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信息:

白小东,男,1971年生,山西天镇人。1994年毕业于山西农业大学,获学士学位,现任山西农业大学(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寒区作物研究所马铃薯研究室主任,研究员,硕士士生导师,入选大同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山西省科技厅科技专家库战略、技术专家、大同市科技专家库专家。
长期从事马铃薯育种、栽培及实用生产技术的科研工作,先后主持农业部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山西省科技厅、山西农科院、山西农大、吕梁市等项目9项,参加国家863项目、科技支撑、山西省重点研发、有机旱作、财政支农等项目19项。在各级学术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12篇。获国家专利2项,制定省、市地方标准8项。获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农技承包奖等5项。
中国作物学会马铃薯专业委员会委员、理事,中国种子协会马铃薯分会理事,山西省青联第九届委员、大同市青联第七届、第八届委员。入选大同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山西省科技厅科技专家库战略、技术专家、大同市科技专家库专家,担任山西省农业农村厅种植业马铃薯专家指导组组长、岚县马铃薯产业发展顾问、山西农科院岚县马铃薯专家工作站专家组组长、新荣区农民科技培训首席专家、神池县有机旱作农业专家委员会特聘专家。在2019年5月新一届的中国作物学会马铃薯专业委员会换届选举中,当选为山西唯一的理事会理事。
教育经历:
1990年9月-1994年7月,山西农业大学农学系作物专业。
2003年9月-2005年3月,山西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植物学研究生班。
工作经历:
2019.10-至今,山西农业大学高寒区作物研究所,主任、研究员。
2014.3-2019.9,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寒区作物研究所马铃薯研究室主任、副研。
2006.2-2014.2,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寒区作物研究所马铃薯研究室主任、助研。
1997.7-2014.3,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寒区作物研究所团委副书记、书记。
2002.4-2006.2,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寒区作物研究所马铃薯研究开发中心副主任、助研。
1994.7-2000.5,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寒区作物研究所,研实。
学术任职:
1、中国作物学会马铃薯专业委员会委员、理事。
2、中国种子协会马铃薯分会理事。
3、山西省青联第九届委员。
4、大同市青联第七届、第八届委员。
5、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大同综合试验站站长。
6、山西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马铃薯)体系首席专家。
7、山西省农业农村厅种植业马铃薯专家指导组组长。
科学研究:

研究方向:
1. 马铃薯新品种选育、脱毒繁育技术。
2. 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作为主要核心成员先后承担国家863高新技术项目、科技支撑、成果转化、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专项等国家级项目9项,省级科研项目8项,作为主要成员承担山西省马铃薯良种繁育、农业综合开发、农业科技示范行动等财政支农类项目10余项。
1. 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大同综合试验站、站长,2016-2020,农业部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主持。
2. 晋北马铃薯养分推荐方法与限量标准,2016-2020,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子课题协作课题,主持。
3. 马铃薯加工品种选育及配套栽培模式与农机农艺融合技术集成研究,2016-2018,山西省科技厅重点研发项目子课题,主持。
4. 马铃薯提质增效关键技术研究,2019-2021,山西农科院特色产业重点研发专项,主持。
5. 马铃薯品质提升与降本增效丰产技术研究,2017-2019,山西省农科院科技创新项目,主持。
6. 马铃薯水肥艺机一体化绿色高效技术集成示范,2019-2020,山西省农科院农业产业科技引领项目,主持。
7. 马铃薯产业提质提效关键技术研发,2018-2020,吕梁市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重点研发项目,主持。
8. 马铃薯一级种薯繁育与艺机标准化技术示范推广,2017-2018,山西省“三区”人才支持计划项目,主持。
9. 马铃薯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试验示范,2021,山西农业大学科技引领项目,主持。
10.马铃薯品质提升与节本增效丰产技术研究 院科技创新 2017-2019。
11.马铃薯品质提升与节本增效丰产技术研究 ... 雁门关农牧交错带专项 2017年。
12.马铃薯加工品种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模式与农机农艺融合技术集成研究 省重点研发(重大) 2016-2018。
13.马铃薯加工品种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模式与农机... 省重点研发 2016年。
14.旱地马铃薯水分高效利用及调控技术研究 ... 省科技攻关 2013。
15.马铃薯大同综合试验站 ... 农业部 2016年。
科研成果:
获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国审同薯20号马铃薯倍性选育技术与应用”、“抗病、优质、高产加工型国审马铃薯品种同薯23号选育与应用”,省农技承包二等奖、大同市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选育出同薯23号、20号、22号、晋薯15号、17号、20号、24号、大同里外黄、同薯29号、晋同薯1号等马铃薯新品种15个(其中国审3个)。
1 淀粉加工型马铃薯新品种选育 范向斌;王兴涛;张永福;杜培兵;白小东;杨春;徐玉坤;齐海英;李霄峰;毛向红;孙振;于静 山西农业大学 2020
2 旱作马铃薯艺机一体化高效栽培技术示范 杨春;齐海英;范向斌;白小东;杜培兵;张永福;朱智慧;王兴涛;李霄峰;李占成;林凤仙 山西农业大学 2020
3 马铃薯水肥艺机一体化高效绿色发展集成技术示范 白小东;杨如达;王梦飞;杨春;杜培兵;陈云;杜珍;齐海英;朱智慧;王兴涛;宋小强;张志顺;纪中兴 山西农业大学 2020
4 马铃薯资源创新及新品种选育 齐海英;白小东;杜培兵;杨春;张永福;范向斌;毛向红;王兴涛 山西农业大学 2020
5 马铃薯耐旱材料的筛选与鉴定技术研究 杜培兵;范向斌;白小东;张永福;杨春;齐海英;杜珍;毛向红;王兴涛 山西农业大学 2019
品种选育:
1. 同薯20号. 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编号:国审薯2005001,第二
2. 同薯23号.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编号:国审薯2004003,第五
3. 同薯22号.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编号:国审薯2009004,第二
4. 晋同薯1号. 农业部,编号:GPD马铃薯(2020)140024,第一
5. 同薯29号. 农业部,编号:GPD马铃薯(2018)140064,第二
6. 晋薯26号.山西省品种审定委员会,编号:晋审薯2015003,第三
7. 晋薯28号.山西省品种审定委员会,编号:晋审薯2015005,第八
8. 晋薯24号.山西省品种审定委员会,编号:晋审薯2014002,第三
9. 大同里外黄. 山西省品种审定委员会,编号:晋审薯2013001,第四
10. 同薯28号. 山西省品种审定委员会,编号:晋审薯2012001,第二
11. 晋早1号. 山西省品种审定委员会,编号:晋审薯2011001,第二
12. 晋薯20号. 山西省品种审定委员会,编号:晋审薯2010002,第二
13. 晋薯17号. 山西省品种审定委员会,编号:晋审薯2007002,第二
14. 晋薯15号. 山西省品种审定委员会,编号:晋审薯2006001,第二
15. 滇同薯1号.云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编号:滇审马铃薯2016015,第七
制定标准:
参与制定山西省、大同市地方技术规程8项。
1. 马铃薯膜下滴灌技术规程. 山西省地方标准,DB /T 944-2014,第二
2. 绿色食品 马铃薯生产技术规程. 山西省地方标准,DB/T891-2014,第十三
3. 马铃薯脱毒原原种繁育技术规程. 山西省地方标准,DB/T686-2012,第五
4. 无公害马铃薯生产技术规程. 山西省地方标准,DB/T596-2011,第六
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
[1]杜培兵, 白小东, 王亮, 李超, 范向斌, 齐海英, 杨春, 陈云, 毛向红, 朱智慧, 沈日敏, 卢瑶, 王兴涛, 刘向洋, 赵广兴. 抑芽熏蒸设备[P]. 山西省: CN218008007U, 2022-12-13.
[2]杜培兵, 白小东, 范向斌, 王亮, 齐海英, 杨春, 陈云, 毛向红, 朱智慧, 沈日敏, 卢瑶, 王兴涛, 刘向洋, 赵广兴. 一种马铃薯食品加工粉碎刀具清理装置[P]. 山西省: CN217888845U, 2022-11-25.
[3]白小东, 杜培兵, 范向斌, 齐海英, 杨春, 毛向红, 王兴涛. 一种马铃薯种植用镇压机械[P]. 山西省: CN209882523U, 2020-01-03.
[4]白小东, 杜培兵, 范向斌, 齐海英, 杨春, 毛向红, 王兴涛. 一种马铃薯种植用起垄设备[P]. 山西省: CN209497838U, 2019-10-18.
[5]杜培兵, 白小东, 张永福, 范向斌, 杨春, 齐海英, 王兴涛, 王利琴, 毛向红, 朱智慧, 赵广兴. 一种培育马铃薯耐旱材料实生种子装置[P]. 山西省: CN208836488U, 2019-05-10.
[6]岳新丽, 邢宝龙, 陈云, 郭芳, 白小东, 田宏先. 一种马铃薯培养箱[P]. 山西: CN207151353U, 2018-03-30.
[7]杨春, 齐海英, 白小东, 杜培兵, 张永福, 范向斌, 杜珍, 毛向红, 王兴涛. 马铃薯除秧装置[P]. 山西: CN207022496U, 2018-02-23.
[8]齐海英, 杨春, 杜培兵, 白小东, 张永福, 范向斌, 杜珍, 毛向红, 王兴涛. 马铃薯分选机[P]. 山西: CN206951536U, 2018-02-02.
[9]邢宝龙, 李霄峰, 杜培兵, 范向斌, 王桂梅, 刘飞, 岳新丽, 白小东, 刘支平, 冯钰. 一种马铃薯自动排种施肥种植机[P]. 山西: CN206226984U, 2017-06-09.
[10]杜培兵, 邢宝龙, 张永福, 白小东, 杨春, 齐海英, 范向斌, 王兴涛, 杜珍, 王利琴, 李霄峰. 一种手动马铃薯点播器[P]. 山西: CN205648392U, 2016-10-19.
[11]邢宝龙, 杜培兵, 张永福, 白小东, 李霄峰, 杨春, 齐海英, 范向斌, 王兴涛, 杜珍, 王利琴. 一种多功能马铃薯播种机[P]. 山西: CN205454543U, 2016-08-17.
发明公开:
[1]陈云, 白小东, 张翔宇, 郭芳, 陈柯亦, 岳新丽, 卢瑶, 帅媛媛, 范向斌, 齐海英, 杜培兵, 杨春, 毛向红, 朱智慧, 沈日敏. 一种马铃薯微型薯用播种装置[P]. 山西省: CN116724726A, 2023-09-12.
[2]白小东, 杜培兵, 齐海英, 范向斌, 朱智慧, 毛向红, 杨春, 陈云, 张永福, 沈日敏, 卢瑶. 一种北方旱地马铃薯艺机一体化栽培方法[P]. 山西省: CN114223489A, 2022-03-25.
[3]白小东, 杜培兵, 齐海英, 范向斌, 朱智慧, 毛向红, 杨春, 张永福, 王兴涛, 陈云, 岳新丽. 一种北方旱地马铃薯艺机一体化栽培方法[P]. 山西省: CN111264326A, 2020-06-12.
[4]齐海英, 杨春, 杜培兵, 白小东, 张永福, 范向斌, 毛向红, 张斌, 王永胜. 一种马铃薯的抗旱栽培方法[P]. 山西: CN108029484A, 2018-05-15.
[5]杜培兵, 白小东, 范向斌, 邢宝龙, 张永福, 杨春, 齐海英, 杨林栋, 毛向红, 李霄峰, 王利琴, 王兴涛, 张旭丽, 马涛, 姜超, 杨毅东. 一种马铃薯快餐粉条的制作方法[P]. 山西: CN107019202A, 2017-08-08.
[6]范向斌, 张永福, 杜培兵, 邢宝龙, 白小东, 杨春, 齐海英, 毛向红, 王兴涛, 李霄峰, 张旭丽, 王利琴, 杨毅东, 郭凤琴, 尹建军. 一种马铃薯方便凉粉的制作方法[P]. 山西: CN107019203A, 2017-08-08.
[7]杜珍, 白小东, 齐海英, 杜培兵, 杨春, 张永福, 范向斌, 范宏贵, 李永财, 常芳, 张平. 一种马铃薯覆盖增肥抗旱机械化栽培方法[P]. 山西: CN104396471A, 2015-03-11.
[8]杜珍, 杜培兵, 白小东, 杨春, 齐海英, 张永福, 范向斌, 郭庆瑞, 田肉虎, 杨建林, 冯和平. 一种北方旱地马铃薯艺机一体化栽培方法[P]. 山西: CN104322238A, 2015-02-04.
[9]杜珍, 杨春, 杜培兵, 齐海英, 白小东, 张永福, 范向斌, 姬青云, 王永胜, 赵广兴. 一种北方马铃薯膜下滴灌高产栽培方法[P]. 山西: CN104186165A, 2014-12-10.
发明授权:
[1]杜珍, 杨春, 杜培兵, 齐海英, 白小东, 张永福, 范向斌, 姬青云, 王永胜, 赵广兴. 一种北方马铃薯膜下滴灌高产栽培方法[P]. 山西省: CN104186165B, 2017-01-04.
论文专著:

参与编写马铃薯专著4部,其中主编1部:《马铃薯间套作》,副主编2部:《中国高原地区马铃薯栽培》、《中国不同纬度和海拔地区马铃薯栽培》,参编2部:《中国马铃薯产业10年回顾》、《山西特色农业》。先后在《中国马铃薯》、《作物杂志》、《华北农学报》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12篇。
出版专著:
1. 马铃薯间套作,气象出版社,2019.3,主编。
2. 中国高原地区马铃薯栽培,中国农业出版社,2017.5,副主编。
3. 中国不同纬度和海拔地区马铃薯栽培,气象出版社,2018.7,副主编。
4. 中国马铃薯产业10年回顾,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10.5,参编。
5. 山西特色农业,山西经济出版社,2019.12,参编。
发表中文期刊论文:
[1]陈云, 白小东, 范向斌, 杜培兵, 齐海英, 毛向红. 晋北地区马铃薯新品种(系)试验研究[J]. 耕作与栽培, 2023, 43 (04): 64-66.
[2]陈云, 白小东, 岳新丽, 郭芳, 范向斌, 王娟. 马铃薯新品种晋同薯0825[J]. 中国种业, 2023, (08): 131-133.
[3]毛向红, 白小东, 齐海英, 范向斌, 杜培兵, 朱智慧. 不同马铃薯品种产量和营养品质的稳定性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 (21): 19-25.
[4]陈云, 白小东, 岳新丽, 郭芳, 帅媛媛, 王春珍, 王娟. 马铃薯新品种‘晋同薯08-252’的选育与高产栽培技术[J]. 农业科技通讯, 2023, (03): 189-191.
[5]卢瑶, 毛向红, 沈日敏, 杜培兵, 齐海英, 白小东. 晋北地区引进马铃薯品种营养品质分析与评价[J]. 中国马铃薯, 2022, 36 (05): 385-395.
[6]陈云,白小东.岚县马铃薯新品种筛选试验[J].现代农业科技,2022(09):45-48+51.
[7]陈云,白小东,岳新丽,范向斌,王春珍,郭芳,帅媛媛,王娟.马铃薯新品种晋薯16号[J].耕作与栽培,2022,42(01):83-85+90.
[8]王兴涛,范向斌,白小东.滴灌在北方农牧交错带马铃薯栽培中的应用[J].安徽农学通报,2021,27(19):30-31+57.
[9]岳新丽,湛润生,弓越,戴伟志,陈云,白小东,范向斌.不同品种马铃薯营养品质分析及利用价值评价[J].陕西农业科学,2021,67(07):18-21.
[10]齐海英,白小东,杨春,杜培兵,范向斌,毛向红.马铃薯品种(系)经济性状与营养品质综合评价[J].山西农业科学,2021,49(07):855-859.
[11]岳新丽,王春珍,陈云,范向斌,白小东,梁秀芝,郭芳,帅媛媛.马铃薯晋薯27号在朔州地区的种植表现[J].农业科技通讯,2021(03):113-115.
[12]张永福,杜培兵,梁秀芝,范向斌,白小东,王利琴.大同地区马铃薯贮藏现状及改进方法[J].农业技术与装备,2020(12):34-35+37.
[13]杨春,齐海英,白小东,杜培兵,范向斌,朱智慧.马铃薯黑痣病药剂筛选试验[J].农业技术与装备,2020(12):7-9.
[14]毛向红,白小东,齐海英,范向斌,杜培兵,杨春,王兴涛,朱智慧.晋北地区引进马铃薯品种(系)适应性分析[J].山西农业科学,2020,48(12):1894-1899.
[15]陈云,白小东,岳新丽,杨春,杜培斌,范向斌.马铃薯水肥艺机一体化技术在岚县示范与成效[J].农业技术与装备,2020(11):57-58+60.
[16]范向斌,白小东,杜培兵,王宏庭.氮肥施用量对马铃薯养分吸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耕作与栽培,2020,40(05):9-13.
[17]毛向红,白小东,齐海英,范向斌,杜培兵,杨春,王兴涛,朱智慧.几种杀菌剂组合对马铃薯黑痣病的防治效果[J].农业技术与装备,2020(10):9-10.
[18]杜培兵,白小东,范向斌,杨春,齐海英,王兴涛,毛向红,朱智慧.大同地区马铃薯抗旱品种比较试验[J].农业技术与装备,2020(06):9-10+12.
[19]杜培兵,范向斌,白小东,张永福,杨春,齐海英,王兴涛,毛向红,朱智慧,陈云,岳新丽.晋北地区农户马铃薯贮藏窖改造与贮藏效果试验[J].农业与技术,2019,39(24):11-13+24.
[20]范向斌,杜培兵,白小东,张永福,杨春,齐海英,王兴涛,毛向红,朱智慧,陈云,岳新丽.马铃薯贮藏病害药剂筛选试验[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9(12):14-15+17.
[21]王兴涛,杜培兵,范向斌,白小东,杨春,齐海英,张永福,毛向红,朱智慧,陈云,岳新丽.汾阳市早熟马铃薯品种比较试验[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9(12):9-10+13.
[22]李林燕,王宏庭,赵萍萍,白小东,范向斌,杜培兵,于志勇,杨梦棣.施氮量对山西2个马铃薯品种产量和收益的影响[J].山西农业科学,2019,47(12):2139-2144.
[23]白小东,齐海英,杜培兵,范向斌,杨春,王兴涛,毛向红,朱智慧.山西北部地区马铃薯新品种筛选试验[J].中国农技推广,2019,35(10):37-39.
[24]杜培兵,张永福,白小东,范向斌,杨春,齐海英,王兴涛,毛向红,朱智慧.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法对马铃薯品种抗旱性的评价[J].种子,2019,38(08):120-126.
[25]白小东,杜培兵,范向斌,杨春,齐海英,王兴涛,毛向红,朱智慧.晋北地区高产优质马铃薯品种筛选试验[J].农业科技通讯,2019(07):204-206.
[26]白小东,杜珍,齐海英,杜培兵,杨春,范向斌.抗病优质马铃薯新品种晋薯26号的选育[J].种子,2018,37(12):117-119.
[27]毛向红,白小东,齐海英.大同马铃薯新品种引进筛选与展示试验[J].山西农业科学,2018,46(08):1302-1304+1391. 通讯作者
[28]毛向红,白小东,齐海英,范向斌,杜培兵,王兴涛.不同类型覆膜和垄作对马铃薯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6(11):106+93.
[29]齐海英,杜珍,白小东,杜培兵,杨春,张永福,范向斌.马铃薯新品种晋薯24号的选育[J].山西农业科学,2015,43(06):659-660+747.
[30]齐海英,杜珍,白小东,杜培兵,杨春,张永福.马铃薯新品种‘晋早1号’的选育[J].中国马铃薯,2015,29(02):125-126.
[31]杜培兵,杜珍,白小东,齐海英,杨春,张永福.马铃薯新品种晋薯20号的选育[J].农业科技通讯,2014(12):171-173.
[32]杜珍,齐海英,白小东,杜培兵,杨春,张永福.马铃薯新品种‘大同里外黄’的选育[J].中国马铃薯,2014,28(03):189-190.
[33]齐海英,杜珍,杨春,白小东,杜培兵.山西彩色马铃薯新品种(系)比较试验[J].安徽农学通报,2014,20(05):18-20.
[34]杨春,杜珍,齐海英,白小东,杜培兵.马铃薯机械化高产栽培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13,19(Z1):126-127.
[35]白小东,杜珍,齐海英,杜培兵.马铃薯新品种晋薯20号的选育及栽培要点[J].农业科技通讯,2012(10):188-189.
[36]杜培兵,杜珍,白小东,齐海英,张永福,王利琴.国审马铃薯新品种“同薯22号”特征特点及高产栽培技术[J].陕西农业科学,2012,58(02):259-260.
[37]杜培兵,杜珍,白小东,齐海英,张永福,王利琴.马铃薯品种抗旱性鉴定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2(05):136-137.
[38]白小东,杜珍,齐海英,杜培兵.晋薯15号马铃薯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1(18):122+125.
[39]白小东,杜珍,齐海英,杜培兵,杨春,白灵.雁北地区无公害马铃薯生产主要技术[J].中国马铃薯,2011,25(04):221-223.
[40]白小东,杜珍,齐海英,杜培兵.马铃薯品种同薯22号的选育及栽培要点[J].农业科技通讯,2011(07):135-136.
[41]张永福,白小东.晋北丘陵山区马铃薯高产高效生产关键技术[J].中国马铃薯,2011,25(03):160-161.
[42]白小东,杜珍.大同丘陵山区马铃薯高产高效种植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1(02):111-112.
[43]杜培兵,杜珍,齐海英,白小东,田宏先,张永福,王利琴.国审马铃薯新品种—同薯22号[J].中国马铃薯,2010,24(06):383-384.
[44]齐海英,杜珍,白小东,杜培兵,杨春,张永福.马铃薯新品种晋薯17号选育[J].中国马铃薯,2008(03):192.
[45]杜培兵,杜珍,白小东,齐海英,张永福,王利琴.同薯20号马铃薯优质高效栽培技术[J].中国马铃薯,2007(03):176-177.
[46]白小东,杜珍,齐海英,杜培兵,范向斌,张永福,王建雄.优质、抗病马铃薯——晋薯15号[J].中国马铃薯,2007(02):128.
[47]白小东.马铃薯新品种“同薯20号”[J].农村百事通,2007(06):31+86.
[48]白小东,杜珍,齐海英,杜培兵,王建雄.国审马铃薯新品种同薯20号的选育[J].作物杂志,2006,115(06):63-64.
[49]范宏贵,杜珍,白小东.大同市马铃薯产业化现状及发展对策[J].中国马铃薯,2006(05):315-316.
[50]杜珍,白小东,齐海英,杜培兵.马铃薯新品种——同薯20号[J].中国马铃薯,2006(01):64.
[51]杜培兵,齐海英,白小东,张永福,杜珍,王利琴.山西省马铃薯单产偏低的原因及高产栽培技术[J].陕西农业科学,2005(06):124-126.
[52]齐海英,杜珍,白小东,杜培兵.六个马铃薯新品种(系)的杂交效果分析[J].中国马铃薯,2005(06):352-354.
[53]杨如达,白小东.马铃薯疮痂病防治技术[J].中国马铃薯,2005(04):234-235.
[54]白小东,杨如达.大同城郊马铃薯复播大白菜丰产高效技术[J].中国马铃薯,2005,19(03):173-174.
[55]杨如达,白小东.晋北城郊马铃薯复播秋白菜高产栽培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5(02):43-48.
[56]白小东.基质对马铃薯疮痂病抑制效果研究初报. 中国马铃薯. 2002, 16(6):332-334
发表会议论文:
[1]柴生武, 白小东 & 苗耿志. (2022). 山西省马铃薯种业发展现状、挑战和对策. (eds.) 马铃薯产业与种业创新(2022) (pp.49-51).
[2]白小东;杜珍;齐海英;杜培兵;杨春;范向斌;陈云;岳新丽;毛向红;郭芳;王兴涛. 2016年山西省马铃薯产业现状、存在问题与发展对策[C].马铃薯产业与精准扶贫2017.,2017:101-105.
[3]白小东;杜珍;王春珍;齐海英;杜培兵;杨春;范向斌;陈云;岳新丽;郭芳;王兴涛;毛向红. 2015年山西省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C].2016年中国马铃薯大会论文集.,2016:97-101.
[4]杜珍;白小东;齐海英;杨春;杜培兵;张永福. 2013年山西省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C].马铃薯产业与小康社会建设.,2014:138-142.
[5]杜珍;白小东;齐海英;杨春;杜培兵;张永福. 北方旱地马铃薯艺机一体化栽培技术[C]//.马铃薯产业与农村区域发展.,2013:407-411.
[6]杜珍;白小东;齐海英;杨春;杜培兵;张永福. 2012年山西省马铃薯产业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建议[C].马铃薯产业与农村区域发展.,2013:139-142.
[7]杜培兵;杜珍;张永福;王利琴;齐海英;白小东. 山西省马铃薯脱毒种薯推广现状与发展对策[C].2006年中国作物学会马铃薯专业委员会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6:101-103.
[8]杜珍; 白小东; 齐海英; 范向斌; 杜培斌. 山西省马铃薯品种区划[C].中国马铃薯学术研讨会与第五届世界马铃薯大会论文集.,2004:376-378.
[9]杜珍; 白小东; 齐海英; 范向斌; 杜培斌. 山西省马铃薯品种区划[C].中国作物学会马铃薯专业委员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2004:376-378.
荣誉奖励:

所获荣誉:
1. 农业部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先进工作者。
2. 山西省 2011 山西青年五四(特别)奖章。
3. 山西省农科院 优秀共产党员。
4. “首届大同青年五四奖章(十杰)”。
5. “大同市青年人才”。
6. “大同市新长征突击手”。
7. “山西省农科院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所获奖励:
1. 国审同薯20号马铃薯倍性选育技术与应用,2008年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2. 抗病、优质、高产加工型国审马铃薯品种同薯23号选育与应用,2007年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3. 马铃薯脱毒种薯高产综合技术,2014年山西省农技承包二等奖;
4. 马铃薯农艺农机配套高产栽培技术推广,2013年山西省农技承包二等奖;
5. 脱毒马铃薯综合高产栽培技术,2000年山西省农技承包三等奖。
山西卫视报道:

学习强国、山西卫视:黄土地上的“土豆革命”

3月16日-17日,山西卫视与全省11市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联合播出的融媒体新闻评论节目《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透视》,推出专题节目《黄土地上的“土豆革命”》,对我校高寒区作物研究所助推山西马铃薯产业发展进行了重点宣传。节目立足我省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邀请山西省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我校高寒区作物研究所白小东研究员等嘉宾做客演播间,介绍了山西省马铃薯的历史、特色与存在问题,展望了山西马铃薯产业的发展方向,对高寒区作物研究所马铃薯科研团队多年来的科研工作与成果进行了介绍。节目分上、下两期播出,学习强国山西学习平台与山西卫视同时发布。


学习强国山西学习平台:
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透视 | 黄土地上的“土豆革命”(上)
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art_id=7514328160289773677&t=1647427340457&showmenu=false&study_style_id=video_default&source=share&share_to=wx_feed&item_id=7514328160289773677&ref_read_id=bf5e62a7-bb11-4954-8f89-bb16dda2cdaf_1647526761381
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透视 | 黄土地上的“土豆革命”(下)
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art_id=5384240511865895943&source=share&study_style_id=video_default&reco_id=101a67709279c0a8221b001s&share_to=wx_feed&study_share_enable=1&study_comment_disable=1&ptype=0&item_id=5384240511865895943
山西卫视:
《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透视》:黄土地上的“土豆革命”(上)
http://www.sxrtv.com/content/v/al/2022-3-16/164743257612.shtml
《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透视》:黄土地上的“土豆革命”(下)
http://www.sxrtv.com/content/v/al/2022-3-17/1647518714776.shtml
黄土地上的“土豆革命”(上)
土豆学名为马铃薯,既是粮食,也是蔬菜,产量巨大、营养丰富,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脉的土豆18世纪来到了中国,这种原产地位于南美大陆的植物,迅速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扎根生长,带来了新的丰收。
小小土豆,拯救世界
由于土豆以及其美洲“亲戚”——番薯和玉米的传入,中国的粮食产量大幅增长。从人口数据上看,明末之前,中国人口仍然不超过6000万,清康雍乾时期,这个数字就一举跃升到4亿。“农耕之乐劳作之美饮食之道”,短短12个字,道尽了土豆烙印在中国人血脉基因里的民族记忆。
土豆让人口数量持续增长,那土豆拯救世界又是因为什么呢?
山西省社会科学院研究三部部长高剑峰向记者介绍:“刚开始土豆的花作为宫廷贵夫人头上的插花使用。但到了11世纪至12世纪,上等耕地用完,土地提供的粮食不能支撑人口的发展,就会爆发饥荒。土豆渐渐登上老百姓的餐桌,成为老百姓的救命粮。土豆廉价、丰产、易取得、营养丰富,所以这些特点就和原来以小麦为主的结构形成很大补充和支撑。与此同时,沿着海上丝绸之路,土豆传到了中国。土豆在世界上转了一圈,所到之处,都对各个地方国家的形成、国家的稳定及文明的支撑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山西人民与土豆的情谊连接
在山西,土豆的名字花样翻新,不变的是贯穿每个山西人血脉深处的土豆情结。小小的土豆,在山西人的饮食谱系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我们的生活和土豆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大同综合试验站站长、山西农业大学高寒区作物研究所研究员白小东介绍:“从马铃薯的生长特性来看,喜冷凉、耐瘠薄。山西地处黄土高原,冷凉、海拔高、昼夜温差比较大,这个特点正好和马铃薯的生长特性相吻合。与其他作物相比,马铃薯有着更好的适应性,而且其产量的潜力弹性比较大,属于旱涝保收很少绝收的农作物,所以成为老百姓不可替代的选择。目前,山西全省有近100个县(市、区)都可以种植马铃薯。在脱贫攻坚中又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因其稳产性好,涌现出很多以土豆为支柱产业的土豆县、土豆乡、土豆村,比如岚县,马铃薯就是当地第一支柱产业。”
不仅于饮食方面,音乐文学方面土豆也可以说与山西真正深度绑定在一起。高剑峰介绍说,山西民歌、晋西北民歌里面有很多提及土豆的词句,文学中有以赵树理为代表的“山药蛋派”,他们以农民为创作主体,从农民的视角来理解中国革命和中国建设的发展历程,接地气,深受广大老百姓的喜爱,通俗易懂,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一个现实主义的高峰。
“特而不强、特而不优”,山西土豆问题显现
土豆是山西第四大粮食作物。“十二五”以来,山西马铃薯种植面积一直徘徊在250万亩左右,种植规模在全国的排名位列9到11名之间,种植规模居全国中游,单产量排名却长期全国倒数,作为山西特色粮食作物的马铃薯面临着“特而不强、特而不优”的困境。对此,白小东认为,从自然条件来说,山西虽然是马铃薯生态区,但是存在降雨量不足的短板,主产区大部分都处于降水量350—450mm的区域。马铃薯不仅是耐寒作物,也是对水分需求相当高的作物。
除降水量不足以外,从品种的角度来说,脱毒种薯的普及率比较低也是原因之一。山西省薯类脱毒中心高级农艺师柴生武说:“马铃薯是利用薯块进行无性繁殖的作物,在繁殖过程中,经常会发生退化现象,严重影响马铃薯的正常生长。退化主要是马铃薯病毒在体内积累引起的,会导致马铃薯产量严重下降。利用茎尖培养技术脱去马铃薯病毒,然后再利用脱毒种薯繁育体系,繁育健康的种薯用于生产,是目前解决马铃薯退化的有效途径。”
此外,就发展速度而言,山西近年来有些滞后,尤其是山西的马铃薯销售商品性差,多数为省内消化,缺乏市场竞争力。白小东介绍:“所谓土豆的商品性,就是指土豆薯皮颜色、光滑度、薯形和芽的深浅。目前我省主推品种是晋薯16号,这个品种显著的特点就是抗旱性好,适应山西特点,而且薯块大、产量高,很受老百姓的欢迎,但其有个突出缺陷,就是薯芽较深,不美观。从市场销售来说,影响了山西马铃薯产业在国内市场的竞争力,所以,我们的市场意识、推广意识都有待加强。”
小土豆大产业,山西土豆闹“革命”
省政府办公厅近日发布《山西省“土豆革命”行动方案》提出,我省支持马铃薯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大科研力度,丰富精深加工产品,将产业链扩展到化工、医药、美容、康养等附加值更高的领域。鼓励食品企业创新,开发易携带、方便食用、口味多样的马铃薯小食品,推动使用马铃薯粉制作主食;加强马铃薯在配料、中间品、半成品等方面的产品创新,研发推广马铃薯冰激凌、功能性饮品等新型产品。
这些举措如何实施?白小东认为,山西实施“土豆革命”,作为马铃薯产业从业人员,我们充满期待。从马铃薯的延伸产品来说,其延伸产品可以有两三千种,目前大多数仍处于粗加工阶段,如果马铃薯全粉能开发,在医药、化工、美容、康养、保健等行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马铃薯有希望在今后一段时间将推行产业化革命,过去的救命薯,要发展成将来的产业薯、致富薯。
种植面积广却单产量少,种植历史悠久却逐渐被市场甩在身后,习惯了“圈地自萌”的山西马铃薯产业迫切需要一场来自内部的“革命”,重整旗鼓、再度起航,“土豆革命”方案的出台恰逢其时。
黄土地上的“土豆革命”(下)
《山西省“土豆革命”行动方案》提出,到2025年,全省要建设30万亩现代加工型马铃薯种植基地,培育一支马铃薯产业新型经营主体队伍,推动山西迈入全国马铃薯产业发展第一方阵,科研、企业、市场协同发力,破解山西土豆“特而不强,特而不优”的困局。
小小土豆 无限可能
《山西省“土豆革命”行动方案》提出,要支持马铃薯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大科研力度,丰富精深加工产品,将产业链扩展到化工、医药、美容、康养等附加值更高的领域。
走进蓝顿旭美食品有限公司,副总裁侯青海坦言:“马铃薯全身都是宝,我们现在跟上海科技大学合作,研制纳米纤维素、医药、聚电池等,应用领域非常广泛。”该公司董事长郝旭介绍,应用产品中的加工薯不同于平时吃的鲜食薯,区别在于内在干物质含量不一样,鲜食薯内在干物质含量占比15%,加工薯内在干物质含量占比20%以上。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大同综合试验站站长、山西农业大学高寒区作物研究所研究员白小东从专业角度科普两者的区别:“加工薯外观呈长椭圆形,还原糖含量不能高,一旦超标容易起化学反应,加工类薯片的颜色就不漂亮。”白小东认为,在新时代下,马铃薯有新使命,它将作为产业发展新的开发点,把过去单一的产品进行多元化发展,可以涉及化工、医疗、保健、文旅等多个产业,对下一步乡村振兴来说是很好的支撑点。
致富好抓手 科技来支撑
《山西省“土豆革命”行动方案》提出,到2025年,全省要建设30万亩现代加工型马铃薯种植基地,将马铃薯产业打造成我省特色农业的主导产业和乡村振兴的支撑产业。
五寨县“八十里丁字平川”是山西的富水区,非常适合加工型马铃薯的种植。2021年,五寨县凭借着优渥的地理条件,成为我省首个加工型马铃薯高标准种植基地项目的实施县。走进五寨县小河头村,村民介绍,该地土豆亩产6000多公斤。五寨马铃薯的丰收,为山西大力发展加工型马铃薯产业开了个好头,今年,山西正在以村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社为主体,抢先建设10万亩加工型马铃薯种植基地,加工型马铃薯的高产、高效、高收益即将让更多的老百姓尝到甜头。
五寨马铃薯的丰收也与先进的栽培管理技术密不可分,白小东说:“山西马铃薯想优质高产地发展,必须依靠科技来支撑。就发展马铃薯产业来说,采用优良的品种和脱毒种薯,是马铃薯高产优质的基础;推广良法,科学用水、科学用肥,机械化农机农艺配套是马铃薯高产的手段。山西搞加工型马铃薯,应该还需要优良耕地,过去老百姓习惯在山坡地、贫瘠地种植,如果良种放在良地上,种植产量会更高。”郝旭告诉记者,目前,企业已为广大农民编制了《马铃薯种植手册》,囊括从种植到收获全产业链会出现的问题和各类病状,能够帮助百姓更科学地种植马铃薯。
提高附加值 推广好品牌
山西农业大学高寒区作物研究所是我省唯一一家开展马铃薯种质资源、品种选育、栽培生理、生物脱毒、病虫害防治、储藏加工、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推广的科研单位,全省现种植马铃薯70%以上都采用该研究所选育的品种。晋薯16号,以产量高、块茎大、适应性强等特点,成为我国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品种之一,在全省播种面积占60%以上,是农业农村部全国主推品种。
白小东介绍,高寒所从事马铃薯科研60多年,先后选用晋薯系列和同薯系列的马铃薯品种有20多个,其中5个品种通过国家审定,5个品种先后获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三等奖。未来他们将针对加工型马铃薯补齐短板,把过去单纯追求高产、鲜食方向转移到鲜食、加工并重方向。加强马铃薯育种基础理论研究,运用倍性育种、分子育种等现代育种技术,选育出适宜我省种植的优质高产马铃薯。
种子是基础,决定了马铃薯产业的起点;加工是支柱,决定了马铃薯产业发展的高度。有了像高寒所这样的科研院所在前端做技术保障,企业要如何承接马铃薯相关产品的后续研发?郝旭说:“去年省委省政府把‘马铃薯重点实验室’牌授予企业,让企业接续产学研用。我们将对外发布的马铃薯纳米晶,可以应用在化工、医药、蓄电池领域。另外,我们已向市场投入一些产品,比如带‘健’字号的马铃薯面膜,有消肿祛瘀的作用,得到客户的认可。有了好项目,配套政策做支持、技术做保障,最后一步就要对接好市场。要想加大马铃薯在市场中的影响力,就要在科学观念上改变大家的传统认知。”白小东说:“土豆革命不仅是产业技术方面的革命,也是消费方面的革命,同时还要来一场人们对土豆的再认识,重新认识其营养价值。山西不仅有好土豆,有好口味,更有好营养。”郝旭说:“作为山西籍的企业家,面对老百姓辛辛苦苦种出来的土豆,我们要做好精细化加工,把附加值往高了提,把品牌往广了推,让所有人知道我们的好土豆。我们将着力推动农业特优高效发展,建设一批农产品精深加工标杆项目,发展全产业链特色农业。”
《山西省“土豆革命”行动方案》的出炉,正是针对山西当下马铃薯产业发展困境的一剂良方,更是在山西马铃薯产业成功经验上的继承与发展。曾经在百姓脱贫攻坚道路上发挥作用的小小土豆,必将在乡村振兴的三晋沃土上生出新芽,结出累累硕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