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科技创新网 > 文章中心 > 科技要闻 > 文章正文

浙江丽水:实施科技成果“浙丽转”行动

日期: 2025年02月11日 来源:浙江省科技厅   

围绕“产业定位科技,科技索引人才,人才依靠教育,教育赋能产业”的创新生态链,丽水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紧扣“1315”特色产业链集群,以企业创新需求为核心,通过在优质成果精准导入、关键技术联合攻关、科技成果高效转化等方面精准发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机制重塑,构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成果转化模式。  

模式路径一:科技成果“转移支付”支撑高质量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借鉴财政资金转移支付实现收入再分配的做法,探索构建科技成果“转移支付”体系,发挥政府在科技要素再分配和科技成果转化上的组织者作用,促进科技成果和资源要素向欠发达地区和中小企业“下沉”转移,加快缩小“技术差距”“科技鸿沟”,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一是让成果通过“体外孵化”“飞进来”。在北、上、广、深、杭等科技人才最集聚、科技创新资源最密集的一线城市建设一批“人才科创飞地”,构建“研发在当地、产业在丽水,工作在当地、贡献在丽水”模式。目前在建“人才科创飞地”13家,共招引入驻企业382家,累计引进落地成果转化项目64项。二是让成果通过“先用后转”“引进来”。建立“一县一业一院”结对机制,精准导入高校资源,围绕特色产业链组建“成果池”,推动高校成果通过“先用后转”的方式实现转化。龙泉市聚焦汽车热管理产业,采取“地方研究院+高校资源”模式,构建汽车热管理产业“先用后转”成果池,促进浙江大学的科研成果优先向龙泉转移。缙云县聚焦机械装备产业,采取“地方政府+产业链”模式,构建机械装备产业“先用后转”成果池,推动浙江理工大学、浙江工业大学等高校成果面向产业“精准投放”。  

模式路径二:科技成果转化“147”工作方法。为解决加快发展地区成果转化服务体系不健全、中介机构服务能力弱、成果转化运行机制不畅等问题,丽水围绕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有成果转”“有权转”“愿意转”“转得顺”这条主线,畅通创新链、产业链通道,解决源头问题、权益问题、动力问题和体制机制问题,探索了科技成果转化“147”工作方法(即聚焦1个产业、建立4张清单、实施7个工作步骤),并形成一整套工作标准。如组建金属制品产业成果转化加速器,按照“147”方法,对遂昌县金属制品企业浙江永上特材有限公司开展系统走访,通过“需求—成果—专家”多轮匹配,促进了成果靶向对接。中国计量大学丽水技术转移中心,按照“147”模式,对莲都区阀门企业替科斯科技集团丽水流体设备有限公司开展系统走访,通过准成果转化“小切口”,集中优势打开了校企合作局面。

文章录入:zgkjcx    责任编辑:zgkjcx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关于我们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广告说明 | 合作项目

    名称:科技创新网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13040577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5251号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E-Mail:zgkjcx08@126.com