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科技创新网 > 文章中心 > 委员会专栏 > 文章正文

项目简介:   本项目属海洋科学领域。

1. 出版了国内外第一部系统研究中国红树林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权威性的英文专著"Mangrove Ecosystem in China. Science Press, Beijing, New York. 1-271, 1999",该书深入全面论述了中国红树林研究的发展历史、生境、植物种类和群系、生物多样性、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生物量和生产力、营养元素循环、能量分布以及红树林植物的生理生态学、污染生态学、自然保护区和开发利用的意义。提出了相关的新概念、新方法,并首次提出了红树林具有"三高(高生产率、高归还率和高分解率)"理论。不仅在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理论上有深刻阐述,而且在红树林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上也具有独到见解。英文专著不仅向国际同行们展示了中国红树林生态系统研究的最新成果,促进了学术交流,而且大大提高了中国红树林研究的国际地位。

2.出版了国内外第一部系统论述中国红树林生态系统环境生态学及经济利用的英文专著"Environmental Ecology and Economic Utilization of Mangrove in China, CHEP & Springer Verlag; Beijing; Berlin; Heidelberg. 1-215, 2000",该书率先从国内外探讨研究红树植物经济利用等方面问题。重点讨论了中国红树林历史和现代分布的自然特点,真红树、半红树的判别依据,特别是在红树林植物所含的特殊化学成分及其在现代医学上的药用价值,指出红树林是很有发展前途的海洋药用植物,为目前正在开展的海洋红树林药物研究指明了方向。系统阐述了中国红树林的生态、社会和经济价值。

3.总结中国红树林生态系统恢复的关键技术因素与关键影响因子并提出了半日潮条件下红树林生态恢复的技术体系。

本项目内容丰富、新颖、创新点突出,具有很高学术理论水平和指导生产实践的价值,对中国红树林生态系统的保护、利用、管理和可持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成果被国内外同行学者广泛认可和引用在国际上具有领先地位,内容达到现代红树林研究的先进水平。

主要发现点:

(1) 严格界定了红树种类标准,确定了"真红树"和"半红树"种类的科学界限 (海洋生物学,代表性论文2、) ;

(2) 在海南东寨港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广西山口英罗湾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和福建九龙江口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分别进行了为期6、5、11年的定位研究。提出了红树林的"三高"特性(高生产率、高归还率、高分解率)理论(河口海岸学,代表性论文1);

(3) 建立红树抗盐胁迫、胎生和陆海迁移进化新观点。从木材解剖和胎生发育角度揭示了红树植物陆海迁移证据。提出了胎生现象适应意义的新理论 (河口海岸学,代表性论文1、10);

(4) 对红树林生态系统的个生物类群的物种多样性进行了详细研究,共记录了近2000种生物,发现红树林物种丰富度是海洋平均水平的600多倍。并探讨了其维持生物多样性的机制。为红树林的保护和利用提出了新见解(海洋生物学,代表性论文1);

(5) 建立红树林恢复生态工程体系。在海南、广西、福建各红树林保护区应用生态恢复原理,提出生态适应条件、林地选择和育种等栽培技术规范。在红树林营造工程中,建立适合红树林生态恢复所要求的潮位、潮流、盐度、底质和病虫害防治等可行性技术指标体系以及抗盐、抗潮方案,这些技术在应用上取得重大效应;对红树林引种驯化等湿地生态工程原则起指导作用(河口海岸学)。

主要完成人:

1.  林鹏

总负责,包括项目的选题设计、总体规划等,以及带领和指导一批年青科学工作者和博士生、硕士生开展此项工作,并形成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研究群体。对中国红树林生态系统研究中所有发现点都有创造性贡献,在该项目研究中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量的85%以上。

2.  卢昌义

参与总体设计,在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生物量、生产力、凋落物动态、营养元素循环,红树林生态环境与利用以及红树林抗寒机理和生态恢复技术等方面作出贡献。在该项目研究中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量的70%。

3.  林益明

在红树林生态系统的功能研究方面,特别是红树林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营养元素循环以及红树植物的生态解剖学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对项目的发现点(3)从木材解剖和能量生态学角度揭示了红树植物陆海迁移证据,在该项目研究中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量的70%。

4.  王文卿

系统研究了红树植物叶片衰老过程的元素动态,阐明了高盐环境下红树植物盐分平衡机制和营养元素保存机制;从能量、养分平衡、盐分平衡等角度研究了红树植物的胎生现象的适应意义。在该项目研究中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量的70%。

5.  郑文教

负责红树林的营养生理生态学研究。首次发现并提出红树植物胎生在盐分代谢上表现了"返祖现象"的新观点。提出以过氧化物酶同工酶次级酶带作为抗盐的生化指标。揭示了拒盐红树植物类群中,盐分在叶片发育中不断累积提高,以更新富盐叶片来解决过多盐分累积的方式,对拒盐类群抗盐特性补充了新的科学依据。在该项目研究中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量的70%。

10篇代表性论文:

1.   《中国红树林生态系(Mangrove Ecosystem in China)》

2.   《中国红树林环境生态及经济利用(Environmental Ecology and Economic Utilization of Mangrove in China)》

3.   《红树林(Mangrove Vegetation)》

4.   "中国红树林研究进展"

5.   "中国东南部海岸红树林的类群及其分布"

6.   "中国红树林生态系统生态价值评估"

7.   "九龙江口红树林对汞的循环和净化作用"

8.   "九龙江口红树林研究Ⅱ秋茄群落的钾、钠积累和循环"

9.   "Mating systems and spontaneous mutation rates for chlorophyll-deficiency in populations of mangrove"

10.  "Dynamics of element contents during the development of hypocotyls and leaves of certain species"

文章录入:zgkjcx    责任编辑:zgkjcx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关于我们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广告说明 | 合作项目

    名称:科技创新网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13040577号-2    公安备案号:11010802029847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E-Mail:zgkjcx0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