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信息:
首席科学家:
董书宁 ,男,陕西蓝田人,研究员,博士,博士生导师,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西安研究院院长。中国煤炭工业安全科学技术委员会水害防治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煤炭工业技术委员会煤矿防治水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国际矿井水协会中国国家委员会副主席,第五届国家安全生产专家组煤矿地质灾害组组长,中国地质学会矿山水防治与利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际期刊《Mine Water and the Environment》(SCI收录)编辑委员会副主编。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学技术奖21项,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获第二十八届“孙越崎能源大奖”,煤炭工业技术委员会“突出贡献专家”称号。授权国内发明专利4项,出版专著18部、发表论文60余篇,负责或参加起草(修订)《煤矿安全规程》、《煤矿防治水规定》和《煤矿防治水细则》及其释义(解读)等,目前作为负责人正在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矿井突水水源快速判识与水灾防控关键技术研究”。
教育经历:
1980.7-1984.7,兰州大学(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本科。
2001.9-2004.6,西安交通大学(MBA)硕士。
2006.3-2010.12,长安大学(地质工程)博士。
工作经历:
1984.07--1994.01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西安分院水文地质研究所助理工程师/工程师。
1994.01--1996.01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西安分院水文地质研究所任副所长/工程师。
1996.01--1999.04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西安分院任罗克岩土工程公司总经理/高级工程师。
1999.04--2006.09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西安分院任副院长/研究员。
2006.09--2013.09 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任院长兼党委副书记/研究员。
2013.09--2017.09 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任董事长、总经理/研究员。
2017.09--2020.08 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任党委书记、董事长、中煤科工集团科技委副主任、一级首席科学家/研究员。
2020.08--至今 中煤科工集团科技委副主任、一级首席科学家。
社会兼职:
1、第五届国家安全生产专家组煤矿地质灾害组组长。
2、煤炭工业技术委员会矿区勘探与水害防治专家委员会主任。
3、煤炭工业安全科学技术学会水害防治专委会主任。
4、国际矿井水协会中国国家委员会副主席。
5、《Mine Water & Environment》(SCI)等副主编。
6、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吉林大学、西北大学、西安科技大学兼职教授。
7、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
科学研究:
研究方向:
主要从事矿山水害防治的理论研究、技术开发和工程实践。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1、华北型煤矿奥灰岩溶水上开采(防治水)技术研究,国家“六五”攻关,1984~1987,主参,邢台点项目负责;
2、华北型煤田奥灰岩溶水综合防治工业性试验,国家工业性试验,1987~1995,主参;
3、Preventing Hazardous Groundwater Inflows in Coal Mines(煤矿突水防治技术研究),1992~1997,UNDP资助,水资源专项负责人;
4、复杂型煤矿地质保障系统开发研究,2000~2003,国家重点技术开发项目,主参;
5、煤矿带高水压开采突水预测预警系统,2002~2005,国家技术创新项目,主参;
6、煤矿突水灾害实时监测预警系统,科技部公益专项,2004~2006,主参;
7、煤矿安全术语研究,科技部重点公益专项子项,2003.01~2004.12,主参;
8、MK系列钻机产业化(千米瓦斯钻孔施工技术与装备),西安市重大科技产业化项目,2006~2008,负责人之一;
9、井下水平长钻孔钻机研制及配套工艺开发,国家发改委项目,2006.10~2009.07,负责人之一;
10、煤矿井下千米瓦斯抽放钻孔施工装备及工艺技术开发,国家重大技术装备研制和产业技术开发,2005.0~2007.12,负责人之一;
11、深部岩溶水赋存运动规律,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课题,2006.09~2010.12,主要研究人员;
12、矿井水害监测预警技术与装备研究,“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006.12~2011.5,主要研究人员;
13、矿井突水条件识别与鉴定技术装备实验室和矿山水害鉴定与治理技术模拟实验室建设,国家安全技术支撑体系,2006.01~2011.07,主要研究人员;
14、深部及中小煤矿灾害防治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主要研究人员;
15、煤矿水害事故分析与鉴定中心建设(二期),国家安全技术支撑体系,2014.08至今,项目负责人;
16、矿井突水水源快速判识与水灾防控关键技术研究,“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7.07至今,项目负责人。
研究成果:
丰富了煤层底板水害防治理论,提出了“采前主动预防-采中监测预警-灾后快速治理”的煤矿开采全过程的水害防控体系。创建了基于定向长钻孔的水害隐患“超前区域探查治理”技术体系,实现煤矿水害防治“由过程治理向源头预防”“由局部治理向区域治理”的重大转变。参与研发的地面快速抢险封堵过(突)水通道的关键技术及工艺,突破了过水大通道封堵技术瓶颈,创造了世界采矿史上同等条件下注浆堵水用时最短记录。在全国14个矿区的数十个矿井大面积推广应用,解放受水害威胁煤炭资源3亿吨以上,实现水害事故矿井的高效堵水,极大地减少了灾害损失。主持建成国家级“煤矿水灾事故分析鉴定实验室”和“陕西省煤矿水害防治技术重点实验室”。为我国煤矿水害防治技术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制定标准:
1 矿井井下高压含水层探水钻探技术规范 GB/T 24505-2009 2010-06-01 国家标准
认定成果:
1 基于动态地质模型大数据融合迭代规划控制策略的智能开采技术 王鹏飞;毛明仓;刘建伟;雷贵生;董书宁 ;吴海雁;马宏伟;李旭;袁建平;薛国华;符大利;张孝斌;张玉良;刘再斌;赵亦辉;焦稳锋;张科学;孙永峰;李悬;沈凯;宋焘;岳辉;马骋;白建军;向利;董博;赵朋;党恩辉;党景锋;王飞;刘俊锋;宋昊壕;安林;周展;周转会 陕西陕煤黄陵矿业有限公司 2020
2 矿井大盘区瓦斯抽采定向钻进技术与装备 石智军;董书宁 ;杨俊哲;许超;郝世俊;李泉新;陈殿赋;姚克;薛维;田东庄;刘建林;田宏亮;郭永文;王鲜;姜磊;王传留;罗伙根;郭辉;张锐;刘智;赵永哲;董萌萌;陈盼;温榕;李雄伟;金鑫;李建威;高珺;方俊;方鹏;王松;牟培英;王洋;耿增洋;杨江波;孟范喻;温国栋;贾明群;居培;赵建国;刘学江 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 2019
3 西部矿区煤层采动顶板涌水动力学机制及水害防控关键技术 董书宁 ;周振方;王皓;赵宝峰;吴国强;靳德武;赵春虎;刘基;张永红;曹海东;杨建;许峰;尚宏波;乔伟;王晓东;柳昭星;薛建坤;李德彬;董兴玲;王强民;张溪彧;王甜甜;孙洁;蔚波 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 2018
4 顶板巨厚含水层涌水机理及主动防控关键技术研究 王洪涛;董书宁 ;孙希奎;刘英锋;张玉军;郭小铭;邢延团;王皓;薄其山;徐新启;郭康;王新;武建勇;李超峰;王铁松;周麟晟;李建阳;孙洁;陈为磊;陈德峰;谷占兴;田振涛 陕西长武亭南煤业有限责任公司 2017
5 华北型煤田深部煤层开采区域防治水理论与成套技术研究 赵庆彪;董书宁 ;王殿录;杜丙申;孙春东;高会春;蒋勤明;王铁记;王玺瑞;高春芳;刘其声;智建水;王君现;李玉宝;南生辉;白兰永;关永强;徐玉增;啜晓宇 冀中能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015
6 煤矿井下大功率定向钻进技术与装备 石智军;董书宁 ;都新建;李泉新;姚克;张群;许超;方鹏;田东庄;方俊;李海贵;薛维;孙荣军;冯达晖;李国富;刘建林;孙保山;高珺;董萌萌;郭湧;温榕;冯强;邬迪;李锁智;李俊浩;张锐;张占强;蔺高峰;王四一;焦海滨;牟培英;王传留;李栋;郭青;毕志琴;王龙鹏;许翠华;任鹏飞;刘智;赵江鹏 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 2015
7 超薄隔水层煤层开采奥灰水害防治关键技术研究 王世斌;董书宁 ;陈永民;刘其声;张怀珠;南生辉;屈永安;刘英锋;卫兆祥;刘新民;尚荣 陕西陕煤韩城矿业有限公司 2014
8 煤矿井下水害防治与地质异常体探查定向钻进技术研究 曹主军;董书宁 ;熊克剑;石智军;褚彦德;李泉新;王继承;方俊;王明;许超;宋红娟;郑玉柱;王建峰;孙保山;周建军;张杰;黄忠正;方鹏;王龙;胡振阳;孟宪亮;李乔乔;高启瑜;任鹏飞;袁东平;秦可;龙自阳;刘明军;雍自春;杨旭;康永晓;张玉碧;陈小君;张宇;杨辉 神华宁夏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013
9 液压直驱立式多缸泥浆泵 殷新胜;胡少韵;董书宁 ;田宏亮;曹明;胡亚 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 2011
10 具有钻孔控制注浆装置的组合式钻具 朱明诚;董书宁 ;徐拴海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西安研究院 2009
11 一种煤层底板注浆加固水平定向钻孔的施工方法 董书宁 ;李泉新;石智军;张壮路;史海岐;张宏钧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西安研究院 2008
12 煤矿突水灾害实时监测预警系统 靳德武;张小鸣;唐远游;王经明;刘英锋;上官书民;庞西歧;戚民恩;杜小山;刘洋;王琳;陈万胜;张庆庆;董书宁 ;张中军;张雁;赵群华;刘再斌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西安分院 2006
13 采矿对非连续岩体渗透系数的影响 王经明;董书宁 ;赵阳;龚乃勤;齐明胜;贺兆礼;刘学增;葛家德;孙本魁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西安分院 2002
发明专利:
[1]柳昭星,董书宁 ,王皓,王强民,周振方,薛建坤. 煤层底板奥陶系灰岩顶部水平注浆孔浆液扩散控制方法[P]. CN111980622B,2022-05-31.
[2]董书宁 ,雷晓荣,刘再斌,李旭,韩保山,李明星,刘文明,程思远. 一种分布式透明工作面全巷道监测系统及其布设方法[P]. CN111963248B,2022-05-10.
[3]徐斌,尹尚先,董书宁 ,尹慧超,连会青,李树霞. 一种防止钻孔封堵的双端堵水器装置及方法[P]. CN112145120B,2022-05-10.
[4]董书宁 ,王海,王皓,王晓东,姬亚东,黄选明,曹海东,张雁. 用于截水帷幕的防渗膜连接装置及其截水帷幕施工方法[P]. CN112281879B,2022-04-15.
[5]张溪彧,董书宁 ,金鹏康,王皓,杨建,孙洁,葛光荣,刘基. 一种基于波动水质条件的矿井水处理装置与方法[P]. CN114249402A,2022-03-29.
[6]李晓龙,董书宁 ,郝世俊,胡振阳,杨忠,郑玉柱,赵永哲,段会军. 煤矿井下奥灰含水层大流量涌水涌沙钻孔成套封孔方法[P]. CN110700790B,2022-03-25.
[7]毛德强,赵瑞珏,董书宁 ,刘再斌,夏腾,宋瑞超,胡开友. 一种基于叠加放水试验获取含水层连续参数的方法[P]. CN111401716B,2022-03-15.
[8]柳昭星,董书宁 ,王皓,赵春虎,柴建禄,姬亚东,王晓东. 基于粘土基浆液超前注浆改性底板硬岩抑制采动破坏深度的方法[P]. CN112253187B,2022-03-11.
[9]徐斌,尹尚先,苏士龙,董书宁 ,戴振学,徐路路,周岩,李树霞. 精确控制注浆压力的恒压注浆装置及智能恒压注浆方法[P]. CN111779308B,2022-01-04.
[10]徐斌,李树霞,董书宁 ,尹尚先,尹慧超. 一种用于注浆材料电阻率测定的智能监测装置及方法[P]. CN113702713A,2021-11-26.
[11]董书宁 ,王海,王皓,黄选明,王晓东,朱明诚,曹海东,张雁,苗贺朝,田增林. 用于阻水帷幕的防渗膜垂直叠覆铺设密封装置及方法[P]. CN111424728B,2021-11-09.
[12]董书宁 ,姬亚东,李昂,王世东,李远谋,张文忠,穆鹏飞,丁学松,马强,杨宇轩,纪丙楠,周永根,高帅. 一种煤岩层底板承压水反力模拟实验装置及方法[P]. CN113447362A,2021-09-28.
[13]董书宁 ,王海,王晓东,王皓,黄选明,朱明诚,苗贺朝,李和平,韩强,刘冲. 用于阻水帷幕的咬合桩灌注与桩身质量检测装置及方法[P]. CN111424670B,2021-08-06.
[14]董书宁 ,刘磊,姬亚东,郭小铭,南生辉,王世东,郑士田,周麟晟. 一种煤层底板含水层水平钻孔分段保压注浆装置及方法[P]. CN113107418A,2021-07-13.
[15]徐斌,尹尚先,董书宁 ,尹慧超,连会青,李树霞. 一种防止钻孔封堵的双端堵水器装置[P]. CN213478287U,2021-06-18.
[16]刘文明,董书宁 ,刘再斌,程建远,陆自清,韩保山,李鹏,雷晓荣. 一种顺煤层巷道掘进地质剖面动态更新方法[P]. CN112862964A,2021-05-28.
[17]董书宁 ,姬中奎,柴建禄,姬亚东,孙洁,刘柏根,赵宝峰,薛小渊. 一种提高矿井帷幕注浆效果的方法[P]. CN111271095B,2021-05-14.
[18]朱明诚,董书宁 ,姬亚东,张文忠,郭晓山,朱开鹏,宁殿艳,周麟晟,杨志斌,梁波,朱博. 一种矿井水害动水封堵的试验装置及方法[P]. CN112683680A,2021-04-20.
[19]李晓龙,董书宁 ,陈文飞,胡振阳,关欣杰,马留柱,魏江波,王小刚. 一种厚煤层上分层受小窑破坏复采条件下老空水防治方法[P]. CN111140279B,2021-04-13.
[20]徐斌,尹尚先,苏士龙,董书宁 ,戴振学,徐路路,周岩,李树霞. 精确控制注浆压力的恒压注浆装置[P]. CN212801543U,2021-03-26.
[21]董书宁 ,杨建,王皓. 一种西部矿区深埋工作面涌水量预测方法[P]. CN111191849B,2021-02-26.
[22]董书宁 ,王海,王皓,王晓东,姬亚东,黄选明,曹海东,张雁. 用于截水帷幕的防渗膜连接装置及其截水帷幕施工方法[P]. CN112281879A,2021-01-29.
[23]李泉新,董书宁 ,石智军,方俊,许超,刘桂芹,王鲜,姜磊. 基于分区逐级递增树状定向长钻孔的盘区瓦斯治理方法[P]. CN110685734B,2021-01-29.
[24]柳昭星,董书宁 ,刘其声,朱明诚,王皓,姬亚东,南生辉,郭小铭. 一种模拟导水断层多水平孔注浆的变倾角实验装置及方法[P]. CN112269010A,2021-01-26.
[25]柳昭星,董书宁 ,王皓,赵春虎,柴建禄,姬亚东,王晓东. 基于粘土基浆液超前注浆改性底板硬岩抑制采动破坏深度的方法[P]. CN112253187A,2021-01-22.
[26]王红梅,董书宁 ,姬亚东,王世东,南生辉,郑纲,周麟晟,李凯,胡宝玉,樊娟,高耀全,李佩. 可改造强封闭单井双层水文监测井的分隔止水装置[P]. CN212359705U,2021-01-15.
[27]董书宁 ,徐斌,戴振学,王皓,刘再斌,刘其声,王红梅. 模拟多主控变量的可视化裂隙注浆试验装置及方法[P]. CN109342275B,2021-01-08.
[28]徐斌,尹尚先,董书宁 ,尹慧超,连会青,李树霞. 一种防止钻孔封堵的双端堵水器装置及方法[P]. CN112145120A,2020-12-29.
[29]董书宁 ,刘其声,王皓,郭小铭,南生辉,郑士田,王宇航. 煤层底板含水层超前区域治理模式分类确定方法[P]. CN110486022B,2020-12-22.
[30]董书宁 ,周振方,王皓,靳德武,尚宏波,赵春虎,李德彬,孙洁,杨建. 基于多阶动力系统模型的煤矿工作面涌水量动态预测方法[P]. CN112036609A,2020-12-04.
[31]董书宁 ,王皓,王强民,杨建,刘再斌,董兴玲,孙洁. 一种基于定向钻探的地下水原位修复装置及方法[P]. CN112028406A,2020-12-04.
[32]柳昭星,董书宁 ,王皓,王强民,周振方,薛建坤. 煤层底板奥陶系灰岩顶部水平注浆孔浆液扩散控制方法[P]. CN111980622A,2020-11-24.
[33]董书宁 ,雷晓荣,刘再斌,李旭,韩保山,李明星,刘文明,程思远. 一种分布式透明工作面全巷道监测系统及其布设方法[P]. CN111963248A,2020-11-20.
[34]董书宁 ,雷晓荣,刘再斌,燕斌,李旭,韩保山,段建华,巨朝晖. 一种分布式透明工作面全巷道监测系统及方法[P]. CN111963249A,2020-11-20.
[35]董书宁 ,王海,王皓,姬亚东,石磊,黄选明,王晓东,曹海东. 用于阻水帷幕的高掺量粉煤灰基咬合桩构筑方法[P]. CN111778968A,2020-10-16.
[36]徐斌,尹尚先,苏士龙,董书宁 ,戴振学,徐路路,周岩,李树霞. 精确控制注浆压力的恒压注浆装置及智能恒压注浆方法[P]. CN111779308A,2020-10-16.
[37]董书宁 ,王红梅,姬亚东,王世东,南生辉,李抗抗,郑纲,张涛,周麟晟,梁波. 可改造强封闭单井双层水文监测井的分隔止水装置和方法[P]. CN111622706A,2020-09-04.
[38]董书宁 ,王海,王皓,黄选明,王晓东,朱明诚,曹海东,张雁,苗贺朝,田增林. 用于阻水帷幕的防渗膜垂直叠覆铺设密封装置及方法[P]. CN111424728A,2020-07-17.
[39]董书宁 ,王海,王晓东,王皓,黄选明,朱明诚,苗贺朝,李和平,韩强,刘冲. 用于阻水帷幕的咬合桩灌注与桩身质量检测装置及方法[P]. CN111424670A,2020-07-17.
[40]董书宁 ,李红,曲秀妙. 一种农业经济灌溉装置[P]. CN211020364U,2020-07-17.
[41]毛德强,赵瑞珏,董书宁 ,刘再斌,夏腾,宋瑞超,胡开友. 一种基于叠加放水试验获取含水层连续参数的方法[P]. CN111401716A,2020-07-10.
[42]董书宁 ,姬中奎,柴建禄,姬亚东,孙洁,刘柏根,赵宝峰,薛小渊. 一种提高矿井帷幕注浆效果的方法[P]. CN111271095A,2020-06-12.
[43]董书宁 ,杨建,王皓. 一种西部矿区深埋工作面涌水量预测方法[P]. CN111191849A,2020-05-22.
[44]李晓龙,董书宁 ,陈文飞,胡振阳,关欣杰,马留柱,魏江波,王小刚. 一种厚煤层上分层受小窑破坏复采条件下老空水防治方法[P]. CN111140279A,2020-05-12.
[45]李晓龙,董书宁 ,郝世俊,胡振阳,杨忠,郑玉柱,赵永哲,段会军. 煤矿井下奥灰含水层大流量涌水涌沙钻孔成套封孔方法[P]. CN110700790A,2020-01-17.
[46]李泉新,董书宁 ,石智军,方俊,许超,刘桂芹,王鲜,姜磊. 基于分区逐级递增树状定向长钻孔的盘区瓦斯治理方法[P]. CN110685734A,2020-01-14.
[47]董书宁 ,刘其声,王皓,郭小铭,南生辉,郑士田,王宇航. 煤层底板含水层超前区域治理模式分类确定方法[P]. CN110486022A,2019-11-22.
[48]董书宁 ,王皓,罗安昆,柴蕊,徐斌,周麟晟,郭小铭. 基于渗透系数随分层开采动态变化的矿井涌水量预测方法[P]. CN108915667B,2019-09-24.
[49]董书宁 ,徐斌,王皓,王红梅,刘再斌.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确定煤层底板注浆靶区的方法及装置[P]. CN108256259B,2019-06-25.
[50]董书宁 ,王经明,刘其声,王皓,黄浩,赵亚飞,田延哲. 钻孔抽水水位测试方法及钻孔水位测试装置[P]. CN109882158A,2019-06-14.
[51]董书宁 ,徐斌,戴振学,王皓,刘再斌,刘其声,王红梅. 模拟多主控变量的可视化裂隙注浆试验装置及方法[P]. CN109342275A,2019-02-15.
[52]董书宁 ,王经明,刘其声,王皓,黄浩. 矿井水害救援钻孔孔底空气保压通风设备及方法[P]. CN109139077A,2019-01-04.
[53]董书宁 ,王皓,罗安坤,柴蕊,徐斌,周麟晟,郭小铭. 基于渗透系数随分层开采动态变化的矿井涌水量预测方法[P]. CN108915667A,2018-11-30.
[54]刘其声,王经明,董书宁 ,赵亚飞,黄浩. 矿井快速水闸墙筑墙设备及矿井快速水闸墙[P]. CN207944990U,2018-10-09.
[55]董书宁 ,徐斌,王皓,王红梅,刘再斌.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确定煤层底板注浆靶区的方法及装置[P]. CN108256259A,2018-07-06.
[56]刘其声,王经明,董书宁 ,赵亚飞,黄浩. 矿井快速水闸墙筑墙方法及其设备[P]. CN108035772A,2018-05-15.
[57]殷新胜,胡少韵,董书宁 ,田宏亮,曹明,胡亚. 一种液压直驱立式多缸泥浆泵[P]. CN202047956U,2011-11-23.
[58]殷新胜,胡少韵,董书宁 ,田宏亮,曹明,胡亚. 液压直驱立式多缸泥浆泵[P]. CN102168662A,2011-08-31.
[59]董书宁 ,李泉新,石智军,张壮路,史海岐,张宏钧. 一种煤层底板注浆加固水平定向钻孔的施工方法[P]. CN102134967A,2011-07-27.
[60]孙荣军,董书宁 ,胡振阳,李泉新,赵永哲. 一种利用Excel进行钻孔轨迹参数处理与图形绘制的方法[P]. CN101719176A,2010-06-02.
[61]朱明诚,董书宁 ,徐拴海. 具有钻孔控制注浆装置的组合式钻具[P]. CN101634218,2010-01-27.
论文专著:
出版专著:
1.《煤矿防治水细则》,煤炭工业出版社,2018年,编写人员。
2.《煤矿防治水细则解读》,煤炭工业出版社,2018年,第二副主编。
3.《煤矿安全规程》,煤炭工业出版社,2016年,编写人员。
4.《煤矿防治水手册》,煤炭工业出版社,2013年,第二副主编。
5.《注浆技术》,煤炭工业出版社,2012年,第一副主编。
6.《矿井注浆施工手册》,煤炭工业出版社,2013年,第二主编。
7.《煤矿防治水规定》,煤炭工业出版社,2009年,编写人员。
8.《煤矿防治水规定释义》,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二编写人。
9.《煤矿安全规程》,煤炭工业出版社,2008年,109000,编写人员。
10.《煤矿安全规程释义(防治水部分)》,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三编写人。
11.《中国煤矿水害防治技术》,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11年,编委会成员。
12.Procedia 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ELSEVIER,2011年,主编。
13.《安全高效煤矿地质保障技术及应用》,煤炭工业出版社,2007年,主编。
14.Preventing Hazardous Groundwater Inflows in Coal Mines(煤矿突水防治技术研究),地质出版社,2000年,编写人员。
15.《华北型煤矿奥灰水防治研究》,陕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编写人员。
16. Shuning D . Study on the Optimal Alloc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Systems and the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in Arid-Semiarid Multiple Mining Areas[M]. Springer Publishing Company, Incorporated, 2016。
发表部分英文论文:
[1] Shi Z, Dong S , Yao N, et al. The Underground Directional Drilling Technology and Equipments for Kilometer Deep Borehole with MWD in Coalmine[J]. Procedia 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2011.3
[2]Dong S , Dai Z , Li J , et al. The scale dependence of dispersivity in multi-facies heterogeneous formations[J].Carbonates and Evaporites, 2018(01)
[3]Xu B , Ye M , Dong S , et al. A New Model for Simulating Spring Discharge Recession and Estimating Effective Porosity of Karst Aquifers[J]. Journal of Hydrology, 2018:S0022169418303664.
[4]Hu W , Dong S , Yan L . Water Hazard Control Technology for Safe Extractionof Coal Resources Influenced by Faulted Zone[J]. Procedia Earth & Planetary Science, 2011.3
[5]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Watertight Plugs in Permeable Karst Collapse Columns in Restoration of Flooded Mines: A Case Study at Dongpang Mine, China,2018年,排名第一,主要合作者:王皓,等,发表刊物(出版社):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6]Characterization and Remediation of Karst Collapse Columns for Mining Safety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 Case Study in Renlou Coal Mine, China,2018年,排名第一,主要合作者:王皓,等,发表刊物(出版社):Environment and 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
[7]Shuning Dong , Bin Xu, Shangxian Yin, et al. Water Resources Utilization and Protection in the Coal Mining Area of Northern China[J], scientific reports
[8]Shuning Dong , Wanfang Zhou, Hao Wang. Introduction to Special Issue on Mine Water Inrushes: Risk Assessment, Mitigation, and Prevention [J], Mine Water and the Environment
发表中文期刊论文:
[1]王红梅,董书宁 .煤矿地下水双层监测技术与装置研究[J].煤炭工程,2022,54(07):116-121.
[2]王双明,王虹,任世华,董书宁 ,郑德志,谭克龙,侯恩科,王生全,曲洋,焦小淼.西部地区富油煤开发利用潜力分析和技术体系构想[J].中国工程科学,2022,24(03):49-57.
[3]柳昭星,董书宁 ,王皓.奥陶系灰岩顶部超前区域注浆浆液选配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22,18(03):910-924.
[4]王红梅,董书宁 ,王鹏翔,王昊星.复杂地质条件下煤矿地下水监测预警技术[J].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22,42(03):501-511.DOI:10.13800/j.cnki.xakjdxxb.2022.0313.
[5]柳昭星,董书宁 ,王皓.承压倾斜裂隙水平孔注浆浆液扩散规律[J/OL].煤炭学报:1-19[2022-10-11].DOI:10.13225/j.cnki.jccs.2022.0243.
[6]徐斌,董书宁 ,尹尚先,戴振学,李树霞,张润畦.倾斜裂隙中宾汉姆流体非稳定浆液运移机理[J/OL].煤炭学报:1-12[2022-10-11].DOI:10.13225/j.cnki.jccs.2021.1667.
[7]董书宁 ,柳昭星,王皓,刘其声,朱明诚,郭小铭,朱博.导水断层破碎带注浆浆液扩散机制试验研究[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22,39(01):174-183.DOI:10.13545/j.cnki.jmse.2021.0307.
[8]王皓,董书宁 ,姬亚东,乔伟,尚宏波,朱开鹏,周振方,宁殿艳.煤矿水害智能化防控平台架构及关键技术[J].煤炭学报,2022,47(02):883-892.DOI:10.13225/j.cnki.jccs.xr21.1725.
[9]董书宁 ,柳昭星,王皓.厚基岩采场弱胶结岩层动力溃砂机制研究现状与展望[J].煤炭学报,2022,47(01):274-285.DOI:10.13225/j.cnki.jccs.yg21.1803.
[10]王海,董书宁 ,孙亚军,王皓.我国大水矿山侧向帷幕截水技术及水资源保护效果研究[J/OL].煤炭科学技术:1-16[2022-10-11].DOI:10.13199/j.cnki.cst.QN21-014.
[11]王强民,董书宁 ,王皓,杨建,王晓东,赵春虎,张溪彧.西部风沙区采煤塌陷地裂缝影响下的土壤水分运移规律及调控方法[J].煤炭学报,2021,46(05):1532-1540.DOI:10.13225/j.cnki.jccs.st21.0267.
[12]杨志斌,董书宁 .过水巷道动水快速截流机理研究[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21,38(06):1134-1143.DOI:10.13545/j.cnki.jmse.2021.0169.
[13]董兴玲,董书宁 ,王皓,王宝,王强民,周振方,张溪彧.古土壤层对煤矸石淋滤液中典型污染物的防污性能[J].煤炭学报,2021,46(06):1957-1965.DOI:10.13225/j.cnki.jccs.ST21.0275.
[14]董书宁 ,王海,黄选明,王皓,曹海东,王晓东,张雁,苗贺朝.基于保障生态地下水位的露天煤矿主动保水技术研究[J].煤炭科学技术,2021,49(04):49-57.DOI:10.13199/j.cnki.cst.2021.04.006.
[15]董书宁 ,刘再斌,程建远,陈宝辉,代振华,李丹.煤炭智能开采地质保障技术及展望[J].煤田地质与勘探,2021,49(01):21-31.
[16]柳昭星,董书宁 ,南生辉,张党育,刘冬.邯邢矿区中奥灰顶部空隙特征显微CT分析[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21,38(02):343-352.DOI:10.13545/j.cnki.jmse.2020.0297.
[17]王皓,董书宁 ,乔伟,姬亚东,朱开鹏,周振方,宁殿艳,尚宏波.矿井水害防控远程服务云平台构建与应用[J].煤田地质与勘探,2021,49(01):208-216.
[18]马子淇,戴振学,董书宁 ,王皓,刘小千.井内混合效应对弥散尺度依赖性影响的实验研究[J].煤田地质与勘探,2021,49(01):225-231.
[19]董书宁 ,牟林.突水淹没矿井动水巷道截流阻水墙建造技术研究[J].煤炭科学技术,2021,49(01):294-303.DOI:10.13199/j.cnki.cst.2021.01.027.
[20]牟林,董书宁 .截流巷道骨料堆积体中浆液运移规律与阻水机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20,16(06):1891-1900.
[21]刘再斌,董书宁 ,李鹏,陈宝辉,刘文明,代振华.智能开采透明工作面技术架构与展望[J].智能矿山,2020,1(01):46-51.
[22]牟林,董书宁 ,郑士田,李昂,丁学松.基于CFD-DEM耦合模型的阻水墙建造过程数值模拟[J].岩土工程学报,2021,43(03):481-491.
[23]郑立巍,董书宁 ,吕敏,石平舟,邱文波,陈刚,侯江.二连盆地白北凹陷白垩系下统地震相特征[J].科学技术与工程,2020,20(26):10727-10733.
[24]董书宁 .煤矿安全高效生产地质保障的新技术新装备[J].中国煤炭,2020,46(09):15-23.DOI:10.19880/j.cnki.ccm.2020.09.002.
[25]董书宁 ,王皓,周振方.我国煤矿水害防治工作现状及发展趋势[J].劳动保护,2020(08):58-60.
[26]袁亮,董书宁 .“煤炭安全高效绿色智能开采地质保障”专辑特邀主编致读者[J].煤炭学报,2020,45(07):2329-2330.
[27]董书宁 ,姬亚东,王皓,赵宝峰,曹海东,刘洋,刘英锋,姬中奎,刘柏根.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纪煤田典型顶板水害防控技术与应用[J].煤炭学报,2020,45(07):2367-2375.DOI:10.13225/j.cnki.jccs.dz20.0697.
[28]董书宁 ,杨志斌,朱明诚,张文忠,石磊,牟林.过水巷道动水快速截流大型模拟实验系统研制[J].煤炭学报,2020,45(09):3226-3235.DOI:10.13225/j.cnki.jccs.2020.0676.
[29]董书宁 ,郭小铭,刘其声,王皓,南生辉,郑士田,王宇航.华北型煤田底板灰岩含水层超前区域治理模式与选择准则[J].煤田地质与勘探,2020,48(04):1-10.
[30]董书宁 ,柳昭星,郑士田,王皓,石志远,尚宏波,赵春虎,郑立才.基于岩体宏细观特征的大型帷幕注浆保水开采技术及应用[J].煤炭学报,2020,45(03):1137-1149.DOI:10.13225/j.cnki.jccs.2019.1156.
[31]郑立巍,董书宁 ,唐胜利,王东辉,王志伟,常志仁,蔡秦秦.哈日凹陷巴音戈壁组碎屑岩储层及微观孔喉特征[J].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20,40(02):304-313.DOI:10.13800/j.cnki.xakjdxxb.2020.0216.
[32]赵春虎,董书宁 ,王皓,靳德武,李超峰,王世东,周振方,刘英锋.采煤工作面顶板含水层井下疏水钻孔涌水规律数值分析[J].煤炭学报,2020,45(S1):405-414.DOI:10.13225/j.cnki.jccs.2019.1304.
[33]李晓龙,董书宁 ,刘恺德.多层含水层分层止水技术研究进展[J].煤矿安全,2020,51(02):84-90.DOI:10.13347/j.cnki.mkaq.2020.02.019.
[34]石智军,董书宁 ,杨俊哲,许超,郝世俊,李泉新,陈殿赋,姚克,刘建林,田东庄.煤矿井下3000 m顺煤层定向钻孔钻进关键技术[J].煤田地质与勘探,2019,47(06):1-7.
[35]柳昭星,董书宁 ,靳德武,郭小铭,刘英峰,杨建,郭康,尚宏波.深埋采场压架切顶诱发井下泥石流形成机理与防控[J].煤炭学报,2019,44(11):3515-3528.DOI:10.13225/j.cnki.jccs.2019.0366.
[36]王强民,董书宁 ,王文科,王皓.生态脆弱矿区高强度植被恢复对地下水补给的影响[J].煤炭学报,2020,45(09):3245-3252.DOI:10.13225/j.cnki.jccs.2019.0783.
[37]徐斌,董书宁 ,徐路路,周岩,陈骏骏,戴振学,王皓.水泥基注浆材料浆液稳定性及其析水规律试验[J].煤田地质与勘探,2019,47(05):24-31.
[38]郑立巍,董书宁 ,林进,梁东阳,侯江,邱文波.二连盆地白北凹陷腾格尔组储层特征及分布规律[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9,19(26):141-150.
[39]郭小铭,董书宁 ,刘英锋,郭康,杨建,柳昭星.深埋煤层开采顶板泥砂溃涌灾害形成机理[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19,36(05):889-897.DOI:10.13545/j.cnki.jmse.2019.05.005.
[40]徐路路,董书宁 ,戴振学,徐斌,尹尚先,周岩,陈骏骏.基于分形理论探究砂岩最小孔隙半径的最优区间[J].煤田地质与勘探,2019,47(05):16-23.
[41]董书宁 ,王皓,张文忠.华北型煤田奥灰顶部利用与改造判别准则及底板破坏深度[J].煤炭学报,2019,44(07):2216-2226.DOI:10.13225/j.cnki.jccs.2018.1107.
[42]董书宁 ,杨志斌,姬中奎,王世东,高小伟,江球.神府矿区大型水库旁烧变岩水保水开采技术研究[J].煤炭学报,2019,44(03):709-717.DOI:10.13225/j.cnki.jccs.2018.6028.
[43]郭小铭,董书宁 .深埋煤层开采顶板基岩含水层渗流规律及保水技术[J].煤炭学报,2019,44(03):805-812.DOI:10.13225/j.cnki.jccs.2018.6025.
[44]董兴玲,董书宁 ,周振方,王强民,刘基.煤矸石淋滤液中污染物在GCL中的扩散性能[J].煤田地质与勘探,2019,47(03):124-129+139.
[45]杨志斌,董书宁 .压水试验定量评价注浆效果研究[J].煤炭学报,2018,43(07):2021-2028.DOI:10.13225/j.cnki.jccs.2017.0407.
[46]杨志斌,董书宁 .压水试验定量评价单孔注浆效果影响因素分析[J].煤矿安全,2018,49(06):187-194.DOI:10.13347/j.cnki.mkaq.2018.06.049.
[47]杨志斌,董书宁 .动水大通道突水灾害治理关键技术[J].煤炭科学技术,2018,46(04):110-116.DOI:10.13199/j.cnki.cst.2018.04.019.
[48]徐斌,董书宁 ,徐艳玲.基于微观分形技术对矿区砂岩渗透参数估计研究[J].煤炭工程,2018,50(02):109-112.
[49]王皓,罗安昆,董书宁 ,刘其声.奥陶系灰岩顶部作为煤层底板隔水层的可利用性研究[J].中国煤炭,2018,44(01):34-38.DOI:10.19880/j.cnki.ccm.2018.01.006.
[50]董兴玲,董书宁 ,王宝,靳德武.黄土淋滤液作用下土工合成黏土衬垫的渗透特性研究[J].煤炭学报,2018,43(01):228-235.DOI:10.13225/j.cnki.jccs.2017.0732.
[51]董兴玲,董书宁 ,王宝,周振方,朱世彬.土工合成黏土衬垫对煤矸石渗滤液中Zn~(2+)和Mn~(2+)的吸附特性[J].煤炭科学技术,2017,45(12):7-12.DOI:10.13199/j.cnki.cst.2017.12.002.
[52]徐斌,董书宁 ,徐艳玲.急倾斜煤层防水煤柱合理尺寸的理论分析[J].矿业科学学报,2017,2(04):307-315.DOI:10.19606/j.cnki.jmst.2017.04.001.
[53]陈实,董书宁 ,李竞生,王皓,杨建.煤矿工作面顶板倾斜钻孔疏放水井流计算方法[J].煤炭学报,2016,41(06):1517-1523.DOI:10.13225/j.cnki.jccs.2015.0901.
[54]石智军,董书宁 ,姚宁平,李泉新,田东庄,姚克.煤矿井下近水平随钻测量定向钻进技术与装备[J].煤炭科学技术,2013,41(03):1-6.DOI:10.13199/j.cst.2013.03.7.shizhj.001.
[55]董书宁 .西安研究院先进实用的地质保障技术及其装备[J].煤炭经济研究,2012,32(08):5-8+11.DOI:10.13202/j.cnki.cer.2012.08.031.
[56]武强,赵苏启,董书宁 ,李竞生,尹尚先,刘守强.《煤矿安全规程》(防治水部分)修改技术要点剖析[J].中国煤炭地质,2012,24(07):34-37+47.
[57]董书宁 .干旱、半干旱复杂矿区水资源系统优化配置及综合利用[D].长安大学,2011.
[58]董书宁 ,戴振学,李竞生.弥散系数在非均质多相岩层中的尺度效应[J].地学前缘,2010,17(03):276-280.
[59]董书宁 .煤层底板原位综合测试及突水危险性评估[J].工程地质学报,2010,18(01):116-119.
[60]董书宁 .对中国煤矿水害频发的几个关键科学问题的探讨[J].煤炭学报,2010,35(01):66-71.DOI:10.13225/j.cnki.jccs.2010.01.019.
[61]董书宁 ,刘其声.华北型煤田中奥陶系灰岩顶部相对隔水段研究[J].煤炭学报,2009,34(03):289-292.
[62]虎维岳,董书宁 .Research on the sudden changes and the controlling factors of deep coal mining conditions[J].Journal of Coal Science & Engineering(China),2008,14(03):347-351.
[63]石智军,董书宁 .澳大利亚煤层气开发现状[J].煤炭科学技术,2008(05):20-23.DOI:10.13199/j.cst.2008.05.31.shizhj.014.
[64]董书宁 ,靳德武,冯宏.煤矿防治水实用技术及装备[J].煤炭科学技术,2008(03):8-11.DOI:10.13199/j.cst.2008.03.12.dongshn.020.
[65]董书宁 ,虎维岳.中国煤矿水害基本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J].煤田地质与勘探,2007(05):34-38.
[66]董书宁 .煤矿安全高效生产地质保障技术现状与展望[J].煤炭科学技术,2007(03):1-5.DOI:10.13199/j.cst.2007.03.5.dongshn.001.
[67]柴国荣,徐渝,董书宁 .大型科研院所的综合竞争力评价研究[J].科研管理,2006(03):110-115.DOI:10.19571/j.cnki.1000-2995.2006.03.017.
[68]董书宁 ,李保雄.黄土滑坡的空间预报[J].煤田地质与勘探,2000(06):46-47.
[69]董书宁 ,李日润,虎维岳.元宝山露天矿疏干优化设计[J].煤田地质与勘探,2000(05):38-41.
[70]董书宁 ,王经明,高智联,贺兆礼.煤层底板突水监测系统的开发及应用[J].煤炭工程师,1998(06):13-15+50.
[71]王经明,董书宁 ,吕玲,龚乃勤,高智联.采矿对断层的扰动及水文地质效应[J].煤炭学报,1997(04):27-31.
[72]陈朝阳,王经明,董书宁 ,姜峰,王清龙,高建中.焦作矿区突水水源判别模型[J].煤田地质与勘探,1996(04):38-40.
[73]董书宁 .南定矿疏降排水系统最优化设计研究[J].煤田地质与勘探,1995(04):39-45.
发表中文会议论文:
[1]董书宁 ,虎维岳.西部矿产资源可持续开发的水资源策略探讨[C].//2000年西部矿物资源开发利用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集,2000
[2]靳德武,董书宁 ,胡宝玉.邢台矿大青灰岩水文地质条件及疏水降压可行性研究[A]. 中国煤炭学会.中国煤炭学会矿井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煤炭工业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水害防治专业委员会2005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中国煤炭学会:中国煤炭学会,2005:96-100.
[3]靳德武,董书宁 ,刘其声. 带(水)压开采安全评价技术及其发展方向[A]. 中国煤炭学会.中国煤炭学会矿井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煤炭工业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水害防治专业委员会2005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中国煤炭学会:中国煤炭学会,2005:25-29.
[4]王经明,董书宁 ,刘其声. 煤矿突水灾害的预警原理及其应用[A]. 中国煤炭学会.中国煤炭学会矿井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煤炭工业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水害防治专业委员会2005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中国煤炭学会:中国煤炭学会,2005:5-8.
[5]靳德武,董书宁 ,刘其声.带(水)压开采安全评价技术及其发展方向[C].//2006年“安全发展”高层论坛论文集.2006
[6]董书宁 .我国煤矿水害防治技术及应用[C].//2007南方八省煤矿水害防治研讨会论文集.2007
[7]董书宁 .我国煤矿水害防治技术及应用[C].//2007北方十省煤矿水害防治研讨会论文集.2007
[8]董书宁 . 煤矿水害防治技术及应用[A].安全高效煤矿地质保障技术及应用——中国地质学会、中国煤炭学会煤田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煤炭工业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水害防治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文集[C].中国地质学会、中国煤炭学会煤田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煤炭工业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水害防治专业委员会:中国煤炭学会,2007:13-21.
[9]董书宁 . 矿山建设工程水害防治实用技术及装备[A]. 陕西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陕西省土木建筑学会、陕西省煤炭学会.西部矿山建设工程理论与实践[C].陕西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陕西省土木建筑学会、陕西省煤炭学会:陕西省煤炭学会,2009:74-80.
[10SHI Zhijun,DONG Shuning , et al.煤矿井下千米随钻测量定向钻进技术与装备的研究及应用[C].//2011煤矿安全高效开采地质保障技术国际研讨会论文集.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2011
[11]虎维岳,董书宁 ,等.断层影响带煤炭资源安全回采水害防治技术[C].//2011煤矿安全高效开采地质保障技术国际研讨会论文集.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2011
[12]Hao W, Dong S , Rui C, et al. Technical Status of Mine Water Control in China and Its Development Strategy[M]// Uranium - Past and Future Challenges. 2015
[13]Zaibin L , Dewu J , Shuning D , et al. Laboratory and field test Study on Sandstone Permeability Characteristics[M]// Uranium - Past and Future Challenges. Springer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2015
[14]Practical Technologies and Equipment for Preventing and Controlling Coal Mine Water Hazards in China. IMWA 2013‐Reliable mine water technology for sustainable global mining,2013年8月,第一
[15]Coal mine water hazard accurate detection and efficient control technology based on comprehensive drilling methods,2018年,排名第一(通讯作者),主要合作者:刘再斌,等
荣誉奖励:
所获荣誉:
1、2010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贴专家。
2、2011年,西安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十大创新人物。
3、2012年,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
4、2014年,煤炭工业技术委员会“突出贡献专家”。
5、2019年,获第二十八届“孙越崎能源大奖”。
6、2020年,获第四届“杰出工程师奖”。
7、2020年,西安市首届“市长特别奖提名奖”。
8、入选中国工程院2021年院士增选进入第二轮评审候选人。
所获奖励:
1.2015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煤矿重大水患探测与快速抢险关键技术及装备,排名第1;
2.2012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煤矿井下随钻测控千米定向钻进技术与装备,排名第2;
3.2018年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科学技术一等奖--浅埋煤层富水沙层水害产生机理及防治关键技术研究,排名第2;
4.2016年中国煤炭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中硬煤层1800m定向钻进技术与装备,排名第2;
5.2016年中国煤炭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华北型煤田深部煤层开采区域防治水理论与成套技术研究,排名第3;
6.2019年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科学技术一等奖--大型水体旁火烧区帷幕注浆采煤保水技术研究,排名第1;
7.2019年中国煤炭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华北型煤田煤层底板奥灰水害超前区域注浆治理技术及应用,排名第1;
8.2016年中国煤炭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纪煤田顶板水害形成机理及防治关键技术研究,排名第3;
9.2015年第六届安全生产科技成果一等奖--骆驼山煤矿特大突水灾害快速抢先堵水与水害治理关键技术研究,排名第1;
10.2014年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科学技术一等奖--煤矿井下防治水定向钻进及配套注浆技术开发,排名第1;
11.2014年中国煤炭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动水大通道突水钻孔控制注浆高效封堵成套技术,排名第2;
12.2013年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科学技术一等奖--基于光纤光栅技术多参数煤层底板突水监测系统及预警技术研究,排名第2;
13.2009年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煤矿井下千米瓦斯抽放钻孔施工装备及工艺技术开发,排名第2;
14.2009年中国煤炭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煤矿井下近水平千米瓦斯抽采孔随钻测量定向钻进技术与装备,排名第2;
15.2019年中国安全生产协会安全科技进步二等奖--断层影响下特厚煤层分层综放开采离层突水机理及分区防控技术,排名第1;
16.2019年中国安全生产协会安全科技进步二等奖--陕北神南矿区水库旁烧变岩帷幕注浆采煤保水技术研究,排名第3;
17.2018年中国煤炭工业科学技术二等奖--顶板巨厚含水层涌水机理及主动防控关键技术研究,排名第2;
18.2017年中国煤炭工业科学技术二等奖--超薄隔水层煤层开采奥灰水害防治关键技术研究,排名第2;
19.2017年陕西省科学技术二等奖--煤矿井下大功率定向钻进技术与装备,排名第2;
20.2015年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动水大通道突水钻孔控制注浆高效封堵成套技术,排名第2;
21.2012年中国煤炭工业科学技术二等奖--基于光纤光栅技术的多参数煤层底板突水监测系统及预警技术研究,排名第2;
22.2000年煤炭工业科技进步二等奖--煤矿区环境评价地下水预测方法的研究,排名第7;
23.2017年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浅埋煤层突水溃沙形成机理及防控体系研究,排名第2;
24.2014年中国煤炭工业科学技术三等奖--煤矿井下水害防治与地质异常体探查定向钻进技术研究,排名第2;
25.2013年度宁夏回族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煤矿井下水害防治与地质异常体探查定向钻进技术研究,排名第2;
26.2013年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基于光纤光栅技术多参数煤层底板突水监测系统及预警技术研究,排名第2;
27.2008年中国煤炭工业科学技术三等奖--煤矿安全生产标准体系研究,排名第8;
28.2004年西安市科技进步三等奖--采矿对非连续岩体渗透系数的影响,排名第2;
29.2019年第二十八届孙越崎能源大奖。
30.西部矿区煤层采动顶板涌水动力学机制及水害防控关键技术,2020年,中国煤炭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排名1;
31.煤矿井下千米瓦斯抽放钻孔施工装备及工艺技术开发,2009年,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排名2;
32.华北型煤田深部煤层开采区域防治水理论与成套技术研究,2016年,河北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排名2;
33.黄陇煤田巨厚砂岩含水层下高效开采水害主动防控关键技术研究,2020年,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排名1;
经济参考报报道:
守正出新 行稳致远——记中国煤科一级首席科学家董书宁
煤炭是我国的主体能源,支撑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但与此同时,煤炭工业还伴随着安全等方面的问题。因此,探索一条煤炭工业安全、绿色、高效的发展之路至关重要。这也正是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肩负的社会责任。
西安研究院1956年建院,1965年从北京整建制迁往西安,经过60多年的发展,已发展成为煤炭行业专门从事煤田地质与勘探的大型科技研发实体,是煤炭安全高效绿色开发地质保障技术、装备与工程领域具有突出综合优势的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参加工作的37年间,董书宁是西安研究院发展的亲历者、见证人和领航人。
董书宁现任中国煤炭科工集团一级首席科学家、陕西省煤矿水害防治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长期从事矿山水害防治理论研究、技术开发和应用实践工作,创立了煤层底板水超前区域探查治理和顶板水治保结合的水患防控技术体系,消除了大量煤层顶、底板水害威胁,破解了水灾快速封堵的世界性工程科技难题,为我国煤炭安全、高效、绿色开发做出了重大贡献。
求知若渴,在艰苦磨炼中砥砺前行
1984年,在祖国的大西北,兰州大学校园里,董书宁在家人、同学的不解中,做出决定,放弃留校任教机会,毅然决然地前往当时的煤炭工业部煤炭科学研究院地质勘探分院(现西安研究院)报到,投身我国煤炭工业建设的浪潮之中。因为他深知,时值我国工业爆发式发展时期,煤炭作为“工业的粮食”,在开发利用的同时正面临着严重的矿井地质灾害威胁。工业经济发展如果缺少基本的能源供应,将会处于“贫血、失血”状态,严重影响国民经济发展战略落地实施。
为此,他放弃了安逸、舒适的校园环境,跟随老师傅们一起,到偏远的野外参加矿井水害防治工程项目。面对现场的诸多困难,“学思践悟”的思想一直指引着他勇毅笃行,躬耕不辍。一次现场方案讨论中,他提出了与多数人不同的观点,在大家的质疑声中,他用整整一个通宵重新推算了设计方案中的几项重要参数,用详实的设计报告证明了自己的观点,得到了现场专家们的高度认可。此后,他在众多专家师傅的指点下,充分继承和发扬了老一辈的精神品质和宝贵经验,先后主持或参加了国家工业性试验、国家“六五”“七五”科技攻关、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国家“973”计划、国家重点科技创新等科技攻关项目。此外,他还先后负责或参加了峰峰、邢台、邯郸、焦作、元宝山等众多矿井水害防治技术咨询服务和工程项目。
攻坚克难,引领煤炭地质保障技术发展
时间来到1999年,得益于多年的基层锻炼和扎实工作,年仅38岁的董书宁已成长为煤矿水害防治领域小有名气的专家,任职西安研究院副院长。也正是这一年,全国242家科研院所企业化转制正式吹响号角,西安研究院从科学事业单位转制为科技型企业,被推向了市场经济浪潮的最前沿。未来该如何发展?这是摆在所有人面前的难题。
时代从不会停下脚步等待观望者与犹豫者,只有与时代共命运的人,才能赢得光明的未来。作为当时分管经营的副院长,他深知要转观念、抓机遇、求发展,坚定地认为“应该充分发挥市场营销龙头作用,紧盯客户需求,以解决煤炭行业重大科技难题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一流的科技创新成果与市场对接”。因此,他积极配合时任院长狠抓科技产业建设。这一发展理念上的重大转变,让西安研究院在追逐市场经济浪潮的过程中获得了生存制胜的关键法宝,顺利渡过了转制带来的阵痛期,全面向煤矿安全生产领域进军。
2006年,在担任西安研究院院长之后,他带领全院上下以“引领煤炭科技进步、支撑煤炭安全高效开发”为使命,以解决煤炭地质勘探及煤矿安全领域的重大疑难科技问题为主攻方向,坚持科学研究与科技产业并重,在煤炭资源综合勘探、煤层气资源勘探开发、矿山水文地质与水害防治、钻探装备研制、地球物理勘探和绿色矿山生态环境工程建设等领域,进行了长期探索,并取得了重大突破,研发出了一批具有行业领先水平、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地质保障技术和装备,解决了煤矿在勘探、基建和生产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品牌和行业口碑,赢得了专家学者和市场客户的一致好评。
在积极推动发展理念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的同时,他凭借扎实的专业功底和多年的工作经验,创新性地提出一系列战略性、前瞻性、创造性的研究思路,解决了行业痛点、难点问题。在煤矿带压开采、突水预测预报、底板水害超前区域治理、矿区水资源评价与优化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
他多次亲自领队或组织团队参与我国矿山事故抢险救援。“我们不计成本、不惜代价,集众所思、聚众所能,全力以赴”,面对每一次的抢险救援任务,他认为是西安研究院应尽的社会责任。也正是有一批像他一样专业技术过硬、将煤矿水害防治视作己任的专家,西安研究院才能在国内外树立起煤矿防治水的“金字招牌”。
十余年弹指一挥间,正是凭着他与团队的坚持,研发形成的煤矿井下千米定向钻进技术与装备、煤矿重大水害防治与快速抢险关键技术分别获得了2012年和2015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深耕传统、拥抱未来,谱写绿色智能发展新篇章
“我们煤炭人怎样既保障煤矿安全高效开采,又保护好水资源和生态环境?”董书宁不止一次地问自己。对此,他坚信“治保结合、治用结合”一定是煤矿防治水工作的必由之路。
围绕这一理念,早在2013年他就带领团队开始了煤矿水害防治与水资源保护协同技术的研发。至今,顶板水控制疏放技术、水库旁帷幕保水技术、底板灰岩超前区域注浆改造(保水)技术、露天煤矿连续墙帷幕保水技术等一系列技术和成果已经在全国20余个煤矿区推广应用,减少了大量的水资源流失。
作为学术带头人的董书宁,坚定地提出“必须转变发展思路”。依靠陕西省“四主体一联合”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申报契机,作为牵头人的他,联合长安大学成功申报了“黄河流域中段矿区(煤矿)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校企联合研究中心”,为煤炭行业绿色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智能开采是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方向。煤炭开采,地质先行,为配合智能开采,他积极推进煤炭地质保障技术体系转型升级。2017年以来,他倡导并先后搭(组)建煤矿水害防治远程服务云平台、透明矿井技术开发与应用研究所、西安研究院“深圳研发中心”等,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人等国内外最新成果,实现信息技术、传感器技术、先进制造技术与煤炭地质保障技术的加速融合,打造智能开采时代煤炭地质保障技术的升级版。
新时代的号角已经吹响,新征程的帷幕就此拉开。站在承往启今的时间纵轴之上,面对我国工业化进程与产业变革带来的新使命、新需求,董书宁表示:“我将和团队一道守正出新、行稳致远,为国家能源安全稳定和经济平稳快速发展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