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心安,男,1958年8月出生,湖北省钟祥市人,中共党员。1976年12月入伍。1987年7月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专科,1989年7月毕业于解放军西安政治学院影视技术与管理专科,2001年7月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制片管理研究生班,现任北京军区政治部战友电视艺术中心副主任,国家二级编剧,中国电视制片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人文科学研究所研究员,亚洲人文社会科学院特聘学部委员,中国广播电视发展基金管理委员会艺术委员会委员。
李心安1979年9月任51214部队电影组长,1984年12月任北京军区电影发行站技师,1987年9月在解放军西安政治学院学习,1989年9月任北京军区政治部战友电视艺术中心技师,1996年12月任北京军区政治部战友话剧团电视剧部主任,2004年10月任北京军区政治部战友电视艺术中心副主任。
李心安平时注重时事政治的学习,积极参加部队组织的各项活动,善于用党的先进理论武装头脑,提高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准。认真执行军队的各项条令条例,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服从领导,团结同志。热爱影视事业,刻苦钻研本职业务,工作积极主动,扎实肯干。在电视剧创作拍摄的实践中,进一步树立了为兵服务,为军区电视剧生产做贡献的思想。1989年以来,李心安参加电视剧拍摄300余部(集),100多部(集)作品获军内外大奖。在策划电视剧选题和创作中,李心安立足于展示北京军区当代基层官兵的精神风貌,讴歌先进典型,再现重大事件和辉煌成就。其电视剧在央视黄金时间和地方电视台播出后,受到了人民群众和专家的高度评价。
2000年,李心安同志作为电视剧《中国仪仗兵》的制片人,参与了剧本的策划,具体负责该剧的前期拍摄、后期制作、宣传等全部工作。该剧于2001年国庆期间在中央电视台一套黄金时间首播,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大队官兵的风采第一次用电视剧的形式展示,引起了广大观众的强烈反响。该剧获第14届全军电视剧“金星奖”中篇一等奖;第7届解放军文艺奖;第20届中国电视“金鹰奖”;第22届全国电视剧“飞天奖”中篇二等奖。
2002年初,李心安作为制片人和编剧之一,策划创作了一部反映某集团军337团两个英雄连队,在新世纪初,与时俱进,刻苦训练,勇争第一的18集电视连续剧《我们的连队》剧。一部长篇电视剧从创作到制作完成的标准周期为18个月,而18集电视剧《我们的连队》从策划、创作到拍摄制作完成,整整12个月,时间如此之短,这在全军绝无仅有,在全国也是少见的。这部被誉为“新时期长篇士兵之歌”的电视剧,于2003年“八一”前在央视一套黄金时段首播,不仅填补了我国长篇电视剧反映基层连队生活的空白,也是北京军区电视艺术中心成立十五年来,独立运作拍摄的第一部长篇电视连续剧。该剧获第15届全军电视剧“金星奖”长篇二等奖,优秀音乐奖;第24届全国电视剧“飞天奖”长篇三等奖;第9届中宣部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奖。
2003年至2004年,李心安作为制片人和编剧之一,创作拍摄了24集电视剧《红领章》,该剧以七、八十年代军人生活为背景,展示了北京军区官兵在华北地区军事大演习和国庆35周年阅兵中的精神风貌。该剧在2006年4月央视八套黄金时段首播,获第17届全军电视剧“金星奖”长篇一等奖,优秀编剧奖;第25届全国电视剧“飞天奖”三等奖;第13届中国人口文化奖电视剧三等奖;中宣部第十届“五个一工程”(2003—2006)优秀作品奖。
2003年至2005年,李心安作为制片人和编剧之一,创作拍摄了32集电视剧《沙场点兵》,该剧以我区部队贴近实战,实行基地化训练改革为背景,艺术地再现了我军在不断提升现代化作战能力的历史进程中遇到的坎坷和取得的进步。该剧作为央视2006年开年大戏在一套黄金时段首播,荣获第23届中国电视金鹰奖优秀剧目奖,最佳录音单项奖;第18届全军电视剧“金星奖”长篇二等奖;中宣部第十届“五个一工程”(2003—2006)优秀作品奖。
因工作成绩突出,李心安个人获第十七届“中国电视金鹰奖”最佳摄像奖;第十四届全军电视剧“金星奖”优秀摄像奖;第17届全军电视剧“金星奖”优秀编剧奖;先后荣立二等功一次;荣立三等功三次; 2004年12月,获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第四届全国“百佳”电视艺术工作者荣誉称号;所在的电视艺术中心荣立集体二等功一次;2006年12月,总政《军营文化天地》杂志在“军旅之星”栏目中详细介绍了李心安在电视剧创作生产中的事迹。
近两年,随着影视市场的变化,根据电视艺术中心的实际,李心安在电视剧策划创作中也做了符合市场的调整修改。作为编剧之一,以表现装甲兵基层官兵爱军精武的优秀品质,英勇善战的顽强作风,首发命中的过硬本领的22集电视连续剧《首发命中》剧本已完成,并于2008年10月投拍。以反映士兵的骨干力量、掌握高超专业军事技能,全天候、全职能士官为主的26集电视连续剧《士官的荣誉》剧本,将于年底完成剧本修改,2009年5月投拍。
李心安之所以在负责电视剧创作后,短时间里连续创作生产了《中国仪仗兵》、《我们的连队》、《红领章》、《沙场点兵》这样在社会上有影响的作品,以及正在筹拍的《首发命中》、《士官的荣誉》电视剧,是与他工作方法和特点分不开的。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在创新上下功夫。他认为,北京军区要在影视创作上走到全军的前列,创新是唯一的选择。他要求一不重复别人,二不重复自己,做一个成一个,一个比一个有影响。既要有较高的质量,又要有一定的数量。在已拍摄和将要拍摄的电视剧中,《中国仪仗兵》、《我们的连队》、《红领章》、《沙场点兵》和正在创作的《士官的荣誉》等其它作品,最初创意均来自李心安本人,由李心安出题,出点子,与编剧共同策划创作。点子好,创意好,剧本就成功了一半,这已被影视界广泛认同。
二是敢啃硬骨头。18集电视剧《我们的连队》在创作之初,全军各电视艺术中心,成立十多年来,没有任何一家单位拍出连队生活的长篇连续剧。当时创作时也遇到过很大的难度,担过一定的风险。24集电视剧《红领章》,在创作之初,有些专家担心那个时代政治敏感,能否把握好,心里没有底。后来经过仔细策划与构思,这些问题均迎刃而解。
三是立足北京军区展示基层官兵的精神风貌,讴歌先进典型,再现重大事件和辉煌成就。《首发命中》、《士官的荣誉》分别展示了有北京军区特点的装甲兵、机械化步兵的士兵生活。《中国仪仗兵》反映的三军仪仗队是北京军区的老典型,该队是中国军人的骄傲,是中国军队对外的窗口。《我们的连队》中的钢八连和红三连是英雄部队实实在在的英雄连队。《红领章》中的军事大演习和国庆35周年阅兵是北京军区载入史册的杰作。《沙场点兵》以华北某部队贴近实战,实行基地化训练改革为背景,通过讲述两支具有优良传统的陆军机械化部队,在贴近实战的基地化对抗训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部队战斗力,强化军人战斗精神的故事。艺术地再现了中国军队在不断提升现代化作战能力的历史进程中遇到的坎坷和取得的进步。
四是善于结合工作进行理论分析与研究。早在1987年,李心安撰写的《人际关系与青年成长》一文被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青年交际与人缘》一书作为一个章节发表,获西安政治学院学研成果奖。2001年撰写的《军队制片人如何面对新的挑战》一文被《走向新世纪》《走向辉煌》《首届人文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文献精选》《中国精典文库》等多部国家级大型理论文献、丛书收录,已被新华丛书编辑委员会评审为二等奖,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人文科学研究所评为“首届全国人文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文献”一等奖,亚洲人文社会科学院、国际学术交流出版社、新华文献丛书编辑部联合评审为“全国理论创新优秀学术成果”一等奖。中国新经济研究中心、中国公共关系协会、北京时代前沿人力资源信息咨询中心评为“优秀科研学术成果”特等奖。李心安撰写的《不忘为兵服务使命》一文被《人民日报》《解放军报》《走向辉煌》等报刊和丛书登载,《完善法规建设是推动电视剧事业和产业发展的根本保证》已由多部杂志丛书刊登,被中国新经济研究中心、中国公共关系协会、北京时代前沿人力资源信息咨询中心评为“优秀科研学术成果”特等奖。新撰写《瞄准一个时代的军人情怀》、《军队电视剧生产适应产业发展之我见》等文章已在多部报刊发表。
个人简历入编《世界优秀专家人才名典》、新版《世界名人录》、《中国当代创新人才》、《当代杰出管理专家人才名典》、《中国专家人名辞典》、《大地之子》等。
通信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八大处甲一号战友电视艺术中心
邮 编:100144
邮 箱:zydszx@sohu.com Lxan2008@sina.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