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信息:
首席科学家:
李宏艳 ,女,1978年生,河北唐山迁安人,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先后主持/参与国家项目11项,其中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973计划预研专项课题2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任务1项,参与完成973计划课题2项,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1项,安全生产支撑体系国家级中心实验室和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奖励15项,其中一等奖4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4项。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SCI收录2篇,EI收录15篇。授权专利6项、软件著作权3项。已完成国家标准制定3项,2016年荣获全国煤炭青年科技奖,2020年被评为“最美煤炭科技工作者”。
学术兼职:
1、中国煤炭学会理事。
2、中国煤炭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
3、《煤炭科学技术》青年专家学术委员会委员。
科学研究:
研究方向:
主要从事煤岩动力灾害防控理论与技术的研究工作。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先后主持/参与国家项目11项,其中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973计划预研专项课题2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任务1项,参与完成973计划课题2项,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1项。
主要研究成果:
1.采动覆岩裂隙场时空演化规律与定量描述,采用实验室实验-数字图像处理-分形理论相结合的方法,提出了利用分形维数判断裂隙的发生、发展和闭合,定量描述综放工作面开采过程中的裂隙演化过程,获得工作面初采阶段、直接顶初次断裂阶段、基本定初次断裂阶段以及基本定周期断裂阶段等典型时间段的覆岩裂隙演化状态,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定量描述裂隙研发过程的数据处理方法,直观、定量的得到了时间和空间上采动过程中裂隙产生、发展、闭合过程。
2.煤岩介质灾变破坏的多尺度力学行为研究,实验室尺度围绕煤岩介质灾变破坏的细观结构效应开展了大量研究,系统性的研究了煤岩裂隙结构对材料的力学性质、变形破坏行为和应变型冲击地压能量判据的影响。提出了煤岩起裂应力的确定方法,讨论了裂隙发育和应变型冲击地压能量判据的关系。基于动态破坏时间初步探讨了煤岩介质跨尺度敏感性问题。
3.煤岩动力灾害发生机理及解危技术研究,在三因素理论的框架下,探讨了煤岩灾变破坏多尺度力学行为结构效应,提出了环境应力与结构因素共同控制冲击地压的发生,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转化,浅部冲击地压以结构控制型为主,深部以应力控制型为主,另一部分为两种因素协同控制。进一步完善了冲击地压的三因素机理。
制定标准:
1 煤和岩石物理力学性质测定方法 第7部分:单轴抗压强度测定及软化系数计算方法 GB/T 23561.7-2009 2010-02-12 国家标准
2 冲击地压测定、监测与防治方法 第1部分:顶板岩层冲击倾向性分类及指数的测定方法 GB/T 25217.1-2010 2012-03-13 国家标准
3 煤和岩石物理力学性质测定方法 第16部分:岩石耐崩解性指数测定方法 GB/T 23561.16-2010 2012-03-13 国家标准
4 煤矿井下煤层水射流冲击增透工艺设计规范 GB/T 41163-2021 2022-02-09 国家标准
认定成果:
1 豫西"三软"煤层底板水害预测及治理技术应用 张根东;张公慈;尹士献;汤淮;张彦宾;赵永康;宋少东;吴德富;王百战;李宏艳 ;平国强;刘传祥;谷浩博;梁晓雷;罗振刚 三门峡龙王庄煤业有限责任公司 2013
2 “三软”煤层岩巷返修复合支护技术研究 张根东;张公慈;尹士献;赵永康;张彦宾;周晓阳;付腾飞;汤淮;王百战;李宏艳 ;王永乐;牛川;崔慧涛;梁晓雷;刘传祥 三门峡龙王庄煤业有限责任公司 2013
3 蔚州矿区薄底板隔水层灰岩含水层上带压开采突水危险性评价 李凤明;张玉军;吕志强;钱增江;李宏艳 ;何立新;桑泽宏;李树志;张复盛;刘伯;夏欢阁;王崇文;蒋立克;洪益清;张普田 开滦 2011
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
[1]周洋,舒龙勇,李宏艳 ,刘学,崔聪. 气动钻机反转连接装置及气动钻机系统[P]. 北京市:CN216866687U,2022-07-01.
[2]舒龙勇,霍中刚,张浪,朱南南,安赛,范喜生,李阳,邓志刚,郝晋伟,李宏艳 ,叶锦娇,邓楠. 一种采掘工作面煤与瓦斯突出实时监测预警系统[P]. 北京市:CN209510394U,2019-10-18.
[3]舒龙勇,张浪,霍中刚,安赛,范喜生,张辉,李宏艳 ,刘香兰,姜黎明,郭建行. 煤矿井下煤层瓦斯含量与压力快速测定仪[P]. 北京:CN207866644U,2018-09-14.
[4]张辉,樊少武,安赛,姚海飞,王海燕,李丹,李宏艳 ,刘学. 一种粉尘浓度传感器[P]. 北京:CN207231961U,2018-04-13.
[5]张辉,安赛,邱浩,李宏艳 ,廉玉广,李丹,牟义,刘学. 一种矿用瞬变电磁仪接收电路[P]. 北京:CN206311773U,2017-07-07.
[6]孙维吉,齐庆新,梁冰,李宏艳 ,温彦凯,秦冰,王维华. 蓄能落锤式动静组合加载试验装置[P]. 辽宁:CN205826426U,2016-12-21.
[7]张辉,任天飞,王志鹏,李宏艳 ,王俊,安赛,丁鑫品,李丹. 一种钻孔探测用收放线装置[P]. 北京:CN205675912U,2016-11-09.
[8]赵善坤,邓志刚,李峰,欧阳振华,李宏艳 ,李少刚,张宁博,吴宝杨,李晓璐,刘学. 一种适于破碎围岩的全断面快速支护设备[P]. 北京:CN205013023U,2016-02-03.
[9]齐庆新,孔令海,欧阳振华,张辉,王永仁,安赛,任天飞,李宏艳 ,赵善坤,邓志刚,李晓璐. 自震式微震监测系统[P]. 北京:CN203962043U,2014-11-26.
[10]张彬,李少刚,刘义新,廉玉广,李宏杰,李宏艳 . 一种采动影响下覆岩破坏范围探测系统[P]. 北京:CN203572970U,2014-04-30.
[11]赵善坤,申宝宏,樊少武,欧阳振华,李宏艳 . 便携可调温式冲击防护服[P]. 北京:CN202456496U,2012-10-03.
发明公开:
[1]安赛,李宏艳 ,邓楠,叶锦娇,赵善坤,王彦斌,秦凯,李晓晗,孟祥峰. 矿用微震与地音一体化分布式监测系统及方法[P]. 北京市:CN116540294A,2023-08-04.
[2]刘永茜,霍中刚,韩鑫涛,汪东,李宏艳 ,孙中学,王维华,孙小明. 一种模拟开挖煤与瓦斯突出物理模拟实验装置及实验方法[P]. 北京市:CN116500229A,2023-07-28.
[3]刘永茜,霍中刚,韩鑫涛,汪东,李宏艳 ,孙中学,王维华,孙小明. 一种动力扰动煤与瓦斯突出物理模拟实验装置及实验方法[P]. 北京市:CN116482324A,2023-07-25.
[4]刘永茜,霍中刚,韩鑫涛,汪东,李宏艳 ,孙中学,王维华,孙小明. 一种双爆破片煤与瓦斯突出物理模拟实验装置及实验方法[P]. 北京市:CN116256491A,2023-06-13.
[5]刘永茜,霍中刚,韩鑫涛,汪东,李宏艳 ,孙中学,王维华,孙小明. 一种煤与瓦斯突出物理模拟实验装置及实验方法[P]. 北京市:CN116256492A,2023-06-13.
[6]苏振国,赵善坤,邓志刚,李宏艳 ,管新邦,柴海涛,祖万山,蒋军军,叶锦娇,王寅,秦凯,玄忠堂. 压力流量监控系统和故障诊断方法[P]. 北京市:CN114922602A,2022-08-19.
[7]苏振国,赵善坤,邓志刚,李宏艳 ,柴海涛,祖万山,蒋军军,叶锦娇,王寅,秦凯,玄中堂. 压力流量监控系统和故障诊断方法[P]. 北京市:CN114810070A,2022-07-29.
[8]祖万山,李宏艳 ,赵善坤,邓志刚,叶锦娇,苏振国,孟祥峰. 一种水力压裂裂缝实时监测系统及方法[P]. 北京市:CN114737967A,2022-07-12.
[9]舒龙勇,马延崑,李宏艳 ,霍中刚,李阳,崔聪. 一种煤矿井下防控煤岩瓦斯复合动力灾害方法及装置[P]. 北京市:CN114607338A,2022-06-10.
[10]邱浩,姜鹏,李宏杰,李文,叶锦姣,李江华,李宏艳 ,徐慧,涂琦. 一种煤矿水害智能预警系统[P]. 北京市:CN114251125A,2022-03-29.
[11]舒龙勇,王彦斌,邓楠,范喜生,霍中刚,耿哲,安赛,叶锦娇,李宏艳 ,孟祥锋,闫东煜,段思恭. 煤层瓦斯突出参数测定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P]. 北京市:CN113356831A,2021-09-07.
[12]刘永茜,舒龙勇,霍中刚,王维华,李宏艳 ,张书林,张慧杰,凡永鹏,朱南南. 一种煤与瓦斯突出煤体示踪及洞穴形体发育的测试方法[P]. 北京市:CN112285277A,2021-01-29.
[13]刘永茜,霍中刚,李宏艳 ,舒龙勇,孙中学,王维华,张书林. 一种煤与瓦斯突出过程中近场煤岩位移动态监测装置与方法[P]. 北京市:CN111964620A,2020-11-20.
[14]张宁博,赵善坤,李宏艳 ,秦凯,邓志刚,刘学,王健达,李云鹏,王寅,董怡静,赵斌. 一种基于层次分析和模糊数学的冲击危险性动态预警方法[P]. 北京市:CN111784136A,2020-10-16.
[15]刘永茜,舒龙勇,霍中刚,李宏艳 ,张书林,王维华,张慧杰,凡永鹏,孟涛. 一种煤层开采中断层活化的实验模拟装置与方法[P]. 北京市:CN111596036A,2020-08-28.
[16]邓志刚,梁冰,李刚,刘伟建,李宏艳 ,苏振国,刘学,张原,莫云龙. 一种可旋转拉线式安全防护挂钩[P]. 辽宁省:CN111577833A,2020-08-25.
[17]刘永茜,霍中刚,舒龙勇,李宏艳 ,孙中学,张书林,王维华,孟涛,潘多伟. 一种煤与瓦斯突出的动力诱发实验装置与方法[P]. 北京市:CN111579749A,2020-08-25.
[18]孙中学,李宏艳 ,李宏杰,徐慧,李江华. 一种声发射探头固定装置[P]. 北京市:CN111551641A,2020-08-18.
[19]霍中刚,刘永茜,舒龙勇,李宏艳 ,张书林,王维华,张慧杰,侯金玲,凡永鹏. 一种稳定压差二级联动诱发煤与瓦斯突出的实验装置与方法[P]. 北京市:CN111551692A,2020-08-18.
[20]孙中学,李宏艳 ,舒龙勇,郝晋伟,王维华,崔聪,张慧杰. 一种含孔隙裂隙试件的制备装置及制备方法[P]. 北京市:CN111551415A,2020-08-18.
[21]孙中学,李宏艳 ,齐庆新,张勇,邓志刚,赵善坤. 一种非均匀材料弹性模量读取方法[P]. 北京市:CN111504777A,2020-08-07.
[22]孙中学,李宏艳 ,刘波,蒋小如,李丹,刘学,邓楠. 一种不规则煤岩样制样方法[P]. 北京市:CN111504750A,2020-08-07.
[23]孙中学,李宏艳 ,邓志刚,付兴玉,王寅,王健达. 制作不同含水率试件的实验装置和方法[P]. 北京市:CN111487104A,2020-08-04.
[24]孙中学,李宏艳 ,莫云龙,蒋军军,郝晋伟,李磊. 一种煤岩样取芯固定装置[P]. 北京市:CN111442945A,2020-07-24.
[25]李一哲,赵善坤,齐庆新,邓志刚,李宏艳 . 一种基于微震监测的矿井群工作面开采互扰范围计算方法[P]. 北京市:CN110761841A,2020-02-07.
[26]张宁博,赵善坤,邓志刚,王建达,秦凯,李宏艳 ,吕坤,李海涛,孔令海,董怡静. 一种基于光纤光栅测量的一孔多点式应力与位移监测系统[P]. 北京市:CN110763380A,2020-02-07.
[27]丁鑫品,王振伟,李宏艳 ,李伟,张辉,安赛,周游,刘香兰,刘玉凤. 分段架线式边坡地表变形自动监测系统[P]. 北京市:CN109295951A,2019-02-01.
[28]齐庆新,邓志刚,赵善坤,张宁博,李宏艳 ,孔令海,李海涛,王寅,季成,苏振国,蒋军军. 基于综合指数法的多尺度冲击危险性评价方法[P]. 北京市:CN108960653A,2018-12-07.
[29]舒龙勇,张浪,霍中刚,安赛,范喜生,张辉,李宏艳 ,刘香兰. 煤矿井下煤层瓦斯含量与压力快速测定仪及测定方法[P]. 北京:CN108444856A,2018-08-24.
[30]张辉,樊少武,安赛,姚海飞,王海燕,李丹,李宏艳 ,刘学. 一种粉尘浓度传感器[P]. 北京:CN107421862A,2017-12-01.
[31]张辉,安赛,邱浩,李宏艳 ,廉玉广,李丹,牟义,刘学. 一种矿用瞬变电磁仪接收电路及信号处理方法[P]. 北京:CN106556872A,2017-04-05.
[32]孙维吉,齐庆新,梁冰,李宏艳 ,温彦凯,秦冰,王维华. 蓄能落锤式动静组合加载试验装置[P]. 辽宁:CN106198227A,2016-12-07.
[33]张辉,任天飞,王志鹏,李宏艳 ,王俊,安赛,丁鑫品,李丹. 一种钻孔探测用收放线装置[P]. 北京:CN105947809A,2016-09-21.
[34]赵善坤,邓志刚,李峰,欧阳振华,李宏艳 ,李少刚,张宁博,吴宝杨,李晓璐,刘学. 一种适于破碎围岩的全断面快速支护设备及支护方法[P]. 北京:CN105178997A,2015-12-23.
[35]李宏艳 ,齐庆新,孙中学,王维华,赵善坤,邓志刚,陈金玉,刘波,刘学. 一种煤岩宏-细观三轴可视压力室[P]. 北京:CN104749025A,2015-07-01.
[36]齐庆新,孔令海,欧阳振华,张辉,王永仁,安赛,任天飞,李宏艳 ,赵善坤,邓志刚,李晓璐. 自震式微震监测系统及方法[P]. 北京:CN104100297A,2014-10-15.
[37]姚再兴,李绍臣,李宏艳 ,艾畅,王俊,张建平,丁鑫品,刘学,李伟,周杰,马明,曹芳智,张学超,周游,刘玉凤,赵汝辉,王维,刘博文. Druker-Prager岩土软化强度参数测定方法[P]. 北京:CN103698217A,2014-04-02.
发明授权:
[1]舒龙勇,马延崑,李宏艳 ,霍中刚,李阳,崔聪. 一种煤矿井下防控煤岩瓦斯复合动力灾害方法及装置[P]. 北京市:CN114607338B,2023-08-18.
[2]孙中学,李宏艳 ,邓志刚,付兴玉,王寅,王健达. 制作不同含水率试件的实验装置和方法[P]. 北京市:CN111487104B,2023-08-01.
[3]孙中学,李宏艳 ,刘波,蒋小如,李丹,刘学,邓楠. 一种不规则煤岩样制样方法[P]. 北京市:CN111504750B,2023-06-27.
[4]舒龙勇,王彦斌,邓楠,范喜生,霍中刚,耿哲,安赛,叶锦娇,李宏艳 ,孟祥锋,闫东煜,段思恭. 煤层瓦斯突出参数测定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P]. 北京市:CN113356831B,2023-05-12.
[5]刘永茜,舒龙勇,霍中刚,王维华,李宏艳 ,张书林,张慧杰,凡永鹏,朱南南. 一种煤与瓦斯突出煤体示踪及洞穴形体发育的测试方法[P]. 北京市:CN112285277B,2023-03-31.
[6]孙维吉,齐庆新,梁冰,李宏艳 ,温彦凯,秦冰,王维华. 蓄能落锤式动静组合加载试验装置[P]. 辽宁省:CN106198227B,2023-01-24.
[7]刘永茜,霍中刚,舒龙勇,李宏艳 ,孙中学,张书林,王维华,孟涛,潘多伟. 一种煤与瓦斯突出的动力诱发实验方法[P]. 北京市:CN111579749B,2022-12-06.
[8]张宁博,赵善坤,邓志刚,王建达,秦凯,李宏艳 ,吕坤,李海涛,孔令海,董怡静. 一种基于光纤光栅测量的一孔多点式应力与位移监测系统[P]. 北京市:CN110763380B,2022-08-30.
[9]刘永茜,霍中刚,李宏艳 ,舒龙勇,孙中学,王维华,张书林. 一种煤与瓦斯突出过程中近场煤岩位移动态监测装置与方法[P]. 北京市:CN111964620B,2022-08-30.
[10]邓志刚,梁冰,李刚,刘伟建,李宏艳 ,苏振国,刘学,张原,莫云龙. 一种可旋转拉线式安全防护挂钩[P]. 辽宁省:CN111577833B,2021-08-03.
[11]李一哲,赵善坤,齐庆新,邓志刚,李宏艳 . 一种基于微震监测的矿井群工作面开采互扰范围计算方法[P]. 北京市:CN110761841B,2021-06-04.
[12]赵善坤,邓志刚,李峰,欧阳振华,李宏艳 ,李少刚,张宁博,吴宝杨,李晓璐,刘学. 一种适于破碎围岩的全断面快速支护设备及支护方法[P]. 北京市:CN105178997B,2019-09-20.
[13]齐庆新,孔令海,欧阳振华,张辉,王永仁,安赛,任天飞,李宏艳 ,赵善坤,邓志刚,李晓璐. 自震式微震监测系统及方法[P]. 北京市:CN104100297B,2017-01-25.
[14]姚再兴,李绍臣,李宏艳 ,艾畅,王俊,张建平,丁鑫品,刘学,李伟,周杰,马明,曹芳智,张学超,周游,刘玉凤,赵汝辉,王维,刘博文. Drucker-Prager岩土软化强度参数测定方法[P]. 北京市:CN103698217B,2016-01-13.
论文专著:
出版专著:
1、采用应力裂隙场时空演化与瓦斯流动场耦合效应, 科学出版社, 2012.07, 第二作者, 47.1万字, ISBN:9787030347343;
发表英文论文:
[1]Wei Like*; Qi Qingxin; Li Hongyan ; Zhang Bin; Wang Yongren; Kong Linghai。A Case Study of Damage Energy Analysis and an Early Warning by Microseismic Monitoring for Large Area Roof Caving in Shallow Depth Seams .Shock and Vibration, 2015, 709459.
[2]Liu, Xiaoli*; Li, Hongyan ; Liu, Zhonggang。THM Coupling Analysis and High Slope Deformation in A Reservoir .DISASTER ADVANCES, 2013, 6: 46-54.
[3]Hongyan-LI Theory and test research on permeability of coal and rock body influenced by mining,Journal of coal science& engineering(China),2009.06.15(2):256-259.
[4]Li Gang*; Qi Qingxin; Li Hongyan ; Ji Wenbo.The Theoretical Prediction Model of Reasonable Pre-draining Time of Gas in Coal Seam.1st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Mine Safety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ISMSSE), 2011-10-26 to 2011-10-29.
[5]Qi Qing-xin; Li Hong-yan *; Deng Zhi-gang.Study on the Evolution Law of Mining Coal Permeability.International Forum on Porous Flow and Applications, 2009-04-24 to 2009-04-26.
[6]Peng, Yong-Wei; Qi, Qing-Xin; Ren, Yong; Li, Hongyan ; Li, Chunrui.NUMERICAL SIMULATION OF COAL SEAM BURSTING HAZARD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THREE-HARD".7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Rockburst and Seismicity in Mines, 2009-08-21 to 2009-08-23.
发表中文期刊论文:
[1]刘永茜,霍中刚,李宏艳 ,舒龙勇,孙中学,汪东,刘学,史兴旺. 一种新型煤与瓦斯突出物理模拟系统研制与应用[J]. 煤炭学报:1-14.
[2]齐庆新,马世志,孙希奎,赵善坤,李云鹏,李海涛,于斌,潘鹏志,王守光,李宏,李一哲,王旭东,张修峰,王学滨,李宏艳 ,陆菜平,王书文,韩军,乔文俊,张宁博. 煤矿冲击地压源头防治理论与技术架构[J]. 煤炭学报,2023,48(05):1861-1874.
[3]崔聪,马延崑,舒龙勇,李宏艳 . 保护层开采条件下煤层力学扰动规律及抽采半径考察[J]. 煤炭技术,2023,42(02):61-65.
[4]张蒙蒙,周洋,舒龙勇,李宏艳 ,刘学,崔聪. 涌水条件下的上向穿层钻孔瓦斯测压修正方法[J]. 陕西煤炭,2022,41(06):59-63+76.
[5]闫杰,霍中刚,李宏艳 ,周游,刘玉凤. 裂隙水作用下近水平边坡渗流滑动分析及稳定性研究[J].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22,39(03):607-614.
[6]崔聪,李晓绅,舒龙勇,李宏艳 ,马延崑,周洋,宋鑫. 瓦斯抽采达标智能决策平台的研发与应用[J]. 煤矿安全,2022,53(03):120-124.
[7]李海涛,齐庆新,赵善坤,李宏艳 ,舒龙勇,陈理强. 煤矿动力灾害广义“三因素”机理探讨[J]. 煤炭科学技术,2021,49(06):42-52.
[8]莫云龙,李宏艳 ,邓志刚,齐庆新,李海涛,张广辉. 不同冲击倾向性煤能量响应初始损伤效应分析[J].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20,37(06):1205-1212.
[9]丁鑫品,李凤明,李宏艳 ,刘博文. 顺层采动边坡滑动面形成机制与演化模式研究[J].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20,37(05):1019-1026.
[10]刘学,李宏艳 ,李磊,刘宁宁. 厚层坚硬顶板定向水力压裂强制放顶技术研究[J]. 现代矿业,2020,36(06):185-189.
[11]齐庆新,潘一山,李海涛,姜德义,舒龙勇,赵善坤,张永将,潘俊锋,李宏艳 ,潘鹏志. 煤矿深部开采煤岩动力灾害防控理论基础与关键技术[J]. 煤炭学报,2020,45(05):1567-1584.
[12]李宏艳 ,崔聪,齐庆新,李凤明,邓志刚,赵善坤,孙中学. 底板岩层冲击倾向性判定方法[J]. 煤矿安全,2019,50(12):184-188.
[13]莫云龙,李宏艳 ,孙中学,李磊,王健达. 原生裂隙结构对煤岩物理力学特性影响分析[J]. 煤炭科学技术,2020,48(05):25-34.
[14]刘奇,梁冰,李宏艳 ,孙维吉,刘香江,石兆斌. 水力压裂裂缝在页岩表面扩展特征的试验研究[J].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38(06):523-529.
[15]齐庆新,李一哲,赵善坤,张宁博,郑伟钰,李海涛,李宏艳 . 我国煤矿冲击地压发展70年:理论与技术体系的建立与思考[J]. 煤炭科学技术,2019,47(09):1-40.
[16]李磊,李宏艳 ,李凤明,齐庆新,孙中学,莫云龙,刘学. 层理角度对硬煤冲击倾向性影响的实验研究[J].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19,36(05):987-994.
[17]李宏艳 ,莫云龙,孙中学,李磊,蒋军军,赵善坤. 基于响应能量和无响应时间的冲击危险性动态评价技术[J]. 煤炭学报,2019,44(09):2673-2681.
[18]秦凯,王健达,李宏艳 ,刘伟建,毕忠伟,孔令海. 集中煤柱诱发下伏近距离煤层异常矿压及机理研究[J]. 煤炭科学技术,2019,47(08):102-107.
[19]丁鑫品,李凤明,李宏艳 . 露天矿井采采空区安全顶板厚度及地表危险性分区研究[J]. 煤炭科学技术,2019,47(08):257-263.
[20]李宏艳 ,莫云龙,孙中学,李磊. 煤矿冲击地压灾害防控技术研究现状及展望[J]. 煤炭科学技术,2019,47(01):62-68.
[21]崔聪,张浪,刘永茜,李宏艳 . 水平应力加载下煤岩的声发射特征试验研究[J]. 煤矿安全,2018,49(10):13-16+20.
[22]齐庆新,潘一山,舒龙勇,李宏艳 ,姜德义,赵善坤,邹银辉,潘俊锋,王魁军,李海涛. 煤矿深部开采煤岩动力灾害多尺度分源防控理论与技术架构[J]. 煤炭学报,2018,43(07):1801-1810.
[23]崔聪,李宏艳 ,刘永茜,王公达,张浪,汪东. 真三轴条件下等效围压对煤岩力学特性影响试验研究[J]. 煤炭科学技术,2018,46(05):47-53.
[24]舒龙勇,王凯,张浪,孙中学,郝晋伟,李宏艳 . 突出煤体受载变形破坏声发射行为演化特征[J].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18,35(03):589-597.
[25]李磊,李凤明,李宏艳 ,刘学. 矿山采动损害关键科学问题及发展趋势探析[J]. 煤矿开采,2017,22(06):1-4.
[26]张广辉,欧阳振华,齐庆新,李宏艳 ,邓志刚,蒋军军. 瓦斯对煤冲击倾向性影响的试验研究[J]. 煤炭学报,2017,42(12):3159-3165.
[27]李宏艳 ,孙中学,齐庆新,李凤明,赵善坤. 不同冲击倾向性煤体变形破坏声发射特征[J].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6(12):1251-1256.
[28]齐庆新,李宏艳 ,邓志刚,赵善坤,张宁博,毕忠伟. 我国冲击地压理论、技术与标准体系研究[J]. 煤矿开采,2017,22(01):1-5+26.
[29]张宁博,欧阳振华,赵善坤,李宏艳 ,邓志刚. 基于粘滑理论的断层冲击地压发生机理研究[J].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6,12(S2):894-898.
[30]张广辉,欧阳振华,李宏艳 ,邓志刚,赵善坤. 深部高瓦斯煤层冲击地压发生机理研究[J]. 煤矿安全,2016,47(06):41-44.
[31]付兴玉,李宏艳 ,李凤明,李少刚,张彬,李宏杰,魏立科. 房式采空区集中煤柱诱发动载矿压机理及防治[J]. 煤炭学报,2016,41(06):1375-1383.
[32]商晶志,付兴玉,李凤明,李宏艳 ,邓志刚,赵善坤,李少刚. 房式采空区集中煤柱下动载矿压灾害防治技术[J]. 煤矿开采,2016,21(03):112-116.
[33]安赛,张辉,李宏艳 ,范喜生,廉振山. 自适应瓦斯抽采管路阀门自动调控系统设计与应用[J]. 煤炭工程,2016,48(03):24-26.
[34]程志恒,齐庆新,李宏艳 ,张浪,刘晓刚. 近距离煤层群叠加开采采动应力-裂隙动态演化特征实验研究[J]. 煤炭学报,2016,41(02):367-375.
[35]齐庆新,李宏艳 ,季文博. 瓦斯变废为宝——煤与瓦斯共采技术现状[J]. 科技风,2015,(21):144-145.
[36]刘学,王来贵,李宏艳 . 不同均质度下巷道压剪损伤算法与模拟研究[J]. 现代矿业,2015,31(07):17-19+29.
[37]迟娜娜,张青,刘波,李宏艳 . 关于瓦斯放散初速度实验留样再测的探讨[J]. 煤矿开采,2015,20(03):10-12+6.
[38]齐庆新,程志恒,张浪,刘晓刚,李宏艳 ,季文博. 近距离突出危险煤层群上保护层开采可行性分析[J]. 煤炭科学技术,2015,43(04):43-47+52.
[39]季文博,齐庆新,李宏艳 ,刘兆元,张浪,程志恒,刘晓刚. 近距离被保护卸压煤体透气性变化规律实测研究[J]. 煤炭学报,2015,40(04):830-835.
[40]齐庆新,欧阳振华,赵善坤,李宏艳 ,李晓璐,张宁博. 我国冲击地压矿井类型及防治方法研究[J]. 煤炭科学技术,2014,42(10):1-5.
[41]徐子杰,齐庆新,李宏艳 ,张宁博,苏荣华. 不同应力水平下大理石蠕变损伤声发射特性[J]. 煤炭学报,2014,39(S1):70-74.
[42]李宏艳 ,王维华,齐庆新,张浪. 基于分形理论的采动裂隙时空演化规律研究[J]. 煤炭学报,2014,39(06):1023-1030.
[43]梁冰,孙赫,李宏艳 ,党龙. 森达煤矿倾斜煤层瓦斯压力与倾斜长度关系[J].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3(06):721-725.
[44]李宏艳 ,康立军,徐子杰,齐庆新,赵善坤. 不同冲击倾向煤体失稳破坏声发射先兆信息分析[J]. 煤炭学报,2014,39(02):384-388.
[45]张宁博,齐庆新,欧阳振华,李宏艳 ,赵善坤,徐子杰. 不同应力路径下大理岩声发射特性试验研究[J]. 煤炭学报,2014,39(02):389-394.
[46]赵维国,王世超,王维华,李宏艳 . 采动覆岩承载结构与渗透特性演化分析[J]. 煤矿开采,2014,19(02):5-8.
[47]季文博,齐庆新,李宏艳 ,张浪,徐子杰,程志恒. 卸压煤体渗透率变化规律与声发射特征实验研究[J]. 煤炭工程,2014,46(02):75-78.
[48]梁冰,王维华,李宏艳 ,孙维吉. 基于损伤变量的煤柱合理留设试验研究[J]. 安全与环境学报,2013,13(05):179-182.
[49]徐子杰,齐庆新,李宏艳 ,赵善坤,张宁博,苏荣华. 冲击倾向性煤体加载破坏的红外辐射特征研究[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3,23(10):121-125.
[50]李宏艳 ,王维华,梁冰,孙维吉. 利用测井数据解析含煤地层渗透特性[J]. 煤田地质与勘探,2013,41(04):18-21.
[51]李宏艳 ,王维华,齐庆新,张浪,季文博. 煤与瓦斯共采覆岩应力及渗透耦合特性实验研究[J]. 煤炭学报,2013,38(06):942-947.
[52]季文博,齐庆新,李宏艳 ,樊少武,张浪,桑聪. 沙曲矿单一工作面推进度与瓦斯涌出量关系研究[J]. 煤炭工程,2012,(12):95-98.
[53]梁冰,刘蓟南,孙维吉,李宏艳 . 掘进工作面瓦斯流动规律数值模拟分析[J].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1,22(04):46-51.
[54]李晓璐,康立军,李宏艳 ,欧阳振华. 煤-岩组合体冲击倾向性三维数值试验分析[J]. 煤炭学报,2011,36(12):2064-2067.
[55]赵善坤,李宏艳 ,刘军,韩荣军,欧阳振华,李晓璐,王恩,季文博. 深部冲击危险矿井多参量预测预报及解危技术研究[J]. 煤炭学报,2011,36(S2):339-345.
[56]李宏艳 . 煤岩物理力学性质与冲击倾向性关系[J]. 煤矿开采,2011,16(03):43-46+55.
[57]齐庆新,李宏艳 ,潘俊锋,雷毅,付东波,季文博,赵善坤. 冲击矿压防治的应力控制理论与实践[J]. 煤矿开采,2011,16(03):114-118.
[58]齐庆新,彭永伟,李宏艳 ,李纪青,汪有刚,李春睿. 煤岩冲击倾向性研究[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1,30(S1):2736-2742.
[59]李春睿,齐庆新,彭永伟,李宏艳 . 采动覆岩裂隙演化规律的定量描述[J]. 煤矿开采,2010,15(06):4-8.
[60]齐庆新,彭永伟,汪有刚,李宏艳 ,李春睿. 基于煤体采动裂隙场分区的瓦斯流动数值分析[J]. 煤矿开采,2010,15(05):8-10.
[61]彭永伟,齐庆新,汪有刚,邓志刚,李宏艳 ,李春睿. 煤体采动裂隙现场实测及其应用研究[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0,29(S2):4188-4193.
[62]李宏艳 ,齐庆新,梁冰,彭永伟,邓志刚,李春睿. 煤岩渗透率演化规律及多尺度效应分析[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0,29(06):1192-1197.
[63]胡炳南,李宏艳 . 煤矿充填体作用数值模拟研究及其机理分析[J]. 煤炭科学技术,2010,38(04):13-16.
[64]汪有刚,李宏艳 ,齐庆新,彭永伟,李春睿,邓志刚. 采动煤层渗透率演化与卸压瓦斯抽放技术[J]. 煤炭学报,2010,35(03):406-410.
[65]李春睿,康立军,齐庆新,毛德兵,刘全明,李宏艳 ,彭永伟. 深部巷道围岩分区破裂与冲击地压关系初探[J]. 煤炭学报,2010,35(02):185-189.
[66]彭永伟,齐庆新,李宏艳 ,邓志刚. 煤体采动裂隙场演化与瓦斯渗流耦合数值模拟[J].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8(S1):229-231.
[67]彭永伟,齐庆新,李宏艳 ,邓志刚. 高强度地下开采对岩体断裂带高度影响因素的数值模拟分析[J]. 煤炭学报,2009,34(02):145-149.
[68]李宏艳 ,齐庆新. 煤岩细观结构信息提取与三维构建[J]. 煤矿开采,2009,14(01):15-19.
[69]王起新,孙维吉,梁冰,李宏艳 . 阜新盆地煤层气资源可采性模糊数学评价[J]. 天然气工业,2008,(07):39-42+134.
[70]李凤明,李宏艳 ,孙维吉.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露天矿边坡地表变形预测[J]. 煤炭学报,2008,(05):492-495.
[71]彭永伟,齐庆新,邓志刚,李宏艳 . 考虑尺度效应的煤样渗透率对围压敏感性试验研究[J]. 煤炭学报,2008,(05):509-513.
[72]邓志刚,齐庆新,李宏艳 ,彭永伟. 采动煤体渗透率示踪监测及演化规律[J]. 煤炭学报,2008,(03):273-276.
[73]齐庆新,雷毅,李宏艳 ,冀贞文,刘军,潘俊锋,王永秀. 深孔断顶爆破防治冲击地压的理论与实践[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7,(S1):3522-3527.
[74]梁冰,刘晓丽,李宏艳 . 矿产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生态环境问题——以辽宁省阜新市为例[J].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5,(03):122-125.
[75]刘晓丽,梁冰,王思敬,李宏艳 . 水气二相渗流与双重介质变形的流固耦合数学模型[J]. 水利学报,2005,(04):405-412.
[76]薛强,梁冰,刘晓丽,李宏艳 . 污染物在非饱和带内运移的流固耦合数学模型及其渐近解[J]. 应用数学和力学,2003,(12):1309-1318.
[77]李宏艳 ,刘海娟. 模糊数的一种类序和类距离的定义[J].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3,(05):704-706.
[78]李宏艳 ,梁冰,苏荣华. 土壤水热迁移问题的混合有限元法[J]. 灌溉排水,2002,(01):49-52.
[79]李宏艳 ,梁冰,苏荣华. 非等温条件下土壤水入渗的数值分析[J].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01):53-55.
[80]薛强,梁冰,李宏艳 . 可压缩流体渗流的流固耦合问题数值模拟研究[J]. 地下空间,2001,(S1):386-391+586..
发表会议论文:
[1]崔聪; 张浪; 李宏艳 ; 汪东. 水平应力加载下煤岩真三轴破坏强度准则及本构模型[C].2018油气田勘探与开发国际会议(IFEDC 2018)论文集. 2018:500-510.
[2]齐庆新;张宁博;欧阳振华;李宏艳 ;赵善坤. 断层冲击地压发生机制与工程实践研究[C].中国力学大会-2015论文摘要集. 2015:294.
[3]李宏艳 ; 孙中学; 齐庆新; 赵善坤; 李凤明. 不同冲击倾向性煤体细观结构特征试验研究[C].中国力学大会-2015论文摘要集. 2015:294.
[4]齐庆新;赵善坤;邓志刚;李宏艳 ;欧阳振华. 冲击地压多级应力控制下的多尺度特征研究[C].中国力学大会-2015论文摘要集. 2015:294.
[5]赵善坤;李宏艳 ;刘军;韩荣军;欧阳振华;李晓璐;王恩;季文博. 深部冲击危险矿井多参量预测预报及解危技术研究[C].第十二届全国岩石动力学学术会议暨国际岩石动力学专题研讨会资料之一. 2011:125-131.
[6]李宏艳 . 割煤高度对综放工作面瓦斯浓度分布状态影响分析[C].第六届全国煤炭工业生产一线青年技术创新文集.,2011:274-282.
[7]齐庆新; 李宏艳 . 冲击地压发生机理的再认识[C].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51:岩爆机理探索.,2010:103-109+173.
荣誉奖励:
所获荣誉:
1.2016年荣获全国煤炭青年科技奖,
2.2020年被评为“最美煤炭科技工作者”。
主要获奖:
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奖励15项,其中一等奖4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4项。
1. 深部煤矿冲击地压巷道防冲吸能支护关键技术与装备,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20,第9名;
2. 煤矿冲击地压应力控制理论、技术及成套装备,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18,第5名,2018YK(J)-1-09-R05;
3. 冲击地压应力防控理论、关键技术及成套装备的研发与应用,中国煤炭科工集团科技成果奖二等奖,第3名,2018-206-R03。
4. 深部煤矿动力灾害的综合防治理论与解危方法,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2015年,第2名,2015-112-R02;
5. 断层作用下冲击地压发生机理及其综合防控技术研究,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科学技术一等奖,2015年,第7名,2015-1-16-07;
6. 煤层群煤与瓦斯共采时空协同机制与技术优化方法,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二等奖,2016年,第1名,2016-273-R01;
7. 近距离突出煤层群保护层开采采动裂隙演化及瓦斯运移监测技术研究,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科学技术二等奖,2016年,第8名,2016-2-23-08;
8. 自震式微震监测系统,中国煤炭工业专利二等奖,2016年,第8名,2015-F-2-32;
9. 煤矿动压监测技术、装备及应用,中国煤炭科工集团科技成果奖二等奖,2015年,第7名,2015-202-R07;
10.深部煤岩冲击失稳机理与多级应力防控技术实践,第六届安全生产科技成果一等奖,2015年,第10名,AQJ-6-1-15-R10;
11.采动影响煤系地层渗透率变化与裂隙演化规律研究,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科学技术三等奖,2015年,第2名,2015-3-37-02;
12.蔚州矿区薄底板隔水层灰岩含水层上带压开采突水危险性评价,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科学技术三等奖,第5名,2014-3-41-05;
13.煤岩结构体冲击失稳机理及多场应力控制的防冲技术研究,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科学技术二等奖,2013年,第7名,2013-2-24-07;
14.采动煤岩多物理场耦合作用及其工程应用研究,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三等奖,2011年,第2名,2011-3101-R02;
15.煤矸石淋溶液对土壤-地下水污染机理及数值预测方法研究,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10年,第9名,2010J-2-33-09;
16.煤矸石对土壤-水系统污染预测研究,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三等奖,2010年,第9名,2010-379-R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