian-ping Zuo , He-ping Xie, Hong-wei Zhou. Experimental determination of the coupled thermal-mechanical effects on fracture toughness of sandstone. ASTM: Journal of Testing and Evaluation, 2009, 37(1): 48-52
11. Jian-ping Zuo , Hong-tao Li, He-ping Xie, Yang Ju, Su-ping Peng. A nonlinear strength criterion for rocklike materials based on fracture mechanic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Mining Sciences, 2008, 45(4): 594-599
12. ZUO Jian-ping , XIE He-ping, ZHOU Hong-wei,PENG Su-ping. Thermal-mechanical coupled effect on fracture mechanism and plastic characteristics of sandstone. Science in China Series E: Technological Sciences, 2007, 50(6): 833-843
发表中文期刊论文:
[1]左建平 ,左书豪,孙运江,史月,米长宁,李政岱.柠条塔矿不同深度覆岩波速特性及其物理参数相关性研究[J/OL].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1-12[2020-12-08].https://doi.org/10.13545/j.cnki.jmse.2020.0347.
[2]刘德军,仲飞,黄宏伟,左建平 ,薛亚东,张东明.运营隧道衬砌病害诊治的现状与发展[J/OL].中国公路学报:1-25[2020-12-08].http://kns.cnki.net/kcms/detail/61.1313.U.20201116.1543.004.html.
[3]王金涛,左建平 .非均质性对岩石Ⅰ型断裂特性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英文)[J].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2020,27(10):3063-3077.
[4]左建平 ,吴根水,孙运江,于美鲁.岩层移动内外“类双曲线”整体模型研究[J/OL].煤炭学报:1-13[2020-12-08].https://doi.org/10.13225/j.cnki.jccs.2020.1254.
[5]孙运江,徐丞谊,左建平 ,李蒙蒙,史月,周钰博.非均布载荷下充填开采岩层连续弯曲移动力学模型[J].煤炭科学技术,2020,48(09):139-145.
[6]李英杰,钟立博,左建平 .页岩Ⅰ型裂纹遇层理起裂扩展准则研究[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20,49(03):488-498.
[7]李和万,左建平 ,王来贵,苏荣华,周浩.液氮冷加载对围压煤体结构损伤的影响规律研究[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20,37(04):804-811.
[8]刘德军,左建平 ,刘海雁,洪紫杰,文金浩,史月.我国煤矿巷道支护理论及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矿业科学学报,2020,5(01):22-33.
[9]左建平 ,陈岩,刘晓丽.围压作用下岩石峰前裂纹演化行为及其扩展模型(英文)[J].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2019,26(11):3045-3056.
[10]左建平 ,于美鲁,胡顺银,宋洪强,魏旭,史月,左书豪.不同厚度岩层破断模式实验研究[J].采矿与岩层控制工程学报,2019,1(02):88-96.
[11]韩宇栋,刘畅,王振波,左建平 ,洪紫杰.硫酸盐干湿循环下ECC的轴压力学行为[J].建筑材料学报,2020,23(04):846-851.
[12]李春元,张勇,左建平 ,唐世界,刘世峰.深部开采砌体梁失稳扰动底板破坏力学行为及分区特征[J].煤炭学报,2019,44(05):1508-1520.
[13]王军,胡存川,左建平 ,王波,毛庆福,丁厚刚,赵南南.断层破碎带巷道底臌作用机理与控制技术[J].煤炭学报,2019,44(02):397-408.
[14]左建平 ,史月,刘德军,孙运江,陈岩.深部软岩巷道开槽卸压等效椭圆模型及模拟分析[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19,48(01):1-11.
[15]左建平 ,宋洪强,陈岩,李彦红.煤岩组合体峰后渐进破坏特征与非线性模型[J].煤炭学报,2018,43(12):3265-3272.
[16]刘德军,左建平 ,郭淞,王军,李英杰,张堂亮.深部巷道钢管混凝土支架承载性能研究进展[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18,47(06):1193-1211.
[17]宋洪强,左建平 ,陈岩,黎立云.煤岩组合体峰后应力-应变关系模型及脆性特征[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18,35(05):1063-1070.
[18]王振波,左建平 ,张小燕,刘畅,张子山.单轴受压下混杂纤维延性材料的超声波速特征[J].建筑材料学报,2019,22(01):142-148.
[19]左建平 ,周钰博,刘光文,邵光耀,史月.煤矿充填开采覆岩连续变形移动规律及曲率模型研究[J].岩土力学,2019,40(03):1097-1104+1220.
[20]李英杰,左建平 ,姚茂宏,刘德军,陈刚.页岩气超临界等温吸附模型及储量计算优化[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19,48(02):322-332.
[21]陈岩,左建平 ,宋洪强,冯路路,邵光耀.煤岩组合体循环加卸载变形及裂纹演化规律研究[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18,35(04):826-833.
[22]宋洪强,左建平 ,陈岩,黎立云,洪紫杰.基于岩石破坏全过程能量特征改进的能量跌落系数[J].岩土力学,2019,40(01):91-98.
[23]左建平 ,文金浩,胡顺银,赵善坤.深部煤矿巷道等强梁支护理论模型及模拟研究[J].煤炭学报,2018,43(S1):1-11.
[24]左建平 ,魏旭,王军,刘德军,崔凡.深部巷道围岩梯度破坏机理及模型研究[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18,47(03):478-485.
[25]左建平 ,马广华,喻翔,苏海成,魏振强.自破胶中低温清洁压裂液制备及性能评价[J].油田化学,2018,35(01):36-40.
[26]左建平 ,孙运江,文金浩,李政岱.岩层移动理论与力学模型及其展望[J].煤炭科学技术,2018,46(01):1-11+87.
[27]王振波,左建平 ,张君,冯路路,姜广辉.混杂纤维延性水泥基材料单轴受压力学特性[J].建筑材料学报,2018,21(04):639-644.
[28]左建平 ,陈岩,崔凡.不同煤岩组合体力学特性差异及冲击倾向性分析[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18,47(01):81-87.
[29]左建平 ,孙运江,王金涛,史月,文金浩.充分采动覆岩“类双曲线”破坏移动机理及模拟分析[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18,35(01):71-77.
[30]左建平 ,陈岩.卸载条件下煤岩组合体的裂纹张开效应研究[J].煤炭学报,2017,42(12):3142-3148.
[31]王军,黄万朋,左建平 ,田甜.深井交岔点围岩流变扰动效应及钢管混凝土组合支架支护技术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8,37(02):461-472.
[32]孙运江,左建平 ,李玉宝,刘存辉,李彦红,史月.邢东矿深部带压开采导水裂隙带微震监测及突水机制分析[J].岩土力学,2017,38(08):2335-2342.
[33]左建平 ,孙运江,钱鸣高.厚松散层覆岩移动机理及“类双曲线”模型[J].煤炭学报,2017,42(06):1372-1379.
[34]刘德军,黄宏伟,左建平 ,薛亚东,李英杰.盾构管片横向大变形TRC控制方法及作用机制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7,36(08):1889-1898.
[35]左建平 ,孙运江,姜广辉,王泮飞,王文波,史月.煤与油页岩上行卸荷联合开采破坏行为及模拟分析[J].煤炭学报,2017,42(03):567-573.
[36]曲浩添,苏海成,刘升贵,左建平 .准噶尔盆地煤层气资源量评估及有利区块优选[J].煤矿机械,2017,38(02):9-11.
[37]陈岩,左建平 ,魏旭,宋洪强,孙运江.煤岩组合体破坏行为的能量非线性演化特征[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7,13(01):124-132.
[38]左建平 ,陈岩,孙运江,姜广辉,王金涛.深部煤岩组合体整体破坏的非线性模型研究[J].矿业科学学报,2017,2(01):17-24.
[39]左建平 ,孙运江,李楷,陈岩,王金涛,姜广辉.陷落柱影响区软岩巷道加固段长度及其底鼓控制研究[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17,46(01):18-26.
[40]左建平 ,陈岩,张俊文,王金涛,孙运江,姜广辉.不同围压作用下煤-岩组合体破坏行为及强度特征[J].煤炭学报,2016,41(11):2706-2713.
[41]左建平 ,陈岩,宋洪强,魏旭.煤岩组合体峰前轴向裂纹演化与非线性模型[J].岩土工程学报,2017,39(09):1609-1615.
[42]左建平 ,孙运江,刘文岗,胡本.浅埋大采高工作面顶板初次断裂爆破机理与力学分析[J].煤炭学报,2016,41(09):2165-2172.
[43]左建平 ,李树忱,王兆丰.高应力强卸荷作用下多组裂隙岩体宏细观力学行为[J].科技创新导报,2016,13(13):176.
[44]陈新,左建平 .张量分析教学内容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科技创新导报,2016,13(09):116-117.
[45]左建平 ,孙运江,姜广辉,王金涛,陈岩.浅埋工作面顶板预裂分形爆破力学与模拟分析[J].煤炭科学技术,2016,44(06):33-38.
[46]左建平 ,孙运江,王金涛,姜广辉,陈岩.工作面前方顶板渐进破坏的断裂力学分析[J].煤矿开采,2016,21(03):7-10.
[47]左建平 ,孙运江,王金涛,陈岩,姜广辉.大断面破碎巷道全空间桁架锚索协同支护研究[J].煤炭科学技术,2016,44(03):1-6.
[48]刘建功,赵家巍,李蒙蒙,左建平 .煤矿充填开采连续曲形梁形成与岩层控制理论[J].煤炭学报,2016,41(02):383-391.
[49]左建平 ,柴能斌,赵灿,刘敏.门头沟玄武岩细观矿物组成与宏观力学行为的关联性研究[J].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2015,23(05):942-951.
[50]郭东明,闫鹏洋,杨仁树,左建平 ,袁保森,赵伟.爆破开挖中巷道围岩缺陷扩展的动焦散模型试验研究[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15,32(05):728-734.
[51]刘德军,黄宏伟,左建平 ,薛亚东.用于纤维编织网增强混凝土的早强基体材料[J].建筑材料学报,2016,19(05):888-895.
[52]郭东明,刘康,杨仁树,左建平 ,范敬冲.爆破对邻近巷道背爆侧倾斜裂纹影响实验研究[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15,32(01):99-104.
[53]左建平 ,祝捷,刘升贵.矿山工程的断裂力学教学方法[J].高教论坛,2014(11):22-25.
[54]左建平 ,刘连峰,陈绍杰,陈连军.采动卸荷岩石破坏的理论模型与实验验证[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4,10(05):1002-1009.
[55]裴建良,苏立,刘建锋,左建平 .层状大理岩间接拉伸试验及断口形貌和断裂机理分析[J].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14,46(04):39-45.
[56]李华华,赵洪宝,左建平 .露天矿边坡潜在滑移面识别数值模拟[J].煤矿安全,2014,45(06):211-214.
[57]左建平 ,黄亚明,熊国军,刘靖,李蒙蒙.脆性岩石破坏的能量跌落系数研究[J].岩土力学,2014,35(02):321-327.
[58]左建平 ,周宏伟,范雄,鞠杨.三点弯曲下热处理北山花岗岩的断裂特性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3,32(12):2422-2430.
[59]左建平 ,刘连峰,周宏伟,黄亚明.不同开采条件下岩石的变形破坏特征及对比分析[J].煤炭学报,2013,38(08):1319-1324.
[60]左建平 ,柴能斌,周宏伟.不同深度玄武岩的三点弯曲细观破坏实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3,32(04):689-695.
[61]裴建良,刘建锋,左建平 ,张茹.基于声发射定位的自然裂隙动态演化过程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3,32(04):696-704.
[62]王臻,RUTQVIST Jonny,左建平 ,戴瑛.裂隙单元修正等效渗透率模型及其验证[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3,32(04):728-733.
[63]左建平 ,黄亚明,刘连峰.含偏置缺口玄武岩原位三点弯曲细观断裂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3,32(04):740-746.
[64]李潮,周宏伟,左建平 ,丁靖洋,高明忠,亓帅.土压平衡盾构刀盘扭矩计算方法与多因素量化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3,32(04):760-766.
[65]左建平 ,赵洪宝,张国彬.关键层厚度对大断面巷道稳定性影响研究[J].中国煤炭,2013,39(02):45-47.
[66]葛勇勇,张红兵,赵洪宝,左建平 ,邢俊泷.井工开采对露天矿边帮稳定性影响研究[J].金属矿山,2013(02):32-35+38.
[67]左建平 ,赵洪宝,杨建立,彭瑞东.大采高综放开采煤岩体冒落规律数值模拟研究[J].煤炭科学技术,2013,41(01):56-59.
[68]左建平 ,周宏伟,胡本.基于单元质心对应法花岗岩热开裂及变形模拟研究[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12,41(06):878-884+922.
[69]张泽天,刘建锋,王璐,杨昊天,左建平 .组合方式对煤岩组合体力学特性和破坏特征影响的试验研究[J].煤炭学报,2012,37(10):1677-1681.
[70]彭瑞东,翁炜,左建平 ,马维佳.数字散斑相关法在SEM观测岩石变形时的应用[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12,41(04):650-656.
[71]左建平 ,周宏伟,方园,黄亚明.含双缺口北山花岗岩的热力耦合断裂特性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2,31(04):738-745.
[72]赵小平,左建平 ,裴建良.锦屏层状大理岩断裂机制的细观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2,31(03):534-542.
[73]赵小平,左建平 ,裴建良,张茹.锦屏层状大理岩断裂特征的微细观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2012,35(01):132-140.
[74]左建平 ,柴能斌,周宏伟.赋存深度对玄武岩变形破坏及能量特征的影响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1,7(06):1174-1180.
[75]彭瑞东,武志德,周宏伟,左建平 .层状盐岩中裂纹扩展规律的细观实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1,30(S2):3953-3959.
[76]左建平 ,裴建良,刘建锋,彭瑞东,李岳春.煤岩体破裂过程中声发射行为及时空演化机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1,30(08):1564-1570.
[77]左建平 ,周宏伟,方园,孟冰冰,彭瑞东.甘肃北山地区深部花岗岩的热开裂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1,30(06):1107-1115.
[78]杨建立,左建平 ,孙凯,孟冰冰,林轩.大采高多断层工作面综放诱发地表沉陷观测及数值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1,30(06):1216-1224.
[79]左建平 ,谢和平,孟冰冰,刘建锋.煤岩组合体分级加卸载特性的试验研究[J].岩土力学,2011,32(05):1287-1296.
[80]郭东明,左建平 ,张毅,杨仁树.不同倾角组合煤岩体的强度与破坏机制研究[J].岩土力学,2011,32(05):1333-1339.
[81]左建平 ,谢和平,吴爱民,刘建锋.深部煤岩单体及组合体的破坏机制与力学特性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1,30(01):84-92.
[82]周宏伟,谢和平,左建平 ,杜盛浩,满轲,严春野.赋存深度对岩石力学参数影响的实验研究[J].科学通报,2010,55(34):3276-3284.
[83]王占刚,左建平 .多体模型的三角形网格可控边折叠方法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0,46(32):13-16.
[84]王占刚,左建平 .基于STR算法的三维地质模型R树索引构建与分析[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0,27(10):3783-3785.
[85]蔡光顺,左建平 ,李毅,闫万俊,李生亚,于洋.中兴矿近距离煤层上覆岩层移动规律研究[J].矿业工程研究,2010,25(02):1-5.
[86]左建平 ,左明.谈大学工程力学课程的教学思想[J].高教论坛,2010(04):18-21.
[87]左建平 ,周宏伟,刘瑜杰.不同温度下砂岩三点弯曲破坏的特征参量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0,29(04):705-712.
[88]左建平 ,谢和平,刘瑜杰,胡本,卢菁芳.不同温度热处理后砂岩三点弯曲的断裂特性[J].固体力学学报,2010,31(02):119-126.
[89]吴爱民,左建平 ,郭志飚,李岳春.钱家营矿近距离煤层巷道破坏原因及支护对策[J].煤炭科学技术,2010,38(01):13-16+110.
[90]吴爱民,左建平 .多次动压下近距离煤层群覆岩破坏规律研究[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4(04):1-6.
[91]郭东明,左建平 ,张慧,徐辉东.高强混凝土裂纹扩展规律的CT观察[J].硅酸盐学报,2009,37(10):1607-1612.
[92]易成,李志兵,刘晋艳,郝彬,左建平 .两种介质接触面剪切力学性能的试验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09,31(09):1317-1323.
[93]左建平 ,陈忠辉,王怀文,刘晓鹏,吴志鹏.深部煤矿采动诱发断层活动规律[J].煤炭学报,2009,34(03):305-309.
[94]王志国,周宏伟,谢和平,左建平 .深部开采上覆岩层移动的现场监测分析[J].金属矿山,2009(01):145-149.
[95]王志国,周宏伟,谢和平,左建平 ,王怀文.深部开采对覆岩破坏移动规律的实验研究[J].实验力学,2008,23(06):503-510.
[96]左建平 ,谢和平,周宏伟,王怀文,方园.温度影响下砂岩的细观破坏及变形场的DSCM表征[J].力学学报,2008(06):786-794.
[97]左建平 ,满轲,曹浩,杨国香,胡翠平.热力耦合作用下岩石流变模型的本构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8(S1):2610-2616.
[98]王怀文,周宏伟,谢和平,左建平 ,李艳杰.扫描电镜下断口表面的三维重建及分形维数的测量[J].实验力学,2008(02):118-124.
[99]左建平 ,谢和平,周宏伟,方园,范雄.温度-拉应力共同作用下砂岩破坏的断口形貌[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7(12):2444-2457.
[100]左建平 ,谢和平,周宏伟,彭苏萍.温度影响下煤层顶板砂岩的破坏机制及塑性特性[J].中国科学(E辑:技术科学),2007(11):1394-1402.
[101]左建平 ,谢和平,周宏伟,彭苏萍.不同温度作用下砂岩热开裂的实验研究[J].地球物理学报,2007(04):1150-1155.
[102]鞠杨,左建平 ,宋振铎,田鹭璐,周宏伟.煤矿开采中的岩层应力分布与变形移动的DDA模拟[J].岩土工程学报,2007(02):268-273.
[103]王怀文,周宏伟,左建平 ,王志国,谢和平.光测方法在岩层移动相似模拟实验中的应用[J].煤炭学报,2006(03):278-281.
[104]左建平 ,谢和平,周宏伟.温度压力耦合作用下的岩石屈服破坏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16):2917-2921.
[105]周宏伟,谢和平,左建平 .深部高地应力下岩石力学行为研究进展[J].力学进展,2005(01):91-99.
[106]李洪涛,左建平 ,李辉.Hoek-Brown强度准则的断裂力学理论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04(02):212-215.
[107]谢和平,高峰,周宏伟,左建平 .岩石断裂和破碎的分形研究[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03(04):1-9.
[108]ZdenekP.Bazant,YongZhou,惠允,周宏伟,左建平 ,彭瑞东,李辉.世贸中心大厦为何坍塌?——简化分析[J].力学进展,2002(04):613-624.
发表中文会议论文:
[1]刘畅,王振波,韩宇栋,左建平 ,张子山. 硫酸盐侵蚀ECC的超声脉冲时域参数与力学性能[C]. 第十三届高性能混凝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19:136-137.
[2]姜广辉,左建平 ,马腾,魏旭. 高温处理下的花岗岩波速与渗透率变化规律试验研究[C]. 中国力学大会-2017暨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60周年大会论文集(A). 2017:1715-1734.
[3]左建平 ,陈岩. 循环加卸载作用下深部煤岩组合体裂纹张开效应研究[C]. 中国力学大会-2017暨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60周年大会论文集(A). 2017:1707-1714.
[4]熊国军,左建平 ,李方枢,柴能斌,李岳春. 基于实验的非线弹性固体中“波速-应变”理论模型[C]. 北京力学会第18届学术年会论文集. 2012:240-241.
[5]黄亚明,左建平 ,刘连峰,柴能斌,刘靖. 不同埋深玄武在细观实验下裂纹扩展的研究[C]. 北京力学会第18届学术年会论文集. 2012:288-289.
[6]林轩,左建平 ,张国彬,李方枢,刘靖. 基于有效剪切应力理论下矩形巷道临空不连续面的影响深度研究[C]. 北京力学会第18届学术年会论文集. 2012:545-546.
[7]刘连峰,左建平 ,柴能斌,李岳春,李方枢. 灰岩在卸荷三轴实验下的强度和变形破坏[C]. 北京力学会第18届学术年会论文集. 2012:302-303.
[8]王占刚,左建平 ,李霄娜,李永军. 矿井陷落柱的塌陷机理及变形场的数值分析[C]. Proceedings of 2011 AASRI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AASRI-ITED 2011 V3). 2011:285-288.
[9]王占刚,左建平 ,李霄娜,李永军. 矿井陷落柱的塌陷机理及变形场的数值分析[C]. Proceedings of 201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Fuzzy Systems and Neural Computing(FSNC 2011 V6). 2011:512-515.
[10]周宏伟,胡本,左建平 . 基于细观结构的温度-应力作用下北山花岗岩变形破坏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C]. 第三届废物地下处置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10:229-238.
[11]周宏伟,左建平 ,王驹,刘月妙. 温度-应力作用下北山花岗岩的细观破坏实验研究[C]. 第二届废物地下处置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08:258-267.
[12]王习术,左建平 . 导电高分子薄膜的微纳米结构形貌分形表征与工艺力学[C]. 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下). 2005:298.
荣誉奖励:
1、2020年,荣获首届国际岩石力学“科学成就奖”(全球首位获此奖项的学者)。
2、2019年,北京市卓越青年科学家。
3、2017年,首届北京市青年教学名师。
4、2017年,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
5、2016年,北京五四青年奖章。
6、2016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
7、2016年,第九届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青年科技奖金奖。
8、2015年,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
9、2014年,第七届“北京市优秀青年人才”。
10、2014年,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十四届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二等奖)。
11、2013年,中国力学学会全国徐芝纶力学优秀教师奖。
12、2011年,北京市科技新星。
13、2010年,第11届煤炭青年科技奖。<
14、2010年,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十二届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基金基础性研究课题资助。
15、2009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16、2009年,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
17、2009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温度-应力共同作用下砂岩破坏的细观机制与强度特征)。
18、2008年,获首届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
明专利:
[1]左建平 ,姜广辉,陈岩. 一种基于常规单三轴压缩试验确定地应力方向的方法[P]. CN108132186B,2020-11-13.
[2]刘德军,左建平 ,刘海雁,李猛,李英杰,雷博,张堂亮. 一种深部软岩圆形巷道支护方法[P]. CN110145329B,2020-08-11.
[3]韩宇栋,刘畅,王振波,左建平 ,张剑. 一种免拆模的拼装式高延性水泥套管现浇混凝土组合柱[P]. CN111411739A,2020-07-14.
[4]左建平 ,赵卫平,白笑,吴丽丽,刘德军. 扭剪螺栓群连接抗弯系杆钢管混凝土拱联合空间支护装置[P]. CN111365038A,2020-07-03.
[5]刘德军,左建平 ,张堂亮. 一种基于“钢格栅-钢管混凝土”的软岩巷道支护方法[P]. CN107956491B,2020-05-12.
[6]李政岱,左建平 ,文金浩,左书豪. 一种用于提高锚杆钻孔机钻孔角度精度的装置[P]. CN209928283U,2020-01-10.
[7]刘德军,左建平 ,刘海雁,李猛,李英杰,张堂亮. 一种“U型钢支架”原位加固方法[P]. CN108442950B,2020-01-07.
[8]左建平 ,文金浩,胡顺银. 一种煤矿矩形巷道顶板等强梁支护方法[P]. CN108071405B,2019-10-29.
[9]刘德军,张杨,左建平 ,仲飞,姚小云. 一种页岩压裂装置及方法[P]. CN110284866A,2019-09-27.
[10]刘德军,左建平 ,刘海雁,李猛,李英杰,雷博,张堂亮. 一种深部软岩圆形巷道支护方法[P]. CN110145329A,2019-08-20.
[11]王军,谢浩,左建平 ,顾薛青,徐亮,宋建新,王正泽,王波. 一种基于型钢的预制装配式复合支护结构安装工艺[P]. CN107893665B,2019-07-05.
[12]左建平 ,胡顺银. 一种采空区顶板破断模拟试验装置[P]. CN208847597U,2019-05-10.
[13]左建平 ,文金浩,孙运江,姜广辉. 一种煤炭与其伴生油页岩联合开采方法[P]. CN106337685B,2019-04-05.
[14]王军,陈冰慧,黄万朋,曲广龙,王正泽,左建平 . 一种沿空留巷巷旁支护系统及其构筑方法[P]. CN106677804B,2019-03-29.
[15]王军,朱绪文,王正泽,刘志刚,曲广龙,黄万朋,左建平 . 一种沿空掘巷煤柱双向加固方法[P]. CN106884655B,2019-02-22.
[16]左建平 ,胡顺银. 一种采空区顶板破断模拟试验装置[P]. CN109269899A,2019-01-25.
[17]王军,左建平 ,平娜,顾薛青,王波,郭毕钧,丁厚钢. 一种装配式泵房吸水井支护系统[P]. CN208280966U,2018-12-25.
[18]王军,顾薛青,郭毕钧,左建平 ,王正泽,宋建新. 一种钢管混凝土拱架可缩式接头及拱架[P]. CN208137969U,2018-11-23.
[19]王军,郭毕钧,杨立华,王正泽,左建平 ,徐亮,宋建新. 一种适用于动压巷道的强顶固底两帮卸压支护结构[P]. CN208040404U,2018-11-02.
[20]王军,左建平 ,平娜,顾薛青,王波,郭毕钧,丁厚钢. 一种装配式泵房吸水井支护系统及施工方法[P]. CN108442949A,2018-08-24.
[21]刘德军,左建平 ,刘海雁,李猛,李英杰,张堂亮. 一种“U型钢支架”原位加固方法[P]. CN108442950A,2018-08-24.
[22]王军,顾薛青,郭毕钧,左建平 ,王正泽,宋建新. 一种钢管混凝土拱架可缩式接头及拱架[P]. CN108397216A,2018-08-14.
[23]刘德军,左建平 ,李猛,刘海雁,李英杰,张堂亮. 一种可伸缩的轻质钢管混凝土支架及制作方法[P]. CN108374676A,2018-08-07.
[24]刘德军,左建平 ,李猛,刘海雁,李英杰,张堂亮. 一种装配式让压钢管混凝土支架及制作方法[P]. CN108361051A,2018-08-03.
[25]王军,顾薛青,刘竞泽,徐亮,宋建新,邱敬格,郭毕钧,左建平 ,王正泽. 一种基于外侧钢拱架和内侧混凝土板的装配式支护结构[P]. CN207673347U,2018-07-31.
[26]王军,谢浩,宋建新,郭毕钧,徐亮,左建平 ,王波,王正泽. 一种基于型钢的预制装配式复合支护系统[P]. CN207673348U,2018-07-31.
[27]王军,谢浩,徐亮,左建平 ,宋建新,邱敬格,郭毕钧,顾薛青,王正泽. 一种棋盘分布式锚索与混凝土板的装配式支护结构[P]. CN207673349U,2018-07-31.
[28]王军,郭毕钧,杨立华,王正泽,左建平 ,徐亮,宋建新. 一种适用于动压巷道的强顶固底两帮卸压支护结构及方法[P]. CN108301850A,2018-07-20.
[29]左建平 ,文金浩,周钰博,李政岱,史月,魏旭. 一种可循环利用的锚杆直径与钻孔直径匹配测试装置[P]. CN207634114U,2018-07-20.
[30]左建平 ,文金浩,孙运江,李政岱,邵光耀. 一种用于煤矿沿空留巷的抗偏载圆柱形钢管混凝土墩柱[P]. CN207583400U,2018-07-06.
[31]王振波,刘畅,左建平 ,姜广辉,张小燕. 一种测量混凝土弯曲挠度的简易装置[P]. CN207557015U,2018-06-29.
[32]左建平 ,姜广辉,刘畅. 一种隙宽可调的内部可视的三维裂隙渗透装置[P]. CN108195738A,2018-06-22.
[33]左建平 ,姜广辉,陈岩. 一种基于常规单三轴压缩试验确定地应力方向的方法[P]. CN108132186A,2018-06-08.
[34]王军,谢浩,徐亮,邱敬格,宋建新,左建平 ,王波,王正泽. 一种预制装配式复合支护结构[P]. CN108119164A,2018-06-05.
[35]左建平 ,文金浩,胡顺银. 一种煤矿矩形巷道顶板等强梁支护方法[P]. CN108071405A,2018-05-25.
[36]刘德军,张堂亮,左建平 ,李英杰,郭淞,李承宇. 一种巷道钢管混凝土支架支撑的伸缩式双弧形顶杆[P]. CN207377585U,2018-05-18.
[37]刘德军,左建平 ,张堂亮. 一种基于“钢格栅-钢管混凝土”的软岩巷道支护方法[P]. CN107956491A,2018-04-24.
[38]刘德军,李承宇,左建平 . 一种用于衬砌结构的多功能试验装置[P]. CN107941594A,2018-04-20.
[39]王军,谢浩,左建平 ,顾薛青,徐亮,宋建新,王正泽,王波. 一种基于型钢的预制装配式复合支护结构安装工艺[P]. CN107893665A,2018-04-10.
[40]李英杰,王雪丽,左建平 ,刘德军. 基于页岩气吸附解析实验恒温条件的温度控制装置[P]. CN207148676U,2018-03-27.
[41]王军,谢浩,徐亮,左建平 ,宋建新,邱敬格,郭毕钧,顾薛青,王正泽. 一种装配式混凝土弧板与棋盘式预应力锚索复合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P]. CN107795322A,2018-03-13.
[42]王军,顾薛青,刘竞泽,徐亮,宋建新,邱敬格,郭毕钧,左建平 ,王正泽. 一种基于外侧钢拱架和内侧混凝土板的装配式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P]. CN107725068A,2018-02-23.
[43]王军,谢浩,宋建新,郭毕钧,徐亮,左建平 ,王波,王正泽. 一种基于型钢的预制装配式复合支护系统[P]. CN107630708A,2018-01-26.
[44]王军,陈冰慧,黄万朋,曲广龙,王正泽,左建平 . 一种沿空留巷巷旁支护系统[P]. CN206707726U,2017-12-05.
[45]左建平 ,孙运江,刘光文. 一种大采高综放面过复杂空巷的分段式充填工艺与方法[P]. CN107288684A,2017-10-24.
[46]王军,王正泽,朱绪文,陈冰慧,左建平 . 一种沿空掘巷煤柱加固用胀锁式对穿锚索[P]. CN206477871U,2017-09-08.
[47]王军,王正泽,陈冰慧,何晓升,左建平 . 一种巷道交岔点用钢管混凝土组合支架[P]. CN206429252U,2017-08-22.
[48]王军,朱绪文,王正泽,刘志刚,曲广龙,黄万朋,左建平 . 一种沿空掘巷煤柱双向加固方法[P]. CN106884655A,2017-06-23.
[49]王军,陈冰慧,黄万朋,曲广龙,王正泽,左建平 . 一种沿空留巷巷旁支护系统及其构筑方法[P]. CN106677804A,2017-05-17.
[50]王军,王正泽,陈冰慧,何晓升,左建平 . 一种巷道交岔点用钢管混凝土组合支架[P]. CN106593486A,2017-04-26.
[51]左建平 ,文金浩,孙运江,姜广辉. 一种煤炭与其伴生油页岩联合开采方法[P]. CN106337685A,2017-01-18.
[52]左建平 ,王月军,刘升贵,李斌,苏海成. 一种射流泵油管组件[P]. CN205823758U,2016-12-21.
[53]左建平 ,于鑫,谢浩,郭贺,张凤银. 深井软岩巷道围岩承压环稳定性控制方法[P]. CN105673037A,2016-06-15.
[54]左建平 ,李永栋,王廷征,周宏伟,刘建峰. 一种全方位研究地下采矿的岩石力学实验方法[P]. CN105527151A,2016-04-27.
[55]左建平 ,孙运江,吴迪. 一种半封闭钢筋混凝土管片支护系统[P]. CN105484763A,2016-04-13.
[56]左建平 ,王东飞,刘光文,张文平,李宏斌,吴迪,张玮. 一种大断面松软破碎煤巷双承压拱支护装置[P]. CN205117366U,2016-03-30.
[57]左建平 ,吴迪,王廷征,张婷,刘光文. 一种便于安装的高预应力锚索自锁连接装置[P]. CN204877516U,2015-12-16.
[58]左建平 ,吴迪,王廷征,李楷. 一种确定临近陷落柱破碎巷道支护长度的方法[P]. CN105160188A,2015-12-16.
[59]左建平 ,张婷,吴迪,孙运江,赵灿. 一种新型CVD金刚石复合片锚杆钻头[P]. CN204754790U,2015-11-11.
[60]左建平 ,张婷,吴迪,魏旭. 一套便于张拉及锁紧的高预应力桁架锚索连接装置[P]. CN204419213U,2015-06-24.
[61]刘建锋,鞠杨,王璐,徐慧宁,左建平 ,徐杨梦迪,邹航,周志威,卓越. 用于岩石损伤测试的整体式声发射测试传感器定位装置[P]. CN104677994A,2015-06-03.
[62]左建平 ,吴迪,张婷,李永栋. 一套玻璃钢锚杆控制大采高煤壁片帮的加固结构[P]. CN204371383U,2015-06-03.
[63]左建平 ,吴迪,张婷,刘光文. 一种巷道全空间预应力桁架锚索锚杆协同支护方法[P]. CN104533483A,2015-04-22.
[64]左建平 ,吴迪,张婷,魏旭,刘光文,苏海成. 一种自动化简便式矿车紧急制动装置[P]. CN204196920U,2015-03-11.
[65]左建平 ,王兆丰,熊国军. 双轴多功能加卸载实验系统[P]. CN103776686A,2014-05-07.
[66]左建平 ,李宏斌,熊国军,赵洪亮,赵春阳,梁春,宇秀庭,王哲,郭凌云,和卫红,王爱国. 适合扫描电镜的三点弯曲试验机及其夹具[P]. CN202041415U,2011-11-16.
[67]左建平 ,熊国军. 精确测量不同应力条件下波的传播速度的装置及方法[P]. CN102175301A,2011-09-07.
[68]左建平 ,陈立平,柴能斌,李岳春. 测试地应力深孔精确定位装置[P]. CN102134970A,2011-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